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下册 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1课时)复习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242.50 KB
- 文档页数:2
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一节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教学设计■课标要求1.在地图上指出四大地理单元的范围。
2.比较四大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差异。
3.用事例说明四大地理单元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通过分析南方地区自然特征及其内部差异的主要成因,初步学会区域分析的方法.3.了解南方地区发展水田农业的有利、不利自然条件和主要农作物,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进一步树立因地制宜的发展观。
【过程与方法】1.学会描述一个区域的地理位置特点。
2.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激发学习兴趣.3.培养学以致用的能力,以课堂活动与多媒体辅助教学形式激活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4.通过了解发展南方水田农业的条件,揭示区域自然条件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深刻影响.【情感、态度、价值观】1.欣赏自然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2.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增强人们热爱自然、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积极情感。
3.思考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辩证关系.■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第七章南方地区复习中国书法艺术说课教案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中国书法艺术,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
一、教材分析:本节课讲的是中国书法艺术主要是为了提高学生对书法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开始对书法的入门学习有一定了解。
书法作为中国特有的一门线条艺术,在书写中与笔、墨、纸、砚相得益彰,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是举世公认的艺术奇葩。
早在5000年以前的甲骨文就初露端倪,书法从文字产生到形成文字的书写体系,几经变革创造了多种体式的书写艺术。
1、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书法的发展史概况和特点及书法的总体情况,通过分析代表作品,获得如何欣赏书法作品的知识,并能作简单的书法练习。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了解中国书法的基础知识,掌握其基本特点,进行大量的书法练习。
(二)教学难点:如何感受、认识书法作品中的线条美、结构美、气韵美。
3、教具准备:粉笔,钢笔,书写纸等。
4、课时:一课时二、教学方法:要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有所收获,并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欣赏法、讲授法、练习法来设计本节课。
(1)欣赏法:通过幻灯片让学生欣赏大量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授法: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3)练习法: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认识书法名家名作的书法功底和技巧,请学生进行局部临摹练习。
三、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让学生准备好上课用的工具,如钢笔,书与纸等;做好上课准备,以便在以下的教学过程中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气氛。
(二)引入新课,通过对上节课所学知识的总结,让学生认识到学习书法的意义和重要性!(三)讲授新课1、在讲授新课之前,通过大量幻灯片让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书法作品,使学生对书法产生浓厚的兴趣。
2、讲解书法文字的发展简史和形式特征,让学生对书法作品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通过对书法理论的了解,更深刻的认识书法,从而为以后的书法练习作重要铺垫!A书法文字发展简史:①古文字系统甲古文——钟鼎文——篆书早在5000年以前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龟甲、兽骨上刻出了许多用于记载占卜、天文历法、医术的原始文字“甲骨文”;到了夏商周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人们掌握了金属的治炼技术,便在金属器皿上铸上当时的一些天文,历法等情况,这就是“钟鼎文”(又名金文);秦统一全国以后为了方便政治、经济、文化的交流,便将各国纷杂的文字统一为“秦篆”,为了有别于以前的大篆又称小篆。
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在地形、气候、河流流量和植被类型等方面的明显差异。
2.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人们,受不同的自然环境影响,在生产方式、生活习惯、文化传统等方面存在的明显差异。
3.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发展认识人地关系的思维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主要的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
教学难点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内部的差异性。
教学方法比较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前一节,我们了解到利用地形、气候等综合指标,把我国分为四大地理区域,谁能说出这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和名称?答:略。
我们所划分出的区域是:两个区域间差异性较强,区域内则具有更多的共同性。
今天我们来具体了解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这些特点。
板书:第三节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讲授新课]大屏幕显示投影图:图5.9:北方地区与南方地区。
在图中找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界线——秦岭—淮河一线。
提问: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都位于地形的第几级阶梯上?第二级和第三级阶梯。
请同学们说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分别是什么?北方地区:高原、平原、山地。
南方地区:高原、盆地、平原、丘陵。
(教师在总结南北方地区的主要地形时,用鼠标在地图上说明其地形位置和大致范围)在大屏幕图中找出哈尔滨、北京、武汉、广州等地,分别说出其位于南方地区或北方地区。
(提问)哈尔滨、北京——北方地区;武汉、广州——南方地区。
同学们请看课本第7页图5.9中四地的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填表(大屏幕显示,逐个比较,依次显示)区域最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年降水量(较多/较少)季节分配南方地区7月接近30℃1月 0℃以上较多较均匀北方地区7月 25℃左右1月 0℃以下较少主要集中在7~8月季节变化明显板书:北方地区降水较少最冷月均温低于0℃南方地区降水较多最冷月均温高于0℃活动1:(课文第8页活动第1题)归纳比较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地理状况,并填写下表。
第七章南方地区(复习课)(第一课时)【考点扫描】(明确目标,有的放矢)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地形特征;2、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3、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其分布地区;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5、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自主复习】(独立自主,快乐收获)1、读图7.3,图7.4,,回答:(1)南方地区位于______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_____海和______海。
(2)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_______和______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着______、_______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南方地区纬度_______,属于湿润的_______、_______气候。
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季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可以简单概括_______(两个字)。
(4)由于水热充足,这里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
在湿热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____________”。
2、(1)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也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_等,油料作物是_______。
(2)南方地区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_______、______、_______等,此外农作物还有________、竹、_______、橡胶等。
3、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_________地区。
这里水网稠密,自古水运发达,______是一条重要的水路。
读图7.13和图7.14,回答:(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以_______为主,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产区,这里河网_______,湖泊星罗,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七章《南方地区》复习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七章《南方地区》主要介绍了我国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本章内容涉及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水系、生物资源、农业、工业、城市和民族文化等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系统地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整体情况,增强对国家地理差异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特征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仍存在一定的困难。
针对本章内容,学生需要进一步掌握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提高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学会分析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分析南方地区的地形、气候、水系、生物资源、农业、工业、城市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国家地理差异的认识,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区发展的思想感情。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
2.难点:分析南方地区的地理特征,理解地理现象之间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资料,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南方地区实例,引导学生分析地理现象和问题。
3.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地理分析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达到理解南方地区地理特征的目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南方地区地理特征的思考题和练习题。
3.准备好用于小组讨论的案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南方地区的美景,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南方地区的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特点,让学生对南方地区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南方地区单元复习课教学设计7.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一、选择题1. 关于南方地区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的描述,正确的是()A. 地形复杂多样,南北差异明显B. 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东面濒临黄海和东海C. 这里树木常绿、河湖密布、红色土地上长着茶树D.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2. 超市里常见的水果中来自南方地区的是()A. 桃、菠萝、苹果B. 葡萄、哈密瓜C. 菠萝、柑橘、荔枝D. 苹果、香蕉、梨3. 关于台湾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 地形以平原为主B. 气候类型属于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C. 河流大多长度长,水能丰富D. 森林资源贫乏4. 台湾有“植物王国”的美称,其植物种类繁多的原因是()①暖湿的季风气候②岛屿众多③山地垂直差异明显④广泛的引种国外物种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③二、综合题读文字材料和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全长约50千米,中间段是6千米长的海底隧道2018年10月24日9时正式通车。
通车后,珠海至香港的车程将由3小时缩短到30分钟内。
(1)港珠澳大桥跨海逾35 千米,成为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这里的“海”是指_____海。
(2)图中A 是_______(铁路干线),铁路线直通_____特别行政区。
(3)修建港珠澳大桥可能会遇到的气象灾害是_____,主要分布在我国的______地区。
(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城市为_______。
(5)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发展工业共同的不利条件是____,有利条件是______。
(6)列举珠江三角洲比长江三角洲优越的经济发展条件______。
(1 点即可)(7)说一说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后,对三个城市居民可能产生的重大影响_______(1 点即可)【参考答案】一、1. C 解析: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南北差异不大,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1月份气温在0℃以上,是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位于秦岭-淮河以南,东临南海和东海; 这里树木常绿,河湖密布;故答案选C。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七章《南方地区》复习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七章《南方地区》是学生在学习了我国地理的基本知识后,对我国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特点进行深入学习的章节。
本章内容丰富,涉及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我国南方地区的特点,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时,已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我国地理环境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南方地区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涉及知识面广,学生可能对某些知识点理解不深,需要教师耐心引导。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南方地区的接触较少,对南方地区的认识主要来源于课本和网络,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联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知识,提高对我国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地图观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地理观察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注地理环境变化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水资源、植被、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等方面的知识。
2.教学难点:气候特点、水资源、植被等对农业、工业、城市分布的影响。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地图观察、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课堂讲解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参与。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地图、图片等教学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南方地区的美丽风光,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南方地区,激发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地理位置:讲解南方地区的地理位置,引导学生通过地图观察南方地区的范围。
(2)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广东省东莞市八年级地理下册7.1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广东省东莞市八年级地理下册7.1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广东省东莞市八年级地理下册7.1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南方地区自然特征与农业【学习目标】1、利用地图说明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地形特征。
2、运用地图和资料说明南方地区的气候特征,了解红土地的成因。
3、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了解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其分布地区。
【重点难点】自然地理特征;农业的发展及受自然条件的影响.一、目标认定、自主学习1、读图7。
3和图7.4,回答:(1)南方地区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____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___________海和____________海。
(2)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着__________、_________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3)南方地区纬度__________,属于湿润的_________、__________气候。
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季_______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_____,可以简单概括_________(两个字)。
(4)由于水热充足,这里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在湿热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_______________"。
第七章南方地区(复习课)(第一课时)
【考点扫描】(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1、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以及地形特征;
2、结合地形、气候特点,分析南方地区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3、南方地区主要的农作物及其分布地区;
4、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自然环境以及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5、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自主复习】(独立自主,快乐收获)
1、读图7.3,图7.4,,回答:(1)南方地区位于________—________以南,_________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_____海和______海。
(2)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西差异明显。
西部以_______和______为主;东部交错分布着______、_______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南方地区纬度_______,属于湿润的_______、_______气候。
本区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夏季____________,冬季____________,可以简单概括_______(两个字)。
(4)由于水热充足,这里的植被类型主要是__________。
在湿热环境下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因此南方地区被称为“____________”。
2、(1)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_______,也种植______、________、______等,油料作物是_______。
(2)南方地区盛产热带、亚热带水果_______、______、_______等,此外农作物还有________、竹、_______、橡胶等。
3、人们常用“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来赞美_________地区。
这里水网稠密,自古水运发达,______是一条重要的水路。
读图7.13和图7.14,回答:(1)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2)长江三角洲地区地势低平,以_______为主,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产区,这里河网_______,湖泊星罗,是我国重要的_______产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__________”。
4、读图7.13,7.15,回答:(1)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_______(河流)的下游地区,濒临______和______海,可见地处江海交汇之地。
(2)这里依托_____干支流发达的水运,可以联系广大的______地区;同时这里又是我国南北______的中枢,并通过______航线通往世界的主要港口。
(3)如果把长江比作“箭”,把东部沿海地区比作“弓”,那么______就位于箭头的位置。
这里北连______地区,南接_______地区。
(4)得天独厚的___________,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条件。
(4)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城市分布最________、经济发展水平________的地区,形成了我国最大的城市群——______________。
(5)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核心城市是______,人口2300万(2010年),是我国______的城市,也是我国重要的______城市。
该城市不仅对_____地区,而且对_______流域乃至全国都有______作用。
特别是随着_____的开发开放,他对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这种作用进一步增强。
5、长江三角洲地区旖旎的________和深厚的________,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1)长江三角洲地区有许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_______和_______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2)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水乡风貌也别具特色,江苏的_______、________,浙江的________、_______等,因为保存着传统的水乡风貌和较为完整的古建筑,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3)长江三角洲地区传统的______文化、______文化、______文化和_______文化,满足了不同人群的旅游需求。
(4)丰富的________,再加上便捷的______和较为完善的_____,使得长江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之一。
【合作复习】(重点难点都在这里)
探究1: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1)地形:平原地区,地势_________,耕地多为_________,且集中连片,山区的__________零散分布在河谷和缓坡;(2)气候:南方地区气候__________,发展农业的___________条件优越;(3)灌溉:河湖___________,灌溉条件良好。
不利条件主要有哪些?
探究2:认识河流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的下游地区,补充并归纳长江对该地区发展的影响。
利:①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灌溉水源,有利于____________的发展。
②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提供便利的______________交通,有利于其对外联系。
③河流为长江三角洲地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你认为还有哪些?请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成都平原位于长江的上游地区,阅读P52文字资料和图7.16,7.17,认识岷江对成都平原发展的影响。
①说说岷江对成都平原农业发展的作用。
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测评】(懂了,不等于会了)
1、关于长江中下游平原的说法,不正确
...的是()
A、本区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索有“鱼米之乡”美称
B、②是湖日,它是长江中游与下游的分界点
C、图中阴影区域是沪宁杭工
业基地,它是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D、城市、工业沿江分布,①是武汉,地处长江、赣江、京广铁路交汇处
【中考链接】(走出教材,你才会有进步)
(2015江西)地理探究: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读图10和图1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探究。
(1)为什么长江三角洲地区会“游人如织”?
(2)老师说“小博士”解释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沿河分布的原因不够完整,请你作进出解释。
(3)目前长江三角洲地区有些农民将水稻改种花卉,你是否赞成,为什么?
【本课质疑】(记下你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