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民意 解民忧 促和谐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6
“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活动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然而,在发展进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困惑,需要得到有力的解决。
为了更好地提供群众满意的民生服务,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提高党的群众工作能力,深入贯彻落实党的群众路线,我们决定组织开展“访民情、听民声、解民忧”活动。
二、活动目的本次活动的主要目的是:1.深入了解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和诉求,掌握全面准确的民情民意。
2.主动应对和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增强党的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推进基层群众自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增强群众办事的主体责任意识。
三、活动内容本次活动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1. 访民情采用调研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和现存困难,掌握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明确群众最需要的事情和最关心的问题。
2. 听民声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媒体渠道等多种形式,对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收集并进行统计、分析。
通过形式多样的座谈会、茶话会等,听取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掌握群众需求和心声,进而形成完整的民意报告。
3. 解民忧根据收集到的民生问题,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解决工作,争取最佳成效。
对于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妥善处理,落实有关政策,向群众详细解释相关政策和规定,让群众深刻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增强与群众的政策沟通和普及宣传工作。
四、活动实施方式本次活动将在乡镇为单位,自下而上,逐步推进。
活动实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安排工作人员,明确责任上级单位指定负责人负责本次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同时协助各地设立相关工作小组,安排各项工作具体负责人,确保活动成功实施。
2. 掌握方法技巧,开展调研工作为充分了解群众反映的问题及时进行收集,本次活动需要掌握相关的方法技巧和工作步骤,形成一整套完整可行的调研方案,如在制定问卷时要注意问题的简洁明了、涉及范围的广泛性和结果的实用性等,避免问卷过于单一和工作重复等问题。
口号标语之为民办事口号为民办事口号[第一部分:宣传口号]公安机关“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宣传标语口号时间:2021-12-3114:42:1、深入开展”三访三评”活动,全面构建新型和谐警民关系!2.多走走,多拜访,多问,多问民情,观察民意,消除民心!3.打开舆论之门,倾听人民的声音!4、实实在在解决群众实际问题,实实在在化解群众矛盾,实实在在提升群众满意度!5.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千家万户,确保人民安全,促进和谐共同发展!6、主动接受群众评议、有力整改工作问题、大力表彰先进典型!7、民警大走访了解社情民意,群众诉心声构建和谐社会!8、送法律送服务,排民忧保民安!9.整顿和突出治安问题,全力维护辖区稳定!10、从群众关心的事做起,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11.围绕全面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总体目标,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访”活动!12、全警大走访、构筑警民情、排扰又解难!13、访民情、解民忧,促和谐、谋发展!14、警民一家亲,平安伴我行!15.关心群众安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6.检查发现,实施协助,解决困难!17、体察民情、关注民生、倾听诉求、维护权益!18.坚持不懈地开展重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在基层化解矛盾纠纷,最大限度地解决地方问题!19、民警关心群众安危,群众支持公安工作!10、公安民警大走访,服务民生促和谐!11.主动上门,邀请上门讨论,开展警民真诚对话!12.打击违法犯罪,全力维护社会秩序!13、全警动员、深入剖析、找出问题、化解隐患!14、开展爱民走访活动,维护辖区治安稳定!15、警民心连心,共谱和谐情!16.走进千家万户,观察民意,反映民情!17.选择先进,鼓舞士气,树立形象!18、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化解矛盾、解决难题!19、开展“三访三评”,改变工作作风!20.探访民情,凝聚民智,释疑解忧,造福民生!21、扎实开展“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切实把各项措施落到实处!22.总结基层举措,培育和树立榜样,及时解决问题,提炼经验和做法,形成长效机制!23、深化“大走访”活动、建立“大走访”机制、巩固“大走访”效果、提升“大走访”质量!24.关心群众,服务人民!25、对人民群众怀有深厚的感情,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是做好一切公安工作的基础!26、全警动员全力深化“三访三评”和“大参观”活动!27、坚决整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治安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指数!28.警力下沉,重心下移,努力把公安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29.积极开展“三访三评”,为群众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30.春风温暖人心,平安走进千家万户!31、“三访三评”进千家万户,争做党的忠诚卫士和人民群众的贴心人!32.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努力实现、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关于开展“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解民忧”活动的实施方案关于开展“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解民忧”活动的实施方案为认真贯彻落实郴纪发〔2016〕5号和汝纪发〔2016〕9号文件精粹,结合县委深入基层解难题,支持帮助促发展和机关单位联村居,党员干部联群众主题活动的要求,局党组决定,在全县局干部职工中开展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解民忧主题活动现就主题开展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第十七届中央纪委第六会全会及省、市、县反腐败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我县建设一个中心,打造五个XX 的奋斗目标,突出科学发展这一主题和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关注民情,着力解决党风廉政建设方面人民群众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政治局面,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新成效向党的90岁生日献礼。
二、目标任务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解民忧主题活动重点围绕为群众办实事来开展。
各股室要严格按照县委关于全县每名副科级以上干部要到一个村(组)一个企业和一个社区等基层单位调研,到基层单位住1-2个晚上,帮助基层解决2-3个具体问题,交2-3名农民(工人)基层干部朋友,带回1篇调研报告的要求,深入开展听民声、访民意、察民情、解民忧主题活动。
1、认真开展调研活动。
全局干部职工要认真开展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课题调研活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于10月1日前向局办公室提交一篇2002字以上的调研文章。
局领导及各股室长,要带头深入基层开展调研。
2、集中解决信访难题。
局纪检组监察室要对信访件进行排查梳理,进一步落实解决信访难题责任制。
一是进一步落实领导包案督办制度。
对上级交办的案件、信访疑难案件、向下级交办的案件和排查出来的重点信访举报问题,实行局党组集体领导下的领导包案督办制度。
二是进一步落实信访问题包督办、包落实、包解决、包息访四包责任制。
今年重点解决重点信重访和信访积案,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问题不解决不放过、责任追究不到位不放过、问题不息访不放过,确保信访问题及时,就地化解,切实巩固纪检监察业务内赴省进京零上访成果。
听民声解决“急难愁盼”解民忧抓“鸡毛蒜皮”“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察访民情民意,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满腔热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这是近日中央xx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对进一步深化xx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的明确要求。
学史最终落脚点是学史力行,力行就是要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上下功夫、求实效。
基层的党员干部要听民声、聚民意、解民忧、暖民心,要把群众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
有一个领导干部对下基层的同志说,你们这次下去不是要“抓什么大事”,而是要抓“鸡毛蒜皮”。
细想想,这句话中包含了“我为群众办实事”的基本道理。
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就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老百姓晚上看了《新闻联播》关心国家大事后,关心的就是自家的“菜篮子”“米袋子”。
由此,“菜篮子”“米袋子”里面有政治。
饮水问题、如厕问题、出行问题、停车问题,哪一项解决不好,人民群众都会有意见。
基层的党员干部要抓“鸡毛蒜皮”。
现在老百姓最愁的就是“一老一小”问题——老人养老托老,小孩入托上学。
群众期盼幼有所育、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而这些问题虽小,看似“鸡毛蒜皮”,都与民情民意密切相连。
所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不仅要解决观念问题,还要解决感情问题,一心为民、换位思考,就可把“鸡毛蒜皮”的事当成自家的事来办,满腔热情去办,千方百计去办。
因此,“我为群众办实事”,不仅要“身入”,更要“心至”,带着感情,带着敬畏,扑下身子,沉到一线,与群众坐到同一条板凳上,倾听群众呼声,体察群众情绪,感受群众疾苦,把事办深、办细、办实,办到群众滿意。
基层的党员干部要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不断提升办事质量和效率。
“急难愁盼”急字当头,不能不讲时不我待、急事快办。
有的城市要求公共服务机构“马上就办”,有的城市要求党员干部要“事不过夜”,本质上都是讲时间、争效益,防止将热事拖冷、好事拖坏、有事拖无。
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会议流程1.会议开始,主持人致欢迎辞并简要介绍今天的议程安排。
The meeting begins with the host giving a welcoming speech and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oday's agenda.2.随后,相关部门负责人就当前社情民意的变化情况进行汇报。
Subsequently, the heads of relevant departments report on the changes in public opinion.3.与会人员就各自工作领域的民生问题展开讨论,交流经验,分享解决方案。
Participants discuss livelihood issues in their respective fields, exchange experiences, and share solutions.4.各地区代表分享民情调研的成果和建议,提出改进措施。
Representatives from various regions share the results of public opinion surveys and suggestions, and propose improvement measures.5.着重关注困难群体的民生需求,制定帮扶措施和政策保障。
Emphasis is placed on the livelihood needs of vulnerable groups, and assistance measures and policy guarantees are formulated.6.讨论如何加强沟通,加大舆论引导力度,化解社会矛盾,凝聚共识。
Discussions are held on how to strengthen communication, increase the guiding force of public opinion, resolve social conflicts, and build consensus.7.大家就落实民生实事项目,提高基层民生服务水平展开深入交流。
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推进会会议记录市政协召开“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推进会。
市政协主席会议成员、政协全体机关干部、市政协常委、政协各联络组组长参加会议。
会上,政协工商联组、政协容城组交流了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情况。
市委副书记、市政协主席、市委政法委书记廖和平在讲话时指出——要提高站位守初心。
全市政协系统和广大政协委员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准确把握“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的主题、原则、时间、阶段、任务,充分发挥政协职能优势,不断助推民生问题解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要深入基层察民情。
全市政协系统和广大政协委员把下基层察民情作为加强和改进政协工作的切入点、立足点。
要沉下身子、迈开步子,进村入户、深入企业,到发展最需要,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汇聚群众智慧,把基层群众的利益诉求有效表达出来,把基层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传递,为开展协商议政、向市委市政府建言献策打下坚实基础。
要求真务实解民忧。
全市政协系统要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紧紧扭住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社会治理、环境保护、权益保障等问题,通过市政协议政性常委会、专题协商会、双月协商座谈会、专题调研、提案督办等方式发声献计、民主监督,实现建言资政和凝
聚共识双向发力。
要用情用力暖民心。
全市政协系统和广大政协委员要把“暖民心”作为履职为民的落脚点,在企业开展“十问十帮”温暖活动,在乡镇村社开展“四查四看”活动,在困难群众中开展入户大走访活动,充分发挥政协桥梁和纽带作用,增进社会各阶层和不同利益群体的和谐共处,最大限度凝心聚力暖民心。
开展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专项行动倡议书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民裙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然而一些基层民生问题仍然存在,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了解、解决。
为了更好地关心裙众、服务裙众,特发起“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专项行动”倡议。
二、倡议目标1. 了解基层裙众的实际需求和困难,深入解决基层民生问题;2. 打造服务裙众的立体化、多元化工作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水平;3. 促进各级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三、具体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如下措施:1. 开展“察民情”活动,深入基层,了解裙众的实际需求和困难,形成详细的调研报告;2. 设立“解民忧”评台,提供便捷的交流和服务渠道,解决基层民生问题;3. 实施“暖民心”活动,关注困难裙众,组织走访慰问,送去温暖和关怀;4. 推动基层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提升基层治理水平;5. 加强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增进政府公信力和民众满意度。
四、倡议意义开展“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专项行动”具有重要意义:1. 倡导关爱裙众、服务裙众的工作理念,增进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密切通联;2. 有利于深入发掘和解决基层民生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3. 增加政府的公信力和裙众的满意度,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五、倡议号召我们诚挚呼吁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积极响应,积极组织开展“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专项行动”,共同努力,扎实推进,让裙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幸福、安全。
六、具体措施细则为了更好地实施“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专项行动”,我们将制定具体的细则,以保证行动的顺利进行和取得实际成效。
1. 开展“察民情”活动为了深入了解基层裙众的实际需求和困难,我们将通过走访、座谈、调研等方式,全面掌握基层裙众的生产生活情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等。
配合相关部门,建立健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体系,确保信息的真实性和全面性。
2. 设立“解民忧”评台为解决基层民生问题,我们将建立“解民忧”评台,为裙众提供便捷的交流和服务渠道。
知行合一,知民意、解民忧,做好为民服务工作为民服务工作需要我们在明确目标的同时,找寻真正合理的方法,但是如何做好为民服务的工作?这需要我们做到知行合一,在强化自身的同时,注重实际情况,做好本职工作的落实。
一、知民意、解民忧,切实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强化自身。
要以本次主题教育为契机,持续深入强化自身政治素养,理论储备和作风养成。
将经典著作为自身行为准则,将相关学习内容和本次主题教育相结合,诵读原著、原汁原味学习经典;做好思考、提升经典理论附加值;指导实践,强调经典知识转化。
进一步转变作风,要知道学什么,怎么学,为谁学,经常省己,明白自己现在的学习是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更好的增强自身修路造桥的本领,为群众修质量路、放心路,切实解决群众出行难问题。
二、知民意、解民忧,切实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注重调研。
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诚然,调研工作做得好不好,准不准,直接关系到我们的决策合不合理,科不科学。
所以,要切实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就需要注重调研。
特别是,直接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农村公路建设和养护工作,如果没有调研,而是一味的“瞎努力”,干的再多、再好也是白干,因为没有从实际出发,到群众呼声高、呼吁多的地方去,解决当地群众的实际问题,帮助群众共同致富。
所以,农村公路的建设工作,一定要在调研的基础上,首先做好近期和长远规划,把群众想修的路提前修,想在群众前面。
其次,要做好现场实际调研,破损严重的地方就要尽快修,不能让群众出行不便。
三、知民意、解民忧,切实为百姓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强调实效。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就需要我们尽快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尽快解决当地群众的实际问题。
不能总是停留在想的层面,想是想不出来中国式现代化的,需要我们一线建设者亲力亲为、善作善成。
譬如说,农村公路方面,部分地区的群众经常反映道路破损、通行不畅等问题,所以我县强势推行“白改黑”项目,近三年,我县改造农村道路几百余公里,有效改善了农村道路状况,提升了农村整体风貌,为群众增收和出行提供更加优越的便利条件。
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活动实施方案为了深入开展“三问三解”活动,贯彻落实省委书记赵乐际来临视察指示精神,按照市委在全市各级机关干部中开展“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活动动员会议精神和区委的安排部署,现就我办进一步深化“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主题实践活动制定以下实施意见:一、活动时间2019年3月中旬至12月底。
二、活动范围办公室参与“听访解”活动的全体帮扶干部。
三、活动目标通过开展此项活动,进一步深化“听访解”前期摸底成果,运用“三下三上”的形式,明晰基层的重点难点问题,明确责任主体,落实工作任务;集中百日时间,配置优势资源,解决难题办实事;通过破解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亟待解决的问题,惠及民生求实效。
四、方法步骤活动紧扣省委“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主题,按照市委“转作风、解难题、惠民生”活动和区委的要求,与“听访解”活动“六个一”有机结合,扎实细致的开展工作,着重抓好四个阶段。
1、动员部署阶段(3月15日前)根据区委统一安排,我办及时成立“听解访”帮扶小组,由区政府办主任周开来同志任组长,办公室各副主任为成员,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秘书科。
进一步集中动员部署“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主题实践活动。
2、摸清问题阶段(3月15日一3月31日)结合“听访解”活动掌握的基层情况,通过“一下一上”,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收集、汇总、梳理,进一步摸清实情。
“听访解”活动帮扶干部要对所帮扶村的情况进行再摸底,将掌握的问题分类分析。
对于一些无法解决的重点、难点问题,按照“道路交通、村容村貌、饮水灌溉、农林养殖、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电力通讯、维稳信访、弱势群体、组织建设”等10类进行汇总整理,各主任、各科长就分包村组存在的问题收集整理后,由秘书科汇总并及时上报区委创先办。
3、明确责任阶段(4月1日一4月20日)召开“听解访”专题会,在摸清基层存在的各类问题的基础上,通过“两下两上”,建立工作台帐,进一步明确责任干部,落实包抓领导,夯实工作任务。
2022国家公务员面试模拟题:网上听民声,网下解民忧热点背景今年4月份以来,全国上下乐观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各地区各部门将网络平台作为做好工作的重要抓手,截至10月底,仅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获得回应解决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已超过50万件,各地一批欠薪难讨、汽车难停、房产证难办、营商环境待优化等群众反映剧烈的问题得到回应和解决。
模拟试题今年4月份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将网络平台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的重要抓手,截至10月底,仅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上获得回应解决的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就已超过50万件。
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 1.概括话题,赐予评价各地区各部门通过走网上群众路线,坚持以群众诉求为导向,真心实意为民办实事。
此举拓宽了民生需求的表达渠道,解决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快速赢得网上一片掌声。
2.分析此举的乐观意义(1)畅通民意表达渠道。
互联网已经成为了群众社会参加的重要途径,群众使用网络可以更便利、直接地诉说自己的想法,表达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2)高效解决群众问题。
领导直接介入解决群众困难,能突破层级限制,督促政府各部门落实工作职责,保证群众困难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解决。
(3)提升政府治理水平。
通过分析网民在"领导留言板'反映的各类问题,能够得到一份"民意指南',它可以为各地政府改进工作、完善政策供应有益参考。
从而促使各地抓住人民群众最关怀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升政府的社会治理水平。
3.分析可能遇到的问题(1)"网上官僚主义'。
对网民反映的问题,套用"万能回复',比如"协调办理中'或"已责成有关部门'等官话敷衍搪塞。
这些"网上官僚主义'不仅影响办事效率,还严峻损害群众感情,造成干群关系的隔膜。
听民意解民忧促和谐
摘要:通过对农村村民在农村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民生、子女教育、邻里之间相处、土地承包经营、尊老爱幼等六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了当前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为全市各级政府决策提供服务。
关键词:农村农民调查发展和谐
为了进一步了解当前农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为全市各级政府决策提供服务,合水县委党校在今年4月组织讲师组成员对全市部分县区进行了抽样调查,主要采取了走访群众和农民交谈的办法,尤其是在4月举办的村干部培训班上对部分县区1542名村干部进行了详细的问卷调查。
此次调查共涉及村民对农村社会事业管理、农村民生、子女教育、邻里之间相处、土地承包经营、尊老爱幼等六个方面的问题,调查结果较为真实准确地反映了村民目前的基本思想状况。
一、农村社会事业管理问题
首先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调查发现,随着国家惠农政策的不断出台和落实,村民普遍对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政策持欢迎和拥护的态度,例如国家取消了沿袭数千年的各种农业税,对农民实行了各种补贴,对义务教
育阶段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让农民群众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农村困难群众发放最低生活保障,进行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与农民群众密切相关的实事,使农民亲身受益、生活减压,切身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温暖;其次是在农村社会事业管理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
音符;个别村镇农村合作医疗费用的收缴、报销存在问题等。
村民对能坚持原则、身体力行的村干部。
所以,公推公选村干部、还权于民、建立服务型基层组织已成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农村民生问题
农民,是社会最底层的群体,为了生活,每个家庭都要想方设法获取一定的经济收入来维系生存。
调查发现,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是种植、养殖和外出打工三个方面所得,掌握种养技术以及有一技之长的村民收入相对较高,家境较好,无知识无技术的村民只能靠出苦力维系自己的光景,收入一般较低。
在调查中,村民希望政府能为村民办些实事。
例如为村民提供农产品价格信息、村民致富信息、技术咨询或实用技术培训等服务。
所以,村民希望政府对他们进行涉及农民利益的有关法律、法规知识的辅导,畅通或增加他们获取上述信息的通道,使他们懂得更多的法律知识,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另外在调查中还发现,村民对乡村干部强迫他们干
一些不切合农村实际,浪费人力、财力、物力的事情最反感,可见上级部门的想法并不一定农村切合实际。
三、子女教育问题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村民对子女的教育问题越来越关注了。
在调查中了解到,村民均希望自己的孩子学有所成,出人头地,早日成才,这可能是因为村民一方面逐步认识到了知识的重要性,另一方面由于自己吃了一辈子没有文化的亏,从而寄希望于下一代的原因造成。
正是基于这些原因,部分农村父母付出了大量心血全力供养自己的孩子上学,知识层次较低的家长一般能及时督促孩子每天完成学习任务,有一定知识基础的家长也能亲自辅导,但由于大部分家长知识水平低下,又忙于农活家务,所以无暇顾及孩子,只能将孩子交到学校后任其自然发展,并普遍认为孩子的教育是老师的事,不能够认识到小孩的教育是多方面的,是需要学校、家庭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和配合的结果,所以,部分家长在孩子的成长及前途上,普遍抱着学得好就继续让其念书,学得不好,就让其识点字外出打工的态度。
由于现在小学文化知识的多元化和灵活性的增加,而学生接受知识的自觉性较低,家长如果对孩子的学习督促不够,对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不闻不问,大部分小孩就会在小学阶段出现了知识欠缺,学习无兴趣,部分学生受辍学外出打工同学的影响急急混完初中就外出打工挣钱。
部分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采取了实用主
义的态度,即与其花四五万元巨款让自己负债累累供孩子上大学,不如用这笔钱盖新房或给儿子娶媳妇。
由于农民只顾眼前利益,所以目前农村普遍存在家长对学生的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农村教育面临较为严重的境地。
城乡差距的扩大,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教育的差距上,农民只顾眼前利益,而对于国家,则不能体现社会的发展和人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因为一个国家不是靠低级打工者能走在世界前列的。
四、邻里之间相处问题
邻里和睦、家庭和谐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农村邻里之间大部分均能和谐相处,大部分村民能与邻为善,邻里之间的关系基本是和谐的。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的收入逐年增加,农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邻里之间的关系理应更加和谐,互帮互助的淳朴民风应该更加浓厚,但通过调查发现,受整个社会功利性、拜金主义等消极思想的不良影响,部分村民的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追逐金钱,谋求一己私利成了处理邻里之间关系的唯一原则和依据。
目前在农村诸如邻里之间虽然和睦但不关心;大事小事均以钱衡量,给钱就帮忙,不给钱就以各种理由推脱;邻里之间经常为地界、道路、小孩打架等此类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矛盾或纠纷的现象较为普遍。
生活压力和功利性思想是导致邻里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所以,村干部在这方面应该加以引导,使邻里之间能够相互尊重、相互
谦让,从而推进农村社会更加和谐。
五、土地承包经营问题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农民的依靠和命根子。
自从国家实行土地家庭承包经营以来,农民的吃饭问题和绝大多数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基本上达到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农业稳、天下安”的目的。
在对农民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方面的调查中发现,大部分村民尤其是中老年以上的村民对于土地的情感和依赖度较高,希望利用土地通过搞种植或养殖来发家致富,但对一些年轻村民尤其是文化程度较高、学生出身的村民来说,他们对于土地的情感和依赖度不是很高,认为种地的比较效益不高,不如外出打工来钱快,所以年轻村民大部分不喜欢种地,认为种一辈子地不可能发家致富,而是把发家致富的希望寄托在外出打工上。
在土地调整问题上,调查发现,人多地少的家庭希望进行土地调整,地多人少的家庭则不希望调整,所以,政府应对家庭经济确有困难无力流转土地的农户应进行微调,以解决村民的生存困难。
那些有本事、懂技术的在外打工的村民由于收入主要靠打工而不愿意种地,希望进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而以土地经营为主在家务农的村民因收入主要靠土地,所以希望能够种更多的地,《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但可以进行土地流转,这就为从事土
地经营愿意种更多地的农民和外出打工的村民提供了方便。
六、尊老爱幼问题
在此项调查中,最使人感到欣慰的是,邻里关系虽然不如以前和谐,但家庭关系却比以前更加和睦了,尊老爱幼的风气明显好于以前,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这个传统美德在农村得到了很好的巩固和发扬光大。
家境好的家庭,子女普遍能给老人零花钱,经常改善老人生活,为老人贺寿,老人去世后能够予以厚葬,出现这种可喜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也是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这两年农民的经济收入大幅度
提高,生活不再像以前那样拮据,能够拿出更多的钱来孝敬老人,第二是得益于国家有关惠民政策的落实,例如为60
岁以上的老人发放生活补贴,大大改善了老人们的晚年生活,在这点上,老人们普遍对政府的这项惠民政策十分感激。
但与此同时还发现,随着部分农民经济收入的大幅度增加,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农村一些地方封建迷信活动盛行、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等消极现象有所抬头。
此次调查,了解了农民的心声,知道了农民的困苦,明晰了农村发展积极的一面,也清楚了在农村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这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结果,为此,各级组织应扬长避短,加以引导和规范,促使农村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更科学、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