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教案:第7课第3框我国的宗教政策1
- 格式:doc
- 大小:34.50 KB
- 文档页数:5
【教学设计】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宗教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政策,它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我国的宗教政策还包括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本框第一目“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这个情景导入是让学生对宗教界有所了解,便于进入下面的学习。
第二目“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主要是介绍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阐明我国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和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强调必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第三目“弘扬科学精神”。
本目是明确应该如何面对宗教。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理解:(1)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2)理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3)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有关规定。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能力目标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加强宗教的政策观念,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活动,特别是认清法轮功的邪教本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中紧紧抓住中央一再强调的三句话:(1)全面贯彻宗教政策;(2)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学情分析这是本课的难点。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特别是宗教对一些少数民族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东部地区的学生,很多人还存在疑惑: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还允许宗教存在,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呢?因此,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可以插入更多的图片或音像,通过音像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和资料以扩大视野。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的正确性五、教学方法本课是新授课,学生对宗教问题较陌生,难点和疑点很多,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2、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是我国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
3、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①含义:政府依法对进行管理。
②目的:为了保护宗教界的______________ 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___________ _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
4、我国宗教坚持的原则。
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___________ __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注:邪教不是宗教5、积极引导相适应。
①原因:这既是_________________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的要求。
②含义: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不是,而是①要求他们、拥护、拥护,遵守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②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服从和服务于,③支持他们对宗教教义做出的阐释,④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起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多作贡献。
二、弘扬科学精神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我们要遵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以______________ _的态度对待宗教。
2、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以及科学文化知识武装自己,弘扬______________,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会主义公民,创造美好的人生。
一、单项选择题1、某校高一(5)班学生在学习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时组织了一次辩论会,正方观点是“我国应杜绝与境外宗教组织的往来。
”假如你在该班担任反方辩手,下列信息中对你有帮助的有()①在平等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有利于增进宗教界的友谊②在平等基础上的对外交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③在旧中国宗教曾被帝国主义控制和利用④在平等基础上的对外交往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A、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2、为全面理解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某校高一(8)班在当地开展了一次调查活动。
【导学案】山东省临清市高中政治学案:第七课 7.3 我国的宗教政策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全面正确的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2.弘扬科学精神,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3.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4.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二、预习内容一、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内涵:注意:<1)宪法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
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或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2)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不是一切活动)<3)在我国,公民不论信教不信教,也不论信什么教,都是公民自由选择的权利,谁也不得强行干涉。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实质,就是要使宗教信仰成为公民个人选择的问题,成为公民个人的私事。
><4)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是一项全面、完整的政策。
<5)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法律责任;<6)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时,也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宗教活动必须在宪法、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违反法律规定,将承担法律责任。
①任何人都不得利用宗教反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破坏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损害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②我国坚持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宗教不能干预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都不能干预行政、司法等国家职能的实施。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
<即宗教不能干预政治,但政治可以干预和影响宗教,因为国家要依法对宗教进行管理。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1)含义:<2)目的:<3)邪教不是宗教①含义:②表现:③本质:④正确对待:【点拨】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简单讲就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
第三单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3课时我国的宗教政策一、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的宗教政策我国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政策,依法________宗教事务,坚持__________________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____________________相适应。
2.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基本内涵: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________________的自由,又保护____________________的自由。
3.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1)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的一项________权利,是我国尊重和保护________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______________。
(2)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________。
宗教活动必须在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4.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这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______________活动,抵御______________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5.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______________的支配。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______________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________________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____________________。
6.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1)原因:这既是____________________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________________的要求。
(2)内涵:①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______________,而是要求他们热爱________、拥护______________、拥护__________________的领导,遵守国家的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②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____________与民族的____________;③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__________________的阐释;④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一、学习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能力目标:1.领会我国的宗教政策遵循了宗教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尝试用历史的、辨证的眼光观察、评价问题,提高学生的比较、鉴别能力。
2. 利用已有历史知识,深入学习本课。
培养善于将不同学科知识综合起来,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明确宗教信仰自由时宪法赋予公民基本权利,是保护和尊重人权的表现,坚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弘扬科学,树立科学世界观。
二、重点难点我国的宗教政策三、预习提纲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1. 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2. 全面正确的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3. 弘扬科学精神(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2)中学生要接受无神论宣传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四、基础知识梳理(一)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阅读教材81页,思考分析探究与共享问题:1. 怎样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2. 你如何看待宗教现象?(二)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阅读教材阅读教材81页“相关链接”内容,思考宗教的产生与消亡问题。
1.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我国实行(2)我国的宗教政策: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依据:内涵: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阅读教材82页“专家点评”内容,思考宗教信仰自由的要求有哪些?②国家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含义:目的:阅读教材83页“专家点评”内容,思考宗教与邪教的区别。
③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怎样理解坚持宗教的独立自主自办原则?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阅读教材83~84页关于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思考,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呢?原因:含义:(三)弘扬科学精神阅读教材84页的相关内容并思考,你是否对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了进一步理解?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宗教呢?如何对待宗教:(1)(2)(3)综合探究: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特点阅读教材思考下面几个问题: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建设社会主义文明的含义是什么?3.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4. 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1.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含义是什么?3.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4.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的关系是什么?阅读教材85~86页的内容,思考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什么?联系我们前面所学内容,正确把握“本质特征”,分别从根本保证、本质要求、基本方略的意义上,阐明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
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识记我国流行的主要宗教和我国宗教政策的主要内容。
(2)理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和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有关规定。
2.能力目标:(1)通过教学,使学生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正确性。
(2)能够从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要求,分析说明弘扬科学精神、树立科学世界观的必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和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我国宗教的基本概况,正确认识我国宗教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观念,努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增强维护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念,并能够积极学习科学理论,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努力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材分析:民族问题与宗教问题是有着密切联系的,因此本目在前两目讲解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我国的宗教政策。
本目是第七课的重点知识,主要围绕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讲解相关内容。
教学重点: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难点:我国的宗教政策教学方法:1、自主探究法 2、讨论法 3、启发式提问教法建议:1.对于我国的宗教政策的讲解,可以把握以下几点:2.(1)明确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 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政策3.(2)搞清楚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4.(3)认识到宗教信仰自由的实质:宗教信仰是公民个人的私事。
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教或不信教。
5.(4)理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必要性:6.正确对待和处理宗教问题,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每年的高考中"宗教问题"分值不大,但较稳定并且集中在以下四个问题上。
教学过程:复习提问:(投影)资料一:1992年12月6日,狂热的印度教徒捣毁了印度北方邦的一座具有460多年历史的古清真寺,引发了印度教徒和穆斯林之间一场严重的教派冲突,导致了持续5天的教派骚乱,造成1100多人丧生,4000多人受伤。
【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宗教政策.2、知道我们的宗教政策是宗教信仰自由,国家在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懂得以科学态度面对宗教,接受无神论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重难点】我国的宗教政策自主预习案教材助读1、要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1) 我国实行政策①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的自由,又保护的自由。
②地位: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是我国尊重和保护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
③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
宗教活动必须在允许的范围内进行。
(2) 宗教事务这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和正常的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活动,抵御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
(3) 我国宗教坚持的原则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的支配。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
(4) 积极引导宗教与相适应①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②要求他们从事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与民族的。
③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的阐释。
④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和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2.弘扬科学精神(1)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
我们要遵循,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
①宗教发展有它自身的规律,既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宗教,也不能用行政的力量去宗教。
②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信仰上的差异,并不影响其、根本利益的一致性。
③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要大力加强广大和的团结,把他们的力量凝聚到发展的共同目标上来。
(2)弘扬科学精神①坚持不懈地对人民群众进行和的宣传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
②中学生要用以及武装自己,不断提高素质和素质,树立科学的、和,成“、有文化、”的社会主义公民。
合作探究案为了解当地基督教徒的构成状况,某校高一(6)班同学通过和某基督教会协商,约定某天等其宗教仪式结束后组织班级部分学生与神职人员座谈。
第七课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宗教政策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宗教的概况。
2、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3、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宗教,弘扬科学精神。
基础知识梳理一、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1.我国宗教的基本情况: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的国家。
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虽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大,但不小。
2.我国的宗教政策:①我国实行;②依法;③坚持的原则;④积极引导宗教与相适应。
(1)实行政策,是我国一项长期的。
a.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
”其内涵是:公民有宗教的自由,也有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是自由,也有信仰的自由;有不信教而信教的自由,也有信教而不信教的自由。
b.国家保护的宗教活动。
我国宪法规定:“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不得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在我国,公民不论,也不论,都是公民自由选择的。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两个方面,既保护的自由,又保护的自由,这是一项全面、的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是我国尊重和保障的重要体现,侵犯这一权利,必须承担。
(2) 管理宗教事务。
政府依法对涉及和社会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是为了保护宗教界的和宗教活动,制止和打击利用宗教进行活动,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
(3)我国宗教坚持的原则。
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的支配。
”任何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
(4)积极引导宗教与相适应。
这既是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的要求。
积极引导宗教与相适应,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的领导,遵守;要求他们要服从和服务于国家的与民族的;支持他们努力对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的非法活动,为、、和多作贡献。
二、弘扬科学精神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要遵循,以的态度对待宗教。
7.3《我国的宗教政策》教案一、教材分析《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的宗教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是我国一项长期基本政策,它既保护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护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我国的宗教政策还包括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本框第一目“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
这个情景导入是让学生对宗教界有所了解,便于进入下面的学习。
第二目“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
主要是介绍我国宗教信仰自由政策,阐明我国政府依法对宗教事务进行管理和我国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强调必须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第三目“弘扬科学精神”。
本目是明确应该如何面对宗教。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识记:宗教信仰自由的含义。
理解:(1)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2)理解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内容;(3)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的有关规定。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二)能力目标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分析说明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正确性和必要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加强宗教的政策观念,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活动,特别是认清法轮功的邪教本质。
三、教学重点难点全面理解和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既是重点又是难点,教学中紧紧抓住中央一再强调的三句话:(1)全面贯彻宗教政策;(2)加强对宗教事务管理:(3)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四、学情分析这是本课的难点。
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特别是宗教对一些少数民族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我们东部地区的学生,很多人还存在疑惑:我们社会主义国家为什么还允许宗教存在,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呢?因此,在这一课的课件设计中,可以插入更多的图片或音像,通过音像或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也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收集与本课有关的图片和资料以扩大视野。
教学中通过创设情景,联系有关实例,让学生感悟、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的正确性五、教学方法本课是新授课,学生对宗教问题较陌生,难点和疑点很多,采用引导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
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资料---分析交流---验证结果。
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问题情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
六、课前准备1、生活中的宗教现象和热点材料搜集与整理2、导学案的印制七、课时安排:1课时八、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视频:尼日利亚冲突、世界三大宗教简介展示资料:我国有五大宗教并行流传,历史悠久。
虽然我国的宗教信仰者只占很小的比例,但由于我国人口多,信教者的绝对数字是不小的。
现在可以统计的信教群众有3千多万人。
佛教、道教没有严格的入教仪式,信教人数比较难准确统计,估计也有好几千万人,加起来,我国有上亿人信仰各种宗教。
此外,在我国各民族中,都有宗教流传,有10多个民族基本全民信教。
问:以上材料说明什么问题?教师归纳:我国是多民族的国家,也是多宗教的国家。
我国信仰宗教的人数虽占总人口的比例不大,但绝对数不小。
而且宗教问题与民族问题一样,对于我国来说都是敏感而复杂的问题。
“民族、宗教无小事。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的宗教政策”。
设计目的:用事实说明民族宗教问题的敏感性复杂性,我国也是个多民族多宗教的国家,如何处理好宗教问题至关重要,引出课题《我国的宗教政策》(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以小李的日常生活为线索,帮小王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以此展开教学。
设计目的: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更好的自主探究、学习本课内容。
自我介绍:我叫小李,高一年级的学生。
家住丹城西寺旁,我们全家信佛教,尤其是我妈王大娘,她每天都得去西寺诵经、拜佛。
还经常和佛友一起到处烧香拜佛。
我从小在家庭环境的影响下早已习惯,有空也会跟我妈去寺庙拜拜菩萨。
但是最近我碰到了一些难题,有些疑惑,想跟大家探讨一下。
小李的困惑(一):作为中学生,我可以信教吗?为什么?1、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涵:四个自由(2)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实质:使宗教信仰问题成为公民个人自由选择的问题(3)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全面、完整的政策小李的困惑(二):我妈王大娘的这些活动都是宗教活动吗?①早晨五点,在西寺烧香祈祷,请求佛祖保佑。
②七点在家念早经③听说现在买基金很好赚。
九点又跑了一趟西寺,请大师算一下。
④十点,邻居小女出嫁祭拜祖先,去看热闹。
⑤下午三点半,在西寺听经、诵经。
⑥晚上,我发烧。
妈说不必上医院,只要找师父画画符就好了。
⑦我姐姐马上要参加高考了,我妈为她开光祈福,菩萨说她今年一定能考上重点大学的。
(4)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区别迷信思想)小李的困惑(三):今天在班里与同桌小陈争论:我认为:我们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考虑到我们班信佛的还不多,因此我们班可以组织一个佛教团体宣传宣传。
小陈认为:作为当代中学生,应坚持无神论,因此我们应到西寺等各大寺庙去向信徒们进行无神论宣传。
思考:你们怎么看?(学生观点阐述)教师引导: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到宗教活动场所内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或在信教群众中发动有神无神的辩论。
同时,任何宗教组织的教徒也不得到宗教活动场所以外布道、传教、宣传有神论或散发宗教传单或未经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出版发行宗教刊物。
总之,公民在享有宗教信仰自由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小李的困惑(四):今天在西寺听和尚们讨论《宗教事务条例》,说这是宗教界的一件大事。
多媒体显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426号令:为了保障公民宗教信仰自由,维护宗教和睦与社会和谐,规范宗教事务管理,根据宪法和有关法律,制定《宗教事务条例》结合材料思考:条例的颁布对我国宗教事务产生什么影响?教师引导:这是我国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依法行政的一件大事,是落实国家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重要举措,是宗教工作法制化、规范化的重要标志,对进一步加强宗教工作,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水平,妥善处理宗教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抵制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具有重要意义。
(1)依法管理宗教事务,指政府依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务进行管理。
(2)目的是保护合法,制止非法,打击犯罪,抵制渗透。
探究活动……是不是宗教?其实质是什么?(不是。
秘密结社、崇拜教主、宣扬末世论、思想上控制教徒、聚敛财富、反抗社会、残害教徒身心是一切邪教的共同本质。
其实质是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教师引导:我国宪法规定:“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
”任何境外组织和个人不得干预我国的宗教事务。
我国政府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抵御境外势力利用宗教对我进行渗透,坚决打击宗教极端势力。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小李的困惑(六):老妈说,西寺住持吹说他参加过世界佛教论坛。
中国政府全面贯彻执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充分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
在中国,各种宗教地位平等,和谐相处;信教与不信教的公民之间彼此尊重,团结和睦。
中国将一如既往地支持中国佛教与世界佛教及其它宗教一起,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发挥应有的作用。
这反映了当前我国宗教在起什么作用?(1)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社会主义社会对我国宗教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宗教自身的要求。
(2) 两要求,两支持。
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放弃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们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制度、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要求他们从事的宗教活动要服从和服务于民族的整体利益;支持他们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与各族人民一道反对一切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为民族团结、社会发展和祖国统一多作贡献。
二、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传统视频:乌鲁木齐宗教界人士慰问武警官兵材料:助力上海世博、为地震灾区捐款教材P79-80页的三个镜头问:你如何看待上述材料中反映的宗教现象?教师归纳:我国有五大宗教,我国宗教信仰者大约一亿左右,他们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一个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力量。
他们有爱国主义传统,倡导服务社会,造福人群,主张和谐和平。
宗教的存在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和认识根源。
宗教的长期性是宗教的一个重要特点,也是我们对宗教的基本认识。
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还将长期存在,这是我国制定宗教政策的基本依据。
宗教不仅具有长期性,更是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如何把这一力量引导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上来,正是制定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意义所在。
三、弘扬科学精神小李的困惑(七):我国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实际上不就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吗?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2、中学生要接受无神论宣传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小李的困惑(八):我能入党吗?我勤奋好学,全面发展,在学校开展的“推优”入党活动中,被推选为学校业余党校培训学员。
思考:(1)弘扬科学精神,为什么不干脆政府直接禁止宗教活动?(2)中学生应不应该信仰宗教?信仰宗教的学生能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观点一: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信教是中学生的权利,中学生可以信教。
信仰宗教的学生可以加入中国共产党。
观点二:中学生应该是无神论者,宗教信仰者是有神论者,二者是矛盾的。
中学生不应该信仰宗教,信仰宗教的学生更不能加入中国共产党。
观点三:孩子信教,其实大多是由于受大人的影响,并非他自己有什么信仰,我们应该以科学的人生观教育影响他们。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本节主要了解了我国的宗教状况,认识了我国政府在宗教问题上的基本政策和立场观点。
通过学习,要明确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励人们信仰宗教,而是遵循宗教发展规律,科学处理宗教问题。
我们应该加强科学世界观和无神论教育,形成文明、健康、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逐步创造宗教消亡的条件。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1、构建本框知识框架。
2、利用导学案预习第八课第一框题的内容。
九、板书设计一、全面正确地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2、政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3、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二、我国宗教具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三、弘扬科学精神1、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形成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2、中学生要接受无神论宣传教育,树立科学世界观十、教学反思教育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需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设疑、释疑、解惑,可极大地引发学生兴趣,使学生处于一种“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促使他们积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