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 格式:doc
- 大小:14.50 KB
- 文档页数:5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流程
一、产地选择与管理
1.选择优质土壤和水源
(1)土壤检测与改良
(2)水源质量管理
2.确定种植区域与隔离措施
二、种植管理
1.选用优良品种
(1)品种筛选与育种
(2)种植技术规范
2.生长周期管理
(1)施肥与灌溉
(2)病虫害防治
3.农药使用管理
(1)低毒低残留农药选择
(2)病虫害绿色防控
三、生产过程监控
1.实施定期检测
(1)农产品质量检测
(2)环境质量监控
2.记录与追溯
(1)农业生产记录
(2)产品追溯系统建立
四、认证与申请
1.申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1)申请材料准备
(2)企业自我评估
2.审核与审查
(1)专家现场考察
(2)资料审核
五、市场流通
1.产品包装与标签
(1)专用包装设计
(2)标签标识规范
2.市场准入
(1)与超市、电商平台合作(2)产品销售许可
六、后期服务与维护
1.售后服务跟踪(1)售后问题处理(2)定期回访消费者
2.农业技术更新(1)新技术引进(2)农业知识培训。
无公害农产品核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农产品核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前言为了规范修武县无公害农产品核桃种植,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特制定本标准。
引用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包括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成熟期采收等标准。
本标准由修武县农业局、修武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陆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修武县农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九贵、王九善、董长战、孔全喜、靳新军、薛亮亮、李拥军、范艳玲、黄玉莲、张莹。
本标准于2016年月日首次发布。
无公害农产品核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核桃生产的园地选择、品种与砧木选择、苗木培育、建园技术、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处理及贮藏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修武县七贤镇、西村乡、岸上乡、郇封镇及王屯乡等区域及其它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无公害核桃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GB18406.2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T18407.2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NY5307-2005 无公害食品落叶果树坚果果品3园地选择无公害核桃园地应选择在土壤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和壤土,也可选择丘陵、山地中土层较厚,相对集中连片,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以腐殖质多,PH值在6.2-8.2,地下水位较低,即在中性或微酸微碱性土壤上生长为最好。
空气清洁,基地5km内无污染源存在,生态环境必须符合GB/T18407.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4品种与砧木选择4.1品种选择根据引种成功的经验和《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及《核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选择耐干旱,抗风、抗病虫害,丰产的清香、香铃、中林1号及辽宁1号共4个核桃优良品种,晚实主栽品种为清香,早实主栽品种为香铃、授粉品种为中林1号及辽宁1号。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一、推广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保证生猪健康无疫1、做好免疫接种:加强生猪免疫注射,建立有效屏障,是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旳关键,因此我们因地制宜,科学地制定了我县生猪免疫程序,并实行免疫耳标化管理制度,规定农户在仔猪30日龄前到各乡镇兽医站登记防疫,在30—35日龄内,山兽医站防疫人员上门进行猪瘟、日蹄疫浓缩苗免疫注射,猪瘟苗1头份,高效w苗1ml,分不同样部位注射,并扎上防疫耳缺,回站后记录首免状况,到仔猪达55—60日龄时,兽医站兽医人员根据首免记录状况,上门进行阉割并实行加强免疫,不同样部位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1头份和高效w苗2ml,并扎上塑料防疫耳标。
母猪旳防疫注射在仔猪首免时肌注三联苗1头份,二免时肌注高效w苗2ml,公猪旳防疫注射为每6个月肌注猪瘟、丹毒、猪肺疫三联苗lml,每四个月注射高效w苗2ml:规模猪场引进位猪育肥隔离观测15天,加强免疫高效w苗2ml一次。
发售和屠宰肉猪一律凭检疫证明和防疫耳标上市和屠宰。
对没有防疫耳标旳动物,一律不准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补免合格后才可再次申请检疫。
2、加强检疫力度:产地检疫是一项基础检疫工作,临床检查状况确切、全面、检疫效果好,能及时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为保证供沪生猪旳安全,我们及时对检疫工作进行调整,深入加大了产地检疫旳工作力度,建立并实行了生猪售前检疫制度,生猪检疫实行到场到户制度。
规定各养殖场(户)在生猪发售或调运前,必须到当地畜牧兽医站报检,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在接到报检后,出检疫员到场户进行检疫,经检疫合格旳,出具检疫证明,畜主凭产地检疫证明方可上市交易和调运。
对无检疫证明收售生猪、养殖场(户)发售生猪未报检旳,一经查实,依法按规定予以处理(罚)。
3、推行生猪户口簿管理制度:规模场(户)猪群密集,人员、物资、车辆、猪只等往来频繁,是生猪疫病旳易发地,一旦发生,数量多、损失大,为此我们将规模场(户)旳防治工作,列为重点来抓,实行生猪户口簿管理制度。
无公害农产品生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种植地选择1.选择肥沃的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
2.土壤PH值控制在6.5-7.5之间,确保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的平衡。
3.避免连作,可以采取轮作措施,间隔两年种植一次生姜。
二、育苗1.使用优质的姜种进行繁殖,以确保种苗的质量。
2.将姜种浸泡在20℃左右的清水中2-3天,使其充分吸水。
3.在温暖的地方,使用透气性好的育苗床,将浸泡好的姜种均匀撒在育苗床表面,稍微压实。
4.保持育苗床表面湿润,温度控制在20-25℃,保证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田间管理1.充分翻松土壤,除去杂草和病虫害源。
2.按照适时施肥,根据土壤的情况进行施肥,避免过量使用化肥。
3.注意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但不宜过多灌溉,以免发生积水,影响生姜的生长。
4.定期检查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早期发现有害虫,可以使用生物农药进行喷洒。
四、农药和化肥使用控制1.选择绿色环保的农药和化肥,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2.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3.使用农药和化肥前后及时洗手,穿戴好防护服装,避免直接接触。
五、病虫害防治1.采用防御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2.多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利用益生菌、益生虫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对于严重的病虫害,可以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但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化学残留。
六、收获和储存1.生姜的生长期为7-9个月,根据生长情况选择适宜的收获时间。
2.使用干净的工具将生姜小心地挖出,避免损伤。
3.剪去生姜的叶茎,使其更易于储存。
4.将生姜进行初步处理,清除泥土和杂质,并晾晒一段时间,待表皮干燥。
5.将生姜储存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无公害农产品生姜的种植和管理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采用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以及正确的收获和储存方式,可以生产出优质的无公害生姜,满足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为了提供无公害蔬菜,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健康,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
1. 土壤处理:
在种植之前,必须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处理,包括消毒和施肥。
使用有机肥和其他有机材料,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
2. 种子处理:
选择高质量的种子,并严格按照种植指南进行处理。
种子必须经过特殊的处理,以确保它们不受病毒和害虫的影响。
3. 灌溉和排水:
采用现代化的灌溉系统进行水分管理,避免过度灌溉造成土壤侵蚀和水浪费。
同时,确保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防止土壤过度湿润。
4. 害虫和病害控制:
采用无公害的方法来控制害虫和病害,例如使用天敌和有益昆虫、采用生物农药等,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5. 生长环境管理:
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
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的化学物质。
6. 收获和包装:
在蔬菜成熟后,按照无公害蔬菜的收获标准进行收割,并使用环保材料进行包装,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7. 追溯管理:
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对生产和加工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和追踪,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以上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程,才能生产出真正的无公害蔬菜,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根据无公害食品甜椒生产技术规程(NY/T5007-2001)制定本生产操作规程,适用于崇礼县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甜椒的生产。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甜椒的产地环境要求和生产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甜椒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和准则。
NY5294-2004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产地环境:应符合NY5294-2004的规定,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
4、生产技术管理4.1品种选择种植甜椒,应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口味佳、耐贮运等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如红苏珊、曼迪、黄贵人、421等。
4.2、订购种苗选择信誉度好、种苗质量高的种苗供应单位提前两个月订购种苗,每亩按2500株预订。
4.3、定植应选择周围不存在环境污染,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排灌良好,前茬为非茄科蔬菜的棚室作为无公害甜椒的生产基地。
为改良和培肥土壤,保证甜椒的整个生育期有一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养分,在施肥中,应以基肥为主,底肥与追肥要配合施用,并适当增施磷钾肥。
因此,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圈肥5000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
甜椒根系既不耐旱,又不耐涝,整地要求比较严格,定植前应精细整地作垄,最好覆膜定植,一般作成南北垄,垄距80厘米。
甜椒常采用13厘米左右高垄地膜覆盖的栽培形式。
行距80厘米,株距33厘米左右。
垄上栽单行,按株距在垄上挖穴,穴内浇水,座水稳苗,每穴栽1株,待水快渗完时覆土,定植深度以地面与子叶相平或稍深为宜。
4.4、定植后田间管理,拔除重病株,带出室(田)外深埋或焚烧,以防传病。
定植后顺沟浇一次缓苗水,垄间没覆膜处中耕,同时给秧苗培土,直至座果前不再浇水,当门椒核桃大小时可结合浇水每亩追人粪尿750—1000公斤,尿素15公斤,三元复合肥10公斤。
我国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 引言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不断增加,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和销售在我国得到了广泛推广和应用。
无公害蔬菜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或者最大限度减少使用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以及保证生产过程无环境污染的蔬菜。
本文档旨在规范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生产技术操作,保证蔬菜的质量与安全。
2. 生产前准备•选址:选择土壤肥沃、地理环境适宜、水源充足的区域进行蔬菜种植,并进行土壤检测分析。
•土壤准备:进行土壤改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施加合理的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质量。
•种苗准备: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优质种苗进行购买或自行培育。
•设备准备:准备好种植所需的农具、肥料施用器具、灌溉设备等。
3. 种植管理•播种:按照不同蔬菜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和播种方法。
•间距管理:根据蔬菜的生长特点和品种要求,合理确定行距和株距。
•覆土:播种后覆盖合适的覆土,以保证土壤湿度和温度的适宜。
•灌溉管理:根据蔬菜的生长需水量,合理安排灌溉次数和水量,避免过湿或缺水。
•施肥管理: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有机肥料进行施肥,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定期进行施肥。
•病虫害管理:使用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方法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采摘管理:定期采摘成熟的蔬菜,避免蔬菜过期。
4. 田间监测与记录•土壤监测:定期进行土壤监测,分析土壤养分含量和pH值,调整合适的施肥方案。
•病虫害监测:定期检查蔬菜田间是否有病虫害的发生,及时采取控制措施。
•生长监测:记录蔬菜的生长状况,包括生长速度、株高、叶面积等指标。
•施肥记录:记录施肥时间、施肥量、施肥方法等相关信息,以便后期分析和调整。
•灌溉记录:记录灌溉时间、灌溉量、灌溉方法等相关信息,以便后期分析和调整。
5. 采收与包装•采收成熟:采取合适的采收方法,采摘成熟的蔬菜。
•加工包装:经过清洗后,使用无公害包装材料对蔬菜进行包装,确保包装材料无添加物。
•标签管理:对包装的蔬菜进行标签管理,标明产品的生产时间、生产地、品种等信息。
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产地环境要求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作为番茄生产基地。
产地的土壤应肥沃、疏松、排水良好,酸碱度适中(pH 值在 60 70 之间)。
水源充足、清洁,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同时,基地应远离工业“三废”排放、农业废弃物污染和城镇生活垃圾污染等区域,以确保生产出的番茄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
二、品种选择1、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的番茄品种。
如在早春和秋延后栽培,可选择耐寒性较好的品种;在夏季高温季节栽培,应选择耐热性强的品种。
2、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 85%,水分不高于 7%。
三、育苗1、育苗设施可选用温室、大棚或阳畦等育苗设施,育苗前要对设施进行消毒处理,可用福尔马林溶液喷雾或熏蒸,密闭 1 2 天后通风换气。
2、营养土配制选用无病、肥沃的田园土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按 6:4 的比例混合均匀,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三元复合肥 1 2 千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 100 克,充分拌匀后过筛备用。
3、种子处理(1)晒种:将种子在阳光下晾晒 1 2 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浸种:先用清水浸泡种子 3 4 小时,然后放入 55℃的温水中搅拌 15 分钟,再浸泡 4 6 小时。
(3)催芽:将浸泡后的种子捞出,用湿布包好,放在 25 30℃的环境中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 1 2 次,待 70%左右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4、播种(1)播种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一般早春栽培在 12 月至次年 1 月播种,秋延后栽培在 7 8 月播种,夏季栽培在 4 5 月播种。
(2)播种方法:将营养土装入育苗盘中,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育苗盘内,覆盖 05 1 厘米厚的营养土,然后覆盖地膜或搭建小拱棚保温保湿。
5、苗期管理(1)温度管理:出苗前,白天温度保持在 25 30℃,夜间温度保持在 15 20℃;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 20 25℃,夜间温度保持在 10 15℃。
无公害西瓜生产操作规程一、引言无公害农产品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无公害西瓜生产作为其中的一种,不仅符合人们对安全、健康食品的需求,还对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档旨在为无公害西瓜生产提供操作规程,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和标准化。
二、土壤准备1. 选择适宜的地块:选择光照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且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地作为西瓜种植地。
2. 土壤调理:在种植前适当施入有机肥料,提高土壤肥力,并进行翻耕和松土,以改善土壤结构。
三、品种选择1.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市场需求,选择适合种植的西瓜品种。
2. 选择规范的种子供应商,确保种子的品质和无公害属性。
四、播种和育苗1. 播种时间:根据当地气候和土壤温度,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2. 育苗方法:选用无公害的育苗基质,控制育苗大棚的温度、湿度和光照,定期适量浇水,并根据需要进行补光。
五、田间管理1. 揭膜和培土:在苗期结束后,揭去覆盖的膜,并进行培土,补充营养。
2. 薄梢和控蔓:在植株生长过程中,及时薄梢和控制蔓延,保持植株的整洁和通风。
3. 施肥管理:根据土壤检测结果和生长发育阶段的需要,科学施肥,避免过量使用肥料,保持土壤肥力平衡。
4.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态友好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如合理轮作、增加生物多样性、喷洒天敌等,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5. 浇水管理:根据天气情况和土壤湿度,合理浇水,避免水浸和缺水。
六、采收和储存1. 采收时间:根据品种和果实成熟度指标,选择适宜的采收时间。
2. 采收方式:采用整枝或者单果采摘方式,避免果实损伤。
3. 储存条件:将采收的西瓜整齐码放,置于通风、阴凉和干燥的环境中,避免破损和受潮。
七、质量检测和认证1. 进行有机认证或无公害认证:与相关机构合作,对西瓜进行质量检测和认证,确保符合有机或无公害标准。
2. 定期采集样品:定期在种植地采集西瓜样品,检测农药残留和微生物指标,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八、总结本文档简要介绍了无公害西瓜生产的操作规程,包括土壤准备、品种选择、播种和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和储存、质量检测和认证等方面。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一、推广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确保生猪健康无疫
1、做好免疫接种:
加强生猪免疫注射,建立有效屏障,是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的核心,因此我们因地制宜,科学地制定了我县生猪免疫程序,并实行免疫耳标化管理制度,要求农户在仔猪30日龄前到各乡镇兽医站登记防疫,在30—35日龄内,山兽医站防疫人员上门进行猪瘟、日蹄疫浓缩苗免疫注射,猪瘟苗1头份,高效w苗1ml,分不同部位注射,并扎上防疫耳缺,回站后记录首免情况,到仔猪达55—60日龄时,兽医站兽医人员根据首免记录情况,上门进行阉割并实施加强免疫,不同部位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1头份和高效w苗2ml,并扎上塑料防疫耳标。
母猪的防疫注射在仔猪首免时肌注三联苗1头份,二免时肌注高效w苗2ml,公猪的防疫注射为每6个月肌注猪瘟、丹毒、猪肺疫三联苗lml,每四个月注射高效w苗2ml:规模猪场引进位猪育肥隔离观察15天,加强免疫高效w苗2ml一次。
出售和屠宰肉猪一律凭检疫证明和防疫耳标上市和屠宰。
对没有防疫耳标的动物,一律不准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补免合格后才可再次申请检疫。
2、加强检疫力度:
产地检疫是一项基础检疫工作,临床检查情况确切、全面、检疫效果好,能及时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为确保供沪生猪的安全,我们及时对检疫工作进行调整,进一步加大了产地检疫的工作力度,建立并实行了生猪售前检疫制度,生猪检疫实行到场到户制度。
要求各养殖场(户)在生猪出售或调运前,必须到当地畜牧兽医站报检,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在接到报检后,出检疫员到场户进行检疫,经检疫合格的,出具检疫证明,畜主凭产地检疫证明方可上市交易和调运。
对无检疫证明收售生猪、养殖场(户)出售生猪未报检的,一经查实,依法按规定予以处理(罚)。
3、推行生猪户口簿管理制度:
规模场(户)猪群密集,人员、物资、车辆、猪只等往来频繁,是生猪疫病的易发地,一旦发生,数量多、损失大,为此我们将规模场(户)的防治工作,列为重点来抓,实行生猪户口簿管理制度。
生猪户口簿山县畜牧兽医站统一印制,山乡镇畜牧兽医站统一管理,出包片兽医和畜主具体负责对规模场(户)饲养生猪和防疫检疫情况进行登记。
登记记录的内容包括登记时间、存栏数量、出栏情况、预防注射、检疫情况、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山兽医在预防注射、产地检疫和定期检查时登记和填写,并由畜主签名核对。
生猪户口簿一式二份,一份出农户保管,一份由包片兽医保管。
生猪户口簿的建立,对于掌握规模场(户)生猪饲养发展动态,防止漏免、漏检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确
保规模场(户)动物防疫措施的落实。
同时,制定了”五公开服务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要求兽医人员及时、准确地做好生猪免疫接种,并列入站员考核指标。
有力地保障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二、推广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提高生猪品质
无公害生猪饲养管理技术涉及到生猪生产的各个环节,我们重点围绕提高和改善生猪品质推广技术:
1、猪种改良技术:猪的品种直接关系到鲜肉的品昧和风味,我们针对市场对生猪瘦肉率的要求和消费者对品质的要求,确定以内三元”杜长嘉”为供沪商品猪种。
在杂交组合的选择上,其父本,杜洛克又有很多品系,我们根据饲养对比和鲜肉市场反馈的信息,确定以浙江省农科院种猪试验场的台系杜约克为佳,其杂交商品代在体型外貌和生长性能方面受养殖户的欢迎,其鲜肉色泽、肉品及风味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2003年,我站补助引进3头台系杜洛克,用于猪种改良:良种公猪(含长白公诸)覆盖面为100%。
母本改良也是利用杂种优势的一项关键技术,“长嘉”二元母猪的选留,由县牧医站指导和组织实施选育工作,乡镇兽医站负责在扩繁群中具体统一选留,再安排给农户。
其选留方法和技术是:一是母本产仔多,以性能温顺为佳,在3—5胎次中选留母猪:二是选留的母本至少有充分发育,沿腹底线布位匀称的8对奶头,乳头不开孔或内翻的小母猪不予选留:三是选取的小母猪体格健壮、匀称,外生殖器良好:四是远
留头数是需求母本量的110%以防不育母猪。
2、改进饲喂技术:根据“杜长嘉”商品猪不同生长时期和生理阶段的营养需求,制定了统一的营养标准,禁止在饲料和饮水中添加剂兴奋剂、镇静剂、激素类、砷制剂,不饲唱高铜、高铮日粮,在饲喂方法上适当加喂青粗饲料,控制生长速度;使用药物治疗严格执行休药期,以减少药物残留和提高猪肉品质。
3、推广使用饲壮灵:饲壮灵是一种肉猪肉质改良预混合饲料,把纳米科学和动物营养有机结合,适用于30千克以上的肥育猪。
据示范基地和浙江一星饲料集团有限股份公司试验测定表明:饲用后明显改善鲜肉色泽和食用品质,提高风味,降低脂肪和提高瘦肉率。
三、建立和完善监控体系,确保生猪安全供给
制定了《无公害生猪饲养综合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生猪生产关键点控制程序》等一系列规程和制定,严格按照海盐县无公害生猪饲养基地的标准进行标准化生产:对联动场(户),通过签订产销协议来规范养猪生产秩序,实行统一技术标准,并通过采用奖励措施和违约责任实现利益共享,对生猪抽样进行盐较酸克伦特罗的取样检测,确保畜产品安全:兽医站站员分片负责,做好规模场(户)的生猪户口簿制度和散户阔、防登记制度,在猪种、饮用水水质、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兽医防疫、无害化处理和出栏检疫等方面进行全面登记、管理和监控,
做到每头出栏商品猪都有据可查:县站加强监管力度,对全镇进行不定期、经常性的抽查监测,逐步建立“点与面、条与块”相结合的监控体系,实现以农户到餐桌的全过程安全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