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让高中语文教学更丰富
- 格式:doc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浅析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及其作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技术越来越广泛地被运用到教育领域。
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语文教师更应该采用多媒体教学,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下面,笔者就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语文教学谈几点做法。
一、运用多媒体组合课堂内容,使课堂容量最大化(一)阅读科技迅速发展,网络的日益普及,这就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现在不像以前那样,资料很封闭,只有通过教师才能学到。
现在只要学生对某个话题感兴趣,就能通过上网搜集相关的资料,不需要教师也能学到很多知识。
比如,教师在讲授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这首现代诗歌时,可以引导学生去查找关于作者写作背景的一些相关资料,加深了学生对徐志摩的了解,同时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
所以说,教师应该把多媒体作为辅助性的工具,在课堂上灵活运用。
(二)写作在课堂上,教师应该要求学生进行写作练习。
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把一些图片和文字材料传到局域网上,让学生即兴写作,互相讨论、交流,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活跃起来,写作的灵感也会降临,文思泉涌,在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作品肯定是令人满意的。
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结合多媒体让学生进行写作。
比如,《水浒传》中“武松打虎”这个片段,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欣赏一下影视作品,然后把他们所看到的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描述下来,或者按照细节描写去写等等。
这样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二、借助声音和图像,美化文本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写板书,并一味地在讲台上说,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教师也厌倦这种教学模式。
所以,教师在上课时以多媒体作为辅助性工具,可以改变以往的课堂气氛。
高中语文新教材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经典传世之作,例如《兰亭集序》《滕王阁序》《阿房宫赋》《项脊轩志》等等,还有唐诗、宋词。
给这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文赋配上合适的声音和图像,会让学生陶醉其中,在美的氛围中更能体味文本的内涵和美。
例如,学习戏剧单元经典作品《茶馆》《雷雨》《哈姆雷特》等时,完全可以把荧屏精彩对白用视频播放出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古今中外戏剧语言的特点。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高中语文教学1、拓展课堂教学方式信息技术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比如PPT、视频等,将知识更形象地呈现给学生们,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同时,通过网络互动平台,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线讨论、发表观点、互评等活动,也可以开展线上作业和考试,使教学更加生动、互动和实用。
2、促进语文知识和文化的获取与传承通过信息技术,学生们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各种文学作品、名人传记、历史文化等知识,也可以通过网络资源互动交流平台,分享自己的文学作品和有关文化方面的见解,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语文知识和文化精髓的理解和传承。
3、提高学生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信息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阅读和写作方式。
学生们可以通过各种网络阅读平台(如豆瓣读书、知乎阅读等)访问各种有趣、丰富、深刻的文章和书籍,也可以通过学习类视频网站收看有关学科知识和深度文化的相关视频课程。
同时,利用信息技术,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如利用电子阅读器和电子笔记本来进行文学笔记和写作等活动,并通过网络资源互动交流平台与精通语文的老师和同学分享学习心得和收获。
1、理顺教学思路信息技术虽然为语文教学提供了更多的资源和方便,但在开展教学时也需要科学使用,不要盲目追求技术含量。
教师需首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科知识体系,梳理自己的教学思路,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然后再根据计算机、互联网、网络资源平台等信息技术的特点和功能,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2、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和交流方式,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但也为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娱乐性和分心性。
教师应该注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利用网络资源获取知识、交流想法和总结经验。
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逐渐适应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探究性、创新性和批判性的思考能力。
3、注重评价和反馈信息技术的开展不仅是一种工具和教材的选择,更是一种教学管理和教学评价的方式。
关于多媒体的使用对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影响【摘要】随着现代教学手段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已不适应于当前形势,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日趋普及。
多媒体技术运用于教学中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已经成为现代教学中的重要教学手段。
本文从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入手分析多媒体技术目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的影响。
【关键词】多媒体;高中语文教学;影响中图分类号:g633.3多媒体技术作为现代教学中广泛运用的一种教学手段,经实践证明,它能够有效的促进高中语文教育的发展,对于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全方位培养学生语文基本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正确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避免错误的使用的方法为教学带来负面的影响。
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现状现阶段,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主要形式包括课件演示、网络互动教学等。
多媒体由于是动态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更能够充分的调动他们的视觉、听觉,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对于高中语文教学十分有益。
但是,目前很多教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会有一些错误的做法。
1、滥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许多教师认为多媒体技术既然这么方便和有益,不管课程适不适合多媒体教学,一律采取多媒体技术来教学,这最终导致教师每天忙于教学课件,而忽略了自我的充实和提高,虽然这样他的制作教学课件的能力提升了,但是教学水平却一直停步不前,严重影响教学质量;同时学生每天面对一堆的教学课件,教学模式一层不变,学习兴趣肯定会受到影响。
2、教师过于依赖多媒体技术有些教师经常性的使用多媒体课件来教学,上课时照着课件来念,自己的讲解非常的少,全部的教学内容都在课件上,一旦离了课件就不能自主的教学。
而学生面对课件上的大量的信息,无法在短时间消化吸收,课件的内容又一闪而过。
这致使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缺乏交流互动,学生不能充分的理解教学内容,教师成为课堂上的自演自说的角色。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丰富了课堂的内容,创造了多种情境,激发了学生兴趣,优化了课堂内容,使得语文教育更加的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但是,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辅助教学,不能完全替代黑板,也不能过多的依赖,因此,怎么样合理的运用多媒体技术,更好的将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运用是值得每一名语文教学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高中语文教学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教学以其独有的生动性、形象性和科学性,使语文的教学过程更加优化,使语文的教学形式更加丰富,使语文的教学质量得到提高,在高中语文教学领域发挥其魅力,给语文教学带来了一场革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然,多媒体技术也有一些弊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是一把双刃剑,不当使用可能会毁坏语文应有的魅力,所以我们要对它客观看待,合理运用。
一、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优势所在(一)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够创设各种情境,通过对具体场面的再现和事物的完美呈现,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笔者在讲古诗歌单元,《一剪梅》和《虞美人》等诗歌都已被后人谱成了曲子,所以我们可以用歌曲导入,对其基调有个把握,然后再细讲内文,更易被学生理解。
如果用传统的讲解、提问的方式,则显得枯燥而无趣。
(二)使得课堂容量增加语文学科有许多地方是需要记忆的,通过传统的方式讲解一些古文、诗词歌赋,学生在课堂上面容易感觉到枯燥无趣,对语文学习产生厌倦。
而多媒体具有传输快、信息量大等特点,用它来展现庞杂的语言点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而且,它还能让枯燥的知识鲜活起来,用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形式,使得课堂内容变的生动,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益。
(三)多媒体可以优化课堂教学内容多媒体可以不受空间、时间等方面的限制,直接展示事物的全貌,使教学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抽象的转为形象,把静态的化为动态,优化了课堂的教学内容。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技术应用与教学设计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创新技术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受到教师和学生的关注。
传统的教学手法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多样化学习方式的需求,因此运用创新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已成为教师的必备能力之一。
一、创新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1. 多媒体教学: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文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料,可以使语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比如,老师可以使用投影仪将经典文学作品的片段或相关名画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接触文学的艺术魅力。
2. 在线学习平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线上学习平台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
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进行在线学习、讨论和互动。
教师可以发布教学资源和作业,学生可以及时查阅、完成作业并进行交流讨论。
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学习效率,还增强了学生对语文的兴趣。
3. 电子白板:电子白板是一种可以与电脑连接并在上面书写、展示文本和图像的设备。
教师可以通过电子白板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并且实时纠正学生的错漏。
这种互动性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课堂互动。
4. 在线资源:互联网上有大量的语文学习资源,比如文学作品的数字化版本、各类资料和学习社区等。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些资源,选择合适的内容进行教学。
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自主学习,扩展自己的语文知识。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创新教学设计1. 以问题为导向: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实际需求设计语文教学的问题,并通过创新技术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例如,老师可以提出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然后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资料和案例,并引导学生通过互动讨论来解决问题。
2. 科技创新创作:利用创新技术进行科技创作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语文素养的有效方式。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运用新媒体技术,如微信公众号、博客、短视频等,将自己创作的作品发布到互联网上,并鼓励同学之间进行互动和分享。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共享精神。
新媒体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研究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学习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为教学提供更多可能性。
本文将围绕新媒体环境下高中语文教学展开研究,探讨如何在新媒体环境下开展高中语文教学,使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知识,提高语文素养。
新媒体环境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许多有利的变化。
新媒体为高中语文教学提供了更为丰富的教学资源。
通过互联网,教师和学生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语文学习资源,比如教学视频、电子书籍、网络课程等,给语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新媒体的交互性和多媒体性质使得高中语文教学更加生动直观。
利用多媒体展示语文文本、诗歌或散文,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
新媒体技术还可以促进高中语文教学的个性化和差异化。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资源,设计教学内容,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新媒体环境也给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一些挑战。
信息泛滥和质量参差不齐是教学资源利用中的一大问题。
如何筛选和利用优质教学资源,成为了教师们需要解决的难题。
新媒体环境下学生的学习习惯和认知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加倾向于碎片化的学习,对于长篇文章或深度阅读的耐心和专注力有所不足。
如何引导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有效学习,成为了语文教师们需要思考的问题。
1. 创新教学内容和形式。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设计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扩大语文教学的覆盖面,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展示文学作品,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可以设计一些互动性强的语文教学课件,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2. 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新媒体。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新媒体环境下进行有效学习,培养他们的信息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
可以教授学生如何筛选和利用网络资源,如何进行网络搜索,如何进行多媒体作品的创作等,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利用新媒体进行学习。
3. 注重语文修养的培养。
多媒体让高中语文教学更丰富
摘要: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更是对这门艺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让语文课堂或诗意,或简约,或隽永或厚重,需要执教者对学生的真诚了解和热爱,对教学内容的深透研究和内化,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娴熟掌握和运用,还有对音乐美术的一定修养和造诣。
关键词:语文教学多媒体运用时机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多媒体更是对这门艺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如何让语文课堂或诗意,或简约,或隽永或厚重,需要执教者对学生的真诚了解和热爱,对教学内容的深透研究和内化,对现代信息技术的娴熟掌握和运用,还有对音乐美术的一定修养和造诣。
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就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理念和运用时机做一些思考,见笑于大方之家。
一、关于多媒体教学理念的思考
笔者听过两节讲解毛泽东词《沁园春·长沙》的课。
一堂由老教师执教。
没有用课件,重点放在诵读指导,意象选用与诗人抱负、胸怀的对应关系上。
另一堂青年教师执教,从作者介绍、背景知识、诵读指导、诗歌讲解全用了课件。
这两节课先不说课堂效果,单是从学生课后的反应即可知晓高下:前一班学生开始搜集毛泽东词作,展开了热烈的辩论,个别学生还开始了填词创作;后一个班波澜不兴,课文背诵也拖了很久。
这虽然是个案,但教学实践中类似
现象并不乏见:同一节课同样用了多媒体(甚至用同一课件上课),教者不同,效果不同,有的甚至差异明显。
原因何在?教学功力和教学理念使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感受·鉴赏”中指出:“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
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
”这是高中语文的课程目标,我认为也可作为多媒体教学的选择标准,即一堂课用不用多媒体,整堂课用还是片段用,什么时候用,关键要看它的运用是否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品味语言,是否有助于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是否有助于提升审美情趣形成健全人格。
多媒体的运用是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服务的,它是如粉笔一样信手拈来的自然,而不是表演的道具甚至主角。
理解了这一根本,才不会在用与不用,好与不好之间简单纠缠。
把精力放在钻研教材和学生上,准确把握和演绎《高中语文新课标》,让多媒体的运用为凸显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服务,这样的语文课堂才鲜活有效。
二、对多媒体运用时机的思考,端正了多媒体的运用理念
多媒体的运用是为凸显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服务的,接下来要探讨的就是多媒体的运用时机。
语文教学是最富智慧和情感的,因此教学时机的选择,其实是明确教学目标下智慧和情
感的艺术选择。
我认为可以从这四个方面考虑多媒体的运用时机:
1.创设情境之时。
通过这一道桥梁,读者才和作者会面,不但会面,还了解作者的心情,和作者的心情相吻合。
”教师正是要通过各种情境的创设,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这道桥梁,探求文本的深层内涵,获得学习体验。
如课文《我有一个梦想》,抒发的是美国黑人民权运动著名领袖马丁·路德·金争取种族平等的热切情怀。
但由于时空限制,学生不易产生共鸣。
我在课前剪辑了美国黑人争取平等的斗争的历史资料制成课件,作为课前情感导入,并播放了马丁·路德·金在林肯纪念碑前25万人集会上演讲的视频:林立的群众,肃穆的表情,激昂的演讲。
让学生在感情上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在其后的文本阅读中深入理解了本文感情真挚、文辞优美、气势恢弘的特点。
多媒体创设的情境和教师素养、教学内容的完美结合,使语文课堂呈现出美的享受和师生情感的升华和净化。
这是纯言语教学难以企及的。
2.课堂小结之时。
优秀的教师无不注重课堂即将结束时的小结设计,因为这构成了课堂教学的完整,有利于学生明晰要点。
但由于过去黑板加粉笔的限制,课堂小结以仓促、单一居多,更有甚者成为了学生收文具的时间。
多媒体在这时的介入,可以完整地疏理知识,运用得当还可以产生余音绕梁的效果。
这对篇幅较长的课文,如小说、戏剧单元的教学尤为有用。
如学完《阿q正传》后,在学生归纳的基础上我用课件再现了阿q的典型性格,因为配上了电影剧照,学生们反映印象深刻。
《我与地坛》我上过三次,前两次都
没有用课件,因为我感觉这样有生命张力和语言张力的文章不宜用多媒体。
最近一次尝试了,其实只是在课堂小结的几分钟里加上了背景音乐——汪峰的《怒放的生命》,学生很喜欢。
在这一年的教学实践中我还发现了课件运用的又一窍门,即两个课时的教学,做好简要课件后第一课时基本不用,留做第一课时的课堂小结或第二课时的复习导入。
结果是学生的阅读思考时间多了,教师的课堂小结或复习导入充实了,真正起到了优化课堂的作用。
3.比较阅读之时。
比较阅读即把教材中相同或相近体裁的文章,或是课内外同样风格、同样题材的文章放在一起比较着阅读。
对高中学生来说,比较阅读能开阔视野,广思博取,加深认知,从而达到德育、美育的目的。
过去由于教学手段的限制,比较阅读大都放在课外进行,有点放任自流。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
这在诗歌赏析教学中最为有用。
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可以利用多媒体把陶渊明的《饮酒》(六首)放在一起比较阅读,加深学生对“中国第一位真正归隐的诗人”的思想和诗风的理解;学习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和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比较阅读,利用画面和背景音乐去触摸两位同为豪放派诗人的旷达情怀、苍凉心境。
比较阅读还可以由学生来选择比较阅读的篇目,实践证明这更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我在教授《中国现代诗三首》时学生自己对海子和舒婷的不同作品做了比较阅读,涉及之广,思考之深入,是大大超出想象的。
4.应用拓展之时。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在“应用·拓展”的中指出:能在生活和其他学习领域中,正确、熟练、有效地运用祖国文字,在语文应用中开阔视野,初步认识自己学习语文的潜能和倾向,根据需要和可能,在自己喜爱的领域有所发展。
应用拓展使语文课堂更具开放性,这与多媒体增大课堂容量的作用不谋而合。
例如,教授《巴尔扎克葬词》时,利用课件呈现巴尔扎克一生的伟大创作,呈现同期不同作家对巴尔扎克的悼念,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雨果热情洋溢的赞誉。
但就拓展延伸而言,多媒体更多地运用在研究性学习上。
从第一册的“拥抱艺术的骄子——诗歌综合性学习”到第六册的“到图书馆去”,高中语文至少有11项综合性学习。
让学生多方收集资料,形成观点,制成课件,推举代表演示,正是新课标的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课程目标的集中体现,多媒体教学在这三个维度的体现中功不可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