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整理)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省优质课获奖教案
- 格式:docx
- 大小:22.43 KB
- 文档页数:5
最新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0天上的街市》【市级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
2.分析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
3.理解诗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
体会本文语言的朴素、节奏的和谐。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晴朗的夜空,往往群星璀璨,当我们仰望星空时,常常会有许多遐思冥想,我们常常把心里话告诉星星,和星星一起分享我们的快乐、忧愁,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组星空图片(教师出示图片)……那里,发生过多少美丽的故事,产生过多少神奇的传说,令人禁不住心驰神往。
同学们,面对星空,你想到了哪些美丽的传说呢?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听朗读录音,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和重音。
明确: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课标摘录: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
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课标分解: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指引,诗歌教学要引导学生经历“明诗意——想画面——悟诗情”的学习过程,使学生真正走进作品所描绘的意境,获取诗歌的意蕴,体味诗歌的情感。
一是要反复诵读,充分感受作品的韵律之美,增强语感,促进思维;二是充分调动想象,让诗歌中的文字活起来,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让学生的心灵和诗人的心灵相通相融。
教材分析:《天上的街市》选自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0课。
在这首诗中现代诗中,诗人展现了丰富的想象力,抒发了自己真实的情怀,语言有个性而含蓄,意象新鲜而真切鲜明。
当然,诗人可以帮助同学们初步踏入现代诗歌的殿堂。
诗歌最凝缩最深情最个性的就是诗人的语言,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引导学生依据原始的字词体会诗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鉴赏的诗歌并能让学生喜欢诗歌甚至动手写上一点诗歌,这是最好的引导了。
本节课也试着做了这样的尝试,期待能带着学生沐浴一点诗歌的光芒。
学情分析:参与学习的班级学生思维活跃,较少拘束,平日思维具有较强的发散性。
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结合文本的阅读、理解以及写作实践,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
在欣赏本首诗歌的时候,注意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先整体感知诗歌,再深入诗歌的脉络,体会诗人的情思是如何发展的。
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朗读诗歌,分清节奏,读准重音,读出情感;2.引导学生理清诗人的写作思路,体味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3.指导学生理解和应用联想与想象的表现手法(教学难点);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诗歌是时空的另一种声音。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20课《天上的街市》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20.《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并理解郭沫若的诗歌《天上的街市》的主题和意境。
2.学会分析和阐释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培养学生对美的感知和审美情趣。
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天上的街市》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现。
2.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3.学生对诗歌的个人理解和表达。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天上的街市》的诗歌内容或相关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对于其他诗歌或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为学生打开对诗歌的思维和想象力铺垫。
教师准备《天上的街市》的诗歌内容,并将其呈现给学生。
可以通过展示相关的图片、诗歌的插图或将诗歌投影在屏幕上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教师可选择读诗歌内容给学生听,或指导学生有序地阅读诗歌。
同时也可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或插图,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对其他诗歌或文学作品的感受和理解。
鼓励学生表达他们对诗歌的喜爱或不喜爱,以及理解诗歌时的体验和想法。
教师:大家看到这幅图片,请思考一下它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感觉?这个场景让你们想起了什么?学生A: 我觉得这幅画面有一种神秘的感觉,就像进入了一个梦境。
学生B: 对,我也有同样的感觉。
我联想到了以前读的一些诗歌,那些诗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教师:非常好!那么你们对诗歌的感受和理解是什么呢?你们觉得诗歌中的"天上的街市"是什么意思?通过这样的导入,教师旨在激发学生对《天上的街市》的兴趣,并与之前的阅读经验和感受进行联系,为学生进一步探索和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意境奠定基础。
第二步:阅读与理解(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天上的街市》的作者郭沫若,简要介绍诗歌的背景和主题。
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鼓励学生自行品读并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境。
引导学生一起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方式,并通过与学生的互动讨论,深入探讨诗歌的内涵和情感表达。
《天上的街市》教学设计
一、经验借鉴
1.“美读”。
第一步:体味诗的音乐美
第二步:品析诗的图画美
第三步:感受诗的情感美
2.“入境”。
第一步:把诗歌语言变成散文语言
第二步:用“柔和的语调”“舒缓的节奏”读出诗味
第三步:用“比较、揣摩的方法”品味诗歌的语言
二、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领悟诗情,理解诗意。
朗读,背诵诗歌。
2.学习理解联想和想象及其在诗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品味语言,领悟诗情,理解诗意。
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课前准备】
预习《天》,提出问题;收集郭沫若的有关资料及写作《天》时的社会背景资料:了解诗中有关牛郎织女的传说故事。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五四运动之后,诗人郭沫若经常独自仰望星空,他不仅用眼睛眺望繁星.更用心灵与夜空对话。
今天,就让我们来感受一下他与夜空的私语。
板书:《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二整体把握,朗读课文
1.交流资料:请同学们说说你所了解到的有关作者郭沫若和这首诗的资料。
2.自由朗读:刚才大家交流了有关作者郭沫若和这首诗的资料,请大家根据个人的理解,自由朗读这首诗歌。
3.朗读指导:请你说说自己这样朗读处理的理由。
明确:诗歌的节奏划分、重音选择、语调的处理。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明”“现”读重音,并读出惊喜的语气,语调上扬。
“走”字可以读出甜美、羡慕、向往的感情,声音可以放低,适当拖长,给人意犹未尽的感觉。
4.教师范读:朗读本身就是一种理解的过程。
当你抑扬顿挫地朗读的时候,就已经将你自己的理解、你的感情表达出来了。
下面老师的朗读,就融入了老师的感情,也体现了老师的理解,听听和你的有何不同。
请同学们听的时候,拿起笔,勾画出诗歌的节奏、重音以及突出句中的主要思想、强调句中的特殊感情的字词。
三研读讨论
1.解决预习中的疑问:老师把同学们在预习中产生的问题归纳了一下,大家看能不能解决。
(1)诗中为何用“朵”而不用“颗”来形容明星?
明确:用“朵”来形容明星,说明星星如花儿般美丽,映衬天上的生活像花儿一样美好,与牛郎织女的美丽生活相映成趣。
(2)作者为何要对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故事作这么大的改动?
明确:诗人把牛郎织女的生活描写得很幸福,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诗人十分憎恶当时的黑暗现实,但在人间又找不到光明、自由和幸福,只有借助追求。
2.理清文章的思路:刚才,我们通过朗读,身同感受了诗人的情绪。
诗人的感情在诗歌中具体是通过哪些景、物、人一步步地表现出来的?(引导学生把握作者由地上写到天上、从物写到人的联想过程和情感的发展过程,对诗中的词语也适当加以关注)
板书:街灯一明星一街市—物品一珍奇(美丽、繁华)
天河一牛郎织女一来往一闲游(自由、幸福)
3.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课文,着重体会哪些词语用得好,哪些句子特别美?(四人小组,学生自由讨论)
明确:①《天上的街市》第一节中,“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这句话中有四个意思为“亮起来”的动词,即“明”“闪”“现”“点”,可以将“明”和“现”调换位置,将“闪”和“点”调换位置,让学生品味这几个词语的准确性与得体度,街灯是由暗到明的,而星星是由隐到现的,所以“明”和“现”不能调换。
街灯若“闪”着就出了故障,而明星不是被人“点”着的,所以“闪”与“点”也不能调换。
②后面三节,用了四个“定然”以及一个“定”字,表达了十分肯定的语气,反映了作者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和追求。
③“来往”一词是对相隔天河而言,“闲游”是对已然团聚正在享受欢聚的快乐而言,两词的位置和搭配很准确,不可互换。
板书:闪点定然定来往闲游朵
4.请大家具体结合诗句进行想象竞赛,说说天上的街市有多美,街市上的物品有多珍奇,牛郎织女的生活有多幸福……比一比,看谁想象得美、奇、快。
5.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天》。
四拓展练习
2.根据《天》这首诗画一幅画。
3.为《天》配一段合适的音乐。
教学反思
1.课前参与,激发兴趣。
2.重视诵读,尊重学生个人体验。
3.主动寻疑,品味语言。
4.注意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