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鸡卵的结构
- 格式:doc
- 大小:249.00 KB
- 文档页数:3
《观察鸡卵的结构》教案教案标题:观察鸡卵的结构教案目标:1.了解鸡卵的结构组成。
2.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理解其功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意识。
教学重点:1.了解鸡卵的结构组成。
2.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理解其功能。
教学难点: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理解其功能。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新课(5分钟)1.用一个鸡蛋和一把锤子向学生展示,问学生鸡蛋有什么特点?2.鸡蛋有什么用途?Step 2 了解鸡卵的结构组织(10分钟)1.让学生观察并描述鸡卵的外观特点,例如颜色、形状等。
2.介绍鸡卵的结构组成:外壳、蛋清、卵黄、蛋黄囊。
Step 3 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30分钟)1.将一个鸡蛋横切开来,让学生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
2.引导学生观察、描绘并互相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现象。
3.学生尝试使用放大镜观察鸡卵内部细节。
Step 4 探究鸡卵的功能(15分钟)1.让学生思考鸡卵的不同部分有什么功能?2.引导学生讨论:鸡卵的外壳有什么功能?蛋清和卵黄的作用分别是什么?Step 5 小结与展示(10分钟)1.学生总结鸡卵的结构组成和功能。
2.展示学生观察到的现象和理解。
Step 6 拓展活动(20分钟)1.学生可以自由观察其他动物的卵或鸟巢中的蛋,并尝试描述和比较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2.学生可以设计进一步的实验,探究鸡卵的浮力、保护性和营养等方面的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引入了鸡卵的相关知识,通过观察和讨论,学生对鸡卵的结构和功能有了初步的了解。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得到了锻炼,并且在小组讨论中也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而,教学中还可以加入更多的实践活动或实验设计,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的意识。
在观察鸡卵的结构时,可看到卵黄表面的中央有一个盘状的小白点,称为
,里面含有
,未受精的卵,这一结构
,已受精的卵,这一结构
,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
考点:鸟卵的结构
专题:
分析:鸟卵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和功能,如下所示:
可见鸟卵的结构中,卵壳较硬,上面有气孔,保护卵细胞;卵白除了保护卵细胞,还为胚胎发育提供水分和养料;卵细胞是由胚盘、卵黄膜、卵黄构成的.卵黄膜起保护作用,卵黄为胚胎发育提供养料,胚盘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地方,将来发育成雏鸡.解答:解:据图可见:卵黄表面的中央有一个盘状的小白点,叫胚盘,其中含有细胞核,是胚胎发育的地方,将来发育成雏鸟.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略小;已受精的鸡卵,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的发育已经开始.
故答案为:胚盘;细胞核;色浅而略小;色浓而略大;
点评:鸟卵的结构极其特点是考查的重点,可结合着鸟卵的结构示意图掌握.。
观察鸡卵的结构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实验课题是《观察鸡卵的结构》。
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内容。
一、教学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实验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7单元第一章第4节的教学内容。
“探究鸡卵的结构”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
通过实验,要求学生清楚地了解鸡卵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从而构建本节课的核心概念。
(二)学情分析为了准确了解学情,课前我通过爱学网络平台组织学生预习。
首先在平台上发布任务,然后学生登录该平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学生完成后,老师可以在平台上看到学生完成的情况及预习效果。
通过对学生预习情况的分析,我发现学生对鸡卵认识存在以下问题:1、对卵壳的保护作用产生怀疑2、对气孔及卵黄膜的概念模糊不清3、不理解胚盘的功能通过以上分析,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说出鸡卵的结构及其功能。
2、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学会观察的方法。
(2)培养学生合作以及交流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初步树立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辨证观点。
根据以上分析,我提出了五点改进。
二、实验创新及改进1、增加了探究卵壳和卵壳膜的实验教材中提出卵壳和卵壳膜起保护作用,但没有阐述卵壳及卵壳膜具有保护作用实例,因此我增加了新鲜鸡蛋和醋泡过后去除卵壳鸡蛋的对比实验,使学生真切感受到卵壳和卵壳膜具有保护作用。
2、补充了探究气孔的实验气孔比较小不易观察,教材并没有提出验证气孔的方法,因此我引导学生大胆地进行探究。
学生设计了很多实验方案,如:有同学借鉴探究叶片气孔的方法,即把鸡卵放入温水中,观察卵壳表面现象。
这个方案温度不易控制,温度过高蛋白质容易变性,温度太低现象不明显。
还有同学们提出用注射器向鸡卵中注入空气,观察鸡卵表面是否有液体渗出,这个实验要注意这两点:1.撞击卵壳的孔越小越好,小孔周围不能有裂纹2.缓慢注入空气。
通过多次实验和不断改进,我们发现这样操作容易成功:首先用剪刀撞击卵壳,使卵壳上出现小凹陷,再用注射器螺旋式插入,最后注射空气。
观察鸡卵的结构实验报告
① ② ③ ④ ⑤ 实验观察鸡卵的结构
【实验目的】
1、认识鸡卵的形态结构并明确各个结构的功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了解鸡胚盘发育的有关常识。
【材料用具】
鸡蛋、培养皿、镊子、放大镜、塑料袋。
【实验步骤】
1、观察鸡卵的外部特征
(1)单手稍用力握住整个鸡卵,感受卵壳的承受力。
(2)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卵壳上面的气孔。
2、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
(1)找到鸡卵的钝端(大头),用镊子稍微用力敲碎,夹去破碎的卵壳,观察暴露的卵白和卵黄。
(注意:切勿将镊子插入过深导致戳破卵黄)
(2)待夹去1/3左右面积的卵壳后直接将卵白、卵黄等倒入培养皿中观察。
3、物品归位与清洁处理
(1)将破碎的鸡卵(包括卵壳和培养皿中的卵白等)装入塑料袋,扔进垃圾桶。
(2)将培养皿和镊子洗净后放回原处。
【实验习题】
右图是鸡卵图,填写图中有关结构名称和功能:
图中①是,是进行的部位。
②是,内贮存供胚胎发育的。
③是,内贮存,供胚胎发育所需的。
④是,具有保护的作用。
⑤是,除具有保护作用外,
还能供给胚胎
发育所需的和。
⑥鸟卵的受精发生在,鸟类的胚胎
在(体外/体内)发育。
⑦雌鸟或人工孵化箱提供给受精的鸟卵继续发育的条件是()
A .空气 B.营养物质 C.湿度 D.温度
【学后反思】。
观察鸡卵的结构范文鸡卵是鸟类的种类,也是家禽中最为常见的一种。
鸡卵形状椭圆,外壳坚硬,通常呈白色或棕褐色。
鸡卵的结构可以分为四个主要部分:卵黄,卵白,内膜和蛋壳。
首先,我们来看卵黄。
鸡卵的卵黄是最重要的部分,它提供了胚胎的营养。
卵黄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物质。
这些物质为胚胎的发育提供能量和营养。
卵黄呈浓稠的黄色,主要由蛋白质和脂肪组成。
蛋黄中也含有胆固醇和卵磷脂等物质,这些都是维持鸡胚健康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成分。
接下来,我们来看卵白。
鸡卵的卵白是包裹在卵黄外部的一层液体,也称为蛋清。
卵白主要由蛋白质组成,其中约90%是水分。
蛋白质对于身体的生长和维持组织健康非常重要。
在卵白中还含有其他营养物质,如矿物质和维生素等。
蛋白质也是鸟类生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它们提供了必要的养分来支持胚胎的发育。
第三部分是内膜。
连接卵黄和卵白的是一层薄膜,称为内膜。
内膜相当于一个保护层,确保卵黄和卵白之间的物质不会混合。
内膜起到隔离和保护的作用,防止任何有害物质渗入鸡胚。
最后,我们来看蛋壳。
蛋壳是鸡卵外部的硬壳,主要由钙质组成。
蛋壳的硬度可以保护内部的卵黄和卵白免受外界环境的伤害。
鸡卵的蛋壳呈现出微弱的透明度,使我们可以看到卵黄和卵白的情况。
鸡卵的结构是精密构建而成的,每个部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卵黄提供了胚胎的营养,卵白提供了必要的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物质,内膜隔离并保护卵黄和卵白,蛋壳保护卵黄和卵白免受伤害。
此外,鸡卵的结构也影响着储存和运输的方式。
蛋黄和蛋白相对固定地存在于蛋壳的两端,这就可以避免它们的移动并相互混合。
鸡卵也有一个空心的部分,被称为蛋窝,可以容纳胚胎的发育。
总而言之,鸡卵是一种复杂的结构,由卵黄、卵白、内膜和蛋壳组成。
每个部分都起着重要的作用,为胚胎提供营养、保护和支持。
了解鸡卵的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个奇妙的生物过程。
实验课———观察鸡卵的结构说课稿一、引言鸡卵是鸟类繁衍后代的重要物质载体,其结构精细复杂。
通过观察鸡卵的结构,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鸟类的生殖生理以及卵的保护机制。
本实验课将带领同学们一起探索鸡卵的结构,揭示其中的奥秘。
二、外观特征鸡卵一般呈椭圆形,外表光滑细腻,卵壳颜色多样,可以是白色、棕色或其他颜色。
卵壳的颜色由鸟类的物种特征和生活环境等因素决定。
观察鸡卵外观可以初步了解其品种和生活习性。
三、卵壳结构1. 卵壳的主要成分是钙质,占据了整个卵壳的大部分。
钙质赋予了卵壳坚硬的特性,保护胚胎免受外界压力和损伤。
卵壳的厚度和强度因鸟类物种而异,一般越大型的鸟类,卵壳越厚。
2. 卵壳表面有微孔,可以实现气体交换。
这些微孔允许氧气进入卵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维持胚胎的正常呼吸。
3. 卵壳上有一层称为“蜡膜”的保护层。
蜡膜具有防止卵壳过度脱水的作用,保持卵内湿度适宜。
同时,蜡膜还具有抗菌作用,防止细菌侵入卵内。
四、卵黄和卵白1. 卵黄是胚胎的主要营养来源,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卵黄呈橙黄色,颜色鲜艳的卵黄通常意味着鸡的饲养和饮食良好。
2. 卵黄周围是卵白,占据了整个卵的大部分体积。
卵白主要由水、蛋白质和少量矿物质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胚胎的作用。
五、胚胎结构1. 在鸡卵的一端,可以看到一个白色的小点,称为“胚胎盘”。
胚胎盘是胚胎的起点,也是营养物质和氧气吸收的主要部位。
2. 从胚胎盘向外延伸的是一根白色的线状物,称为“封卵带”。
封卵带是胚胎发育的标志,它的出现意味着胚胎正在不断发育壮大。
六、结论通过观察鸡卵的结构,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鸡卵具有坚硬的卵壳,具有保护胚胎的作用。
2. 卵壳上的微孔允许氧气进入卵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维持胚胎的正常呼吸。
3. 卵黄是胚胎的主要营养来源,卵白则起到保护和支持胚胎的作用。
4. 胚胎盘和封卵带是胚胎发育的重要标志。
七、实验意义通过观察鸡卵的结构,我们可以了解鸟类繁衍后代的机制,同时也可以了解鸟类的饮食和生活环境等信息。
生物作业——鸡卵
一、鸡卵的结构
1.准备工具:(⚠️鸡卵要是新鲜的)
2.先观察鸡卵的外部,可以观察到鸡卵与昆虫、鱼类、两栖动物的
卵相比较较为坚硬的卵壳,卵壳起到保护内部结构和减少水分散失的作用;将鸡卵放入水中,有气泡冒出,说明鸡卵上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气孔,气孔保证胚胎发育时可以进行气体交换。
3.用叉子敲击鸡卵的钝端至出现裂纹,然后用镊子将碎壳除去,可
以看到鸡卵的卵壳膜:
4.进一步去除卵壳膜,可以看到卵白与卵壳之间的一个小空腔,就
是气室:
5.之后看到卵白,再去除卵白上的卵壳并把卵壳剥开,将鸡卵内部
的结构倒入碗中。
6.可以清楚地看到卵黄上的胚盘和旁边起到固定作用的系带:
二、去壳鸡卵在盐水中维持正常形态
在一杯水中加入盐,充分搅拌使盐溶解在水中。
倒入去壳的鸡卵,如果鸡卵没有达到正常形态则再放水中加一定量的盐,使盐水浓度更大。
一、实验目的1. 了解鸡卵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功能。
2. 掌握鸡卵的孵化过程及影响因素。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鸡卵是一种受精卵,经过孵化可以发育成雏鸡。
鸡卵的结构包括卵黄、卵白、卵壳、卵壳膜、气室、胚盘等部分。
卵黄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卵白为胚胎提供水分和养料,卵壳、卵壳膜、气室等部分则起到保护、调节氧气和水分的作用。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鸡卵、镊子、放大镜、剪刀、培养皿、温度计、湿度计、孵化箱、温度计、湿度计。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解剖镜、电子秤、计时器。
四、实验步骤1. 观察鸡卵的结构(1)将新鲜鸡卵放置在培养皿中,用放大镜观察卵黄、卵白、卵壳、卵壳膜、气室、胚盘等部分。
(2)记录各部分的位置、形状、颜色等特征。
2. 解剖鸡卵(1)用剪刀将卵壳剪开,小心取出卵黄和卵白。
(2)用解剖镜观察卵黄、卵白、卵壳、卵壳膜、气室、胚盘等部分的结构。
(3)记录各部分的结构特点。
3. 观察孵化过程(1)将鸡卵放入孵化箱中,设置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2)观察鸡卵在孵化过程中的变化,如卵黄下沉、胚盘扩大、卵白凝固等。
(3)记录孵化过程中鸡卵的变化。
4. 分析孵化结果(1)观察孵化后鸡卵的形态变化,如卵黄消失、胚盘发育成雏鸡等。
(2)分析孵化过程中影响孵化结果的因素,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鸡卵的结构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了解到鸡卵的结构包括卵黄、卵白、卵壳、卵壳膜、气室、胚盘等部分。
卵黄是胚胎发育的主要营养来源,卵白为胚胎提供水分和养料,卵壳、卵壳膜、气室等部分则起到保护、调节氧气和水分的作用。
2. 孵化过程在孵化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卵黄下沉、胚盘扩大、卵白凝固等现象。
这些变化表明胚胎正在发育,逐渐形成雏鸡。
3. 孵化结果经过孵化,部分鸡卵成功孵化出雏鸡。
分析孵化结果,我们发现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对孵化结果有较大影响。
适宜的温度和湿度有利于胚胎发育,而过高或过低的温度、湿度以及不良的光照都会影响孵化结果。
实验三观察鸡卵的结构(三)
学生姓名:实验时间: 班级:
【实验目的】
1、认识鸡卵的形态结构并明确各个结构的功能,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了解鸡胚盘发育的有关常识。
【材料用具】
鸡蛋、培养皿、镊子、放大镜、塑料袋。
【实验步骤】
1、观察鸡卵的外部特征
(1)单手稍用力握住整个鸡卵,感受卵壳的承受力。
(2)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卵壳上面的气孔。
2、观察鸡卵的内部结构
(1)找到鸡卵的钝端(大头),用镊子稍微用力敲碎,夹去破碎的卵壳,观察暴露的卵白和卵黄。
(注意:切勿将镊子插入过深导致戳破卵黄)
(2)待夹去1/3左右面积的卵壳后直接将卵白、卵黄等倒入培养皿中观察。
3、物品归位与清洁处理
(1)将破碎的鸡卵(包括卵壳和培养皿中的卵白等)装入塑料袋,扔进垃圾桶。
(2)将培养皿和镊子洗净后放回原处。
【实验习题】
下图是鸡卵图,填写图中有关结构名称和功能:
图中①是,是进行的部位。
②是,内贮存供胚胎发育的。
③是,内贮存,供胚胎发育所需的。
④是,具有保护的作用。
⑤是,除具有保护作用外,
还能供给胚胎
发育所需的和。
①
②
③
④
⑤。
观察鸡卵的结构
一、实验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观察鸡卵的结构”是《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的一个探究实验。
主要训练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整体实验设计利于创新思维的形成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将鸡蛋钝端敲出裂纹——将碎裂的卵壳连同外壳膜除去,观察气室——将下面的内壳膜剪破,使卵白和卵黄流到培养皿内——观察鸡卵的结构,注意观察胚盘。
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了以下不足: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有几个组在往培养皿里倒时,把卵黄膜弄破了,培养皿里流了一堆,无法进行观察,影响实验效果。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1、不按课本操作步骤进行探究,而是直接将卵壳敲开,将内容物倒入培养皿中。
2、书上实验步骤没有“怎样证明蛋壳上有气孔”这一环节,加上这一步骤,利于分析结果,同时也能训练学生多角度设计实验的能力,知道三种方法:(1)直接用放大镜观察;(2)用温水浸泡;(3)用带针管的针头向蛋壳上的小孔缓缓打气。
四、实验所需器材:
培养皿、放大镜、一支空的注射器和针头、烧杯、温水、鸡蛋
五、实验操作
1、直接将卵壳敲开,将内容物倒入培养皿中,把实物与图相对照,
观察各部分构造
2、根据提供的用具,各小组设计实验方案,进一步探究卵壳的结构特点:证明卵壳上有气孔。
(1)方法一:直接用放大镜观察卵壳上是否有小孔,(可以看到蛋壳上有小孔)。
(2)方法二:把鸡蛋放入温水中,看卵壳上有无气泡产生,(发现有小气泡冒出)。
(3)方法三:先用针将蛋壳扎一个小眼,再用带针管的针头插入小眼,然后缓缓向蛋壳内打气。
过一会,发现蛋壳表面有小水珠出现。
五、自我评价
以往的课堂,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指导学生按照课本上的操作步骤进行探究。
对学生不能放手,也不敢放手。
多数是我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学生们一直跟着我的思路及设计亦步亦趋。
这一次实验,我给了学生充分的自由,将学生带到了实验室。
既然大家都很熟悉鸡蛋,索性“鸡卵的结构”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探索、去感悟。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实验方案,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观察完实物后,再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鸡卵的结构。
这样有效地节省了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