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防雷接地施工工艺讲解复习课程
- 格式:doc
- 大小:441.00 KB
- 文档页数:7
防雷接地施工工艺一、施工准备(一)作业条件1、接地体安装:(1)人工接地体:设计位置的场地没被占用,且巳经清理好。
(2)利用底板钢筋或深基础做按地体:底板筋与柱筋连按处已绑扎完。
2、接地干线安装:(1)支架安装完毕。
(2)土建抹灰已完成。
(3)穿墙保护管巳预埋。
3、支架安装:(1)各种支架已运到现场。
(2)结构工作巳经宪成。
(3)室外必须有脚手架或爬梯。
4、防雷引下线暗敷设:(1)建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2)利用主筋作引下线时,钢筋绑扎完毕。
5、避雷引下线明敷设:(1)支架安装完毕。
(2)建筑物有脚手架或爬梯,达到能上人操作的条件。
(3)土建外装修完毕。
6、避雷网安装:(1)支架安装完毕。
(2)具备调直场地和垂直运输条件。
(3)接地体与引下线必须做完。
7、避雷针安装:(1)接地体及引下线必须安装完毕。
(2)需要脚手架处,脚手架搭设完毕。
(3)土建结构工程己完,并随结构施工做完预埋件。
(二)材料要求1、防雷及接地装置所有部件均应采用镀锌材料,并有出厂合格证和镀锌质量证明书。
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镀锌层。
其主要镀锌材料有:扁钢、角钢、圆钢、钢管、铅丝、螺栓、垫圈、弹簧垫圈、U形螺栓、元宝螺栓、支架等。
2、电焊条、氧气、乙炔、沥青油、混凝土支座、预埋铁件、小线、防腐油、银粉、黑色油漆等。
(三)主要机具1、常用电工工具:手锤、钢锯、压力案子、大锤等。
2、线坠、卷尺、大绳、粉线袋、绞磨(或倒链)、紧线器、电锤、冲击钻、电焊机、气焊工具等。
二、质量要求质量要求符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的规定。
项序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主控项目1 接地装置测试点的设置第24.1.1条2 接地电阻值测试第24.1.2条3 防雷接地的人工接地装置的接地干线埋设第24.1.3条4 接地模块的埋设深度、间距和基坑尺寸第24.1.4条5 接地模块设置应垂直或水平就位第24.1.5条一般项目1接地装置埋设深度、间距搭接长度和防腐措施第24.2.1条2 接地装置的材质和最小允许规格、尺寸第24.2.2条3 接地模块与干线的连接和干线材质选用第24.2.3条三、工艺流程接地体→接地干线→支架→引下线明敷→避雷针→避雷网→避雷带或均压环四、操作工艺(一)接地体的安装1、接地体安装有关规定:(1)接地体顶面埋设深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防雷接地施工工艺1、工艺流程接地体→接地干线→引下线暗敷→避雷网2、技术措施本工程整体按二类局部按一类防雷等级设计,将建筑物的基础钢筋网作为共用接地体,在相应部位采用建筑结构柱内主筋(或单敷2根Φ16圆钢)作为防雷引上线,30m以上每隔6米沿建筑外廓圈梁主筋或单敷2根Φ12圆钢焊接贯通做均压环,并将金属结构和设备等金属物与均压环可靠焊通,在屋顶设置Φ12避雷网格作为接闪器防直击雷。
在变配电室内设总等电位端子板,在各种管线入户处设等电位联结,各弱电机房、配电间、设备机房及卫生洗浴潮湿场所等处均设局部等电位联结,同时本建筑物按设计要求并设有各类防雷电感应措施。
本工程的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静电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其综合接地电阻不应大于0.5 。
1)底板基础接地极:①利用土建基础底板上下两层通长主筋连通成网格作为防雷接地导体,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将底板主筋在横向及纵向交接处连通,形成不大于10m×10m的网格,连接处采用的跨接为Φ16的镀锌圆钢。
②所有钢筋搭接焊接长度大于6D(D为搭接主筋直径),采用双面施焊,焊缝要求饱满,无虚焊、气孔、夹渣、咬肉等现象发生,焊后将表面焊药及时清理干净。
③对于结构主筋采用套管连接、对焊连接的接头,根据图集要求可不再进行跨接焊接,能满足电气连接要求。
④根据设计要求(在建筑物防雷接地电阻达不到要求时,设置人工接地体),在设计位置预留出室外人工接地体引出点,引出点采用-40×4镀锌扁钢,与建筑物引下线可靠连接后再留出300mm,紧贴外墙外侧钢模,并用黄油漆作好标记,待土建拆模后及时清出该预留点,引出长度不小于1米,作好保护,当接地电阻值达不到要求时,从该处引出作为人工接地体的连接点,直到接地阻值小于0.5欧姆。
2)引下线与接地测试点的敷设:根据设计图纸位置利用墙或柱内两对角主筋作为引下线,引下线下部与基础接地网连通,上部与避雷网相连,利用结构柱内二根直径大于Φ16的主筋(当主筋为重要受力筋不能焊接时,则在每处单敷2根Φ16镀锌圆钢)连续焊接,随主体施工时做好色漆标志引上,并作好隐检记录。
防雷接地及电气安全培训课程防雷接地及电气安全培训课程一、引言雷电和电气安全是现代社会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在防范雷电和保护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方面,加强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意识的培训具有重要意义。
本课程将介绍防雷接地和电气安全知识,提高学员的防雷意识和电气安全意识,从而达到预防雷电和电气故障的目的。
二、雷电的危害和防范1. 雷电的危害雷电是一种极其强大的自然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力。
在雷电发生时,会产生巨大的电流和电压,对人体、建筑物、设备等造成巨大危害,甚至可能引发火灾和爆炸。
2. 雷电的防范措施(1)建筑物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和安装:合理布置避雷针、接闪器、导线等,确保建筑物能够安全地引接雷电,并将其导入地下。
(2)设备的防雷保护措施:安装过流保护器、避雷器等设备,提供对设备和系统的保护,减少雷电对设备的危害。
(3)个人的防雷措施:避免在雷电天气下外出,避免在露天场所、水里、高处等危险区域停留。
在室内时,不要使用带有金属材质的电器设备。
三、电气安全知识1. 电气事故的成因和危害(1)电气事故的成因:电气设备的故障、人为操作不当、线路短路、漏电等原因都可能引发电气事故。
(2)电气事故的危害:电击、火灾、爆炸等危害,可能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 电气安全措施(1)设备维护保养:定期检查设备是否存在损坏、老化等问题,及时修复和更换。
(2)正确使用电气设备:严格按照设备说明书使用设备,不随意拆卸和改动。
(3)正确操作:不在潮湿环境下操作电气设备,避免漏电。
(4)电气保护装置的安装:安装漏电保护器、过载保护器等装置,及时切断电流,防止事故发生。
四、电气事故应急处理1. 电击事故应急处理(1)紧急切断电源:迅速切断电源,避免电流继续通过人体,造成更大伤害。
(2)进行急救处理:对被电击者进行心肺复苏等紧急抢救措施。
(3)及时报警求助:拨打急救电话,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2. 火灾事故应急处理(1)迅速报警:发现火灾时,立即拨打火警电话,通知相关部门。
防雷接地培训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雷电的基本知识,包括雷电的产生、发展过程及雷电对建筑物和人体的危害。
2. 掌握防雷接地系统的基本原理、组成和作用。
3. 学会防雷接地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方法。
4. 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应对雷电灾害的基本措施。
二、教学内容1. 雷电的基本知识1.1 雷电的产生与发展过程1.2 雷电的分类与强度1.3 雷电对建筑物和人体的危害2. 防雷接地系统2.1 防雷接地系统的原理2.2 防雷接地系统的组成2.3 防雷接地系统的作用3. 防雷接地工程设计3.1 设计依据与原则3.2 接地体的选择与布局3.3 接地电阻的计算与要求3.4 接地线的选择与布线4. 防雷接地工程施工4.1 施工准备与要求4.2 接地体的施工方法4.3 接地线的施工方法4.4 接地网的施工方法5. 防雷接地工程验收与维护5.1 验收标准与方法5.2 维护与管理措施5.3 常见问题与处理方法三、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雷电基本知识、防雷接地系统的原理与作用,以及设计与施工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防雷接地工程案例,加深对防雷接地知识的理解。
3. 互动讨论:组织学员进行讨论,分享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与教训。
4. 现场教学:组织学员参观防雷接地工程现场,实地了解施工工艺与验收标准。
四、教学课时本教案共设20个课时,分别为:1. 雷电的基本知识(2课时)2. 防雷接地系统(2课时)3. 防雷接地工程设计(4课时)4. 防雷接地工程施工(6课时)5. 防雷接地工程验收与维护(4课时)6. 案例分析与讨论(2课时)五、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评估学员对雷电基本知识和防雷接地系统的理解。
2. 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员对防雷接地工程案例的分析能力。
3. 施工现场考察:评估学员对防雷接地工程施工工艺和验收标准的掌握。
4. 考试:评估学员对防雷接地知识的全面掌握。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防雷接地技术规范、防雷接地工程案例分析等。
防雷接地施工工艺讲解
工艺流程
技术要求
接地装置顶面埋设深度不应小于0.7M,埋设长度不小于2.5M,垂直接地极间距间距不应小于5m(根据当地防雷办要求)
1)扁钢与扁钢水平搭接为扁钢宽度的2倍,不少于三面施焊;
3)圆钢与扁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2)圆钢与圆钢搭接为圆钢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
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焊接,紧贴角钢外侧两面,或紧贴3/4钢管表面,上下两侧施焊。
5)除埋设在混凝土中的焊接接头外,有防腐措施。
6)所有焊点表面必须去掉焊接处残留的焊药
7)如使用人工接地体,角钢不小于40*40*4mm,长度不小于2.5米
8)接地干线在跨越伸缩缝、沉降缝等位置应设置补偿装置,并设测量接地电阻而预备的断接卡子
9)地干线末端露出地面应不超过0.5m。
10)安装支持卡时,应弹线或拉线安装以保证其观感
桩基接地极施工
水平接地极由地梁的主筋构成,垂直接地极由每桩内2根钢筋构成。
接地极施工时,桩内的钢筋与地梁的钢筋采用不小于∮10园钢搭接,宜采用双面焊,焊缝长度≥6d,单面焊接焊接长度≥12d。
柱与梁、梁与梁、柱与挡土墙地梁之间应用圆钢焊接连接,焊接必须采用双面焊,以保证总等电位连接地可靠性和安全性。
(地梁钢筋采用螺纹连接时,螺纹连接处必须用Φ10圆钢作跨接焊)
钢筋弯曲半径不小于10d、特殊情况不小于6d
阀基接地极施工
水平接地极由阀板基础上部钢筋网构成,以柱筋作为垂直接地极。
在施工阀板基础水平钢筋网时,直接将其水平钢筋焊接连通,焊接长度大于140mm
独基接地极施工
引下线施工
1、按图纸所标注位置定位引下线位置,引下线采用2根不小于Φ16的筋(如柱内主筋无Φ16 钢筋则焊接4根Φ14钢筋作为引下线,直径不得小于12mm )引下线与地梁钢筋、柱筋连接采用不小于Φ12的圆钢搭接,双面焊接焊缝长度大于圆钢直径6d,圆钢弯曲半径大于圆钢直径6d,并用油漆标记(方便查找)。
(主筋冷搭接处必须焊接、丝接必须跨接焊接,当主筋连接采用压力焊时其接头处可不焊跨接线及其它的焊接处理。
)
2、随钢筋逐层串联焊接至顶层,并焊接出屋面一定长度的引下线镀锌扁钢40×4或Φ 12的镀锌圆钢。
(弯曲处不应小于90度,并不得弯成死角,建议弯曲角度120°)引下线应躲开人较易接触到的地点,引下线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镀锌扁钢截面不得小于48mm,镀锌圆钢直径不得小于10mm,明装引下线在地面以上2m段套上保护管,并卡固及刷红白油漆。
阀基中引下线必须与阀基底部钢筋连通。
引下线的间距按设计要求设置。
引下线
按图纸所标注位置定位引下线位置,引下线采用2根不小于Φ16的筋(如柱内主筋无Φ16 钢筋则焊接4根Φ14钢筋作为引下线,直径不得小于12mm )引下线与地梁钢筋、柱筋连接采用不小于Φ12的圆钢搭接,双面焊接焊缝长度大于圆钢直径6d,圆钢弯曲半径大于圆钢直径6d,并逐层用油漆作标记。
等电位施工
住宅供电系统采用TT、TN—c—s或TN—s接地制式,并进行总等电位联结;卫生间应作局部等电位联结。
该等电位盒内预留-4*25扁钢。
等电位联结范围内的金属管道等金属体与等电位联结箱内的端子排之间的电阻不应大于1Ω。
总等电位应与接地网可靠连接。
局部等电位做法有两种:1、如右图,将卫生间底板钢筋交接处点焊,2、将预等电位留钢筋与基础接地柱筋焊接连通,但不能与屋面避雷带连通。
均压环、门窗接地施工
为防侧击雷在建筑设计及防雷办要求当高度超过滚球半径时一类30米,每隔6米设一均压环(每隔一层)。
均压环可利用圈梁内两条主筋焊接成闭合圈,此闭合圈必须与所有的引下线连接。
外墙门、窗框、栏杆、金属百叶的每侧至少应预留有一根≥Φ 10的钢筋,用于外墙门、窗框、栏杆的接地。
接闪器(避雷带)安装
1、明装屋面避雷网在土建屋面压顶施工完毕后插入,敷设于压顶外边缘不大于100mm 位置
2、明装避雷带先用电锤打出支架,然后按设计材质进行敷设避雷带,并与引下线可靠连接。
3、避雷带安装高度为女儿墙 150mm,固定支持卡直线间距1m一个,转弯中心处0.5m 一个,并涂刷红丹防锈漆两遍,最后统一补刷银粉漆。
4、阳角位置焊接避雷短针立起高度为300mm,并与压顶垂直。
5、暗装避雷带在土建屋面压顶浇铸施工完成后进行,敷设于压顶外边缘不大于20mm位置,敷设厚度不大于20mm,阳角位置焊接避雷针立起高度为300mm,并与压顶垂直。
6、突出屋面及外墙的金属构件应全部与避雷带焊接连通屋面避雷网搭接焊接长度L=6D,双面施焊,焊接方式为重叠焊接,严禁水平焊接。
接闪器(避雷带)安装
避雷带安装高度为女儿墙 150mm,固定支持卡直线间距1m一个,转弯中心处0.5m一个,并涂刷红丹防锈漆两遍,最后统一补刷银粉漆。
焊接应顺直、支架高度一致、油漆涂刷光亮、无流坠。
竣工测试
幼儿园课程改革方案
在全面实施课程改革的进程中,我们以人为本,不断地转变教育观念,在努力实践开拓创新的过程中,我们与时俱进,不断地调整教学行为。
通过2年坚持不懈的课改与实践。
一、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确立与编制
幼儿园的课程实施方案确定是建立在幼儿园多年的幼儿生活教育实践研究基础上的,也传承并发展了幼儿园的办园经验,有一定的文化积淀。
在方案编制的课程实施条件分析中,我们分别从幼儿园所处的地理环境、办园的规模、设备、师资、行政、幼儿、家长的情况以及社区资源等方面所表现出来各自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点、行动策略上加以客观的、详细的、全面的、整合的分析,来说明我园实施以生活为特色的幼儿园课程有其充分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条件保障。
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白洋是幼儿生活周围熟悉的环境,其充分的人文、教育资源,可以成为幼儿生活教育的活教材。
而且,已经具有多个相对固定的教育基地,可供幼儿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2)幼儿家长中有一少部分是外来人员,他们有长期在白洋生活、扎根的愿望,因此迫切希望能尽快融入地方,让自己的子女接受好的教育,学习本地的文化,适应本地人的生活方式,成为讲文明、懂礼仪、守规则、有修养、善交往、亲自然的新人,但家长的美好期望和其习以为常的教养方式、生活习惯之间有比较大的落差,家长期待并依赖着幼儿园的教育。
(3)幼儿园教师经历过课程的改革,承担过课改教材的工作,对幼儿生活教育的内涵和外延的发展也有新的认识和理解,教育观念正在积极地转化为教育行为。
(4)教师和保育员共同掌握着规范的幼儿园幼儿的管理和保育操作方法,在多年的保教相结合的实践研究中积累了丰富且宝贵的幼儿生活教育经验
和服务理念。
二、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形成与发展
在整个课程实施方案的形成和发展中,我们分二个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