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讲课要点 (2)讲解
- 格式:ppt
- 大小:2.43 MB
- 文档页数:106
18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18.1 一般规定18.1.1本章适用于建筑物(群)所属建筑设备监控系统(BAS)的设计。
BAS可对下列子系统进行设备运行和建筑节能的监测及控制:1冷冻水及冷却水系统;2热交换系统;3采暖通风及空气调节系统;4给水及排水系统;5供配电系统;6公共照明系统;7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
【注释】 BAS按工作范围有两种定义方法,即广义的BAS和狭义的BAS。
广义的BAS即建筑设备自动化系统,它包括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安全防范系统;狭义的BAS 即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它不包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安全防范系统。
从使用方便的角度,可将狭义二字去掉,简称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为“BAS”。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主要监控对象是各类建筑设备,为了界定其范围并及《智能建筑工程验收规范》GB50339保持一致,本规范规定这些建筑设备的监控可划分为7个子系统。
18.1.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应支持开放式系统技术,宜建立分布式控制网络;2应选择先进、成熟和实用的技术和设备,符合技术发展的方向,并容易扩展、维护和升级;3选择的第三方子系统或产品应具备开放性和互操作性;4应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确定系统的可集成性;5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确保系统和信息的安全性;6应根据建筑的功能、重要性等确定采取冗余、容错等技术。
【注释】集散控制系统DCS虽然号称是分布式控制系统,但实际上只做到了半分布,现场设备层并没有实现彻底分布,控制依赖于控制器。
真正的分布式控制系统FCS中,现场的各测控点(传感器、执行器等)均是智能化的,因此可将DCS中现场设备层单向传输的4~20mA模拟量信号变为全数字双向多站的数字通信,即实现了现场设备层的全网络化;并省去了传统DCS所必需的输入/输出模块和现场控制站,即控制功能进一步分散到现场设备上。
虽然FCS是发展方向,但由于智能型数字化的传感器、执行器目前的价格仍偏高,近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仍以选择半分布的DCS为宜。
一、建筑设备监控系统(一)一般规定<1>本章适用于智能建筑工程中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系统检测和竣工验收。
<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用于对智能建筑内各类机电设备进行监测、控制及自动化管理,达到安全、可靠、节能和集中管理的目的。
<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监控范围为空调与通风系统、变配电系统、公共照明系统、给排水系统、热源和热交换系统、冷冻和冷却水系统、电梯和自动扶梯系统等各子系统。
(二)工程实施及质量控制<1>设备及材料的进场验收应符合下列要求:<1.1>电气设备、材料、成品和半成品的进场验收应按《建筑电气安装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中第3.2节的有关规定执行;<1.2>各类传感器、变送器、电动阀门及执行器、现场控制器等的进场验收要求:<1.2.1>查验合格证和随带技术文件,实行产品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的产品应有产品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
<1.2.2>外观检查:铭牌、附件齐全,电气接线端子完好,设备表面无缺损,涂层完整。
<2>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装前,建筑工程应具备下列条件:<2.1>已完成机房、弱电竖井的建筑施工;<2.2>预埋管及预留孔符合设计要求;<2.3>空调与通风设备、给排水设备、动力设备、照明控制箱、电梯设备安装就位,并应预留好设计文件中要求的控制信号接入点。
<3>施工中的安全技术管理,应符合《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中的有关规定。
<4>施工及施工质量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4.1>电缆桥架安装和桥架内电缆敷设,电缆沟内和电缆竖井内电缆敷设,电线、电缆导管和线路敷设,电线、电缆穿管和线槽敷线的施工应按GB50303中第12章至第15章的有关规定执行,在工程实施中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文件的要求执行;<4.2>传感器、电动阀门及执行器、控制柜和其他设备安装时应符合GB50303第6章及第7章、设计文件和产品技术文件的要求。
建筑设备监控与管理
建筑设备监控与管理是建筑维护和运营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建筑设备的监控和管理,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保证建筑设备的正常运行,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节能性。
建筑设备监控与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立完善的监控系统。
通过安装传感器、监控摄像头等设备,实时监测建筑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工作环境,及时发现设备异常和安全隐患,并进行预警和报警处理。
其次,建立定期检查和维护机制。
定期对建筑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包括清洁、润滑、检修等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设备故障,预防设备损坏和事故发生。
再次,建立数据管理和分析系统。
通过对建筑设备的运行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可以了解设备的运行情况和性能指标,及时调整设备运行参数,提高设备运行效率和节能性。
最后,建立维修记录和规范操作制度。
建立设备维修记录和操作规范,记录设备的维护和维修情况,规范设备的使用和维护流程,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通过以上的建筑设备监控与管理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建筑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保障建筑物的正常运行和使用,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第一篇: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质量控制部分:1、质量的事前控制:设备及材料进场验收应符合以下要求:1.1各类传感器、变动器、电动阀门及执行器、现场控制器应符合以下要求:(1)合格证、随机技术文件齐全。
实行产品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标证的产品应有产品许可证和强制性产品认证标志。
(2)外观检查:铭牌、附件齐全,电气接线端完好,设备表面无缺损,涂层完整。
1.2网络设备进场应符合以下规定:1.2.1保证外观完好,产品无损伤,无瑕疵、品种、数量、产地符合要求。
1.2.2产品功能、性能等项目检测应按相应的现行国家产品标准进行,供需双方有特殊要求的,可按合同要求或设计要求进行。
1.2.3对不具备现场检测条件的产品,可按要求进行工厂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
1.2.4进口产品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尚应按供源产地证明,商检证明,配套扣、供货质量合格证明,检测报告及安装、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附件(应为中文文本或附中文译文)。
1.3软件产品进场应符合下列要求:1.3.1商业性的软件中,如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软件系统、信息安全软件系统和网管软件应做好使用许可证及使用范围的检查。
1.3.2由系统承包商编制的用户应用软件,用户组组态软件及接口软件等应用软件,除进行功能测试和系统测试外,还应根据需要进行系统可靠性、安全性、可恢复性、兼容性、自诊断等多项功能测试,并符合软件可维护性。
1.3.3所有自编软件均应提供完整的文档。
1.3.4电气设备、材料同建筑电气安装工程要求。
2、质量的事中控制:2.1 建筑设备监控系统安装前监理应控制好,使土建工程符合以下条件: 2.1.1已完成机房、弱电竖井的建筑施工; 2.1.2预埋管及预留孔应符合设计要求;2.1.3空调与通风设备、给排水设备、动力设备、照明控制系统、电梯等设备安装、定位,并应预留好设计文件中要求的控制信号接入点。
2.2 质量事中控制的检查内容:2.2.1空调与通分系统2.2.2变配电系统2.2.3给排水系统2.2.4公共照明系统2.2.5热源与热交换系统2.2.6冷冻与冷却水系统 2.2.7电梯与自动扶梯系统 2.3质量控制要点:配管、线槽、桥梁、电线电缆、控制柜安装等同强电3、质量的事后控制:3.1智能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应符合GB50339及相关专业验收规范规定。
- 106 -工 程 技 术在建筑设备自动监控系统中需要加强通信、检测、计算机和控制等多项技术的支持,注重管理和控制理建筑物内部采暖通风、空调系统、变配电系统、给排水系统和照明系统等,优化建筑设备运行与管理,为人们提供安全的生活环境。
1 安装中央监控设备中央监控设备:高档服务器、计算机,配置分辨率较高的显示器。
外围设备包括模拟显示屏、主控台、打印机、UPS。
在监控系统中,需要优化网络通信控制器配置,包括网络适配器、网关。
安装监控设备:控制室开展装饰施工,竣工结束后,配置中央监控设备,以此保证设备规格、型号、接口,使其满足设计要求。
检查外观损伤情况,设备完整性。
同时检查打印机、USP、监控设备、网络设备连接电缆线的正确性。
2 安装现场控制器现场控制器应用期间,必须借助数字控制器,同时确保检测、控制的有效性。
控制器接口中,涉及数字量输入、模拟量输入,可以接收传感器电气的数字信号、模拟信号。
利用不同执行器,能够以数字化方式、模拟化方式,对建筑设备进行控制。
在监控系统中,在中间层配置现场控制器,同时连接中央监控设备,各监控点执行器、传感器。
现场控制器安装操作中,应当密切监测机电设备周边。
一般来说,弱电竖井、高低压配电房、冷冻机房,安装落实式、挂壁式机电设备。
在安装操作时,必须保证安装操作的牢固性,严格控制偏差,限定在国家标准范围内[1]。
3 安装主要输入设备3.1 安装湿度、温度传感器在安装温度传感器时,主要涉及室内外传感器,例如水管型、风管型。
温度传感器包括变送器、传感元件。
将热电偶、电阻、热电阻为传感元件,类型包括100 Ω铂电阻、1 kΩ铂电阻、1 kΩ铂薄膜和1 kΩ镍薄膜等,通过变送器,能够转变电阻值信号,使其成为具备温度变化比例,形成新的电信号,数值为4 mA~20 mA。
当室内空间比较大时,必须准确地检测平均温度。
利用温度传感元器件,采用串联、并联的连接方式。
在应用串、并联方式时,必须确保并联方式回路数、传感元器串联数量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