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高级中学高中历史 第二单元 第10课 梨园春秋导学案 岳麓版必修3
- 格式:doc
- 大小:36.00 KB
- 文档页数:2
第10课梨园春秋1.戏曲的起源(1)背景:中国古代的戏曲起源于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
这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傩”,其中便蕴含着戏曲的萌芽。
梅山傩戏(2)发展历程:①春秋战国以后的宫廷晏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
②唐代宫廷中出现了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梨园”,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戏剧冲突。
③宋代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
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带流行起一种戏曲,称“南戏”。
它用多种表现手段演出完整的故事情节,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辨误区傩与戏曲的异同(1)相同点:都穿戴绚丽的服饰,载歌载舞。
(2)不同点:傩一般由一至三人身着彩衣,头戴面具进行表演。
其模拟动作多,有生活气息,但是没有生旦净末丑之分,也没有系统化、规范化的表演仪式,多在酬神还愿或进行祭祀活动时演出。
【例1】下图是南戏《赤桑镇》,结合下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南戏是随着宋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的 B.南戏主要在宫廷内流行C.南戏的体制比较自由D.南戏表达了劳动人民的愿望和要求点拨:南戏主要活跃于浙江温州一带,故B项错误。
答案:B2.元杂剧与昆曲(1)元杂剧①兴起时间:元朝时在北方兴起。
②特点: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③代表:关汉卿是元杂剧的奠基者,《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其代表作;王实甫也是一位著名的杂剧作家,《西厢记》是其代表作。
④意义: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用演员虚拟动作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的手法,形成了中国戏曲时空自由和以象征虚拟动作表意的特殊传统。
(2)昆曲①昆曲由来:因兴起于江苏昆山而得名。
②鼎盛:明中叶到清中期。
③特点: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表演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
④代表作:汤显祖的《牡丹亭》。
⑤影响: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百戏之祖”。
第10课梨园春秋【学习目标】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重点:中国戏曲产生与发展的大概历程难点:京剧的艺术成就【自主梳理】一、戏曲的起源1、傩戏:先民头带面具装扮成神灵、野兽,载歌载舞,通过神灵来祈求这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其中便蕴涵着戏曲的。
2、发展:以后的宫廷宴乐、杂技百戏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宫廷中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称;宋代社会,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两宋之际流行一种戏曲称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二、元杂剧和昆曲1、元杂剧(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元杂剧把、、、、等融为一炉,并有完整的和,标志着代表作品:关汉卿,王实甫三.繁盛——京剧2、昆曲时间:昆曲艺术的鼎盛时期特点:被誉为三、“国粹”京剧1、背景:北京是的中心,为满足贵族和居民的文化娱乐需要,四方艺人荟萃一堂,争奇斗艳。
2、形成:徽班进京献艺,徽班吸取了、、棒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染,更加规范考究。
后经过各大名家不断的融合吸收,在北京形成的新剧种。
3、特点:角色分为四大行当;艺术手段主要有;乐器主要有等4、地位:将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高峰,被誉为【合作探究一】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的方言、风俗各不相同,除了京剧以外,还形成乐其它许多丰富多彩的地方戏。
你又了解多少呢?进行一个小活动。
【构建知识体系】【学习检测】1、下列是我国最古老的戏剧源头之一是A、傩B、元杂剧C、南戏D、傩剧2、下列事件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成熟的是A、傩戏的形成B、南戏的出现C、元杂剧的出现D、京剧的形成3、徽班进京时在位的皇帝是A、乾隆帝B、道光帝C、光绪帝D、同治帝4、徽调、汉戏、昆曲、秦腔等经过五六十年的相互交融,从而产生了声腔、剧目、表演都独具一格的新剧种—京剧。
200多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京剧不断地发生变革,更加丰富多彩。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艺术应该紧跟时代步伐,推陈出新,相互吸收B艺术的发展不应该过多关注社会,否则会被淘汰C艺术在发展过程中不能脱离广大民众D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广大艺人的努力和创作5、元杂剧的奠基者和杰出代表是A关汉卿 B白朴 C马致远 D郑光祖6、下列关于京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同治、光绪年间是京剧的一个繁盛期 B.京剧在我国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C.标志着中国戏曲的成熟 D.是博采众长、兼收并蓄的戏剧7、宋代南戏能够在浙江温州流行的根本原因是A.此地工商业发达,城市经济繁荣B.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舍C.民间艺人的推动D.傀儡戏、皮影戏、杂技、说书等表演盛行8.礼堂里正在排练戏剧,导演冲着台上大喊:“演旦角的那个认真点!”,他们排练的剧种是 A.吕剧 B.昆曲 C.京剧 D.黄梅戏9.戏曲自产生以来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下列有关戏曲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古代的戏曲是由傩发展而来的 B唐代宫廷设有“梨园”C宋朝时期,南戏流行 D明清时期,中国戏曲走向成熟【拓展阅读】京剧的行当生行,指戏曲剧目中的男性形象,以面部化妆为俊扮为其特点。
第10课梨园春秋【课程标准】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重点难点】重点:元杂剧、京剧的形成。
难点: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
知识拓展:影响中国古代戏曲产生、发展的因素1.政治、宗教因素:原始社会戏曲的起源——傩,就带有巫术色彩;政治黑暗成为元杂剧创作的素材;京剧形成的关键是乾隆年间,徽班进京祝寿。
2.经济因素:宋代“南戏”和明清昆曲的产生和流行,都与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扩大,对精神文化需求增加有着密切的关系。
3.文化因素:知识群体队伍的壮大。
无论是上层、中下层知识分子还是民间艺人,无论戏曲的创作者还是表演者,正是由于他们的贡献,才推动了戏曲艺术的不断成熟。
【课堂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唱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材料二梨园演戏……两淮盐务中尤为绝出。
例蓄花、雅两部,以备演唱,雅部即昆腔,花部为京腔、秦腔、弋阳腔、梆子腔、罗罗腔、二簧调,统谓之乱弹班。
——(清)钱泳《履园丛话》卷十二材料三金阊(今苏州城西北)商贾云集,宴会无时,戏馆数十处,每日演剧。
——(清)顾公燮《消夏闲记摘抄》卷上材料四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高劳《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卷十四请完成:(1)材料一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2)依据材料一、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戏曲发展的主要原因。
(3)材料二中的“花、雅两部”不断融合兼收,最终导致哪一剧种的形成?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戏曲的主要社会功能。
(4)在新史学理念的影响下,商人、戏曲及民间生活进入史学家的视野,这表明研究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课后检测】1、“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之言词事实,以为资料,与文人学子之引证格言、历史无异。
”材料主要说明( )A.戏曲最初在民间街坊兴起B.戏曲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C.戏曲的兴起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D.戏曲剧本主要由历史故事加工而成2、元代是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杂剧、散曲、南戏等都取得巨大成就,后世将其与唐诗、宋词并称。
第10课梨园春秋【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自主学习与知识整合】一、戏曲的起源1.萌芽:中国古代的戏曲起源于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这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称为“”,其中便蕴含着戏曲的萌芽。
2.发展:①春秋战国以后的、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
②唐代宫廷中出现了设有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表演的歌舞戏有一定情节性、叙事性和。
3. 形成:“南戏”(1)原因: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2)概况:两宋之际,在一代流行起一种戏曲称。
它用多种表现手法演出完整的故事,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二、戏剧的成熟——元杂剧1.时间:朝2.特点:①将、、、、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角色配合。
②用演员表现剧中时空场景更替。
3.流行原因:城市经济繁荣发达;市民阶层壮大;当时知识分子地位低下。
4.代表剧作家及其作品:、5.影响:①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
②形成了中国戏曲和以象征表意的特殊传统三、“百戏之祖”——昆曲1. 鼎盛时期:2.特色:表演以为主要特色。
3.代表作品:汤显祖的《》4. 地位及影响:①明中后期,熔、、、、为一炉的昆曲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②对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称为“”。
四、“国粹”京剧——戏剧的高峰1.背景①外因:明清时期,北京是中心②内因:清年间,徽戏剧团等四大徽班进京献艺。
2.形成:徽班吸收了湖北以及、、等剧种的腔调和表现形式,字韵上也受到了文化的熏陶晕染,形成了新剧种——京剧。
3.特点(1)在内容上:表演历史故事为主。
(2)在角色分工上:分为四大行当,各个行当的化妆都有一定的谱式。
(3)在表演艺术上:发扬象征、并重的传统,(4)艺术手段:综合运用等艺术手段,(5)气氛渲染:用等管弦乐器控制节奏,随心所欲的展现大千世界。
4.影响: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为“”,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出奇光异彩。
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学案※目标与结构《课程标准》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戏曲的起源:①中国古代的戏曲起源于__________ ,这种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被后人成为_________ 。
②春秋战国以后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有更多的戏曲元素。
③唐代宫廷中出现了__________,是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
④宋代,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____________,两宋之际,在浙江温州一代流行起一种戏曲称_______,他用多种表现手法演出完整的故事,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二、元杂剧与昆曲:①___________的出现,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成熟。
特点:它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等多种表演形式结合起来,用____________表现剧中时空场更替的手法,形成了中国戏曲 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特殊传统。
代表:_________是元杂剧的奠基者。
杂剧作品有__________。
②明中叶到清中期,是的鼎盛时期,兴起于江南_______。
特点: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切,发音吐字讲究格律板眼。
昆曲的表演以___________为主要特色,将柔曼的舞姿融入婉转优雅的唱腔中,给观众以极大的视觉、听觉享受。
代表:_________创作的________。
发展:明中后期,熔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一炉的它发展成为全国性剧种。
称为。
三、“国粹”京剧:(1)产生背景:①北京作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满足文化娱乐需求;②_________进京,兼容并蓄,博采众长。
(2)京剧的四大行当: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
(3)京剧的表演艺术手段:发扬______虚拟、________并重的传统,综合运用___、___、做、打等艺术手段,用_____和_______、二胡、笛子等管弦控制节奏、渲染气氛,在“______”的唱腔、念白中渗透着_____、词的文学情韵,亮相和定型则给人以________的美感(4)历史地位:京剧将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推向一个新的高峰,被誉称为“_______”,在人类文化艺术的殿堂上放射着奇光异彩。
历史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程第二单元中国古代文艺长廊第10课梨园春秋一、课程标准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中国戏曲的发展历程及其主要艺术成就;(2)了解中国戏曲的基本表演形式和特点,感受中华传统优秀文化;2.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视频、史料分析和表格归纳等方式,理清中国戏曲的发展演变历程,认识各大剧种的艺术成就,过程中着重培养学生的史料分析和归纳能力,加强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注重经政文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图文视频切身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戏曲,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提升爱国意识,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事业之中。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及其艺术成就2.难点:理解中国戏曲从神秘化走向世俗化、从贵族化走向平民化的趋势四、史学素养1.历史解释:对一些戏曲的专有名词进行解读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积累必要的史学知识,提升学生自己解读史料的能力。
2.唯物史观:探究戏曲从神秘化走向世俗化、从贵族化走向平民化的趋势,理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历史观。
3.家国情怀:中国戏曲的演变历程蕴含了中国先民们的勤劳与智慧,学生通过感受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增加民族自豪感。
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设计1.新课导入:教师以一段视频引起学生兴趣,提出疑问“如此独具特色的中国戏曲究竟从何而来?”带着问题,教师与学生开始探索中国戏曲的起源,进入新课的学习。
2.新课教授:(1)进入本课后,对题目进行简单的解读,何为“梨园”,何为“春秋”,以及了解本课的课程标准。
(2)简单介绍本课知识框架(3)戏曲的起源、形成与鼎盛①以王国维的 “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
”对戏曲进行一个定义,然后开始找寻中国戏曲的源头。
②通过图片、课本,了解中国戏曲在原始社会时期、先秦汉代和唐朝的基本情况。
《梨园春秋》教学设计【课标要求】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历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中国戏曲产生与发展的大概历程,知道京剧等剧种的艺术成就。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透过中国传统戏曲发展流变的史实,发现中国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探寻中国传统社会发展脉络,捕捉古人的生活场景,从而培养学生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明确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戏曲的兴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元杂剧、京剧的形成2、教学难点:中国古代戏曲的起源【教学过程】导入: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小舞台,浓缩着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堪称窥探传统社会发展轨迹和古人生活的窗口。
它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见。
而这些文化在今天仍然有很大的影响,让我们一起来穿越时空的隧道,共同鉴赏传统文化的魅力。
新课讲授:追朔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可以追朔到原始社会的一种巫术仪式:傩仪。
一、中国古代戏曲的源头——傩仪1、产生的背景【思考】在原始社会,原始人类(生存条件极其恶劣,生命经常受到威胁,人们对自然认识很有限)遇到一些可怕的事情总是归于一种无形的力量,认为是“鬼”、“怪”作祟,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办?中国的傩戏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源于原始社会图腾崇拜的傩祭。
到商代(前1600前1046)形成了一种固定的用以驱鬼逐疫的祭祀仪式,这就是傩舞。
傩戏源于既娱神又娱人的巫歌傩舞。
傩舞的发展对中国的地方戏曲有影响。
合作探究:材料一:“巫之事神,必用歌舞”......“或偃蹇以象神,或婆娑以乐神,盖后世戏剧之萌芽,已有存焉者矣。
”——王国维材料二:“傩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多元宗教(包括原始自然崇拜)、傩俗、傩歌、傩舞、傩戏、傩艺等项目。
其表层的是驱鬼逐疫、除灾呈祥,而内涵则是通过各种仪式活动达到阴阳调和、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寿年丰、国富民强和天下太平。
高中历史《梨园春秋》教案2 岳麓版必修3【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播放与京剧表演有关的内容:如戏剧演员、脸谱、服装、舞台动作等,并配以京剧的音乐。
中国古代戏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小小的舞台上,浓缩着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记录着中华传统文化演进的轨迹,堪称窥探传统社会发展轨迹和古人生活的窗口。
它以优美动人的剧情、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历代人们所喜闻乐见。
你知道最早的中国戏曲是怎样产生的吗?号称“国剧”的京剧又有什么特点?2、“蓝脸的窦尔墩盗玉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啊……”戏曲理论家翁偶虹先生曾说:“中国戏曲脸谱,胚胎于上古的图腾,滥觞于春秋的傩祭,孳乳为汉、唐的代面,发展为宋元的涂面,形成为明、清的脸谱。
”脸谱是京剧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学们能说出京剧脸谱代表的角色吗?了解京剧的形成过程及艺术特点吗讲授新课中国戏曲与希腊悲、喜剧和印度梵剧,一同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300多个戏曲剧种和数以万计的剧目至今仍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演,呈现着旺盛的生命力和不衰的艺术感染力。
中国戏曲正是在对未来的热烈憧憬和对传统不绝的缅怀眷恋之中,在传统文化与现代意识纠缠交织之间,发展和更新着新的戏曲文化。
从而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尊重与爱戴。
梨园只不过是皇家禁苑中与枣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
园中设有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
后来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由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
唐代华清宫梨园,位于华清池大门内西侧,是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宫内教习乐工弟子演练歌舞的场所。
后来,“梨园”一词被借用表示乐工机构,“梨园弟子”成为乐工弟子的代称.中国的戏曲与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
中国戏曲是以唱、念、做、打的综合表演为中心的戏剧形式,它有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段,使中国戏曲富有特殊的魅力。
黑龙江省鹤北林业局高级中学2014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第10课
梨园春秋导学案岳麓版必修3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
难点:
【知识链接】
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为玄宗时宫廷所设。
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鼎足而三。
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弟子。
【学习过程】一、戏曲的起源
1.戏曲的萌芽:中国古代的戏曲起源于祈获丰收和狩猎胜利的原始宗教歌舞。
带有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蕴涵着戏曲的萌芽。
2.梨园:唐代宫廷中教练歌舞艺人的专门场所。
3.南戏
(1)形成原因
①宋代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②出现了许多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
③民间表演技艺兴盛,各种通俗文化发展。
(2)南戏的出现:两宋之际流行于一带的一种戏曲形式。
二、元杂剧与昆曲
1.元杂剧
(1)兴起时间:元朝时在北方兴起。
(2)特点:将诗词、歌唱、对白、音乐、舞蹈等多种表演形式融入一炉,有完整的故
事情节和角色配合,标志着中国古代戏曲的。
(3)剧作家: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2.昆曲
(1)昆曲由来:因兴起于江南昆山而得名。
(2)鼎盛:明中叶到中期。
(3)特点:表演载歌载舞。
(4)影响:对京剧、川剧、湘剧、越剧和黄梅戏等众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产生了深
远的影响,被誉为“”。
三、“国粹”京剧
1.原因:明清时期,成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四方艺人荟萃;乾隆年间,三庆班等四大徽班进京推动了京剧的形成。
2.形成:徽班吸取湖北汉调以及昆曲、秦腔、梆子腔等剧种的腔调和表演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更加规范考究。
经过不断融合吸收,形成了新的剧种——。
【学习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