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春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检测鲁教版五四制
- 格式:doc
- 大小:432.01 KB
- 文档页数:4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程是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教学内容。
在这一课程中,主要介绍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历史背景、回归过程以及回归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以及回归后两地的发展情况。
二、教学目标设定1. 知识目标:了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和过程,掌握回归后两地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批判思维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国家历史事件的认识和热爱,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回归后的政治、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化。
2. 难点:分析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意义和影响,理解回归对两地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介绍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2.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香港和澳门回归对两地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3. 多媒体辅助: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向学生展示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相关资料和图片,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通过引入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相关资料,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学习内容呈现:教师讲解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过程和影响。
3. 学生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香港和澳门回归对两地的发展带来的影响。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六、课堂作业1. 小组讨论: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研究报告。
2. 个人思考:要求学生思考香港和澳门回归对中国的意义和影响,并写下自己的感想。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关于香港和澳门回归的教学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和过程,以及回归后两地的发展情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部编八下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部编八下历史》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的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主要讲述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历史事件。
本课内容涉及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和影响,以及我国政府对港、澳的政策。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性,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了解了香港、澳门的基本情况,对我国历史有一定的认识。
但学生对于香港、澳门回归的详细过程和影响可能了解不多,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深化理解。
此外,学生可能对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来培养民族自豪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我国政府对港、澳的政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维护国家统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我国政府对港、澳的政策。
2.教学难点:香港、澳门回归过程中的一些具体细节,学生对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性认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时刻。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香港、澳门回归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合作探讨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我国政府对港、澳的政策。
4.情感教育法:通过讲述香港、澳门回归的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六. 教学准备1.准备香港、澳门回归的相关资料,如新闻报道、历史图片等。
2.制作多媒体课件,以便于生动展示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时刻。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背景,引导学生关注祖国统一大业。
2.呈现(10分钟)展示香港、澳门回归的历史图片和相关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回归的历史时刻。
第13课某某和澳门回归祖国1 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某某、澳门的回归及其历史意义教学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含义、影响2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歌曲——《七子之歌—澳门》师:这首歌的名字叫什么?歌词作者是谁?生:《七子之歌—澳门》。
闻一多。
师:“七子”指的是哪些地区?它们现在情况如何?教师总结:“七子”是澳门、某某、某某、威海卫、某某湾、九龙、旅顺和某某。
到目前为止,除了某某外,都已经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某某和澳门是如何回归祖国的。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史料展示:解决某某、某某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的方式,一种是和平的方式。
非和平的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
怎样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某某和某某的历史和实——1984年会见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的对话2.教师提问:所说的和平方式是什么?提示:“一国两制”。
3.教师强调:“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什么是“一国两制”?提示:“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某某、某某、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教师过渡:“一国两制”是一种非凡的构想。
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统一为什么要采用“一国两制”的方式?提示:某某和澳门长期被英国和葡萄牙控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当地人民在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方面与大陆有不少差异,强行在某某和澳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会影响某某和澳门的顺利回归。
5.教师引导: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一国两制”构想的益处。
提示:第一,“一国两制”尊重了港、澳、台的历史和现实,有利于保证它们的繁荣与稳定,也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二,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维护了国家的主权和统一。
第三,在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港、澳、台地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既维护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主导地位,又维护了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
精选doc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知识点1“一国两制”的构想
提出:为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
内涵: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知识点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1997年7月1日,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
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开创了香港、澳门历史发展的新纪元。
港澳回归原因:1.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2.“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3.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启示:1.实力是外交的基础2.要坚持改革开放,提高综合国力3.要坚持策略的灵活性、创新性感谢您的支持,我们会努力把内容做得更好!
.。
第13课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目标解读】【课程标准】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重点:1.“一国两制”的构想。
2.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
难点:“一国两制”的构想。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有一个梦想我们不曾遗忘,有一种情感我们不曾割舍,有一首歌曲我们耳熟能详。
下面请欣赏歌曲:“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着我内心的灵魂……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母亲!我要回来,母亲!……”同学们,我们听到的歌曲是闻一多先生1925年3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组诗《七子之歌》中的首篇。
其余六篇分别为《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
诗人以拟人的手法将这七处“失地”比作远离母亲怀抱的七个孩子,用小孩子的口吻哭诉他们被迫离开母亲,受尽异族的欺凌,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强烈情感。
那么香港和澳门是如何离开母亲怀抱,又是怎样回归的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新课探究】1.香港、澳门问题(1)问题探究:香港和澳门问题是怎样产生的?答案提示:①香港被英国割占或租借的过程②澳门被葡萄牙强占的过程(2)问题探究:假如你是当地居民,你有什么感想和希望?答案提示:盼望国家富强,渴望回到祖国的怀抱。
2.“一国两制”的构想(1)“一国两制”的含义“一国两制”,简言之就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具体来说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两种制度长期共存,共同发展。
(2)“一国两制”的构想①材料链接材料一1984年,邓小平曾跟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
非和平方式,或者说武力解决问题,总是不好的。
怎样能用和平方式解决问题呢?这必须充分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实际情况。
第四单元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知识点 1 “一国两制”的构想1.背景: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解决这些问题,实现____________,是包括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和祖国大陆全体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后,__________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____________”的伟大构想。
3.含义: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______________,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
4.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知识点 2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概况(1)香港回归:中英两国政府经过两年谈判,于1984年12月正式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_____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设立直辖于中央人民政府的香港特别行政区。
(2)澳门回归: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也签署联合声明,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将于________________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2.意义:香港、澳门回归祖国,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____________,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1.它是邓小平为了解决香港问题、澳门问题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而提出的构想,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海内外人士的好评。
“它”是(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一国两制”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2.“一国两制”的构想成功应用于( )A.建立经济特区B.开放沿海城市C.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D.解决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3.香港是闻名遐迩的国际大都市,是仅次于英国伦敦和美国纽约的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与纽约、伦敦并称“纽伦港”。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见到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
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 C )A.改革开放伟大决策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一国两制”伟大构想D.“三步走”的战略部署2.“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首先得以成功实践的地区是( A )A.香港B.澳门C.台湾D.深圳3.如图报纸中“今天”指的是( D )A.1997年7月1日B.1997年12月20日C.1999年7月1日D.1999年12月20日4.“紫荆绽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
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添新彩”。
诗中的“喜事”指( D )A.新中国成立B.西藏和平解放C.“一国两制”D.香港、澳门回归5.金庸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参与基本法的起草,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
香港回归祖国( A )①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统治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③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经济特区主要“特”在哪里?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积极作用?(2)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成功实践了邓小平的哪一伟大构想?特别行政区又“特别”在哪里?(3)你从以上国家治理创新中受到了什么启发?答案:(1)经济特区“特”在: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或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
作用: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或者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
(2)“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高度自治。
(3)只有大胆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创新要立足于国情,也要放眼世界;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等。
(言之有理即可)7.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D )A.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B.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来的C.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D.是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8.七年级某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图片展,如图可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C )A.少年出洋觅真谛B.中原淮海建奇功C.“一国两制”定回归D.拨乱反正倡改革9.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北京已保证……在接收后50年内不变更现有经济体系及法律制度。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课程标准简述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说明“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是推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1、进入历史新时期后,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成为中国人民的迫切要求,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创造性构想,成功地运用于解决香港和澳门问题,香港和澳门终于回到祖国怀抱;2、认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回归的时间、意义,主权的含义掌握“一国两制”的提出和含义、香港和澳门的区旗、区徽及其含义过程与方法顺时归纳整理知识联系近代列强侵华等史实,归纳香港、澳门问题的由来,形成初步的历史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认识意义通过教材有关“一国两制”和香港、澳门回归等历史事实的描述,认识其历史意义,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祖国向往统一通过课本插图激动人心的情景,体验香港、澳门与祖国大家庭血脉相连的深情,从而进一步巩固爱国情感,深化追求祖国统一的理念自觉拥护党的领导通过香港和澳门的回归,进一步认识到只有坚持党的领导,中国人民才真正走上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培育热爱共产党的情感三、重点和难点重点:香港和澳门回归的历史意义;难点:“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含义;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收集相关音像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回顾历史了解香港和澳门问题的由来;2、了解香港和澳门区旗和区徽的寓意;五、教学方法教师教法:活动法;谈话法学生学法:探究性学习;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复习有关内容:新中国建立以来,祖国大陆各民族大团结的情况怎样?(各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阶段后,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为建设祖国和自己美好的家园,迸发出巨大的热情。
他们的社会生活、精神面貌、文化事业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这是党和政府实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政策的结果。
)承上启下,教师讲授:但是,由于历史原因,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起来。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一、“一国两制”的构想1.背景: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强烈愿望。
2.提出(1)时间: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
(2)提出者:邓小平。
(3)目的: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3.含义: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4.意义: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赢得了海内外人士的好评,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二、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1.香港回归(1)1984年底,中英正式签署联合声明。
(2)1997年7月1日,中英两国政府在香港如期举行政权交接仪式。
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正式成立。
2.澳门回归(1)1987年4月,中葡两国政府签署联合声明。
(2)1999年12月20日,中国正式恢复对澳门行使主权,澳门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3.意义: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问题1】“一国两制”是怎样照顾到香港和台湾的历史和现实情况的?探究:(1)①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②从1842年开始通过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三个不平等条约,英国强占了香港。
③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而且也是重要的国际自由港、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国际信息中心。
④“一国两制”正是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考虑,明确指出:一要实现香港主权回归,二要保持香港的资本主义制度50年不变,维持香港的繁荣。
(2)①1949年,国民党逃到台湾,台湾与祖国大陆进入对立状态。
②在国民党统治期间,台湾的经济也有一定的发展。
③“一国两制”就是考虑到台湾的历史情况和现实情况,不仅保持台湾的资本主义制度,而且台湾可以保留自己的军队。
【问题2】香港、澳门得以顺利回归的原因有哪些?由此得到怎样的启示?探究:(1)原因:①中国国家实力的增强是回归的前提条件。
第13课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见到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提出了“最富天才的创见”。
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 C )
A.改革开放伟大决策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C.“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D.“三步走”的战略部署
2.“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首先得以成功实践的地区是( A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深圳
3.如图报纸中“今天”指的是( D )
A.1997年7月1日
B.1997年12月20日
C.1999年7月1日
D.1999年12月20日
4.“紫荆绽后白莲开,喜事蹁跹接踵来。
神州大地齐欢庆,一国两制添新彩”。
诗中的“喜事”指( D )
A.新中国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一国两制”
D.香港、澳门回归
5.金庸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成员,参与基本法的起草,见证了香港回归祖国。
香港回归祖国( A )
①结束了英国在香港的统治②使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③是“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实践④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经济特区主要“特”在哪里?经济特区的建立对形成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有什么积极作用?
(2)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成立成功实践了邓小平的哪一伟大构想?特别行政区又“特别”在哪里?
(3)你从以上国家治理创新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答案:(1)经济特区“特”在:国家给予优惠的经济政策或经济特区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体制。
作用:经济特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或者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突破口,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
(2)“一国两制”;特别行政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和高度自治。
(3)只有大胆创新才能促进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创新要立足于国情,也要放眼世界;一切要从实际出发等。
(言之有理即可)
7.关于“一国两制”构想的表述正确的是( D )
A.是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
B.最初是为解决香港问题提出来的
C.首先在澳门问题上得到成功运用
D.是新时期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
8.七年级某班同学准备策划主题为《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的图片展,如图可归入下列哪一栏目( C )
A.少年出洋觅真谛
B.中原淮海建奇功
C.“一国两制”定回归
D.拨乱反正倡改革
9.1984年12月,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签署,“北京已保证……在接收后50年内不变更现有经济体系及法律制度。
”材料说明香港回归后将( C )
A.设立香港经济特区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保持资本主义制度
D.实行社会主义制度
10.如图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B )
A.民族团结
B.祖国统一
C.国防建设
D.文化繁荣
11.我国能够成功地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主要原因是( B )
A.国际地位的提高
B.综合国力的增强
C.军事力量的壮大
D.“一国两制”的构想
12.林则徐的后裔,曾任我国驻联合国大使的著名外交官凌青曾写诗:“粤海销烟扬我威,但悲港岛易英徽。
前仇旧恨今尽雪,只缘华夏已腾飞。
”下列历史场景可印证诗中“前仇旧恨今尽雪”的是( B )
A.新中国成立
B.香港回归
C.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D.我国台湾问题的解决
13.如图分别是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区徽。
下列关于两个区徽所包含的历史意义表述不正确的是( A )
A.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
B.洗雪了中华民族的耻辱
C.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成功实践
D.结束了外国列强对中国领土的占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出发,尊重历史和现实,以伟大政治家和战略家的远见卓识,提出了“一国两制”的构想。
请回答:
(1)香港岛是通过什么条约割让的?它被英国殖民者强占了多少年?
(2)按照“一国两制”的构想,中国收回香港后,在香港实行了什么社会制度?
(3)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形成了鲜明对比,图一反映的是签订条约割让香港岛的情景,图二反映的是收回香港的情景,“割让”与“收回”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答案:(1)《南京条约》;155年。
(2)资本主义制度。
(3)“割让”原因:清政府政治腐败,综合国力衰弱,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对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收回”原因: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人民渴望统一,中央领导决策正确。
15.(创新探究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84年,邓小平曾对英国外交大臣说:“解决台湾、香港问题可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非和平方式,一种是和平方式。
”
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会见香港人士时说:“……我国政府在1997年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后,香港的现行社会、经济制度不变……北京除了派军队以外,不向香港特区政府派出干部……而不是去干预香港的内部事务。
”
材料三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回答,为和平解决台湾问题,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哪一伟大构想?
(2)依据材料二回答,邓小平提出的这一伟大构想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这一伟大构想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3)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分别展示的是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时政权交接的场景。
两个地区成功回归祖国,用实践证明了邓小平伟大构想的正确性,同时也为我国现今解决哪一问题创造了条件?
(4)2018年是香港回归21周年,澳门回归19周年,结合这两个地区的发展现状,谈一谈你的感想。
答案:(1)“一国两制”。
(2)“一国两制”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台湾、香港和澳门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一国两制”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前景。
(3)台湾问题。
(4)回归后的香港、澳门能够繁荣发展,说明“一国两制”符合中国国情,适合港澳地区的发展。
(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香港回归交接仪式上的“一秒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