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专业(物理、应用物理)
- 格式:doc
- 大小:129.50 KB
- 文档页数:4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基地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70201、080402专业名称:物理学基地班 Physics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材料物理Materials Physics二、专业培养目标坚持以学生为本的“创造、创新、创业”(“三创”)教育理念,贯彻“加强基础、分类培养、通专融合、个性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学校人文底蕴深厚、学科门类齐全,多学科交叉培养人才的办学优势,培养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具有“三创”精神和能力的复合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和行业领军人才。
培养学生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系统的较宽的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的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能,获得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具有较强的知识创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在物理学或材料等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物理学、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对物理学的新发展、近代物理学在高新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所了解。
本基地班实行导师全程指导制。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特点和自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运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
(2)掌握系统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3)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
(4)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5)了解物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应用物理学专业就业前景和就业方向摘要:应用物理学专业是具有广泛就业前景的学科,毕业生可以在多个领域中找到就业机会。
本文将介绍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就业前景以及当前热门的就业方向。
引言应用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理学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和发展的学科。
它涵盖了电子、能源、材料科学、光学和生物医学等领域。
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生有着广泛的就业选择,但也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就业前景就业前景是学生考虑专业选择时的重要因素之一。
应用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具备丰富的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就业机会。
1.科学研究机构和实验室:许多科学研究机构和实验室都需要应用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来进行科研项目的设计和实施。
他们能够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工具来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科学的进步。
2.电子和半导体行业:应用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在电子和半导体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
他们可以从事电子器件的设计、制造和测试工作,为信息技术和通信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3.能源行业:随着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应用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在能源行业有着广阔的就业前景。
他们可以从事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4.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应用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就业机会。
他们可以研发新材料,提高材料的性能,并应用于工程实践中。
5.光学和光电子行业:在光学和光电子行业,应用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从事光学仪器的设计、光学信号处理和传输等工作。
光电子技术在通信、医疗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就业方向根据应用物理学专业的特点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以下是当前热门的就业方向:1.光学工程师:负责设计和开发光学仪器,如激光器、光学传感器等。
光学工程师可以在科研机构、制造企业和医疗行业等领域就业。
2.材料工程师:通过研究材料的性质和结构,设计新材料以满足特定的需求。
材料工程师在制造业、能源领域和科研机构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就业机会。
3.半导体工程师:负责半导体器件的设计、制造和测试工作。
武汉大学弘毅学堂物理学专业(物理、应用物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专业代码:070201 专业名称:物理学Physics (物理学基地弘毅学堂物理学班)二、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理论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获得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的初步训练,了解国际上学科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能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的物理科学拔尖学生,经后续培养后能成为所从事研究领域的领军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本专业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物理学、数学基础理论知识和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外,还要求对物理学的新发展、近代物理学在高新技术和生产中的应用,以及与物理学密切相关的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有所了解。
本专业对弘毅学堂物理学班采取滚动式管理、实行导师全程指导制,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采用国际上最新版本的优秀原文教材并采用双语或全英文式授课。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 )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特点和自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运用物理学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
(2) 掌握系统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
(3)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并具有较强的外语交流能力。
(4) 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5) 了解物理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6) 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7) 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大学本科专业(物理学类-应用物理学),该专业所学具体内容、发展方向以及就业前景大纲:一、应用物理学专业概述1.1 专业简介1.2 主要学科领域1.3 常见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1.4 专业特点与优势二、应用物理学专业学习内容2.1 基础课程2.1.1 先修课程2.1.2 基础物理课程2.2 专业课程2.2.1 应用物理实验2.2.2 军工物理2.2.3 生物物理2.2.4 医学物理2.2.5 材料物理2.2.6 量子物理三、应用物理学专业发展方向3.1 国内外应用物理学发展概况3.2 应用物理学在工业、医疗、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前景3.3 应用物理学与新兴科技领域的结合四、应用物理学专业就业前景4.1 相关行业及职位介绍4.2 就业前景概况4.3 所需能力和素质五、应用物理学专业发展建议5.1 研究教学体系与专业结构的改革5.2 拓展国际化视野和合作机会5.3 强化企业和高校合作,促进学生成功就业摘要:本文将从物理学类-应用物理学专业的具体内容、发展方向和就业前景三个方面详细介绍该专业的情况。
一、专业概述物理学类-应用物理学专业旨在培养掌握物理学与工程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一定的实验、计算、分析和应用能力,能够在物理学应用领域进行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高级应用性人才。
该专业的课程内容包括:数学、物理学、电子学、光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
具体来说,学生将学习数学中的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基础课程;物理学中的力学、电磁学、热学、量子力学等基础课程;电子学中的电路、电子器件、数字电路等课程;光学中的光学原理、光学仪器、光学信号处理等课程;材料科学中的材料结构、材料性能、材料加工等课程;计算机科学中的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网络等课程。
二、发展方向1. 应用物理学领域应用物理学领域是应用物理学专业的核心发展方向之一。
该领域包括:物理仪器、光学仪器、电子仪器、传感器、信号处理、光通信、半导体器件等方面。
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在这些领域从事研究、开发、生产等工作。
理论物理、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学科教学(物理)、
课程与教学论
物理课程与教学论和物理学科教学,它是同属于物理教育学下的学硕分类和专硕分类。
一般情况下,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的学制是三年,而物理学科教学的学制是两年。
随着国家对人才培养要求的提高,教育事业当中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规格,可能学科教学的学制会慢慢的演变为三年。
据我所知,近些年来,国内的一些省师范高校已经开始进行了这样的改革。
那么按照“两年”和“三年”的区别,一般人们会选择物理学科教学作为自己的考研目标。
这就造成了一般学生考的方向大都是专硕啊,很少走向学硕。
与之匹配的就是咱们的国家招生规模,更多的是倾向于专硕扩大,而学硕的数量就比较稀少。
物理课程与教学和物理学科教学在就业方向是不存在太大的差别的。
无论是三年制还是二年制,他们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就是你的方向与这学校要求匹配,那么对你就业来说就不存在太大的问题。
比如,你的本科是其他方向,最后你要去当物理老师,无论你读的是物理课程与教学和物理学科教学,这都会导致你在就业方向不占优势,因为有的学校要求是去本科,和硕士是一致的。
另外就是,学科教学会有见习和实习的课程安排,物理课程与教学论是没有这样强制的课程安排。
如果未来的就业目标学校要求你去实习的话,那么想就业的学硕方向的学生,最好是先打听好你未来的目标
中学是什么样子的要求,与之形成匹配主动的去参与教学实践活动。
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计划(070202)(Applied physics)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能满足(适应)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具有运用物理学基本理论与技能进行科学前沿理论研究、科学实验的能力,能在物理学及光学、激光技术、新材料等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管理等工作中,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复合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1、思想品德素质要求: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及新时代社会主义理论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为祖国繁荣昌盛、为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努力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扎根基层、踏实肯干、爱岗敬业、团结协作、遵纪守法的良好素养和道德品质;具有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作风;具有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新时代大学生风貌。
2、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具备良好的数学基础和数值计算能力,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思维方式和物理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作风和创新意识;接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以及工程技术等方面的初步训练,具备一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应用知识能力、创新能力、新技术开发能力及组织管理能力。
毕业生应在知识、素质和能力三方面协调发展:(1)知识要求①专业知识:具有科学的世界观,较系统和完善地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所需的数学基础知识。
对物理学和相关专业方向前沿、发展动态、应用前景有所了解。
②工具知识:掌握数学、外语、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③人文社科知识:具有一定的哲学、政治学、法学、心理学、经济学、管理科学等方面的知识。
④其他自然学科和相关工程技术学科的基础知识。
(2)素质要求①人文素质: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艺术素养、现代意识、全球意识、团队精神。
广西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介绍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2021年1月在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基础上分设成立的二级学院。
其前身是1941年10月成立的广西师范专科学校理化专修科,1956年更名为物理系,1995年更名为物理与电子科学系。
学院设有理论物理研究所、科学教育研究所物理教育研究室、应用物理研究所和培训中心。
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桂林研究室、《广西物理》编辑部、桂林市物理学会设在该学院。
学院现有物理学、科学教育两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其中物理学专业是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
1979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现有理论物理、系统理论、系统分析与集成、原子与分子物理、课程与教学论(物理)、教育硕士(物理)等六个硕士专业。
学院的理论物理学科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学科,科学计算与模拟实验室被确定为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设有基础物理、理论物理、教学法、天文等二十多个实验室。
学院资料室拥有中外文专业期刊近百种,包括广西唯一齐全、世界权威杂志之一的《物理评论》(Phys.Rev)。
学院设有全国“电子商务师”证书考点和“广西师范大学3COM授权培训中心”。
学院现有教职工57人,其中教师41人,实验室技术人员12人。
师资队伍中,有教授9人,副教授18人,,高级职称人员占65%,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16人,具有硕士学位17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占80%。
有1人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人为全国模范教师,2人获曾宪梓教育基金奖;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自治区优秀专家称号1人,自治区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1人,自治区高校教学名师1人,自治区“高校中青年百名学科带头人”1人,自治区"八桂学者"1人,校教学名师1人,校中青年拔尖人才3人,校青年骨干教师4人。
聘请了中国科学院何祚庥院士、郝柏林院士、国家督学陈光旨教授等12名著名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
学院现有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1个,自治区级优质专业1个,校级重点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自治区级重点课程1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校级重点课程2门.学院物理学实验教学中心是自治区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物理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201)(物理学类,大类代码:0702)一、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物理学及相关前沿学科教学和研究的专用人才,同时也培养能将物理学应用于技术和社会各个领域的复合型人才。
经过学习和训练,本专业学生应具备在物理学及相关学科进一步深造的基础,能达到毕业后从事研究、技术应用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要求。
二、培养特色本专业依托综合性大学的优势,全方位强化学生的数理基础和科学精神,本专业理论物理方向师资力量雄厚,科研成果丰硕,特别是宇宙学和引力波研究处于国内前言,能培养输送有志于在理论物理方向进一步深造的创新型人才。
三、培养要求1.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素养、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具有较强团队合作精神、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素养;2.了解物理学的前沿理论、应用前景、发展动态以及物理学发展的新成果;3.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具有较高的数学运用能力;4.掌握物理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应用开发能力;5.掌握物理学在电子、微电子、光电信息方向的应用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能力,了解各专业领域的科技发展动态及产业发展状况。
6.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应用外语的交流能力以及向社会公众传播科学普及知识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能力。
四、主干学科物理学五、学制、学位、毕业最低学分四年;理学学士学位;169学分六、核心课程大学英语、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力学、热学、光学、原子物理学、电磁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固体物理学、计算物理学、电路理论基础、线性电子线路、数字电路和逻辑设计、半导体器件、半导体物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集成电路原理、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七、学位课程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实验、原子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力学、量子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数学物理方法、固体物理学、计算物理学八、各类课程学分、学时比例九、有关说明1.通识公共选修课(10学分)须修满10学分,本专业学生在核心课程体系中修读艺术类课程不少于2学分,修读人文与社会科学类课程不少于4学分。
大学专业介绍之物理学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核物理)1.物理学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受到良好的科学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在高等和中等学校进行物理学及相关学科教学的教师、教育科研人员和科学工作者。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质运动的基本规律,接受运用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训练,获得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2.掌握坚实的、系统的物理学基础理论及较广泛的物理学基本知识和基3.4.5.6.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主要课程数学基础(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数学物理方法)、普通物理(力学、热力学与分子物理、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近代物理(分析力学、电动力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固体物理)、物理学系二级学科系列专业方向课、电子技术(电子技术基础及实验、微机原理、现代教育技术、开放综合实验)、C++、教育理论(心理学、教育学、物理教育学)等。
2.应用物理学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数学、计算机运用基础、电路电子技术、现代传感器技术、激光技术和无损检测等高新技术知识和实验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的初步训练,具备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用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本专业在检测技术特别是无损检测技术方面具有特色。
决工程技术和自然科学问题的能力,在物理学相关领域中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的适应高新技术发展要求的应用物理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专业发展方向:本专业的毕业生能在物理学、光电检测等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
应用物理学专业认识导言应用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理学在实际工程和技术应用中的应用和发展的学科。
它结合了物理学的基础知识和工程技术的应用,旨在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物理问题。
本文将介绍应用物理学专业,包括专业的定义、专业领域、学科特点及就业前景。
专业定义及背景应用物理学是物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发展源远流长。
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将物理学的理论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可以解决许多现实问题。
应用物理学专业应运而生,以培养基于物理学原理的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领域及研究内容应用物理学专业的研究领域广泛,涉及多个行业和领域。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光电子技术:研究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发展新型光电子器件和技术。
2.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材料的结构、性能以及制备方法,应用于电子、能源、医学等领域。
3.生物医学物理学:应用物理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生物医学问题,如医学成像和诊断。
4.电子信息技术:研究电子元器件、电子电路、通信技术等,应用于信息科学与技术领域。
5.能源与环境物理学:研究能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等相关问题,开发新能源和环境友好技术。
学科特点应用物理学专业具有以下几个学科特点:1.理论与实践结合:应用物理学注重物理学原理在实际应用中的运用,既注重理论研究,又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2.交叉学科:应用物理学涉及多个学科领域,与其他工科、材料科学、电子信息技术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
3.应用性强: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和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人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4.技术前沿:应用物理学在信息技术、光电子技术、能源技术等领域处于技术的前沿,并不断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
就业前景应用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他们可以选择从事以下领域的工作:1.科研机构:毕业生可以进入科研机构从事物理学研究,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
2.电子信息企业:应用物理学专业的毕业生可以在电子信息企业从事光电子技术、材料研发和电子器件设计等工作。
一、学院简介武汉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是在1928年成立的原武汉大学物理系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演变而来。
其历史可追溯到1893年自强学堂的格致门。
我国老一辈著名物理学家查谦、潘祖武、汪仁寿、桂质廷、吴南熏、马师亮、李国鼎、周如松等先后在这里研究执教多年。
经过近八十年、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涵盖物理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技术四个学科门类,多个有突出特色的学科研究方向,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我国最有名望的物理院系之一。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物理学基地班(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地),物理学类(含物理学、应用物理学专业)、材料物理(材料科学与技术试验班)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微电子学方向、电路与系统方向、物理电子学方向)四个本科生专业及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共涉及到理论物理学、计算物理学、凝聚态物理学、光学、声学、生物医学物理、材料物理、微电子学、光纤及传感物理学等十个专业方向;有物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及理论物理、计算物理、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原子与分子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无线电物理、光学、声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材料物理与化学等十一个二级学科博士点与硕士点。
学院现有物理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材料科学系、基础物理实验中心、大学物理教学中心、声光材料与器件实验室(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核固体物理实验室(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大学纳米科学与工程研究中心、武汉大学电子显微镜中心挂靠在本院。
其中无线电物理是国家重点学科,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与原子核物理是湖北省重点学科,基础物理实验中心是教育部与世界银行投资的重点示范实验室,“低维功能材料和亚微结构表征”是国家“211”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是国家工科基础课程电工电子教学基地。
二、学院师资学院有一支以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体,人员年龄、职称和知识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现有教职工144人中专职教师94人,其中教授39人,副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39人,他们中绝大多数都具有博士学位和在国外与境外学习、工作的经历,更是有一批在国内学术界享有较高声誉、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知名专家,包括国家教学名师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2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1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7人、珞珈学者特聘教授6人、珞珈学者讲座教授1人,同时,还拥有“低维功能材料与智能器件” 教育部优秀创新团队。
本专业主要培养掌握物理学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基本实验技能,掌握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生物医学物理等方面的应用基础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术,能在物理学、邮电通信、航空航天、能源开发、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光电子技术、医疗保健、自动控制等相关高校技术领域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与应用、管理等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一、专业基本情况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能在物理学或相关的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数学基础和实验技能,受到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以及工程技术的初步训练,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泛的科学适应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掌握系统的数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基本原理、基本知识;◆掌握较坚实的物理学基础理论、较广泛的应用物理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具备运用物理学中某一专门方向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教学和相应管理工作的能力;◆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应用物理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状况;◆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3、主干学科物理学。
4、主要课程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学、电子线路、理论物理、结构与物性、材料物理、固体物理学、机械制图等课程。
5、实践教学根据课程要求,安排与应用领域有关的教学实习。
包括生产实习,科研训练或毕业论文等,一般安排10—20周。
6、修业时间4年。
7、学位情况理学或工学学士。
8、相关专业物理学。
9、原专业名应用物理学、声学、原子核物理学及核技术(部分)、工程物理。
应用物理学专业课程
应用物理学专业课程通常根据不同学校和课程设置略有不同,但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物理学专业课程:
1. 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介绍热力学的基本原理、热力学过程和统计物理学中的概念。
涵盖热能传递、热力学循环、相变等内容。
2. 光学与波动物理学:研究光的性质、传播规律和光学器件。
包括几何光学、物质的光学性质、光的干涉与衍射等。
3. 电磁学:探索电荷与电场、磁场与电磁感应的关系。
包括电场与电势、静电场、电流与电磁感应等。
4. 固体物理学:研究材料的结构与物理特性,如导电性、能带理论、晶体学、磁学等。
涵盖材料的电学、磁学和热学性质。
5. 核物理学:了解原子核的结构、核反应、辐射等基本概念和理论。
着重研究核反应、核分裂和核聚变等核能相关的知识。
6. 半导体物理学:探索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和性质。
包括半导体
材料、PN结、晶体管、光电子学等内容。
7. 物理实验与实践:进行物理实验,并学习实验设计、数据分析和
仪器操作等实践技能。
8. 计算物理学:运用数值方法和计算机模拟技术,研究物理问题。
包括数值计算、计算模拟和数据处理等。
9. 应用物理学研究方法:介绍应用物理学领域的研究方法和实践,
包括文献阅读、实验设计、学术写作等。
10. 应用物理学领域的选修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专业方向,可以选择学习各种领域的选修课程,如材料科学、光子学、生物物理学、能源物理学等。
请注意,具体的课程设置可能因不同大学和学院而有所不同。
以上列出的课程只是一般而言,具体课程安排应以所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为准。
【专业课程】应用物理学专业主要课程应用物理学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数理、计算机及外语基础,具备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及一定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能力,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具有竞争和团队精神,能适应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变化的高级专门技术型人才。
应用物理学专业按照理论基础扎实、具备知识创新的素质、能够运用理论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培养物理学与电子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发型”人才。
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物理学及光电子学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数学、计算机运用基础和微电子技术、光纤技术、现代传感器技术、激光技术等高新技术知识;掌握物理学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受到良好的科学实验素养的训练,具备运用物理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某一方面的专门知识进行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应用研究、教学和运行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以下就来介绍一下应用物理学专业主要课程:应用物理学专业主要课程一、公共基础课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2、高等数学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线性代数5、中国近现代史纲要6、概率论与数理统计7、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8、物理实验9、形势与政策10、C语言程序设计11、人文素质教育系列课程12、微机原理与系统设计13、军事理论14、工程图学与计算机绘图15、体育16、大学英语应用物理学专业主要课程二、学科基础课1、力学2、热学3、电磁学4、光学5、电路分析基础6、数字信号处理7、信号与系统8、电子线路实验(Ⅰ、Ⅱ、Ⅲ)9、电路信号与系统实验10、模拟电子技术基础11、射频电路基础12、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13、数学物理方程14、数值方法及其在物理学中的应用15、微波仿真技术16、微波技术基础应用物理学专业主要课程三、专业课1、原子物理学2、理论力学3、电动力学4、热力学与统计物理5、量子力学6、固体物理7、物理量自动检测8、计算物理9、现代光学10、光电子学11、光纤与光通信12、应用光学实验13、电子电磁技术实验14、综合性设计实验欢迎就读:长春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全日制自考本科院校,高考成绩在200-300左右的考生即可进入,详情请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应用物理学专业》实习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应用物理学专业毕业实习学时:6周学分:6课程性质: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开课对象:应用物理学专业学生专业实习是高等院校理工科专业教学过程的组成部分,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实习对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宽知识面、确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提高实践能力等方面都是十分重要的。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实习教学是应用物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培养中十分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是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的重要方式,其目的是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学生对于社会,国情和专业背景的了解;通过实习,使学生拓宽视野,巩固和运用理论知识,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实习,增强劳动观念,激励学生敬业,创业精神;通过实习,积极探索实习教学与"产、学、研"一体化相结合的新途径、新办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生专业实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 了解实习工厂生产状况和工作流程。
2. 掌握生产线的设备操作和质量控制方法。
3. 掌握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4. 在实习工厂中,学生应能够虚心向技术人员和工人学习,能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甚至解决问题,总结实习心得,撰写实习报告。
二、实习工作的组织领导1、成立系实习领导小组2、系实习领导小组的职责(1)组织编写专业实习大纲,制订专业实习实施计划;(2)做好专业实习的组织与动员工作,对学生完成专业实习任务质量方面提出明确要求;(3)在有三位以上实习生的县市成立实习小组,并指派工作认真负责、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实习小组组长;(4)选派政治思想好、业务水平较高、教学经验丰富并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本系教师担任实习生的系实习指导教师,负责定期与实习生取得联系,了解实习生的实习情况,帮助实习生解决在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5)聘请实习单位政治思想好、业务能力强、有一定实践经验的同志担任实习生实习指导老师,负责实习生的思想、业务指导与管理工作;(6)负责全系专业实习汇报与实习成绩综合评定工作。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基地班专业
(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070201
专业名称:物理学 Physics(中法理学、工学本硕连读试验班)
二、专业培养目标
该班旨在培养法语水平高,适应全球(特别是欧洲)科技发展需要的高级理学、工学的复合型人才。
除系统地掌握物理学、电子或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外,还需要精通法语、懂英语,特别要求了解国际相关学科的发展动向,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适应高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具有较强的知识更新能力和较广的科学适应能力,能在所学专业及相关科学技术领域中从事科研、教学、技术开发和相关的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三、专业特色和培养要求
本专业的特色即中法联合培养,让学生博采中法教育的精华,使学生具有扎实、宽厚的数理基础,较强的实验技能,并对所学专业及交叉学科和新技术的发展有所了解。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较系统地掌握物理、数学、电子、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方法和
技能,具有基础扎实、适应性强的特点和自学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2)较熟练地掌握二门外国语(法、英),能够阅读专业的外文书刊、资料。
(3)了解相近专业以及应用领域的一般原理和知识。
(4)了解所学专业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以及相关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最新参考文献的基本方法;具有
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四、学制和学分要求
学制:本科四年(武大二年、法国二年),硕士二年(法国)。
学分:100(武大)+ X(法国) + Y(硕士)
五、学位授予:
学位:理学学士
本科阶段前两年在国内学习,成绩合格且通过法方组织的法语水平考试者,学校选送到法国里昂一大理学院或工程师学院继续本科后两年和硕士两年的学习。
武汉大学承认其本科后两年在法国所学课程及学分。
本科阶段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可获得武汉大学的本科文凭和武汉大学、法国里昂一大的学士学位;硕士阶段学习期满成绩合格者可获得法国里昂一大理学硕士学位和工程师文凭。
六、专业主干(核心)课程
国内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高等数学、经典力学、电磁学、光学、热学、数学物理方法、微机原理、。
国外开设的课程依据里昂一大教学方案实行。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学中法连读班专业教学计划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