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版)渔具生产装配线平衡问题研究毕业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09.50 KB
- 文档页数:16
目录摘要 (1)ABSTRACT (2)1 绪论 (3)1.1论文选题的背景及意义 (3)1.2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4)2 生产线平衡的基本原理 (5)2.1生产线平衡的目的和原则 (5)2.2生产线平衡要满足的约束条件 (5)2.3影响生产线平衡的主要因素 (5)2.3.1 标准作业指导书的制定对生产线平衡的影响 (5)2.3.2 排线对生产线平衡的影响 (6)2.3.3 员工责任心对生产线平衡的影响 (6)2.4生产线平衡问题的方法研究 (6)2.4.1 程序分析 (7)2.4.2 操作分析 (7)2.4.3 动作分析 (9)3 F公司整车流水线的情况概述 (10)3.1F公司概况 (10)3.2F公司装配生产线平衡的情况概述 (10)3.2.1 F公司电动车生产流程现状 (10)3.2.2 F公司电动车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 (11)4 F公司整车流水线平衡的解决方案 (12)4.1F公司整车流水线平衡整改方案 (12)4.2整车线及吊挂方案对比 (15)5 结论 (17)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18)摘要在流水线生产模式下,如何提高生产线的整体效率,减少工序间的在制品,决定着企业设备、人员的利用率,并限制着生产线生产能力的提高。
目前,生产线平衡问题已被认为是生产流程设计及作业标准化过程中关键的一环。
制造业的生产多半是在进行细分化之后的多工序流水化连续作业生产线,此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提高了,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
然而,经过了这样的作业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在理论上、实践上都不能完全相同,这就势必存在工序间作业负荷不均衡的现象。
F公司在装配生产线中就经常遇到这种问题,作业负荷不平衡给F公司造成无谓的工时损失,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严重时会造成生产线的中止。
渔具研究报告标题:渔具研究报告摘要:渔具是渔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对渔民的渔获量和渔业效益具有重要影响。
本报告对常见的渔具进行了综合研究和评估,包括渔网、渔钩、渔线和渔杆等。
通过分析渔具的材料、设计和使用性能,以及对渔具使用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
报告结论有助于改进渔具设计,提高渔业生产效益。
引言:渔具是渔民在渔业生产中使用的工具,包括渔网、渔钩、渔线和渔杆等。
不同类型的渔具在捕捞不同种类的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方面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性。
本报告将对常见的渔具进行研究和评估,以了解其优缺点和改进方向,为渔业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方法:本报告采用文献调研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研究。
首先,收集和分析了相关文献和研究成果,了解目前渔具设计和使用的现状。
其次,对不同地区的渔民进行了实地调查,了解他们对渔具的使用情况、意见和建议。
结果与讨论:1. 渔网:常见的渔网类型包括围网、拖网和刺网等,不同类型的渔网适用于不同的渔场和渔种。
渔网的材料、网眼大小和结构等因素会影响渔获量和选择性捕捞效果。
改进渔网材料和结构设计是提高渔获量和降低对非目标物种的捕捞的关键。
2. 渔钩:渔钩种类繁多,常见的有圆钩、三角钩和矩形钩等。
渔钩的大小、形状和材料与目标鱼类的嘴形和觅食习性相关。
提高渔钩的耐久性和钓鱼成功率是改进渔钩设计的重要方向。
3. 渔线:渔线的材料、拉力和耐久性是其关键性能指标。
渔线的合理选用和使用技巧对钓鱼效果有重要影响。
开发耐高温和耐磨渔线能提高鱼线的使用寿命和适用范围。
4. 渔杆:渔杆的长度、材料和强度等与渔获量和使用方便性密切相关。
改进渔杆的重量和手柄设计有助于减轻渔民的劳动强度,并提高捕捞效率。
结论:通过综合研究和评估渔具的材料、设计和使用性能,本报告得出以下结论:1. 渔具的材料、结构和设计对其使用效果具有重要影响;2. 改进渔具的材料和设计有助于提高渔业生产效益;3. 渔具的使用还受到渔民技术水平、渔业资源状况和政策法规等因素的影响。
生产线平衡分析计划书范文
一、问题描述
公司A生产线存在平衡问题,产能利用率较低。
经分析,主要原因在于生产线各工序产能不均衡,可能导致生产线瓶颈,影响生产效率。
二、分析目的
针对公司A生产线平衡问题,开展深入分析,查明各工序产能水平,识别瓶颈工序,为平衡生产线提供依据。
三、分析方法
1. 了解生产线流程和各工序情况。
2. 统计历史数据,确定每个工序产能和产出效率。
3. 建立生产线任务分配模型,模拟生产线运行情况。
4. 计算各工序生产时间和工作量,识别瓶颈工序。
5. 提出改进措施,平衡生产线各工序产能。
四、分析内容
1. 调研生产线流程及工艺
2. 统计各工序历史产能数据
3. 建立生产线运行模型
4. 分析各工序产能水平以及产能利用率
5. 确定瓶颈工序
6. 计算平衡后各工序负荷情况
五、预期效果
通过对生产线进行深入分析,识别瓶颈工序,平衡各工序产能,使生产线达到均衡状态,提高整体产能利用率,为公司增加产值提供依据。
六、时间安排
1月:数据收集及分析模型建立
2月:分析报告初稿完成
3月:报告定稿及改进方案呈报
以上就是生产线平衡分析计划书的内容大纲,希望能为您的分析提供参考。
如果需要,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 detail 调整完善。
1 引言1.1 选题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科技的日益进步,市场竞争也变得越来越激烈,怎样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成为管理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制造业是企业所有与制造有关的生产组织的总称。
中国作为21世纪世界最大的生产工厂,越来越多的国际企业选择来中国建厂,不光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也引入了更为先进的管理理念。
因此,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只有不断寻求新的突破和运营低成本化,才能使企业长盛不衰。
而生产线作为制造型企业最基本的生产单位,其生产水平的高低往往决定着公司生产能力的大小。
做好企业生产线的改进建设,也就成为制造业企业的重中之重。
而作为改善企业生产状况、提高企业生产效率、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最佳工具——工业工程,也必将成为企业摆脱困境,走向辉煌的必经之路。
石家庄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作为一个新兴的小家电生产企业,虽然是格力电器旗下的一个全新品牌,却并未占据特别高的市场份额,在急速发展的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若想如计划般的成为有很强竞争力的独立品牌,必须进行改革,因此,企业迫切需要引入工业工程等先进生产管理理论及方法,来助其提高市场竞争力。
基于以上背景,本课题利用工业工程的知识对石家庄格力小家电有限公司总装厂的电风扇装配生产线进行改善,以提高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竞争力。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装配线平衡就是在一定的生产工艺的约束下,按流水线的各个生产节拍将所有装配工序进行有效的组合、合理的调整,从而使各个工位的负荷量充足且均衡,各工位的空闲时间最少。
石家庄格力小家电公司的装配线由二十几个工位组成,采用直线型布局,流水线的最大好处就是有着很高的连续性和协调性。
由于每个工位的工作不同,因此节拍也不相同,使得物料在流水线上分布不均匀,又由于瓶颈环节的存在,以致其他环节便会出现等待的浪费,从而影响整条生产线的效率,因此,进行装配线的平衡改善是非常有必要的。
本课题便从装配线的平衡理论出发,结合格力小家电公司的生产线实际情况,运用工业工程的有关知识,系统的研究能够提高装配线平衡率和生产效率的方式方法。
- - -目录摘要2ABSTRACT31、绪论41.1、选题背景与意义41.2、国外研究现状61.3、课题基本思路92、生产线平衡理论知识102.1、生产线平衡相关概念102.1.1、节拍102.1.2、瓶颈102.1.3、空闲时间112.2、生产线平衡理论112.2.1、生产线平衡定义112.2.2、生产线平衡目的和原则122.2.3、生产线平衡改善方向132.3、生产线平衡方法研究142.3.1、程序分析142.3.2、操作分析172.3.3、动作分析193、XX鞋业生产线现状213.1、行业及公司概述213.2、生产流程简述223.3、该企业存在问题244、XX鞋业生产线平衡改善254.1、针车线的现状254.2、针车线的改善274.3、改善方案评价325、总结与展望335.1、总结335.2、展望34致35参考文献35摘要生产线的平衡问题在现代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中被给予越来越高的重视。
怎样缩短产品的加工时间,提高单位时间产品的生产量,怎样减少工序之间的在制品数量,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减少工厂场地的浪费等诸多的问题摆在企业管理者的面前。
从以往的生产情形中我们可以看出,如何增强整个生产线运行的收益效率,和如何降低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数量,它们都决定着设备和企业人员的综合工作效率,同时还制约了生产线的效率和生产能力。
现在流行的生产模式下,企业管理者的生产线平衡问题已经考虑在生产工艺设计和操作的标准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
因为大部分的制造企业生产线是因为分工的多进程分割后的生产线连续运行的流程,并在这个时间和简化工作的难度,使员工工作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生产和经营效率。
然而进行了此进程的分解后,所生产的理论和实践工作过程的时间是不一样的,因此,它必然是每个进程的不平衡负载工作。
在此文中笔者先总结和分类,与此相关的论文是研究生产线平衡问题,然后在根据对XX鞋业困境的理解,选择一条鞋厂的针车线来分析及生产线平衡优化。
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在制造业领域,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产效率、成本及产品质量。
本文将围绕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展开,通过探讨生产效率、装配周期、工时利用等关键词,为提高制造业产出和优化生产流程提供有力支持。
一、研究背景传统的装配生产线模式往往存在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等问题,无法有效满足现代制造业的发展需求。
为了克服这些问题,研究者们开始装配生产线平衡问题,旨在通过科学的方法优化生产流程,提高生产效率。
二、研究方法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方法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分析以及技术手段的运用。
具体而言,研究者通过收集生产线上的各项数据,如装配时间、等待时间、运输时间等,分析这些数据并运用一系列技术手段,如工业工程、运筹学、人工智能等,对生产线进行平衡优化。
三、研究结果通过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几个关键指标的优化结果:1、装配周期:通过合理安排装配流程和调整生产线布局,装配周期得以显著缩短。
2、工时利用:通过优化生产计划和提高设备利用率,工时利用效率得以显著提升。
3、生产效率:结合上述优化措施,生产效率也得到了显著提高。
四、结论与展望本研究表明,通过科学的方法对装配生产线平衡进行优化,可以显著提高生产效率、缩短装配周期以及提高工时利用效率。
这对于降低企业生产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装配生产线平衡的研究将面临更多的挑战与机遇。
例如,如何运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生产线的智能平衡,如何将生产线平衡与信息化、网络化深度融合等方面,都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同时,如何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更多实际生产场景,提高更多企业的生产效率,也是我们需要进一步和研究的课题。
五、生产线平衡及优化方法研究本文旨在探讨生产线的平衡及优化方法,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强质量,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
生产线平衡及优化是生产管理领域的重要问题,其对于制造业、物流业等行业的生产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本文将简要介绍生产线平衡及优化方法的概念和背景。
《基于Petri网的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混流装配线作为一种灵活的生产方式,在汽车、电子等行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然而,混流装配线的平衡问题一直是制造业面临的重要挑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etri网的方法来研究混流装配线的平衡问题。
二、Petri网理论基础Petri网是一种数学模型,可以用于描述系统的状态和行为。
在制造业中,Petri网可以用于描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事件和状态,从而为生产线的平衡提供有力的工具。
Petri网由有向边、节点和库所等元素组成,可以方便地描述系统的并发、冲突和层次结构等特点。
三、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的描述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是指在满足一定约束条件下,如何合理安排各工位的工作量,使得整个装配线的生产效率最高。
约束条件包括产品种类、工艺流程、设备能力等。
在混流装配线中,不同产品的生产过程可能存在交叉和重叠,因此需要合理安排各工位的工作量,以实现生产线的平衡。
四、基于Petri网的混流装配线平衡方法针对混流装配线平衡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etri网的解决方法。
首先,根据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事件和状态,构建Petri网模型。
然后,通过分析Petri网中的库所和有向边等元素,确定各工位的工作量和生产效率。
最后,根据生产线的约束条件和目标函数,优化Petri网模型,得到最优的工位安排方案。
五、实验与分析为了验证本文提出的方法的有效性,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
实验结果表明,基于Petri网的混流装配线平衡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该方法还可以方便地描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事件和状态,为生产线的优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六、结论与展望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Petri网的混流装配线平衡方法,通过构建Petri网模型,可以方便地描述生产过程中的各种事件和状态,从而为生产线的优化提供有力的工具。
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本科毕业论文题目:渔具生产装配线平衡问题研究摘要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如何提高生产线的产量和整体效率,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实现均衡生产,有利于保证设备、人力的负荷平衡,从而能提高设备和工时的利用率,节约资源,同时还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本文首先阐述了生产线平衡的重要性,然后交代国内外研究现状,再介绍生产线平衡的三大内方法:最优化方法、启发式方法和工业工程方法。
明确了工业工程便于实施、价格低、实用性强、尤其适合小型生产线的特点,以山东威海某户外用品公司的一条生产DS05高档秤的生产线为例,用工业工程方法对生产线平衡予以改进,工业工程方法包括方法研究与作业测定两大块,本文没有过多考虑作业测定,而是直接使用标准时间,重点在于方法研究中的作业分析,采用了“5W1H”技术,并使用鱼骨图分析问题的所在,利用ECRS原则处理问题,改善生产线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PDCA循环帮助实现精益生产。
最后比较三个参数:时间损失率、生产线平衡率、平滑系数来说明改进的效果。
在文章最后提出了后期的改善建议。
关键字:工业工程方法;生产线平衡;ECRS;5W1H;PDCAAbstract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lobal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he market converts from a seller's market to buyer's market. How to improve the yield and the overall efficiency of production line, become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to enterprises. Realizing the balanced production contributes to the load balancing of equipment and manpower, thus can improve the utilization rate of equipment and working save resources, as well as ensure the quality of products and reduce the production cost. At first,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importance of line balancing and research status at introduces three assembly line balancing methods, optimization method, line. I tak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outdoor supplies company in Shandong Weihai for example by taking industrial engineering methods to improve production line balance. It is about a production of lin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method includes two large chunks, study and work measurement. I take it without too much consideration of work measurement, but directly use the standard time, emphasis on method study of job analysis, adopted "5 w1h" technology, and use the fishbone diagram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While using ECRS principle to deal with problems and improve the production status, I combining it with PDCA cycle to manufacturing. Finally I compare three parameters, time, line balance rate and loss rate smoothing coefficient to illustrate the effect of improvement. At the end of this passage I put forward the improvement Suggestions.Keyword: industrial engineering method; assembly line balancing; ECRS;PDCA目录1绪论 (1)2 生产线平衡研究目标和内容 (3)2.1 研究目标 (3)2.2 研究内容概述 (3)2.3 行文思路 (4)3 生产线平衡基本理论和方法 (4)3.1 生产线平衡的相关理论 (4)3.1.1 生产线与生产线平衡概述 (4)3.1.2 生产线平衡参数 (6)3.2 生产线平衡方法介绍 (7)3.2.1 最优化方法 (7)3.2.2 启发式方法 (8)3.2.3 基础工业工程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改善方案的制定及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生产线现状及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1 公司概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2 生产线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3 生产线存在的问题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改善措施的制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改善后评价与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 改善后的效果评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 后期改善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总结与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 总结............................................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致谢. (11)1绪论随着全球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市场由卖方市场转入买方市场,如何提高生产线的产量和整体效率,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重视。
实现均衡生产,有利于保证设备、人力的负荷平衡,从而能提高设备和工时的利用率,节约物资消耗,同时还有利于建立正常的生产秩序和管理秩序,以保证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降低生产成本。
流水线作业是现代化工厂广泛流行的一种生产作业方式,它是由多道工序共同完成一项制品的作业方式。
流水作业是按产品加工工艺的先后顺序排列工作,使加工对象依照一定的速度和顺序连续不断地被加工,或由从事加工的作业人员按规定的加工顺序和加工速度,在固定的加工对象上连续加工的一种先进的生产组织形式。
制造业的生产多半采用流水线作业生产,此时由于分工作业,简化了作业难度,使作业熟练度容易提高,从而提高了作业效率.然而,经过了这样的作业细分化之后,各工序的作业时间在理论上、现实上都不能完全相同,这就势必存在工序间作业负荷不均衡的现象。
除了造成无谓的工时损失外,还造成大量的工序堆积,严重时会造成生产线的中止.生产线平衡(Streamline Bal2ancing,简秤“产线平衡”)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一种手段与方法,它对各工序的作业时间进行平均化,同时对作业进行研究、对时间进行测定,使生产线顺畅连动.为了保证生产线平衡,改进工序是必然要做的事情。
因此,对流水线作业的工序改进具有很重要的研究意义。
目前工业工程在国内的研究处在起步阶段,一些科学方法的应用还缺乏一定的理论基础,在这时经验排序法无疑将会占有主导地位,尽管此种方法缺乏相关的科学理论做依据,但是也是长期经验总结而得出的方法。
另一方面,绝大部分小规模生产企业没有专门的部门对装配线进行专业的改善,企业财力也不允许。
针对这一情况,基础IE方法以其方便和廉价的巨大优势登上了舞台。
在需求多样化和个性化,产品的生命周期日益缩短,市场价格透明化等诸多市场环境变化下,制造业应如何面对挑战摆在我们面前。
所以,制造业必须用先进制造技术改造传统技术,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要求最大限度地使过程合理化。
因此要在空间上和时间上合理地组织生产过程,不仅要保证生产过程连续地,有节奏地运行,而且要不断地提高劳动生产效率,缩短生产周期,减少在制品数量造成的浪费,加速资金周转等[1]。
研究 ALB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优化生产线。
据相关数据统计,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工业发达国家,在装配生产线中也有5%-10%的生产时间是浪费在平衡延迟上。
目前我国大多数装配生产线是手工和半自动化为主的,进行生产线平衡研究就更有必要了[2]。
通过生产线平衡可以达到一下目的:(1)提高作业员及设备工装的工作效率;(2)减少单件产品的工时消耗,降低成本;(3)减少工序的在制品,真正实现“一个流”;(4)在平衡的生产线基础上实现单元生产,提高应变能力,应对市场变化,实现柔性生茶系统;(5)通过平衡生产线可以综合应用到程序分析、动作分析、规划分析、搬运分析、时间分析等全部IE手法,提高全员综合素质[3]。
在我国,工作研究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人们对效率、标准化的意识比较薄弱。
有相当数量的企业存在作业方法缺乏科学性、系统性、标准化,主要凭经验和个人意愿行事,工作研究不成体系。
所以在我国,目前如何推进工业工程的应用还是一个繁重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