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 格式:docx
- 大小:149.45 KB
- 文档页数:3
黑莓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黑莓生产的基地选择、繁苗、栽培管理、病虫防治,采收与包装、运输、贮藏。
本标准适用于赫尔、切斯特黑莓的生产。
其他品种的生产可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GB/T18407.2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3基地选择3.1环境要求基地应远离城市和交通要道,距离公路50m以上,周围3km以内没有工矿企业的直接污染源(“三废”的排放)和间接污染源(上风口或上游的污染)区域,环境要求符合GB/T18407.2的规定。
3.2生态要求阳光充足,冬季7.2℃以下的低温700h~750h以上,排水良好、土层深厚、疏松、肥力适宜的平坦或缓坡地,土壤pH值在6.0~7.5之间,土壤含盐量在0.1%以下。
4繁苗4.1品种赫尔、切斯特两个品种为主。
4.2扦插育苗4.2.1苗床准备冬季(12月份)对苗床进行耕翻冻垡。
插前整地作畦,畦宽100cm~200cm,畦高15cm~20cm,并在整地时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料2000kg,做到苗床平、细、软、肥。
4.2.2插穗在12月中下旬—翌年1月份结合修剪选取当年无病无伤的健壮枝条作为插穗,每根剪成10cm~15cm长带芽的插条,用波美3~5度石硫合剂2min~3min进行消毒后,扎成20根左右的小捆挨个横排平放在底层沙面,上盖细沙后再排放枝条,每层铺沙厚度4cm~6cm,沙贮厚度9层~11层,浇湿沙面,后将湿麻袋或草盖封(沙湿程度以手捏成球,松手即散为好)以利枝条保湿,枝条贮藏在阴凉的地方,以防冻害。
4.2.3扦插方法一般以春季扦插为主,时间在2月中旬~3月初之间,扦插时将枝条从沙贮中取出,用萘乙酸处理插条下端,将插穗基部3cm以内的部分浸入1000mg/kg萘乙酸液中3min~5min后即可取出扦插,在苗床上按20cm的行距条将插条上端向北倾斜排入沟内覆土,扦插时插条不宜露出土面,插后及时浇透水并盖上稻草或地膜。
无公害农产品核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农产品核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前言为了规范修武县无公害农产品核桃种植,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健康,特制定本标准。
引用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包括产地环境、品种选择、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成熟期采收等标准。
本标准由修武县农业局、修武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南陆台农业科技开发公司、修武县农业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九贵、王九善、董长战、孔全喜、靳新军、薛亮亮、李拥军、范艳玲、黄玉莲、张莹。
本标准于2016年月日首次发布。
无公害农产品核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核桃生产的园地选择、品种与砧木选择、苗木培育、建园技术、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收、处理及贮藏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修武县七贤镇、西村乡、岸上乡、郇封镇及王屯乡等区域及其它生态条件相似的地区无公害核桃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GB18406.2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安全要求GB/T18407.2 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NY5307-2005 无公害食品落叶果树坚果果品3园地选择无公害核桃园地应选择在土壤疏松和排水良好的沙壤土和壤土,也可选择丘陵、山地中土层较厚,相对集中连片,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在2%以上,土壤疏松,排水良好的地方,以腐殖质多,PH值在6.2-8.2,地下水位较低,即在中性或微酸微碱性土壤上生长为最好。
空气清洁,基地5km内无污染源存在,生态环境必须符合GB/T18407.2-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果产地环境要求》。
4品种与砧木选择4.1品种选择根据引种成功的经验和《名特优经济林基地建设技术规程》及《核桃优质丰产栽培技术》,选择耐干旱,抗风、抗病虫害,丰产的清香、香铃、中林1号及辽宁1号共4个核桃优良品种,晚实主栽品种为清香,早实主栽品种为香铃、授粉品种为中林1号及辽宁1号。
无公害农产品青菜(菜心)生产技术规程嘉兴青联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二〇一三年六月三十日)为切实保证无公害青菜(菜薹)生产稳步发展,产品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品质量标准,特制定本技术规程。
本规程遵照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GB 18406.1-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蔬菜安全要求所列的标准执行。
一、选择优质品种根据历年来的产量调查分析,选用适宜本地生产的“浙余青”、“苏州青”、“上海青”等青菜(菜薹)品种,这些品种具有抗病力强,分枝较多,叶色深绿,品质鲜嫩,产量高等优点。
二、栽培管理采用育苗移栽和直播二种栽培方式。
(一)苗期。
1、播种期育苗移栽在9月下旬播种。
直播栽培在前茬作物(菜用大豆或晚稻)收获后11月上、中旬播种。
2、播种量育苗移栽每亩秧地用种量1.5公斤左右,直播田每亩用种量0.5公斤左右。
播前晒种2—3小时,用30%苗菌敌或生石灰拌种;用30%苗菌敌可湿性粉剂用量为种子重量的0.3%,生石灰拌种种子与石灰比例为2.5︰0.5公斤。
3、苗床准备选择避风向阳、易灌能排、土地肥沃地块作为苗床,苗本比1:8,每亩施腐熟畜禽肥1000公斤,磷肥25公斤,深翻、敲细、耕平做畦。
畦宽(连沟)1.2米,畦高20厘米。
4、播种播种前浇足底水,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苗床上,播后盖一层稻草,保湿争全苗。
5、苗期管理出苗前,晴天干旱天气要每天浇水1次,小苗初露地面时揭去覆盖物,确保壮苗。
齐苗后一叶一心期间苗一次,保持株距5—6厘米。
直播栽培每亩留3万株左右,间苗后用1%尿素泼浇追肥1次,移栽前4—5天施好起身肥,每亩撒施尿素10公斤。
(二)大田准备在晚稻或其他作物收获后,及时清除作物残体和杂草。
每亩施腐熟畜禽肥10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或N15%-P15%-K15%复合肥35-40公斤散施,深翻耙细,开沟做畦,畦宽1.2—1.5米,沟宽20厘米,沟深20厘米。
(三)大田管理1、定植在秧苗4叶期定植,即在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一、推广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保证生猪健康无疫1、做好免疫接种:加强生猪免疫注射,建立有效屏障,是生猪疫病综合防治技术旳关键,因此我们因地制宜,科学地制定了我县生猪免疫程序,并实行免疫耳标化管理制度,规定农户在仔猪30日龄前到各乡镇兽医站登记防疫,在30—35日龄内,山兽医站防疫人员上门进行猪瘟、日蹄疫浓缩苗免疫注射,猪瘟苗1头份,高效w苗1ml,分不同样部位注射,并扎上防疫耳缺,回站后记录首免状况,到仔猪达55—60日龄时,兽医站兽医人员根据首免记录状况,上门进行阉割并实行加强免疫,不同样部位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1头份和高效w苗2ml,并扎上塑料防疫耳标。
母猪旳防疫注射在仔猪首免时肌注三联苗1头份,二免时肌注高效w苗2ml,公猪旳防疫注射为每6个月肌注猪瘟、丹毒、猪肺疫三联苗lml,每四个月注射高效w苗2ml:规模猪场引进位猪育肥隔离观测15天,加强免疫高效w苗2ml一次。
发售和屠宰肉猪一律凭检疫证明和防疫耳标上市和屠宰。
对没有防疫耳标旳动物,一律不准出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补免合格后才可再次申请检疫。
2、加强检疫力度:产地检疫是一项基础检疫工作,临床检查状况确切、全面、检疫效果好,能及时防止染疫动物及其产品,进入流通环节,为保证供沪生猪旳安全,我们及时对检疫工作进行调整,深入加大了产地检疫旳工作力度,建立并实行了生猪售前检疫制度,生猪检疫实行到场到户制度。
规定各养殖场(户)在生猪发售或调运前,必须到当地畜牧兽医站报检,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在接到报检后,出检疫员到场户进行检疫,经检疫合格旳,出具检疫证明,畜主凭产地检疫证明方可上市交易和调运。
对无检疫证明收售生猪、养殖场(户)发售生猪未报检旳,一经查实,依法按规定予以处理(罚)。
3、推行生猪户口簿管理制度:规模场(户)猪群密集,人员、物资、车辆、猪只等往来频繁,是生猪疫病旳易发地,一旦发生,数量多、损失大,为此我们将规模场(户)旳防治工作,列为重点来抓,实行生猪户口簿管理制度。
无公害农产品生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种植地选择1.选择肥沃的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性和保水性。
2.土壤PH值控制在6.5-7.5之间,确保土壤中的营养物质的平衡。
3.避免连作,可以采取轮作措施,间隔两年种植一次生姜。
二、育苗1.使用优质的姜种进行繁殖,以确保种苗的质量。
2.将姜种浸泡在20℃左右的清水中2-3天,使其充分吸水。
3.在温暖的地方,使用透气性好的育苗床,将浸泡好的姜种均匀撒在育苗床表面,稍微压实。
4.保持育苗床表面湿润,温度控制在20-25℃,保证良好的生长环境。
三、田间管理1.充分翻松土壤,除去杂草和病虫害源。
2.按照适时施肥,根据土壤的情况进行施肥,避免过量使用化肥。
3.注意及时灌溉,保持土壤湿润。
但不宜过多灌溉,以免发生积水,影响生姜的生长。
4.定期检查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如早期发现有害虫,可以使用生物农药进行喷洒。
四、农药和化肥使用控制1.选择绿色环保的农药和化肥,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使用。
2.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避免过量使用。
3.使用农药和化肥前后及时洗手,穿戴好防护服装,避免直接接触。
五、病虫害防治1.采用防御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做好病虫害的预防工作。
2.多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如利用益生菌、益生虫等对病虫害进行防治。
3.对于严重的病虫害,可以选择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但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化学残留。
六、收获和储存1.生姜的生长期为7-9个月,根据生长情况选择适宜的收获时间。
2.使用干净的工具将生姜小心地挖出,避免损伤。
3.剪去生姜的叶茎,使其更易于储存。
4.将生姜进行初步处理,清除泥土和杂质,并晾晒一段时间,待表皮干燥。
5.将生姜储存在通风、干燥的环境中,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无公害农产品生姜的种植和管理需要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通过严格控制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采用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以及正确的收获和储存方式,可以生产出优质的无公害生姜,满足消费者对安全食品的需求。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为了提供无公害蔬菜,保护环境和消费者健康,严格遵守相关操作规程是非常重要的。
以下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
1. 土壤处理:
在种植之前,必须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处理,包括消毒和施肥。
使用有机肥和其他有机材料,避免使用化学肥料和农药。
2. 种子处理:
选择高质量的种子,并严格按照种植指南进行处理。
种子必须经过特殊的处理,以确保它们不受病毒和害虫的影响。
3. 灌溉和排水:
采用现代化的灌溉系统进行水分管理,避免过度灌溉造成土壤侵蚀和水浪费。
同时,确保有良好的排水系统,防止土壤过度湿润。
4. 害虫和病害控制:
采用无公害的方法来控制害虫和病害,例如使用天敌和有益昆虫、采用生物农药等,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5. 生长环境管理:
保持适宜的生长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和通风。
避免使用任何可能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的化学物质。
6. 收获和包装:
在蔬菜成熟后,按照无公害蔬菜的收获标准进行收割,并使用环保材料进行包装,以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
7. 追溯管理:
建立完善的追溯体系,对生产和加工的整个过程进行记录和追踪,以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以上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的主要内容,只有严格遵守这些规程,才能生产出真正的无公害蔬菜,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安全的食品。
无公害生产-无公害菠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农产品菠菜的产地环境要求、生产技术措施、采收、包装、贮运技术。
适用于烟台市无公害农产品菠菜的生产。
一、产地质量要求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GB/T18407.1-2001的要求。
土壤条件应为: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耕层深厚、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土壤肥力较高,以粉沙壤土、壤土及轻粘土为宜。
二、播种育苗1、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品种。
种子质量应符合GB16715.5-1999的要求。
春菠菜适宜的品种有"胜先锋"等;秋菠菜适宜品种有"西螺1号"、"急将军"等;越冬茬菠菜适宜品种有"欧菜"等。
2、整地。
采用高畦栽培,地膜覆盖,便于排灌,减少病虫害。
起垄栽培,垄宽30cm,垄高20cm,垄沟宽20cm;平畦栽培,畦面宽1-2m,畦埂宽25cm。
3、播种。
根据气象条件和品种特性选择适宜的播期,春菠菜,当土壤表层4-6cm解冻后,或日平均气温达4-5℃时(3月20日前后)即可播种;秋茬在9月上旬播种;越冬茬在10月播种。
播种方法有撒播和条播两种。
起垄栽培宜采用条播法,每垄栽2行,小行距20cm,大行距30cm,间苗后株距3-5cm。
平畦栽培撒播、条播均可,撒播的间苗后苗距6-8cm;条播的,在畦上开沟,沟距20cm,间苗后株距5-8cm。
当种子质量高、播种期适宜、不间苗、一次采收时,每667m2播种量1-1.5kg为宜;若播期稍晚或间苗分期采收时,播量可适当增加。
三、田间管理1、间苗。
如播种量大,长出2片真叶以后,苗密处可间苗。
春秋茬,株距5-8cm较适宜,整齐度高,利于出口;越冬茬,入冬前4-6片叶为宜,苗过小、过大均对产量有影响。
2、合理浇水。
春茬,播前浇足水,保证苗齐苗壮。
越冬茬,适时适量浇"冻水",浇"冻水"可延迟浇"返青水"的时间,早春浇水,浇水量"宁少勿多",要小水勤浇。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根据无公害食品甜椒生产技术规程(NY/T5007-2001)制定本生产操作规程,适用于崇礼县崇河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甜椒的生产。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食品甜椒的产地环境要求和生产管理措施。
本标准适用于无公害食品甜椒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832(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和准则。
NY5294-2004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产地环境:应符合NY5294-2004的规定,选择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地块。
4、生产技术管理4.1品种选择种植甜椒,应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产量高、口味佳、耐贮运等商品性好的优良品种,如红苏珊、曼迪、黄贵人、421等。
4.2、订购种苗选择信誉度好、种苗质量高的种苗供应单位提前两个月订购种苗,每亩按2500株预订。
4.3、定植应选择周围不存在环境污染,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富含有机质,排灌良好,前茬为非茄科蔬菜的棚室作为无公害甜椒的生产基地。
为改良和培肥土壤,保证甜椒的整个生育期有一良好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养分,在施肥中,应以基肥为主,底肥与追肥要配合施用,并适当增施磷钾肥。
因此,结合整地每亩施腐熟圈肥5000公斤,磷酸二铵15公斤,硫酸钾10—15公斤。
甜椒根系既不耐旱,又不耐涝,整地要求比较严格,定植前应精细整地作垄,最好覆膜定植,一般作成南北垄,垄距80厘米。
甜椒常采用13厘米左右高垄地膜覆盖的栽培形式。
行距80厘米,株距33厘米左右。
垄上栽单行,按株距在垄上挖穴,穴内浇水,座水稳苗,每穴栽1株,待水快渗完时覆土,定植深度以地面与子叶相平或稍深为宜。
4.4、定植后田间管理,拔除重病株,带出室(田)外深埋或焚烧,以防传病。
定植后顺沟浇一次缓苗水,垄间没覆膜处中耕,同时给秧苗培土,直至座果前不再浇水,当门椒核桃大小时可结合浇水每亩追人粪尿750—1000公斤,尿素15公斤,三元复合肥10公斤。
无公害农产品番茄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一、产地环境要求选择生态环境良好、无污染的地区作为番茄生产基地。
产地的土壤应肥沃、疏松、排水良好,酸碱度适中(pH 值在 60 70 之间)。
水源充足、清洁,空气质量符合国家相关标准。
同时,基地应远离工业“三废”排放、农业废弃物污染和城镇生活垃圾污染等区域,以确保生产出的番茄达到无公害农产品的标准。
二、品种选择1、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的番茄品种。
如在早春和秋延后栽培,可选择耐寒性较好的品种;在夏季高温季节栽培,应选择耐热性强的品种。
2、种子质量应符合国家标准,纯度不低于95%,净度不低于98%,发芽率不低于 85%,水分不高于 7%。
三、育苗1、育苗设施可选用温室、大棚或阳畦等育苗设施,育苗前要对设施进行消毒处理,可用福尔马林溶液喷雾或熏蒸,密闭 1 2 天后通风换气。
2、营养土配制选用无病、肥沃的田园土和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按 6:4 的比例混合均匀,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三元复合肥 1 2 千克,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80 100 克,充分拌匀后过筛备用。
3、种子处理(1)晒种:将种子在阳光下晾晒 1 2 天,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
(2)浸种:先用清水浸泡种子 3 4 小时,然后放入 55℃的温水中搅拌 15 分钟,再浸泡 4 6 小时。
(3)催芽:将浸泡后的种子捞出,用湿布包好,放在 25 30℃的环境中催芽,每天用清水冲洗 1 2 次,待 70%左右的种子露白时即可播种。
4、播种(1)播种时间: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一般早春栽培在 12 月至次年 1 月播种,秋延后栽培在 7 8 月播种,夏季栽培在 4 5 月播种。
(2)播种方法:将营养土装入育苗盘中,浇透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均匀撒播在育苗盘内,覆盖 05 1 厘米厚的营养土,然后覆盖地膜或搭建小拱棚保温保湿。
5、苗期管理(1)温度管理:出苗前,白天温度保持在 25 30℃,夜间温度保持在 15 20℃;出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 20 25℃,夜间温度保持在 10 15℃。
无公害农产品毛瓜(节瓜)生产操作规程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食品冬瓜生产的产地环境要求、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适用于浦东新区无公害毛瓜(节瓜)的生产,适用于浦东新区毛瓜的生产。
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毛瓜术语和定义、生产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毛瓜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经本标准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5010-2002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5074-2005 无公害食品瓜类蔬菜3、产地环境要求: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 5010—2002)的规定。
4、生产技术4.1品种选择:毛瓜(节瓜)宜选择抗逆性强、品质优良、高产丰产、适合消费习惯的品种。
4.2播种育苗4.2.1适期播种:毛瓜(节瓜)喜温、耐热,为获得丰产,应选择毛瓜座果和果实发育的适宜气候条件栽植。
春植播期为2月至5月。
春植采用育苗移植方式较好,有利于防寒;每667平方米需种子50—100千克。
4.2.2播种前一天要将钵中营养土浇透,播种深度2-3厘米,每个营养钵播发芽种子1-2粒,种子要平放或芽尖向上,播后随即盖上遮阳网或稻草等覆盖物。
4.2.3苗期管理:播种后至出苗前,要注意浇水,但切勿水分过多,以防沤种烂根,只须保持土壤潮湿即可。
出苗70%左右时,要及时揭除覆盖物。
在幼苗破心前适当控制水分,促进根系生长;破心后经常保持营养土呈半干半湿状态,使瓜苗稳健生长。
4.2.4壮苗标准:苗龄在30—40天,二叶一心至三叶一心,根系发达,茎粗节短,叶厚色浓。
4.3选地定植选择前作为水稻或水生作物的地块。
起宽畦,畦宽2米(连沟)。
无公害黑木耳生产操作规程一、场地环境远离公路堆放垃圾有害工业基地,污染源场地,最好选择在北面,南避风的山坳,这种地方每天光照时间长,日夜温差大,早晚经常有云雾覆盖,温度大空气新鲜流通,适宜黑木耳的生长发育。
无污染源水,有利于人公降雨。
周围枯枝、落叶、腐木等随时清楚并烧毁,可喷撒石灰粉,石硫粉剂进行消毒。
二、黑木耳栽培技术(1)选料、选种,选用高产,?传性和稳定性强种性好适合我县种植优良品种作为菌种,适合黑木耳生长发育的树种很多。
但是要因地制宜,?根方城县当地资源丰富的树种有柞树。
(2)筏树季节,选择无梅变,无杂菌的树干,选污染源的树林,历史习惯是“进九”砍树一般来讲,从树叶枯黄到新叶萌发前都少进行砍伐,因为这个时期正是树木“休眠”期,树杆内的养分正处于蓄积不流动状态,水份较少,养分最丰富而集中,这就叫“砍收浆树”,同时,这个期间砍的树、树皮和木质部结合紧密,砍伐后树皮不易脱,利于黑木耳的生长发育。
(3)剔枝:树砍倒后,不要立即剔枝,留住枝叶,可以加速树木水份的蒸发,促使树杆很快干燥,使其细胞组织死亡,有利于树梢上的营养成分集中于树干,大约10-15天后再进行剔枝,剔时要用锋利的砍刀从下而上往树干削平,削成“铜钱疤”或“牛眼睛”,不能削得过深,伤及皮层,削后的伤疤不用任何药物处理,只用石灰水涂抹,防治杂菌侵入和积水,还便于上推排场。
(4)截枝:为了便于耳棒上堆、排场、立架、管理和采收,耳棒贴地吸潮,应把太长的树干耳棒截成1米-1.2米的短棒。
截时用手锯或油锯截成齐头,用石灰水涂抹,防杂菌感染。
(5)架晒:架晒是把截好的木棒选择地势高燥、通风、向阳远离污染源的地方;每隔10天左右的时间,把定上下里外翻动一次。
使耳棒干燥均匀,架晒的时间,根据耳棒粗细和气候条件等灵活掌握。
一般架晒个月到45天时间,使木棒比晒前失水3-4成水份,即可接种。
三、发菌管理(1)把培养好的菌丝种种到架晒好的木棒上,使它在耳棒内发育定植,长出实体来,这是黑木耳人公栽培最关键的一道工序,是生产上的一项重大技术革新,它见效快,产量高。
无公害农产品茄子生产技术操作规程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无公害茄子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生产管理等系列措施。
2 引用标准GB8079 —1987 蔬菜种子DB13/310 —1997 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DB13/311—1997 无公害农产品标准DB13/T453—2001 无公害蔬菜生产农药使用准则DB13/T454—2001 无公害蔬菜生产肥料施用准则3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无公害茄子生产的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DB13/310的规定。
4 肥料、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无公害茄子生产中使用肥料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肥料的种类等DB13/T454执行;控制病虫危害安全使用农药的原则和要求、允许使用和禁止使用农药的种类等按DB13/T453执行。
茄子常见病虫害有 7种,其有利发生条件见附录A(提示的附录)。
5 生产管理措施5.1育苗5.1.1育苗方式根据栽培季节和方式可在露地、阳畦、塑料拱棚、温室育苗,和加设酿热温床、电热温床及穴盘育苗。
有条件的可用工厂化育苗。
5.1.2品种选择选用优质、抗病、高产的品种。
如:保护地栽培可用天津快园茄、二苠茄、园杂2号、北京六叶茄等早熟品种,露地栽培可用紫光大圆茄、短把黑、茄杂2号等中晚熟品种。
嫁接用砧木应选用根系发达、抗逆性强的野生茄,如:托鲁巴姆、野茄二号、赤茄等。
5.1.3种子质量符合GB8079中的要求。
5.1.4用种量每667m2用种35g—50g。
5.1.5种子处理有三种方法:a)选用商品包衣种子。
b)先用冷水浸种3h —4h,后用50℃温水浸种0.5h,浸后立即用冷水降温晾干后备用或用300倍福尔马林浸种15min,清水洗净后晾干备用,防褐纹病。
c)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2h,捞出洗净后晾干备用,防黄萎病。
5.1.6催芽将浸好的种子用湿布包好,放在25℃—30℃处催芽。
每天冲洗一次,每隔4h—6h翻动一次。
寒地无公害油豆角生产技术操作规程黑龙江省北部地区气候冷凉,农业生产环境优良,非常适合无公害蔬菜的生产。
油豆角在该地区的种植比较普遍,它是一种营养丰富,食味特别的蔬菜,经济效益较高。
近年来发展迅速,为进一步提高它的经济效益和产品质量,研究制定了《寒地无公害油豆角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程规定了寒地无公害油豆角生产综合技术要求,适用于黑龙江省北部高寒地区,规定了无公害油豆角生产的环境条件、品种选择及病虫害防治技术,按本规程实施,每公顷产量可达3.75万kg。
2.环境条件(1)生产基地周边2km以内无污染源(包括工矿和医院等)。
(2)环境质量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生产用水质量标准(GB5084―1992),农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
(3)选择土壤肥沃、具有排灌条件的生产区或优良生态区。
3.品种选择选早熟、中熟、晚熟品种,种子优良、高产。
主要品种有紫花油豆、地油豆王、大马掌油豆、花生米油豆、八月绿、早熟地油豆、晚油豆等。
4.播种方式(1)育苗:早春大棚栽培要采用温室内营养钵育苗,育苗时间为3月初。
(2)床土配制:用60%田土、30%腐熟有机肥、10%腐熟大粪面,然后将配制好的床土进行加热消毒。
(3)种子处理:播种时选择大粒饱满种子,用1%福尔马林浸种20min,然后用清水投洗干净。
(4)催芽:播前2~3d,用清水浸泡3~4h,放在30℃条件下催芽,当种子萌动时即可播种。
(5)播种:将营养钵浇透水,水渗下后,每个营养钵放3~4粒种子,覆土1.5cm。
(6)苗期温度管理:播种后出苗前白天20℃~25℃,夜间15℃~16℃;出苗后白天15℃~20℃,夜间13℃。
(7)苗期水分管理:菜豆幼苗比较耐旱,出苗后根据幼苗长势和土壤水分情况适当给水,既不要过干也不要过湿。
(8)适时定植:当棚内土温10℃以上时定植,一般在4月上中旬。
无公害农产品荸荠生产操作规程1 范围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食品荸荠生产的产地环境要求、生产技术、病虫害防治、采收和生产档案,适用于浦东新区无公害荸荠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
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适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 8321 (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 496 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 5010—2002 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 5238—2005 无公害食品水生蔬菜NY/T 5239-2004 莲藕生产技术规程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同一品种植株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征相同的品种。
3.2早水荸荠5月下旬~6月中旬定植大田的荸荠。
3.3 伏水荸荠6月下旬~7月中旬定植大田的荸荠。
3.4 晚水荸荠7月下旬~8月上旬定植大田的荸荠。
3.5 种荠供繁殖用的荸荠球茎。
4 产量及构成4.1 产量目标每666.7㎡1200㎏~1500㎏。
4.2 产量构成每666.7㎡定植2700株~4000株每株产生球茎20个~25个每个球茎质量18g~20g5 品种选择宜选择抗病、优质、丰产、适宜市场的地方品种。
适宜武汉地区栽培的优良品种参见附录A。
6 产地环境要求产地环境条件应符合《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NY 5010—2002)的规定。
要求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排灌便利,具有常年保持5cm~30cm深水层的条件。
7 栽培技术7.1 整地施基肥基肥施用应符合NY/T394-2000中4.2和5.2的规定,改造后的土壤肥力指标不宜低于NY/T391-2000中4.6规定的Ⅱ级土壤肥力水田的指标。
宜在大田定植前15d,深耕20㎝,每666.7㎡施入腐熟厩肥或粪肥3000㎏,并配合施入尿素15㎏~20㎏、过磷酸钙30㎏~40㎏作基肥,翻耕耙平。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
规程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蔬菜和水果生产基地的环境质量要求和肥料施用、病虫害综合防治的基本原则及方法,适用于无公害蔬菜、水果的生产。
本规程适用于本企业无公害农产品蔬菜、水果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与本标准。
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产地环境
无公害蔬菜生产的产地环境应符合NY5010-2002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规定。
基地周围3公里以内无污染(包括化工企业和生活污染源)。
4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
科学合理配方施肥
4.1.1基肥:以优质腐熟农家肥和生物活性肥为主,配施适量的磷钾肥。
4.1.2追肥:以磷钾肥和多元复合肥为主,适量使用长效尿素,禁止使用硝态氮肥。
4.1.3叶面肥:以磷酸二氢钾、富利素为主。
农业病虫害综合防治
4.2.1加强植物检疫,防止有害生物传入。
4.2.2农业防治措施
4.2.2.1选用抗病优良品种。
4.2.2.2合理轮作,换茬栽培。
4.2.2.3精耕细作,清洁田园。
4.2.2.4合理密植培育壮苗。
4.2.2.5实行轮作,盖膜栽培。
4.2.2.6砧木嫁接,换根栽培。
4.3.3物理防治措施
4.3.3.1深翻晒土,高温闷棚灭菌。
即在温室秋播前10天扣棚高温灭菌。
4.3.3.2有机肥高温堆肥灭菌,禁止施用未腐熟的肥料。
4.3.3.3晒种消毒、温汤浸种。
先将待播的种子暴晒2-3天,再用50-55℃温水浸种15分钟,并注意不断搅拌。
4.3.3.4设置防虫网,避挡害虫。
育苗小拱棚或温室顶部放风口设置防虫网避挡害虫。
4.3.3.5黄板或黑光灯诱杀。
利用害虫趋性,每座大棚(333m2)设置30×30cm 黄板10-15块,上涂机油或黄油诱杀烟粉虱、白粉虱或美洲斑潜蝇,黑光灯适宜在露地使用。
4.3.4生物防治措施
4.3.4.1保护利用害虫天敌,发挥天敌控制效应。
4.3.4.2推广使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
如用BT乳剂、青霉素、农抗120等。
4.3.5生态防治措施
4.3.
5.1顶部放风、降温排湿,创造有利于作物生长而不利于病虫害发生的小气候环境。
4.3.
5.2采用膜下灌溉或滴灌技术,降低温室相对湿度,减轻病虫发生。
4.3.
5.3使用无滴EVA棚膜,增加光照强度。
4.3.6化学药剂防治
4.3.6.1禁止在蔬菜上使用下列高毒、高残留的农药品种(含混制剂):甲拌磷、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基异硫磷、氧化乐果、氧乐氰、水胺硫磷、呋喃丹(克百威)、灭多威、三氯杀螨醇、林丹、五氯硝基苯。
4.3.6.2合理使用下列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含混制剂):辛硫磷、敌百虫、敌敌畏、敌杀死、天王星、避蚜雾、普力克、病毒A、百菌清、腐霉利、多菌灵、DT、甲托、乙锰等。
4.3.6.3优化施药技术,提高防治效果。
严格控制药液浓度和施药次数,注意不同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防止产生抗性;准确掌握采收安全间隔期,保证最后一次用药至收获的间隔期在10-15天以上,确保达到无公害蔬菜的标准。
5无公害蔬菜产品的检测销售
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的检测。
无公害蔬菜销售区蔬菜产品抽样检测。
设立无公害蔬菜销售区或销售专柜,实行无公害蔬菜优质优价,提高生产者的积极性。
无公害蔬菜包装上市销售。
田间采收的无公害蔬菜,在采收后应及时包装上市,减少二次污染。
一般按下列程序处理:适时采收---清洗---粗选---分级---包装---上市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