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文档】蟑螂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蟑螂别称黄嚓、曱甴、小强、黄婆娘、偷油婆等,泛指属于蜚蠊目的昆虫,生活中很令人憎恨,但很少有人知道蟑螂可以成为财富,其实蟑螂烘焙后可以作为生肌止血、促进伤口愈合的药物,具有很高的养殖价值,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看蟑螂养殖技术吧!蟑螂养殖价值【性味归经】味咸,性寒,归肝、脾、肾经。
【功效主治】散瘀、化积、解毒,主治症瘕积聚、小儿疳积、喉痹、乳蛾、痈疮肿毒、虫蛇咬伤等症。
1、防癌抗癌:国际有关资料表明,蟑螂体内的抗体对癌细胞有显着的生长抑制作用,被现代医学机构推广应用于各类肝病、癌症的治疗。
2、提高免疫:蟑螂对细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特异性免疫均有提高的作用,可激活非特异免疫功能细胞,调节人体免疫功能,机体生理平蘅,延缓衰老。
3、消肿利水:美洲大蠊性寒味咸,有毒,有辛辣味、有散瘀、消积、解毒、利水、消肿等功能,主治儿童疳积、扁桃腺炎、身体包块、痈疮肿痛和蜈蚣、毒蛇咬伤等。
蟑螂生活习性1、蟑螂是昼伏夜出的厌光性昆虫,具有喜温、暗、湿、静等特点。
前半夜21~23时是蟑螂活动高峰期,午夜以后活动逐渐减少,天亮则停止活动。
2、蟑螂活动的适温范围是28~33℃。
在无光亮、无噪音,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下蟑螂最活跃,食量最大,生长发育最快,繁殖力最强。
3、蟑螂属杂食偏素食类昆虫,其食性广泛,几乎可食任何有机物。
有休眠习性,每年11月下旬至次年3月初为休眠期。
其余月份都有活动,其中以5~9月为活动、取食盛期。
属于不完全变态发育类昆虫,其发育全过程分卵、若虫和成虫3个时期。
蟑螂繁殖方法1、雌雄鉴别:雄蟑螂外形狭长,腹节瘦小,翅超出尾端,雄虫在气温较低的冬春(12月至次年4月)数量多于雌虫,一般雄虫比雌虫寿命短。
雌蟑螂外形粗壮,腹节肥大,腹尾部钝圆,翅近尾端,在同一卵荚孵出的若虫羽化后,雌虫是雄虫的1.4倍,故5~11月份雌虫比雄虫多。
2、引种选种:蟑螂引种最好在每年4~6月份,从自然界中捕捉个体大的做种,在雌雄搭配上,应雌多雄少。
1美洲大蠊是一味能治疗各种疾病的良药2康复新液治病广泛美洲大蠊是蜚蠊科动物美洲大蠊干燥全体。
因美洲大蠊在我国民间俗称“蟑螂”,所以美洲大蠊粉亦被称为“蟑螂粉”。
美洲大蠊的性味与归经:美洲大蠊性寒、味咸,归肝、脾、肾经。
具有活血散瘀、消积、消疳、解毒、利水(利尿)、消肿、养阴生肌之功效。
临床用于治疗症癥瘕积聚(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肿瘤、癌症、肝硬化、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结节类等疾病),小儿疳积,脚气水肿,疔疮、肿毒及虫蛇咬伤。
两三千年前,中国古代先民已经把美洲大蠊(蟑螂)当做治病良药运用用临床。
(1)中国古代第一部本草经典《神农本草经》记载:蟑螂主血瘀,癥坚、寒热,破积聚,喉咽痹。
(2)《名医别录》谓蟑螂:通利血脉。
(3)《唐本草》记载:食之(蟑螂)下气。
(4)《本草纲目》记载:蟑螂主瘀血,癥坚,寒热,下气,利血脉。
(5)《分类草药性》:蟑螂治一切饮食诸毒。
同蜈蚣捣烂包鱼口,消疮,敷结毒,治喉娥。
(6)《陆川本草》记载:蟑螂驱风解热,通血脉。
治肿疡(外敷)。
古人应用蜚蠊入药甚早,我国第一本药学专著《神农本草经》就将其列入中品,之后诸多本草著作均有记录,《本草纲目》曰:“蜚蠊,行夜,蛗螽三种,西南夷皆食之,混呼为负盘俗又讹盘为婆,而讳称为香娘子也。
”汉中与西南地带皆可取之食用,并谑称为香娘子。
由此可见,蜚蠊作药用已有较长历史,而现今用于“康复新液“这个中成药之中。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对蜚蠊科入药动物作了“身似蚕蛾,腹背俱赤,两翅能飞”的描述,而这是美洲大蠊独有的特征。
现代研究表明,美洲大蠊具有以下多种作用机理:(1)美洲大蠊乙醇提取物体(康复新液)有抗肿瘤(包括各种癌症)作用,消除结节作用。
(2)改善创面微循环,加速机体损伤组织的修复作用,促进创面愈合。
(3)广谱抗炎、消除水肿、消除腹水、镇痛作用。
(4)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5)具有保肝作用,具有保护肠胃粘膜作用,从而衍生出康复新液的解救作用。
蟑螂的药用价值蟑螂是这个星球上最古老的昆虫之一,曾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
根据化石证据显示,原始蟑螂约在4亿年前的志留纪出现于地球上。
我们发现的蟑螂的化石或者是从煤炭和琥珀中发现的蟑螂,与各家橱柜中的并没有多大的差别。
亿万年来它的外貌并没什么大的变化,但生命力和适应力却越来越顽强,一直繁衍到今天,广泛分布在世界各个角落。
值得一提的是,一只被摘头的蟑螂可以存活9天,9天后死亡的原因则是过度饥饿。
蟑螂真是“脏”螂吗?“其实它们比人还爱干净,随时都在清理自己;它们还很谦虚,人一出现就自动走避”昨天台师大生命科学系教授林金盾透过纪录片,帮蟑螂一吐“污名”三亿年的怨气。
林金盾研究蟑螂15年,他说蟑螂除了吃饭、睡觉、工作,有空就会清洗触角、六只脚或尾毛,以维持体表器官的灵敏度。
此外,蟑螂外骨骼光滑的几丁质,也让它不易沾附脏东西。
他强调,人的地方的环境脏,才会吸引蟑螂,人不检讨自己反而去怪罪“清除者”,实在没道理,如果没有蟑螂帮忙清理,人类制造的垃圾更容易因发霉、恶臭,繁衍微生物、病原体,危害所有生物。
蟑螂身上的臭其实是一种牺牲“就像辛苦的清洁工,你能要求他工作时穿西装、打领带吗?”研究者林金盾教授指出,蟑螂是生态清除者,也是食物链稳定者,除了清除小碎片,阻止变成细菌毒素,排出的粪便可当做植物养分,还做为鸟、青蛙、蜘蛛等的食物。
蟑螂富高蛋白质,屏东就有餐厅炸来当美食,云南也有三种药,取其成份治疗心脏病。
《蟑螂X档案》纪录片前述资讯提醒人们对蟑螂应有的正确态度,虽然有人指蟑螂传染四十几种疾病,林金盾在接受中央社专访时却说,所有生物都带菌,人类口中细菌数有全球人数数那么多,而禽流感来了,人类把鸟都杀掉,登革热来了,把蚊子都杀掉,狂牛症来了,把牛扑杀掉,狂犬病来了,把狗扑杀掉,可是爱滋病来了,却没有把人都杀掉。
蟑螂4亿年前就存在,且不被消灭?它们具有优越的生存能力。
它们是昆虫里的飞毛腿,若换算成人跑的速度是时速320公里,一只雌蟑可产一万只后代,又有独特的气门让他们怎么淹也淹不死,而且不吃不喝活一个月没问题,有水可撑三个月,空气抽光可活38小时以上,把头切掉,过了一周脚还会动。
蟑螂也是一味良药!也许有胃肠病的网友使用过一种叫康复新液的药物,它的成分是美洲大蠊干燥虫体提取物,那是什么鬼?也就是蟑螂的提取物,大概是酒精提取出来的。
说明书上写的功效是通利血脉,养阴生肌。
内服:用于瘀血阻滞,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以及阴虚肺痨,肺结核的辅助治疗。
外用:用于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
其实,蟑螂的确是一味中药,古代称之为灶马,或者香娘子等。
其功效:散瘀,化积,解毒。
主治:症瘕积聚,小儿疳积,喉痹,乳蛾,痈疮肿毒,虫蛇咬伤。
至今有不少地方乡村医生使用蟑螂治病,如小儿疳积。
我和同学提起这个蟑螂,有同学说她们那边就有吃蟑螂的习俗也用蟑螂治病。
她们家的蟑螂都不够吃,姐弟们见到蟑螂就抓来吃,用炭火烤香直接食用。
据说她们家几个小时候就很少病痛。
有些地方有人生吃蟑螂,就不提倡了,因为蟑螂携带有大量细菌和寄生虫,还是应该慎重的。
下面摘抄一些关于使用蟑螂治病的文献,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治臌胀,1、治臌胀(大概相当于肝硬化腹水),蟑螂一个(焙干),萝卜子一撮。
共炒为末,好酒吞。
(《纲目拾遗》引《周益生家宝方》)2、治症瘕积聚,蟑螂(炙),研末。
每服1.5g,以马鞭草、大蓟各30g,煎浓汁冲服。
(《四川中药志》1982年)3、治儿疳初起,蟑螂,去头、足、翘,新瓦焙干,常与食之。
(《百草镜》)4、治无名肿毒,蟑螂十个,盐一撮。
同捣烂敷之,留头。
(《慈航活人书》)5、治疔疮,蟑螂大者七个,去头、足、壳,将砂糖少许同捣烂,敷疔四围,露出头。
(《纲目拾遗》)。
蟑螂药的功能主治蟑螂药的功能蟑螂药具有以下几种功能:1.杀灭蟑螂:蟑螂药的主要功能是杀灭蟑螂。
蟑螂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们会在人类居住的环境中繁殖并传播疾病。
蟑螂药通过毒害蟑螂,从而控制和减少蟑螂的数量。
2.防止蟑螂传播疾病:蟑螂是传播多种疾病的媒介,它们会在食物和水源中留下细菌和病毒。
蟑螂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控制蟑螂,从而减少蟑螂传播疾病的风险。
3.预防蟑螂侵害:蟑螂喜欢在潮湿、脏乱的环境中生活。
蟑螂药可以用来预防蟑螂侵害。
通过在潮湿地区和蟑螂可能出没的地方使用蟑螂药,可以有效地减少蟑螂的滋生和侵害。
蟑螂药的主治蟑螂药具有一些主治作用,包括:1.消灭各类蟑螂:蟑螂药可以针对不同种类的蟑螂进行有效的消灭。
无论是德国小蠊、美洲蠊还是东方蠊,蟑螂药都能起到消灭的作用。
2.镇痛止痒:蟑螂咬人会引起皮肤发痒、发红,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感染。
蟑螂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镇痛止痒的作用,可以缓解蟑螂咬伤带来的不适感。
3.净化室内空气:蟑螂喜欢栖息在脏乱潮湿的环境中,它们分泌的排泄物会污染室内空气,引起异味和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蟑螂药通过控制蟑螂数量,减少室内空气的污染,有助于净化室内空气质量,保护人们的健康。
4.预防蟑螂传染病:蟑螂是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媒介,它们可能带有肠道病原菌、细菌、寄生虫等,通过食物和水源传播给人类。
蟑螂药的使用可以有效地减少蟑螂数量,从而降低蟑螂传染病的风险。
5.安全卫生:蟑螂药具有杀虫效果,可以将蟑螂排除在室外。
通过使用蟑螂药,可以保持居住环境的安全和卫生,给人们提供一个干净、舒适的生活空间。
综上所述,蟑螂药具有杀灭蟑螂、防止蟑螂传播疾病、预防蟑螂侵害等功能。
在主治方面,蟑螂药可以消灭各类蟑螂、镇痛止痒、净化室内空气、预防蟑螂传染病以及保持安全卫生等作用。
因此,在蟑螂问题上,正确使用蟑螂药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和方法,可以帮助人们控制和减少蟑螂带来的危害。
美洲大蠊的功效与作用
美洲大蠊是一种常见的昆虫,被普遍认为是讨厌的害虫。
然而,近年来研究表明,美洲大蠊可能具有许多惊人的功效与作用。
以下是一些关于美洲大蠊的潜在好处:
1. 医疗用途:美洲大蠊体内可能含有一些具有抗菌和抗炎作用的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可能有助于治疗一些细菌感染和炎症疾病。
例如,美洲大蠊提取物可能对抗某些致病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等。
2. 营养价值:美洲大蠊是一种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的昆虫。
它们的营养价值可能比一些常见的食物,如鸡肉和鱼类,更高。
美洲大蠊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0%,而其丰富的脂肪含
量则可提供人体所需的能量。
3. 生态平衡:尽管美洲大蠊常被视为害虫,但它们在自然界中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
它们可以作为食物链中的食物来源,被许多动物捕食。
保持美洲大蠊的数量适度可能有助于维持生态平衡。
4. 药用价值:美洲大蠊被认为具有一些药用价值。
过去,一些中药制剂中可能包含美洲大蠊的成分。
它们被认为对某些慢性疾病,如哮喘、咳嗽和风湿病等,具有缓解作用。
尽管美洲大蠊可能具有上述的一些潜在好处,但目前仍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来证实这些假设。
此外,由于美洲大蠊可能携带疾病和过敏原,民众在接触和使用时应谨慎,并遵循卫生准则。
美洲大蠊的功效与作用美洲大蠊,又称为螳螂脚,是一种常见的昆虫。
它们是美洲大陆上最大的蟑螂,体型庞大,有着强壮的触角和发达的后腿。
美洲大蠊是一种杂食性昆虫,主要以水果、蔬菜和其它昆虫为食。
它们多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如森林、河流附近和废弃的建筑物内。
尽管美洲大蠊在人们的生活中常常被视为害虫,但它们实际上有着许多与人类有益的功效与作用。
首先,美洲大蠊对于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食物链的一环,美洲大蠊是其他动物的重要食物之一,如鸟类、爬行动物和蜘蛛等。
它们捕食一些害虫如苍蝇和蚊子,帮助控制了害虫的数量,维护了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美洲大蠊是一种腐食性昆虫,能够吃掉腐烂的植物和动物,帮助清理环境,减少了有机物的积累。
其次,美洲大蠊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在民间中医学中,美洲大蠊常被用作药材,被认为具有一定的药用功效。
据传统中医理论,美洲大蠊性味辛辣温热,有温中祛寒、散瘀消肿、止痛解毒等功效。
它可以用来治疗寒湿痹痛、跌打损伤、风湿病等疾病。
此外,美洲大蠊还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如多糖、脂肪、氨基酸和抗氧化物质等,具有一定的抗炎、抗氧化和免疫增强作用。
这些物质可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帮助身体抵抗疾病。
此外,美洲大蠊还被用于科学研究和教育目的。
由于它们体型庞大,易于观察和研究,美洲大蠊经常被用作生物学实验的模型生物。
科学家可以通过研究美洲大蠊的生理特征、行为习性和遗传机制等,来揭示昆虫的生物学原理,推动昆虫学的研究进展。
此外,美洲大蠊也被广泛用于教学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力,增加对生物科学的理解。
最后,美洲大蠊还可以作为食品资源。
在一些地区,人们将美洲大蠊作为美味佳肴,用来烹饪各种菜肴。
美洲大蠊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具有一定的食用价值。
虽然在一些国家,美洲大蠊被视为食材的概念并不普遍接受,但在一些地区的传统美食中,美洲大蠊被当做一种独特的食材,具有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口感。
蟑螂治癌效果好
蟑螂治肝癌、蟑螂治胃癌、蟑螂治肺癌、蟑螂治食管癌、蟑螂治鼻癌、蟑螂治肠癌等,对所有的恶性肿瘤及肝硬化、腹水、慢性肝炎、白血病等有显著的疗效蟑螂的提取物,已被许多生物学界、昆虫学的教授及在校读博读研的大学生分类开发。
还有在一线为病人诊病的中医学肿瘤科专家,研制蟑螂的中医药配方,临床应用取得了成功。
药理作用1、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能显著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血管新生,加速坏死组织脱落,迅速修复各类溃疡及创伤创面。
2、抗炎、消除炎性水肿:可抑制组织氨所致小鼠皮内色素渗出和抑制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
3、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提高淋巴细胞及血清溶菌酶的活性,使体内SOD值回升,调节机体的生理平衡。
4、本品对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及无水乙醇型胃溃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能明显减少胃液分泌量,总酸排出量及胃蛋白酶排出量,对消化性溃疡有疗效,能有效预防慢性结肠炎。
功能与主治通利血脉,养阴生肌。
内服:用于瘀血阻滞,胃痛出血,胃、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以及阴虚肺痨,肺结核的辅助治疗。
外用:用于金疮、外伤、溃疡、瘘管、烧伤、烫伤、褥疮之创面。
民间认为,口服蟑螂治疗肝癌有效。
蟑螂——重要的中药材蟑螂有很多别名,比如蜚、蜚蠊、负盘、黄贼、石姜、滑虫、茶婆虫、香娘子、赃郎、偷油婆、酱虫等。
它之所以被现代人认为是多种传染病的罪魁祸首,主要是因为它的侵害面广、食性杂,既在人类食用的物品上取食,又在垃圾桶、厕所、下水道等场所活动,所以携带了多种致病病菌。
不过,蟑螂体内有一套独特的抵御外界病菌的机制,所以它自己并不会得病。
我国先民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很早就将蟑螂入药。
最早记载蟑螂药用的是《神农本草经》,该书将其列为中品(即中等品级),言“蜚蠊,味成寒,主血瘀癥坚寒热,破积聚,喉咽痹、内寒、无子”。
古代医家捕捉到蟑螂后,会先用沸水将其烫死,然后剪掉它的翅膀和腿,最后晒干或焙干。
一般煎服或研末服,也可以与肉食等一起蒸煮后食用。
目前所用的蟑螂药材都是来自被人们称为“卫生害虫”的蟑螂,主要种类有蜚蠊科的美洲大蠊、澳洲大蠊、黑胸大蠊、东方蜚蠊;姬蠊科的德国小蠊和广纹小蠊。
作为传统的中药材原材料,蟑螂通常以成虫体干燥入药,具有利尿、消肿等功能,主要用于治疗扁桃体炎、疮痈肿毒等。
虽然蟑螂携带了多种对人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但它自己并不得病,这说明蟑螂体内含有很多能够抑制这些病菌的生物活性成分,比如抗菌肽、免疫活性蛋白及其他活性物质。
近年来,科学家对蟑螂体内的活性成分进行了提取、鉴定和研究,开发出了康复新液、肝龙胶囊、心脉隆注射液、消癥益肝片等系列药物,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美洲大蠊是现代医学实验使用最多的蟑螂种类,其提取物在医学上具有很多功效:有明显的利尿作用;对细胞具有很强的修复能力,可促进烧烫伤创面和辐射创伤面愈合,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能改善肺的换气功能,减轻肺水肿;具有抗乙肝病毒的作用,可降低谷丙转氨酶活性,恢复肝损伤;能改善心肌缺血缺氧,改善微循环;能促进新生肉芽组织生长,迅速修复口腔溃疡;具有抗结核作用及抗艾滋病病毒作用;等等。
美洲大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更是成了肿瘤学界的热点,许多科研机构都对美洲大蠊抗肿瘤作用做了系统研究。
蟑螂的药用价值与应用
【别名】蜚、蠦蜰(《尔雅》),蜚蠊(《本经》),飞蟅(《广雅》),负盘(《尔雅》郭瑛注),石姜,滑虫(《唐本草》),茶婆虫、香娘子(《纲目》),赃郎(《纲目拾遗》),偷油婆(《分类草药性》),酱虫(《贵州民间方药集》),黄贼(《陆川本草》)。
【药用部位】为蜚蠊科昆虫东方蠊等的全虫。
【成份】东方蠊、美洲蠊等的坚韧而有强抗药性的表皮,含有巩膜质。
巩膜质是蟑螂用其自身产生的水溶性蛋白质与醌之类鞣成的物质,其制造过程,基本上与用皮和鞣酸制革相似而较复杂。
蟑螂的卵巢亦有巩膜质,其产生方式亦与表皮相同。
表皮又含甲壳质,它是氨基已经乙酰化的氨基葡萄糖所成的多糖类,实际在表皮内,是与蛋白质结合在一起的;美洲蠊表皮的壳质化的部分,含壳质22%,在内表皮约含60%。
表皮表面尚有蜡层,如此更增强表皮的避水能力与抗药性。
此蜡层为蜡与一种溶剂所成,例如美洲蠊,此蜡是熔点56℃,分子量在300~350之间的蜡,溶剂在常温是液体,分子量在120~170之间。
此外,在表皮中尚有少量类似虫胶的物质存在。
美洲蠊的肌肉水解,生成亮氨酸,苯丙氨酸,缬氨酸-蛋氨酸、酪氨酸、脯氨酸、丙氨酸、谷氨酸-苏氨酸、甘氨酸-丝氨酸、精氨酸、组氨酸、赖氨酸-胱氨酸。
美洲蠊的红肌比白肌较富于细胞色素;其肌肉带红色,认为是由于细胞色素a,b及c所致;红髋肌中的辅酶A,比白肌大4.5倍;体中能合成甾醇,并不用油酸、棕榈酸、三油酸甘油酯及香猫酮为原料,亦不因饲以胆甾醇而增其甾醇含量;体中胆甾醇的周转,较哺乳动物迟缓。
东方蠊的精化酶有蛋白酶、淀粉酶、酯酶、二肽酶、地衣酶、麦芽糖酶等。
澳洲蠊消化道有酯酶、蛋白酶、淀粉酶,但显然不存在乳糖酶、纤维素酶及胃蛋白酶,东方蠊背部、尾部分泌一种带绿色粘液,干燥后成赭色无定形块,其中含多量蛋白质。
此外尚含碳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