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上册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师
- 格式:doc
- 大小:144.50 KB
- 文档页数:2
九年级上册《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教案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是《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13课,法国大革命发生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之后,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重要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具有规模大、革命最彻底的特点,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体制,而且还沉重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制度,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思想;这场大革命的彻底性更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
法国大革命高潮过后,拿破仑逐步上台,并建立帝国,他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
一方面他保留了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成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大革命的继续和发展;另一方面通过对外战争的形式把法国革命的成果推广到欧洲其他地区,使资本主义文明得以在欧洲传播。
二、课程标准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影响;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和影响;了解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
引导阅读学生本课的相关资料,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难点:对雅各宾派和拿破仑的评价。
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这是最美好的时代,也是最糟糕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头,也是愚昧的年头;这是信仰的时期,也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全都在直奔天堂,我们全都在直奔相反的方向。
”——《双城记》《双城记》描写的是法国大革命前后发生在巴黎和伦敦的故事,它展现了法国大革命在历史上的进步性,同时也反映出法国大革命的进程是激进的,很多无辜的人受到伤害。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设计一、课标要求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知道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的意义,《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了解法兰西第一共和国,讲述拿破仑主要活动。
2.在感知、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基本史实过程中,掌握对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归纳的方法;比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的异同点。
3.通过对《人权宣言》的内容探讨与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人类社会从专制和人治向民主与法制社会过渡的又一次胜利,培养学生树立历史的进步意识,增强民主与法制意识,增强尊重人权维护人权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一)重点:掌握《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影响;拿破仑的主要活动及评价。
依据:《人权宣言》是法国资产阶级以启蒙运动理念来设计国家的方向,从根本上否定旧时代的王权、皇权和特权,并确立以人权和法制作为新的社会秩序的奠基石,具有世界性反封建意义。
拿破仑一生的主要活动是评价拿破仑的重要载体,正确把握有利于主要活动的开展,拿破仑的内外政策深刻影响着法国和欧洲历史发展并对世界历史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将《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及影响,拿破仑主要活动及评价作为本课教学重点。
(二)难点:理解对雅各宾派和拿破仑主要活动的评价。
雅各宾派在革命危急关头掌握政权,采取一系列果断措施,打击国内外反动势力,稳定法国局势,把法国大革命推向高潮,但它的政策也存在着负面作用。
如使用单一的行政手段来解决问题,“恐怖政策打击面太宽,处决的太多,特别是危机过后的恐怖政策消除异己”容易使学生对雅各宾派专政的评价有失偏颇。
拿破仑的内外政策具有双重性,拿破仑称帝,实行军事独裁等活动容易导致学生对其全面否定,需要引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拿破仑的活动进行正确分析与评价,因此将其作为教学重点又作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播放电影《双城记》中有关片段,然后向学生介绍《双城记》是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国大革命为背景所写成的长篇历史小说,情节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学经典名著之一,故事中将巴黎和伦敦两个大城市连接起来,围绕马内特医生一家与法国大革命之间的故事,从而引入新课的学习。
学科历史课题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课型新授教学目标知识能力使学生掌握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和影响;了解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
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及综合比较能力过程方法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脉络, 理解重难点;通过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 全面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分析, 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 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的分析, 使学生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教学重点《人权宣言》的颁布,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教学难点对雅各宾派和拿破仑的评价。
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及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新课先出示一张凯旋门的图片, 然后讲述美国独立战争的枪声刚停, 仅仅隔了几年, 欧洲大陆上的法国又响起了反抗封建统治的隆隆炮声。
这就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法国是欧洲大国, 也是当时的强国, 同时还是欧洲最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
那么, 这场革命是怎样发生的?雅各宾派专政又是怎么一回事?拿破仑是如何崛起的?这些问题将是我们本课要学习研究的问题。
二、讲授新课(一)法国大革命1、原因指导学生快速阅读教材, 思考: 法国大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多媒体出示:生回答后总结: 第三等级对封建统治者的普遍不满是革命爆发的原因, 根源在于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革命进程从图片获取信息速读教材,结合图片讨论问题。
体现文科综合特色,开阔学生眼界。
培养学生从图片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要求学生带问题阅读教材按照时间线索制作历史台历。
整理后解决以下问题:①为什么巴黎人民要攻占巴士地狱呢? (讲清巴士底狱是封建势力的象征)出示《人权宣言》的有关内容, 可以得出那些结论?进步性——人生而平等, 否定封建制度阶级性——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②建立共和国, 处死国王——法国革命是一个前进的过程③罗伯斯庇尔掌权教师说明雅各宾派统治被推翻, 这只是代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过去3.革命的意义多媒体出示列宁的话:“它被称为大革命不是没有道理的。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大革命开始、高潮、结束及《权利法案》内容等基础知识并拓展深化。
总结革命的原因、意义以提高综合分析归纳能力。
对拿破仑等人和历史事件作出正确客观的评价,树立科学的思想观和价值观。
2.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阅读本课中的有关资料,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通过分析拿破仑帝国兴亡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人物功过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和方法,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较,培养学生综合比较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法国人民的三次起义把革命推向高潮,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
通过对拿破仑一生评价,来培养学生客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教学重点】《人权宣言》的颁布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教学难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方法】合作、探究、交流【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视频【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804年12月的一天,巴黎圣母院的大教堂里,正举行一场隆重的皇帝加冕典礼。
皇帝虽然不高,但显得十分英武。
他就是一代枭雄拿破仑。
拿破仑是怎样在短短十几年时间里,从一个默默无闻的炮兵少尉登上皇帝的宝座呢?让我们一起学习本课。
二、新课学习(一)法国大革命>>>多媒体课件播放《路易十六命丧断头台》的视频1.本节内容(1)1789年7月14日,巴黎城中枪声四起,愤怒的市民拿起武器同军警展开激战。
这一天,起义的群众攻占了关押政治犯的巴士底监狱,掀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序幕。
>>>多媒体课件展示《攻占巴士底狱》图片(2)提问:法国这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 多媒体课件展示“法国社会等级制度”和“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两幅图学生:封建地主阶级(教士、贵族),对资产阶级、工匠、农民、城市贫民的压迫,使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学习目标】1.知道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掌握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通过雅各宾专政,分析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2.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3.通过法国人民的三次起义把革命推向高潮,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缔造者。
【学习重、难点】重点:巴黎人民对革命的推动作用,《人权宣言》的主要内容;难点:法国大革命的必然性,正确评价拿破仑【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法国,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国度。
熟悉是因为我们在中国近代史中反复提到这个国家,陌生是我们的确是对其如何建立的历史知之甚少。
我们这一节课就有关法国的历史进行学习。
自主学习(边看书、边勾画、变填写,边记忆,用时20分钟。
)一、法国大革命 (一)爆发1.时间:___ ___年2.爆发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领导阶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革命任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二)经过(1)导火线:1789年, ____ 会议的召开。
(2)开始标志: ___ _ 年 _ __ 月 __ _ 日,巴黎人民攻占 _ _ ___ 。
(巴黎人民第一次起义)(3)颁布文献:1789年制宪议会颁布了 ,主要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④_____ ______ ___ ____。
(4) ____ 年,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建立(巴黎人民第二次起义),废除了________ ___,建立_______ _ ___。
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步入近代第十三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课型:新授教学模式:三为主五环节教具:多媒体课程标准: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和影响;了解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
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及综合比较能力过程与方法:通过课件演示使学生清楚脉络,理解重难点;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问题,全面公正的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具有重大意义和历史作用;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
教学重点:1.《人权宣言》的颁布。
2.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
3.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教学难点:1.雅各宾派专政。
2.对拿破仑内外政策的评价。
教学过程:三、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欣赏世界名曲《英雄交响曲》片段,学生欣赏。
教师:同学们,刚才大家听的这首曲子,感情奔放,篇幅宏大,富于革新精神乃世界曲《英雄交响曲》,她是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献得一个传奇式的天才人物和一场轰轰烈烈的大革命。
那么到底是何人何事呢?不妨让我们一起学习第13课,见证那段血雨腥风又荡气回肠的历史。
说明:这一设计的理由是让学生在音画体念中进入新课学习,根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原理,有助于学生的认知能力提高,营造良好学习氛围。
第一乐章法国大革命——革命前的法国公民教师:当英国工业革命如火如荼,社会发展一日千里时,法国却为何血雨腥风,刀光剑影。
展示《法国社会等级制度》《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图片思考:革命前的法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朕即国家”说明了什么?哪些等级是特权等级,第三等级的处境如何?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阅读、理解合作探究教师:评价学生回答。
并指出封建地主阶级(教士、贵族),对资产阶级、工匠、农民、城市贫民的压迫,使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说课案《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选自新课标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设计感悟四大角度阐述我的教学安排与教学思想。
一、教材分析:教材的地位,特点与作用。
本课内容在本册书中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法国大革命是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最为重要的一环,较之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更为波澜壮阔,引起更多的社会变化和世界格局变化,并对世界产生了更为深远广泛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19世纪,给予全人类文明和文化的世纪,都是在法国革命的标志下渡过的。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知识板块,即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帝国涵盖的内容丰富而精深,感性而又理性,是开拓学生视野,形成历史素养,培养爱国情操等的良好课程资源。
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知识与技能】:法国大革命的原因、过程和意义;《人权宣言》的颁布;拿破仑内外政策。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探究教学过程,掌握梳理历史进程的方法,提高史料分析、历史人物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法国大革命的重大意义;体悟时势造英雄的道理;培养爱国情操;学会树立远大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和历史意义;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教学难点】:对拿破仑的评价。
二、教法学法为有效完成以上的教学目标,本节课在教法上作如下设想:1、本课以多媒体为平台进行教学,教学中运用图片,地图,音频视频等材料,来增强教学的有直观性,生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本课以探究式为主要教学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并辅以情景教学法,图文结合教学法,史料研习法等。
3、本课以学案为主要的学法指导手段,做到教案、学案、二案一体。
,教与学相辅相成。
采用这种教学方法、方式、途径,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借鉴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是学习环境的主要要素。
法国教育家多惠说过:一个不好教师奉献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案【课时】第一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适用年级】九年级【教学目标】1.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2.了解拿破仑一世的生平事迹,分析他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重点】1.了解法国大革命的主要内容,清楚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2.理解拿破仑一世的生平,了解他的军事成就及政治影响。
【教学难点】1.理解法国大革命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地位;2.理解拿破仑一世的生平及政治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问答、图片展示【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提出以下问题:1.你们知道什么是革命吗?2.你们知道法国大革命吗?3.法国大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二、呈现新知(30分钟)1.法国大革命概述(10分钟)利用PPT、图片等多媒体手段,向学生讲述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主要事件、主要人物及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学生可边听边做简单的笔记。
2.拿破仑一世的军事成就及政治影响(20分钟)向学生讲授拿破仑一世的生平及其军事成就、对欧洲政治的影响等方面的内容。
强调学生需要对他对欧洲整体的影响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三、展开讨论(15分钟)1.根据所学,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并展开讨论:(1)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的关系是怎么样的?(2)为什么说法国大革命是世界历史上的一场重大革命?(3)拿破仑一世在欧洲历史上扮演了怎样的角色?2.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其畅想,尤其要引导他们能从中深入领会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一世的历史地位。
四、课堂小结(5分钟)【课后作业】1.完成所需读物,对法国大革命以及拿破仑一世的生平及对欧洲历史的影响有更深入了解;2.独立思考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一世在世界历史发展中的作用,并书写相关的读书笔记。
第13课法国大革命【课程标准】通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活动,初步理解法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知道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进程,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拿破仑法典》,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分解和课堂讨论的形式,理解并能叙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通过自主阅读《法国大革命形势图》和课本小字,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进程;收集有关拿破仑的资料,编写拿破仑的故事,讨论如何评价拿破仑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人权宣言》基本内容的学习,理解人权的本质,培养尊重人权、维护人权的意识。
通过对法国大革命的发展进程的学习,认识人民群众在法国大革命中所起的积极作用。
认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双重性质:拿破仑对外战争具有反干涉反侵略的正义一面,同时又具有侵略掠夺的非正义一面,与英国的争夺还具有争霸战争的性质【重点难点】重点:《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的意义、“雾月政变”、《拿破仑法典》。
难点: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如何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法国国家档案馆,保存了一本200多年前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日记本。
他在1789年7月14日这样写道:“14日,星期二,无事。
”正是路易十六认为无事的这一天,却是一个改写法国历史的最重要的日子。
这天发生了什么大事?它有什么深远意义?革命期间颁布了什么重要文献?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学习第13课《法国大革命》,了解这段血与火的历史吧。
【新课探究】目标导学一:大革命的爆发1.教师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历史材料,引导学生思考: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材料一材料二18世纪末,法国的工场手工业已经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采矿业、冶金业、奢侈品工业和纺织业最为发达,位于法国勃艮第的克勒佐公司是当时欧洲最大的冶金企业之一,它有4座高炉、2个冶金工场,备有蒸汽机和汽锤等设备,还有自己的煤矿。
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基础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以下知识:①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和影响。
②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
(2)能力方面,应努力达到:①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本课中的有关资料和图片,提高学生从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②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比较,培养学生综合比较历史事件的能力。
③通过分析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历史现象,抓住现象所反映的本质的能力。
④通过对罗伯斯庇尔、拿破仑等资产阶级政治家主要活动的探究,训练学生正确、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1)出示埃菲尔铁塔的图片资料,引出法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大革命,由此导入新课。
(2)通过学生参与演示法国社会等级制度及出示《深受压迫的法国农民》的图片,得出法国大革命的发生是社会矛盾激化的必然结果。
(3)关于法国大革命的进程,通过课件演示,让学生清楚其脉络,抓住其重点。
(4)关于罗伯斯庇尔及拿破仑等人物的评价,可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全面、客观地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历史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法国大革命是顺应当时历史发展潮流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历史影响。
(2)通过对拿破仑帝国败亡原因的分析,使学生明确战争的性质是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理解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3)通过对《人权宣言》、《法典》等资产阶级法律文献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这些文献是对封建社会和殖民统治的批判与否定,也是革命中的理论旗帜和纲领性文献,同时,更是未来社会的基本蓝图,从而避免使学生产生革命仅仅是以暴力破坏旧世界的片面认识。
重点难点重点《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难点对雅各宾派和拿破仑的评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美国独立战争的硝烟刚刚散去,欧洲大陆的法国又燃起了革命的烈火。
这场革命是日益壮大的资产阶级要求掌握政权的革命。
课题重点、难点1、识记:三级会议、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人权宣言》、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拿破仑法典》2、能力:通过对法国大革命基本史实的了解,培养学生阅读归纳、梳理历史知识的能力;根据拿破仑的主要活动,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3、情感:法国大革命在巴黎人民三次武装起义的积极推动下,跌宕起伏,斗争激烈,作为典型的资产阶级革命载入史册。
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专制制度,还推动了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发展。
通过对法国大革命的学习,理解法国大革命是历史的进步。
学案美国独立战争硝烟未尽,又一场革命风暴继英美资产阶级革命之后狂卷欧洲大陆,并以排山倒海之势,继续给欧洲封建专制统治以致命的打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进一步在欧美主要国家建立起来。
一、法国大革命1、法国式欧洲大陆典型的封建专制国家,为什么会发生一场大革命风暴?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导火线)2、你认为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是什么?3、《人权宣言》(重点)(1)《人权宣言》颁布的时间、颁布的机构及其内容。
(2)《人权宣言》的历史地位。
第1页共3页(4)完成此表文献时间机构意义《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4、1792年,废除君主制度、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路易十六5、雅各宾专政和热月政变6、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四、拿破仑帝国的兴亡1、法兰西第一帝国是怎样建立的?2、拿破仑是怎样维护其统治的?对内:对外:4、拿破仑帝国是怎样灭亡的?如何评价拿破仑?掌权期间,通过一系列措施,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维护了法国大革命成果。
对外战争具有:正义性,保卫法国;进步性,保卫和传播资本主义制度;侵略性,奴役当地人民,镇压其反抗。
在法国大革命中,人民群众干显示了伟大的力量,结束了法国1000多年的封建统治,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另一方面震撼了整个欧洲封建制度,它的彻底性更为以后各国革命树立了榜样,具有世界意义。
第2页共3页见《课时测评》阅读材料:材料一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权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会必须定期召开;议员的选择不受国王的干涉。
探究“留白”艺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经验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个通往一望无际的科学世界的窗口,把某些东西有意地留下来不讲。
”这就是“留白”艺术。
“留白”就是教师为了让学生对某一重要问题进行持续深入的思考而采取的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它不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
一、重点难点突破时的“留白”案例1:人教版九年级历史教材上册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一课教学片断。
教师在引导学生评价拿破仑时,感到学生只是就事论事,思维有片面性,不能正确评价英雄人物,于是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思考:“为什么在这之前一百年里没有出现拿破仑式的人物呢?同学们怎么看待英雄人物与时势、人民群众的关系呢?”教师于此留白,课堂静谧了,学生陷入了积极的认知焦虑之中,之后,纷纷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最后师生得出结论:拿破仑是大革命时代的产物,应把他置于当时社会环境中进行考察。
英雄与时势的关系本质上是历史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
历史的创造者要像拿破仑一样在遵循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努力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无愧于时代。
在课堂上,常常有一些学生因年龄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局限,而对一些历史问题存在着模糊认识或片面看法,这实际上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
对此,老师应善于捕捉机会,将它转化为探究的课题。
案例1中老师“留白”的做法就值得肯定。
针对学生的片面认识,教师没有马上予以否定,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提出反问:“为什么在这之前一百年里没有出现拿破仑式的人物呢?”这个反问提得好,马上把学生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留个“空白”给学生,道理看起来很简单,其实不然,它是一种智慧,一种策略。
二、培养学生思辨能力时的“留白”案例2: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材上册第7课《戊戌变法》一课教学片断。
一开始,教师只是想让学生学习谭嗣同为变法献身的精神,但有的学生却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听到政变的消息后,谭嗣同留下来并且为变法流血牺牲,而康有为、梁启超采取了不同的做法,去流亡海外。
1 / 2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教学案(NO.06)
【教学目标】
1.了解法国大革命的过程和历史影响
2.掌握拿破仑帝国兴亡的基本情况,评价资产阶级政治家的历史作用
【教学重点】
1.《人权宣言》的颁布,法国大革命的历史意义和拿破仑的内外政策 2.分析评价拿破仑
【自主学习】
1世纪,法国社会等级森严,全体社会成员分成_____级,包括_______和农民在内的第三等级,政治上无权,却要供养生活奢侈腐朽的上层等级,阶级矛盾激化。
2
1)_______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__________,揭开了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序幕。
(2)1789年制宪议会颁布了 ,宣称人们生来 ,权利 , 神圣不可侵犯。
(3)1792年,法国废除__________,建立了共和国。
不久法国国王______ _ ____被推陈出新断头台,革命取得重大胜利。
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 ,传播了 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二、拿破仑和拿破仑帝国
4. 1799年底,___________发动政变,夺取了政权。
五年后,他加冕称帝,建立帝国,即_______________。
他在位期间,为巩固资产阶级统治,颁布了_________。
5. 1812年,拿破仑远征 失利,元气大伤。
1814年,拿破仑被欧洲反法联军赶下台,法国的封建王朝波旁王朝复辟。
设计说明:题目自编,根据课本熟悉本课知识点。
【课中交流】
▲有人说拿破仑是法国大革命时期杰出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军事家,他的统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又有人说拿破仑是一个反动的军事独裁者,他的对外战争侵犯了欧洲许多国家的独立。
你同意上述哪一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如果你不同意上述观点,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拿破仑?
拿破仑对外战争初期属于民族解放战争,不仅捍卫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也冲击着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传播了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在世界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拿破仑战争后期成为侵略战争,掠夺了被占领国家的财富,给被侵略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激起了当地人们的不满和反抗,最终导致帝国的覆灭。
设计说明:题目自编,突破本课重点。
【目标检测】
1.法国大革命开始于( ) A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B .国王召开三级会议 C .《人权宣言》的发表
D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成立
2.法国大革命期间颁布的体现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思想的文件是( )
…………………………………………………………………………………………………………………………………………………………………………………
学教札记
2 / 2
A .《权利法案》
B .《人权宣言》
C .《独立宣言》
D .《拿破仑法典》 3.有这样一位历史人物:他通过政变夺取政权,建立了帝国;颁布了《法典》;曾一度控制了欧洲大部分国家。
这位风云人物是( )
A .克伦威尔
B .拿破仑
C .华盛顿
D .哥伦布 4.拿破仑对法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 ) A .颁布了《法典》,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 B .发动政变夺取政权 C .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D .发动对俄国的战争
▲5.下列关于《权利法案》和《人权宣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 B .都体现了反对封建专制的要求
C .都维护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
D .都确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 ★6.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点是( ) A .改变了原来的社会制度 B .为限制王权制定了本国宪法 C .建立了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 D .进行了反对外国干涉的革命战争
7.比较评价历史人物是历史学科能力的要求之一。
华盛顿和拿破仑作为资产阶级政治家,他们的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是( )。
A .赢得了民族独立 B .维护了国家统一
C .打击了欧洲封建势力
D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进程
设计说明:出自教材1+1,巩固本课知识点。
8.阅读材料:
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
法律的公共意志的表现,公民有参与法律的制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私有财产权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1)此材料摘自哪国的哪部著名文献?
法国 《人权宣言》
(2)这一文献是何时由何机构发布的?
1789年 制宪议会
(3)材料体现了哪个阶级的利益? 资产阶级
(4)本文献的发表有何意义?
《人权宣言》是法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献,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等级制度和君主专制制度的精神,提出了“自由”“平等”的原则与主张,是法国大革命的理论旗帜和纲领性文件。
设计说明:题目自编,巩固本课重点。
【教学反思】
…………………………………………………………………………………………………………………………………………………………………………………
学教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