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理综化学卷(word版,含解析)
- 格式:doc
- 大小:583.00 KB
- 文档页数:11
2014~2015学年广州六中高三理数第一次测验卷【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理科试卷,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知识考查注重基础、注重常规、注重主干知识,兼顾覆盖面.试题重点考查:集合、复数、不等式、向量、三视图、导数的综合应用、圆锥曲线、数列、参数方程极坐标、几何证明、函数的性质及图象、三角函数的性质、三角恒等变换与解三角形、充要条件的关系等;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是份较好的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相应选项.【题文】1.已知集合}2,1,0{=M ,},2|{M a a x x N ∈==,则集合=N M ( ) A .}0{B .}1,0{C .}2,1{D .}20{,【知识点】集合的表示及集合的交集A1【答案解析】D 解析:因为{}{|2,}0,2,4N x x a a M ==∈=,所以=N M {0,2}则选D.【思路点拨】在进行集合的运算时,能结合集合的元素特征进行转化的应先对集合进行转化再进行运算.【题文】2.已知复数21iz i=+,则z 的共轭复数是 ( ) A.i -1B.i +1C.iD.i -【知识点】复数的代数运算、复数的概念L4 【答案解析】A 解析:因为211iz i i==++,所以z 的共轭复数是i -1,则选A. 【思路点拨】复数的代数运算是常考知识点,掌握复数的代数运算法则是解题的关键.【题文】3. 设变量y x ,满足约束条件⎪⎩⎪⎨⎧≥≤--≥-+.1,02,02y y x y x 则目标函数y x z 2+=的最小值为( )A.2B. 3C. 4D. 5 【知识点】简单的线性规划E5【答案解析】B 解析:不等式组⎪⎩⎪⎨⎧≥≤--≥-+.1,02,02y y x y x 表示的平面区域为如图ABCD 对应的区域,显然当动直线y x z 2+=经过区域内的点A 时目标函数的值最小,而A 点坐标为(1,1),则目标函数的最小值为1+2=3,所以选B.【思路点拨】正确的确定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是解题的关键.【题文】4.已知,a b R Î,则“33log log a b >”是 “11()()22a b <”的( )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知识点】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对数函数与指数函数的性质A2 B6 B7【答案解析】A 解析:因为由33log log a b >得a >b >0,所以11()()22a b <成立,若11()()22a b <,因为a,b 不一定为正数,所以不能推出33log log a b >,则选A. 【思路点拨】判断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时,可先明确条件与结论,若由条件能推出结论,则充分性满足,若由结论能推出条件,则必要性满足.【题文】5.若某三棱柱截去一个三棱锥后所剩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则此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A.30B.12C.24D.4 【知识点】三视图G2【答案解析】C 解析:由三视图知几何体是底面为边长为3,4,5的三角形,高为5的三棱柱被平面截得的,如图所示,所以几何体的体积为11134534324232⨯⨯⨯-⨯⨯⨯⨯=,所以选C .【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三视图的识别以及多面体的体积问题.根据三视图得出几何体的形状及长度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题文】6.直线220x y -+=经过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一个焦点和一个顶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B. 12C. 23【知识点】椭圆的几何性质H5【答案解析】C 解析:因为直线220x y -+=与两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2,0,0,1,所以c=2,b=1,=则离心率为c a =,所以选C . 【思路点拨】因为椭圆的焦点与顶点都在坐标轴上,所以求出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即可解答.【题文】7. 已知向量AB 与AC 的夹角为120°,3,若AC AB AP +=λ,且0)(=-⋅AB AC AP ,则实数λ的值为( ) A .73 B .712C .6D .13 【知识点】向量的数量积F3【答案解析】B 解析:因为向量AB 与AC 的夹角为120°,3,所以12332AB AC ⎛⎫∙=⨯⨯-=- ⎪⎝⎭,则()()()()94310AP AC AB AB AC AC AB λλλ⋅-=+⋅-=---=,解得127λ=,所以选B.【思路点拨】掌握向量的数量积计算公式及向量的数量积的运算法则是本题解题的关键. 【题文】8.已知c b a abc x x x x f <<-+-=,96)(23,且0)()()(===c f b f a f ,现给出如下结论:①)3()0(f f =;②0)1()0(<f f ;③0)3()1(<f f ;④18222=++c b a . 其中正确结论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 【知识点】导数的综合应用B12【答案解析】D 解析:求导函数可得f′(x )=3x 2-12x+9=3(x-1)(x-3),∴当1<x <3时,f '(x )<0;当x <1,或x >3时,f '(x )>0,所以f (x )的单调递增区间为(-∞,1)和(3,+∞)单调递减区间为(1,3),所以f (x )极大值=f (1)=1-6+9﹣abc=4﹣abc ,f (x )极小值=f (3)=27﹣54+27-abc=﹣abc ,要使f (x )=0有三个解a 、b 、c ,那么结合函数f (x )草图可知:a <1<b <3<c 及函数有个零点x=b 在1~3之间,所以f (1)=4-abc >0,且f (3)=-abc <0,所以0<abc <4,∵f (0)=-abc ,∴f (0)=f (3),∴f (0)<0,∴f (0)f (1)<0,f (1)f (3)<0,∵f (a )=f (b )=(c )=0,∴x 3-6x 2+9x-abc=(x-a )(x-b )(x-c )=x 3-(a+b+c )x 2+(ab+ac+bc )x-abc ,∴a+b+c=6①,ab+ac+bc=9②,把②代入①2得:a 2+b 2+c 2=18;故正确的为:①②③④,所以选D.【思路点拨】本题可根据已知条件,利用导数及函数的图像确定函数的极值点及a 、b 、c 的大小关系.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上学期12月测试高三英语周六(四)Ⅰ语言知识及应用(共两节,满分45分)第一节 完形填空(共1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30分)阅读下面短文,掌握其大意,然后从1-15各题所给的A 、B 、C 和D 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According to a recent report, some once-hot majors like English, Computer and Law for Chinese students entering college have now fallen out of favor. The reason is that more graduates studying in those fields end up __1__.This year, a sample of 500,000 college graduates from 2009 were __2__ and 220,000 questionnaires were received back for the 2010 report. Among the __3__ majors, Law graduates had the most difficulty finding jobs, with the __4__ unemployment rate of 17.7% of all the majors in 2009. English majors had the highest __5__ of the unemployed for three years, with 15,700 graduates __6__ out of work.―Such majors as Computer, English and Law were the most __7__ ones for Beijing students entering universities in 2005, but now these graduates are in a tight corner,‖ said Ba ran, a senior occupation counselor at a well-known company. Ba said that the expansion of college enrollment for those hot majors five years ago has __8__ an oversupply in the market, making it harder for those graduates to find jobs. On the other side, engineering graduates majoring in Geological Engineering, Ship and Marine Engineering are __9__ most in the job market. Engineering majors are more practical in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work experience, which are favored by many __10__. The graduates are thus armed with a competitive __11__ in the fierce job market.The report suggested a readiness system should be set up against majors with a high risk of __12__. Undergraduates studying Law or English are encouraged to change their __13__ or obtain a second degree. For some colleges and provinces with incapable operation and __14__ employment rates, the report advised a(n) __15__ in enrollment numbers or even a temporary stop in enrolling students. 1. A. professional B. jobless C. incapable D. skillful 2. A. researched B. surveyed C. investigated D. questioned 3. A. unpromising B. favorable C. professional D. impractical 4. A. quickest B. slowest C. highest D. lowest 5. A. rate B. number C. sample D. supply 6. A. even B. somehow C. still D. often 7. A. famous B. risky C. practical D. popular 8. A. received B. encouraged C. stopped D. caused 9. A. ignored B. enrolled C. favored D. surveyed 10. A. employers B. professors C. reporters D. researchers 11. A. occupation B. advantage C. skill D. major12.A. dropoutB. incapabilityC. oversupplyD. unemployment 13. A. favorsB. jobsC. majorsD. schools14. A. low B. high C. rising D. falling 15.A. endB. maintainC. cutD. increase第二节:语法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阅读下面短文,按照句子结构的语法性和上下文连贯的要求,在空格处填入一个适当的词或使用括号中词语的正确形式填空,并将答案填写在答卷标号为16-25的相应位置上。
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六中、广雅中学、执信中学等六校联考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分4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区别乙烷和乙炔B.乙烯是石油裂解后的产物C.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石油的裂解和裂化是化学变化D.棉花、蛋白质、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2.化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氮肥NH4NO3在重力撞击下可能发生爆炸B.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C.二氧化硅可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板,晶体硅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3.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增加C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2O(g)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4.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叙述Ⅰ叙述ⅡA Na2S有强还原性用于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B CaCO3是难溶物CaCl2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C 浓H2SO4有强氧化性浓H2SO4可用于干燥SO2D 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A.A B.B C.C D.D5.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SO3含有N A个分子B.6.4g氧气和3.2g臭氧(O3)混合气体所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6N AC.过氧化钠与CO2反应时,0.1mol过氧化钠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的稀FeCl2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N A6.分子式为C4H8O2能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有(不含顺反异构)()A.6种B.5种C.4种D.3种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等质量的铝与足量的烧碱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饱和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D.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8.下列各种情况下,常温下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A.由水电离出的c(H+)=l×10﹣12mol/L的溶液中:K+、Ba2+、Cl﹣、NO3﹣B.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4+、Cl﹣、S2﹣C.pH=7的中性溶液中:Fe3+、K+、Cl﹣、SO42﹣D.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SO42﹣、CN﹣9.已知下列反应: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 (I) 5Cl2+I2+6H2O═10HCl+2HIO3(I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I中HCl是氧化剂 B.反应Ⅱ中Cl2发生氧化反应C.还原性:CoCl2>HCl>I2D.氧化性:Co2O3>Cl2>HIO310.根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C.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D.1735 Cl 与1737 Cl 得电子能力相同11.X、Y、Z、W是分别位于第2、3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室温下,0.1 mol/LW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pH>1B.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C.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D.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Y<Z<W12.下列表示对应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其中正确的是()A.向NaAlO2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2AlO2﹣+CO2+3H2O═2Al(OH)3↓+CO32﹣B.NH4HCO3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NH4++OH﹣═NH3.H2OC.AlCl3溶液中滴加过量氨水:Al3++3NH3.H2O═3NH4++Al(OH)3↓D.磁性氧化铁(Fe3O4)溶于稀硝酸3Fe2++4H++NO3﹣═3Fe3++NO↑+2H2O13.下列电解质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A.在0.1 mol•L﹣1NaHCO3溶液中:c(Na+)>c(HCO3﹣)>c(CO32﹣)>c(H2CO3)B.在0.1 mol•L﹣1NaClO溶液中:c(OH﹣)=c(H+)+c(HClO)C.某温度下,CH3COOH溶液中滴入NaOH溶液,使溶液pH=7时:c(CH3COO﹣)=c(Na+)>c (H+)=c(OH﹣)D.已知酸性:HCOOH>CH3COOH,相同浓度的HCOOK与CH3COONa溶液中:c(K+)﹣c(HCOO ﹣)>c(Na+)﹣c(CH﹣)3COO14.下列描述及热化学方程式均正确的是()A.已知C2H6的燃烧热为1090 kJ•mol﹣1,则C2H6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为:C2H6(g)+3.5O2(g)═2CO2(g)+3H2O(g)△H=﹣1090 kJ/molB.25℃,101kPa下,l mol C6H6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出3260 kJ热量,其热化学方程式为:C6H6(g)+7.5O2(g)═6CO2(g)+3H2O (l)△H=﹣3260kJ•mol﹣1C.已知常温下:H+(aq)+OH﹣(aq)═H2O(l)△H=﹣57.3 kJ/mol,则稀醋酸与稀NaOH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l)时也放出57.3 kJ的热量D.已知2CO(g)+O2(g)═2CO2(g)△H=﹣566 kJ•mol﹣1,则CO的燃烧热△H=﹣283 kJ•mol ﹣115.装置图所示,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A.该装置中Cu极为阳极B.工作时,左池中K+移向a电极C.工作一段时间,要使右池溶液复原可加入适量的CuOD.b极的电极反应式:H2+2OH﹣﹣2e﹣═2H2O16.下列除杂所用试剂和操作不合理的是()选项物质(括号中为杂质)除杂试剂操作A CO2(SO2)饱和NaHCO3溶液洗气B BaCO3(BaSO4)饱和Na2CO3溶液搅拌、过滤C 苯(苯酚)浓溴水过滤D Cl2(HCl)饱和食盐水洗气A.A B.B C.C D.D17.下图所示的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验证化学能转化为电能B.验证温度对平衡移动的影响C.验证铁发生析氢腐蚀D.验证AgCl溶解度大于Ag2S18.咖啡酸(如图),存在于许多中药,如野胡萝卜、光叶水苏、荞麦等中.咖啡酸有止血作用.下列关于咖啡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咖啡酸的分子式为C9H8O4B.1mol咖啡酸可以和含4molBr2的浓溴水反应C.1mol咖啡酸可以和3molNaOH反应D.可以用高锰酸钾检验出咖啡酸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19.已知室温时,0.1mo1/L某一元酸HA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该溶液的pH=4B.由HA电离出的c(H+)约为水电离出的c(H+)的106倍C.在该温度下加水稀释,溶液中减小D.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0×10﹣720.如图是铅蓄电池充、放电时的工作示意图,电解质是H2SO4溶液.已知放电时电池反应为:Pb+PbO2+4H++2SO42﹣═2PbSO4+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K与N相接时,能量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K与N相接时,Pb上发生反应为:Pb﹣2e﹣═Pb2+C.K与M连接时,所用电源的a极为负极D.K与M连接时,PbO2上发生反应为:PbO2+4e_+4H++SO42﹣═PbSO4+2H2O二、简答题.21.(14分)(2015秋•英德市校级月考)有机物A可发生如图转化(方框内物质均为有机物,部分无机产物已略去):已知:(R、R′可表示烃基或官能团)请回答:(1)F蒸气密度是相同条件下H2密度的31倍,且分子中无甲基.已知1mol F与足量钠作用产生H2 22.4L(标准状况),则F的分子式是;(2)G与F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差为4,则G的性质是(填字母);a.可与银氨溶液反应 b.可与乙酸发生酯化反应c.可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1mol G可与2mol新制Cu(OH)2发生反应(3)D能与NaHCO3反应,且两分子D可以反应得到含有六元环的酯类化合物,E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则D→E的化学方程式是;(4)B的同分异构体较多,写出一种不含甲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同分异构体结构简式:;(5)A转化为B和F的化学方程式是;(6)某烃分子H的碳原子数小于10,核磁共振氢谱只有一组峰,在相同条件下也可发生类似B→C的反应并只生成一种有机物I,I的结构简式:.22.(16分)(2015秋•广州校级月考)甲醇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开发和应用的广阔前景,请回答下列问题:(1)一定温度下,在一恒容的密闭容器中,由CO和H2合成甲醇:CO(g)+2H2(g)⇌CH3OH (g)①下列情形不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填序号);A.每消耗1mol CO的同时生成2molH2B.混合气体总物质的量不变C.生成CH3OH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D.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②CO的平衡转化率(α)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B、C两点的平衡常数K(B)K(C)(填“>”、“=”或“<”);③某温度下,将2.0mol CO和6.0mol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时测得c(CO)=0.25mol/L,CO的转化率= ,此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 (保留二位有效数字);(2)常温下,将VmL、0.20mol/L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20.00mL、0.20mol/L甲酸溶液中,充分反应,溶液pH=7,此时V 20.00(填“>”、“=”或“<”);当氢氧化钠溶液与甲酸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所含离子浓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3)温度650℃的熔融盐燃料电池,用(CO、H2)作反应物,空气与CO2的混合气体为正极反应物,镍作电极,用Li2CO3和Na2CO3混合物作电解质.该电池的正极反应式为;(4)己知:CH3OH、H2的燃烧热(△H)分别为﹣726.5kJ/mol、﹣285.8kJ/mol,则常温下CO2和H2反应生成CH3OH和H2O的热化学方程式是.23.(15分)(2015秋•广州校级月考)孔雀石主要含Cu2(OH)2CO3,还含少量FeO、SiO2.以孔雀石为原料可制备CuSO4•5H2O步骤如图:(1)写出孔雀石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了提高原料浸出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写出两条);(2)溶液A的金属离子有Cu2+、Fe2+.实验步骤中试剂①最佳选(填代号);a.KMnO4 b.Cl2 c.H2O2 d.HNO3(3)溶液B中加入CuO作用是;(4)常温下Fe(OH)3的K sp=1×10﹣39,若要将溶液中的Fe3+转化为Fe(OH)3沉淀,使溶液中c(Fe3+)降低至1×10﹣3mol/L,必需将溶液pH调节至;(5)由溶液C获得CuSO4•5H2O晶体,需要经和过滤;(6)可用KMnO4标准溶液测定溶液A中Fe2+的浓度,量取A溶液20.00ml,用0.010mol/L 酸性KMnO4标准溶液滴定,消耗KMnO410.00ml,A溶液中Fe2+的物质的量浓度mol/L.(反应原理:MnO4﹣+5Fe2++8H+═Mn2++5Fe3++4H2O)24.(15分)(2015秋•广州校级月考)Ⅰ.甲学生对Cl2与FeCl2和KSCN混合溶液的反应进行实验探究.向A中通入氯气至过量,观察A中,发现溶液先呈红色,然后变为黄色.(1)B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为了探究A中溶液由红色变为黄色的原因,甲同学进行如下实验.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则溶液中一定存在;(3)资料显示:SCN ﹣的电子式为.甲同学猜想SCN﹣可能被Cl2氧化了,他进行了如下研究;①取A中黄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由此证明SCN﹣中被氧化的元素是;②甲同学通过实验证明了SCN﹣中氮元素转化为NO3﹣,已知SCN﹣中碳元素没有被氧化,若SCN ﹣与Cl2反应生成1mol CO2,则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mol;Ⅱ.8.12天津港特大爆炸事故现场有700吨左右氰化钠,氰化钠剧毒.有少量因爆炸冲击发生泄漏.这些泄露的氰化钠可通过喷洒氧化剂双氧水的方式来处理,以减轻污染.(1)写出NaCN的电子式,偏碱性条件下,氰化钠溶液的CN﹣被双氧水氧化为HCO3﹣,同时放出NH3,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Cu2+可作为双氧水氧化CN﹣中的催化剂.某兴趣小组要探究Cu2+对双氧水氧化CN﹣是否起催化作用,请你完成下实验方案.填写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己知:CN﹣浓度可用离子色谱仪测定)步骤:分别取等体积、等浓度的含氰废水于甲、乙两支试管中,现象与结论:若若2015-2016学年广东省广州六中、广雅中学、执信中学等六校联考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2分,共分40分)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可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区别乙烷和乙炔B.乙烯是石油裂解后的产物C.石油的分馏、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石油的裂解和裂化是化学变化D.棉花、蛋白质、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考点】物质的检验和鉴别的基本方法选择及应用;有机化学反应的综合应用;化石燃料与基本化工原料.【分析】A.乙炔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而乙烷不能;B.石油裂解得到烯烃;C.煤的干馏为隔绝空气条件下发生的复杂物理化学变化;D.相对分子之间在10000以上的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棉花、淀粉为多糖,蛋白质中含肽键.【解答】解:A.乙炔能被高锰酸钾氧化,而乙烷不能,可通过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来区别乙烷和乙炔,故A正确;B.石油裂解得到烯烃,主要含乙烯,故B正确;C.煤的干馏为隔绝空气条件下发生的复杂物理化学变化,煤的干馏、石油的裂解和裂化均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而石油的分馏为物理变化,故C错误;D.相对分子之间在10000以上的化合物为高分子化合物,棉花、淀粉为多糖,蛋白质中含肽键,则棉花、蛋白质、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鉴别及检验,为高频考点,把握物质的性质、性质差异及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与应用能力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2.化学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氮肥NH4NO3在重力撞击下可能发生爆炸B.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的透气小袋,可防止食物受潮C.二氧化硅可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板,晶体硅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D.装饰材料释放的甲醛会造成污染【考点】铵盐;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硅和二氧化硅.【分析】A.NH4NO3在重力撞击下发生分解反应;B.硅胶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C.硅单质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板;D.甲醛有毒性,会污染空气.【解答】解:A.NH4NO3在重力撞击下发生分解反应,反应瞬间生成大量气体,所以NH4NO3在重力撞击下可能发生爆炸,故A正确;B.硅胶具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所以在食品袋中放入盛有硅胶的透气小袋,可吸收水蒸气防止食物受潮,故B正确;C.硅单质是重要的半导体材料,用于制备太阳能电池板,二氧化硅可用于制作光导纤维,故C错误;D.装饰材料会释放甲醛,甲醛有毒性,会污染空气,故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铵盐、硅胶、硅单质和二氧化硅、甲醛等的性质和应用,题目难度不大,注意把握常见物质的性质及应用.3.反应C(s)+H2O(g)⇌CO(g)+H2(g)在一可变容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条件的改变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无影响的是()A.增加C的量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H2O(g)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N2【考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分析】A、根据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固体量的增减不影响反应速率;B、体积缩小,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C、体积不变,充入水蒸气,使体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D、压强不变,充入氮气容器的体积变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减小.【解答】解:A、因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但是固体量的增减不影响反应速率,所以增加C(s)的量,反应速率不变,故A正确;B、将容器的体积缩小一半,反应体系中物质的浓度增大,则化学反应速率增大,故B错误;C、保持体积不变,充入水蒸气,使体系压强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故C错误;D、保持压强不变,充入氮气,使容器的体积变大,反应体系中各物质的浓度减小,则反应速率减小,故D错误.故选A.【点评】影响化学速率的因素有:温度、浓度、压强、催化剂、固体表面积,需要注意的是改变纯固体或液体的量,对反应速率无影响,压强改变必须引起浓度的改变才能引起化学反应速率的改变.4.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叙述Ⅰ叙述ⅡA Na2S有强还原性用于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B CaCO3是难溶物CaCl2溶液中通入CO2产生白色沉淀C 浓H2SO4有强氧化性浓H2SO4可用于干燥SO2D 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可用作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A.A B.B C.C D.D【考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浓硫酸的性质;金属的通性.【分析】A、硫化铜、硫化汞为难溶物;B、CaCO3溶解于强酸;C、浓硫酸做干燥剂体现其吸水性;D、Zn具有还原性和导电性.【解答】解;A、除去废水中的Cu2+和Hg2+,利用了硫化物的溶解性,故A错误;B、CaCO3溶解于强酸,CaCl2溶液中通入CO2不能生成白色沉淀,故B错误;C、浓硫酸可用于干燥SO2,体现了浓硫酸的吸水性,和氧化性无关,故C错误;D、锌锰干电池的负极材料,体现了Zn的导电性和还原性,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明确硫化钠、浓硫酸、碳酸钙、锌的性质是解题关键,注意浓硫酸的吸水性,和氧化性无关.5.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LSO3含有N A个分子B.6.4g氧气和3.2g臭氧(O3)混合气体所含有的氧原子数为0.6N AC.过氧化钠与CO2反应时,0.1mol过氧化钠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标准状况下,2.24L Cl2与过量的稀FeCl2溶液反应,转移电子总数为0.1N A【考点】阿伏加德罗常数.【分析】A、标况下,三氧化硫为固体;B、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歧化反应;D、标况下,22.4L氯气为1mol,根据反应后氯元素为﹣1价来分析.【解答】解:A、标况下,三氧化硫为固体,不能根据气体摩尔体积来计算其物质的量,故A错误;B、氧气和臭氧均由氧原子构成,故6.4g氧气和3.2g臭氧即9.6g混合气体中含有的氧原子的物质的量n==0.6mol,即0.6N A个,故B正确;C、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为歧化反应,1mol过氧化钠转移1mol电子,则0.1mol过氧化钠转移0.1mol电子即0.1N A个,故C错误;D、标况下,2.24L氯气为0.1mol,且完全反应,反应后氯元素为﹣1价,故0.1mol氯气转移0.2mol电子即0.2NA个,故D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注意掌握公式的运用和物质的结构,难度不大.6.分子式为C4H8O2能与NaOH溶液发生水解反应的有机物有(不含顺反异构)()A.6种B.5种C.4种D.3种【考点】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分析】分子式为C4H8O2的酯为饱和一元酯,形成酯的羧酸与醇的碳原子总数为4,讨论羧酸与醇含有的碳原子,判断形成该酯的羧酸与醇的同分异构体种数即可得出酯的种类.【解答】解:分子式为C4H8O2的有机物在酸性条件下可水解为酸和醇,属于饱和一元酯,若为甲酸和丙醇酯化,甲酸1种,丙醇有2种,酯有2种;若为乙酸和乙醇酯化,乙酸1种,乙醇有1种,酯有1种;若为丙酸和甲醇酯化,丙酸有1种,甲醇1种,酯有1种;可形成的酯共有4种,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同分异构体的书写与判断,难度中等,关键是形成酯的羧酸与醇的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注意利用数学法进行计算.7.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等质量的铝与足量的烧碱和盐酸反应生成氢气的质量相同B.制备乙酸乙酯时可用饱和的NaOH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跟电石反应,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D.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考点】化学实验方案的评价.【分析】A.Al和NaOH、HCl反应都生成氢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6HCl=2AlCl3+3H2↑;B.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会发生水解;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相当于降低了水的浓度;D.SO2能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烯能与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解答】解:A.Al和NaOH、HCl反应都生成氢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2Al+2NaOH+2H2O=2NaAlO2+3H2↑、2Al+6HCl=2AlCl3+3H2↑,烧碱和盐酸足量时,生成氢气的量与Al的量成正比,Al的质量相等,所以生成氢气质量相等,故A正确;B.乙酸乙酯在NaOH溶液中会发生水解,应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收集产物以除去其中的乙酸,故B错误;C.用饱和食盐水替代水,相当于降低了水的浓度,可以减缓乙炔的产生速率,故C正确;D.SO2能与溴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乙烯能与KMnO4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SO2使溴水褪色与乙烯使KMnO4溶液褪色的原理相同,故D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较为综合,涉及物质的量的计算、酯的水解、乙炔的制备、物质的鉴别等知识,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为高考常见题型,注意相关知识的学习与积累,难度不大.8.下列各种情况下,常温下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存在的离子组是()A.由水电离出的c(H+)=l×10﹣12mol/L的溶液中:K+、Ba2+、Cl﹣、NO3﹣B.无色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Al3+、NH4+、Cl﹣、S2﹣C.pH=7的中性溶液中:Fe3+、K+、Cl﹣、SO42﹣D.酸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Na+、ClO﹣、SO42﹣、CN﹣【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A.由水电离出的c(H+)=l×10﹣12mol/L的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四种离子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反应;B.铝离子与硫离子发生双水解反应;C.铁离子在溶液中发生水解,溶液呈酸性;D.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ClO﹣、CN﹣都与氢离子反应.【解答】解:A.由水电离出的c(H+)=l×10﹣12mol/L的溶液为酸性或碱性溶液,K+、Ba2+、Cl﹣、NO3﹣之间不反应,都不与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发生反应,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A正确;B.Al3+、S2﹣之间发生双水解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B错误;C.Fe3+在溶液中部分水解,溶液显示酸性,不可能为中性,故C错误;D.酸性溶液中存在大量氢离子,ClO﹣、CN﹣与酸性溶液中的氢离子发生反应,在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离子共存的判断,为高考的高频题,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注意明确离子不能大量共存的一般情况,如:能发生复分解反应的离子之间;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之间等;解决离子共存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题目所隐含的条件,如:溶液的酸碱性,据此来判断溶液中是否有大量的 H+或OH﹣;溶液的颜色,如无色时可排除 Cu2+、Fe2+、Fe3+、MnO4﹣等有色离子的存在.9.已知下列反应: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 (I) 5Cl2+I2+6H2O═10HCl+2HIO3(II)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I中HCl是氧化剂 B.反应Ⅱ中Cl2发生氧化反应C.还原性:CoCl2>HCl>I2D.氧化性:Co2O3>Cl2>HIO3【考点】氧化还原反应.【专题】氧化还原反应专题.【分析】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中C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5Cl2+I2+6H2O═10HCl+2HIO3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I元素的化合价升高,结合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来解答.【解答】解:A.反应I中Cl元素的化合价升高,则HCl为还原剂,故A错误;B.II中Cl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氯气发生还原反应,故B错误;C.由还原剂的还原性大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可知,I中还原性为HCl>CoCl2,II中还原性为I2>HCl,故C错误;D.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I中氧化性为Co2O3>Cl2,II中氧化性为Cl2>HIO3,则氧化性为Co2O3>Cl2>HIO3,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氧化还原反应,为高频考点,把握反应中元素的化合价变化为解答的关键,侧重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的考查,注意氧化性、还原性比较的规律性方法,题目难度不大.10.根据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C.Cl﹣、S2﹣、Ca2+、K+半径逐渐减小D.1735 Cl 与1737 Cl 得电子能力相同【考点】元素周期律的作用.【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A.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自上而下酸性减弱;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Ar原子与S2﹣离子;C.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D.互为同位素原子的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解答】解:A.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自上而下酸性减弱,不是最高价含氧酸不一定,如HClO为弱酸、HBrO4为强酸,故A错误;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Ar原子化学性质稳定,而S2﹣离子具有强还原性,故B错误;C.S2﹣、Cl﹣、Ca2+、K+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S2﹣>Cl﹣>K+>Ca2+,故C错误;D.3517Cl与3717Cl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电子能力相同,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微粒半径比较、原子结构与性质关系等,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11.X、Y、Z、W是分别位于第2、3周期的元素,原子序数依次递增.X与Z位于同一主族,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室温下,0.1 mol/LW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pH>1B.Z的最高价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C.Y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与氧化铁发生置换反应D.原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X<Y<Z<W【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分析】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应为Al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应为Si元素,X与Z位于同一主族,则X为C元素,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则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4﹣3﹣4=7,且原子序数最大,应为Cl元素,结合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判断元素对应的单质、化合物的性质.【解答】解:Y元素的单质既能与盐酸反应也能与NaOH溶液反应,应为Al元素,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一半,应为Si元素,X与Z位于同一主族,则X为C元素,Y、Z、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4,则W的最外层电子数为14﹣3﹣4=7,且原子序数最大,应为Cl元素,A.W为Cl元素,对应的HCl的水溶液为强酸,室温下,0.1 mol/LW的气态氢化物的水溶液的pH=1,故A错误;B.Z为Si,对应的二氧化硅与水不反应,故B错误;C.Y为Al,金属性比铁,可用铝热反应置换出铁,故C正确;D.C元素位于第二周期,其它元素位于第三周期,则C元素的半径最小,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元素的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则子半径由小到大的顺序为C<Cl<Si<Al,故D错误.故选C.。
2015届广东高考化学综合模拟试卷(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聚氰胺(分子式:C3H6N6)含氮量很高,可作为牛奶添加剂B.聚氯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为了减少“白色污染”,我国规定商家不得提供塑料袋D.低碳生活就是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18g H2O中含有2N A个氢原子B.标准状况下,22.4L 苯含有N A个苯分子C.1mol Na与足量水反应转移2N A个电子D.0.1mol•L﹣1 CH3COOH中含有0.1N A个CH3COO﹣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Ca2+、K+、HCO3﹣、OH﹣B.Al3+、NH4+、CO32﹣、Cl﹣C.Na+、Ba2+、OH﹣、NO3﹣D.H+、NH4+、SO32﹣、NO3﹣4.下列陈述Ⅰ、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陈述Ⅰ陈述ⅡA Fe3+有氧化性铁盐可用作净水剂B SiO2是两性氧化物SiO2可和HF反应C Al2O3的熔点很高Al2O3可用作耐火材料D SO2有漂白性SO2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A B.B C.C D.D5.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用字母表示)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和R在同一周期B.原子半径:W>R>X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D.X、Z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O2可溶于强碱溶液,不溶于任何酸B.当光束通过淀粉溶液时,无法观察到丁达尔现象C.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和金属的冶炼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有强氧化性的氯化钙和次氯酸钙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7.在25℃下,向10.00mL 0.01mol/L某一元酸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 NaOH 溶液,溶液pH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A是弱酸B.b点表示的溶液中:c(HA)=c(A﹣)C.c点时:V=10.00 mLD.b、c、d三点表示的溶液中一定都存在:c(Na+)+c(H+)=c(A﹣)+c(OH﹣)8.如图所示是2004年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左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B.右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物质是空气C.负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D.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9.(16分)F是新型降压药替米沙坦的中间体,可由下列路线合成:(1)A的分子式为,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消耗molO2.(2)由B制备C的化学方程式为(不要求注明反应条件).(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A.AF都属于芳香烃衍生物B.1molA最多能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C.由D制备E需添加氧化剂D.由E制备F属于取代反应(4)化合物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属于α﹣氨基酸,且不含甲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5)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为和R2﹣NH2,则F在强酸和长时间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的结构简式为.10.(16分)(1)N2(g)+3H2(g)⇌2NH3(g);△H=﹣94.4kJ•mol﹣1.恒容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①在1L容器中发生反应,前20min内,v(NH3)= ,放出的热量为;②25min时采取的措施是;③时段Ⅲ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用具体数据表示).(2)电厂烟气脱氮的主反应①:4NH3(g)+6NO(g)⇌5N2(g)+6H2O(g),副反应②:2NH3(g)+8NO(g)⇌5N2O(g)+3H2O(g);△H>0.平衡混合气中N2与N2O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请回答:在400K~600K时,平衡混合气中N2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导致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任答合理的一条原因).(3)直接供氨式燃料电池是以NaOH溶液为电解质的.电池反应为:4NH3+3O2=2N2+6H2O,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11.(15分)电镀污泥中含有Cr(OH)3、Al2O3、ZnO、CuO、NiO等物质,工业上通过“中温焙烧﹣钠氧化法”回收Na2Cr2O7等物质.已知:水浸后溶液中存在Na2CrO4、NaAlO2、Na2ZnO2等物质(1)水浸后的溶液呈性(“酸”、“碱”、“中”)(2)完成氧化焙烧过程中生成Na2CrO4的化学方程式Cr(OH)3+ Na2CO3+ = Na2CrO4+CO2+(3)滤渣II的主要成分有Zn(OH)2、(4)“系列操作”中为:继续加入H2SO4,冷却结晶,过滤.继续加入H2SO4目的是.已知:①除去滤渣II后,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2H+⇌+H2O②Na2Cr2O7、Na2CrO4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20℃60℃100℃温度化学式Na2SO419.5 45.3 42.5Na2Cr2O7183 269 415Na2CrO484 115 126(5)工业上还可以在水浸过滤后的溶液Na2CrO4加入适量H2SO4,用石墨做电极电解生产金属铬,写出生成铬的电极反应方程式.12.(17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加碘食盐中碘酸钾进行研究,查阅资料得知:碘酸钾是一种白色粉末,常温下很稳定,加热至560℃开始分解.在酸性条件下碘酸钾是一种较强的氧化剂与HI、H2O2等物质作用,被还原为单质碘.(1)学生甲设计实验测出加碘食盐中碘元素的含量,步骤如下:①称取wg加碘盐,加适量蒸馏水溶解.②用稀硫酸酸化所得的溶液,再加入过量KI溶液,写出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③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物质的量浓度为1.00×10﹣3mol•L﹣1的Na2S2O3溶液滴定(滴定时的反应方程式为I2+2S2O32﹣═2I﹣+S4O62﹣),滴定时Na2S2O3溶液应放在(填“酸式滴定管”或“碱式滴定管”),滴定至终点的现象为.(2)学生乙对纯净的NaCl(不含KIO3)进行了下列实验:顺序步骤实验现象①取少量纯净的NaCl,加适量蒸馏水溶解溶液无变化②滴入少量淀粉﹣KI溶液,振荡溶液无变化③然后再滴加稀硫酸,振荡溶液变蓝色请推测实验③中产生蓝色现象的可能原因:;根据学生乙的实验结果可推测学生甲的实验结果可能(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3)学生丙设计实验证明加碘食盐样品中碘元素的存在形式是IO3﹣而不是I﹣,进行如下实验.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限选试剂:稀硫酸、稀硝酸、3%H2O2溶液、新制氯水、1%淀粉溶液、蒸馏水.实验步骤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取少量食盐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步骤2:另取少量食盐样品于试管中,加适量蒸馏水使其完全溶解,滴入适量的稀硫酸酸化,2015届广东高考化学综合模拟试卷(一)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三聚氰胺(分子式:C3H6N6)含氮量很高,可作为牛奶添加剂B.聚氯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C.为了减少“白色污染”,我国规定商家不得提供塑料袋D.低碳生活就是节能减排,尽量使用太阳能等代替化石燃料,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考点】常见的生活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的组成、性质和作用;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分析】A、三聚氰胺(cyanuramide,分子式C3H6N6)含氮量虽高但对人体有害;B、根据聚氯乙烯的结构来分析;C、废弃塑料不能降解,能造成白色污染;D、低碳生活就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解答】解:A、三聚氰胺对人体有害,不能作为牛奶添加剂使用,故A错误;B、聚氯乙烯中不含双键,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故B错误;C、塑料袋在自然界无法降解,能造成白色污染,故应减少塑料袋的使用,我国规定商家不得无偿提供塑料袋,故C错误;D、低碳生活就是减少温室气体如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节能减排,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与生活的知识,题目较为简单,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课本知识和生活经验即可解答.2.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常温下,18g H2O中含有2N A个氢原子B.标准状况下,22.4L 苯含有N A个苯分子C.1mol Na与足量水反应转移2N A个电子D.0.1mol•L﹣1 CH3COOH中含有0.1N A个CH3COO﹣【考点】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阿伏加德罗常数.【专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加德罗定律.【分析】A.n=,N=n×n A,结合水的构成分析;B.标况下,苯为液体;C.Na失去1个电子变为Na+;D.溶液体积未知,且醋酸为弱酸.【解答】解:A.常温下,18g H2O的物质的量为=1mol,含2molH,则含有2n A个氢原子,故A正确;B.标况下,苯为液体,不能利用体积计算其物质的量,故B错误;C.Na失去1个电子变为Na+,则1mol Na与足量水反应转移n A个电子,故C错误;D.溶液体积未知,且醋酸为弱酸,则不能计算离子个数,若为1L 0.1 mol•L﹣1CH3COOH中,含有小于0.1n A个CH3COO﹣,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物质的量的计算及阿伏伽德罗常数,把握质量、物质的量、浓度等的关系及物质的构成、原子结构为解答的关键,综合性较强,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查,题目难度不大.3.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Ca2+、K+、HCO3﹣、OH﹣B.Al3+、NH4+、CO32﹣、Cl﹣C.Na+、Ba2+、OH﹣、NO3﹣D.H+、NH4+、SO32﹣、NO3﹣【考点】离子共存问题.【分析】根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沉淀、气体、水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相互促进水解等,则离子大量共存,以此来解答.【解答】解:A.Ca2+、HCO3﹣、OH﹣结合生成沉淀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A不选;B.Al3+、CO32﹣相互促进水解,不能大量共存,故B不选;C.该组离子之间不反应,可大量共存,故C选;D.H+、SO32﹣、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D不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离子的共存,为高频考点,把握习题中的信息及常见离子之间的反应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水解反应的离子共存考查,题目难度不大.4.下列陈述Ⅰ、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陈述Ⅰ陈述ⅡA Fe3+有氧化性铁盐可用作净水剂B SiO2是两性氧化物SiO2可和HF反应C Al2O3的熔点很高Al2O3可用作耐火材料D SO2有漂白性SO2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A.A B.B C.C D.D【考点】盐类水解的应用;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硅和二氧化硅;镁、铝的重要化合物.【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A、Fe3+具有氧化性,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净水作用;B、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可以和强碱之间反应;C、氧化铝熔点很高,可以做耐火材料;D、SO2的漂白性是和有色有机物结合为不稳定的无色物质,SO2和高锰酸钾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之褪色.【解答】解:A、Fe3+具有氧化性,氢氧化铁胶体具有净水作用,Ⅰ正确、Ⅱ不正确,无因果关系,故A错误;B、SiO2属于酸性氧化物,可以和强碱、HF酸之间反应,Ⅰ不正确、Ⅱ正确,无因果关系,故B错误;C、氧化铝熔点很高,可以做耐火材料,故C正确;D、SO2的漂白性是和有色有机物结合为不稳定的无色物质,SO2和高锰酸钾之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之褪色,Ⅰ正确、Ⅱ正确,无因果关系,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与应用,同时要区分事物间的因果关系,熟练掌握基础是解题关键.5.如图是部分短周期元素原子(用字母表示)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序数的关系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和R在同一周期B.原子半径:W>R>XC.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X>YD.X、Z形成的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考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专题】元素周期律与元素周期表专题.【分析】由图可知:原子序数X>Y>Z>R>W,再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各元素所在族,都是短周期元素,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X为O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Y为F元素;Z、R、W处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故Z为Na 元素、R为S元素、W为Cl元素,结合对应单质、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以及元素周期律知识解答该题.【解答】解:由图可知:原子序数X>Y>Z>R>W,再根据最外层电子数确定各元素所在族,都是短周期元素,可知X、Y处于第二周期,X的最外层电子数为6,故X为O元素,Y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故Y为F元素;Z、R、W处于第三周期,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1、6、7,故Z 为Na元素、R为S元素、W为Cl元素,A.X为O元素、R为S元素,二者处于同一主族,故A错误;B.同周期自左而右,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越多原子半径越大,故原子半径S>Cl>O,故B 错误;C.同周期自左而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气态氢化物越稳定,故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HF>H2O,故C错误;D.X、Z形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钠或过氧化钠,过氧化钠中过氧根离子中氧原子之间存在非极性共价键,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知识,为高考常见题型和高频考点,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根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序数的关系确定元素是解题的关键,注意整体把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难度中等.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SiO2可溶于强碱溶液,不溶于任何酸B.当光束通过淀粉溶液时,无法观察到丁达尔现象C.铝热反应可用于焊接钢轨和金属的冶炼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有强氧化性的氯化钙和次氯酸钙【考点】硅和二氧化硅;胶体的重要性质;氯、溴、碘及其化合物的综合应用;金属冶炼的一般原理.【专题】溶液和胶体专题;碳族元素;金属概论与碱元素.【分析】A.二氧化硅可溶于氢氟酸;B.淀粉溶液是胶体;C.铝热反应是放热反应,且铝活泼性较强;D.次氯酸钙有强氧化性.【解答】解:A.二氧化硅可溶于强碱和氢氟酸,故A错误;B.淀粉溶液是胶体,有丁达尔效应,故B错误;C.铝热反应不仅应用于焊接钢轨,而且还常应用于冶炼熔点较高的金属,如钒、铬、锰等,故C正确;D.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有强氧化性的次氯酸钙,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二氧化硅的性质、胶体、铝热反应和漂白粉的成分,难度不大,注意铝热反应不仅应用于焊接钢轨,而且还常应用于冶炼熔点较高的金属,如钒、铬、锰等.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的得3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7.在25℃下,向10.00mL 0.01mol/L某一元酸HA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 NaOH 溶液,溶液pH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A是弱酸B.b点表示的溶液中:c(HA)=c(A﹣)C.c点时:V=10.00 mLD.b、c、d三点表示的溶液中一定都存在:c(Na+)+c(H+)=c(A﹣)+c(OH﹣)【考点】酸碱混合时的定性判断及有关ph的计算.【专题】电离平衡与溶液的pH专题.【分析】由图象知,0.01mol/L的HA溶液的pH值约为4,不能完全电离,为弱酸,加入的酸的物质的量=0.01mol/L×0.01L=10﹣4 mol,碱的物质的量=0.01mol/L×0.005L=5×10﹣5 mol,溶液溶质为NaA和HA,溶液呈酸性,说明HA的电离程度大于A﹣的水解程度,c点时,溶液呈中性,如V=10.00 mL,二者恰好反应,溶液应呈碱性,则实际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应小于10mL,结合电荷守恒解答该题.【解答】解:A.由图象知,0.01mol/L的HA溶液的pH值约为4,不能完全电离,为弱酸,故A正确;B.b点时,加入的酸的物质的量=0.01mol/L×0.01L=10﹣4 mol,碱的物质的量=0.01mol/L×0.005L=5×10﹣5 mol,溶液溶质为NaA和HA,溶液呈酸性,说明HA的电离程度大于A﹣的水解程度,则c(HA)<c(A﹣),故B错误;C.c点时,溶液呈中性,如V=10.00 mL,二者恰好反应,溶液应呈碱性,则实际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应小于10mL,故C错误;D.溶液中呈电中性,溶液中阴阳离子所带电荷相等,即c(Na+)+c(H+)=c(A﹣)+c(OH﹣),故D正确.故选:AD.【点评】本题考查了酸碱混合时溶液中各种离子的关系,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学生的分析能力的考查,难度较大,会运用电荷守恒和物料守恒是解本题的关键,注意把握弱电解质的电离和盐类水解的特点.8.如图所示是2004年批量生产的笔记本电脑所用甲醇燃料电池的结构示意图.甲醇在催化剂作用下提供质子(H+)和电子,电子经外电路、质子经内电路到达另一极与氧气反应,电池总反应为2CH3OH+3O2﹣→2CO2+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左电极为电池的负极,a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B.右电极为电池的负极,b处通入的物质是空气C.负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D.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考点】化学电源新型电池.【专题】电化学专题.【分析】通过电子的移动方向知,左半极为负极,右半极为正极;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投放燃料,燃料在负极上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上投放氧化剂,氧化剂在正极上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解答】解:A、通过电子的移动方向知,左半极为负极,右半极为正极,燃料电池中,负极上投放燃料,所以a处通入的物质是甲醇,故A正确;B、右半极是电池的正极,故B错误;C、负极上投放的燃料,燃料甲醇失电子和水发生氧化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氢离子,电极反应式为CH3OH+H2O﹣6e﹣═CO2↑+6H+,故C正确;D、正极上投放的氧化剂,氧化剂得电子和氢离子反应生成水,故D错误;故选AC.【点评】本题以甲醇为燃料考查了燃料电池,难度不大,注意正负极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要结合电解质溶液的酸碱性,即使燃料和氧化剂相同,如果电解质溶液不同,电极反应式也不同.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4分.按题目要求作答.解答题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数值计算的题,答案中须明确写出数值和单位.9.(16分)F是新型降压药替米沙坦的中间体,可由下列路线合成:(1)A的分子式为C8H10,1mol该物质完全燃烧需消耗10.5 molO2.(2)由B制备C的化学方程式为(不要求注明反应条件).(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填字母).A.AF都属于芳香烃衍生物B.1molA最多能与4molH2发生加成反应C.由D制备E需添加氧化剂D.由E制备F属于取代反应(4)化合物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属于α﹣氨基酸,且不含甲基,该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为.(5)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为和R2﹣NH2,则F在强酸和长时间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水解产物的结构简式为、CH3CH2CH2COOH、CH3OH .【考点】有机物的推断.【分析】C与甲醇反应生成D,由D的结构可知C为,B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生成C,则B为,A发生氧化反应生成B,D中硝基被还原为氨基生成E,E与CH3CH2CH2COCl 发生取代反应生成F,(1)根据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判断含有的C、H原子数,可写出分子式,并计算耗氧量;(2)B制备C的反应为硝化反应;(3)根据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判断可能具有的性质;(4)根据结构特点判断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5)根据题中信息,F水解时肽键断裂,生成氨基和羧基,据此写水解产物.【解答】解:根据合成流程可知,C与甲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D,则C的结构简式为:,(1)A中含有8个C,8个H,分子式为C8H10,1molA物质完全燃烧需消耗(8+)mol=10.5mol,故答案为:C8H10;10.5;(2)C为,B制备C的反应为硝化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故答案为:;(3)A.B~F都属于芳香烃的衍生物,而A为芳香烃,故A错误;B.A中只含有一个苯环,1molA最多能与3molH2发生加成反应,故B错误;C.D与氢气反应生成E,该反应为还原反应,需要添加还原剂,故C错误;D.由E制备F为形成酞键的过程,属于取代反应,故D正确;故答案为:D;(4)化合物E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属于α﹣氨基酸(即氨基与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且不含甲基,该同分异构体应为:,故答案为:;(5)已知在一定条件下可水解为,则F在强酸和长时间加热条件下发生水解反应,水解生成、CH3CH2CH2COOH、CH3OH,故答案为:、CH3CH2CH2COOH、CH3OH.【点评】本题考查有机物的合成,题目难度中等,本题侧重于有机物的组成和结构的考查,同分异构体的判断为该题的易错点,注意把握题目要求和信息,试题培养了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的能力.10.(16分)(1)N2(g)+3H2(g)⇌2NH3(g);△H=﹣94.4kJ•mol﹣1.恒容时,体系中各物质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1.①在1L容器中发生反应,前20min内,v(NH3)= 0.050mol(L•min)﹣1,放出的热量为47.2kJ ;②25min时采取的措施是将NH3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③时段Ⅲ条件下,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用具体数据表示).(2)电厂烟气脱氮的主反应①:4NH3(g)+6NO(g)⇌5N2(g)+6H2O(g),副反应②:2NH3(g)+8NO(g)⇌5N2O(g)+3H2O(g);△H>0.平衡混合气中N2与N2O含量与温度的关系如图2.请回答:在400K~600K时,平衡混合气中N2含量随温度的变化规律是随温度升高,N2的含量降低,导致这种规律的原因是主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使主反应的平衡左移(或者副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使副反应的平衡右移,降低了NH3和NO浓度,使主反应的平衡左移)(任答合理的一条原因).(3)直接供氨式燃料电池是以NaOH溶液为电解质的.电池反应为:4NH3+3O2=2N2+6H2O,则负极电极反应式为2NH3+6OH﹣﹣6e﹣=N2+6H2O .【考点】物质的量或浓度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专题】化学平衡专题.【分析】(1)①根据v=计算出前20min内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v(NH3);根据达到平衡时生成氨气的物质的量及热化学方程式N2(g)+3H2(g)⇌2NH3(g);△H=﹣94.4kJ•mol﹣1计算出放出的热量;②根据25min时氨气的物质的量变为0,而氮气和氢气的物质的量不变进行解答;③根据时段Ⅲ条件下达到平衡时各组分的浓度及平衡常数表达式进行解答;(2)根据图2中随着温度升高,氮气、N2O的含量变化进行分析;根据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及两个可逆反应的反应热情况进行分析;(3)根据原电池原电池工作原理及电极反应写出该燃料电池的负极反应式.【解答】解:(1)①根据图象可知,20min时氨气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00mol/L,所以氨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v(NH3)==0.050mol(L•min)﹣1;达到平衡时生成的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00 mol/L×1L=1.00mol,根据N2(g)+3H2(g)⇌2NH3(g);△H=﹣94.4kJ•mol﹣1可知生成1.00mol氨气放出的热量为94.4kJ•mol﹣1=47.2kJ,故答案为:0.050mol(L•min)﹣1; 47.2kJ;②25min时氨气的物质的量迅速变为0而氮气、氢气的物质的量不变,之后氮气、氢气的物质的量逐渐减小,氨气的物质的量逐渐增大,说明25min时将NH3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故答案为:将NH3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③时段Ⅲ条件下,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K==,故答案为:;(2)根据图象可知,在400K~600K时,平衡混合气中N2含量随温度的升高逐渐降低;主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着逆向移动,氮气的含量减小,故答案为:随温度升高,N2的含量降低;主反应为放热反应,升温使主反应的平衡左移或者副反应为吸热反应,升温使副反应的平衡右移,降低了NH3和NO浓度,使主反应的平衡左移;(3)原电池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所以该燃料电池中负极氨气失去电子生成氮气,电极反应式为2NH3+6OH﹣﹣6e﹣=N2+6H2O,故答案为:2NH3+6OH﹣﹣6e﹣=N2+6H2O.【点评】本题考查了化学反应速率计算、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及原电池工作原理,题目难度中等,注意掌握温度等因素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原电池工作原理,明确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11.(15分)电镀污泥中含有Cr(OH)3、Al2O3、ZnO、CuO、NiO等物质,工业上通过“中温焙烧﹣钠氧化法”回收Na2Cr2O7等物质.已知:水浸后溶液中存在Na2CrO4、NaAlO2、Na2ZnO2等物质(1)水浸后的溶液呈碱性(“酸”、“碱”、“中”)(2)完成氧化焙烧过程中生成Na2CrO4的化学方程式4 Cr(OH)3+ 4 Na2CO3+ 3O2= 4 Na2CrO4+ 4 CO2+ 6H2O(3)滤渣II的主要成分有Zn(OH)2、Al(OH)3(4)“系列操作”中为:继续加入H2SO4,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继续加入H2SO4目的是促进平衡CrO42﹣+2H+⇌Cr2O72﹣+H2O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尽可能生成更多溶解度更大的Na2Cr2O7.已知:①除去滤渣II后,溶液中存在如下反应:+2H+⇌+H2O②Na2Cr2O7、Na2CrO4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下表温度20℃60℃100℃化学式Na2SO419.5 45.3 42.5Na2Cr2O7183 269 415Na2CrO484 115 126(5)工业上还可以在水浸过滤后的溶液Na2CrO4加入适量H2SO4,用石墨做电极电解生产金属铬,写出生成铬的电极反应方程式CrO42﹣+8H++6e﹣=Cr+4H2O .【考点】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基本操作综合应用;电解原理.【专题】元素及其化合物.【分析】(1)从盐类水解的角度解答;(2)氧化焙烧过程中有氧气参加反应,结合质量守恒定律完成方程式;(3)水浸后溶液中存在Na2CrO4、NaAlO2、Na2ZnO2等物质,加入硫酸调节溶液的pH可得到Zn (OH)2、Al(OH)3沉淀;(4)水浸后溶液中存在Na2CrO4,加入硫酸发生CrO42﹣+2H+⇌Cr2O72﹣+H2O,从平衡移动的角度分析;(5)生成铬的电极发生还原反应,CrO42﹣得到电子生成Cr.【解答】解:(1)水浸后溶液中存在Na2CrO4、NaAlO2、Na2ZnO2等都为强碱弱酸盐,水解呈碱性,故答案为:碱性;(2)氧化焙烧过程中有氧气参加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可知还应生成水,反应的方程式为4Cr (OH)3+4Na2CO3+3O2=4Na2CrO4+4CO2+6H2O,故答案为:4Cr(OH)3+4Na2CO3+3O2=4Na2CrO4+4CO2+6H2O;(3)Zn(OH)2、Al(OH)3具有两性,水浸后溶液中存在Na2CrO4、NaAlO2、Na2ZnO2等物质,加入硫酸调节溶液的pH可得到Zn(OH)2、Al(OH)3沉淀,故答案为:Al(OH)3;(4)水浸后溶液中存在Na2CrO4,加入硫酸发生CrO42﹣+2H+⇌Cr2O72﹣+H2O,加入硫酸可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将溶液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可得到晶体,。
机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2015年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化学试卷本试卷共6页,65题,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试室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A)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16 Na 23 A1 27 S 32 C1 35.5 K 39一、单项选择题Ⅰ: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下列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A.水:H2O B.氧化钠:Na2O2C.一氧化氮:NO D.硫酸钾:KSO4 2.碘131是碘元素的一种放射性核素。
下列关于131 53I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量数为131 B.质子数为78 C.核外电子数为78 D.中子数为53 3.用mol•L—1作为单位的物理量是A.长度B.质量C.物质的量D.物质的量浓度4.P2O5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A.+3 B.+4 C.+5 D.+65.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石墨BC.青铜D.碳素墨水6.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下列关于该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质子数为7 B.最外层电子数为2 C.核外电子数为7 D.核外有3个电子层7.下列气体通入水中,不.能形成电解质溶液的是A.NH3B.O2C.HBr D.HCl8.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煤的干馏B.石油的裂解C.煤的气化D.石油的分馏9.碳元素可以存在于自然界的多种物质中,这些物质肯定不.包括 A .石油 B .石灰石 C .天然气 D .石英砂 10.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 .用药匙取用少量Na 2SO 4固体B .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NaCl 溶液C .加热盛有23体积K 2SO 4溶液的试管D .用10mL 量筒量取8mL 1.0 mol •L —1溶液 11.鉴别甲烷和氢气两种无色气体的正确方法是A .通入溴水B .点燃后罩上干燥的冷烧杯C .通入澄清石灰水D .点燃后罩上内壁涂有澄清是石灰水的冷烧杯12.既能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溶液褪色的是A .苯B .乙烯C .乙醇D .氯化铁 13.工业上合成NH 3除了需要N 2外,一定还需要A .H 2B .O 2C .CO 2D .CO 14.雷雨时,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可生成氮的氧化物,该氧化物进一步反应后遇水变成A .NO 2B .HNO 3C .H 2SO 4D .NH 3•H 2O 15.用98%浓硫酸配制200mL 0.5 mol •L—1的硫酸溶液,一定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①玻璃棒 ②烧杯 ③烧瓶 ④量筒 ⑤容量瓶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⑤D .③④⑤ 16.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正确的是A .铁与稀盐酸反应:2Fe + 6H + === 2Fe 3+ + 3H 2↑B .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OH —+ H + === H 2OC .锌与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 2+ === Zn 2+ + CuD .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反应:Ba 2+ + SO 42—=== BaSO 4↓17.可用于鉴别葡萄糖溶液和淀粉溶液的试剂是A .氨水B .Na 2CO 3溶液C .FeCl 2溶液D .新制Cu(OH)2悬浊液18.在某些食品包装盒内常有一小包灰黑色粉末。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2015届高三理综(化学部分)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卷(含解析)【试卷综析】本试卷是理科综合化学试卷,知识考查涉及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兼顾覆盖面,考查了较多的知识点:化学计量的有关计算、有机物的基本反应类型、热化学、溶液中的离子关系等;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试题重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应用、元素周期律、溶液中的离子、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平衡的移动、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应用等主干知识。
注重常见化学方法,应用化学思想,体现学科基本要求,难度不大。
【题文】7.对右图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不是同分异构体B.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相同C.均能与溴水反应D.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知识点】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结构I4【答案解析】C 解析:A、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均是C10H14O,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 错误;B、第一种有机物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最多有9个,最少8个,第二种有机物最多有6个,不相同,故B错误;C、第一种有机物含有酚羟基,可与溴水发生邻、对位的取代反应,第二种含双键,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D、红外光谱区分化学键或原子团,核磁共振氢谱区分氢原子种类及不同种类氢原子个数,氢原子种类不同,所以可以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故D错误;故答案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明确物质中官能团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碳原子共面个数的判断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题文】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明矾溶液:K+、Cl—、HCO3—、OH—B.pH=7的溶液中:Fe3+、Mg2+、NO3—、SO42—C.弱碱性的溶液中:K+、Ca2+、SiO32—、HCO3—D.能使pH试纸变深红色的溶液中:Na+、NH4+、I—、SO42—【知识点】离子共存问题B1 H2【答案解析】D 解析:A、明矾溶液中,铝离子与HCO3—、OH—均不能共存,故A错误;B、Mg2+与SO42—不能共存,故B错误;C、弱碱性的溶液中HCO3—不能共存,故C错误;D、能使pH试纸变深红色的溶液,是强酸性溶液,各离子均可共存,故D正确;故答案选D【思路点拨】离子间反应生成气体、难溶物、水或发生双水解的均不能共存。
2015年广州市普通高中毕业班综合测试(一)理综化学试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牛油和花生油在碱性条件下水解产物相同B .做衣服的棉、麻、蚕丝的成分都是纤维素C .乙烯和氯乙烯都可以通过聚合反应得到高分子材料D .加热马铃薯可使其中的淀粉变成葡萄糖9.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 .K +、Cu 2+、OH -、HCO 3-B .Fe 2+、H +、ClO -、SiO 32-C .Ca 2+、Fe 3+、Cl -、CO 32--D .Mg 2+、NH 4+、Br -、SO 42- 10.设n 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8g CH 4含有4n A 个氢原子B .1L 0.1 mol·L -1 (NH 4)2SO 4溶液中含有0.2n A 个NH 4+ C .1mol Cu 与足量FeCl 3溶液反应,转移2n A 个电子 D .常温常压下,2.24L 氮气含有0.1n A 个N 2分子 11.常温下,下列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 .pH=4的CH 3COOH 溶液中,c (H +)= c (CH 3COO -)=4.0 mol·L -1B .pH=5的CH 3COOH 和CH 3COONa 混合溶液中, c (CH 3COO -)>c (Na +)C .0.1 mol·L -1CH 3COONa 溶液中,c (Na +)>c (OH -)>c (CH 3COO -)>c (H +)D .0.1 mol·L -1CH 3COONa 溶液中,c (Na +)= c (CH 3COO -)+ c (OH -) 12.某同学组装了下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材料Ⅰ~Ⅳ均为石墨,闭合K 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H ⅠA .电子方向:电极Ⅳ→ⅠB .电极Ⅱ电极反应:O 2+2H 2O+4e -=4OH -C .电极Ⅲ发生还原反应D .电极Ⅳ附近观察到黄绿色气体23.甲、乙、丙、丁都是短周期元素,其中甲、丁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甲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其内层电子数的2倍,乙单质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丙是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
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数学(理)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填涂相应选项.1.已知集合}2,1,0{=M ,},2|{M a a x x N ∈==,则集合=N M ( ) A .}0{B .}1,0{C .}2,1{D .}20{,2.已知复数21iz i=+,则z 的共轭复数是 ( ) A.i -1B.i +1C.iD.i -3. 设变量y x ,满足约束条件⎪⎩⎪⎨⎧≥≤--≥-+.1,02,02y y x y x 则目标函数y x z 2+=的最小值为( )A.2B. 3C. 4D. 54.已知,a b R Î,则“33log log a b >”是 “11()()22a b<”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B. 必要不充分条件C. 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5.若某三棱柱截去一个三棱锥后所剩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右图所示, 则此几何体的体积等于( )A.30B.12C.24D.46.直线220x y -+=经过椭圆22221(0)x y a b a b+=>>的一个焦点和一个顶点,则该椭圆的离心率为( )A.B. 12C.D. 237. 已知向量与AC 的夹角为120°,且32==,若+=λ,且0)(=-⋅AB AC AP ,则实数λ的值为( )A .73 B .712 C .6 D .13A B C D P ME O 1 O 28. 已知c b a abc x x x x f <<-+-=,96)(23,且0)()()(===c f b f a f ,现给出如下结论:①)3()0(f f =;②0)1()0(<f f ;③0)3()1(<f f ;④18222=++c b a . 其中正确结论个数为(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5分,满分30分。
2015届广东省广州市第六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试卷综析】本试卷是高三模拟试卷,包含了高中物理必修一、必修二、主要包含了匀变速运动规律、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动能定理等,知识覆盖面广,知识点全面。
在题型上,和高考题一致,是份很好的试卷。
【题文】13.下列一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时不受任何外力作用B.高速公路旁限速牌上的数字是指平均速度C.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变化量大其加速度一定大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轨道时,可将人造地球卫星视为质点【知识点】平均速度;质点的认识;自由落体运动.A1 A3【答案解析】 D 解析: A、由自由落体运动定义可知,物体做此运动只受重力,故A错误.B、高速公路旁限速牌上的数字是指车辆在此路段任意时刻允许的最大速度,故为瞬时速度,故B错误.C、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不表示速度变化大小,故C错误.D、研究人造地球卫星运行的轨道时,卫星的形状和大小都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将人造地球卫星看做质点,故D正确.故选:D.【思路点拨】自由落体运动物体受重力.高速公路旁限速牌上的数字是指瞬时速度.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快慢.质点的条件可判定. 要掌握高速公路旁限速牌上的数字的含义;知道物体能不能看做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题文】14.某航母跑道长200m。
飞机在航母上滑行的最大加速度为6m/s2,起飞需要的最低速度为50m/s,那么,飞机在滑行前,需要借助弹射系统获得的最小初速度为A.5m/s B.10m/s C.15m/s D.20m/s【知识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A2【答案解析】 B 解析:由运动学公式v2-v02=2as代人数据得:v0=10m/s,故选B正确.故选:B 【思路点拨】已知飞机的末速度、加速度和位移,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初速度.该题考察导出公式的应用,直接代入公式即可.【题文】15.如图所示,某人静躺在椅子上,椅子的靠背与水平面之间有固定倾斜角θ。
2015广东理综化学部分(题目和答案)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广东卷)理科综合化学部分7.化学是你,化学是我,化学深入我们生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木材纤维和土豆淀粉遇碘水均显蓝色B.食用花生油和鸡蛋清都能发生水解反应C.包装用材料聚乙烯和聚氯乙烯都属于烃D.PX项目的主要产品对二甲苯属于饱和烃8.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A.NH4+、Ba2+、Br-、CO32-B.Cl-、SO32-、Fe2+、H+C.K+、Na+、SO42-、MnO4-D.Na+、H+、NO3-、HCO3-9.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有因果关系的是的变化12.准确移取20.00mL某待测HCl溶液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装入NaOH 溶液进行滴定B.随着NaOH溶液滴入,锥形瓶中溶液PH由小变大C.用酚酞作指示剂,当锥形瓶中溶液由红色变无色时停止滴定D.滴定达终点时,发现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悬滴,则测定结果偏小22.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结论A 分别加热Na2CO3和NaHCO3固体试管内壁都有水珠两种物质均受热分解B 向稀的苯酚水溶液生成白色沉产物三溴苯中滴加饱和溴水淀酚不溶于水C 向含I-的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新制氯水,再滴加淀粉溶液加入淀粉后溶液变成蓝色氧化性:Cl2>I2D 向FeSO4溶液中先滴入KSCN溶液再滴加H2O2溶液加入H2O2后溶液变成血红色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23.甲—庚等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下表.己的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有强脱水性,甲和丁在同一周期,甲原子最外层与最内层具有相同电子数。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丙与戊的原子序数相差28B.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庚<己<戊C.常温下,甲和乙的单质能与水剧烈反应D.丁的最高价氧化物可用于制造光导纤维30(15分)有机试剂(R—ZnBr)与酰氯()偶联可用于制备药物Ⅱ:途径1:(1)化合物Ⅰ的分子式为。
【试卷综析】本试卷是理科综合化学试卷,知识考查涉及综合性较强的问题,兼顾覆盖面,考查了较多的知识点:化学计量的有关计算、有机物的基本反应类型、热化学、溶液中的离子关系等;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载体,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知识的同时,突出考查考纲要求的基本能力,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考查。
试题重点考查:阿伏伽德罗定律及其应用、元素周期律、溶液中的离子、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平衡的移动、常见的有机物及其应用等主干知识。
注重常见化学方法,应用化学思想,体现学科基本要求,难度不大。
【题文】7.对右图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或性质描述正确的是A.不是同分异构体B.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相同C.均能与溴水反应D.可用红外光谱区分,但不能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知识点】有机化合物的官能团及结构I4【答案解析】C解析:A、两种化合物的化学式均是C10H14O,互为同分异构体,故A错误;B、第一种有机物分子中共平面的碳原子数最多有9个,最少8个,第二种有机物最多有6个,不相同,故B错误;C、第一种有机物含有酚羟基,可与溴水发生邻、对位的取代反应,第二种含双键,发生加成反应,故C正确;D、红外光谱区分化学键或原子团,核磁共振氢谱区分氢原子种类及不同种类氢原子个数,氢原子种类不同,所以可以用核磁共振氢谱区分,故D错误;故答案选C【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结构和性质,明确物质中官能团及其性质是解本题关键,难点是碳原子共面个数的判断方法,题目难度不大。
【题文】8.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明矾溶液:K+、Cl—、HCO3—、OH—B.pH=7的溶液中:Fe3+、Mg2+、NO3—、SO42—C.弱碱性的溶液中:K+、Ca2+、SiO32—、HCO3—D.能使pH试纸变深红色的溶液中:Na+、NH4+、I—、SO42—【知识点】离子共存问题B1 H2【答案解析】D解析:A、明矾溶液中,铝离子与HCO3—、OH—均不能共存,故A错误;B、Mg2+与SO42—不能共存,故B错误;C、弱碱性的溶液中HCO3—不能共存,故C错误;D、能使pH试纸变深红色的溶液,是强酸性溶液,各离子均可共存,故D正确;故答案选D【思路点拨】离子间反应生成气体、难溶物、水或发生双水解的均不能共存。
难度不大。
【题文】9.设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室温下,1L pH=1的盐酸中,由水电离的H+离子数目为0. 1N AB.标况下,11.2L SO3所含的分子数目为0.5 N AC.甲烷碱性燃料电池正极消耗22.4L(标准状况)气体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4N A D.1 mol C2H6O分子中含有的O—H键数目一定为N A【知识点】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综合运算A4 H2 N1【答案解析】C解析:A、pH=1的盐酸中,由水电离的H+离子浓度为10-13mol/L,数目为10-13N A,故A错误;B、标况下,SO3非气体,不能用22.4L/mol计算物质的量,故B错误;C、甲烷碱性燃料电池正极电极反应式:O2+2H2O+4e-=4OH-,消耗22.4L(标准状况)氧气时,电路中通过的电子数目为4N A,故C正确;D、C2H6O分子也可能是乙醚,不含O—H 键,故D错误;故答案选C【思路点拨】本题注意水的电离受酸碱的影响、气体摩尔体积应用的条件、燃料电池、有机物同分异构结构,平时注意知识积累。
难度不大。
【题文】10.运用相关化学知识进行判断,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加快反应速率,因此用浓硫酸与铁反应能增大生成H2的速率B.NH4F水溶液中含有HF,因此NH4F溶液不能存放于玻璃试剂瓶中C.可燃冰主要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D.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反应与能量、水解G1 F1 H3【答案解析】A解析:A、用浓硫酸与铁反应不能生成H2,故A错误;B、NH4F水溶液中因水解含有HF,可腐蚀玻璃,故B正确;C、可燃冰主要甲烷与水在低温高压下形成的水合物晶体,因此可存在于海底,故C正确;D、有些放热反应需要加热引发反应进行,需要加热的反应不一定是吸热反应,故D正确;故答案选A【思路点拨】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要注意符合反应事实,盐类水解产物具有的性质,平时注意知识积累。
难度不大。
【题文】11.在1 L定容的密闭容器中,可以证明可逆反应N 2 + 3H22NH3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A.c(N2):c(H2):c(NH3)= 1 : 3 : 2B.一个N≡N 断裂的同时,有3个H—H生成C.其他条件不变时,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D.v正(N2)= 2 v逆(NH3)【知识点】可逆反应达平衡的标志G2【答案解析】B解析:A、浓度大小关系不能判断正逆反应速率是否相等,故A错误;B、N≡N 断裂是正反应速率,H—H生成是逆反应速率,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达平衡,故B正确;C、定容的密闭容器中,质量守恒、体积不变,故密度始终不变,故C错误;D、2v正(N2)= v逆(NH3)时达平衡,故D错误;故答案选B【思路点拨】化学平衡判断可以从正逆反应速率、压强、化学键的断裂与生成各方面进行判断。
难度不大。
【题文】12.用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知识点】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实验、氨的实验室制法、乙烯的化学性质、探究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性质C1 C3 I1【答案解析】A解析:A、加热过程中的热空气、铁和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氢气都能使肥皂水冒泡,所以肥皂水冒泡该反应不一定发生,故A错误; B、NH4Cl+CaCl2 =Δ=NH3↑+CaCl2+H2O、NH3+H2O⇌NH3.H2O⇌NH4++OH-,氨水溶液呈碱性,所以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故B正确;C、2NaHCO3=Δ=Na2CO3+CO2↑+H2O,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如果②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①中一定发生反应,故C正确;D、溴的四氯化碳褪色说明有不饱和烃生成,所以①中一定发生化学反应,故D 正确;故答案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性质及实验基本操作及反应现象,明确实验原理是解本题关键,再结合物质的性质分析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二.双项选择题(本题共9题,每小题6分,共54分;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选对得6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3分,错误、不选得0分)【题文】22.下列有关电解质溶液中粒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pH=1的NaHSO4溶液:c(H+)=c(SO42—)十c(OH—-)B.含有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c(Ag+)>c(C1—-)=c(I—)C.加水稀释CH3COONa溶液,溶液中c(CH3COOH)c(OH—)/c(CH3COO—)的值不变D.含等物质的量的NaHC2O4和Na2C2O4的溶液:3c(Na+)=2[c(HC2O4-)+ c(C2O42-)+c(H2C2O4)] 【知识点】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大小关系H6 H1 H3【答案解析】AC解析:A、根据硫酸氢钠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得:c(H+)+c(Na+)=c(OH-)+2c(SO42-),根据物料守恒得c(Na+)=c(SO42-),所以得c(H+)=c (OH-)+c(SO42-),故A正确; B、AgCl和AgI固体的悬浊液中氯化银溶解度大于碘化银,c(Ag+)>c(Cl-)>c(I-),故B错误;C、电离平衡常数Ka=(CH3COO—)c(H+)/c(CH3COOH),则c(CH3COOH)c(OH—)/c(CH3COO—)=Kw/Ka,只与温度有关,故C正确;D、依据溶液中元素物料守恒计算,含等物质的量NaHC2O4和Na2C2O4的溶液:2c(Na+)=3[c(HC2O4-)+C(C2O42-)+c(H2C2O4)] ,故D错误;故答案选A【思路点拨】本题考查了电解质溶液中电离平衡分析,沉淀溶解平衡的理解应用,电解质溶液中物料守恒,质子守恒的分析判断,掌握基础是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题文】23.根据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律的知识,下列推断正确的是A.同主族元素含氧酸的酸性随核电荷数的增加而减弱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也相同C.S2‾、Cl‾、K+、Ca2+半径逐渐减小D.3517Cl与3717Cl得电子能力相同【知识点】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的关系E1 E2【答案解析】CD解析:A.同主族元素最高价含氧酸自上而下酸性减弱,不是最高价含氧酸的不一定,如HClO为弱酸、HBrO4为强酸,故A错误;B.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微粒,化学性质不一定相同,如Ar原子化学性质稳定,而S2-离子具有强还原性,故B错误;C.S2-、Cl-、Ca2+、K+电子层结构相同,核电荷数越大离子半径越小,故离子半径S2->Cl->K+>Ca2+,故C正确;D.3517Cl与3717Cl互为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得电子能力相同,故D 正确,故答案选CD【思路点拨】本题考查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微粒半径比较、原子结构与性质关系等,难度不大,注意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题,共182分)【题文】30.(15分)多巴胺是一种重要的中枢神经传导物质,用来帮助细胞传送脉冲的化学物质,能影响人对事物的欢愉感受,多巴胺可由香兰素与硝基甲烷反应后再经锌汞齐还原水解制得。
合成过程可如下图所示:(1)多巴胺的分子式是。
某有机物R 结构简式(如右图)和多巴胺的结构相似,它的核磁共振氢谱中可以发现有个特征吸收峰。
(2)反应①的反应类型是;反应④的反应类型是写出反应②发生的化学方程式并注明条件。
(3)香兰素的一种同分异构体有以下性质;A .能使FeCl3溶液显紫色 B.有两个处于对位的取代基C. 能与浓溴水反应D.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写出这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写出多巴胺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知识点】有机物分子中的官能团及其结构、有机物的推断I4 M3【答案解析】(1)C8H11NO2 (2分), 4(2分)(2)加成反应(2分)还原反应(2分)(3分)(3)(2分)(2分)解析:(1)由结构简式可知1个多巴胺的分子中含有8个C原子,11个H原子,2个O原子和1个N原子,则分子式为C8H11NO2,有机物R分子中有4种性质不同的H原子,则核磁共振氢谱中有4个特征吸收峰;(2)由反应①看出,香兰素的醛基中C=O双键发生了加成反应反应;④是硝基被还原成了氨基;由反应流程可判断M为,则反应②为消去反应,化学方程式为;(3)与FeCl3溶液显紫色,说明含有酚羟基;能与浓溴水反应,则羟基的邻位或对位能取代;能与NaHCO3溶液反应,则含有-COOH官能团;取代基位于对位位置,则同分异构体为;多巴胺酚羟基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方程式为:【思路点拨】本题考查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题目难度中等,解答时注意把握题给信息,学习中注重把握同分异构体的判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