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二散剂的制备实验
- 格式:ppt
- 大小:3.79 MB
- 文档页数:102
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篇一:中药,实验报告篇一:中药药剂毕业实验报告实验报告实习时间:实习地点:指导老师:实习课目: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三、实验内容益元散制法:(1)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电磁炉、锅、纱布若干2.药材:益母草125g,红糖31.5g三、实验内容益母草膏制法:取益母草洗净切碎,置锅中,加水高于药材3-4cm,煎煮两次,每次0.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1.21-1.25(80-85℃)的清膏。
称取红糖,加糖量1/2的水及0.1%酒石酸,直火加热熬炼,不断搅拌,至呈金黄色时,加入上述清膏,继续浓缩至相对密度1.4左右,即得。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姓名:符琼菁学号:201225821001 专业:中药学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吴晓杰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乌贝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海螵蛸(去壳)86g,浙贝母15g,陈皮油0.15g三、实验内容制法:(1)海螵蛸、浙贝母各粉碎成细粉。
(3)将上述药材细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再逐渐加入陈皮油0.15g,混匀,即得。
按每包3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6.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B)检查,应符合规定。
7.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1、何谓共熔?处方中常见的共熔组分有哪些?共熔现象是指两种或更多种药物经混合后有时出现润湿或液化现象。
目录一、实验一:散剂的制备二、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三、实验三:糖浆剂的制备四、实验四:丸剂的制备五、实验五: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查一、实验一:散剂的制备实验目的:1. 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 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
2. 药材:滑石30g,甘草5g,朱砂1.5g。
实验内容:1. 水飞朱砂成极细粉。
2. 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 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朱砂极细粉1.5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倒出。
4. 取甘草置研钵中再加入上述混合物研匀。
按每包3g分包。
实验结果:散剂制备成功,外观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二、实验二:煎膏剂的制备实验目的:1. 掌握煎膏剂的制备方法。
2. 了解煎膏剂的质量要求。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煎药锅、过滤器、烧杯、天平。
2. 药材:黄芪50g,当归30g,白术20g。
实验内容:1. 将药材加入煎药锅中,加水煎煮。
2. 煎煮完成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烧杯中。
3. 将药液加热浓缩,至稠膏状。
4. 待冷却后,装入瓶中。
实验结果:煎膏剂制备成功,外观稠膏状,色泽均匀。
三、实验三:糖浆剂的制备实验目的:1. 掌握糖浆剂的制备方法。
2. 了解糖浆剂的质量要求。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烧杯、玻璃棒、天平。
2. 药材:甘草30g,白糖100g。
实验内容:1. 将甘草加水煎煮,过滤去渣,取药液。
2. 将药液与白糖混合,加热溶解。
3. 待冷却后,装入瓶中。
实验结果:糖浆剂制备成功,外观澄清,色泽均匀。
四、实验四:丸剂的制备实验目的:1. 掌握丸剂的制备方法。
2. 了解丸剂的质量要求。
实验仪器与试剂:1. 仪器:粉碎机、过筛机、丸模、天平。
2. 药材:当归30g,川芎20g,红花15g。
实验内容:1. 将药材粉碎成细粉。
2. 将药粉过筛,去除杂质。
《药剂学》散剂的制备实验一、实验目的1.掌握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
2.掌握含小剂量药物及共熔性成分等特殊类型散剂的制备方法。
3.掌握散剂的质量检查方法。
4.掌握如下基本操作技能:熟悉并能正确使用药典所用药筛;掌握固体药物的粉碎方法、混合方法(等量递加混合法)、过筛方法、散剂的均匀度检查方法、散剂的分剂量法、散剂的包装方法(纸包装法)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散剂的概念:散剂(powders)是指药物或与适宜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剂型,共内服或外用。
配制环境要求:精制、干燥、粉碎、包装等生产操作环境D级散剂的制备工艺流程: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散剂的质量评定①均匀度取散剂适量在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察,应呈现均匀的色泽,无花纹、色斑。
②其他按《中国药典》.2010年版. 制剂通则.散剂.项下进行检查,结果应符合规定。
三、实验药品与器材药品:硫酸阿托品、胭脂红乳糖(1%)、乳糖、薄荷脑、樟脑、麝香草酚、薄荷油、水杨酸、硼酸、升华硫、氧化锌、淀粉、滑石粉。
器材:上皿天平、玻璃乳钵、瓷乳钵、包药纸。
四、实验内容(一)含小剂量药物散剂的制备1. 1:100硫酸阿托品散【处方】硫酸阿托品 1.0g胭脂红乳糖(1%) 0.5g乳糖加至 100.0g【制法】先研磨乳糖使乳钵内壁饱和后倾出,将硫酸阿托品与胭脂红乳糖至乳钵中研合均匀,再按等量递加的混合原则逐渐按加入所需量的乳糖,充分研和,待全部色泽均匀,即得。
【性状】本品为红色的极细粉末。
【作用与用途】硫酸阿托品为胆碱受体阻断药,可解除平滑肌痉挛,抑制腺体分泌,散大瞳孔。
主要用于胃肠、肾、胆绞痛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以硫酸阿托品计算,每次0.5mg,每天3次。
极量:每次1mg,每天3mg。
【贮藏】置玻璃瓶中,密闭,于干燥处保存。
【注释】(1)本品为100倍硫酸阿托品散(即1%硫酸阿托品散),若需配发硫酸阿托品0.5mg/包,需称取本品0.05g ,因称量太小,误差大,所以应取本品稀释成1000倍散后再分装。
《中药药剂学》实验报告姓名:冯春霞学号:201225821049 专业:中药学实习时间:2014.9.21-2014.10.18实习地点:汕头市金润堂中药饮片厂有限公司指导老师:吴晓杰实习课目:《中药药剂学》实习主要内容:散剂、煎膏剂、颗粒剂、丸剂的制备实验一六一散剂的制备一、实验目的(1)掌握一般散剂的制备方法。
(2)熟悉散剂等量递增的原则。
二、实验仪器、试剂和药材1.仪器:粉碎机、药筛(80目,100目)、瓷研钵、烧杯、天平2.药材:滑石粉60g,甘草10g三、实验内容制法:(1)滑石、甘草各粉碎成细粉。
(3)将少量滑石粉放于研钵内先行研磨,以饱和研钵的表面能。
再称取甘草10g置研钵中,逐渐加入等容积滑石粉研匀,过筛,即得。
按每包7g分包。
四、散剂的常规质量检查1.外观检查散剂应干燥、疏松、混合均匀、色泽一致。
2.均匀度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检查,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明亮处观察,应色泽均匀,无花纹与色斑。
3.水分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附录照水分测定法(附录ⅨH)测定。
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过9.0%。
4.装量差异依照《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I B检查,单剂量包装的散剂,照下述方法检查应符合规定。
检查法取供试品10袋(瓶),分别称定每袋(瓶)内容物的重量,每袋(瓶)装量与标示装量相比较,按表中的规定,超出装量差异限度的不得多于2袋(瓶),并不得有1袋(瓶)超出限度1倍。
5.装量多剂量包装的散剂,照最低装量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Ⅻ C)检查,应符合规定。
6.无菌用于烧伤或严重创伤的外用散剂,照无菌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B)检查,应符合规定。
7.微生物限度除另有规定外,照微生物限度检查法(《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附录ⅩⅢ C)检查,应符合规定。
五、思考题1、等量递增法的原则是什么?当药物比例量相差悬殊时,取量小的组分及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置于混合器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与混合物等量的量大的组分稀释均匀,如此直至加完全部量大的组分,混匀,过筛。
散剂实验报告散剂实验报告引言:散剂是一种常见的药物剂型,它以粉末的形式存在,方便患者使用和调剂。
本次实验旨在研究散剂的制备方法以及其在药物吸收和释放方面的特点。
通过实验,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散剂的应用和优势。
实验一:散剂的制备方法散剂的制备方法有多种,本实验选择了两种常见的方法进行研究。
1.1 方法一:机械法首先,我们将药物样品经过研磨器进行细磨,使其成为细小的颗粒。
然后,将细磨后的药物与辅料混合均匀,通过筛网进行过筛,以确保颗粒的均一性和粒径的一致性。
最后,将混合好的药物装入密封容器中,制成散剂。
1.2 方法二:湿法湿法制备散剂的过程与机械法类似,只是在混合药物和辅料时,需要添加一定量的溶剂。
溶剂的选择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辅料的特点进行调整,以确保药物能够均匀地分散在辅料中。
然后,将混合好的药物与辅料通过干燥的方式去除溶剂,最终得到散剂。
实验二:散剂的药物吸收特点散剂作为一种粉末剂型,具有一定的药物吸收特点。
本实验通过模拟人体消化道环境,研究了散剂在不同条件下的药物吸收情况。
2.1 pH值对散剂吸收的影响我们将不同pH值的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与散剂进行接触,观察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情况。
实验结果显示,散剂在酸性环境下的溶解度较低,吸收率也相对较低;而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下,散剂的溶解度和吸收率明显提高。
这一结果表明,散剂在中性和碱性环境下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2.2 药物粒径对散剂吸收的影响我们制备了不同粒径的散剂样品,并将其与模拟肠液进行接触。
实验结果显示,粒径较小的散剂更容易被溶解和吸收,与之相比,粒径较大的散剂则表现出较低的吸收率。
这一结果表明,散剂的粒径对其吸收特性有一定的影响。
实验三:散剂的药物释放特点除了药物吸收特点,散剂的药物释放特点也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本实验通过模拟人体消化道环境,研究了散剂在不同条件下的药物释放情况。
3.1 pH值对散剂释放的影响我们将不同pH值的模拟胃液和模拟肠液与散剂进行接触,观察药物的释放情况。
最新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探究最新散剂的制备方法,评估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并验证其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实验材料:1. 主要原料:活性药物成分粉末、辅助成分(如填充剂、稳定剂等)。
2. 仪器设备:混合器、粉碎机、筛网、天平、pH计、湿度计、恒温烘箱。
3. 试剂:适量的溶剂(如乙醇、水等),必要时添加表面活性剂。
实验方法:1. 原料准备:按照预定配方称取适量的活性药物成分和辅助成分。
2. 粉碎过程:将称取的原料放入粉碎机中,粉碎至一定粒度,以提高其溶解性和生物利用度。
3. 混合过程:将粉碎后的原料放入混合器中,根据需要加入适量的溶剂和表面活性剂,混合均匀。
4. 制粒过程:将混合好的粉末置于筛网中,通过机械振动或手工筛选,制成所需粒度的散剂。
5. 干燥过程:将制粒后的散剂放入恒温烘箱中,控制温度和时间,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多余的溶剂。
6. 质量检验:对制备好的散剂进行粒度分布、pH值、湿度、含量均匀性等指标的检测。
实验结果:1. 粒度分布:通过筛分实验,散剂的粒度分布均匀,符合预期的粒径范围。
2. pH值和湿度:检测结果显示,散剂的pH值稳定在目标范围内,湿度也控制在适宜的低水平,有利于长期储存。
3. 含量均匀性:通过对多个样本的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测定,散剂中活性成分的分布均匀,无明显偏差。
4. 稳定性测试:在加速稳定性条件下,散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在规定时间内无显著变化,表明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结论: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一种新型散剂,其物理和化学性质均符合预期目标。
散剂的粒度适宜,pH值和湿度控制得当,活性成分含量均匀,稳定性良好,为进一步的临床应用和产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未来工作将集中在优化制备工艺,降低成本,并开展临床前的相关研究。
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散剂的制备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习和掌握散剂的制备方法。
2.了解散剂的质量要求和检查方法。
3.理解散剂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散剂是一种粉末状的药物制剂,通常用于口服、外用或吸入。
其制备过程包括药物粉碎、混合、分剂量和包装等步骤。
药物粉碎可以改变药物的物理性质,提高药物的溶解度和吸收效果。
混合则是将各种药物或辅料均匀地分散在载体中,以保证药物的稳定性和均一性。
分剂量是将混合后的药物按所需剂量进行分配,包装则是为了保护药物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三、实验步骤1.准备原料:本实验以阿司匹林和糖粉为原料,制备阿司匹林散剂。
阿司匹林是解热镇痛药,糖粉则作为稀释剂,增加药物的体积和甜度,便于分剂量。
2.粉碎:将阿司匹林原料进行粉碎,使其变成细小的颗粒,以便于混合和分剂量。
3.混合:将粉碎后的阿司匹林和糖粉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使药物和糖粉均匀地分散在载体中。
4.分剂量:按照所需剂量将混合后的药物进行分配,本实验以0.1g为一个剂量进行分装。
5.包装:将分剂量后的药物进行包装,以保护药物不受外界环境影响,保证药物的质量和稳定性。
四、实验结果及数据分析1.实验结果(1)阿司匹林原始颗粒大小不一,形状不规则。
经过粉碎后,阿司匹林颗粒被破碎成细小的颗粒,大小均匀,形状近似圆形。
(2)混合过程中,阿司匹林颗粒和糖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在一起,混合物呈粉末状,质地均匀,无肉眼可见的颗粒或团块。
(3)分剂量过程中,每个剂量准确,符合规定的要求。
分剂量后的药物可以按照规定进行包装。
(4)包装后的散剂外观整洁,标识清晰,无泄漏或受潮等现象。
每个包装都有相应的批号和有效期,方便追踪和管理。
2.数据分析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制备的阿司匹林散剂符合质量要求。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原料质量:实验所用的阿司匹林和糖粉都符合药品和食品添加剂的相关质量标准,保证了制备的散剂质量稳定且安全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