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合作社发展前景与发展建议
- 格式:doc
- 大小:23.0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现状与发展摘要: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登记管理条例》《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章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依法成立的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合作社法》施行以来,农机专业合作社迎来了发展的春天,它的迅速发展,给农村经济注入了激情与活力,为农业机械化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农机专业合作社;现状;发展;农业机械化中图分类号:s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7-0152-11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现状1.1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正处于初级阶段随着社会各界对农机专业合作社认知的不断加深,广大农民也对其表现出极高的关注与热情。
农机专业合作社作为农村农机化服务的一股新生力量,将不断完善内部运营机制,朝着市场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
它既然作为一股新生力量,就意味着在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经验可言,只能在不断地探索与研究中缓慢前进,在这个发展的初级阶段,它的运营方式、内部机制、发展模式都亟待进一步规范与完善。
1.2 内部运营机制尚需改进目前,农村大部分农机专业合作社虽然都制定了相应的规章制度,但大多都属于摆设,没能全部贯彻执行或只能部分执行,内部管理粗放混乱,在财务管理与核算的过程中不能按照相关的财务与会计制度执行,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安排也不够规范,合作社成员大会形同虚设,成员的权利无法得到保证。
1.3 管理与服务能力亟待提高一些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多为村(组)长、村书记,这些人虽然都有着一定的领导能力,但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缺乏管理的技能与观念,对于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能够有效执行,以至于管理效率不高。
服务水平和能力的高低决定着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快慢,服务能力的制约因素包括:农机操作人员技能的高低、服务范围的宽窄。
而目前的情况是,多数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管理人员服务观念差,农机操作人员对新型农用机械不能熟练使用,农机作业的范围较窄。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2年5月刊49农 机 世 界DOI:10.16815/ki.11-5436/s.2022.14.030山东鄄城县农机合作社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董如胜(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农业农村局,山东 菏泽 274600)摘要:笔者采用文献研究法、访问调查法探究影响山东鄄城县农机合作社发展的因素,总结归纳出市场有待规范化、大田外的其他专业设备少、农机设备维修工作压力大、农机社信息化管理不足等主要问题。
提出规范农机合作社市场管理、加强专业农机研发和生产、提高农机维修养护水平、实现农机合作社信息管理等发展建议,以提高现有农机合作社服务水平。
关健词:农机合作社;市场规范;标准化设备;农机维修;信息化管理;多元化发展董如胜. 山东鄄城县农机合作社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J]. 农业工程技术,2022,42(14):49~50.山东鄄城位于黄河冲积平原,是全国粮食生产基地县,农机合作社发展迅速,惠众农机合作社、枣寨农机合作社、昌瑞农机合作社、张店庄农机合作社、作涛农机合作社、杏花岗农机合作社等都是农业合作社的典型代表。
但农机合作社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及时解决,避免阻碍农机合作社发展。
一、发展农机合作社的必要性1、提高了综合农机水平通过农机合作社可以引入各类农机,提升鄄城县综合农机使用比率,覆盖大田、蔬果、畜牧等领域,保证当地农业经济多元化发展,是实现产业振兴、生态振兴的关键措施之一。
2、提高农业生产率农机合作社的服务可以使农户告别体力劳动,解放更多人力资源。
这样不仅提高了当地农业生产效率,提升了单位面积的土地产出率,也能够让农业旅游产业等获得足够的人力资源,扩大农民就业途径。
二、山东鄄城农机合作社的现状和问题1、发展现状山东省政府倡导“一村一社”战略,截至目前全省农机合作社总计超过了1万家。
鄄城县是山东省直辖县城,省政府制定了诸多优惠政策,农机合作社发展迅速。
2013年时注册的农机合作社已有66个,入社人数达到1600余人;有拖拉机630多台,收割机1300多台,配套农具1500多套。
国内外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农机合作社是指农民以集资方式购买农机具共同生产和经营农业生产的组织形式。
它具有降低农民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作用,对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国内外农机合作社发展的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首先,国内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我国自2024年开始推广农机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发展,农机合作社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全国共有农机合作社110.6万个,覆盖农户1.17亿,累计投入资金5800亿元。
农机合作社在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然而,目前我国农机合作社存在一些问题,如规模不足、发展不平衡、农机设备老化等,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其次,国外农机合作社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日本等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开始发展农机合作社。
这些国家的农机合作社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在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促进农业现代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例如,美国的农机合作社拥有先进的农机设备,能够更好地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此外,发达国家的农机合作社还注重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学水平和管理能力。
综上所述,国内外农机合作社的发展现状存在一定差异。
国内农机合作社的规模和数量虽然不断增长,但仍面临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农机合作社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运行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
因此,我国农机合作社在发展过程中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加强规模化经营、提高技术水平、推动农机设备的更新换代等措施。
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农机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政策和财政支持,为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发展我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对策[摘要] 介绍了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指出其发展方向与要求,简述我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对策,以期促进农机专业合作社快速发展。
[关键词]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意义;对策建议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现代农业生产的重要物质技术基础,是解放劳动力、提高生产力、调整生产关系的重要推动力量,是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载体。
发展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不仅对促进土地适度流转、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组织化、规模化经营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同时,对促进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区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截至目前,我区共创建现代农业农机合作社15个,其中,国家投资9个,农民贷款6个。
15个现代农业农机专业合作社购置农机具总数380台,其中拖拉机111台,插秧机10 台,联合收获机131台,配套农具130台,在2012年的生产作业中,完成机械播种197万亩。
二、发展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做法1.创新体制、高标准建设按照省农机局合作社组建方案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我区农机合作社组建方式有大户联合投资、社会法人投资、大户独资、大户和农民联合投资四种方式,均由农民投资入股。
在组建上,我们坚持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益的原则,由合作社所在政府统筹安排,周密部署,农机局具体负责。
在装备配置、场库棚建设、区域布局等方面力争做到最佳化。
合作社的性质为自主经营、独立核算、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股份制经营实体。
2.整章建制,明确职责每个合作社均按要求制定了章程,并根据章程规定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由理事会公开招聘经理、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理事会进行决策,监事会负责监督。
做到了产权明晰,权责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健全。
每个合作社都制定了财务制度、生产制度、管理制度等规章制度。
在管理上,实行总经理负责制,财务人员、后勤人员、操作人员各负其责。
浅议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前景与发展建议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历来受到重视,作为一名基层农机工作者,笔者认为建立新型农机合作社对我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机合作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前景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使很多大型农业机械空负荷运转率高,导致了大型机械的使用成本上升,农民负担加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
分散经营的承包方式不仅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而且农民难以依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模式,抵御市场风险。
农机合作社是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在明确土地所有权、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权、放活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以农业机械入股、实行集约化经营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农机合作社按照现代化制度的要求,形成的一种新型农机管理机制,以实现节约成本,提高大型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发挥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农机合作社依照现代企业和管理办法和模式,实行规模化经营,可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新型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农机合作社的意义1、有利于土地的合理流转,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长期在外打工或无力经营土地的农户,可以将土地直接转让给农机合作社经营,增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土地经营收入。
农民也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收益和权属的前提下,将农业机械以入股的方式集中于农机合作社统一经营,获得收益。
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统筹安排农业生产,可大大提高农机具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利益的“双赢”。
2、有利于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广泛,农业机械化的作用能够得到真正发挥,特别是通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彻底打破多年来束缚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特别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瓶颈”问题,可以有效实现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在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一些对策来促进行业的进一步发展。
现状:
1.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人口增长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对农业机械的需求不断增加,农业机械产业规模逐年扩大。
2. 技术创新成果显著:农业机械行业通过自主创新和引进国外技术,实现了多个领域的核心技术突破,如智能化、自动化等。
3. 企业竞争激烈:随着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国内外企业纷纷进入农业机械行业,竞争激烈。
存在问题:
1. 技术水平相对滞后:虽然在某些领域取得了一些技术突破,但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
2. 产品结构亟待优化:目前我国农业机械以中低端产品为主,高端、精细化产品仍然较少。
3. 农机服务不足:农民对农机技术的了解程度较低,配套的维修服务和技术支持体系不完善。
4. 环境污染问题突出:一些农业机械使用燃油或电能,容易产生大量排放物,对环境造成污染。
对策建议:
1. 提升研发和创新能力:加大对农业机械的研发投入,鼓励企业加强创新,加快技术进步,提升产品竞争力。
2. 深化产业结构调整:鼓励企业向高端、精细化产品转型,提高产品附加值。
3. 加强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加大对农机技术培训的投入,推动建立健全的农机配套服务网络,提供更好的售后服务和维修支持。
4. 推动农机绿色化发展:加强对农业机械环保技术研发,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我国农业机械行业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通过加强技术创新、优化产品结构、完善农机服务体系和推动绿色发展等措施,可以进一步促进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发展农机产业的建议和意见农机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推动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
在新时代,发展农机产业尤为重要,下面给大家提出一些建议和意见。
一、优化农机产品结构。
目前,我国农机产业在传统的农机设备基础上,不断引入智能化技术,提升农机产品的智能化水平。
同时,还应该关注农民的个性化需求,在农机产品的功能和型号上进行差异化、个性化开发。
二、加强技术创新。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从机械化向智能化的转变是农机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因此,政府应积极引导科技力量进入农机产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为农机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技术支持。
三、推动农机采购模式创新。
要充分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引导农民使用租赁、融资租赁等多种采购方式,规范农机租赁市场,增强服务功能,提高租赁效率和经济效益。
四、强化产业链合作。
农机产业还存在供需不平衡、农机销售服务不到位等问题,需要加强农机生产企业、销售企业、农户和政府之间的联合合作,加强协作机制,打破信息孤岛,实现资源共享。
五、增强人才培养力度。
人才是推动农机产业发展的关键,政府应该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加强农机专业人才的培养、普及和培训,为农机产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总之,发展农机产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政府应该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机产业,推动农机产业转型升级,为农业现代化和现代化农业产业提供有力支持。
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农业机械行业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旨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劳动力成本效益。
以下是农业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对策建议:
发展现状:
1. 农业机械市场规模逐年扩大,需求稳定增长。
2. 技术创新不断推动农业机械的升级换代。
3. 农业机械产品种类丰富,覆盖了耕作、播种、收割、灌溉等多个环节。
4. 农业机械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和维修服务。
存在问题:
1. 部分地区农业机械化水平较低,机械使用率不高。
2. 农业机械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一些产品性能不稳定。
3. 农机供应链短板问题突出,配件供应不及时、维修能力薄弱。
4. 部分农民对农业机械的操作和维护知识有限。
对策建议:
1.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加强农业机械化示范推广,提高农民对机械化的认可度和接受度。
2. 加强农机产品质量监管,建立产品质量追溯体系,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完善农机供应链管理,加强配件供应保障,提高维修服务水平。
4. 加强农民培训,提高他们对农业机械操作和维护的技能水平。
5. 鼓励科研机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农业机械技术创新,提高智能化和自动化水平。
通过以上对策建议的实施,可以进一步推动农业机械行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同时,也能够解决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升农业机械行业整体水平。
农机行业的市场趋势与发展前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已成为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
而农机行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正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与发展前景。
本文将以农机行业的市场趋势与发展前景为主题,分析行业现状、市场需求与发展前景,并探讨未来农机行业的发展方向。
一、行业现状目前,中国农机行业已经初步实现了从传统农耕向机械化农业的转变。
农机具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改善农民收入等诸多优势,逐渐受到广大农民的认可和采用。
据统计,中国农机行业总产值已连续多年保持较快增长,规模逐渐扩大。
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农机行业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产品结构不合理,大部分农机产品仍停留在传统化的阶段,缺乏高效、智能化的先进技术。
其次,农机使用率不高,很多地区仍以传统耕作方式为主,机械化率较低。
此外,农机产品质量不稳定、售后服务不完善等问题也制约了行业的发展。
二、市场需求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农机行业的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首先,农民对农机的需求日益增长。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以及年轻人才的外出务工,传统农耕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因此,农民对农机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其次,政府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也为农机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
政府逐步加大对农机补贴、技术支持、培训等方面的投入,促进农机市场的繁荣发展。
此外,农机产品的升级换代、智能化需求也对市场带来了新的增长点。
三、发展前景展望未来,农机行业的发展前景广阔。
首先,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农机产品将朝着智能化、高效化方向发展。
智能化农机将应用先进的传感技术、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实现农机的自动化操作,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减少耕种成本。
其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业现代化建设将成为政府重点支持的项目,农机市场需求将进一步增加。
同时,农机行业将与农业产业链、农村经济发展相结合,形成农业现代化综合服务体系,促进农机行业向更广阔领域发展。
农村合作社下一步发展方向
1. 专业化发展:随着农业产业化的推进,农村合作社可以向专业化方向发展,专注于某一特定领域或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形成具有特色和优势的品牌。
2. 规模化经营:通过合并、联合等方式,扩大农村合作社的经营规模,提高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
同时,规模化经营还可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 多元化发展:除了农业生产,农村合作社还可以拓展业务领域,发展农村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实现多元化经营,增加收入来源。
4. 科技创新:引入现代农业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推广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技术,应用新型农业种植、养殖技术等。
5. 加强人才培养: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合作社管理水平和成员素质。
通过培训、学习等方式,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农村合作社带头人和骨干。
6. 绿色发展:响应国家绿色发展战略,推行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发展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
7. 合作金融:开展农村合作金融业务,为合作社成员提供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
总之,农村合作社要紧密结合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提高自身竞争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更大贡献。
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作者:暂无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3年第5期耿义莉农民专业合作社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但也存在着规模偏小,影响力不大,竞争力不强等问题。
具体表现是:1.农业产业化经营程度较低目前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还不高,绝大部分合作社结构松散,以解决初级农产品销售为主要目的,没有形成自身的产业链,产业化程度很低,需要通过各种措施加以扶持。
2.缺少人才、技术、信息带头人,合作社管理层素质不高合作社管理层的思想素质问题日益突出,合作社社员、理事对合作机制了解非常有限,对合作社本质的认识不深。
合作社的产品大都为初级产品,没有专业化的技术设备,导致生产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3.资金短缺问题突出我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近千家,但是合作社注册总资本却不足亿元,资金不足问题严重制约了合作社实行产业化经营的能力。
4.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资金基本没有落实,加之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社还处于起步阶段,仅靠合作社自身的能力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几点建议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步伐,要坚持增加数量与提高质量并举,因地制宜创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壮大。
具体来说就是:1.大力提高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程度由于合作社数量多、规模小,自身发展能力不强,快速提高产业化经营程度主要可采用以下几种途径:一是扶持部分龙头合作社,做大做强产业规模。
筛选一批规模合作社政府进行重点扶持,形成一批有较大的投入,拥有较强种子种苗研发实力,较强产业带动能力和深加工水平的规范、完善的骨干合作社,使之成为全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柱。
二是探索合作社之间的资源整合和联合。
针对一社一品,一社多品,合作社规模小,品牌知名度不高,品牌互相贬低的局面,应努力引导合作社以产业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品牌为纽带、以产权重组为辅助,建立区域性的联动组织,防止恶性竞争。
农业合作社的优势与发展前景农业合作社作为一种农业经营组织形式,具有许多优势和潜力,可以对农业的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本文将从农业合作社的优势和发展前景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农业合作社的优势1.资源整合:农业合作社可以将农民的土地、劳动力、资金以及其他生产要素进行有效整合,形成规模化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技术支持:合作社可以引进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民提升生产水平,增加农产品的品质和产量。
3.市场拓展:合作社可以通过规模经营和品牌建设,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同时,合作社也可以与企事业单位合作,实现农产品的销售和配送,扩大销售渠道,提高农民的收入。
4.风险共担:合作社可以实现农业生产风险的共担和分散,通过互助合作、共同投保等方式降低农民的经营风险,增加农业经营的稳定性。
5.农民自治:合作社是农民自主组织经营的平台,通过集体决策和自治,保障了农民的合法权益,提高了农民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二、农业合作社的发展前景1.政策支持: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推进,国家对农业合作社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
政府将加强对农业合作社的扶持和资金投入,为合作社的发展提供具体支持措施和政策保障。
2.农产品市场需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优质、安全的农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农业合作社可以通过规模经营和品牌建设,满足市场需求,获取更好的产销利益。
3.科技创新:农业合作社可以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合作,共同开展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活动。
通过技术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提供高品质的农产品,并同时保护环境和生态。
4.农民意识觉醒: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农民对自身利益的认识和要求越来越高。
他们开始意识到成立合作社可以增加收入、降低风险等好处,并且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获取了更多合作社的有关信息,更具主动性地参与到合作社的建设和发展中来。
5.农业转型升级:在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农业合作社作为一种新型农业经营形式,可以带动农业从传统模式向现代化、规模化和集约化方向发展。
定义特点农村合作社的定义与特点发展自20世纪初以来,农村合作社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推广,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农村合作社已经成为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起源农村合作社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当时是农民为了抵御市场风险、提高自身收益而自发组织起来的经济组织。
中国现状近年来,中国政府开始重视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促进了农村合作社的快速发展。
农村合作社的发展历程农村合作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农村合作社的作用与意义意义作用农村合作社经济的规模与结构农村合作社经济规模近年来,我国农村合作社数量不断增加,覆盖面不断扩大,已形成一定规模。
农村合作社经济结构农村合作社经济涉及的产业领域不断拓展,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以农业为主的合作社逐渐向林业、畜牧业、渔业等领域拓展。
渔业其他产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农村合作社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缺乏资金和技术支持。
由于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导致一些有潜力的项目无法得到实施,限制了农村合作社经济的发展。
管理和人才短缺农村合作社经济的发展还面临着管理和人才短缺的问题。
一些农村合作社缺乏专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农村合作社经济的发展。
农村合作社经济发展的问题与挑战强化品牌建设通过建立品牌形象,提高农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加消费者对农产品的信任和需求。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推广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装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优化农业结构色的农业,如绿色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附加值。
发展特色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完善农村交通网络加强水利建设提升农村能源设施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1 2 3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民技能培训推进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村集体经济03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金融市场01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02加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金融创新,支持农民创业创新土地确权颁证土地流转规范化土地增值收益分配030201完善农村土地制度,保障农民土地权益01加大财政投入02税收优惠03政府采购倾斜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提高农村合作社的竞争力技术研发支持鼓励和支持农村合作社开展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附加值。
浅议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前景与发展建议
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历来受到重视,作为一名基层农机工作者,笔者认为建立新型农机合作社对我县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业产业化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农机合作社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前景
传统的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方式,使很多大型农业机械空负荷运转率高,导致了大型机械的使用成本上升,农民负担加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
分散经营的承包方式不仅把农民束缚在土地上,不利于农业生产的结构调整,而且农民难以依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种植模式,抵御市场风险。
农机合作社是农民本着自愿、互利的原则,在明确土地所有权、稳定家庭承包经营权、放活土地使用权的基础上,以农业机械入股、实行集约化经营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方式。
农机合作社按照现代化企业制度的要求,形成的一种新型农机管理机制,以实现节约成本,提高大型农业机械的利用效率,发挥农业产业化的优势,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农机合作社依照现代企业的管理办法和模式,实行规模化经营,可充分发挥大型农业机械、新型农机具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二、建立农机合作社的意义
1.有利于土地的合理流转,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对于长期在外打工或无力经营土地的农户,可以将土地直接转让
给农机合作社经营,增加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土地经营收入。
农民也可以在不改变土地收益和权属的前提下,将农业机械以入股的方式集中于农机合作社统一经营,获得收益。
农机专业合作社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统筹安排农业生产,可大大提高农机具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民利益的“双赢”。
2.有利于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
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服务范围广泛,农业机械化的作用能够得到真正发挥,特别是通过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能够彻底打破多年来束缚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特别玉米机械化收获存在的“瓶颈”问题,可以有效实现秸秆还田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
另外,还可以遏制农田扬沙,防止耕地土壤水蚀和风蚀,提高土壤理化性状,培肥地力,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
3.有利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农机专业合作社农机装备结构优化,机具性能先进,有利于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深松整地、机械化精量播种等新技术的推广,加快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步伐。
据统计,依靠新型农机技术,水稻平均亩产可增加15%到20%,提高工效30倍至50倍,每亩节约生产成本20元以上,每亩地增加收入100元以上。
另外,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还可以实现劳动力就地转移或输出就业,有效增加农民的非土地经营收入,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4.有利于农机规模化经营
乡镇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建立,不仅很好的解决了一家一户分散经
营的农机利用方式带来的浪费,而且还解决了单机作业不能满足大农业规模化生产的问题,以及农机户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难以购置先进、高效的新型农机具的问题。
三、关于农机合作社建设的几点建议
1.加大资金投入,优化装备结构
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在我县刚刚起步,政府应当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国家财政补贴力度和增加补贴机具类型,激发农民建设和加入农机合作社的积极性。
只有提高了农民对合作社的认识,从中得到实惠,合作社才能得到农民拥护,才能使合作社建立在牢固基础之上。
2.强化部门协调,提供便捷服务
为切实抓好农机合作社的组建工作,各级政府应精心组织、协调好各有关部门,努力创造有利条件,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相关部门应当按照国家政策,认真落实机具补贴资金,做好农机专业合作社机具配套、选型指导工作。
同时,为了使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工作能够顺利开展、规范化发展,农机部门应当对农机专业合作社技术人员、操作机手加大培训力度,促其规范操作,安全生产。
3.加强督促检查,确保运行质量
为搞好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农机部门应当深入到乡镇对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进行有效的督导,发挥应农机合作社应有的作用;积极联系各农机具生产厂家,开展农机具作业期间的技术指导和售后服务。
只有做好了人员培训、农机维修、信息网络和农产品销售等
一系列农机化服务工作,才能确保农机专业合作社沿着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方向发展。
4.制度建设是保证
建立健全农机合作社制度,对其加强政策引导和规范管理,使加入农机合作社的农民有章可循,依规办事,用制度、规范约束自己的行为,农机合作社才会具有生命力,才能更好地发展下去。
农机合作社作为新型的农机服务组织,为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找到了切入点,为农机规模化经营服务和推进农机化进程选准了突破口。
笔者认为组建乡镇农机专业合作社,对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农业产业化结构调整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农机合作社在我县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