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节升华和凝华
- 格式:ppt
- 大小:6.70 MB
- 文档页数:41
第4节升华和凝华(泰安中考)如图是冰雕展中“火车头”冰雕作品.展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 ℃以下,不过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此过程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B.熔化C.汽化D.凝华【提示】当地的气温一直持续在-10 ℃以下,达不到冰的熔点,故冰不会熔化;但冰雕作品在一天天变小,故是冰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成为水蒸气.【答案】 A【方法归纳】在解答这类题时:首先确定出物质的初始状态属于固态还是液态或气态,然后分析物质经历了物态变化后最终属于什么状态,最后由初始状态与终端状态根据物体变化的名称确定物体中间的物态变化.知识点1升华1.升华是指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属于______热过程.2.人工降雨的原理:当干冰喷入冷空气时很快______,______大量的热,使周围的冷空气温度______,这时候冷空气中的________就会变成________,小冰晶变大后就会下落,假如在下落过程中遇到暖气流则会________而形成雨.知识点2凝华3.凝华是指物质从______态变成______态的过程,属于______热过程.4.霜、雾凇、冬天窗户上的“冰花”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发生了______现象,直接变为______态.知识点3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放热5.熔化、凝固、汽化、液化、升华、凝华这六个物态变化过程中,属于吸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放热的是________________.1.(桂林中考)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凝华的是()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 ℃时也能晾干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2.“千里冰封,万里雪飘”这种景象中“冰”“雪”的形成所对应的主要物态变化是()A.汽化和液化B.升华和凝华C.凝固和凝华D.凝固和液化3.图中,水的三态之间转化过程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标注都准确的是()4.农谚说“霜前冷,雪后寒”.其中蕴含的道理是,气温低的时候水蒸气会________形成霜,雪熔化形成水的过程中需要______热.5.(河南中考)如图,把少量碘放入锥形瓶中,瓶口加盖玻璃片.微微加热,瓶中充满紫色的碘蒸气,此过程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______.停止加热,碘蒸气凝华,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衡阳中考)在自然界中出现的露、霜、电闪、雷鸣、沙尘暴等现象中,其形成过程涉及液化的有______,涉及凝华的有______.7.(天津中考)衣柜里防虫用的樟脑片,过一段时间会变小,最后不见了.这是因为樟脑片发生了() A.凝固B.升华C.液化D.汽化8.(重庆中考)如下图的物态变化中,需要放热的是()A.干冰变小B.树枝上霜的形成C.干手器将手烘干D.冰雪消融9.(镇江中考)舞台上经常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制造白雾,以渲染气氛,这种白雾是()A.干冰升华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干冰熔化形成的小液滴C.干冰升华形成的二氧化碳气体D.干冰升华使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液滴10.(杭州中考)以下相关物态变化的表达准确的是()A.冰熔化过程中B.冷冻室取出的冰棍,冰水混合物温外表的“霜”是由空气度高于0 ℃中水蒸气凝华而成C.通常采用降温的D.舞台上的云雾是方法将石油气液干冰升华成的二氧化储存有钢罐内化碳气体11.(临沂中考)我国是一个缺水的国家,因而污水净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图是江涛发明的太阳能净水器,该净水器在污水净化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先熔化,后液化B.先升华,后凝华C.先汽化,后液化D.先汽化,后凝固12.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某同学将碎冰块放入易拉罐中并加入适量的盐,用筷子搅拌大约半分钟,测得易拉罐中冰和盐水混合物的温度低于0 ℃,同时发现易拉罐的底部外有白霜形成,该白霜的形成是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在形成白霜的过程中会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13.(莆田中考)英国科学家研发出一种“激光橡皮”.在激光照射下,纸张上的黑色碳粉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为高温碳蒸气,字迹消失;经过特殊冷却装置,高温碳蒸气又直接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碳粉.这样废纸和碳粉重新得到了利用,可有效地节约资源并保护环境.14.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铝罐里一段时间,罐外壁结了一层霜,如下图,这层霜是__________________经过______这种物态变化形成的.寒冬,坐满人的汽车门窗紧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玻璃车窗上,水蒸气变成水珠________(填“会吸热”“会放热”或“不会吸热或放热”),水珠会出现在车窗的______(填“内侧”“外侧”或“内、外侧”).挑战自我15.“打”霜的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到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就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1)霜是由________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是________.(2)请根据短文,对“霜”形成的条件提出猜测.猜测:霜的形成条件是_________和______.并在短文中找出支持猜测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某同学为验证上述猜测,做了如下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 ℃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测,请简要陈述理由.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第4节升华和凝华1.固气吸 2.升华吸收下降水蒸气小冰晶熔化 3.气固放 4.凝华固 5.熔化、汽化、升华凝固、液体、凝华1.C 2.C 3.C 4.凝华吸 5.升华紫色会逐渐消失,瓶内出现碘固体 6.露霜7.B8.B9.A10.B11.C12.凝华放出13.升华凝华14.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会放热内侧15.(1)水蒸气凝华(2)气温在0 ℃以下空气湿润0 ℃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 ℃~-10 ℃,也不会出现霜(3)不能,因为没有实行空气干燥和湿润的比照实验,所以不能证明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形成。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基础知识讲解】1.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
升华过程中要吸热。
升华吸热可以致冷。
如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会干,是因为冰直接升华变成了水蒸气。
放在衣箱内的樟脑丸会渐渐变小甚至消失,是因为升华变成了气体。
生活中常用升华吸热的现象得到低温,例如:常用固态二氧化碳(干冰)的升华吸热来冷藏食物。
又如,舞台上用的“云”就是干冰的升华。
2. 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
凝华过程中要放热。
冬天的早晨教室玻璃窗上会出现一层冰霜,是因为室内水蒸气遇冷凝华产生的。
【典型例题】【例1】图1.5-1现象中不属于升华的是()图1.5-1[分析]从图中情景可以看出a c d中物质“雪、冰、樟脑”都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升华现象;而b图中则出现液态的“小水珠”属液化.答案 b.[例2] 冬天的早晨,常常看到霜,霜的形成是什么现象?卫生球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会变小或消失,又是什么现象?[分析]霜是小冰晶,是固态,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的,所以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卫生球是固态,放在箱子里过几个月变小或消失,是因为它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
[解]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卫生球变小或消失是升华现象。
[例3] 在严冬温度较低的时候,窗上可以结霜,这是水蒸气______现象。
霜应结在玻璃的室______(填:“内”或“外”)侧。
[分析] 霜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在玻璃窗上遇冷放出热量凝华成小冰晶而形成,是气体直接变成固体的过程。
[答] “凝华”、“内”[例4] 下列现象都是属于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升华的是 [ ]A.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B.江面上形成大雾C.水正在慢慢地结冰D.灯泡用了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分析]洒在地上的水很快干了,这是水的蒸发所致;江面上形成大雾,这是液化现象;水正在慢慢地结成冰,这是液态变成固态,属于凝固现象;灯泡用了一段时间后,灯丝会变细,这是钨直接变成了钨的气体所造成的,应该是升华现象。
第4节升华和凝华学案及例题知识点1 升华及其性质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吸热。
1.2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
(冰升华成水蒸气)1.3升华吸热: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或者人工降雨。
(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热)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知识点2 凝华及其性质2.1凝华的概念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放热2.2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2.3凝华放热:略知识点3水循环及其三态变化陆地和海洋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进入大气,大气中的水蒸气通过降水又回到陆地和海洋,这就是水循环。
空气中总是有水蒸气的,而且水蒸气是无色透明的气体,是看不见的。
日常所见到的“白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云、雨、雹:①空气中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浮在高空,形成云。
②云中水蒸气和小冰晶相互凝聚,当大到一定程度时便会下降,下降过程中冰晶遇暖熔化成水珠,这就是雨。
③如果水珠在下落过程中,遇到0℃以下的冷空气,水珠很快凝固成冰珠,在上升气流的带动下上升,冰珠越结越大,下落时就成了雹。
雪、雾、露、霜:(1)如果冰晶在下降过程中,没有完全熔化,空气中水蒸气与其结合形成六角形的小薄片,也就是说云中的水蒸气受冷直接在小冰晶上凝华形成雪花这就是雪。
(2)当夜晚或早晨地面气温较低时,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就形成雾。
(3)地表附近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在草木、屋瓦上,便是露。
【例题02】在文艺演出时,常常要制造出弥漫的白雾,演员在其中若隐若现,增添如神话般的效果.这种白雾实际上是[ ]A.向舞台喷射的真实烟雾B.干冰升华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C.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放热液化而成D.利用干冰升华放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吸热液化而成【例题03】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
第4节:升华和凝华(人教版)知识点精析一、升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2.升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升华时要吸热。
如:①干冰可用来冷藏物品(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成气态时,吸收大量的热)。
3.常见升华现象:①加热碘,可以看到有紫红色的碘蒸气出现。
②衣柜中防虫用的樟脑片,会慢慢变小,最后不见了。
③冬天,湿衣服放在户外会结冰,但最后也会晾干(冰升华成水蒸气)。
④白炽灯用久了,灯内的钨丝比新的细(钨丝升华成钨蒸气,体积减小)。
⑤用干冰制舞台上的雾、用干冰制雨。
二、凝华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2.凝华时能量的传递:物质凝华时要放热。
3.常见凝华现象:①霜和雪的形成(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②冬天看到树上的“雾凇”;③冬天,外界温度极低,窗户内侧可看见“冰花”(室内水蒸气凝华)。
考点概览1.升华和凝华物态变化包括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物态变化在中考试卷中占据一定的比例,是中考物理试卷中的必考题;当然,升华好凝华与其他物态变化一样属于常考内容。
升华和凝华应重点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干冰的利用、樟脑片的利用、灯管和灯泡发黑现象等均是升华现象;二、霜、雪、雾凇、冬天窗花的形成均是凝华现象;三、升华需要吸热,凝华需要放热。
物态变化和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地球上大量能源来自太阳,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就是物态变化的体现。
人类的衣、食、住、行都与物态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所以要特别注重将所学知识用于分析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考点分类:考点分类见下表考点分类考点内容考点分析与常见题型常考热点升华与凝华的判断、吸放热选择题或填空题较多一般考点用升华、凝华解释自然现象简单题、填空题较多,用规律解释现象冷门考点升华、凝华的探究实验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升华、凝华的规律,出现概率较低典例精析★考点一:升华与凝华◆典例一:(2017•广元)小丽端午节在家里帮助妈妈打扫卫生,她取下白炽灯擦干净灰尘,但发现白炽灯玻璃泡的下面比新灯泡黑了一些。
第四节升华和凝华一、课标要求: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有关的现象。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认识升华和凝华现象,了解升华要吸收热量,凝华要放出热量;2.会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升华凝华现象;3.能够清楚的说出水循环的转化过程及吸放热情况。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现象,同时提高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课堂导学知识点一升华和凝华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
2.在烧瓶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瓶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过一会儿碘颗粒没有了,而瓶的底部也没有液态的碘出现,但瓶内出现了紫色的碘蒸气。
这说明碘发生现象;把烧瓶放入凉水中冷却一会儿再看,瓶内也没有液态的碘,但瓶壁上却附着固态的碘,这说明碘蒸气发生了现象,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
3. 下列自然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早春大地上冰雪的消融B.初夏广场上雾的形成C.深秋草木上露的出现D.寒冬草地上霜的形成4. 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 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知识点二利用升华和凝华解释生活现象1.严寒的冬天,我们会看到窗户玻璃上形成美丽的冰花(如图所示),这一过程是由于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冰凉的玻璃后由气态直接变成,这种现象称为。
2.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沾有“白粉”,这属于现象;剥去包装纸后,冰棒“冒气”,这属于现象;过了一会儿,冰棒“流汗”,这属于现象。
第4节:升华和凝华瓶内充满紫色的气体物质。
冷却后,紫色气体消失,在玻璃内壁上,又重新出现了紫黑色的固体物质出现。
实验表明,固体可以直接转化为气体,气体可以直接转化为固体。
在物理学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直接从气态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如图示:【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现象一:如图所示,樟脑丸(俗称臭蛋)是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之一,用于衣柜(箱)中防虫、防蛀的物质。
放在衣柜(箱)里的樟脑丸过一段时间会变小,甚至消失,而衣柜(箱)里弥漫樟脑丸的气味,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樟脑丸发生了升华现象。
放在衣柜(箱)里的樟脑丸直接由固态变成的气态。
现象二:如图所示,雾淞是北方冬天常见的一种美丽的奇景。
它是许多小冰晶挂在树枝所形成的一种美丽的景观。
那么雾淞是怎样形成的呢?雾淞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气温急剧降低时遇冷,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小冰晶依附在树枝上形成的。
属于凝华现象。
现象三:我国二十四节气中有一个节气叫“霜降”。
霜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吗?不是的。
霜不是从天空中降下来的,它是空气的水蒸气遇冷形小冰晶而依附在草木、叶子上,如图所示。
现象四:北方的冬天,窗玻璃上容易出现美丽的冰花,冰花是怎样形成的呢?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直接凝华成小冰晶,附在窗玻璃上。
思考:冰花是在窗玻璃的室内一侧还是在室外一侧?问题:用久的白炽灯为什么会变黑?这是因为灯丝是用钨制成的。
在高温下,钨升华成钨蒸气,降温后钨蒸气又凝华成晶体钨而依附在灯玻璃内表面而变黑。
【升华吸热、凝固放热】像熔化、汽化一样,升华要吸热;像凝固、液化一样,凝华要放热。
因此,在运输食品的时候,为了防止食品腐烂变质,可以利用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的升华来吸热降温。
【自然界中的水循环】参阅课本说明。
三、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第4节升华和凝华一、升华: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升华吸热。
]2、易升华的物质:碘、冰、干冰、樟脑、钨等。
二、凝华:1、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凝华放热。
]2、凝华的现象:冰花、霜、雾凇等。
三、物态变化1、物态变化物质的“三态六变”是自然界中的基本现象。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伴随着吸热或放热。
2、水的物态变化[1]、雾、露、“白气”:液化;[2]、霜、雾凇、冰花:凝华;[3]、雨:液化或熔化;[4]、云:液化或凝华;[5]、冰雹:凝固。
【典型例题】类型一、升华1.汽车内经常摆放一种“固体清新剂”,能有效清新汽车内的空气.“固体清新剂”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升华 B.凝华 C.熔化 D.汽化【答案】A【解析】汽车内的“固体清新剂”由固态直接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选A。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生活中物态变化,抓住物质前后的状态变化是解题的关键,属于热学基础知识的考查。
举一反三:【变式】张乾同学做了一个实验:将碾碎的卫生球粉末和小树枝放入封闭的烧瓶中,然后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烧瓶,发现卫生球的粉末越来越少,停止加热后,一会儿烧瓶内的树枝上出现了洁白、玲珑剔透的人造“雪景”,对以上实验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雪景”是卫生球升华而成的B.“雪景”是卫生球凝华而成的C.“雪景”的形成经历了汽化和液化两个物态变化过程D.“雪景”的形成经历了升华和凝华两个物态变化过程【答案】D2.某同学在探究物态变化的实验中,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的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成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
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4节升华和凝华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升华★ 2 210二凝华★ 3 3一、升华:1.定义: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
易升华的物质有:碘、冰、干冰、樟脑、钨。
2.特点:吸热;3.常见升华现象:冰冻的衣服晾干了、樟脑丸慢慢变小、白炽灯泡灯丝变细等。
【例题1】北方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该过程的物态变化主要是()A.汽化 B.熔化 C.升华 D.凝华【答案】C【解析】解:寒冷的冬天,晾在室外结冰的衣服会慢慢变干,是冰直接升华为水蒸气。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变式1】食品运输中,常使用干冰(固态二氧化碳)防止食品腐烂变质,这是应用了干冰()A.液化吸热 B.熔化吸热 C.凝华放热 D.升华吸热【答案】D【解析】解:干冰是极易升华的物质,在干冰升华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从而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以获得低温,从而防止食品腐烂变质。
故选:D。
【例题2】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的现象是()A.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B.冬天,玻璃窗上结冰花C.衣箱中的樟脑丸逐渐变小D.夏天,水缸外壁“出汗【答案】C【解析】解:A、由于冰棍的温度低,导致冰棍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温度降低变成小水珠,形成白气,这是液化过程,故A错误。
B、冬天,室外温度低,玻璃窗温度也低,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玻璃直接变成小冰晶,形成冰花,这是凝华过程,故B错误。
C、衣箱中的樟脑丸直接变成樟脑蒸气,这是升华过程,故C正确。
D、夏天,盛水的水缸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水缸变成小水珠,出现水缸“出汗”的现象,这是液化过程,故D错误。
故选:C。
【变式2】图所示,常见的物态变化现象,由升华形成的是()A.水壶嘴处冒白气 B.潮湿衣服被晾干C.灯泡的灯丝变细 D.玻璃窗出现冰花【答案】C【解析】解:A、水壶嘴处冒白气,是因为从水壶内出来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空气变成小水珠,是液化现象,故A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