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配套课件:7.1生物进化的证据
- 格式:pptx
- 大小:1.06 MB
- 文档页数:40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答案生物【学案导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实践】“学案”是指教师依据教学任务、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学法特点、心理特征等设计,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供学生在学习中使用的学习方案。
其本质是教师用以帮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能力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指导学生学习和能力培养的作用。
学案导学模式,是以“自主、合作、探究”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引导,以任务为主线,以发展为目标”解放学生,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把教室变成“开放的学堂,自主的舞台”,构建一种以学习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通过学案导学,学生不仅知道“我要学”(自主性),而且明白“学什么”(任务)、“怎么学”(方法)、“学得怎样”(评价)。
它是新课改理念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有机统一。
通过“师在教中学、生在学中教”的互动,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1 学案编制应包含的体系1.1 目标体系学案应包含有教师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在认真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设计好的本课三维学习目标。
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通过本课的学习应该达到的程度,即是让学生明白“为什么学”。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具有清楚自己需要实现的目标的权利,教师要将学习的知情权还给学生,这样才能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使教师与学生这一学习的共同体齐心协力去完成任务。
如“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三维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光合作用的条件和场所;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能力目标:能够独立完成“验证植物进行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的实验并推测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初步树立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1.2 问题体系这是解决“学什么”的问题。
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根本,将教学内容进行分解,使之形成一个个学习任务。
这些问题是用于引导学生到达学习目的,前后问题间具有内在的联系,并具有层次陛。
步步高学案导学与随堂笔记20162017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7章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章末过关章末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4分,共56分)1.自然选择是指()A.生物繁殖的能力超越生存环境的承受力B.生物的过度繁殖引起生存斗争C.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D.遗传使微小有利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答案C解析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生存下来,具有有害变异的个体容易死亡。
这样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称为自然选择。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在于()A.不能解释生物进化的原因B.不能解释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C.不能解释生物现象的统一性D.不能解释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特性答案D解析由于受当时遗传理论知识的限制,达尔文只是从个体水平和性状水平上,对遗传、变异现象进行了观察和描述,但不能解释其本质。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对自然选择学说的完善和发展表现在()①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料②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③自然选择是通过生存斗争实现的④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⑤生物进化的实质是基因频率的改变⑥隔离导致物种形成⑦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②④⑤⑥⑦B.②③④⑥.①②③⑤⑦D .①②⑤⑥C.答案C解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形成新物种的标志是产生生殖隔离。
4.在某一使用除草剂的实验田中,选到了能遗传的耐除草剂的杂草X,将它与敏感型杂草Y杂交,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后代中耐药后代中敏感杂交亲植株比(%)(%)植株比♀耐药0100敏感♂C♀×敏感型5347 耐药型♂D .耐药型基因可以突变为敏感型基因A B.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性进行了定向选择.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之前就已产生C100% D.A和B 杂交子代群体中耐药基因频率占D 答案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突变是不定向的,耐药型基因和敏感型基因可以解析互相突变而成,耐药型基因在接触除草剂之前就已产生,而除草剂对杂草的耐药杂交后,其子代的和性起了选择作用。
生物进化的证据和历程吉安二中张昌安【知识目标】1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证据2知道植物进化历程和脊椎动物的进化历程3说出化石和地层的关系【技能目标】尝试收集资料和处理信息【情感目标】1.通过分析资料的探究过程,掌握对比的研究方法2.形成生物进化的基本观点,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教学重点】1.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2.生物进化的总趋势【教学难点】运用对比的方法对生物的进化进行研究,动植物化石与较晚的动植物化石进行对比,形成生物进化观点【教学方法】阅读、分析、对比、讨论【教具准备】有关化石方面的证据资料化石进化的图片【教学过程】导入:地球上生活着丰富多样和生物,有绿色开花植物,有脊椎动物,有无脊椎动物……这些种类繁多的生物类群,是怎样由地球上最初的原始生命演变来的呢?讲述:生命诞生之初,地球上只有最简单的单细胞藻类和单细胞动物。
而今的地球上,到处是丰富多彩的各类生物。
那么现今的生物是从哪里来的呢?人们一直在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
由于科学发展水平和认识能力的限制,直到人类不断发现越来越多的古生物化石以后,生物进化的观念才逐渐得到人们的认可。
化石是什么呢?生物是怎么样由简单进化到现在复杂的各类生物的呢?一、生物进化的证据提问:化石是什么?回答:化石是保存在地层中的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
讲述:地质年代:地质学家将地质历史从老到新分成冥古代, 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
每一代再分成若干个纪,如古生代分为寒武纪,奥陶纪,志留纪,泥盆纪,石炭纪,二叠纪,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晋垩纪。
每一代和纪都有其特征的化石记录。
观察图片:探究:下列资料,分析你所获得的信息,得出你的结论。
(1)科学家们在石炭纪以后,白垩纪以前的地层中发现了恐龙等爬行动物的化石,在新年代以后的地层中没有发现恐龙化石。
(2)1861年,在德国侏罗纪地层中发现了始祖鸟化石,科学家通过对始祖鸟化石的分析,发现这种生物的大小跟乌鸦差不多:满身披有羽毛,与鸟相似,但它的两翼前端生有三个趾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