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数与代数
- 格式:docx
- 大小:11.79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 数与代数总复习知识梳理● 主要内容: 一. 数的认识有限小数 纯循环小数 混循环小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π(1)5.……是(纯循环)小数,可简写成 (..3625. )。
(2)3.1555……是(混循环)小数,可简写成(513. )把3米长的钢管平均锯成5段,每段是这根钢管的 ( 51),每段长(53)米。
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 一个多位数的百万位和千位上都是9,十万位和十位上都是5,其他数位上的数都是0,这个数写作( )。
● 从左边起第一个“9”表示( ),从右边起第一个“5”表示( )。
● 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数例:一百三十五亿零二十六万零三百二十十进制计数法● (大小不变)整数、小数的改写: =32.0056万● 取近似数(省略亿后面或改写用亿作单位的近似数或四舍五入到亿位, ● 精确到……) ● (大小变了)● ≈32万● 2.658 ≈2.66分数小数百分数的互化:数的大小比较:如“3.14, 315%,∙∙513. 722∏ ”按从大到小排列。
3.14=3.14 315%=3.15 ∏ =3.1415 (722)=3.14285……∙∙513.=3.1515……因数和倍数20以内的数既是质数又是偶数( ),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的( ),最小的合数是( )。
小数分数百分数0.25=(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添0.35%=( )去掉%,小数点向左移动两先化成小数,再化成百分数 先写成分数,再约先用分数表示,再约分 分子除以分母 40 100= 40%=2 516≈0.167=16.7%14=0.25=25% 1.2= 25% 0.0035 2 10 151 =1如果a ÷b = 8(a 、b 非0自然数),那么a 与b 的最大公因数是( ),最小公倍数是( )。
16÷2= 8如:32=64 既可以表示约分,又可以表示两个分数相等, 还可以表示一个比例。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九章1 数与代数(2课时)教师备课指南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数学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了解数与代数的定义和相关概念;2.掌握数字的四则运算和带括号表达式的计算方法;3.熟练掌握如何写出字母代数式,并能够用代数式解决简单的问题;4.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理解数与代数的定义和相关概念;2.掌握数字的四则运算和带括号表达式的计算方法;3.学会如何写出字母代数式,并能够用代数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换成代数式,并解决问题。
三、教学方法1.板书法:教师将内容重要的概念、公式、事例等进行条理化、归纳总结票,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2.举例法:教师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和记忆新内容;3.启发式提问法:教师通过提问学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唱歌活动《植树歌》。
2.愉快的数字游戏,让学生感受数的奇妙。
3.引导学生思考现实问题中需要使用数字和代数的例子,提示数与代数的概念。
二、讲解1.讲解数与代数的概念及相关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其含义。
2.讲解数字的四则运算及带括号表达式的计算方法,并通过实例进行演示。
三、练习1.数字计算的练习题。
2.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检测1.小组合作,交换作业进行批改。
2.选择题测试技能。
第二课时:一、复习1.进行数字加减乘除的口算练习。
2.口算时将数字转换成字母和符号表示,引导学生思考数字与代数的关系。
二、讲解1.讲解如何将实际问题转换成代数式,并演示解决问题的方法。
2.带着学生一起讨论并分析代数式的意义。
三、练习1.化实际问题为代数式,并解决问题。
2.对相关练习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3.完成课堂作业。
四、课堂检测1.口算检测数字计算的运算技能。
2.完成代数式的变形练习。
五、教学小结本课主要介绍了数字的四则运算和带括号表达式的计算方法,同时也讲解了如何写出字母代数式,并用代数式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数与代数》备课教案年级:六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一些练习。
1.做一做。
师:我们先翻开数学书第77页,同学们自己完成这一页上面的做一做好吗?()()生2:左边的是(-1.5), 右边是(1.5) 师:那么它们又属于什么数呢?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
同样,任意一个数也都可以在直线上找到它对应的位置,那你们能在数轴上标出这些数的位置吗?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稿年级:六年级科目:数学主备人:中心学校集体备课教案稿2.做教科书第84页“做一做”。
3.让学生用字母表示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S﹦U×tU﹦S÷tt﹦S÷U二、简易方程1.复习方程的概念。
(1)出示复习题:下列等式,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并说明理由。
18+25=43 5x+4x+8=35 x-24×3-18÷3 = 6 3x+5=7 a+4我们知道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方程的特征是:它含有未知数,同时又是—个等式。
(2)提问:方程与等式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可以用集合图表示给学生看。
(3)举例说说什么是等式的性质?你怎样理解“同时”、“同一个数”、“0除外”这些词的?利用等式的性质可以做什么?(4)说一说“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有什么区别?2.复习解简易方程。
例:解下列方程,并写出检验过程。
3X+5=7 5X+4X+8=35学生做题时.教师巡视。
注意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和及时纠正错误。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
我们主要是应用了加、减、乘、除法中各部分间的关系和一些运算定律。
三、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1、说出下面各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
(1)养禽场一共养鸡鸭600只。
(2)红花比黄花少25朵。
(3)参加航模组的人数是参加美术组的3倍。
人教版数学六年下册《数与代数:数的运算》说课稿(一)一、说教材数的运算在整个小学阶段是贯穿各年级的一个重要内容,各种层次的考试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小考也不例外。
简便运算在整数范围、小数范围以及分数范围内都作为一个重点内容出现,它也是小学数学的一个难点。
二、说教学目标1.归纳整理整数、小数、分数计算法则的异同点,进一步总结计算时应遵循的一般规律及四则运算中的一些特殊情况。
2.培养学生运用法则熟练计算的能力和对学过知识进行归纳整理、比较异同、形成知识结构的能力。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本质。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1.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及计算法则。
2.对四则运算法则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
四、说教学过程【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1)教师:“六一”快到了。
同学们为欢庆“六一”在精心准备,瞧,有的折幸运星,有的做蝴蝶结,有的用彩带做中国结,还有的买来了矿泉水,真热闹,我们一起去看看吧!(2)多媒体课件出示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
如下所示:(有条件的教师可通过这些问题创设情境图)①同学们折了37颗红星,23颗蓝星,一共折了多少颗星?②同学们买了40瓶矿泉水,每瓶0.9元,一共要付多少钱?③有24m的彩带,用做蝴蝶结,做蝴蝶结用去了多少米?3④有24米的彩带,用做中国结。
做中国结用去了多少米?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些问题。
(3)教师:在解决问题中,你们使用了哪些运算?学生可能说出:加法、减法、乘法、除法。
【复习讲授】1.复习整理四则运算的意义。
(1)学生自己编题并列式回答。
(写在练习本上)(2)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要求小组同学互相补充纠正编题和列式出现的错误。
说出运用了哪种运算,这种运算的意义是什么?(3)小组汇报,其他同学注意补充纠正。
说说用到的每种运算的意义是什么?(教师板书)(4)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指名说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哪些运算的意义相同?哪些意义有扩展?(5)你能用图示的形式表示出四则运算之间的关系吗?2.整理四则运算的法则。
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2、经历交流、讨论、练习等学习方法,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方法。
教学重难点: 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前准备课件
板书设计解决问题
1 理解题意
2 分析数量关系
3 解答
4 检验
设计意图教学过程
通过谈话了解课堂复习的内容,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用算术方法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步骤。
巩固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
一、谈话引入
通过计算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实际问题,这节课我们一
起复习解决问题。
------出示课题
二、解决问题
1、解决问题的主要步骤
(1)出示例9
(2)学生交流、讨论。
(3)汇报:
①认真读题,理解题意;
②分析题目中的数量关系;
③判断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
④计算;
⑤验算。
2、出示例题
(1)认真读题,弄清题意。
(2)分析数量关系。
①这里的表示什么?
②看懂线段图,并会画线段图表示数量关系。
③六(2)班作品是六(1)班的几分之几?
(六(2)班的作品是六(1)班的“1+ ”)
④求六(2)班交了多少件作品,实际是求什么?
(实际是求六(1)班的“1+ ”是多少,也就是求32件作品的“1+ ”是多少。
⑤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什么方法计算?请列出算式,并计算结果。
三、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