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水害及防治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矿井水情水害分析报告一、引言在矿山开采过程中,矿井水情是一个重要的环境因素。
矿井水灾害会给矿山的安全生产带来威胁,因此对矿井水情进行分析和评估是非常必要的。
本报告旨在对煤矿的矿井水情进行分析,包括水位变化、水质变化等方面的内容,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二、研究方法本次研究采用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的方法,通过对矿井水位、水质等数据的收集与分析,来全面了解矿井水情的变化情况。
三、矿井水位变化分析通过收集煤矿矿井的水位数据,对矿井水位变化进行分析。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矿井水位呈上升趋势,且上升速度逐渐加快。
这可能是由于下雨等自然因素导致了入井水的增加。
此外,由于矿井采取的排水措施不足,也导致了矿井水位的上升。
针对这一情况,建议采取加强排水工作、提高排水设备效率等措施,及时降低矿井水位,保证矿山的安全生产。
四、矿井水质变化分析通过对煤矿矿井水质数据的收集与分析,对矿井水质的变化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矿井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主要包括悬浮物、重金属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可能是由于矿山附近的冶炼厂等工业污染源的排放导致的。
此外,矿井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煤尘等污染物,也会导致矿井水质的恶化。
为了保护矿井水质,建议加强矿山周边环境管理,控制工业排放,以及加强矿井内部的污染物控制措施。
五、矿井防治措施为了有效预防和减轻矿井水灾害的发生,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矿井排水措施:完善矿井排水系统,提高排水效率,保持矿井水位在安全范围内。
2.加强环境管理措施:加强矿山周边环境管理,控制工业污染源的排放,减少对矿井水质的影响。
3.加强污染物控制措施:矿井开采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煤尘等污染物的产生,保护矿井水质。
4.加强监测与预警:建立完善的矿井水情监测系统,及时监测矿井水位和水质的变化,并通过预警系统及时发出警报,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六、结论通过对煤矿矿井水情的分析,可以看出矿井水位呈上升趋势,水质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
为了减轻矿井水灾害对矿山安全生产的影响,需要加强矿井排水措施、环境管理措施、污染物控制措施,并建立完善的监测与预警系统。
煤矿水害分析报告1. 引言煤矿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然而,煤矿开采过程中常常会遭遇水害问题。
水害不仅给矿井的生产造成严重影响,还会带来安全隐患。
因此,对煤矿水害进行分析,对于预防和控制水害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旨在对煤矿水害进行详细分析,探讨其原因及对策。
2. 煤矿水害的类型煤矿水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2.1 渗流水害渗流水害是指地表附近的地下水通过煤矿开采过程中形成的通道渗入矿井的现象。
渗流水害不仅导致矿井地面陷落,还对工作面的通风、排水等工作产生不利影响。
2.2 泥石流水害泥石流水害是指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地下岩土体发生剧烈变形,失去稳定性,形成泥石流并灌入矿井的现象。
泥石流水害给矿井的生产造成严重困扰,还会造成人员伤亡和矿井设备损坏。
2.3 断裂水害断裂水害是指煤矿开采过程中,因矿层或围岩的断裂而引起的水害。
断裂使得矿井内的水流通道增大,导致地下水涌入矿井。
断裂水害不仅会影响矿井的正常工作,还会破坏矿井的支护结构,加剧灾害程度。
3. 煤矿水害的原因煤矿水害的产生原因复杂多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3.1 地质条件地质条件是煤矿水害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在地质构造复杂的地区,断层、褶皱等地质现象使得矿层和矿井围岩不稳定,易于发生水害。
3.2 开采工艺开采工艺不当也是导致煤矿水害的原因之一。
例如,矿井通风不畅,排水系统设计不合理等,都会增加矿井水害发生的风险。
3.3 加剧因素在煤矿开采过程中,一些外部因素也会加剧矿井水害的发生。
例如,降雨量增加、地下水位上升等都会增加煤矿水害的发生风险。
4. 煤矿水害的对策针对煤矿水害问题,应采取以下对策来预防和控制水害:4.1 加强地质勘探在煤矿生产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了解矿井的地质条件,明确可能导致水害的地质因素,以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4.2 合理设计开采工艺在煤矿的开采过程中,应合理设计通风和排水系统,确保矿井的正常工作。
此外,还应加强地下水的监测,及时发现水害隐患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问题的分析与对策】导读:煤矿地测防治水是煤矿安全与生产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深入探讨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加强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的管理和技术创新,可以有效降低煤矿矿井水害事故的发生率,保障煤矿生产的安全和稳定。
一、问题的背景与现状1.1 煤矿地测防治水的重要性:煤矿地测防治水是保障矿井安全和高效率生产的关键环节。
它涉及到矿井的排水、下坡、排放、利用等多个方面,直接影响到煤矿的运行和矿工的安全。
1.2 存在的问题:(1)技术设备滞后:目前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主要依赖传统的人工测量和手动操作,技术设备滞后,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精度不高。
(2)管理不规范: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的管理存在着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问题,导致工作流程不清晰、责任不明确,防治水工作的效果不理想。
(3)应急处理不及时:面对突发的地质灾害和水害事故,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的应急处理能力相对较弱,缺乏应对不同情况的方案和措施。
二、问题分析与对策2.1 技术设备滞后问题分析:(1)技术设备滞后主要原因: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的技术设备投入不足,没有跟上科技进步的步伐,导致工作效率低下、精度不高。
(2)对策:a. 提高技术设备投入:煤矿企业应加大对矿井地测防治水设备的投入,引入先进的多功能仪器设备,提高测量的准确度和效率。
b. 加强科技创新: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应积极参与相关的科研项目,推动技术的升级和创新,在自主研发上下功夫。
2.2 管理不规范问题分析:(1)管理不规范主要原因:缺乏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操作流程,导致工作流程不清晰、责任不明确。
(2)对策:a. 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制定煤矿地测防治水专业的管理制度,明确各个环节的工作职责和责任,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
b. 加强人员培训和管理:对从事地测防治水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和管理,提高专业技能和责任意识,确保工作质量和效果。
2024年努力防治煤矿水害防治煤矿水害的十六字原则针对我国煤矿水文地质复杂和煤矿水害事故频发的实际情况,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在认真总结各方面教训、归纳提炼各地成功经验、组织专家广泛论证基础上,提出了煤矿水害防治“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十六字原则和“防、堵、疏、排、截”五项综合治理措施。
“十六字”原则和“五项”措施体现了我们对煤矿水害防治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十六字”原则科学地概括了水害治理的基本程序水害防治是有规律可循的,水害事故也是可以避免的。
多年来,有关科研机构与煤矿企业密切配合,对水害的突水机理、探查技术、预测预报、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科技攻关,初步掌握了其中的规律,“十六字”原则就是对这一规律的总结和概括。
“预测预报”是水害防治的基础,要在查清矿井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对矿井生产区域的地质构造情况、水害类型等进行分析,提出预防处理水害的措施。
“有疑必探”、“先探后掘”是水害防治的关键,在“预测预报”工作的基础上,分析可能构成水害威胁的区域,采用钻探、物探、化探等综合技术手段查明水害隐患,提出水文地质分析报告,确保井下采掘安全。
“先治后采”是水害防治的最终目标,对排查的水害隐患,必须先治理后开采。
第二,“十六字”原则是煤矿企业防治水实践经验的总结我国的大水矿区如肥城、开滦、焦作等多年来一直注重煤矿水害隐患的排查,加大防治水资金投入,对煤层底板含水层进行注浆加固改造、变强含水层为弱含水层或隔水层,已连续多年未发生淹井伤亡事故。
特别是河南省焦作煤业集团,自xx年以来,坚持“预测预报、有疑必探、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合理留设各类防水煤(岩)柱,对煤层底板先注浆加固后开采,连续20年未发生大的突水事故和淹井事故。
这些典型经验充分说明,不管水害多么严重,只要尊重科学规律,坚持“十六字”原则,真正把工作做实、做到位,就一定能够防范煤矿重特大水害事故。
煤矿水害及防治xx年xx月xx日contents •煤矿水害概述•煤矿水害的防治技术•煤矿水害的监测与预警•煤矿水害案例分析•煤矿水害防治的对策与建议目录01煤矿水害概述煤矿水害是指矿井在建设和生产过程中,受地下水、地表水、老窑水及注浆水等的影响,引发的井下涌水、透水、溃水等灾害。
定义根据水源和影响程度不同,煤矿水害可分为地下水害、地表水害、老窑水害、注浆水害等多种类型。
类型煤矿水害的定义与类型煤矿水害发生时,可能造成矿工伤亡,给生产带来严重威胁。
煤矿水害的危害性人员伤亡煤矿水害可能造成井下设备、设施等财产损失。
财产损失煤矿水害可能造成矿井生产中断,影响煤炭生产计划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生产中断原因煤矿水害发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构造、地下水位变化等;人为因素包括开采设计不合理、管理不善、施工不当等。
规律煤矿水害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如季节性、时间性等。
一般来说,雨季、梅雨季节、台风季节等是煤矿水害高发期,而夜间、凌晨等时段也是煤矿水害易发时间。
煤矿水害发生的原因与规律02煤矿水害的防治技术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在充分调查了解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害类型及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同时加强灾害治理和应急救援。
实行分区管理将矿区划分为水害威胁区域和非水害威胁区域,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和防治措施。
水害防治的基本原则与方法通过收集矿区及周边的气象、水文、地质等资料,了解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
水文地质资料收集通过勘察矿区内的地下水分布、水量、水质、水位等参数,查明矿井充水水源和通道,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水文地质勘察矿井水文地质勘察技术井下防水墙在矿井下修建防水墙,将采掘区域与水源隔离,防止地下水进入矿井。
地面防水工程通过修建防水堤、截水沟等工程,防止地面水流入矿井。
排水系统建设建设完善的排水系统,将矿井中的地下水及时排出,降低水位。
矿井地下水治理技术突水预测通过应用突水预测系统,对采掘过程中的突水危险性进行预测,提前采取防范措施。
煤矿水害事故的特点及防治措施探讨煤矿水害是指煤层中因水与煤岩发生反应或运移引发的一系列破坏和危害。
煤矿水害的特点一般具备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害的形式多样煤矿水害的形式比较复杂,如煤层下沉、水文地质条件变化、煤层顶板下垮、岩溶、渗透变形、地面沉降等,这些变化引起了煤矿井下水情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
二、危害现象明显煤矿水害导致的危害现象比较明显,如井下水位急剧上升、采区水压增大、沉降等。
这些现象给采矿作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和不确定性,威胁着工人们的安全和煤矿的正常生产。
三、复合机制比较常见煤矿水害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
它既与地质条件、煤矿开采的方式、水文地质特征有关,又与地表活动、大气循环、人类活动等因素相互作用,由此形成的复合机制往往产生比较难以预测的煤层水害事故。
针对煤矿水害问题,可以采取一些防治措施,下面就讨论一下防治措施。
一、考虑地质条件在煤矿开采之前需要对地质条件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特别是要了解煤层水文地质特征,包括水位、水位变化规律、水急潮以及水化学特性,从而确定适当的开采方法和方式,减少水害的发生。
二、加强采矿技术对于煤矿采矿技术,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来控制和预防水害的发生。
比如煤矿采空区的填充、巷道防水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害的发生。
三、加强监测与预警对于煤矿水害的监测和预警非常重要,可以提前发现水害事故的迹象,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对人员和煤矿设备的安全监测,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四、加强管理和培训加强煤矿管理和培训,在煤矿的生产环节中,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矿产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并注重采用科学、技术和经济手段对采矿作业实行优化控制,减少煤矿水害的发生,降低人员伤亡率。
综上所述,煤矿水害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问题,需要进行全面的防治工作。
通过加强采矿技术、监测预警等措施,确保煤矿安全生产,为煤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煤矿水害原因分析及主要防治技术摘要:煤矿发生水害的原因有很多,通过煤矿发生水害的不同原因分析出不同的应对方法,对于煤矿水害的原因主要包括两个大的方面,其中一方面是煤矿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结构的原因还有一方面是人为因素这两方面是造成煤矿水害的重要原因,加强这两方面的监测和管理并且制定出合理有效的防治技术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煤矿水害原因分析和防治上提出相应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煤矿水害;原因分析;防治技术引言:煤矿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今我国经济飞速发展,无论是生活和工作过程中都需要煤,煤的开采量也在大大提高,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但由于国土面积十分辽阔且地形复杂在一定程度上就加大了对煤矿开采的难度,由于地质和地形的复杂对于开采时的安全性也很难形成判断。
煤矿的开采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灾害就是水害且破坏性很强还会对施工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影响,因此要对煤矿发生水害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分析出原因之后提出主要的防治方法和意见。
一、增强施工人员对水害防范的意识煤矿的开采情况复杂尤其是在地质复杂的区域会存在较多的地下水,地下水会随着煤炭开采的深度向下渗透最终造成水害,煤矿水害也有多种情况有的是因为煤炭在开采时对上下层的含水层造成影响进而造成煤层出水形成水害,还有可能是煤矿的地表水造成的,伴随着煤炭的开采,地表水都向煤矿口汇集造成煤矿的地表坍塌。
在排除了自然环境的影响下,有些不法的煤矿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煤矿的开采不符合国家的开采要求还在继续进行开采造成煤矿坍塌,这些都是没有防范意识造成的。
水害作为在煤炭开采过程中最常见的灾害都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在防治的过程中要考察煤矿的地质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发煤炭,在结合当地的地质和水文情况下制定一个合理的煤炭开采方案,在施工前要制定相关的预防方案,主要是以预防为主,在灾害发生之前就能对水害发生做出预告,以免发生人员伤亡,相关的专业人员要对煤矿的实际环境进行全面的监测和勘察,一定要结合当地的水文特征选择适宜的治理方式,在施工前要对开采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必须佩戴安全帽,当煤炭开采的过程中发现有问题的时候要及时报告给上级,避免发生人员的伤害,一定将安全施工贯穿于整个煤炭开采过程之中,经常通过广播的形式向采矿人员传达煤炭开采中水害的破坏性,要提醒采矿人员要时刻保持安全意识,在水害发生的时候怎样进行自救,提高煤炭施工人员的水害防治意识,为了起到警钟长鸣的作用将安全写到工作服装和帽子上,让施工人员时刻保持安全的警惕性。
煤矿水害现状及防治对策引言煤矿是中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但煤矿开采过程中存在着水害问题。
煤矿水害不仅会造成矿井工作面积水,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还会对矿区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本文将通过分析煤矿水害的现状,探讨防治煤矿水害的有效对策。
一、煤矿水害的现状1. 煤矿水害的类型煤矿水害主要有地表漏水、巷道积水和矸石水库溃坝等形式。
其中,地表漏水是煤矿水害中最常见的类型,多发生在高含水层、围岩破碎或堆煤场。
巷道积水主要由于地下水涌入或工作面采煤过程中产生的煤层水。
矸石水库溃坝是煤矿水害中最严重的一种形式,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影响。
2. 煤矿水害的影响煤矿水害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带来了严重威胁。
首先,水害会导致矿井工作面积水,增加矿工的工作难度和风险,甚至威胁矿工的生命安全。
其次,水害还会导致矿井的通风和煤层气抽采受阻,增加瓦斯爆炸和矿井火灾的风险。
此外,水害还会造成地面塌陷、地下水位升高、山体滑坡等环境问题,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3. 煤矿水害的原因煤矿水害的发生原因复杂多样。
主要原因包括地下水源丰富、矿井地质条件复杂、采煤工艺不当等。
煤矿水害的形成通常是由于控水措施不力或工作面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所致。
此外,煤矿地下水的长期排泄也会导致煤矿周边地下水位升高,加剧煤矿水害的风险。
二、煤矿水害防治对策1. 加强水害监测与预警煤矿水害的防治首先需要进行水害监测与预警工作。
通过建立水害监测系统,实时监测煤矿地下水位和地表水位的变化,及时预警水害风险。
同时,还应加强对矿井巷道和工作面的水文地质勘察,及早发现潜在的水害隐患,采取预防措施。
2. 加强煤矿排水技术针对不同类型的煤矿水害,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排水技术。
对于地表漏水问题,可以采用加固输水管道、降低输水压力等方式进行治理。
对于巷道积水问题,可以加强巷道支护、提高巷道排水效果。
对于矸石水库溃坝问题,需要加强监测和预警系统,确保矸石水库的安全运营。
3. 完善煤矿水害应急管理在煤矿发生水害时,需要有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处置措施。
煤矿水害及防治分析
屯兰矿煤层开采面临的水害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老空水,其中地下水包括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及奥灰含水层,主要水害为奥灰水和老空水。
采掘工作面坚持采取“有掘必探、有采必探”措施,可有效预防水害事故的发生。
标签:煤矿水害;防治;有掘必探;排水系统
屯兰矿位于古交矿区的西部,面积73.34km2,2005年批准核定生产能力为500万t/a。
主要可采煤层为2、4、8、9号煤,现开采2、8号煤,采用斜井立井综合开拓方式。
按照《煤矿防治水规定》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原则,屯兰矿山西组2、4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太原组8、9号煤层矿井水文地质类型为复杂。
1 矿井水害类型分析
屯兰矿煤层开采面临的水害有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老空水,其中地下水包括山西组砂岩含水层、太原组灰岩含水层及奥灰含水层,下面就以上水害进行分析:
1.1 大气降水、地表水
根据矿井钻孔资料,屯兰矿全矿盖山厚度为127~600米,北一盘区部分区段稍薄,最小也在127m以上,煤层回采后顶板冒裂带一般不会与地表沟通,大气降水及地表水对煤层回采一般不会造成直接影响。
1.2 山西组砂岩含水层
该含水层为上组煤层开采直接充水水源,含水层除了在褶曲的轴部岩层裂隙比较发育、水量相对集中外,富水性整体相对较弱,连通性较差,该含水层对上组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1.3 太原组灰岩含水层
該含水层为下组煤层开采直接充水水源,含水层除了在褶曲轴部可能相对富水外,整体富水相对较弱,该含水层对下组煤层开采影响不大。
1.4 奥灰含水层
屯兰矿为全区带压开采矿井,奥灰水静水位标高830-890米,现生产采区2号煤、8号煤底板标高分别为620~900米、630~860米。
2号煤层隔水层厚度为160m,8号煤层隔水层厚度为90m。
目前矿井所承受的最大水压为2.5MPa,
突水系数最大为0.041MPa/m,正常情况下,在完整底板情况下奥灰水对煤层开采不会造成威胁,但矿井存在导水断层、导水陷落柱、封闭不良的钻孔等导水通道,可将奥灰水引入矿井,造成透水事故。
2010年3月1日,骆驼山煤矿透水事故,透水水源为奥灰水,导水通道为底板隐伏陷落柱,最大涌水量约6万m3/h。
奥灰水由于其水量丰富,屯兰矿又为全区带压开采,所以可形象把带压开采比喻成水库下开采,一旦误揭导水通道,后果不堪设想。
1.5 老空水
2 矿井水害的防治
防治奥灰水害主要是预防误揭导水通道,防治老空水主要是探放积水,以下就防治奥灰水及老空区的具体措施进行研究。
2.1 采掘工作面严格执行“有掘必探,有采必探”措施
所有采掘工作面坚持“有掘必探、有采必探”的原则,做到“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
开掘工作面使用瑞利波和瞬变电磁进行超前物探,回采工作面全部进行坑透,确定出地质异常体,使用专用探放水钻机对物探及坑透成果进行验证,并对工作面及钻孔涌水及时进行水质化验,确定充水水源,对赋水区采取注浆加固或留设防水煤柱等措施,消除水害威胁后,方可继续施工。
开掘工作面超前探测深度为90米,允许掘进距离为60米,留设30米的超前距。
受老空水威胁的采掘工作面,施工前必须探放老空水,待老空水疏放完毕后,方可进行采掘作业。
2.2 矿井抵御水害措施
2.2.1 矿井中央排水系统的建立。
井底车场中央水仓容量3600m3,有两个主仓和一个副仓,配备有离心泵5台,2台工作水泵,2台备用,1台检修,水泵型号D280-43×7,单泵排水量Q=280m3/h,扬程H=301m,功率355kw,φ273排水管路一趟,φ219排水管路一趟,至地面污水处理厂。
矿井正常涌水量245m3/h,最大涌水量300m3/h,每年进行一次联合排水试验,2013年联合排水能力为616m3/h。
工作和备用水泵的总能力,能够在20h内排出矿井24h的最大涌水量。
2.2.2 屯兰矿属带压开采矿井,在已有的中央排水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了强排水系统。
强排水系统位于副斜井底中央水仓旁,由水仓通道与中央水仓相联。
安装2台BQ550-383/10-900/W-S(6kv)型矿用隔爆型潜水排沙电泵,两趟φ325排水管合并于管道井φ426排水管,排水垂高269.7米,单台水泵流量为550m3/h,扬程为383m,功率为900KW,电压为6KV。
地面在主斜井井口附近设应急强排配电室,采用地面控制。
2.2.3 屯兰矿属带压开采矿井,在矿井车场修建了防水闸门。
分别在南二轨
道大巷、南二胶带机巷、西翼轨道大巷、西翼胶带机巷、东翼轨道大巷、东翼胶带机巷、东翼回风巷、794瓦斯抽采措施巷修建了防水闸门,共9道,并对其进行了壁后注浆,实现了各盘区的相互隔离,某一盘区一旦突水,可使其他盘区、井底车场及中央水泵房不受其影响。
2.2.4 每年4月29日,组织全矿井下职工进行一次水害应急救援演习,井下职工全部按避水灾路线升井,地面各单位相互协调,组织救援,以提高矿井抵抗水灾的能力。
3 结束语
通过对屯兰矿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分析,威胁屯兰矿煤层开采的主要水害为奥灰水和老空水。
采掘工作面坚持采取“有掘必探、有采必探”措施,可预防误揭导水通道;受老空水威胁的地点,提前对老空水进行探放,待水头降至安全水头以下时,方可进行采掘活动。
截止2012年底,屯兰矿尚未误揭一个导水通道,累计探放老空水约80万m3/h,有效预防了重大水害事故的发生,减少了水害事故对矿井造成的不利影响。
参考文献
[1]王启云.矿井防治水工作研究[J].煤炭技术,2010,29(1).
[2]陈美智.周桂铨煤矿水害事故分析及其防治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12,24(3).
[3]孙俊鹏.煤矿水害类型、原因及治理方向探讨[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2(11).
作者简介:赵金龙(1984-),男,山西河津人,2008年毕业于河北工程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企业防治水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