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一知识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845.50 KB
- 文档页数:24
阅读知识讲解一、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写人的文章:找出主要人物(谁+干了什么+结果怎么样)记事的文章: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二、如何提炼文章的中心1、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要包括“文章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两部分。
2、概括文章中心思想的常用方法:1)用分析题目的方法概括思想。
2)用分析中心句的方法概括思想。
3)用分析主要人物的方法来概括思想3、概括中心思想的基本形式:(部分列举)1)课文写了()表达了()。
2)课文写了()赞美了(3)课文写了()说明了()。
4)课文写了()告诉了()5)课文写了()表达了()赞美了()。
例文讲解一个巴掌拍响的人生她是一个黑人的女孩。
她从小就“与众不同”,因为小儿麻痹症。
她的左腿瘫痪,只能病卧在床,失去了儿童应有的欢乐和幸福。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忧郁和自卑感也与日俱增,她甚至拒绝所有人的靠近。
但也有个例外,邻居家那个只有一只胳膊的老人成了她的好伙伴。
老人非常乐观,她非常喜欢听老人讲的故事。
一天,她被老人用轮椅推着去附近的一所幼儿园,操场上孩子们动听的歌声吸引了他们。
当一首歌唱完,老人说:“我们为他们鼓掌吧!”她吃惊地看着老人,问道:“我的胳膊动不了,你只有一只胳膊,怎么鼓掌啊?”老人对她笑了笑,解开衬衣扣子,露出胸膛,用手掌拍起了胸膛……那是一个初春,风中还有几分寒意,但她却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里涌动起一股暖流。
老人对她笑了笑:“只要努力,一只巴掌一样可以拍响。
你一样能站起来的!”那天晚上,女孩给父亲写了一张纸条,贴到了墙上,上面是这样的一行字:一只巴掌也能拍响。
那之后,她开始配合医生做运动。
9岁那年,父母不在时,她自己扔开金属架,试着走路。
蜕变的痛苦是痛及筋骨的。
她坚持着,她相信自己能够像其他孩子一样行走,奔跑……11岁时,她终于扔掉支架。
她又向另一个更高的目标努力,她开始锻炼打篮球和田径运动。
1960年,罗马奥运会女子100米跑决赛,当她从11秒18第一个撞线后,掌声雷动,人们都站起来为她喝彩,齐声欢呼这个美国黑人的名字:威尔玛•鲁道夫成为当时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飞人,她共摘取了3枚金牌,也是第一个黑人奥运会女子百米冠军。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考点透视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测试的题型灵活多样,既有主观性试题,也有客观性试题。
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
分析综合能力,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某篇文章后,能尽快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
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筛选整合有效信息,分析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等。
知识讲解筛选整合信息所谓筛选整合信息,就是对文本中言语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一篇文章中常常有许许多多的信息,但是,在做题时,却不需要运用所有的信息,而是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迅速而准确地筛选出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回答相关问题。
一、筛选什么样的信息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对解答问题有用的重要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几点: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信息;反映文章布局结构的信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文章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等。
这些信息内容有作者直接、明白地表述出来的“显性信息”,也有含而不露、隐藏在文字里面的“隐性信息” 。
隐性信息,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只是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文本信息、题干信息和其他有关题目的信息,等等。
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如文本的题目、作者的情况、文后的注释;题干的信息如本书前面所阐述的“明示”或“暗示”的信息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信息。
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做现代文阅读题时,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
基本概念的表现形式就是词语,这些词语是信息的语言标志,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考生应根据语言标志来获取相关信息。
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之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一)什么是中心思想作者写一篇文章总要有一个目的,或说明一个问题,或宣传一种思想,或表彰一个人物,或传播一个经验……这种目的,就是中心思想。
(二)中心思想的表达方式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具体内容表达出来的,因此中心思想一般包括两部分内容,前一部分叙述主要内容,后一部分写出要表达的思想。
例如《草地夜行》这篇课文通过写老红军战士把一名小红军战士送出草地,自己却被草地夺去了生命的事,表现了老红军战士忠于革命,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一般写人记事文章的中心思想多是通过叙述谁的什么事情,来歌颂或赞扬什么精神。
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通过叙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事,表现了董存瑞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热爱祖国的革命精神。
一般的写景状物文章的中心思想多是通过描写什么景什么物,来抒发作者的什么感情。
例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描写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喜爱之情。
(三)概括中心思想的步骤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大体可分四步:第一步,先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拿到一篇文章后,要通读一遍,大体知道了文章的主要内容,对该文有了初步的了解与认识,这是初步的统观全文。
第二步,精读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这一步要边读边想,作者是根据什么来安排材料的,可以分为几段,每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这一步是通过概括段意,帮助我们准确地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统观全文,整理自己的感受。
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之后,要整理一下自己读文后有什么感受,有什么体会:如我们应该向文中的主人公学习什么呢?这篇课文中使我受到了什么教育呢?去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这就是中心思想后一部分内容。
第四步,组织语言,概括中心思想。
组织语言时,可以回答两个问题:[主要内容]本文通过叙述了(介绍了)……[中心思想]表现了(赞扬了,抒发了)……这就形成了一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四)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根据中心思想的不同表现形式,有的明显,有的暗含,可以有以下几种体会中心思想的方法:1.题目揭示中心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由题目可窥探文章的中心思想,因此阅读时要认真审题。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概括主要内容阅读训练之概括主要内容一、阅读训练(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方法)(一)、题目扩充法:一般来说,以人名、地名、物名、中心事件命名的文章选择“题目扩充法”归纳主要内容比较适宜。
(二)、段意合并法(写景写物)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三)、句子摘录法:有的文章结构上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四)、要素串联法针对写人、记事的记叙文,找出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六个基本要素。
概括主要内容的格式:A:写人:本文主要通过什么事,体现了某个人什么样的品质,表达了作者对这个人怎样的感情?B:记事:本文主要写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一件什么事,这件事对某个人的影响,或某人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C:描景:本文通过写某地方的景物具有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某个地方的喜爱之情或赞美之情。
D:状物:本文通过写某个物具有怎样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某物的什么感情?二、实战演练XXX和儿子有位船长有着一流的驾驶技术,他曾驾着一艘大略的帆船在台风肆虐的大海中漂泊了半个月终究死里逃生。
后来,他有了一艘机轮船,他又多次驾驶着它路程几千里到过陆地的纵深。
渔民们都称他为“船王”。
XXX有一个儿子,他是唯一的继承人。
XXX对儿子的期望很高,但愿独生子能把握驾船技术,开好他置下的这条船。
船王的儿子对驾驶技术学得也很用心,到了成年,他驾驶机轮船的知识已十分丰富。
XXX便很XXX让他一个人出海。
可是,他的儿子却再也没有返来,还有他的船。
他的儿子死于一次台风,一次对于渔民来讲十分微不足道的台风。
船王十分快乐:我真不认识打听,我的驾船技术这么好,我的儿子怎会这么差劲?我从他懂事起就教他若何驾船,从最基本的教起,告诉他若何对于海中暗流,若何识别台风先兆,又若何采取应急措施。
通常我经年积累下来的经验,我都毫不保留地教授给他了。
可是,他却在一个很浅的海域内丧了生。
小学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和体会句子表达的情感怎样概括文章内容,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一、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会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助于我们对文章主题思想的理解,提高我们阅读理解的能力。
那么,应该从哪些角度入手,如何对文章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呢?1、借助题目。
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
只要仔细解剖题目,把题目扩展开来,就容易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例:《蝙蝠和雷达》这一课,通过读课文,学生很容易发现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抓住关键词“启示”,学生可以将文章主要内容概括为: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并把它装在飞机上,使飞机能在夜空中航行。
再比如《飞夺泸定桥》这一课中,课题围绕飞和夺展开故事情节,课上可以随机梳理板书:谁飞夺?为什么飞夺?怎样飞夺?飞夺的结果如何?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与敌人的援军争速度,抢先赶到卢沟桥,并于敌人激烈搏斗,夺取了泸定桥,继续北上抗日。
2、要素归纳法。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以叙事的文章为多,我们在概括主要内容时,往往可以抓住“六要素”,先罗列出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再加以整理成一段表达通顺的话。
例:四年级的课文《中彩那天》,我们可以知道父亲得车是故事的起因,父亲面临一个道德难题是故事的经过,而父亲还车是故事的结果。
那么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可以概括为:父亲中彩得到了一辆奔驰轿车,他不知道该不该还车,在面临了一个道德难题的考验后,他最终把车换给了库伯。
3、摘录主要句子。
有的文章结构有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或内容上有中心句,这些句子往往提示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摘录这些概括性的语句,稍加改动,就可以成为全文大意。
运用句子摘录法,有时候我们可以直接“抄”。
例:四年级上册的《颐和园》,文章总起第一段写了颐和园是一个美丽的大公园,中间的段落分别写了各个景点的特点,最后一段写了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
“总分总”的结构让学生清楚的了解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观。
01概括文章内容学习目标1. 了解概括文章内容的技巧2. 学会梳理并准确概括文章内容知识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就是抓住主要人物与事件,用简洁的语言准确概括全文或指定语段的内容。
题型:1. 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3.请概括本文所讲的几件事。
4. 本文共讲了几件事?请分别概括出来。
5. 请按照表格,梳理文中的几个事件。
一般概括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时间:1948年5月25日地点:隆化人物:董存瑞起因: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
经过:董存瑞在队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
结果:消灭了敌人,战斗取得了胜利。
主要内容概括:1948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暗堡的火力封锁了部队的前进,一般概括题 高度概括题概括一件事 分段/层,概括多件事董存瑞在队友的掩护下,冒着炮火,冲到桥下,用自己的身体顶住炸药包,舍身炸毁了暗堡,取得了战斗的最后胜利。
回顾练习:二、合并段意法给文章分部分---归纳段意---合并段意如:《金色的鱼钩》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1935年秋天,“我”和两个小同志因生病没法跟大部队一起过草地,指导员便派炊事班长照顾我们。
第二部分(第3-22自然段):青稞面吃完了,老班长设法钓鱼煮鲜鱼野菜汤给三个病号吃,而他自己没吃过一点鱼。
第三部分(第23-33自然段):我们走过草地边缘,老班长却牺牲了。
主要内容:这篇课文主要讲了1935年秋天,炊事老班长带了三个病号在草地上艰难的走着。
后来青稞吃完了,老班长就钓鱼给病号,自己却连一口鱼汤也没喝,最后牺牲在草地。
三、课题扩充法先借助课题,将课题扩充成一句完整的话,在逐步进行充实,使表达更加完整全面。
如:《草船借箭》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补上借箭的原因,周瑜最后的态度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造好十万支箭。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的方法(一)、阅读文章是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即初读文章,了解大意后,再理解字词,读懂每句话,给文章分段和归纳段意,最后回到文章整体上来,进而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并概括中心思想。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般应概括得完整简要。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方法一:段意合并法。
段落大意概括了一段的主要内容。
把每段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这是最常用方法二:要素串连法。
写人记事的文章,一般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
把这几个基本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飞夺泸定桥》就可以这样来概括主要内容。
方法三:问题概括法。
作者写一篇文章,往往是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几个问题,按一定的顺序写的。
读写一篇文章,我们可想一想,作者所要说明的是哪几个问题把这几个问题概括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穷人》一文,读后可以行先提出以下几个问题:桑娜在等丈夫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情她是怎样做的又是怎样想的为什么她会这样想丈夫回来以后,她又是怎么想的一一回答这些问题,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
方法四:标题追溯法。
有些以内容命题的文章,我们可以根据标题去阅读,追溯文章的主要内容,这叫“标题追溯法”。
如《伟大的友谊》一课,我们抓住标题便可追溯到主要内容。
方法五:内容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肋文章中的句或段来总结方要内容。
如《养花》一课,结尾的“有喜有忧,有笑有泪,有花有果,有香有色。
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就是养花的乐趣。
”总结了全文的主要内容。
总之,不管运用哪种方法,都必须先认真阅读课文,分析理解,在此基础上,才能正确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同时,各种方法结合运用,效果更好。
(二)、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
一篇课文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确实不易。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1、记叙文分类:(what。
+。
why)记人为主的记叙文: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写景为主的记叙文:借物抒情(状物)记叙文: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3、记叙文的写作顺序(主要):事情发展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写景文章顺序:4、记叙文的记叙顺序: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弥补、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5、记叙文的结构:总分、分总、总分总6、记叙文的写作人称: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亲切自然第三人称,可以多角度描写,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7、记叙文中的表达方式:描写、抒情、议论、记叙、说明描写:运用描写手法,能栩栩如生地再现人物、事件和景物。
描写主要有人物描写和环境描写。
A.人物描写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等描写B.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议论:A.类型:记叙文中的议论,有先叙后议、先议后叙之分。
B.作用:议论的目的在于揭示记叙事物所蕴涵的思想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1抒情:A.类型:一种是作者直接抒发自己对事物的思想感情,叫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一种是寓情于景或借物抒情,叫间接抒情。
B.作用:抒发作者的某种思想感情。
二、知识点讲解归纳综合全文主要内容主要题型:1、概括文章主要内容2、归纳综合小标题3、文中写了关于……的几件事,请分别归纳综合出来归纳综合全文主要内容:考题形式:请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或一句话概括本文故事)答题方法:要素归纳法:记序文的段意能够六要素(时间、地址、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为据举行归纳综合。
答题格式:时间、地址,谁做了……,结果……时间、地址,谁为了XXX由于/想……,做了……,结果……XXX、例题分析例一】概括全文拔苗助长战国时期,宋国有个农夫,种了稻苗后,便希望能早早收成。
3.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当提到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时,我们需要首先明确短文的核心
主题和要传达的信息。
概括主要内容要求我们用简洁的语言总结短
文的要点,而不是逐字逐句地复述。
这需要我们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用自己的话来表达。
在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短文讨论的主题是什么,这可以通过
抓住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以及段落的主题句来确定。
2. 筛选关键信息,在短文中找出最重要的信息和论点,这些信
息通常是支撑主题的关键细节和论据。
3. 确保连贯性,概括内容时要保持逻辑连贯,避免跳跃式的描述,让概括的内容能够顺畅地表达短文的主要思想。
总的来说,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需要我们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并用简洁的语言将其表达出来。
这需要我们筛选关键信息,确保连
贯性,以及避免赘述。
这样的概括才能准确地传达短文的核心意义。
(一)怎样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知识概述]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1.段意合并法:[尝试操作]阅读文章,按要求回答。
1 平平在家里平平上二年级了,还没戴上红领巾,心里怎么不着急呢!他把心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向少先队员学习。
//第二天是个星期日。
早晨,平平坐在桌子跟前,托着腮想,我应该向哪个少先队员学习呢?平平想,史小艺爱劳动,做值日可认真了。
放学以后,他总是抢着洒水,扫地,擦桌椅。
要是明天在学校大扫除,我一定向史小艺学习,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
这时候,奶奶在厨房里喊:“平平,帮奶奶提桶水去。
”平平说:“您自己去提吧,我在想事情呢!”平平又想,曹克勤很关心同学,不管谁有了困难,他总是热情帮助。
要是明天放学的路上,哪个同学不小心掉进河里,我一定向曹克勤学习,奋不顾身地去救他。
这时候,妹妹走过来,拉了拉平平的衣角,说:“哥哥,帮我系系鞋带。
”平平说:“走开,我在想事情。
”妹妹受了委屈,哭着去告诉妈妈。
//妈妈走过来问:“平平,你在想什么呀?”平平一本正经地说:“妈妈,我在想向哪个少先队员学习。
”妈妈说:“可是你想过没有,一个真正的少先队员在家里应该怎样做呢?”// (1)用“//”把课文分为三段。
(2)写出各段大意。
A.段意:平平把没戴上红领巾的心事告诉了妈妈,妈妈叫他向少先队员学习。
B.段意:星期日,在家里平平想起那些少先队员做的好事,但却不帮助奶奶和妹妹做事。
C.段意:妈妈教育平平,做一个真正的少先队员在家里也应该积极帮助人做事。
( 3)用段意合并法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2 寻找勇敢的朋友男孩7岁的时候,有一天忽然对父亲说:“我要找一个勇敢的人做朋友!”父亲听后很奇怪,便问男孩原因。
男孩皱着眉头说:“我老是被班里个头高的同学欺负,如果我找到一个勇敢的人做朋友的话,别人就不敢欺负我了,你说对吗?”//父亲听后没有言语,在那里沉思良久。
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那时的他个头不高,胆子也很小,所以也经常受到块头儿大的同学欺负,是大家眼中公认的胆小鬼。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一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进行归纳: 1、段意综合法。
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综合组织各段的大意为主要内容,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例如:《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共写了五方面内容:(1)从地球在整个宇宙的位置看,地球是十分渺小的;(2)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很小;(3)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又遭到无节制的开采和随意的毁坏,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4)人类没有第二个星球可供居住;(5)人类的选择只有一个,那就是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把各段段意综合起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作者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空间“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
2.分析比较法。
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不一定一次就能抓住,这就需要反复地进行分析比较,分析内容的主次,准确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
有的文章还需要分析文中的关键词句和段落,抓住了这些关键词句和重点段落,主要内容也就容易归纳了。
例如:《落花生》一文,第一段讲的是种花生和收花生。
第二段讲的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花生,谈论花生。
显然第二段是重点段,其中,先谈到花生的特点和好处,后以花生喻人,讲应该怎样做人。
所以归纳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时要抓住第二段,特别是爸爸的话。
可归纳为:一例如:《西门豹》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可以这样概括:本文记叙的是战国时候,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破除迷信,兴修水利的事。
这里,时间是战国时候;地点是邺这个地方;人物是西门豹;事件是破除迷信,兴修水利。
教给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和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是高段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和落实的。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就是学生在初读课文之后,老师自然会问:“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其实就是要求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如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胡英兰来源:《师道·教研》2019年第04期小学阶段需要掌握的语文能力目标有很多,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是概括能力。
因为概括能力有很强的综合性,而小学生又以形象思维见长,所以要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对小学生来说实在是不容易。
在多年教学实践中,我总结出几种方法来教会学生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一、以课题奠基,添砖加瓦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往往透过课题我们就能捕捉到很多文章信息。
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以课题为根基,在此基础上添砖加瓦,文章的主要内容就出来了。
要想读懂课题,必然先去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运用自己的语言把课题简洁、明了地解释出来。
这个过程就是思考、整理、概括的过程。
具体的操作如下:首先要读懂课题表面上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润饰,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如在教学《触摸春天》这篇课文时,我尝试教学生扩充课题。
整体读文后,请学生把课题简单的四个字“触摸春天”扩展成一句话:盲姑娘安静触摸到了春天。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充上如何触摸的经过,及触摸后的感受,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学会从课题入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二、从段意入手,归纳整理对于中低年级,也就是刚接触阅读的同学来说,一下子要概括出整篇文章的主要内容,难度会较大。
于是我就摸索出另外一种方法——从段意入手,进行归纳整理。
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把段落大意进行整理,把相关内容合并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运用这种方法时先理清文章脉络,了解每个意义段的内容,再分析这些内容当中哪些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
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进行合并。
同时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这样整理出来的内容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如《狼牙山五壮士》一文按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划分为五个段落:第一段写五壮士接受任务;第二段写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段写了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段写顶峰歼敌;第五段写英勇跳崖。
记叙文之内容概括一、学习目标1、了解记叙文的概括方法;2、运用常见概括方法准确概括记叙文内容;二、知识点讲解记叙文的主要内容指主体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以及主人公和重要人物的活动、行为,还包括人物的社会意义、作者的感情倾向等等。
1.常见概括方法(1)“六要素”综合法。
即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可以表达为: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有时要素可以有所取舍。
(2)关键词语提炼法(含中心词句提炼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注意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关键词;同时更要注意文章一些特殊句子,如开头句、结尾句、过渡句等,它们往往与文章中心内容要点密切相关(3)段意合并法。
即在阅读过程中,合并那些内容集中的自然段,把整个文章分成几个部分。
分段可按时间顺序、事情发展的顺序、总分顺序等划分。
分段以后,用一两句话说出大致意思。
然后将各段的段意合并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去粗取精法。
即在概括的时候,找准与原因或条件相关联的词句,去除不必要的修饰、限制语,保留极为重要的、必不可少的、关键的、能够揭示事物因果关系或条件关系的词句。
我们在选用上述方法概括内容时,必须要遵循两个原则:一是“准确”,不能以偏概全,概括要点时不能有遗漏;不能以罗列代替概括,把罗列到的小的具体材料当作要点概括。
二是“简洁”,这是从答题字数要求来说的,有许多题目明确要求答案在多少个字以内,所以,答题的语言一定要精练,切忌罗嗦。
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概括的内容要具体。
有的同学常用经过结果之类的词代替内容,太空洞,这不行。
应该写出经过是什么,结果怎样。
二是概括的要点要全面。
一篇文章的内容往往有几个要点,要抓全,不能丢要点。
三是语言要简明,不罗嗦。
就是要把文章的水分去掉,使内容表达得简单明了。
2.记叙文中心思想的把握和概括好的记叙文总是避开直接表述中心思想,因而增加了把握它的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