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全球粮食战略中的拉美和中国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9
中美农产品贸易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中美之间的贸易往来也日益频繁。
农业作为两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在中美贸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美农产品贸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中美农产品贸易的现状中美两国拥有广阔的农田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使得农产品贸易成为两国间重要的经济合作领域。
根据数据统计,中美农产品贸易总额在过去几年呈现稳步增长的态势。
中国是美国的最大农产品进口国之一,而美国则是中国的主要农产品供应国之一。
在中美农产品贸易中,大豆、猪肉和玉米是最主要的贸易品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豆类进口国,而美国是中国最大的豆类供应国。
此外,中国对美国的猪肉和玉米进口量也持续增加。
这种互为主要贸易伙伴的关系,使得中美农产品贸易逐渐成为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然而,中美农产品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双方在农产品贸易中存在着价格波动和供需不平衡的情况,这可能导致贸易摩擦和不稳定性。
另一方面,贸易壁垒和政策限制也对中美农产品贸易造成一定的影响。
两国政府之间需要加强沟通和协商,以促进农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
二、中美农产品贸易的发展趋势随着中美两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产品贸易也将继续迎来更多的发展机遇。
可以预见的是,中美农产品贸易将呈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1. 多元化贸易品种:除了传统的大豆、猪肉和玉米,中美农产品贸易将逐渐拓展到更多的品种。
例如,中国市场对乳制品、水果、蔬菜等高端农产品的需求增长迅速,美国可以加大对这些农产品的出口力度,实现更多的互利共赢。
2. 加强质量与安全合作:农产品的质量与安全一直是贸易中的重要问题。
中美两国应加强合作,共同制定规范和标准,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确保农产品贸易健康有序进行。
3. 探索新的合作模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中美在农业领域可以开展更多的合作。
例如,农业科技合作、农产品加工与深加工合作等都是有潜力的领域。
这将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产业的附加值,进一步促进双方的合作。
4. 强化农产品贸易的互惠性:中美两国应加强协商,推动贸易政策的改善,打破贸易壁垒,提高农产品贸易的互惠性。
中国积极推动维护世界粮食安全有关粮食安全的国际合作为全球国际交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并搭建了友谊桥梁,无论是应对国际复杂局势的挑战,还是促进后疫情时代的全球经济复苏和振兴,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文︱《中国报道》记者 王哲粮食安全关系人类永续发展和前途命运,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基础。
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粮食领域国际合作,携手各国提升可持续农业生产能力,增强粮食系统韧性,保障粮食供应链畅通,共同维护全球粮食安全。
中国是联合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可靠合作伙伴。
中国同发展中国家建立农业合作区,已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农业科技交流,向广大发展中国家推广农业技术1000多项,带动项目区农作物平均增产30%—60%。
今年以来,中国已向有需要的发展中国家提供1.5万多吨紧急人道主义粮食援助,并将继续为促进世界粮食安全作出新的努力。
积极促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2021年,中国提出全球发展倡议,把粮食安全作为八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为国际发展合作注入新动力。
中国在全球农业主要合作区积极开展的多项实际行动证明,中国是联合国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粮食安全领域的可靠合作伙伴,是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积极力量,是促进全球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柱。
从饮茶、喝咖啡到做面包、烤饼干,埃塞俄比亚人的生活中离不开糖。
由中国机械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下属中工国际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承建,位于埃塞俄比亚阿姆哈拉州扎韦镇的贝雷斯1号糖厂项目,曾被埃塞俄比亚总理阿比称为“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2019年4月,应埃塞俄比亚糖业公司委托,中工国际开始续建糖厂项目。
短短两年就使糖厂顺利投产。
贝雷斯1号糖厂项目投产后,在满负荷生产状态下,每日可产精糖1200吨,极大地提升了埃塞俄比亚产糖能力,为埃塞俄比亚节省了进口糖需要的大量外汇,这些资金被用以进口食用油、小麦等其他急缺的粮食作物及产品,项目为整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糖厂还为当地带来近5000个就业岗位。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与委内瑞拉农业合作的潜能与对策随着中国和拉美关系的不断加强,中委间的农业合作也成为双方合作的增长点之一。
委内瑞拉拥有丰富的粮食、油料作物以及药用作物资源,而中国的农业技术和资金也能够帮助委内瑞拉进一步发展农业。
在新时代背景下,委内瑞拉与中国农业合作有着巨大的潜力,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关对策。
一、委内瑞拉农业的潜力与发展需求委内瑞拉作为拉美地区人口少、土地少、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拥有着丰富的粮食、油料作物和药用作物资源。
作为全球最大的石油生产国之一,委内瑞拉的石油输出占据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很大比例,但是长期以来,委内瑞拉的农业生产规模较小,农业基础设施落后,农业收入占比少,这使得委内瑞拉农业产业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在新时代背景下,委内瑞拉农业发展的迫切性更加强烈。
近年来,委内瑞拉的粮食和肉类需求量增加,对外粮食、肉类等农产品的依存度也在逐年提高,这为委内瑞拉农业生产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同时,委内瑞拉政府也在不断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通过政府的扶持计划和资金投入,希望能够加强农业基础设施、促进技术创新,推动农业产业的发展。
1、技术合作中方可以针对委内瑞拉农业生产的特殊情况,提供技术支持和培训。
例如,在优化农业生产,提高农业产量方面,中方可以为委内瑞拉提供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和多种新品种、耐旱、耐热、抗病、高产等种子,提升委内瑞拉农业的生产效益。
另外,在病虫害防治、草地改良和农牧业产业链建设等方面,也可以为委内瑞拉提供高端技术和人才培训等方面帮助支持。
2、资金投入中方可以为委内瑞拉农业提供资金支持,并推动双方农业产能合作。
中国在技术、资金、人才等方面都拥有优势,可以与委内瑞拉农业部门合作,共同出资建设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区,形成一批产能合作的项目,其中覆盖橄榄油等农产品的生产,种植技术、加工技术、销售渠道管理等内容,切实帮助委内瑞拉农业部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三、委内瑞拉农业合作的风险与应对委内瑞拉政局不稳定和国际制裁问题都会对委内瑞拉农业合作造成一定的风险和挑战。
与拉美经济相关:1.拉美拥有全球淡水资源总量的15%以上,降水量占全球总量的29%。
拉美地区已开发的水利资源约占世界水利资源的3.6%2.阿根廷——世界粮仓3.拉美加勒比地区普遍种植玉米、小麦、水稻、豆类等多种粮食作物和甘蔗、香蕉、可可、棉花、柑橘、咖啡等经济作物。
4.据泛美农业合作研究所的统计数字,南美地区提供了全球25%的粮食、34%的油料作物、25%的水果、11%的茎块作物、31%的肉类和24%的牛奶。
5.巴西的咖啡、香蕉、木薯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位,大豆产量居世界第二位,可可产量居世界第三位。
6.阿根廷大豆产量和出口居世界第三位,谷物出口居世界第六位。
7.加勒比海地区是世界蔗糖的重要生产国,素有“世界糖罐”之称。
8.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和厄瓜多尔等国是世界香蕉生产大国。
9.巴西森林面积位居世界第二位,智利森林面积居世界第七位。
10.目前,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是位于中东、欧洲和欧亚地区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石油产区。
11.拉美地区石油主要分布在委内瑞拉、巴西、墨西哥、厄瓜多尔、阿根廷、哥伦比亚等国。
12.委内瑞拉已探明石油储量局拉美第一,世界第五。
13.目前墨西哥是拉美石油产量最高的国家。
14.拉美地区拥有丰富的铜资源,铜储量居世界各大洲之首。
15.世界可开采铜储量最多的国家是智利,储量为1.4亿吨,占世界可开采储量的29.98%。
智利铜储量、铜产量以及铜出口均居世界第1位。
16.秘鲁2006年铜储量居世界第四位,2009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第二大产铜国。
17.拉美的铝资源占世界的1/4、铁占1/5、锡占1/7。
18.巴西的铁矿储量居世界前列,其产量和出口量均位居世界第二位。
19.2009年,秘鲁的白银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锌产量和锡产量分列世界第二位和第三位,黄金产量居世界第六位。
20.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共生产了世界39%的银、38%的铜、29%的铝土矿、24%的锡、24%的铁矿石、20%的锌、15%的铅和镍。
21.智利和秘鲁的鱼粉出口分局世界第一和第二位。
I will greet this day with love in my heart.勤学乐观天天向上(WORD文档/A4打印/可编辑/页眉可删)如何迅速缓解全球粮食危机大力加强增加农田产量的研究。
增加水利及农村交通方面的投入。
以太阳能和风能为非洲农场提供电力。
以不可食用的作物代替玉米为原料生产生物柴油。
这些措施最终都会有助于缓解全球粮食危机,但没有一个能在未来一两年就见效。
以下则是一些可以快速见效的点子:--停止囤积。
当前的危机代表了全球农产品市场的崩溃。
高涨的价格当可推动粮食生产,并可运送至全球。
但如果各国囤积粮食供应、限制出口,上述情况就无法实现。
中国、印度、越南、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等约40个国家都在采取这样的措施。
对于单个国家来说,囤积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
它限制了国内的粮价,令忧心忡忡的选民安心。
但在国际上,这样做无异于灾难。
人道主义呼吁没有起到太大作用,因此世界银行(world bank)诉诸经济利己主义。
世行让乌克兰政府相信:限制粮食出口是在破坏其全球粮食供应大国的名声,从而促使乌克兰取消了粮食出口限制。
(乌克兰一度有“欧洲面包篮”之称,也愿意重夺这个称号。
)乌克兰对世行帮助解决通胀问题的举措感激不已。
乌克兰想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并与欧盟达成自由贸易协定,这种想法很正常,因此乌克兰知道需要让自己的名声更响亮。
世行行长佐立克(robert zoellick)表示,可以说服一些国家,让它们相信如果它们成为不可靠的粮食供应国,他们的品牌就会受损。
他以美国为证。
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为了抑制国内通胀而禁止大豆出口,最终令巴西和阿根廷极大地增加了大豆产量。
现在这两国成了美国最强有力的竞争者。
世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还有一个强有力的工具,但它们对于使用这一手段一直犹豫不决。
大国三农——辉煌成就版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中国农业大学第一章测试1.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森估计,18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约占总量仍占世界份额的()参考答案:32.5%2.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中国整个水稻的产量提高了()参考答案:20%3.最早驯化玉米、马铃薯、棉花的是世界哪个区域()参考答案:中南美洲4.最早驯化水稻、谷子、大豆是世界哪个区域()参考答案:中国5.中国传说中谷神是谁?()参考答案:后稷6.五谷的一种说法是?()参考答案:稻、黍、稷、麦、菽7.目前,认可度较高的世界农业文明起源区有()。
参考答案:北非;中国;中南美洲;西亚8.中国农业主要起源于那几个地区()参考答案:长江中下游流域;沿黄河流域;珠江流域9.农业起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转折点,农业的出现标志着人类开始拥有主动改造自然的能力。
()参考答案:对10.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从事植桑、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蚕丝已成为中国古老文化的象征。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1950年,我国颁布(),在全国农村开展大规模的土地改革。
参考答案:《土地改革法》2.()年以后,中国已经实行了2600年的农业税正式宣告取消,“皇粮国税”的制度自此终结。
参考答案:20063.《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为农业发展作出了远景谋划,提出到()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参考答案:2035;20504.国家于2015年试点将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三项补贴合并成为()发放给承包户,”,政策目标调整为支持耕地地力保护和粮食适度规模经营。
参考答案:农业支持保护补贴5.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即由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将农户承包土地的地块、面积、空间位置等信息及其变动记载于登记簿并颁发证书。
参考答案:承包经营权6.《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指出,完善“三权分置”办法,(),充分发挥“三权”的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
美国全球粮食战略中的拉美和中国赵丽红内容提要粮食和石油一样,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因为它关系到世界各国的发展和安全,只有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各国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美国权势集团从“取消世界粮食储备制度”“农业商业化”“绿色革命”到“基因革命”和“生物燃料革命”,不断使用新技术来逐步控制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
在粮食商品化和粮食政治化的相互作用下,现在已有不少国家由于引入了美国的现代农业技术、转基因种子和化学肥料,导致其农业逐渐形成了对美国的严重依赖。
2005 年以来,跨国资本已侵蚀中国的粮油市场,中国粮食安全堪忧。
关键词粮食战略美国拉美中国收稿日期:2009-05-13作者简介:赵丽红,女,经济学博士。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员。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北京 100007)一美国全球粮食战略美国的全球粮食战略可追溯到20 世纪30 年代末,它是由少数几个私人基金会资助的。
这些基金会是以维护以洛克菲勒家族为代表的美国大家族的财富和权利为其宗旨的,这些大家族被称作“东海岸权势集团”。
它们通过项目资助的隐蔽形式在能源、教育、医学、生物学及对外政策等领域扩大其影响力,从而构建美国权势集团称霸世界的计划,这个战略计划后被五角大楼称为“全方位优势”(FSD)。
粮食和石油一样,都是美国谋求世界霸权地位的重要战略资源。
从20 世纪50 年代起,美国就着手重塑粮食政策和世界粮食结构。
一方面,通过美元贬值来提升美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通过政府补贴和商业资本的挤压打击其他国家的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巩固美国在世界农业市场的优势地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供应国。
另一方面,嘉吉、ADM 和邦基等美国跨国农业巨头不断游说,使美国和欧盟彻底取消了沿袭多年的粮食储备制度,使世界粮食库存在20 世纪70 年代初降至历史最低点。
在1973 年的粮食危机中,美国的6 家跨国公司控制了世界粮食储备的95%,它们操控着世界粮食供应和价格,使当时国际市场上粮食价格以300%~400%的速度上涨。
1(一)基辛格的粮食政治“粮食政治化”使粮食成为国际政治硬实力的一个标志。
亨利·基辛格2将“运用粮食作为武器”这一理念引入了美国的外交政策中。
从此,“粮食武器”成为美国影响深远的政策信条。
粮食援助成了援助国打击、改变和控制受援国的农业生产体系,进而形成对援助国的经济依赖和政治依赖的绝佳武器。
基辛格将粮食援助视为“国家权力的工具”;他毫不掩饰地提出,美国应对粮食援助实行配给限额以“帮助那些未能或者不愿意控制人口增长的国家。
”1974 年,基辛格起草了《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 号》,标题是“世界人口增长对美国国家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影响”。
这一文件于1989 年被解密。
在《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 号》中,在“粮食换和平与人口”这一部分写道:“人口增长对全球政治经济生活最基------------------------------------------------------------------------------------------------------------------------------------------ 1 这 6 家美国跨国农业综合公司分别是:嘉吉谷物公司、大陆谷物公司、库克工业公司、达孚公司、邦基公司和ADM 公司。
2 亨利·基辛格是依靠洛克菲勒家族起家的。
20 世纪50 年代后期,基辛格从哈佛大学毕业后受聘于洛克菲勒基金会。
本的影响之一是人口增长与粮食的关系。
当这种人类最基本的需求出现短缺的时候,人口、国家资源、环境、生产力和政治经济稳定问题就会交织在一起。
”《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 号》还写道:“大多数高质量的矿藏位于发展中国家,所有的工业化国家都依赖进口发展中国家的矿产。
矿产供应存在的真正问题不在于基本储量的充裕程度,而在于如何获得矿产,如何制定勘探和开发的条件,如何在生产者、消费者和矿产所在国政府之间进行利益分配等政治经济问题。
”如果有必要的话,应在发展中国家实施强制性的人口控制计划,以确保美国获取这些战略性资源。
这一文件最后总结道:“从长远来看,最不发达国家必须降低人口增长速度,大规模地增加农业生产。
”1可见,《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 号》将粮食与人口及战略性矿产资源联系起来,认为不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是美国战略利益的威胁,其主旨是要实施“世界人口行动计划”,大幅降低世界人口数量。
《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 号》为基辛格早期的“粮食武器”披上了新衣:“在人口战略中粮食是一个值得特别关注的问题。
我们必须为应对粮食严重短缺而储备充足的粮食,最不发达国家的粮食生产必须加以改造以满足人口和收入增长所导致的日益增加的需求。
必须最大限度地保持人口的稳定,重点应该放在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因为这些国家因人口增长与发展潜力之间的不均衡,最有可能发生动荡和紧张局势。
这些国家包括印度、孟加拉国、巴基斯坦、尼日利亚、墨西哥、印度尼西亚、巴西、菲律宾、泰国、埃及、土耳其、埃塞俄比亚和哥伦比亚。
美国国际开发署人口计划项目应对这些国家实施计划生育给予技术和资金援助。
”2这13 个发展中国家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资源,《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第200 号》实际上认为,只有大幅减少这些国家的人口,美国才能充分利用它们的资源。
(二)尼克松的农业出口战略农业出口战略和建立由美国主导的全球粮食和农产品市场是尼克松政府“新经济政策”的核心。
自由贸易是尼克松执政时期的政治口号。
美国利用关贸总协定(GATT)这一贸易机制来推进其全球商业化农业的出口计划。
通过贸易谈判给其他国家施压,消除美国农产品进口的农业贸易壁垒,从而扩大美国的粮食出口。
美国认为,只有美国农业具有规模和效率、技术和资本优势,而欧共体这样保护农民利益的地区和国家都是在保护“低效率”。
欧洲、日本及其他工业化国家都应该放弃本国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为美国成为世界粮仓开辟道路,这才是世界资源“最合理的”使用。
贫困的第三世界国家应该放弃在小麦、大米和其他粮食、牛肉等方面的自给自足,集中精力生产水果、蔗糖和蔬菜。
第三世界国家应该进口更多的“高效率”的美国粮食,它们可以通过出口蔬菜和水果来支付所需的费用。
(三)转基因农业计划20 世纪80 年代,在世界农业生产领域,美国发动了推广转基因粮食作物的“基因革命”。
从里根总统开始,至少四位美国总统在任内都不遗余力地支持转基因农业。
实际上,这是以孟山都公司为代表的美国农业综合企业等权势集团的利益需求。
他们利用“旋转门”制度与政府结成了紧密联系。
政府与这些权势集团一唱一和,以私人企业利益替代公众利益,将鼓励转基因农作物放在优先的战略地位上。
3生物技术和植物及其他生命形式的基因改造最早是在20 世纪70 年代的美国研究实验室中产生的。
洛克菲勒基金会创立了分子生物学及其基因研究,投入了数亿美元促进基因工程在粮食方面的应用。
1986 年,美国政府开始对发展中的生物技术行业撤销管制和监督。
1992年,在一项总统行政命令中,布什总统裁定所有的转基因植物和食品与同品种的传统植1 Henry Kissinger, National Security Study Memorandum 200: Implications of Worldside Population Growth for US Security and Overseas Interests, Apr. 24, 1974. http:// 2 [美]威廉·恩道尔著:《粮食危机》,赵刚等译,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年。
3 华盛顿因此被称作“旋转门政府”(revolving-door government),即大公司直接雇用政府官员担任高管,从而利用政府的影响力和人脉关系获利。
同样,反方向的旋转也行得通,大公司的高管被安插到政府部门任要职,从而推行公司的计划。
物“实质上相同”。
这个说法意味着转基因农作物不仅可以逃避生化和毒性检测,而且还可以名正言顺地为这些“新创造的植物品种”申请“独占性专利保护”。
对于这一裁定,此后历届美国政府都表示支持,美国政府一直将转基因食品看作“天然食品的补充”,认为没有必要进行特殊检测。
克林顿政府还斥资数十亿美元推广转基因作物,将其作为引领未来生物技术革命的技术。
1984 年,洛克菲勒基金会启动了绘制水稻基因图谱的研究,随后开发了一种被称为金水稻的品种,宣称这种水稻可以提供维生素A。
通过由洛克菲勒基金会控制的国际农业生物技术应用获取服务组织,向发展中国家大力推广。
该组织开列了一份重点引进基因工程植物和农作物的国家名单,包括12 个国家,分别是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菲律宾、泰国、越南、肯尼亚、埃及、津巴布韦、阿根廷、巴西、哥斯达黎加和墨西哥。
这份名单与17 年前基辛格的名单大部分重合。
这说明,美国的地缘政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一直保持不变。
1999 年,时任美国总统的比尔·克林顿宣称:“如果我们每天能向发展中国家出口多一点富含维生素A 的转基因金水稻,那么每天就能拯救4000 个由于营养不良而生命垂危的人。
”1而研究表明,一个人平均每天需要吃掉9 千克大米才能满足人正常的维生素A 的最低摄入量。
洛克菲勒基金会声称利用转基因生物可以养活世界,这个神话掌握在强大的神话制造者手中。
转基因革命至今仍在世界范围内继续。
为了使转基因农作物成为世界农业市场居主导地位的基本作物,就必须建立一个凌驾于各国政府之上的新执法机构。
这个新机构就是1995 年在日内瓦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WTO)。
事实上,从1948 年关税和贸易总协定(GATT)成立以来,美国一直坚决抵制将农业纳入世界贸易谈判之中,担心其中的国际规则将为外国粮食进口打开美国的市场,从而损害美国农业的竞争力。
20 世纪50 年代以来,美国的农业出口一直是国家战略的重点。
但是,在1986 年关贸总协定自由贸易化乌拉圭回合谈判中,美国却将农业贸易作为重中之重。
原因很简单,由于美国政府的大力扶持,至20 世纪80 年代中期,美国的农业综合企业的力量已经很强大,足以发动一场大规模的全球性贸易攻势。
美国在乌拉圭回合农业议题上的立场被称为“阿姆斯图茨方案”:禁止所有政府的农业项目和价格补贴;禁止各国为了保护本国农业生产而寻求实行进口控制;禁止政府对农业的所有出口控制,即便是在饥荒时期。
2WTO 成了美国实现世界粮食霸权的新武器,它可以通过各种国际规则强行打开国家间的各种壁垒,从而加速商业化的转基因作物的扩散,最终实现控制世界粮食生产和贸易的目的。
以美国农业综合企业为首,以“阿姆斯图茨方案”为基础,起草了《WTO 农业协定》,其政策目标是创造一个自由的、一体化的全球农产品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