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桥区域构造分析_图文
- 格式:pptx
- 大小:11.86 MB
- 文档页数:49
地理视角下的港珠澳大桥一、港珠澳大桥简介港珠澳大桥于2009年12月15日动工建设; 2017年7月7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 2018年2月6日,港珠澳大桥主体完成验收,于同年9月28日起进行粤港澳三地联合试运。
2018年10月23日,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珠海举行,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大桥于同年10月24日上午9时正式通车;届时驾车从香港到珠海、澳门仅需45分钟。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示意图港珠澳大桥东接香港特别行政区,西接广东省珠海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环线的组成部分和跨越伶仃洋海域的关键性工程,将形成连接珠江东西两岸的新的公路运输通道。
港珠澳大桥的起点是香港大屿山,经大澳,跨越珠江口,最后分成Y字形,一端连接珠海,一端连接澳门。
整座大桥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它是全球第一例集桥、岛、隧道为一体的跨海大桥;沉管隧道,也是当今世界上最长、埋深最深、综合技术难度最高的沉管隧道;港珠澳大桥也是目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
大桥能抗16级台风、8级地震,它的设计使用寿命长达120年。
桥隧全长55千米,其中主桥29.6千米、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千米;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速度100千米/小时;工程项目总投资额1269亿元。
二、修建中面临的困难水文状况:伶仃洋是珠江最大的喇叭形河口湾,虽属弱潮河口,但其下有两个深海沟,即便是无风天气,看似平静的海面,也会形成凶猛的涌浪。
涌浪是风停止后或风已削弱,改变了原来风向,在海面上留下的波浪。
涌浪是海面上由其他海区传来的(远处的风),或已经过去的风所引起的波浪。
“无风三尺浪”指的就是涌浪。
风浪是由当地风产生,且一直处在风的作用之下的海面波动状态。
---涌浪与风浪的区别气候:季风气候,多暴风雨,尤其是夏秋季节容易受到台风的侵袭。
地质:位于珠江的入海口,地基不稳;海底地质状况复杂,对施工影响大;其它:海域宽阔,桥梁长度大;海底隧道长度大,埋藏深,技术要求高;海水腐蚀性强,对建筑材料的要求高;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横跨三个区域,协调困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