颤证(中医内科学)
- 格式:pptx
- 大小:10.62 MB
- 文档页数:62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1、颤证的特征性症状为A.肢体颤抖B.头摇震颤C.项背强直D.肢体痿软E.口眼歪斜【答案】A B2、哮病的主要病理因素是A.寒邪B.风邪C.痰邪D.湿邪E.以上都不是【答案】C3、淋证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哪些脏器有关A.肝B.脾C.肾D.膀胱E.小肠【答案】A B C D4、下列属于眩晕实者治疗的是A.滋养肝肾B.填精益髓C.潜阳息风D.清肝泻火E.化痰祛瘀【答案】C D E5、赵某,男,65岁。
久嗜辛辣之品,大便下血,色鲜红,便下不爽,伴有腹痛,肛门灼热,口苦,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该病例中医辨证为A.胃热壅盛B.肠道湿热C.热灼胃络D.脾胃虚寒E.脾胃湿热【答案】B6、积证的基本病机是A.痰凝.血瘀B.痰饮内停C.痰气交阻D.气滞.痰凝E.气机阻滞,瘀血内结【答案】E7、虚烦不寐,胆怯心悸,易惊,气短自汗,倦怠乏力,舌淡,脉弦细。
当选用A.黄连阿胶汤B.天王补心丹C.滋水清肝饮D.六味地黄丸E.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答案】E8、内伤咳嗽的主要原因是A.肺脏虚弱B.脾失健运C.肝火犯肺D.肾脏亏虚E.心火亢盛【答案】A B C D9、眩晕因虚而发的特点A.病势绵绵B.症状较重C.多见于老人.体虚人D.病势急骤E.多见于壮年【答案】A C10、与胃痛密切相关的两脏腑为A.脾肾B.肺肾C.肝脾D.肝胆E.肝肾【答案】C11、下列哪项是阳痿的常见原因A.劳欲过度B.情志失调C.饮食不节D.劳逸失度E.禀赋不足【答案】A B C D E12、“黄家所得,从湿得之”,此说首见于哪一本书A.《景岳全书》B.《卫生宝鉴》C.《金匮要略》D.《诸病源候论》E.《圣济总录》【答案】C13、血厥实证的治法是A.平肝潜阳,理气通瘀B.清热泻火,化瘀开窍C.涤痰息风,开窍通络D.清肝泄热,凉血开窍E.涤痰息风,行气豁痰【答案】A14、低热,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耳聋,口干咽燥,神疲委顿,消瘦无力,舌绛不鲜,干枯而萎,脉虚,病机为A.肾精耗损B.虚风内动C.邪袭肺卫D.太阴湿热E.邪陷心包【答案】A15、最常引起胃脘痛的外邪是A.风B.寒C.湿D.燥E.火【答案】B16、噎膈病久多为A.实证B.虚证C.本虚标实D.本实标虚E.以上皆不是【答案】C17、朱丹溪治痿“泻南方,补北方”是指A.清热滋阴B.健脾益气C.补益肝肾D.清热润肺E.清热燥湿【答案】A18、“其肿,有短气,不得卧,为心水”是哪位医家所说A.朱丹溪B.李东垣C.张子和D.张介宾E.刘完素【答案】E19、心衰的病因A.久病耗伤B.感受外邪C.七情所伤D.劳倦内伤E.跌打损伤【答案】A B C D20、患者形体肥胖,痰涎壅盛,与人争吵后突然昏厥,喉中痰鸣,呼吸气促,舌苔白腻,脉沉滑。
中医内科学试题及答案1、颤证的基本病机是A.肌肉筋脉失养B.肝风内动,筋脉失养C.筋脉失养而挛急D.劳逸不当,筋脉损伤E.肢体筋脉拘急失控【答案】C2、甘温除热法的代表方剂是A.大建中汤B.小建中汤C.黄芪建中汤D.补中益气汤E.人参养荣汤【答案】D3、形体肥胖,神疲乏力,身体困重,胸闷脘胀,四肢轻度浮肿,晨轻暮重,舌质淡胖,边有齿印,苔薄白,脉濡。
辨证应属A.胃热滞脾证B.痰湿内盛证C.脾虚不运证D.脾肾阳虚证E.气虚血瘀证【答案】C4、《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体现了什么治疗原则A.调整整体平衡B.把握动态变化C.顺应异法方宜D.据证因势利导E.审证求机论治【答案】A5、下列除哪项外,均为心血不足型心悸的主症A.倦怠乏力B.失眠健忘C.面色无华D.心悸而头晕E.脉结代【答案】E6、女,61岁。
半身不遂,一侧手足麻木,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双目干涩,腰膝酸软,急躁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绛少苔,脉细弦。
方药宜选A.左归丸B.右归丸C.镇肝息风汤D.地黄饮子E.六味地黄丸【答案】C7、气阴耗伤型肺痨治疗最佳方剂A.麦门冬汤B.保真汤C.百合固金汤D.月华丸E.以上都不是【答案】B8、因血瘀引起的腹痛主要表现为A.冷痛B.胀痛C.刺痛E.隐痛【答案】C9、下列哪项不是泄泻病的病因A.感受外邪B.饮食所伤C.情志失调D.体虚久病E.房劳过度【答案】E10、内伤头痛与哪些脏腑有关A.心B.肝C.脾D.肺E.肾【答案】B C D11、肥胖在辨证时应注意区别A.寒热C.脏腑病位D.标本E.舌象【答案】B C D12、消渴的病变脏腑有A.肝B.肺C.脾D.胃E.肾【答案】B D E13、赵某,男,65岁。
久嗜辛辣之品,大便下血,色鲜红,便下不爽,伴有腹痛,肛门灼热,口苦,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该病例中医辨证为A.胃热壅盛B.肠道湿热C.热灼胃络D.脾胃虚寒E.脾胃湿热【答案】B14、妙香散治疗遗精的哪一型A.君相火旺证B.湿热下注证C.劳伤心脾证D.肾气不固证E.脾肾两虚证【答案】C15、聚证的主要病位在A.肝B.心C.脾D.肾E.肺【答案】A C16、感冒的主要病因是A.寒邪B.湿邪C.燥邪D.风邪E.火邪【答案】D17、患者李某,男,63岁。
痿证、颤证细目三痿证痿证是指肢体筋脉弛缓,软弱无力,不能随意运动,或伴有肌肉萎缩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下肢痿弱较为常见,亦称“痿躄”。
“痿”是指机体痿弱不用,“躄”是指下肢软弱无力,不能步履之意。
要点一概述《内经》对本病论述颇详,阐述了痿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及治疗原则。
《素问·痿论》指出本病的主要病机是“肺热叶焦",还将痿证分为皮、脉、筋、骨、肉五痿,以示病情的浅深轻重以及与五脏的关系。
在治疗上,《素问·痿论》提出“治痿者独取阳明”的基本原则。
其理论依据是:“阳明者,五脏六腑之海,主润宗筋,宗筋主束骨而利机关也。
”冲、任、督、带脉皆络合于阳明,“故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足痿不用也。
”朱丹溪提出了“泻南方,补北方”的治疗原则,“泻南方则肺金清而东方不实……补北方则心火降而西方不虚”,在具体辨证方面又有湿热、湿痰、气虚、瘀血之别,对后世影响颇深。
明清以后对痿证的辨证论治日趋完善。
《景岳全书·痿论》指出,痿证实际上并非尽是阴虚火旺,认为“元气败伤则精虚不能灌溉,血虚不能营养者,亦不少矣,若概从火论,则恐真阳衰败,及土衰水涸者有不能堪,故当酌寒热之浅深,审虚实之缓急,以施治疗,庶得治痿之全。
”《临证指南医案·痿》邹滋九按指出本病为“肝肾肺胃四经之病”。
根据本病的临床表现,现代医学中多发性神经炎、运动神经元疾病、脊髓病变、重症肌无力、周期性麻痹等表现为肢体痿软无力,不能随意运动者,均可参照本节辨证论治。
要点二病因病机(一)痿证的病因1.感受温毒2.湿热浸淫3.饮食毒物所伤4.久病房劳5.跌仆瘀阻(二)痿证的基本病机及转化痿证病变部位在筋脉肌肉,但根本在于五脏虚损。
肺主皮毛,脾主肌肉,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脉,五脏病变,皆能致痿。
上述各种致病因素,耗伤五脏精气,致使精血津液亏损。
而五脏受损,功能失调,生化乏源,又加重了精血津液的不足,筋脉肌肉因之失养而弛纵,不能束骨而利关节,以致肌肉软弱无力,消痩枯萎,发为痿证。
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r .2023,V o l .31N o .8:付于,E -m a i l :h a p p yf u 1970@163.c o m 第一作者:陈勋,E -m a i l :1648003017@q q.c o m 从 肝肾同治 论治颤证陈 付 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国家中医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津300381)ʌ摘要ɔ 颤证是以头部或肢体摇动颤抖㊁不能自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表现为头部㊁手足微颤,重者可见肢体颤动不已,甚至失去自理能力㊂颤证包含特发性震颤㊁帕金森病等疾病,西医以药物治疗为主,以减轻症状㊁改善生活质量为目标㊂中医认为本病主要责之于肝肾,病机为肝风内动㊁筋脉失养,临床治疗宜肝肾同治㊂该文从肝㊁肾两方面论述颤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㊂ʌ关键词ɔ 颤证;帕金森病;肝肾同治中图分类号:R 256.46 文献标识码:A D O I :10.19621/j.c n k i .11-3555/r .2023.0812颤证是以头或肢体摇动颤抖㊁不能自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1]㊂颤证常见于西医特发性震颤㊁帕金森病等疾病,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逐渐增高㊂西医认为本病与氧化应激㊁炎性反应㊁免疫机制等密切相关[2]㊂西医治疗以减轻症状㊁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为主,主要使用抗胆碱类㊁左旋多巴类药物,但长期服药存在广泛的毒副作用[3]㊂中医认为颤证病位在脑㊁筋脉及肝㊁脾㊁肾,起病在肝,日久则累及脾㊁肾[4],风㊁火㊁痰㊁瘀㊁虚为本病的病理因素㊂本病主要责之于肝肾,病机为肝风内动㊁筋脉失养㊂中医治疗本病以脏腑辨证为主,不良反应较小,在颤证的临床治疗中显示出独特疗效㊂本文主要从肝㊁肾两方面论述颤证的发病机制及治疗原则㊂1 病因病机1.1 肝失疏泄,肝风内动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指出: 风颤者,以风入于肝脏经络,上气不守正位,故使头招摇,而手足颤掉也㊂ 颤证起源于内风,风病即属于肝㊂‘素问㊃阴阳应象大论“曰: 风气通于肝 风胜则动㊂ 肝在五行属木,在体主疏泄,其气主升发,可以调畅全身气机㊂肝气调和,全身气血阴阳得以畅达㊂‘金匮翼“指出: 手足动摇,不能自主,乃肝之病,风之象 肝应木,木主风㊂ 若肝气郁滞,疏泄失司,肝阳上亢,则导致肝风内动,扰动筋脉,发为颤病㊂明㊃楼英认为肝风多由风热相合所致,也有风寒㊁风夹痰湿等证,治法各不相同[5]㊂李晓云等[6]认为颤证病机以肝为主,治宜疏肝息风㊂赵凯教授认为颤证病机为风毒及肝,其标在于风毒侵袭,其本在于肾虚髓空,主张应先治标,故应从肝论治[7]㊂1.2 肝肾亏虚,筋脉失养 ‘医学衷中参西录“曰: 人之脑髓空者 知觉运动俱废㊂ 老年人年老久病,气血盈少亏多,筋脉失养,亦是颤证发病的主要病机㊂筋脉的正常功能依赖阴液的滋养㊂‘灵素节注类编“中指出: 手屈而不伸者,其病在筋;伸而不屈者,其病在骨 肝主筋,肾主骨,各守其主病者而治之也㊂ 如肝肾阴虚,肾精不足,机体气血亏损,筋脉得不到滋养,最终发为颤证㊂阴液滋养机体又依赖于阳气的蒸腾作用,肢体的强健㊁神志的清醒都依赖肾阳的温煦㊂ 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㊂ 阳气充足时,可合于心神,脑为髓海,髓充于脑,肾阳的充足可补益脑髓,脑部清阳得以充盛,脑髓得以补益,神志㊁意识㊁认知功能正常[8]㊂此外,脑髓又可以滋养筋脉㊂由此可见,肝肾亏虚之根本在于肾阳虚衰,故临床应从肾论治㊂综上所述,颤证与肝㊁肾两脏密切相关㊂肝㊁肾两脏在生理㊁病理上相互资生㊁相互影响,即肝肾同源㊂肝的正常生理功能有赖于肾阴的滋养,肾阴充足则肝阴得到滋养,能够抵抗上亢之肝阳;肾精亏虚则使阴血亏虚,肝血不足,不能荣养筋脉,以致出现肢体屈伸不利,甚则拘急;肾阴不足则肝阴失于滋养,肝阳上亢,失于收敛,气机失于疏泄,肝阳化风,则震颤不已㊂薛宏艺等[9]认为颤证病机为本虚标实,内在病理因素为肝肾阴虚,致使虚风内动,肝肾阴虚为本,风阳上扰是标㊂笔者认为,随着53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4月第31卷第8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A p r.2023,V o l.31N o.8患者病情加重,颤证的肝肾亏虚征象逐渐显著,故临床应肝肾同治,治以填精补髓,育阴息风㊂2临床治疗2.1从肝论治颤证的病理基础是肝风内动,所以应将疏肝息风贯穿该病治疗的始终㊂马云枝等[10]采用自拟息风定颤丸配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30例患者,研究结果显示,显效6例,有效10例,有效率达53%㊂张金培[11]观察自拟除颤汤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治疗总有效率为94.12%㊂王震宇[12]将76例帕金森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接受多巴丝肼片治疗,治疗组接受龟羚帕安丸(组成:龟甲胶㊁羚羊角㊁全蝎㊁威灵仙㊁厚朴)和多巴丝肼片联合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84%,高于对照组的63.16%㊂郭莉[13]观察补脑息风止痉汤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对照组接受多巴丝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补脑息风止痉汤,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帕金森病综合评价量表评分低于对照组㊂文钦生等[14]观察柴胡疏肝散对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将7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多巴丝肼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柴胡疏肝散及硫酸镁,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7%,高于对照组71.1%㊂赵建军教授从情志辨证论治特发性震颤,治以疏肝止颤,临床疗效良好[15]㊂2.2从肾论治肾阳亏虚,化津不足,肾水不涵养肝筋,筋脉失于滋养,出现震颤㊁拘急等症状;肾精不足,脑髓失养,脑部功能不能正常发挥,进而出现头晕㊁意识模糊㊁肢体颤动等症状,患病日久形成颤证,甚至痴呆㊂孙巧杰[16]将56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常规西医鸡尾酒疗法㊁常规西医鸡尾酒疗法加自拟滋养舒筋汤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更佳㊂王晴[17]观察归芍柔筋汤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对照组采用多巴丝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归芍柔筋汤,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5.00%㊂牛小英[18]观察补肾活血汤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将64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2例,对照组接受多巴丝肼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汤,结果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㊂解冰川等[19]观察补肾益脑方联合左旋多巴胺治疗肝肾不足㊁痰瘀阻络型帕金森病,对照组40例采用复方卡比多巴片和司来吉兰片治疗,观察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肾益脑方,结果显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㊂2.3肝肾同治肝藏血,肾藏精,精血相互资生,肝血的化生得益于肾精的滋养,同时肝血化生形成的精气不断的填充肾精㊂此外,肝肾亏虚也可同时并见㊂笔者在临床观察中发现,颤证的平均患病年龄为60岁,在此阶段患者肾精衰退,肾精亏虚日久则导致水不涵木,肾水无法滋养肝阴,肝血无法化生,肝脉得不到肝血㊁肝阴的滋养,故出现手足颤动不已㊁筋脉拘急等颤证征象㊂笔者认为本病发病的内在基础为肝肾阴虚,故应肝肾同治㊂王永炎[20]认为本病病位在脑,和脑髓密切相关,肾为根,肝为标,提倡填精补髓㊁疏肝息风的治疗原则㊂汤湘江等[21]将31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接受自拟滋阴息风汤治疗,对照组接受葛根素㊁多巴丝肼片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8%,高于对照组的63.33%㊂蒋显成[22]采用滋补肝肾㊁活血息风中药联合多巴丝肼片㊁盐酸苯海索片治疗帕金森病患者15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提示中药配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减轻西药不良反应㊂古春青等[23]应用疏肝养元止颤方治疗特发性震颤以疏肝㊁养元㊁息风,结果表明定颤汤能显著改善特发性震颤患者中医证候,减轻肢体震颤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㊂高敏[24]观察补肾养肝方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补肾养肝方在减少多巴胺制剂用量上疗效明显㊂王荣贵[25]采用补肾养肝息风法治疗帕金森病患者56例,结果表明该疗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临床确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㊂庞源源[26]观察侯氏黑散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将60例帕金森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侯氏黑三水煎服)和对照组(多巴丝肼片口服),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症状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㊂针灸治疗颤证疗效亦显著,治法多为肝肾同治,临床上以针刺督脉为主㊂颤证病位在脑,脑与脊髓紧密相连,通于督脉㊂脑髓的充盛依赖于肾阴㊁肾阳温化生成,并通过督脉上传至脑部,形成肾阴㊁肾阳与脑沟通的道路与桥梁㊂督脉循行入络脑,在颠顶与肝经相交会,属肾,故临床常针刺督脉以调节肝肾功能,调整机体气机㊂63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4月第31卷第8期学术探讨中国民间疗法C H I N A S N A T U R O P A T H Y ,A pr .2023,V o l .31N o .8秦亮甫教授认为颤证为因虚致实之病,提倡 主取督脉的治法,并配以肝胆经穴位以舒筋活络㊁安神定志,临床研究表明,秦氏头八针在减轻帕金森病患者症状㊁调节睡眠㊁调证情志方面表现优异[27]㊂邓聪等[28]采用督脉温针灸为主治疗帕金森病,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高于对照组的33.3%㊂张继海[29]观察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的疗效,针刺治疗以补肝益肾㊁通调督脉为主,取水沟㊁百会㊁大椎㊁风府㊁太冲㊁太溪㊁三阴交等穴,结果表明针刺治疗帕金森病疗效显著㊂李小军[30]选取帕金森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多巴丝肼片治疗)和治疗组[针刺督脉穴联合多巴丝肼片(对照组一半药量)]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针刺督脉穴能有效减少多巴丝肼片用药量㊂3 小结颤证为本虚标实之病,外有肝风内动之标实,内有肝肾亏虚之本虚㊂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症状逐步加重,形成 因虚致瘀,因瘀致虚,虚瘀相兼 的病情特点㊂肝肾关系密切,临床常用 肾病治肝㊁肝病治肾㊁肝肾同治 的治疗方法㊂ 肝肾同治 方法在颤证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针灸方面以通调督脉为主,从而进一步调节肝肾功能㊂参考文献[1]海英,闫咏梅.闫咏梅教授治疗颤证经验[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7,38(2):6-8.[2]张诗敏,胡玉英,韦晓芸,等.中医药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进展[J ].广西医学,2020,42(10):1303-1305.[3]孙家贺.帕金森病现代中医证治规律研究[D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4]姜德友,李文昊.颤证源流考[J ].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4(5):4-7.[5]楼英.医学纲目[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6]李晓云,褚静.谈帕金森在中医中的辨证与治疗[J ].中医临床研究,2014,6(17):116-117.[7]叶晓辉,赵凯.赵凯教授治疗颤证经验举隅[J ].亚太传统医药,2018,14(10):146-149.[8]刘芳,周胜强,林秀慧,等.国医大师刘祖贻从 脑髓阳生阴长 论治脑损伤后神经功能缺损[J ].上海中医药杂志,2018,52(2):2-5,1.[9]薛宏艺,吴新卫.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震颤的疗效观察[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7):127-128.[10]马云枝,武继涛.帕金森病从脾论治[J ].河南中医,2003.23(11):39-40.[11]张金培.除颤汤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34例疗效观察[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9,30(11):37.[12]王震宇.龟羚帕安丸治疗帕金森病38例[J ].中医研究,2005,18(11):37-38.[13]郭莉.补脑息风止痉汤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观察[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5):108-109.[14]文钦生,罗治华,张玉松.柴胡疏肝散联合硫酸镁及美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J ].新中医,2014,46(2):59-61.[15]胡彩云,赵建军,沈宗光,等.赵建军教授从情志论治特发性震颤[J ].吉林中医药,2020,40(6):738-740.[16]孙巧杰.西药联合滋养舒筋汤治疗帕金森运动障碍28例[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7,26(18):121-122.[17]王晴.归芍柔筋汤加减联合多巴丝肼片治疗帕金森病疗效观察[J ].中国民康医学,2018,30(8):76,82.[18]牛小英.补肾活血汤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14):113-115.[19]解冰川,时军,赵康,等.补肾益脑方联合左旋多巴胺治疗肝肾不足,痰瘀阻络证帕金森病40例临床分析[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1(11):186-189.[20]王永炎.中医内科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369-373.[21]汤湘江,雒晓东,黄培新.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研究[J ].四川中医,2006,24(5):44-45.[22]蒋显成.中西医结合治疗帕金森病15例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9):934-935.[23]谭军.定颤汤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研究[D ].长沙:湖南中医药大学,2014.[24]高敏.补肾养肝方药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临床研究[J /C D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83):108,127.[25]王荣贵.补肾养肝息风方药治疗肝肾阴虚型帕金森病临床疗效讨论[J ].大家健康(学术版),2014,8(5):174.[26]庞源源.温阳息风法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疗效观察[D ].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27]董珺,崔花顺.秦氏 头八针 为主针刺治疗帕金森病[J ].中国针灸,2014,34(5):491-494.[28]邓聪,老锦雄,李子勇.督脉温针灸为主治疗帕金森病对运动功能和嗅觉障碍的影响[J ].实用中医药杂志,2018,34(5):601-602.[29]张继海.头针配合督脉穴治疗帕金森病两例[J ].针灸临床杂志,2012,28(5):28.[30]李小军.督脉穴为主治疗帕金森病临床分析[J ].中国针灸,2003,23(8):445-446.(收稿日期:2022-02-23)73中国民间疗法2023年4月第31卷第8期。
颤病(帕金森叠加综合征)中医诊疗方案(2018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吴勉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出版)。
(1)头部及肢体颤抖、摇动,不能自制,甚者颤动不止,四肢强急。
(2)常伴动作笨拙,活动减少,多汗流涎,语言缓慢不清,烦躁不寐,善忘,神识呆滞,行走不稳,头晕目眩等症状。
(3)多发生于中老年人,一般呈隐袭起病,逐渐加重,不能自行缓解。
2.西医诊断参照《神经病学》(贾建平,陈生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出版)。
(1)程度不一的帕金森样表现,以强直、少动为主,静止性震颤很少见,多以双侧起病(除皮质基底节变性外),对左旋多巴治疗不敏感。
(2)伴有其他征象,如不自主运动、垂直性眼球凝视障碍(见于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早期出现且严重的痴呆和视幻觉(路易体痴呆)、皮质复合感觉缺失和锥体束征(皮质基底节变性)等。
(二)证候诊断1.中气不足,气血亏虚证:肢体僵直,行走不稳,肢体颤动,头晕眼花,起则晕剧,甚则晕厥,面色少华,记忆下降,四肢乏力,动则加重,小腹坠胀,小便失控,大便费力,心烦不安,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2.脾肾两虚、痰浊内阻证:活动缓慢,姿势异常,肢颤不止,行走不稳,记忆减退,神识失控,时清时昧,胸脘痞闷,夜寐不安,惊惕肉瞤,心中懊恼,大便溏薄,夜尿频多,遗精易泄,舌质白,苔白腻,脉濡滑。
3.肝肾不足、瘀血阻络证:肢体颤抖,行走不稳,双目凝视,目光呆滞,反复跌倒,头昏目涩,言语不清,吞饮咳呛,项背前倾,面色晦暗,言语不利,步态慌张,皮脂外溢,发甲焦枯,舌质紫暗或夹瘀斑,苔薄白,脉细弦涩。
4.阴阳两虚、痰瘀互阻证:肢体扭转,不能站立,肢颤不已,表情呆板,头晕眼花,面色晄白,筋脉拘紧,言语謇涩,吞饮呛咳,反应迟钝,失眠惊惕,目涩耳鸣,腰酸腿软,小便失禁,畏寒肢冷,舌质淡白或夹瘀斑,舌体瘦小,少苔或无苔,脉细弦涩。
二、治疗方法(一)辨证论治1. 中气不足、气血亏虚证治法:健脾升清、补益气血(1)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老年颤证(老年特发性震颤)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实用中医内科学》(第2版)颤证诊断(王永炎、严世芸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年)(1)发病特点:颤证多发于中老年人,男性多于女性。
起病隐袭,渐进发展加重,不能自行缓解。
(2)临床表现:本病以头和四肢震动、震摇为特征性临床表现。
轻者头摇肢颤可以自制;重者头部、肢体震摇大动,持续不已,不能自制。
头部或肢体颤振,不能自制。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学组制订的原发性震颤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年)。
(1)核心诊断标准①双手及前臂明显且持续的姿势性和(或)动作性震颤。
②不伴有其他神经系统体征(齿轮现象和Froment征除外)。
③或仅有头部震颤,不伴肌张力障碍。
(2)支持诊断标准①病程超过3年。
②有阳性家族史。
③饮酒后震颤减轻。
(3)排除标准①存在引起生理亢进性震颤的因素。
②正在或近期使用过致震颤药物或处于撤药期。
③起病前3个月内有神经系统外伤史。
④有精神性(心理性)震颤的病史或临床证据。
⑤突然起病或病情呈阶梯式进展恶化。
3.鉴别诊断:主要与下列疾病相鉴别:生理性震颤、精神心理性震颤、帕金森病震颤、小脑性震颤、肌张力障碍性震颤、红核性震颤、原发性直立性震颤、肝豆状核变性性震颤、内科系统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肝性脑病等)引起的震颤等。
(1)帕金森病震颤:主要为静止性震颤,可合并动作性震颤,手部搓丸样震颤和下肢静止性震颤是帕金森病的典型表现。
除震颤外,帕金森病患者常伴有动作迟缓、肌强直、姿势步态异常等。
(2)小脑性震颤:主要为上肢和下肢的意向性震颤,常伴有小脑的其他体征,如共济失调、轮替运动异常、辨距不良等,而ET患者通常不伴有小脑症状。
(3)精神心理性震颤:多在有某些精神因素如焦虑、紧张、恐惧时出现,与ET相比,其频率较快(8~12Hz)但幅度较小,有相应的心理学特点,去除促发因素症状即可消失。
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中医内科学名词解释感冒是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
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不清,失于宣肃所成,临床以咳嗽、咯痰为主要表现。
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阻气道,肺失肃降,气道挛急所致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为主要表现。
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严重者可致喘脱。
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血败肉腐,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表现。
肺痨是指由于正气虚弱,感染痨虫,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肺脾肾三脏虚损,从而导致肺管不利,肺气壅滞,气道不畅,胸膺胀满不能敛降。
临床表现见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胸部膨满,憋闷如塞,或唇甲紫钳,心悸浮肿等症。
痰饮是指三焦气化失常,水液在体内运化输布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
心悸是指气血阴阳亏虚,或痰饮瘀血阻滞,心失所养,心脉不畅,引起心中急剧跳动,惊慌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胸痹心痛是由于正气亏虚,痰浊、瘀血、气滞、寒凝而引起心脉痹阻不畅,临床以膻中或左胸部发作性憋闷、疼痛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
失眠是由于心神失养或不安而引起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
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
汗证是指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不固,引起汗液外泄失常的一类病证。
感冒(伤风)是感触风邪或时行病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全身不适,脉浮等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外感病。
(虚、实)虚体感冒:体质虚弱、年老或病后未复,抵抗太薄弱,卫外不固,容易感受风邪而发生感冒。
时行感冒:感冒的一种,与有发病迅速,呈流行性,首发症状为,恶寒发热,体温高,全身症状明显而肺系症状不突出等特点。
感受时行病毒,病变在一个时期内广泛流行,证候相似的感冒咳嗽是由六淫外邪侵袭肺系,或脏腑功能失调,内伤及肺,肺气失于宣降,上逆作声,咳吐痰液,为肺系疾病的主要症候之一。
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一般痰声并见,难以截然分开,故以咳嗽并称。
(分外感、内伤)哮病是由于宿痰伏肺,遇诱因或感邪引触,以致痰气搏结,壅阻气道,肺失宣降所致的发作性的痰鸣气喘疾患。
发作时喉中哮鸣有声,呼吸气促困难,甚则喘息不能平卧。
(分发作、缓解期)(呷嗽,哮吼)天哮:因禀赋而患哮病喘证是指由于感受外邪,痰浊内蕴,情志失调而致肺气上逆,失于宣降,或久病气虚,肾失摄纳,以呼吸困难,甚则张口抬肩,鼻翼煽动,不能平卧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常见病证。
严重者可致喘脱。
(分虚实)上盛下虚:指喘证中痰浊壅盛于上,肾气亏虚于下的肺实肾虚症候。
表现为肺痈是指由于热毒瘀结于肺,以致肺叶生疮,血败肉腐,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
临床以发热,咳嗽,胸痛,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表现。
(四期)肺痨是指由于正气虚弱(内因),感染痨虫(外因),侵蚀肺脏所致的,以咳嗽、咯血、潮热、盗汗及身体逐渐消瘦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具有传染性的慢性消耗性疾病。
(尸注:强调传染性)肺胀是指多种慢性肺系疾患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从而导致肺气胀满,不能敛降。
临床表现见胸部膨满,憋闷如塞,喘息气促,咳嗽,咯痰,脘腹胀满,心悸浮肿或唇甲紫绀等症。
其病情缠绵,时轻时重,经久难愈,严重者可出现神昏、痉厥、出血、喘脱等危重证候。
(本虚标实)肺痿:因咳喘日久不愈,肺脏虚损,津气大伤,肺叶痿弱不用而致的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的疾病,为肺的慢性虚损性疾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