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荧光光度计
- 格式:docx
- 大小:10.71 KB
- 文档页数:2
原子荧光光度计
原子荧光光度计是用于原子荧光光谱分析的一种仪器。它的基本原理是研究原子在吸收能量后产生的激发态,再发射出光子的能量和强度。
基本原理
原子在吸收能量后会处于激发态,当回到基态时会发出一定能量的光,这样的现象称为荧光。原子荧光光度计利用荧光现象进行分析,通过测量荧光的强度和波长来判断样品中的元素和其浓度。分析过程中要控制激发光的波长和强度,同时要选取合适的波长测量荧光强度,以减少非荧光信号的误差。
仪器组成
原子荧光光度计主要由光源、光谱仪、样品室、信号检测器和数据处理设备五个部分组成。
光源
光源部分提供激发原子荧光所需的光。通常使用的光源有寿命长且强度稳定的氙灯和卤素灯。
光谱仪
光谱仪将光分散开,通过具有不同波长的光波长阵列传感器进行信号数字化处理,得到光谱图形。常用的光谱仪有简谱仪、双道光谱仪和单元素光谱仪等。
样品室
样品室提供对样品的辐射,通常使用的装置是石英管。一般采用干式扫描、液态注入或进样器进入样品室。
信号检测器
信号检测器是原子荧光光度计的核心部件,它能够将荧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用于后续的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设备
数据处理设备对检测器采集的信号进行数字化处理,并进行荧光峰面积的计算,以确定元素的浓度。 应用范围
原子荧光光度计广泛应用于痕量元素的分析。它是一种可靠、准确、灵敏、快速的分析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机器易维护等优点,在环保、医药、化工、食品、地质、冶金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结论
原子荧光光度计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元素分析、痕量分析和环境检测等领域的重要仪器。它以其准确稳定的测量数据、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在分析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分析化学的重要工具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