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学期古诗词及文言文复习训练
- 格式:doc
- 大小:29.50 KB
- 文档页数:8
八年级上册文言文复习资料25《杜甫诗三首》《望岳》1、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现实主义诗人,后人称他为“诗圣”,称他的诗为“诗史”。
2、词语解释:钟:聚集荡胸:心胸摇荡会当:终当,终要阴阳:山的北面,山的南面。
曾:通“层”,层层叠叠决眦:眼角几乎要裂开。
未了:不尽3、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的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请分别分析二字好在何处。
“钟”:(1)解释词语“聚集”(2)析句这句是说大自然将神奇和秀丽都集中于泰山。
(3)一个“钟”字高度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程度之深。
“割”:切割。
这句是说高大的泰山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切断,形成两种不同的自然景观,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雄心和气概?并品析其中蕴含的哲理。
答:(1)译句终要登山泰山顶峰,一眼望去,四周重重山峦都显得渺小了。
(2)雄心气概写出了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哲理哲理:人生如登山,只有不畏艰难险阻,奋力登上“绝顶”,才能享受“一览众山小”的胜利的喜悦。
《春望》1、诗中“城”、“浑”的意思分别是长安城,简直。
2、诗歌一、二句写春望所见,写出了国都沦陷、城池残破、乱草遍地、林木苍苍的景象。
“破”字给人怵目惊心之感。
“深”令人满目凄然。
3、赏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注意词句表现手法及诗句表达的情感)感世伤时,花也在流泪;怨恨别离,鸟也在啼叫惊动人心。
诗人移情于物,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诗人面对国都衰落景象,感时伤世的感情。
4、解释诗人为什么会“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并揭示诗句含义。
(情感)作者通过描写自己百无聊赖,搔首踌躇,以至于稀疏的短发,几乎无法梳髻插簪的情形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5、全诗所表达的情感可用三个词语概括:忧国伤时、思家、悲己。
《石壕吏》1、解释词语逾墙走:越过邺城戍:防守幽咽: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3、《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4、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文默写与文言文阅读专项检测(满分:120分时间:60分钟)班级姓名得分一、古诗词默写(20分)1.牧人驱犊返,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绩《野望》)2.____________________,归雁入胡天。
(王维《使至塞上》)3.几处早莺争暖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4.芳草长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采桑子》)5.崔颢的《黄鹤楼》中把惆怅的情怀自然地转化为无尽乡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描写长江近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过具体描写,表现诗人闲适自由心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饮酒》)8. 引用典故,表达将士们要誓死效忠朝廷,报效国家的忠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贺《雁门太守行》)9.借品评历史抒发诗人怀才不遇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10.以类比手法表现诗人老当益壮,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揭示“美好事物易逝,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一片虚无”的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三峡》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地意思.①不见曦月()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③良多趣味(④属引凄异()⑤略无阙处()⑥夏水襄陵()⑦沿溯阻绝().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地意义相同地一组是()(分).自三峡七百里中自非亭午夜分. 清荣峻茂,良多趣味家富良马,其子好骑. 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神情与苏黄不属、下列加点词地用法、意思相近地一组是().春冬之时何陋之有.其间千二百里其真无马邪.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以其境过清..下面对本文内容理解不正确地一项是()(分).本文第一段写山势,先写其连绵不断,再写其高耸.本文第二段写水势,先写水之速,再写水之盛.作者将景物寓于四季变化中来描写,将静态景物动态化.本文描写了大自然无比雄伟壮丽地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地情怀、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地句子.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清荣峻茂,良多趣味.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说园陈从周我国造园具有悠久地历史,在世界园林中树立着独特风格,自来学者从各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各抒高见,如今就我在接触园林中所见闻掇拾到地,提出来谈谈,姑名“说园”.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园有静观、动观之分,这一点我们在造园之先,首要考虑.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予游者多驻足地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地游览线.二者说来,小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大园则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前者如苏州“网师园”,后者则苏州“拙政园”差可似之.人们进入网师园宜坐宜留之建筑多,绕池一周,有槛前细数游鱼,有亭中待月迎风,而轩外花影移墙,峰峦当窗,宛然如画,静中生趣.至于拙政园径缘池转,廊引人随,与“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地瘦西湖相仿佛,妙在移步换影,这是动观.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中国园林是由建筑、山水、花木等组合而成地一个综合艺术品,富有诗情画意.叠山理水要造成“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地境界.山与水地关系究竟如何呢?简言之,模山范水,用局部之景而非缩小,处理原则悉符画本.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贯通,全园生动.我曾经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与“溪水因山成曲折,山蹊随地作低平”来说明山水之间地关系,也就是从真山真水中所得到地启示.明末清初叠山家张南垣主张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也就是要使园林山水接近自然.如果我们能初步理解这个道理,就不至于离自然太远,多少能呈现水石交融地美妙境界.中国园林地树木栽植,不仅为了绿化,要具有画意.窗外花树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乃模拟枯木竹石图.重姿态,不讲品种,和盆栽一样,能“入画”.拙政园地枫杨、网师园地古柏,都是一园之胜,左右大局,如果这些饶有画意地古木去了,一园景色顿减.树木品种又多有特色,如苏州留园原多白皮松,怡园多松、梅,沧浪亭满种箬竹,各具风貌.一个地方地园林应该有那个地方地植物特色,并且土生土长地树木存活率大,成长得快,几年可茂然成林.它与植物园有别,是以观赏为主,而非以种多斗奇.要能做到“园以景胜,景因园异”,那真是不容易.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我国园林是各具风格地.古代园林在这方面下过功夫,虽亭台楼阁,山石水池,而能做到风花雪月,光景常新.我们民族在欣赏艺术上存乎一种特性,花木重姿态,音乐重旋律,书画重笔意等,都表现了要用水磨功夫,才能达到耐看耐听,经得起细细地推敲,蕴藉有余味.在民族形式地探讨上,这些似乎对我们有所启发.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节选自《陈从周园林随笔》).下面地内容,不能直接体现“静中生趣”地一项是( )(分).绕池一周,有时走走,有时可驻足..止步槛前,细数清水中游动地鱼儿..坐在亭中,迎着清风等待欣赏月色..透过轩窗,注视墙上花影随风摇曳..下面对文段地理解和分析,正确地一项是( )(分).作者从我国造园历史发展过程地角度,介绍中国园林独树一帜地艺术风格..用拙政园和瘦西湖地例子作对比,说明中国园林移步换影和动中生趣之妙..用平冈小陂、陵阜陂阪地例子,说明中国园林地建造要与大自然完全一致..中国园林地亭台楼阁和山水花木余味悠长,符合传统地民族欣赏艺术特性..文中说“中国园林是一个综合艺术品”,其艺术性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分。
页眉内容第一课《七律长征》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七律(lù) 等闲(xián) 云崖(yá)B.迤逦(yí) 铁锁(suǒ) 逶迤(yí)C.长征(zhēnɡ) 磅秤(bànɡ) 磅礴(pánɡ)D.蒙骗(ménɡ) 岷山(Mín) 乌蒙(ménɡ)【解析】选C。
A项中“律”应读lǜ;B项中“迤逦”的“迤”应读yǐ;D项中“蒙骗”的“蒙”应读mēnɡ。
2.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万水千山只等闲等闲:普通,平常 (2)五岭逶迤腾细浪逶迤:弯曲绵延的样子(3)三军过后尽开颜开颜:欢悦3.指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对偶 )( 夸张 )(2)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 对偶 )4.给下列诗句断句。
(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答案:(1)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2)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阅读本课这首诗,完成5~8题。
5.体现全诗中心思想的句子是哪句?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6.这首诗写了哪些物象?表达了红军的什么精神?答:这首诗写了“五岭”“乌蒙”“金沙水”“大渡桥”“岷山”等物象,表达了红军战胜自然险阻的豪迈精神。
7.结尾两句“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中的“喜”、“开颜”两词表达了红军将士怎样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答:“喜”、“开颜”两词写出了红军闯过长征途中又一道难关后的喜悦心情,表现了红军将士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革命必胜的信心。
8.这首诗共有8句56个字,高度概括且艺术地再现了长征这一伟大的革命史实,展示了一幅幅威武雄壮的图画。
请你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谈谈自己的感受。
答:我最喜欢的一幅图是“飞夺泸定桥”。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训练八年级语文期末复习(第三模块文言文知识)第一板块古诗词(文)背诵与默写(包括课内课外)1.《归园田居》中“,”写出了诗人一日劳作的艰辛,体现了诗人闲适、自豪的心情。
2.表达矢志不移的坚定信念,引用《归园田居》中的诗句是:,。
引用《望岳》中的诗句表达应该是:,。
3.《使至塞上》中以比喻暗含诗人惆怅、抑郁心情的语句是:,。
4.苏轼评价王维云:“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在《使至塞上》中“,。
”两句充分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色,笔力苍劲,意境雄浑。
5.《渡荆门送别》中化静为动,表现诗人过荆门入楚地的壮阔景象,含喜悦开朗心情、朝气蓬勃活力的语句是:,。
反衬江水平静,展现江阔天高,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
借故乡之水的深情厚谊,表达对故乡思念之情的语句是:,。
6.《石壕吏》中表现战争之惨烈,揭露战争罪恶的诗句是:,。
7.《春望》中诗人刻画自身形象,抒发忧国念家悲愁的语句是:,。
8.陈与义的《登岳阳楼》(其一)中诗中顾影自怜,饱含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的诗句是:,。
诗中与杜甫《登高》中“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意境相似的诗句是:,。
9.古人常常用流水来比喻时间,比如汉乐府《长歌行》中的“,。
”,苏轼《浣溪纱》中的“,。
”10.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
其中委婉地表达想达到某个目的,又苦于没有途径的诗句是:,。
11. 崔颢《黄鹤楼》中以写景出名的诗句是:,。
表现游子的悲苦心情的诗句是:,。
与此诗句有相同意境的《天净沙·秋思》中的句子是:,。
12. 李白《送友人》中借马鸣衬托离别之情的句子是:,。
13. 表达豪迈乐观之情,引用《秋词》中的诗句应是:,。
14. 抒写“乡愁”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主题之一。
我们从李白《渡荆门送别》中的“,”句中体会到他对故乡的惜别之情;在崔颢《黄鹤楼》诗中的“,”体会到游子浓浓的乡愁;还有孟浩然的《早寒江上有》中的“,”句中体会到他的思乡之情。
八年级上册课内文言文专题一、字词翻译第三单元《三峡》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不..()夜分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良...()其间,清荣峻茂()多趣味。
每至晴初..(),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霜旦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第三单元《答谢中书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实是欲界..()。
自康乐以来,..()之仙都未复有能与.(yù)()其奇者。
第三单元《记承天寺夜游》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
庭下如积..()步于中庭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第三单元《与朱元思书》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东...()。
从.()流飘荡,任意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猛浪..(),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
泉水激....(),千百成峰()石,泠泠..()成韵。
蝉则..()作响;好鸟相鸣,嘤嘤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八上语文古诗文默写专项训练
1.《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
头思故乡。
2.《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悯农》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
犹饿死。
4.《将进酒》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
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5.《赤壁赋》曹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
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6.《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
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7.《江雪》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
钓寒江雪。
8.《写景七十一首》韩愈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
里,吹度玉门关。
9.《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
割昏晓。
10.《渔歌子》张志和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
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上学期古诗词及文言文复习训练潍坊市育华学校主备人:王玉红【学习目标】:1.复习理解并掌握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并默写。
2. 复习理解并掌握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掌握部分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
【学习过程】:一、八年级上学期古诗文默写练习(一)识记续接(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请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五岭逶迤腾细浪,。
2 ,甲光向日金鳞开。
3.浩荡离愁白日斜,。
4 ,夜泊秦淮近酒家。
9 、《雁门太守行》中哪一句诗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10、《别云间》中哪一句诗表达作者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
1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
让我们走近陶渊明,去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和谐;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无题》)的执著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登飞来峰》)的坚毅与无畏。
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1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具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气概的诗句是:,。
13、一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响水突降大雪,清晨当你走出家门,看到绿树枝头挂满的雪花,不由吟诵起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
(三)迁移应用1、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示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语句“,。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2、陆游在《诉衷情》一词中写道:“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圣人非所与熙也()(2)齐人固善盗乎()(3)吾欲辱之,何以也?()(4)晏子避席对曰()(5)酒酣()(6)左右对曰()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4.晏子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指出晏子外交语言的特点。
(二)阅读《人琴俱亡》,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复习一、阅读《晏子使楚》选段,完成习题.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
”晏子至。
楚王赐晏子酒。
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语.(1)圣人非所与熙.也( )(2)齐人固.善盗乎()(3)吾欲辱之,何以.也?( )(4)晏子避席..对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4、晏子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指出晏子外交语言的特点.二、阅读《人琴俱亡》,回答下列问题。
王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便索舆奔丧,都不哭。
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掷地云:“子敬!子敬!人琴俱亡.”因恸绝良久。
月余亦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病笃() (2)索舆()( )(3)都不哭()(4)掷地( )(5)人琴俱亡()(6)文中表示死亡的字词有()2.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已不调。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3.文中能表示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并做简单说明.4.子猷面对子敬的死,不哭与哭各是什么原因?5.有人认为文中“弦已不调"不能表示琴已经“死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三、阅读《小石潭记》,回答下列问题。
八上期中语文古诗复习题八年级上学期的语文课程中,古诗文的学习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
古诗文不仅要求学生能够背诵,还需要理解诗意、掌握诗歌的创作背景、作者的生平以及诗歌的艺术特色等。
以下是一些古诗复习题,旨在帮助同学们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一、古诗文背诵1. 请背诵《观刈麦》全文,并解释诗中“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的含义。
2. 默写《钱塘湖春行》,分析诗中描绘的春天景象。
3. 背诵《使至塞上》,并说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
二、古诗文理解1. 阅读《春望》,分析诗人杜甫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2. 阅读《登鹳雀楼》,解释“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所蕴含的哲理。
3. 阅读《望岳》,分析“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所表达的志向。
四、古诗文创作背景1. 请简述《游子吟》的创作背景,以及孟郊在诗中所表达的母爱。
2. 描述《江雪》一诗的创作背景,以及柳宗元在诗中所体现的孤独感。
3. 简述《悯农》二首的创作背景,分析作者李绅对农民的同情。
五、古诗文作者生平1. 请介绍李白的生平,并说明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简述杜甫的生平,以及他被称为“诗史”的原因。
3. 描述王之涣的生平,以及他在中国诗歌史上的贡献。
六、古诗文艺术特色1. 分析《静夜思》的艺术特色,说明李白是如何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深刻的思乡之情的。
2. 讨论《出塞》一诗的艺术特色,分析王昌龄是如何通过边塞诗表现将士的豪情壮志的。
3. 说明《绝句》的艺术特色,分析杜甫是如何通过四句诗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
七、古诗文赏析1. 赏析《泊船瓜洲》的意境,分析王安石是如何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的。
2. 赏析《送元二使安西》的情感,分析王维是如何通过送别的场景表达对友人的深情厚谊的。
3. 赏析《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构思,分析刘禹锡是如何通过对洞庭湖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的。
八、古诗文相关文化知识1. 简述“诗经”的历史地位和文化意义,以及它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八年级上学期古诗词及文言文复习训练
麻田中学主备人:王维华
【学习目标】:
1.复习理解并掌握八年级上册古诗词,背诵并默写。
2. 复习理解并掌握八年级上册文言文,掌握部分文言实词及虚词的用法。
【学习过程】:
一、八年级上学期古诗文默写练习
(一)识记续接(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
请填写相应的古诗文。
)1.五岭逶迤腾细浪,。
2 ,甲光向日金鳞开。
3.浩荡离愁白日斜,。
4 ,夜泊秦淮近酒家。
5.城阙辅三秦,。
6 ,干戈寥落四周星。
7.白头搔更短,。
8、,谁家新燕啄春泥。
9.飞来峰上千寻塔,。
10、,灵旗空际看。
11.僵卧孤村不自哀,。
12、荡胸生曾云,。
1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14盖地有高低,流有缓急,潴有浅深,势有曲直,,,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亲劳胼胝。
15.,生于淮北则为枳。
,其实味不同。
16、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
”
(二)理解识记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运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两个诗句是:,。
2.在《春望》中,春天的花开鸟鸣反而使诗人杜甫生出忧国和思亲之情,即所谓的:,。
3.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把现实与梦境自然地联系起来以抒发强烈爱国之情的句子是:,。
4.《过零丁洋》中直抒胸臆,表明作者文天祥以死明志的两句诗是:“,。
”
5.《七律·长征》一诗采用夸张手法的诗句是:,。
6.《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的“,”已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间表达深情厚谊的不朽名句。
7.《己亥杂诗》中表达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的诗句为:,。
.
8.《泊秦淮》一诗中,表现诗人的忧患意识的诗句是:____ ,。
9 、《雁门太守行》中哪一句诗把激战中的边塞风光写得很壮美:,。
10、《别云间》中哪一句诗表达作者对山河沦丧的极度悲愤:,。
11、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
让我们走近陶渊明,去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和谐;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无题》)的执著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登飞来峰》)的坚毅与无畏。
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12、《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具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气概的诗句是:,。
13、一月中旬的一个夜晚,响水突降大雪,清晨当你走出家门,看到绿树枝头挂满的雪花,不由吟诵起了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的诗句:
“,。
(三)迁移应用
1、如朋友远行,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别,则略显示感伤,不妨用王勃的语句“ ,。
”来表达一种豪迈的情怀。
2、陆游在《诉衷情》一词中写道:“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意思与此相同的两句是:,。
3、在课内外的探究活动中,我们常常有“站得高看得远”的感慨,请你用学过的一句古诗来表达:,。
4、《夜雨寄北》中诗人借“,”的诗句,把对妻子的思念之情寄托于对未来相逢的设想,而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除表达与亲人不能相聚的思念之情外,更能宕开一笔,用“,”的词句来表达他对天下人的美好祝愿。
5、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在临别之际,请你选用古诗词中两个“送别”的句子来表达你对老师或同学的离别之情。
a ,。
b ,。
6、请写出两句有关赞美亲情的诗句或名言。
(4分)
①
②
7、古人作诗常“化用”前人成句。
请把下列诗句所化用的前人成句默写出来。
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前人成句:,。
8、天下之楼,以诗文而名。
《登鹳雀楼》中脍炙人口的一句“,”道出了千古志士登高致远的进取之心;《黄鹤楼》中传诵不衰的一句
“,”则唱出了多少游子去国怀乡的羁旅之思;李白登临谢朓楼,“,”,追求理想的豪情令人神往;范公撰《岳阳楼记》,“,”,心系苍生的仁德谁不钦仰?
二、八年级上学期古文复习
(一)阅读《晏子使楚》选段,完成下列各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圣人非所与熙也()(2)齐人固善盗乎()(3)吾欲辱之,何以也?()(4)晏子避席对曰()(5)酒酣()(6)左右对曰()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
②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3.楚国君臣采用了怎样的计谋来侮辱晏子的?(用自己的话回答)
4.晏子的回答,体现了一个外交家的风范,请指出晏子外交语言的特点。
(二)阅读《人琴俱亡》,回答下列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病笃()(2)索舆()()(3)都不哭()(4)掷地()(5)人琴俱亡()
(6)文中表示死亡的字词有()
2.翻译下列句子的意思。
(1)子猷问左右:“何以都不闻消息?此已丧矣。
”语时了不悲。
(2)子敬素好琴,便径入坐灵床上,取子敬琴弹,弦已不调。
(3)因恸绝良久,月余亦卒。
3.文中能表示子猷与子敬兄弟情深的地方有哪些?并做简单说明。
4.子猷面对子敬的死,不哭与哭各是什么原因?
5.有人认为文中“弦已不调”不能表示琴已经“死亡”,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三)阅读《小石潭记》,回答文后问题。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潭西南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消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及记之而去。
1.用课文原句在横线处填空。
2.解释文中加点字意思。
(1)许:____________(2)去:________________
3.按要求符号画出限定句子。
(1)用“~~~”画出第①段中描写游鱼静态的句子。
(2)用“()”标出描写游鱼动态的句子。
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大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氛围并表现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及被贬后凄苦心情的句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阅读《记承天寺夜游》一文,完成各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
(3)相与步于中庭(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用现代汉语写出“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的意思。
3.作者发挥奇特的想象,用了两个新奇的比喻来描写月色。
请你写出一句他的其它作品中关于描写“月亮或月色”的诗句或语句吗?
(五)阅读《治水必躬亲》,回答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泥于掌故()(2)是以必得躬历山川()(3)未尝横索一钱()(4)事可举也()(5)亲劳胼胝()(6)势有曲直()(7)潴有浅深()(8)不得其情()
2.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
3.默写课文最后一句并翻译句子的意思。
最后一句:
意思:
4.请从本文中概括出两个成语
【课后提升】:
1.每人出一张复习本节课内容的的小试卷,同学之间互相考查复习情况。
2.整理复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