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酿造术语
- 格式:doc
- 大小:16.50 KB
- 文档页数:3
白酒工业术语分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白酒工业术语分类白酒是我国传统的酒类产品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白酒工业术语是指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常用的专业术语,对于了解和学习白酒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在白酒工业术语中,按照其涉及领域和用途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包括酿造工艺术语、产品分类术语、销售术语等等。
下面将对白酒工业术语进行详细的分类介绍。
一、酿造工艺术语1. 酒曲:酿酒过程中所使用的发酵剂,是白酒酿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2. 蒸馏:白酒的蒸馏过程,通过高温蒸馏将发酵液中的酒精蒸馏出来。
3. 混酿:将不同类型的酒粮混合发酵酿造,产生具有特殊口感和香气的白酒。
4. 沉淀:酿造过程中产生的残渣和浑浊物质,需要通过沉淀来分离和处理。
5. 醅:发酵液,白酒酿造过程中的主要产品。
二、产品分类术语1. 清香型:口感清爽,香气独特,是白酒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类。
2. 浓香型:口感浓烈,香气浓郁,大多来自江浙地区。
3. 酱香型:口感醇厚,香味深邃,具有独特的豆香味。
4. 窖香型:口感圆润,香气浓烈,是经过长时间陈放的高端白酒。
三、销售术语1. 存酒:对白酒进行储存和贮藏,使其口感更加丰富和浓郁。
2. 陈年:指白酒在酒窖中放置数年之后,口感更为醇厚,香气更为浓烈。
3. 品鉴:对不同种类的白酒进行品尝和评价,了解其特点和品质。
4. 促销:通过不同的宣传手段和活动,提高白酒的销售量和知名度。
四、质量控制术语1. 品质标准:制定白酒产品的品质标准,包括口感、香气、酒精含量等指标。
2. 质检:对白酒产品进行质量检验,确保产品符合相关标准和规定。
3. 检测报告:负责对白酒产品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反映产品的质量数据。
4. 质量监控:对生产过程中各个环节进行监控,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通过以上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白酒工业术语,进一步提升我们对白酒行业的了解和认识。
希望这份文章对大家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白酒的选择和品尝中,能够更加懂得如何欣赏和品味白酒的魅力。
白酒专业知识白酒是中国传统的酒类之一,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它以高粱、小麦、玉米等为原料,经过发酵、蒸馏等工艺制成。
白酒具有独特的风味和香气,深受人们的喜爱。
我们来了解一下白酒的分类。
根据香型的不同,白酒可以分为清香型、浓香型和米香型。
清香型白酒以江苏的洞庭湖、湖北的五粮液等为代表;浓香型白酒以贵州的茅台、四川的剑南春等为代表;米香型白酒以江西的江小白、广东的珍珠酒等为代表。
每一类白酒都有其独特的风味和特点。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白酒的酿造工艺。
白酒的酿造过程主要包括曲制、蒸馏和陈酿。
曲制是将粮食经过清洗、蒸煮、糖化等工艺制成糖化液,然后加入酒曲进行发酵。
发酵后的糖化液会产生酒精和香气物质。
蒸馏是将发酵后的糖化液进行蒸馏,分离出酒精和水,得到高度酒精。
陈酿是将高度酒精进行陈放,使其逐渐变得柔和、醇香。
白酒的质量评价主要从外观、香气、口感和余味几个方面进行。
外观要求透明纯净,无杂质和悬浮物。
香气要求纯正、浓郁,没有异味。
口感要求醇厚、柔和,不刺激口腔。
余味要求悠长、回味无穷。
白酒的饮用温度也是需要注意的。
一般来说,清香型白酒适宜饮用温度为15-20摄氏度,浓香型白酒适宜饮用温度为20-25摄氏度,米香型白酒适宜饮用温度为10-15摄氏度。
正确的饮用温度可以使白酒的风味更好地展现出来。
白酒的饮用方式也有一些讲究。
一般来说,白酒适宜用小酒杯或白酒杯进行品尝。
在品尝白酒时,可以先欣赏其香气,再小口品尝,细细品味其风味和口感。
品尝完后,可以留意其余味,回味无穷。
我们来了解一下白酒的保存方法。
白酒在保存时要避免阳光直射和高温环境,应放置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地方。
同时,要避免与其他物质接触,以免影响其质量。
开瓶后的白酒要尽快饮用,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
白酒作为中国的传统酒类,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风味。
通过了解白酒的分类、酿造工艺、质量评价、饮用温度、饮用方式和保存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品味白酒的魅力。
酿酒用曲术语
1. 酵母(Yeast):用于发酵酿酒的微生物。
常见的酵母包括
野生酵母和培养酵母。
2. 发酵(Fermentation):酿酒过程中,酵母将糖分解成乙醇
和二氧化碳的化学过程。
这个过程会产生酒精和酒的风味特质。
3. 糖化(Saccharification):将谷物中的淀粉转化成可发酵的
糖的过程。
常见的糖化方法包括麦芽糖化和酶糖化。
4. 酒精度(Alcohol by volume, ABV):酒精的含量,通常以
百分比表示。
酒精度越高,酒的味道通常会更强烈。
5. 温度控制(Temperature control):在发酵过程中,保持酵
母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以产生所需的风味和酒精度。
6. 山东大曲(Shandong Daqu):一种传统醪曲,主要用于生
产白酒。
它由小麦、大麦等谷物和多种微生物共同发酵而成。
7. 常规酒芽(Saccharomyces cerevisiae):一种广泛使用的酵
母菌株,用于酿造啤酒和葡萄酒。
8. 二次发酵(Secondary fermentation):将酒从主要发酵容器
转移到次要容器,并进行进一步的发酵。
这一步可用于增加酒的气泡和改善味道。
9. 味道配平(Flavor balancing):通过调整酿酒过程中的参数,
如发酵时间、温度、酵母种类等,以获得所需的味道平衡。
10. 回收酵母(Yeast recycling):将发酵结束后的酵母从发酵液中分离出来并保留下来,以便在下一次酿造中重复使用。
这有助于节约成本和维持酒的连贯性。
白酒的酿酒知识点总结一、酿造原料(一)水:白酒制作的水质要求非常高,通常使用的是清澈、无色、透明并且无异味的水。
一般来说,水的优劣对白酒的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水质较好的地区一般都会成为酿造白酒的产区。
(二)粮食:白酒的原料中以高粱、小麦、玉米等粮食为主,也可以加入一些谷物和豆类进行混合酿造。
不同的原料会影响白酒的口感和香气,所以粮食的选择对于白酒的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酵母:酵母是白酒发酵过程中的重要原料,它能够将淀粉分解成糖,再将糖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选用适当的酵母对于提高白酒的发酵效率和酒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酿造工艺(一)蒸馏:白酒的蒸馏工艺是指将经过发酵的原料液蒸馏成为酒精和水的过程,其目的是提纯酒液、增加酒液的酒精度。
白酒的蒸馏工艺主要可以分为单次蒸馏和多次蒸馏两种。
一般来说,多次蒸馏会使得酒体更加细腻,单次蒸馏则保留了原料的风味和特点。
(二)发酵:发酵是将淀粉质物质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的过程,通常情况下,发酵需要添加适量的曲、酵母和水,然后经过一定的时间就能够完成发酵。
在发酵时,要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以保证发酵的质量。
(三)陈酿:白酒陈酿是指将蒸馏好的酒放入窖藏或木桶中进行长期陈放,使酒得以慢慢沉淀、提香、变得更加圆润的过程。
陈酿时间越长,酒液的风味和口感会更加丰富。
三、酿造设备(一)发酵罐:发酵罐是白酒酿造过程中最关键的设备之一,它可以提供一个良好的发酵环境,使酒曲和酵母充分发挥作用。
一般来说,发酵罐的选材和工艺都会对酿造的成品有着直接的影响。
(二)蒸馏锅:蒸馏锅是白酒蒸馏工艺中的关键设备,它直接影响着酒液的质量和口感。
蒸馏锅一般分为传统式和现代式两种,传统式蒸馏锅一般采用铜质材料,现代式蒸馏锅则常常采用不锈钢材料。
(三)窖藏设备:窖藏设备主要用于白酒的陈酿工艺,包括了窖池、陈酿桶、窖藏室等,这些设备一般都是由特殊的木材制作而成,能够对酒液进行储存和陈放。
四、发酵控制发酵是白酒制作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决定着酒的口感和风味。
白酒酿造48个术语1、白酒:以粮谷为主要原料,用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酵母等为产酒生香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饮料酒。
2、大曲酒:以大曲为产酒生香剂酿造而成的白酒。
3、浓香型白酒:以粮谷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成,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具有己酸乙酯为主体复合香的白酒。
4、固态发酵法:以固态蒸料糊化、糖化、发酵、蒸馏生产白酒的方法。
5、液态发酵法:以液态蒸料糊化、糖化、发酵、蒸馏生产白酒的方法。
6、半固态发酵法:采用固态蒸料和培菌糖化,进行液态发酵、蒸馏生产白酒的方法。
7、原窖法:本窖发酵后的糟醅,经出窖系列操作后,重新放回原来的窖池内发酵的生产工艺。
8、跑窖法:本窖发酵后的糟醅,经出窖系列操作后,放到另外的窖池内发酵的生产工艺。
9、老五甑法:将窖中发酵完毕的酒醅分成五次配料、蒸酒的传统操作方法。
窖内有四甑酒醅,即大渣、二渣、小渣和面糟各一甑。
10、双轮底:白酒生产中,发酵正常的窖底母糟不经蒸馏取酒,仍置于窖底补充配料曲药、酒等再次发酵的工艺操作。
11、串香:在甑中以含有乙醇的蒸汽穿过固态发酵的酒醅或特制的香醅,使馏出的酒中增加香气和香味的操作。
12、混蒸混烧:原料拌入发酵好的酒醅中,分别完成蒸酒和蒸料的蒸馏操作。
13、续糟法:新投入原料以不同方式拌和入一定量比原有母糟,再入窖发酵,如此反复循环的发酵产酒方法。
14、清糟(渣)法:单独立糟(渣)、单独蒸酒的操作方法。
15、辅料清蒸:为消除稻壳等辅料的异杂味和杂菌而进行的蒸料操作。
16、立糟:新投入时,凉粉经拌料、蒸煮糊化、加糖化发酵剂,第一次酿酒发酵的操作。
又称立渣、立排、立窖17、酒醅:已发酵完毕等待配料、蒸酒的物料。
又称母糟。
18、粮糟:在配糟时,按工艺的配料比加入原料的酒醅。
又称粮渣。
19、面糟酒醅蒸酒后,只加糖化发酵剂,再次发酵的醅子。
又称红糟、回糟。
20、丢糟:出窖糟经蒸馏取酒后,不再用于酿酒发酵的物料。
酿造白酒国家执行标准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维护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标准。
第二条本标准适用于酿造白酒制品。
第二章产品名称、术语和定义第三条酿造白酒的产品名称,按《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登记。
第四条酿造白酒类术语和定义如下:(一)酿造白酒:以谷物等酿造原料为主,经酿造工艺而制得的酒类产品。
(五)酿造白酒(白酒):以谷物及非谷物类酿造原料为主,经酿造工艺而制得的酒类饮料,具有独特的原产地、历史、地理特征,具有特定的生产工艺流程特征,酒精度为1.2%— 72%的酒类产品。
第三章生产工艺要求第五条酿造白酒的生产工艺,按《白酒制法》及行业酿造技术要求,严格按照一般工艺流程及相关生产规程进行,并严格控制原料及工序质量,保证产品质量安全。
第六条酿造白酒的原料:(一)谷物类酿造原料:以粮谷及大豆为主,经原料产地初鉴、清洗、碾磨等处理;(二)非谷物类酿造原料:以天然草药或野果及橄榄油为主,经原料加工消毒和处理;(三)植物提取物:萃取自天然药材植物,直接添加或加工消变后添加;(四)助酒:天然矿物、木炭、激酶等,经加工消毒及处理后添加;(五)发丝:根据白酒酿造要求,充分发酵的淀粉类原料,经加工消毒和有节律的投放。
第七条酿造白酒的工艺,应当按照稳定的步骤、过程和时间,具体包括酿酒、浸泡、洗涤及贮藏等4个步骤;其中,酿酒步骤应实行发糟、发酒、藏酒、回糟等过程;浸泡步骤应当实行水处理、米汁处理、浸泡处理、蒸馏处理等工序;洗涤步骤应实行洗涤处理;贮藏步骤应当实行烧酒、灌装处理、细菌杀菌处理等工序。
第四章检验检测要求第八条酿造白酒及产品,应按《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通则》及有关行业标准的规定进行化学、物理、微生物等技术检测。
第九条酿造白酒的技术检测项目包括:(一)物理性质测定:酒精度、引气度、容重、呈色、 pH、细菌总数、酒精溶解物等;(二)有害物质检测:盐酸、挥发性酸、有机溶剂、重金属及其他有毒有害物质;(三)微生物检测:大肠杆菌群、致病菌及食源性细菌的检测;(四)营养成分检测: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成分;(五)用水质量评价:水源性状、微生物允许度等。
清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四字词,是指以“清、香、淡、净”来形容清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特点。
清、香、淡、净是指酒体清澈,香气浓郁,口感淡雅,口齿留香,这种工艺制作的白酒,口感清爽,香气独特,醇和绵长。
1. 清澈透亮清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注重精细,酒体清澈透亮,色泽纯净,没有杂质,给人舒适的视觉体验。
在酿造过程中,要求水质纯净,酒曲浇水要透明纯净,不得有异味,发酵后的酒液过滤要轻柔,不破坏酒液的天然纯净状态。
2. 香气浓郁清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四字词中,香气浓郁是其最大特点之一。
在酿造过程中,要求选择优质的原料,如高粱、小麦等,酒曲的制作也非常讲究,要注重酒曲的发酵技术,保证酒曲中的生物酶含量丰富,这样才能使白酒醇香浓烈。
3. 口感淡雅清香型白酒酿造工艺追求口感淡雅,不像浓香型酒那样具有强烈的浓厚感。
在酿造过程中,要求控制发酵温度,调控酒精度和酸度,使白酒口感柔和细腻,不会有过于刺激的感觉,让人回味无穷。
4. 口齿留香清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四字词中,口齿留香是其独特之处。
品饮时,酒液滑爽绵软,余味悠长,口齿留香,让人回味无穷。
在酿造过程中,要求选用高粱等粮食酿造,使白酒有着独特的香气及余味,是一种非常令人愉悦的品饮体验。
个人观点:清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四字词所呈现的品质,恰如其分地体现了我国白酒酿造工艺的精髓。
清、香、淡、净,它们不仅仅是对白酒口感香气的描述,更是我国酿酒师对酒品追求的执着与坚持。
我认为,清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四字词,不仅仅是形容词,更是我国酿酒文化的精粹所在。
总结回顾:清香型白酒酿造工艺的四字词,清、香、淡、净,贯穿于整个酿造过程中,从原料选择、发酵过程到成品酒的口感香气,都体现了这四个特点。
清香型白酒酿造工艺注重清澈纯净、香气浓郁、口感淡雅、口齿留香,给人以愉悦的品饮体验。
通过深入了解和品鉴清香型白酒,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我国传统酿酒工艺的博大精深,还能体会到我国人对酒文化的热爱和执着。
我国白酒文化源远流长,清香型白酒就是其中的一种代表。
白酒发酵知识点总结白酒是一种中国传统的酒类,经过多年的酿造工艺演变,目前已经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发酵工艺。
白酒的发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阶段才能达到理想的酒精度和口感。
本文将从白酒的发酵工艺、酿造原料、发酵条件等方面对白酒的发酵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白酒的发酵工艺白酒的发酵工艺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通常包括原料的淀粉糖化、酵母菌的发酵、乳酸和醋酸的生物转换等多个阶段。
其中,糖化和发酵是白酒发酵的核心过程,决定了最终酒精度和口感。
1. 糖化过程白酒的糖化过程通常采用传统的固态发酵方法,即将经过糠饲料和饲料添加若干适量的大麦麸后,堆积存放1-2个月,使糠饲料中的淀粉因微生物作用而变为可发酵糖。
在这个过程中,辅助酶能够有效地分解淀粉,将其转化为可发酵的单糖和双糖。
2. 发酵过程白酒的发酵过程是将糖化好的糖浆与高纯度的优质酿母菌接种于发酵罐中,进行发酵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酵母菌利用糖浆中的糖分进行呼吸作用,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同时,酵母菌还会产生一些醇类、酯类和酸类物质,这些物质能够赋予白酒特有的香气和口感。
3. 陈酿和贮存白酒发酵结束后,通常需要进行一定的陈酿和贮存过程。
这个阶段的目的是让白酒中的各种成分充分融合,并且让其口感更加醇厚和绵长。
二、白酒的酿造原料白酒的酿造原料包括糠饲料、大麦麸、水和酵母菌。
其中,糠饲料是白酒的主要原料,通过糠饲料中的淀粉糖化和发酵过程,才能最终得到白酒。
1. 糠饲料糠饲料是白酒的主要原料,是由谷类加工后的糠饲料经过一定的处理工艺得出的高渣浆原料。
糠饲料中的淀粉含量较高,适合用来进行发酵糖化过程。
2. 大麦麸大麦麸是白酒的辅助原料,其主要作用是为糠饲料的发酵糖化提供养分,同时还可以帮助更好地调整白酒中的酒精度和味道。
3. 水水是白酒的基础原料,也是白酒发酵过程中非常重要的成分。
白酒的口感和酒体的轻重取决于水的质量和使用。
4. 酵母菌酵母菌是白酒发酵过程中的重要微生物,它可以进行糖酵解反应,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
白酒工业术语微机勾兑-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在白酒工业中,存在着众多的术语和技术,其中微机勾兑是一项重要的技术。
本文将围绕白酒工业术语和微机勾兑展开阐述,并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通过对这些术语和技术的介绍和解析,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理解白酒工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白酒工业作为中国乃至世界上重要的酒类产业之一,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白酒的制作工艺和工业化生产过程中涉及到了许多独特的术语和专业技术。
这些术语和技术不仅是白酒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反映了这一行业的高度专业性和技术含量。
微机勾兑作为白酒工业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是现代化生产的结果。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微机勾兑技术在白酒工业中的应用越发广泛。
它通过精确的计算和控制,实现白酒的准确勾兑和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本文将从概述白酒工业术语的特点和重要性入手,介绍白酒工业中常用的术语,并对其进行解析和说明。
同时,还将详细介绍微机勾兑技术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其在白酒工业中的作用和意义。
此外,还将分析微机勾兑技术对白酒工业的影响,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通过对白酒工业术语和微机勾兑技术的深入研究和讨论,有助于提高人们对白酒工业的认知和了解。
同时,也为白酒工业从业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信息,以便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相关术语和技术,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
在白酒工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所介绍的内容对于推动行业的进步和创新具有积极的意义。
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描述: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白酒工业术语和微机勾兑进行介绍和探讨:首先,在引言部分概述白酒工业术语和微机勾兑的背景和现状,引起读者对这一主题的兴趣。
然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白酒工业术语和微机勾兑的研究,了解其在白酒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进而揭示其对整个白酒行业的意义和展望。
接下来,在正文部分,首先对白酒工业术语进行详细的介绍。
白酒酿造术语
1、白酒:以粮谷为主要原料,用大曲、小曲、或麸曲及酵母等为产酒生香剂,经蒸煮、糖化、发酵、蒸馏而制成的饮料酒。
2、大曲酒:以大曲为产酒生香剂酿造而成的白酒。
3、浓香型白酒:以粮谷为原料,经传统固态法发酵、蒸馏、陈酿、勾兑而成,未添加食用酒精及非白酒发酵产生的呈香呈味物质,具有己酸乙酯为主体复合香的白酒。
4、固态发酵法:以固态蒸料糊化、糖化、发酵、蒸馏生产白酒的方法。
5、液态发酵法:以液态蒸料糊化、糖化、发酵、蒸馏生产白酒的方法。
6、半固态发酵法:采用固态蒸料和培菌糖化,进行液态发酵、蒸馏生产白酒的方法。
7、原窖法:本窖发酵后的糟醅,经出窖系列操作后,重新放回原来的窖池内发酵的生产工艺。
8、跑窖法:本窖发酵后的糟醅,经出窖系列操作后,放到另外的窖池内发酵的生产工艺。
9、老五甑法:将窖中发酵完毕的酒醅分成五次配料、蒸酒的传统操作方法。
窖内有四甑酒醅,即大渣、二渣、小渣和面糟各一甑。
10、双轮底:白酒生产中,发酵正常的窖底母糟不经蒸馏取酒,仍置于窖底补充配料曲药、酒等再次发酵的工艺操作。
11、串香:在甑中以含有乙醇的蒸汽穿过固态发酵的酒醅或特制的香醅,使馏出的酒中增加香气和香味的操作。
12、混蒸混烧:原料拌入发酵好的酒醅中,分别完成蒸酒和蒸料的蒸馏操作。
13、续糟法:新投入原料以不同方式拌和入一定量比原有母糟,再入窖发酵,如此反复循环的发酵产酒方法。
14、清糟(渣)法:单独立糟(渣)、单独蒸酒的操作方法。
15、辅料清蒸:为消除稻壳等辅料的异杂味和杂菌而进行的蒸料操作。
16、立糟:新投入时,凉粉经拌料、蒸煮糊化、加糖化发酵剂,第一次酿酒发酵的操作。
又称立渣、立排、立窖
17、酒醅:已发酵完毕等待配料、蒸酒的物料。
又称母糟。
18、粮糟:在配糟时,按工艺的配料比加入原料的酒醅。
又称粮渣。
19、面糟酒醅蒸酒后,只加糖化发酵剂,再次发酵的醅子。
又称红糟、回糟。
20、丢糟:出窖糟经蒸馏取酒后,不再用于酿酒发酵的物料。
21、培菌糟:在小曲酒生产中,将蒸熟的原料经摊晾后拌入小曲,在缸中或箱上培菌糖化后的物料。
22、生心:原料蒸煮后,糊化和糖化程度不够的现象。
23、排(轮):从新原料投料开始至发酵、蒸酒完成的一次酿酒生产周期,称为一排(轮)。
24、掉排:一排或连续几排的生产不正常,出现的出酒率和酒质明显下降的现象。
25、上甑:按一定规范,将待蒸物料铺撒入甑桶的操作过程。
又称装甑。
26、黄水:发酵期间,逐渐渗于窖底部的棕黄色液体,又称黄浆水。
27、滴窖:在起窖时,沥去黄水的操作过程。
28、跑气:上甑过程中,酒蒸汽明显逸出物料层表面的现象。
29、穿汽不匀:上甑过程或蒸馏过程中,酒汽不能均匀地穿过酒醅,造成夹花流酒的现象。
30、塌汽:上甑蒸酒时,蒸汽突然减少,使甑内酒醅下陷,造成酒醅中的酒蒸不尽,或酒度低,流酒尾时间拖长的现象。
31、大汽追尾:蒸酒将结束时,加大蒸汽量或加大火力,蒸出酒醅中残余香味物质,同时利于粮食糊化的操作。
32、酒花:白酒在流酒或振摇后,液面溅起的泡沫,俗称酒花。
根据酒花的形状、大小、持续时间,可判断酒液酒精度的高低。
33、量质摘酒:蒸馏流酒过程中,根据流酒的质量情况确定摘酒(分级)时机的操作。
34、酒头:蒸馏初期截取出的酒精度较高的酒水混合物。
35、酒尾:蒸馏后期截取出的酒精度较低的酒水混合物。
36、地温:酿酒车间入窖窖池(地缸)周边地面的温度。
37、踩窖:待发酵物料进入窖内后及时铺平,根据季节,人工适当踩压,以免发酵物料间存留过多的空气,同时防止过分跌窖的一道操作工序。
38、封窖:以专用的材料(粘土、塑料布等)将窖面密封,隔绝空气以进行发酵的
操作。
39、窖泥:附着于窖壁或窖底的富含酿酒有益微生物的粘土。
40、窖皮泥:用于封窖的粘土。
41、打量水:当蒸粮完成后,泼入一定温度的水的操作。
42、烟水:当蒸粮达到一定程度时,向甑桶内物料进行泼水的操作。
43、下曲:将糖化发酵剂均匀混入摊晾好的糟醅中的操作,又称撒曲。
44、摊晾:使出甑的物料迅速均匀地冷至下曲温度的操作,又称扬冷。
45、窖帽:封窖后入窖物料高出地平面的部分。
46、跌窖:发酵期间,窖帽下跌的现象,又称跌头。
47、清窖:封窖后,所采取的保持封窖材料密闭的定期操作。
48、生态酿酒:保护与建设适宜酿酒微生物生长、繁殖的生态环境,以安全、优质、高产、低耗为目标,最终实现资源的最大利用和循序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