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 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清测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doc
- 格式:doc
- 大小:341.50 KB
- 文档页数:8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 在水转化为水蒸气的过程中,发生改变的是()A.分子间距B.分子大小C.分子数量D.原子大小2.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3. 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的是( )4.与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B.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C.元素的核电荷数D.原子的核外电子数5. 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说法错误的是()A.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不一定比原子大B.电解水过程中最小的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同种分子构成纯净物,不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6.R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9,原子核中有20个中子,R原子的阳离子带有1个单位的正电荷,则此阳离子的核外电子总数为()A.18 B.19C.20 D.177. 对以下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分析错误的是()A.①②属于同一种元素B.①④的化学性质相似C.①得到电子可形成③D.②③表示不同种离子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如果两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它们的质子数一定相等B.如果两粒子质子数相等,则它们属于同种元素C.一种元素不可能包含多种原子D.两粒子核外电子数相同,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9. 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Na+的是()10. 最近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含四个氧原子的新型“氧分子”(O4)。
针对以上事实,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O4和O2的化学性质相同B.一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C.O4是一种混合物D.O4和O2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11. 从分子和原子的角度分析并解释下列事实,其中不正确的是()A.品红在水中扩散——分子在不断运动B.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C.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还可以再分D.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12. 下列关于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原子的质量主要是由原子核的质量决定的B.核外电子在原子核外的空间里作高速运动C.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呈电中性D.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13. 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2周期B.该粒子为阴离子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D.该粒子为Na+14. 如图为某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1.物质是由微观粒子构成的。
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氨气B.氮气C.汞D.五氧化二磷2.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卓越贡献的中国科学家是()A.张青莲B.袁隆平C.侯德榜D.道尔顿3.我们常见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其中的碘、钙、氟指的是()A.原子B.离子C.元素D.单质4.氢是新型清洁能源,但难储运。
研究发现,镧和镍的一种合金是储氢材料。
下列有关质子数为57,相对原子质量为139的元素镧(La)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中子数为82 B.该元素原子中子数为57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7 D.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57 5.从宏观、微观的角度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
下列从微观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B.端午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夏天汽车轮胎炸裂——分子种类发生改变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6.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对点击化学等领域作出贡献的科学家。
铜离子是点击化学常用的催化剂,铜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铜的元素符号是CuB.铜的原子序数是29C.铜属于金属元素D.铜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3.55 g7.下列不属于“Fe”表示的意义的是()A.铁B.铁元素C.铁锈D.一个铁原子8.钠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钠的示意图如下。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氯化钠固体由分子构成B.反应中一个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形成相对稳定结构C.氯原子核外有两个电子层D.反应中Cl变成Cl-,证明化学反应中元素种类发生改变9.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X、Y、Z代表前三周期三种不同的元素。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一、选择题1. 在原子中,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 .电子层数B .质子数C .中子数D .核外电子数2.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C.分子间有间隔,原子间无间隔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3.化学用语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下列化学用语描述正确的是()A .2S表示2个硫元素B .O3表示3个氧原子C .3Fe2+表示3个铁离子D .氦气的化学式是He4.水结成冰是由于()A.水分子的运动停止了B.水分子的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C.水分子变小了D.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5、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汞原子聚集成金属汞B.氢原子结合成氢气C.氯原子和氢原子结合成氯化氢分子,氯化氢分子聚集成氯化氢D.氯原子和钠原子分别得、失电子形成氯离子和钠离子,两种离子结合成氯化钠6.有关原子的相对质量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gB.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质量C.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比D.通常情况下,相对原子质量是以“千克”为单位7.德国亥姆霍兹重离子研究中心再次成功合成117号元素。
该元素已获正式名称“Ununseptium”,元素符号为Uus。
该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17个质子,原子质量约是氢原子质量的291倍,是目前获得正式承认的最重的原子。
该原子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A.117 B.174 C.291 D.4088、在1个H2SO4分子和1个H3PO4分子中,不正确的是()A.氧的质量分数一样B.氧原子个数一样多C.其相对分子质量一样D.硫元素和磷元素的个数一样多9.关于氧分子和氧原子的说法,错误的是()A.在化学变化中,氧分子能再分,氧原子不能B.氧分子大,氧原子小C.氧气的化学性质由氧分子保持D.氧气由氧分子构成,也由氧原子构成10. 碘盐中含有一定量的碘酸钾。
《物质构成的神秘》测试题(一)附答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C-12 H-1 N-14 O-16 P-31 S-32 第一卷(选择题 40 分)一、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下表中,每题2,共 40 分)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号答案1. 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以下认识,此中正确的选项是()A .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行再分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C .离子不可以够转变为原子D.分子、原子、离子都能够直接构成物质2.今年 1 月份的雪灾对我国南方的电力、交通造成很大的危害,有一种融雪剂含有Na2SiO3 ( 硅酸钠 ) ,Na2SiO3中 Si 元素的化合价为()A .+1 价B.+2 价C.+3 价D.+4 价3.以下符号表示一种元素的是()A.COB.C C .CO2 D.C 604.“嫦娥一号”的任务之一是探测月球上氦— 3 资源,氦— 3 原子构造表示图为,图中x为()A.1B.2C.3D.45.以下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A .钠原子失掉电子后变为钠离子B .氯离子失掉电子变氯原子C .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D.化学变化中分子不可以再分6.在平时生活中我们常接触到很多含氮的物质,如:N2、NO2、NH3、NO、N2 O3、N2O4、NaNO2、NH4NO3,则这八种物质中氮元素显示的化合价共有()A.4 种B.5种C.6种D.7 种7.某些人睡觉经常磨牙是由于缺锌,这里的“锌”是指()A.元素B.分子C.原子D.离子8.与元素化学性质关系最为亲密的是()A. 质子数B.电子层数C.中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9.近来俄罗斯科学家利用第72 号元素铪和第74 号元素钨精准测定出月球起码比地球早700 万年形成。
铪和钨两种元素原子的实质不一样是()A. 核内质子数量B.核内中子数量C.核外电子数量D.相对原子质量10.达菲 ( 化学式为 C16H28N2 O4·H3 PO4) 是世界卫生组织介绍的抗禽流感药物。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题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选出的答案序号填在题后括号内。
1.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水、氯化钠、铜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如图,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2.氚是氢的一种同位素,氚原子含有1个质子和2个中子。
下列示意图能正确表示氚原子结构的是( )序号事实解释A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B 用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CO2分子CO2分子很小C 50毫升水与50毫升乙醇混合,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毫升分子之间有间隔D 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分子可以再分4.如图是某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下列从图中获得的有关信息正确的是( )A.反应物含三种元素B.生成了两种物质C.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D.反应前后分子个数不变5.下列说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如果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它们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相同B.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的质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C.如果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它们原子核中的中子数、质子数、电子数都一定相同D.如果两种粒子含有的电子数相同,则它们一定属于同种元素6.推理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
正电子、负质子都是反粒子,它们跟通常所说的电子、质子相比较,电量相等,但电性相反。
请你推测反碳原子的结构可能是( )A.由6个带负电的质子和6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B.由6个质子和6个电子构成C.由6个带负电的质子和6个电子构成D.由6个质子和6个带正电的电子构成7.如图为钠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钠原子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据此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B.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电子C.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D.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108.化学上常用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和,如613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
第三单元检测题(RJ)(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其中第1~15小题,每小题2分,第16~20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选、错选或不选均不得分) 1.某运动型饮料的成分含量如图所示,其中的钾、钙、钠指的是( C)A.单质B.原子C.元素D.分子2.下面有关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D)A.元素是具有相同中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B.同种元素的原子结构和质量完全相同C.质子数相同的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元素的种类是由核内质子数决定的3.(某某中考)与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关系最密切的是( B)A.铝原子的核外电子数 B.铝原子最外层电子数C.铝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铝元素的核电荷数4.(某某中考)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二氧化碳分子的体积变大 B.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变小C.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 D.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5.(某某中考)下列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D) A.热胀冷缩是构成物质微粒的大小随温度改变而改变的缘故B.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分子一定比原子大C.分子可以分裂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D.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和离子6.关于相对原子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A.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它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1”B.相对原子质量只是一个比值,它没有单位C.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质量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2 g7.(某某中考)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粒子是( C)A.AlB.Al3+C.MgD.Mg2+8.查阅元素周期表得出的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C) A.除第一周期外,每周期都是以金属元素开头B.每周期都是以稀有气体元素结尾C.元素周期表中共有7个周期,18个族D.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等于其原子的电子层数9.(某某中考)如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能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10.如图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A)A.6个质子和8个中子 B.8个质子和6个中子C.6个质子和8个电子 D.8个质子和6个电子1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以下关于分子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D)A.一个氧分子是由一个氧原子构成的B.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的C.氨分子是由氨原子构成的D.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12.(聊城中考)李涛同学撰写的“心目中的原子”短文中,阐述了以下观点,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B)A.原子可以转化为离子 B.原子是最小的微观粒子C.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D.原子可以“搭建”成分子13.(乌鲁木齐中考)下列化学用语表述不正确的是( D)A.2H2O:表示2个水分子B.2H:表示2个氢原子C.钙离子的结构示意图:D.C60的分子结构可表示为:14.铀235(其原子核内有92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235)是核电站的主要燃料。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钛被称为“航空金属”,国产C919大飞机的钛合金用量达到9.3%.已知一种钛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和26个中子,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22B.26C.48D.4【分析】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进行题意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由题意一种Ti原子的原子核内有22个质子,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电子数,故该钛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22。
故选:A。
2.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A.H B.H2O C.H2D.2H【分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解答】解:氢气是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氢分子。
故选:C。
3.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C.分子的质量总比原子的质量大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分析】根据分子和原子的定义、区别以及在化学变化中的变化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答】解: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说法正确;B、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故B说法正确;C、分子、原子的种类都很多,有的分子的质量比原子的质量大,有的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小,故C说法错误;D、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4.椰汁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钾等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饮料。
其中的钙、磷、铁、钾,指的是()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分析】根据椰汁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钾等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饮料。
其中的钙、磷、铁、钾,不是以单质、分子、原子等形式存在,而是指元素进行分析;【解答】解:椰汁中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及钙、磷、铁、钾等矿物质,是营养丰富的饮料。
其中的钙、磷、铁、钾,指的是元素,与具体形态无关;故选:B。
第3章《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检测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15分)1.下列关于分子与原子本质区别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分子可由原子构成,所以原子的体积比分子小B. 分子可以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C. 原子不是最小的微粒,它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这三种微粒又是由更小的微粒夸克构成,所以夸克是最小的微粒D. 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所以原子是化学反应中最小的微粒2.生物体死亡后,体内含有的碳-14会逐渐减少(称为衰变)。
因此科学家可通过测量生物体遗骸中碳-14的含量,来计算它存活的年代,这种方法称之为放射性碳测年法。
碳-14原子核中含6个质子与8个中子,在衰变时,一个中子变成质子,形成新的原子核。
下列关于新原子核的说法正确的是()A. 碳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B. 氮原子核,含7个质子,7个中子C. 碳原子核,含6个质子,7个中子D. 氧原子核,含7个质子,8个中子3.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A. 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B. 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变化C. 热胀冷缩--分子间隔改变D. 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地运动4.下列现象或事实,用分子的相关知识加以解释,其中错误的是()A. 水沸腾时可冲起壶盖,说明温度升高分子会变大B.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 的石油气可以装入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 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5.不同元素本质的区别是原子的()A. 质子数不同B. 中子数不同C. 电子数不同D.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6.能决定元素种类的是()A. 最外层电子数B. 质子数C. 中子数D. 核外电子数7.为了揭开原子内部结构的奥秘,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做了一个著名的“卢瑟福实验”: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很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结果是大多数α粒子能穿过金箔且不改变原来的前进方向,但也有一小部分改变了原来的方向,甚至有极少数的α粒子被反弹了回来.通过这一实验现象不能够获得的结论是()A. 原子核质量较大B. 原子核体积很小C. 核外电子带有负电荷D. 原子核带有正电荷8.整个的地壳含量的多少分析,属于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A. FeB. SiC. OD. Al9.地壳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A. SiB. OC. FeD. Al10.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高钙牛奶”、“富硒茶叶”、“含氟牙膏”等商品.这里的钙、硒、氟指的是()A. 分子B. 原子C. 元素D. 单质11.下列各组元素符号都是金属元素的一组是()A. Fe、Cu、Ag、ZnB. Ag、Cu、Al、SC. Fe、Cu、Si、ZnD. Na、Al、Hg、P12.5月7日天津宏迪工程检测发展有限公司在进行探伤作业期间,丢失了用于探伤的放射源铱-192一枚,铱-192除可用于工业中的无损探伤外,还可用于治疗癌症。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测试题(含答案)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液氮可用于制冷。
在氮气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中,下列微观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间间隔变大B.分子的质量变大C.分子的数目增多D.分子的种类改变2、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荷花飘香C.秋天,落叶纷纷D.冬季,雪花飘飘3、保持二氧化硫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A.硫原子B.氧原子C.氧分子D.二氧化硫分子4、稀土号称工业维生素,被广泛应用在航天、军事、国防以及新材料合成等方面,铈(Ce)是稀土元素中丰度最高的。
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铈属于金属元素B.铈的原子序数是58C.铈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40.1D.在化学反应中,铈原子一般得到电子5、下列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金属元素离子的是()6、下列现象或事实,其中解释错误的是()A.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B.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会更快,说明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C.25m3的石油气可以装入0.024m3的钢瓶中,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D.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7、热播电影《流浪地球2》聚焦月球,月球上含有丰富的核能原料He-3(3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下列关于He-3的说法正确的是()A.原子中有1个质子B.原子中有2个中子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3 D.与He-4属于同种元素8、氯元素对人体的生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胃液中有促生盐酸、帮助消化和增进食欲的作用。
如图是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B.核外共有3个电子层C.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D.第2层上的电子数为8 9、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模型正确的是()A.原子结构模型 B.微粒性质模型C.氧化反应与化合反应关系模型 D.空气组成模型10、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叙述正确的是()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核外电子构成的B.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氢原子和氧原子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离子不可能再变成原子11、对于Fe、Fe2+、Fe3+三种粒子的判断,正确的是()①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②核外电子数相等③核电荷数相同④质量几乎相等⑤所含的质子数相等⑥化学性质相似.A.③④⑤B.②③④⑥C.①④⑤ D.③④⑤⑥12、下列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做出的判断错误的是()A.①表示阳离子B.②表示氧原子C.③表示的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D.④表示的粒子具有相对稳定结构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13、氯气常温常压下为黄绿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溶于水。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B)
A.水B.液氧C.过氧化氢D.高锰酸钾2.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再分的事实是(C)
A.水蒸发变成水蒸气B.将胆矾晶体研磨变细
C.氧化汞分解得到汞和氧气D.将空气加压降温变为液态空气
3.(盐城中考)电热水袋中的水加热后袋子鼓胀,是因为袋内水的(D)
A.分子体积增大B.分子质量增大C.分子个数增多D.分子间间隔增大4.(自贡中考)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D)
A.墙内开花墙外可嗅到花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说明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C.将100 mL水与100 mL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 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D.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说明水分子体积变大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D)
A.原子的质量很小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
C.原子的体积很小D.原子在化学反应前后的种类不变
6.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由阴、阳离子构成的是(D) A.干冰B.黄金C.水D.氯化钾
7.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D)
A.1 个氖原子Na B.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亚铁离子Fe+2
C.4个氢分子4H D.3个硝酸根离子3NO3-
8.(宜宾中考)下列有关原子结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氢、碳、氧的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B.“毒大米”中含有金属铬(Cr)。
铬原子序数为24,则质子数和中子数都为24
C.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在反应中若得到一个电子即变成氯离子(Cl-) D.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约等于1,每个质子、中子都带1个单位正电荷
9.(宿迁中考)关于如图所示微粒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B)
A.①③属于金属元素B.①②属于同种元素
C.③④是阴离子D.②④是稳定结构
10.根据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知识,你认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粒子
B.同种元素的粒子,不一定具有相同的质子数
C.混合物中不可能只含有一种元素
D.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非常密切
11.在各一个氧分子、过氧化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二氧化硫分子中,含一样多的是(B) A.氧分子B.氧原子C.氧离子D.氧元素
12.(福州中考)根据右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
B .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
D.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13.右图是地壳中各元素的含量(质量分数)图,据此判断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A)
A.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
B.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金属元素
C.铁的元素符号为FE
D.由图可知,各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相差不大
14.(呼和浩特中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一种微粒③镁原子与镁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④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可能发生变化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5.不同元素的原子,在①中子数;②质子数;③电子总数;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子数;
⑥核电荷数中肯定不相同的是(B)
A.①②③④B.②③⑥C.②④⑥D.②⑥
16.在某粒子失去电子后的分析判断中,正确的是(B)
A.一定带正电B.可能带正电C.一定带负电D.可能带负电
17.下表列出了一些生活中常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B)
A.上表中,8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B.S、Cl、Ar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都容易得到电子,形成带负电荷的阴离子
C.上表中,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个
D.从Na到Ar,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从1递增,达到8个
18.(佛山中考)按右表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正确的是(D)
A.第三周期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从左到右依次增多
B.第二周期的Li、Be和B均为金属元素
C.Mg2+、H+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2和0
D.Na+和Al3+的核外电子数相同
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A.若两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中子数不一定相同
C.若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这两种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一定相同
D.若两种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这两种粒子一定属于同一种元素
20.已知R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A与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在数值上相等。
若R2+核外有x个电子,则其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C)
A.A-x+2 B.A+x+2 C.A-x-2 D.A+x-2
二、填空简答题(每空1分,共34分)
21.在①分子;②原子;③质子;④中子;⑤电子;⑥离子这些微粒中:
(1)能构成物质的微粒有__①②⑥__;(2)显示电中性的微粒有__①②④__________;
(3)质量最小的微粒是__⑤________;(4)一定带正电荷的微粒有__③____________;(5)一定带负电荷的微粒有__⑤____;(6)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的是__⑥__。
22.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
(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N__;(2)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O__;
(3)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__H__;(4)氯元素__Cl__;
(5)5个铝原子__5Al__;(6)3个亚铁离子__3Fe2+__。
23.二氧化硫是由__分子(或二氧化硫分子)__ 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硫分子是由__两个氧原子(或一个硫原子)__和__一个硫原子(或两个氧原子)__构成的,而二氧化硫是由__硫元素(或氧元素)__和__氧元素氧元素(或硫元素)__组成的。
24.如图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x表示__核电荷数__,y表示__最外层电子数__。
(2)当x=12时,y=__2__。
(3)当x=17时,该粒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则y=__8__。
(4)当y=1时,该粒子易失去电子,变成带__正__(填“正”或“负”)电荷的__Na+___(填离子符号)。
25.(日照中考)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E是银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__三__种元素。
(2)D中x=__8__。
(3)E中银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__47__,一个银原子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__9__倍。
26.(泉州中考)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
请根据下表(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关于硼元素的一条信息:__硼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硼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等)__。
(2)第3周期(横行)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钠(或镁、铝等)__(填一种),其阳离子是__Na+(或Mg2+、Al3+等)___。
(3)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__NaCl__,构成该物质的微粒是__离子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则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b、d__(填标号)。
a.C和Ne b.Be和Mg c.Al和Si d.F和Cl 三、实验探究题(共26分)
27.(8分)肖红同学在研究分子的性质时,做如下图所示实验。
在一个小烧杯里放半杯水,然后用药匙取一小粒品红,放入烧杯。
(1)实验过程中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品红溶解,烧杯里的水都变成红色__。
(2)此实验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__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__。
(3)请你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粒子运动与温度有关,简要地说明实验步骤:取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分别加到两只烧杯中,然后用药匙取一样多的品红,放入烧杯中,观察溶液变红的快慢。
28.(18分)如下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 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 中装入30 mL浓氨水。
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后看到的现象是A烧杯中液体变红,该实验说明__分子在不断运动,氨水能使无色酚酞变红__。
一些同学对上述结论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猜测:
第一种:A烧杯中的蒸馏水使酚酞试液变红;
第二种:B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扩散到A烧杯的溶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
①你认为__第一种__猜测正确;
②为证明这两种猜测,现设计如下的实验:(请填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