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观光农业旅游消费者类型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351.51 KB
- 文档页数:3
北京消费者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北京地区的消费者进行分析,以了解其消费行为和消费偏好,为企业提供相关市场调研数据和参考意见。
本报告将从消费者人口统计信息、消费习惯、消费偏好以及消费态度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北京市场的消费趋势进行预测。
2. 消费者人口统计信息2.1 人口规模根据北京市统计局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北京市的常住人口为2153.6万人,其中男性占51%,女性占49%。
2.2 年龄分布北京市的消费者年龄分布相对较年轻,以18-35岁的年轻人群为主导,占比达到45%。
而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群体占比较小,仅为10%。
2.3 收入水平北京市的消费者收入水平普遍较高,高收入群体(月收入超过2万元人民币)占比较大,约为30%;中等收入群体(月收入在1万元-2万元之间)占比约为40%;低收入群体(月收入在1万元以下)占比较小,约为30%。
3. 消费习惯3.1 购物渠道北京市的消费者购物渠道多样化,线下渠道包括商场、超市、专卖店等;线上渠道主要包括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等。
其中,线上购物逐渐成为主流趋势,约有60%的消费者选择通过电商平台购买商品。
3.2 消费时间分布大多数消费者在周末或节假日进行购物,尤其是在双11、618等促销活动期间,消费高峰明显上升。
工作日的消费活动相对较少。
3.3 消费品类偏好北京市的消费者偏好消费电子产品、时尚服饰、美妆护肤品等。
其中,手机、电脑、衣服、化妆品等是他们购买频次最高的商品。
4. 消费偏好4.1 品牌偏好北京市的消费者对品牌有较高的认知度和忠诚度,他们更愿意购买知名品牌的产品。
例如,在电子产品领域,消费者更倾向于购买苹果、华为等知名品牌的手机。
4.2 价格敏感度尽管北京市的消费者收入水平较高,但他们对价格仍然敏感。
在购买决策时,他们会考虑产品的性价比,并倾向于购买性价比较高的产品。
4.3 线上购物偏好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线上购物,这主要得益于线上购物的便捷性和丰富的商品选择。
25MODERN LANDSCAPE ARCHITECTURE北京市观光农业发展现状与分析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Beijing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Development尹丹红 徐峰Yin Danhong Xu Feng摘 要:北京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社会经济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分析了北京市观光农业的发展历程、区域布局及各区县观光农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北京市观光农业应重视因地、因时制宜,差异化发展、打造观光农业品牌、保护生态环境的建设思路,以实现北京市观光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北京市;观光农业;区域布局;区域特色;建设思路文章编号:1003-6997(2013)2-0025-06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Abstract :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in Beijing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o-economic system.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regional distribution of Beijing sightseeing ag riculture, and compared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each area. Then come up with the idea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Beijing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should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 create the brand ofsightseeing agricultur e and protect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sightseeing agricultur e in Beijing.Key words : Beijing;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regional distribution; regional characteristic; construction thoughts作者简介尹丹红/1988年生/湖南邵阳人/2011-2013年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风景园林硕士研究生 徐峰/通讯作者/1969年生/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副教授,从事园林规划设计的教学、科研和实践研究中国农业大学观赏园艺与园林系,北京 100193Department of Ornamental Hort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3北京是我国四个都市农业国际示范城之一[1]。
北京现代都市农业调研报告北京现代都市农业调研报告引言:现代都市农业指的是在城市区域内开展的农业生产和经营活动,以满足都市居民对健康食品的需求,并提供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农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在北京市这样一个发展迅猛的国际大都市中,现代都市农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本报告将对北京现代都市农业进行调研分析,总结其现状、挑战和前景。
一、现状1.经营模式多样化:北京现代都市农业涵盖了多种经营模式,包括屋顶农场、垂直农场、立体农业、农业休闲观光等。
这些模式巧妙地将农业与城市的土地和资源有机结合,实现了城市农业的高效生产。
2.种植品种适应性强:北京的气候条件多变,但现代都市农业中采用的种植品种多为适应性强、抗性好的作物。
这保证了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提供了稳定的农产品供应。
3.市场需求旺盛:在北京这样一个消费水平较高、注重品质和健康的城市中,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非常旺盛。
现代都市农业通过生产高品质的无公害农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
二、挑战1.土地资源紧缺:北京市土地资源有限,而且在城市化进程中,农用地被大量占用。
这使得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面临土地不足的挑战。
2.环境污染问题:城市环境污染对现代都市农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水源污染、大气污染等问题可能会对农作物的品质和农产品的安全性造成威胁。
3.技术和人才支持:现代都市农业需要高水平的农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但目前相关人才较为匮乏。
在技术支持和人才培养方面仍存在挑战。
三、前景1.政府支持力度加大:北京市政府意识到现代都市农业的重要性,对其加大了支持力度,推动其发展。
例如,政府将闲置楼宇和屋顶用于农业生产,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等。
2.投资增加:随着对现代都市农业的认可和需求增加,越来越多的投资开始涌入这个行业。
这将进一步推动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
3.科技创新: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农业也向着智能化、自动化方向发展。
机器人技术、数据分析和灌溉技术等的应用将提高农业的效率和生产力。
4.市场潜力巨大:北京是一个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大的城市,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仍然很高。
基于游客行为的北京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摘要:近年来,休闲农业园在北京市逐渐兴起,并成为市民们放松身心、享受大自然的热门去处。
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规划设计,一些休闲农业园在游客体验和游客行为方面存在问题。
因此,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分析游客行为,提出基于游客行为的北京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方案,以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
引言:休闲农业园是一种结合农业观光、休闲度假和农产品销售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
北京市作为中国首都,其休闲农业园对于满足市民对自然、绿色、健康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目前一些休闲农业园在规划设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景区布局不合理、设施不完善等,导致游客体验不佳。
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北京市某知名休闲农业园为研究对象,调查游客的基本信息、游览目的、游览行为等方面的数据。
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有效问卷180份。
结果与讨论: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游客选择休闲农业园的主要目的是放松心情、享受大自然、体验农业生活。
游客在园内的主要活动包括观赏景色、参与农业体验项目、品尝农产品等。
然而,游客普遍反映在园内道路不畅通、缺乏指示牌和导游服务等问题。
游客对休闲农业园的整体满意度不高,其中以设施和服务满意度最低。
基于以上结果,本研究提出以下规划设计方案:首先,优化园区布局,提高游客流线的通畅性,增设指示牌和路标,方便游客导览。
其次,增加农业体验项目,如农耕体验、采摘体验等,以满足游客的需求。
同时,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增加导游服务,提供更好的导览和解说服务。
结论:通过基于游客行为的北京休闲农业园规划设计研究,可以提高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促进休闲农业园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这也为其他地区的休闲农业园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希望本研究的成果能够对北京休闲农业园的规划设计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建议和借鉴。
北京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分析日前,北京发布了《北京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其中提到北京市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营性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共3.2万个。
2016年,北京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接待人次为20147万人次。
其中,接待住宿游客1170万人次,占比5.8%;接待国外及港澳台游客163万人次,占比0.8%。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经营总收入达到150.7亿元。
一、总体情况2016年末,北京市依托于农村地域、农业生产、农事活动从事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经营性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共3.2万个。
其中,经营性单位4397个,占比13.6%;个体经营户2.8万个,占比86.4%。
民俗旅游挂牌单位475个,占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单位的10.8%;民俗旅游挂牌户8717个,占全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个体经营户的31.3%。
数据来源:北京统计局、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二、投资人情况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单位(户)的投资人情况看,北京乡镇内投资人共2.3万人,占比72.6%;乡外市内投资人1949人,占比6.0%;外省投资人6864人,占比21.3%;国外及港澳台投资人43人,占比0.1%。
投资人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及以下学历的有2.9万人,占比90.2%;受教育程度为大专和大学的投资人2963人,占比9.2%;受教育程度为研究生及以上的投资人188人,占比0.6%。
三、对外推介方式和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的应用从北京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单位(户)的对外推介方式来看,调查对象使用传统媒体的1.8万个;使用网络平台的6268个;使用移动通信的1.2万个;有一种以上推介方式的调查对象3785个。
在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的应用方面,调查对象拥有自主网站的1081个;拥有第三方平台的5152个;同时拥有两种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的273个。
四、农耕文化体验类型北京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单位(户)在经营活动中涉及农耕文化体验的有3878个,从体验的类型来看,有农事种养体验的765个,分布在325个村;有农事采收体验的2777个,分布在639个村;有农产品制作体验的217个,分布在113个村;有农村民俗活动体验的1158个,分布在275个村;有农耕文化展示体验的173个,分布在137个村。
一、北京市观光农业园发展概述(一)北京市观光农业园现状根据《北京市观光农业示范园评定标准》的定义,观光农业园是指从事观光农业经营活动,具有观光、采摘、休闲、教育等功能,能提供相应观光服务设施的单位,包括观光、采摘、垂钓等活动,观光农业园区以农业为重点和核心,具有明显的农业产业的特点。
近年来,北京市加强集生态示范、科普教育、赏花品果、采摘游乐、休闲度假、生产创收于一体的观光农业园建设,成效显着。
截至2010年,北京郊区共有农业观光园1303个,农家乐8705户,年接待游客2990.5万人次,总收入达25.1亿元。
形成了密云的张裕爱斐堡葡萄酒庄园、香草观光示范园,昌平区的十三陵观光休闲农业带、小汤山特菜大观园,顺义区的三高高科技农业观光示范园、龙湾屯山里辛庄千亩樱桃园,大兴区的庞安路都市型现代农业休闲观光带(沿途有老宋瓜园、东方绿洲生态园、小李瓜王、千亩梨园等十余处著名乡村旅游景点),通州区的南瓜农业主题公园(这是北京市首家通过社会公开招投标方式、市场化运作的都市农业项目,也是全国首家以单一蔬菜品种“南瓜”命名的农业观光园),丰台区的花乡花卉大观园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现代都市旅游观光园。
2011年上半年,北京市观光农业园总收入达到8.4亿元,同比增长37.6%,园均收入65.9万元,同比增长38.2%。
怀柔区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5个单位被评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5家观光农业园获得“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星级企业(园区)”称号。
(二)北京市观光农业园类型北京市观光农业园主要有以下7个类型:1.农园观光型以展示种植业的栽培技术或园艺、农产品及其生产过程等为主,而建立的观光农园、教育农园、农业公园、市民农园或租赁农园等。
如朝阳区的朝来农艺园、昌平区小汤山的灿烂阳光少儿农庄、海淀区的锦绣大地农业观光园。
其中,朝来农艺园就是集高科技蔬菜生产、农业生产教育实践、休闲观赏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公园;通州区徐辛庄镇的东果牧场推出了“周末农人”系列活动,向城里人出租菜田、果树,承租者可以在此种瓜点豆,为果树施肥剪校。
海淀区观光农业发展调研报告海淀区旅游局海淀区作为北京市的近郊区之一,观光农业发展条件好、类型多、效益高、市场前景广阔,是北京观光农业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
发展观光农业不仅可以有效地改变旅游产品结构,弥补海淀区旅游产品单一性的缺陷,促进旅游业的发展,也可以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和农村经济的繁荣壮大。
一、海淀区发展观光农业的现实条件分析(一)农业基础条件1949年海淀区有耕地33万亩,由于城市建设等占地因素,到1997年,耕地仅剩13 1万亩,年平均减少耕地4000亩。
六十年代以前,海淀农业主要以小麦、水稻生产为主,蔬菜、水果、畜牧水产业规模很小。
六十年代后,按照“以菜为主,多种经营”的生产方针,大力发展蔬菜生产,水果、畜牧水产业也随之有了较大发展,逐步成为北京市的主要农副产品基地之一。
八十年代末以后,由于生产规模的进一步缩小,远郊区县农业的崛起,以及外埠农产品的大量进京,使海淀在北京农副产品供应市场的份额逐渐下降。
同时,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对城郊结合部环境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对环境有较大污染的畜牧业面临压缩和向山后地区转移的局面等等。
因此,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城市化程度不断提高的新形势,更好地推动海淀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
自1994年起,海淀区开始着手研究并制定了“海淀区精品高效农业实施方案”,在增强农业生产性的同时,也充分考虑到观光农业的发展潜力,并制定了一系列相应的配套政策,从资金技术等多方面支持海淀现代农业的多样化、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发展条件著名的文化旅游区,是发展海淀现代都市农业重要的立足点。
海淀区旅游资源丰富,分布密集,知名度高,文物古迹众多,特色旅游资源占全市的30%。
西山沿线自然风景区植被茂密、空气清新、夏季凉爽、野趣天成,被誉为“京城绿肺”、“自然大空调”。
浓郁的旅游氛围为发展海淀的观光农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并且观光农业资源与名山、名水、名园等其它旅游资源之间区位组合条件好,能够形成相对集中的区域集合,妙趣天成,相得益彰。
北京市农产品消费市场特性分析作者:王绍飞来源:《商场现代化》2017年第16期摘要:本文提出了北京市农产品消费已经进入总量平稳、结构改善的阶段,并深受农产品供应影响;分析了北京市的粮食、蔬菜、果品、乳品、畜产品、禽蛋、水产品、花卉等主要农产品的具体消费特性。
关键词:农产品;市场;消费北京市是规模巨大的农产品消费城市。
多年以来,北京市农产品消费量一直波动性增长,农产品消费品质更是迅速提升。
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品种有了新的要求,农产品的消费方式也有了很大变化。
为了更加了解北京市农产品市场特性,我们对北京市农产品消费的基本特性,以及粮食、蔬菜、果品、乳品、畜产品、禽蛋、水产品、花卉等八类农产品的消费状况进行一定分析。
一、北京市农产品消费的基本特性北京市农产品消费已经进入到相对平稳的阶段。
十几年来,北京市农产品消费的总体规模急剧增长。
2000年北京市全年吃类消费410.0亿元,2016年全年吃类消费2296.7亿元,增长了5.60倍。
在此期间,2004年、2005年出现了增长高峰,2004年增长了22.7%;2010年、2011年又出现了高峰,2011年增长了17.3%。
2012年后增长速度开始下降,2012年为2.5%、2016年为5.4%。
北京市农产品消费增长减慢的直接原因是人口流入速度减少和房价上涨。
2012年以后,北京市开始大力限制外来人口,人口增长减缓使农产品消费增长减缓;同期房价快速上涨,人们直接消费能力减弱也使农产品消费增长减缓。
北京市农产品消费结构正在逐步改善。
粮食是基本消费品,近年粮食在农产品消费中持续下降,2001年北京市人均粮食消费403.5公斤,2016年减少到259.1公斤;与此同时,北京市人均禽蛋、乳品的消费显著增加。
在蔬菜消费上,设施蔬菜、反季节蔬菜、精细蔬菜的增加,使大陆菜的消费相应减少。
食品加工、餐饮、观光农业发展迅速,间接地改变了农产品消费结构。
花卉不属于生活必需品,近年花卉消费的增加也说明北京市农产品消费的品质正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