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冷水:除去沉淀吸附的可溶性杂质,降低沉淀在水中的溶解而减少沉淀 损失。 ③沉淀的饱和溶液:减少沉淀的溶解。 ④有机溶剂(酒精、丙酮等):适用于易溶于水的固体,既减少了固体溶解, 又利用有机溶剂的挥发性,带走固体表面的水分,产品易干燥。 5)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洁净试管中, 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 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
3)组装仪器、设计实验步骤:根据实验目的和原理,以及所选用的仪器和 药品,组装实验装置,设计出完整、简明的实验操作步骤。 4)记录实验现象、数据:观察实验现象,全面而准确地记录实验过程中的 现象和数据。 5)分析得出实验结论: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记录的数据,通过分析、计算、 推理等方法,得出正确的结论。 提醒:高考题中常以表格形式考查“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的正误判 断,常见的错误类型:①关系项(实验和现象)与推论项(结论或解释)之间出 现逻辑混乱(或没有逻辑关系);②实验设计或操作本身就有错误或不严密。
四、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 1.性质实验设计:从实验原理(含性质)出发,按操作过程(或方法)、实验现 象、实验结论的顺序来表述答案。 答题模板:操作→现象→结论,即取样,加入……→有……生成→……的是 ……
2.实验现象描述:有关化学实验的描述不仅要求准确,还要求全面,其答题 规范可利用下面的模板来处理。 1)溶液:颜色由……变成……;液面上升或下降(形成液面差);溶液变浑浊; 生成(产生)……沉淀;溶液发生倒吸;产生大量气泡;有气体从溶液中逸出 等。 2)固体:固体表面产生大量气泡;固体逐渐溶解;固体逐渐减少;颜色由…… 变成……。 3)气体:生成……色(味)气体;气体由……色变成……色;先变……后…… (加深、变浅、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