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褥期护理
- 格式:docx
- 大小:13.57 KB
- 文档页数:5
关于产褥期家庭护理的探讨【摘要】产褥期家庭护理在产后恢复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先从产褥期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定义和意义入手,详细介绍了其内容、方法、注意事项、困难及挑战,以及对家庭的影响。
强调了加强产褥期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和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将更加了解产褥期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为未来的产褥期家庭护理工作提供了指导和借鉴。
【关键词】产褥期、家庭护理、重要性、定义、意义、内容、方法、注意事项、困难、挑战、影响、加强、未来发展方向、建议。
1. 引言1.1 产褥期家庭护理的重要性产褥期是指产后42天内的时间,也是一个妇女身体恢复和适应新生活的过程。
在这一时期,女性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都需要得到良好的照顾和支持,以确保她们能够顺利度过这个特殊的阶段。
产褥期家庭护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产妇刚生完孩子后体质较弱,需要得到良好的营养和护理来恢复体力。
家庭护理人员可以负责烹饪营养丰富的餐食,保证产妇摄入足够的营养,促进身体的康复。
产褥期家庭护理可以帮助产妇调整心态,缓解产后抑郁和焦虑等不良情绪。
家庭护理人员可以陪伴产妇聊天、倾听她们的心声,让她们感受到关爱和支持,有利于心理健康的恢复。
产褥期家庭护理也可以减轻产妇家庭成员的负担。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产妇需要得到家人的支持和关爱,而家庭护理人员的存在可以让家人更加放心,不至于过于疲惫和焦虑。
产褥期家庭护理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促进产妇的身心健康恢复,减轻家庭成员的负担,对整个家庭的和谐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值得我们重视和加强。
1.2 产褥期家庭护理的定义产褥期家庭护理的定义是指在女性生完孩子后,需要进行一定时间的身体和情绪恢复过程。
产褥期一般指产后6周的时间,也称为产后恶露期。
在这一时期,产妇身体虚弱,需得到家庭成员的关爱和照顾。
产褥期家庭护理包括了对产妇的身体护理、饮食调理、心理疏导等各方面的照顾。
也要注意对新生儿的护理,确保新生儿能够健康成长。
正常产褥期妇女的护理梁树静 (滨州市滨城区杜店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滨州 256600)产褥期俗称“坐月子”,产褥期妇女在经历长久不适的妊娠期及分娩期后,不但有可能会在产褥期过程中出现疾病,也很可能会因为家庭成员的变化而导致心态变化,因此,做好产褥期妇女的护理很有必要。
产褥期妇女的常规护理充分休息,保持环境安静整洁对于健康没有母婴喂养禁忌证的产妇,应该与足月生产后不需要特殊护理的婴儿同室。
保持室内安静、温度恒定,定时开窗通风。
此外,产妇使用的物品,如床铺、衣服等要干净。
如果护理操作影响较大,应当集中进行,避免打扰母婴休息。
密切监护,注意营养无论是产妇还是婴儿,每天应进行生命体征监测。
一般来说,如体温、脉搏和呼吸无异常变化,监测频率为2次/d;如果出现异常,则4次/d,并对严重异常情况加强观察,及时向医生反馈。
在监护过程中,要保证产妇营养丰富,起始阶段应以高维生素、高蛋白质和易消化食物为主,少量多餐,减少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小便等活动护理尽量帮助产妇在产后4 h内下床及时排尿,鼓励其不要害怕因排尿引起的疼痛。
产妇在生产后,需要借助听水流声、深温开水冲洗尿道外口等帮助进行排便。
此外,还可以热水熏洗外阴,并使用产后康复仪和热水袋等。
如果以上方法效果较差,可视情况导尿,但一定要注意无菌操作。
为预防下肢血液循环缓慢导致的静脉血栓,一般轻微活动可在产后6~12 h进行。
产后健身操等保健活动不宜过早,一般视产妇情况在产后2 d由专业人员指导进行。
注意避免过于剧烈的运动或负重,以防子宫脱垂等一系列病症。
子宫复旧和产后恶露等观察护理子宫复旧护理产后出血是由诸多原因导致的,其中之一就是子宫复旧不良,一般发生在产后2 h左右,因此要注意观察并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同时,还要对子宫收缩、宫底高度和阴道出血等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目前,临床可根据产妇情况采用宫底按压,每日对子宫复旧情况进行观察。
为保障观察的有效性,让产妇提前排尿,使膀胱排空,然后按摩子宫,使其收缩并测量。
产褥期护理
【主要护理问题】
1.疼痛
与会阴侧切伤口、产后宫缩痛等因素有关。
2.活动无耐力
与产后贫血、产程延长、产后虚弱有关。
3.尿潴留
与会阴伤口疼痛、不习惯床上小便、分娩时损伤膀胱黏膜等因素有关。
4.便秘
与产后活动减少、饮食不合理、肠蠕动减少、腹压降低等因素有关。
5.睡眠形态紊乱
与婴儿哭闹,哺乳及照料婴儿有关。
6.焦虑
与缺乏护理孩子的知识、技能,担心孩子的健康有关。
7.有感染的危险
与分娩后机体抵抗力下降,子宫胎盘创面存在以及会阴侧切伤口
等因素有关。
8.有产后出血的危险
与子宫收缩不良、胎盘和胎膜残留、软产道损伤或凝血机制异常等有关。
【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环境产后应有温、湿度适宜、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
(2)个人卫生:产褥期应每天梳头刷牙,保持整洁及口腔卫生。
产后衣着薄厚要适当,勤用热水擦身或淋浴,洗发时须注意保暖勿受凉,勤换衣裤、会阴垫及床单等。
(3)生命体征:产后24小时内应密切观察血压、脉搏、体温、呼吸的变化。
(4)营养:正常分娩后稍事休息,产妇即可进易消化的半流质饮食,以后可根据产妇具体情况进普食。
产后的饮食应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少食多餐,多进食汤汁类可促进乳汁分泌。
(5)休息与活动:产后12小时内以卧床休息为主,生命体征平稳后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产褥期应保证充分的休息和睡眠,避免久蹲或久站及提重物和重体力劳动等。
2.生殖器官的观察与护理
(1)子宫收缩:
①应严密观察宫缩及恶露情况,每30分钟~1小时观察1次,共4次。
②测量宫底,在测量时应注意每日在同一时间测量子宫底高度,以准确观察子宫复旧情况。
产妇出院前,护理人员应向产妇讲解有关子宫复旧的过程,指导产妇如何触摸子宫底,以及出血量多时,如何按摩子宫底。
(2)恶露:
观察恶露时,注意其量、颜色和气味的变化。
一般在按压子宫底的同时观察恶露情况。
产后的最初8小时内,每隔1小时检查恶露1次,以后每8小时观察1次。
(3)会阴护理:
分娩后应做好会阴护理,以预防感染,促进会阴伤口愈合,增加产妇的舒适感。
每次冲洗外阴时要观察恶露量、性质及气味,同时注意观察会阴伤口的情况。
平时应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及时更换会阴垫。
3.尿潴留和便秘的处理
护士应于产后4~6小时内主动送便器并协助产妇排尿。
如产后6~8小时产妇仍不能自行排尿,应协助产妇坐起或下床小便、用温开水冲洗外阴或听流水声音诱导排尿反射,也可按摩膀胱或针刺三阴交、关元、气海等穴位刺激排尿。
用上述方法无效时,应在严格无菌
操作下导尿并留置导尿管,开放引流24~48小时,使膀胱肌休息并逐渐恢复其张力,必要时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
产后产妇易发生便秘,应鼓励产妇多饮水,多食蔬菜及水果,尽早下床运动。
4.乳房护理
乳房应保持清洁、干燥,经常擦洗。
产妇在哺乳期应佩戴大小适宜的乳罩,以支持增大的乳房,减轻不适感。
5.产褥期保健操
产妇在产后第2天便可开始锻炼,锻炼时应注意运动量大小,同时应由简单轻便的项目开始,然后根据产妇的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但要避免过于劳累。
产后运动必须要坚持,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达到恢复肌肉张力的作用。
6.性生活指导
一般产褥期期间恶露尚未干净时不宜性生活。
应在产后6周检查完毕,生殖器官已复原的情况下,恢复性生活。
性生活时应采取避孕措施。
7.产后复查
分娩后6周进行产后复查,检查内容包括产妇全身及生殖器官恢复的情况,会阴、阴道伤口愈合情况,骨盆底肌肉张力,乳房及泌乳情况。
同时测量血压,必要时做血红蛋白及红细胞计数、尿蛋白及尿常规检查。
同时对婴儿进行全身检查,了解喂养及发育状况,进行保
健咨询。
对有并发症的产妇应及时给予治疗处理,有合并内、外科疾患的产妇,应到相应的科室随诊,继续治疗。
8.心理护理
帮助产妇保持心情愉快、放松精神,给予相关知识及技能的指导,使产妇能很快适应母亲角色,顺利度过产褥期。
9.出院指导
产妇出院前护士应认真评估其身体状况,并告知产妇继续保证合理的营养膳食,适当的活动和休息,合理安排家务及婴儿护理,注意个人卫生和会阴部清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尽快适应新的家庭生活。
同时告诉产妇随访的时间,确保母婴在产后42天到医院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