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
- 格式:ppt
- 大小:640.00 KB
- 文档页数:41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1.上海世博会曾吸引了大批海内外人士利用各种交通工具前往参观。
然而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最有可能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A.江南制造总局的汽车B.洋人发明的火车C.轮船招商局的轮船D.福州船政局的军舰解析:在19世纪70年代,江苏沿江居民到上海可乘船走水路,故排除A、B两项。
D 项福州船政局位于福建,且军舰不能用于商业,故排除。
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在19世纪70年代初期创办的民用企业,故选C。
答案:C2.近代时期有人说,建铁路“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是外洋之利,非中国之利;是一二人之私利,非千万人之公利”。
这说明( )A.修建铁路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B.铁路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有害无利C.在当时的中国不适宜修建铁路D.修建铁路只是便于外国人经济侵略解析:注意关键词“铁路”“臣下之利”“非君上之利”,说明持反对态度,B、C、D不符合“说明”意图。
答案:A3.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
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解析:“乘客不分男女座”体现了不分男女、等级的特点,是对封建社会男女有别的传统封建伦理道德的冲击,B、C两项背离材料,D项材料没有体现。
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答案:A4.交通工具的变化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带来的深远影响是( )①推动了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发展②促进了信息的传播③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④引起了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解析:交通和通讯事业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①②③是非常明显的,但是没有引起人们生活方式的根本性变革,排除含④的B、C、D三项。
所以正确答案为A项。
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一、交通的变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交通工具和交通方式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从古代的徒步、马车到现代的汽车、高铁,交通工具的改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1.1 传统交通工具在古代,人们用徒步、马车等传统交通工具来满足出行和物流的需求。
徒步是最原始的交通方式,虽然速度慢,但却是最普遍的交通方式。
而马车则多用于贵族、商人等富裕阶层的出行工具。
这些传统交通方式受限于技术和资源的限制,通常在距离较短的地区使用。
1.2 现代交通工具随着工业革命和技术进步,交通工具得到了极大的改进。
蒸汽机的发明使得蒸汽机车的出现成为可能,铁路的建设开始兴起。
随着汽车的诞生和普及,汽车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交通工具之一。
随着航空技术的发展,飞机成为了人们长途旅行的首选工具。
1.3 交通工具的优势和劣势不同的交通工具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
例如,徒步出行可以锻炼身体,减少环境污染,但速度较慢且受限于距离;汽车出行方便快捷,但对环境造成污染;飞机航行速度快,但对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
人们选择交通工具时需要权衡各方面因素,以满足自己的需求。
二、通讯的变化通讯方式的变化同样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古代的烟火信号、书信到现在的电话、互联网,通讯方式的进步使得人们的社交和信息传递变得更加便捷。
2.1 传统通讯方式在古代,人们通过烟火信号、书信等方式进行通讯。
烟火信号是一种利用烟火产生的亮光和烟雾传递信息的方式,被广泛用于军队的通讯和警报。
书信则是人们进行交流和信息传递的主要方式,通过邮寄方式可以将信息传递到较远的地方。
2.2 现代通讯方式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通讯方式更加便捷和高效。
电话的发明使得人们可以通过语音进行实时的远程通讯。
随后,移动电话的出现使得人们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通讯。
而互联网的普及则进一步改变了通讯方式,人们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即时通讯工具、社交媒体等方式实现更加快速和便捷的信息交流。
必修二历史导学案(二)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课程标准】1.概述迪亚士、哥伦布开辟新航路的史实,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2.列举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3.了解两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探讨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4.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5.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6.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7.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知识梳理】第7课新航路的开辟一.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条件1.原因:①经济根源:。
②社会根源:。
③政治根源:。
④宗教根源:。
2.条件: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_。
二.新航路开辟的过程1.葡萄牙(向东)支持下的远航1487年_______率船队抵达_________;1497-1498年__ ___率船队到达_______ __。
2.西班牙(向西)支持下的远航______年,哥伦布率船队抵达_________;______年,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葡萄牙贵族______率领的船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航行。
三.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对欧洲:通过和,开始崛起;欧洲的主要商路和国际贸易中心从_________转移到;美洲金银矿的开采和种植园经济为欧洲的_____________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2.对美洲:美洲的遭到灭顶之灾。
3.对非洲:非洲成为猎获的场所。
高中历史第二单元工业文明的崛起和对中国的冲击213交通与通讯的变化学案岳麓版必修2第13课交通与通讯的变化课程标准学法指导1.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2.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中国近代同古代或现代交通与通讯的差异,从而学会用历史的、辩证的眼光评价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2.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交通和通讯变化的原因、特点和影响。
知识点一铁路,更多的铁路1.铁路特点(1)速度快、运力大、费用低廉。
(2)便于国计民生,成为________发展的动脉。
2.发展历程(1)________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1888年,宫廷专用铁路建成。
(2)甲午战争以后,列强争夺在华铁路的修筑权,修筑铁路成为中国人________的强烈愿望。
(3)1909年,詹天佑设计施工的________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4)________以后,各条商路修筑权收归国有,但由于战乱,铁路建设始终未入正轨。
【预习评价】1.(判断)最早在中国修建铁路的是清政府。
( )2.(判断)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
( )知识点二水运与航空1.水运(1)轮船招商局:1872年由________创办,是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标志着中国新式航运业的诞生。
(2)民办的近代水运:________年前后有较大发展,但比较艰难。
2.航空(1)________年,福建马尾造船厂开始研制________,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起步。
(2)民国时期航空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预习评价】1.(判断)我国水运交通的近代化起步于洋务运动。
( )2.(判断)中国近代水运业早于近代铁路业,但发展比铁路还要缓慢和艰难。
( )知识点三从驿传到邮政1.近代邮政事业的发展(1)________后,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地区设立“领事邮政代办所”,专门处理各国在华邮政业务。
(2)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此后清政府又设立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