标准成本制度在宝钢中的运用.ppt
- 格式:ppt
- 大小:242.50 KB
- 文档页数:41
我们只分享有价值的知识点,本文由梁老师精心收编,大家可以下载下来好好看看!
【税会实务】标准成本制度在宝钢的运用
标准成本制度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美国。
我国关于标准成本制度尚处在概念介绍的阶段,企业实务中应用的不多。
宝钢1995年着手推进标准成本制度,1996年正式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包括标准成本的核算体系及管理体系。
通过这5年来的推进,宝钢在成本管理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丰富了管理会计中有关标准成本的内涵。
本文拟结合宝钢的实际,谈谈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及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和财务人员在降低现场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
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
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三部分。
根据我们实践中的体会,标准成本应依据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规范,利用健全的生产、工程、技术测定(包括时间及动作研究、统计分析、工程实验等方法),对各成本中心及产品订定合适的数量化标准,再将该数量化标准金额化,做为成本绩效衡量与标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
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成本中心的制定
标准成本的首要问题便是制定成本中心,以衡量其绩效,分清各部门的责任。
成本中心是成本收集的最小责任单位,它有三个特点:一是要确定责任区域,二是要在一定主管控制下,三是它力最小成本责任中心。
标准成本制度在宝钢的运用(3)标准成本制度在宝钢的运用(一)为何作业长是降低工序成本的主要责任者实施标准成本制度,涉及到的人员有分厂厂长, ___成本员、财务人员及作业长等,他们的工作各有其责。
对于分厂厂长来说,一个分厂下面有几个作业区,分厂厂长除了要抓产量、质量、安全外,还有许多事务性的工作要处理,因而对现场成本不可能抓得很细很深。
分厂厂长可以做到的是部署各作业区成本管理的方案,检查作业区降低成本的措施及效果。
对于 ___成本员来说,因为是 ___,他们大部分的精力是放在自己的岗位职责上,而且由于岗位的局限,使得他们不可能去指挥班组长。
工程师及具体的岗位操作工,他们能做到的,一是做领料计划、收集成本数据、核对成本数据、反馈成本数据;二是作为成本的成员,成为 ___作业区与成本工作小组的桥梁。
对于财务人员来说,他们在成本网络里是成本工作小组的日常管理机构,是全厂成本管理的 ___者,负责制定成本管理推进的进度、计划,培训作业长成本知识、树立成本意识,审核作业区成本程序文件,做出月度成本计划,揭示作业区标准成本差异,召集作业长进行作业区成本,考核作业区及作业长成本业绩。
他们对成本管理起的作用是通过作业长传递下去的,而并非直接参与降低现场成本。
而作业长相当于作业区的管家,即“小厂长”,直接管作业区的产量、质量,并且还管理班组长、岗位职工,作业长有奖金的分配权。
这样使作业长可以把成本指令传递到工程师、物资部、备件处、设备管理室。
作业长对作业区的成本工作可以做得“细”,可以把岗位指标做得“准”、成本程序文件编制得“实”,并且直接贯彻到岗位、个人,以实行现场成本的过程控制。
作业长还可以直接掌握各机组的成本降低实绩,并且与班组、个人的奖金挂钩,以体现成本考核的“严”,真正做到现场成本管理的“实准细严”。
因此,作业长比分厂厂长、车间主任更清楚、更关心、更直接、更深入地降低现场成本。
(二)作业长如何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根据我厂推行标准成本制度的经验,作业长要真正成为降低现场成本的责任者,应做好以下工作:1、应该知道成本中心成本标准的设定。
标准成本制度在宝钢的运用(转贴)【摘要】本文结合宝钢的实际从三方面论述标准>标准成本制度,第一部分结合宝钢的实际阐述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第二部分阐述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是降低现场成本的主要责任者,第三部分阐述标准成本制度下财务人员在降低现场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标准成本制度产生于二十世纪20年代的美国。
我国关于标准成本制度尚处在概念介绍的阶段,企业实务中应用的不多。
宝钢1995年着手推进标准成本制度,1996年正式采用标准成本制度,包括标准成本的核算体系及管理体系。
通过这5年来的推进,宝钢在成本管理上取得了飞速的发展,丰富了管理会计中有关标准成本的内涵。
本文拟结合宝钢的实际,谈谈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及在标准成本制度下作业长和财务人员在降低现场成本中所起的作用。
一、标准成本制度的内涵标准成本制度是指围绕标准成本的相关指标(如技术指标、作业指标、计划值等)而设计的,将成本的前馈控制、反馈控制及核算功能有机结合而形成的一种成本控制系统。
其主要内容包括成本标准的制定、成本差异揭示及分析、成本差异的帐务处理三部分。
根据我们实践中的体会,标准成本应依据各生产流程的操作规范,利用健全的生产。
工程、技术测定(包括时间及动作研究、统计分析、工程实验等方法),对各成本中心及产品订定合适的数量化标准,再将该数量化标准金额化,做为成本绩效衡量与标准产品成本计算的基础。
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成本中心的制定标准成本的首要问题便是制定成本中心,以衡量其绩效,分清各部门的责任。
成本中心是成本收集的最小责任单位,它有三个特点:一是要确定责任区域,二是要在一定主管控制下,三是它为最小成本责任中心。
我们在实践中认为,对于某种产品在其生产过程中所经过的并且有投入、产出的单元都为成本中心,一级成本中心一般为一个厂,二级成本中心为分厂,三级成本中心为作业区。
成本中心按其功能又可区分为生产性成本中心、服务性成本中心、辅助性成本中心和生产管理性成本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