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机遇夯基础凝聚心力谋发展

  • 格式:doc
  • 大小:33.00 KB
  • 文档页数:12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抓住机遇定方略凝聚心力促发展

——夹江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思考

一、农业现状

十一五开始,我县农业进入较快发展时期。2010年,种植业总产值亿元,其中:茶叶产值亿元,蔬菜产值亿元,粮食产值亿元,油菜产值亿元,蚕桑、水果及其它经济作物产值亿元。比十一五规划发展目标亿元增加了亿元。农民收入从2006年的3887元增加到6400元。目前农业基本现状表现为:

1、耕地资源不足。夹江农业人口万,万农户,耕地面积万亩,人均耕地不足亩。

2、粮食生产稳定。粮食常年播种面积35万亩,总产万吨,优质化率55%;全县人均占有量360公斤。

3、产业深化不足。农业主要产业蔬菜、粮食、油菜产业规模较小,产业链条短,品牌效益低下,优质率、加工利用率急需提升,品牌打造、市场扩展等需下大力气扩展、提速、深化。

4、区域资源不平衡。坝、丘、山各占三分之一,坝区人口较多,而土地较少,丘山区人少地多;工业、技术、商贸、服务等资源坝区明显优于丘山区。

5、高效设施农业比重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不高。前者约12%,后者约18%。

二、有利条件

目前,夹江现代农业发展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1、农业发展政策到位。从中央到地方,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强农助农惠农,以工哺农,城乡统筹,一系列政策,可谓东风遍野,农业发展力度前所未有。解读政策,执行政策,正是抓住机遇谋划现代农业发展的良机。

2、夹江农业发展跨进入黄金发展期。“十五”、“十一五”连续十年的建设发展,夹江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茶叶、蔬菜、油菜、优质粮食四大产业从技术、生产、加工、销售等方面看基础较坚实,生产加工技术成熟度和科技应用转化率较高,生产上配套基础设施也较为完善,农产品质量提升有保证,品牌打造时机成熟,市场需求空间广阔,四大正处于产业升级发展的黄金时期。

3、资源配置趋于有利合理。近年来各级政府强化农业投入,加强资源优化配置,因地制宜抓产业规划和建设,有力促进了资源的资本化,促进了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交通发展快速,“十一五”期间新修社道530公里,硬化470公里,实现村村通路,农村道路显著改善;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万千瓦,机械化作业程度年均提升2-3个百分点,可机械化程度达40%;土壤地力提升快速,全县耕地质量达到四川省标准农田三级以上农田占耕地总面积的%;沟渠、山塘、蓄水池配套,蓄集、灌溉、排放等水利设施齐备,灌溉保证率达到79%;夹江农业劳动力总数17万,劳动力富足,“十一五”期间平均每年培养新型农民1500人,现拥有一支4000多人的乡土专业人才队伍,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每年10万人次,劳动者科技素质提升很快;农业生产环境较大改善,

全县整体通过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农村户用沼气总量达到35888口,总容积近40万立方米,农村沼气综合利用率达到60%以上。

4、科技应用率显著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县常年测土配方施肥、地膜覆盖、秸秆还田、双免耕技术等新技术推广65万多亩;全县建成机防专业队65个,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面积覆盖65万亩,其中大宗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95%,常年茶叶、蔬菜绿色防控面积2万亩;常年科技示范面积万亩,覆盖水稻、茶叶、蔬菜、油菜等大宗作物,辐射面达到30%-40%;已建立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62个,全县万农户加入专业合作社组织的达到万户,带动率%。

三、发展思路

综合分析我县现代农业发展各要素及制约因素,我们提出了“十二五”夹江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思路:突出特色,彰显亮点,全力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打造“三带两圈”,实施品牌战略,促进农业传统产业向农业现代化升级。具体而言就是:“十二五”期间,立足于茶叶、蔬菜、粮油、畜禽、蚕桑林竹五大农业产业,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品,培育新型优质特色产品,着力建设一批区域布局合理、专业化分工明确的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形成“三带两圈”的生产基地版图,即:蔬菜产业带、两岸茶叶产业带、蚕桑林竹产业带、粮油产业圈和畜禽产业圈;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知名品

牌;开拓培育特色农产品市场,加强特色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深化产业链条;发展壮大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业的龙头企业,积极引进蔬菜加工业企业,以此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进一步构建科技推广体系,规范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进一步加大投入,高效整合资源,提高农业设施装备水平。通过上述工作,完善现代农业体系的系统构筑,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四、示范成果

“十一五”期间,我们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进行了积极有益的探索示范,取得了一定成果,积累了一定经验。现将我县茶产业的示范简单汇报如下:

2007年,我县被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列入“全国名茶百强县”之一;2009年命名为“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茶叶基地县”;2010年,夹江500亩茶园获有机茶园认证。2009年,茶叶产业列入“四川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基地强县”建设县。主要工作措施是:

1、深入结构调整,强化政策引导,致力好规模扩张。近年来,县委、县政府经过充分调查论证,把茶叶作为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加速推进小康进程的有效途径,确定了重点打造茶产业的目标,从规划、责任、督查、奖惩四个环节着手,加强政策引导,大胆、深入、有序地进行种植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推进茶叶生产发展。2006年,全县茶园面积万亩,2011年底,茶园面积可达到万亩,五年增加面积万亩,年均增长万亩;茶园产值达

到亿元,产茶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达到亿元;分别比2006年增长了亿元、万吨和亿元。

2、立足本地实际,优化区域布局,抓好品种改良。坚持“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突出规模”的原则,以青衣江为界,将全县产茶区大体分为河东低山茶区和河西丘陵茶区,确定了区域布局和发展目标。现已初步建成5个万亩以上茶叶乡镇(华头、南安、界牌、青州、梧凤)、50个千亩以上茶叶村、400户茶叶百亩户,形成“一乡一品”、“一村一品”主导产业格局。先后大批量引进了福鼎大白、名山21

3、名山131省级以上无性系良种3个,近5年年均引进无性系良种茶苗5千万株,截止2011年,无性系良种面积达到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

3、构建机制保证,加大投入力度,强化环境治理。实行“五机制”配套,合力联动促发展。一是政策配套机制:采取政府引导、农户为主、部门帮扶、项目推动、多方投入的办法,配套政策,实行资金“捆绑式”使用。将“南茶”资金、省市茶叶产业化基地建设资金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县级支农资金、专项扶持资金等捆绑集中,投入到茶叶发展上,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建设一片、成功一片、带动多片。6年来,财政累

计投入1500万元,带动茶农自筹资金投入4000万元,茶农投劳折资3000多万元。二是建设标准机制:茶园建设实行标准化建设和标准化验收。茶园建设上执行统一标准,即做到茶园基础设施合格、品种优质、栽培规范、管理科学,每一户、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