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与体育人口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7
体育人口体育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经常从事体育锻炼、健身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并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个基本要素。
意义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
体育人口是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它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它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它是制定社会体育发展规划与进行体育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
分类体育人口可以分为实质性体育人口与非实质性体育人口、当然体育人口与或然体育人口、终身体育人口与间接体育人口、主动体育人口与被动体育人口等几类。
实质性体育人口(亦称直接体育人口),是指那些亲自参与各种体育活动的人,他们不仅有较好的体育态度、锻炼身体的习惯,并掌握了体育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它是体育人口的主体。
非实质性体育人口(亦称间接体育人口),是指那些热爱体育运动,对竞技体育饶有兴趣,但不直接参与其间,只做体育比赛观众、看客、读者的人群。
当然体育人口,是指从事专业体育工作或职业从事体育训练以及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了国家法定的体育标准者,其中包括业余体校以上的运动员、教练员、体育院校的教师、学生、学校体育教师、现役军人、武装警察、人民警察,以及一年内达到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的成年人等。
或然体育人口,是指经过体育教育和社会体育的感召而形成的体育人口。
发展体育人口的主要工作应集中于或然体育人口,也就是要将那些可能成为体育人口的人群,经过社会努力、社会控制,转化为真正的体育人口,当然体育人口在总体育人口中所含比例极少,但他们是体育工作的骨干队伍,也是转化或然体育人口的实际工作者,应发展这部分人的数量。
终身体育人口,是指那些自接受学校体育教育以来,坚持至今,并能持续到老龄的体育人群。
间接体育人口,是指社会成员离开体育教育后,因种种原因离开了体育活动,中年或老年后又恢复参加活动的体育人群。
《社会体育概论》试题库-名词解释及答案1、社会体育2、群众体育3、娱乐体育4、余暇体育5、终身体育6、体育人口7、非体育人口8、社会生产方式9、生活方式10、亚健康11、社会体育指导员12、职工体育13、职工体育竞赛的过程管理14、农村体育15、社区体育16、体育锻炼17、心境18、娱乐体育19、运动处方20、运动强度21、健康22、体质23、体力24、终身体育25、老年人体育26、社会老龄化27、老年人身体锻炼28、残疾人29、广义的残疾人体育30、狭义的残疾人体育31、结构性访谈32、非结构性访谈33、体育锻炼34、间接参与35、生活活动36、余暇时间37、异化38、职业标准39、农村体育40、运动处方41、运动强度42、运动时间43、运动频率44、灵敏度45、柔韧度46、最大摄氧量47、健康48、体质49、体力50、形态指标51、身体素质指标52、运动能力指标53、运动能力54、防御能力55、身高56、体重57、腰围58、臀围59、皮褶厚度60、肺活量61、血压62、台阶实验63、握力64、坐位体前屈65、亚健康66.社会化:67、大众传播:68.民族:69.种族:70、体育人口:71、社区体育:72、直接参与:73、终身参与:74、素质教育:75、生活方式:76、孔德:77、结构功能主义:78、冲突论:79、社会变迁:80、社会团体答案1、社会体育,指职工、农民和街道居民自愿参加的、以增进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群众体育活动。
2、群众体育,是人民大众在业余时间自愿参加的,以健身、健美、医疗、消遣、娱乐和社交为目的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
3、娱乐体育,是为了丰富文化生活,调节精神,善渡余暇而进行的体育活动。
4、余暇体育,是人们怀着自由自在的心态,在余暇时间里所参加的一种并不带有特定目的的,不拘一定形式的身体娱乐活动。
5、终身体育,是一个人终身进行体育活动,接受体育教育以及参加其他体育活动的过程。
绪论l、试述建立体育社会学科的必要性答:传统体育教育理论已无法全面回答作为社会现实的体育运动的理论和实践问题,社会科学的进步和繁荣、在社会实践中的广泛运用,为新学科的诞生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怎样理解当代体育现象扩大化和复杂化?答:体育现象的扩大化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体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趋势(如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中国家对国际竞技活动的参与等);体育文化的普及(如体育教育的普及、人的主体意识在体育中的觉醒、体育生活方式的确立等);体育与大众传播媒介的高度结合(如电视转播的出现和繁荣)以及体育的大众化与平民化发展(如体育人口的迅速增加、体育场地设施的社区化、体育管理的社团化)。
体育现象的复杂化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大量经济活动介入体育之中(竞技体育的业余原则废除,体育商业化职业化高速发展,体育产业形成规模);体育现象的社会政治化(如体育成为当代和平与民主潮流的一部分,同时也沦为政治角逐、政治统治的工具);体育社会问题的广泛出现(如球场暴力、妇女歧视、种族歧视、滥用违禁药物、体育中的腐败现象、宗教、邪教对体育的渗透和利用等等)。
3、什么是体育社会学?简述体育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内容和社会功能。
(重点)答:(1)体育社会学是一门研究体育运动的社会功能、发展规律及其与社会相互关系的社会学分支学科。
(2)体育社会现象,是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基本对象。
(3)研究内容:○1研究体育的社会结构、特点及与社会的相互关系○2研究体育社会学的理论和体育社会问题○3不同体育形态的研究4、简述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的区别。
(重点)答:“体育社会学”、“社会体育学”与“体育社会科学”这三个概念是有严格区别的,体育社会科学是有关体育的社会科学群的总称,它包含着众多的学科,如体育经济学、体育法学、体育伦理学、体育美学等,体育社会学也是其中的一门。
社会体育学,亦称群众体育学,是关于职工、农民、居民体育活动原理与方法的一门学科,与体育社会学在研究对象和领域上明显不同。
什么是体育人口?“体育人口”和“国民体质测定与监测”都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群众体育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前者主要用来评价群众体育的参与程度,后者则用来检验群众体育的实际效果。
什么是体育人口?所谓体育人口,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它是以体育为重要特征的、具备人口规模、人口结构、人口空间分布三要素的一种特定类型的亚人口。
按照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可以将人群分为体育人口、准体育人口和非体育人口三类。
体育人口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人口现象和体育现象,既反映了人们对体育的参与程度及亲和程度,也反映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程度。
体育人口是随着全球性大众体育热潮兴起,而被采用的一个新概念,一般用以研究国家的人口质量和社会生活质量。
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体育指标,体育人口是制定社会发展规划与进行发展战略研究的一个重要依据。
1997年我国提出了以下的体育人口判定标准,即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就可以算得一个体育人口: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无论在研究或实际工作中,体育人口必须制定出量化的、可操作的判定标准,以便科学准确地测度、统计、研究和进行国际比较。
全国体育人口是如何统计的?因为各个国家总人口数量不同,因此经常用体育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率来表达。
体育人口这项百分率的指标决定了它的量值不仅与群众体育参与情况有关,而且与人口总数有关,前者作为分子,后者作为分母。
在我国,体育人口由两部分人组成的:一部分称为“当然体育人口”,包括武装力量人员、在校学生和从事体育工作专业人员;另一部分称为“或然体育人口”,就是指70岁以下的成年人中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这类体育人口往往要通过精确的抽样,进行入户调查才能统计出来。
我国体育人口的现状如何呢?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课题提供的数据,2000年在我国16岁至70岁的成年人中,体育人口达到了18.3%(约1.58亿),比1996年增长了2.8%,约增加1800万;若把当然体育人口统计在内,我国的体育人口在7岁至70岁的人口总数中占33.93%(3.63亿),比1996年提高2.53%。
群众体育发展状况调查报告篇一: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 2021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国家体育总局于2021年12月6日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2021年中国群众现状调查的结果。
具体内容如下:自1995年6月《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实施到2021年底,全民健身计划第一期工程已经结束。
为了检验全民健身计划一期工程实施效果,推动群众体育事业的发展,国家体育总局在1997年第一次调查的基础上,于2021年对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第二次全国范围的抽样调查。
主要调查结果如下:一、关于我国体育人口(一)我国参加体育活动总人数2021年,我国16岁以上城乡居民有35%的人参加过一次或一次以上体育活动,比1996年提高0.65%;65%的人在这一年中没有参加过体育活动。
(二)我国16岁以上体育人口的基本情况根据1997年规定的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标准(即每周参加体育活动不低于3次,每次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具有与自身体质和所从事的体育项目相适应的中等或中等以上负荷强度者),2021年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达到18.3%,比1996年的15.5%增长了2.8个百分点。
需要说明的是,这是在我国人口总数迅速增加的情况下增长的比例数。
将7岁至15岁的在校学生和武装力量作为当然体育人口统计在内,我国的体育人口占可统计的7至70岁总人口的33.9%,比1996年提高了2.5%。
性别分布:男性占56.6%,女性占43.4%,我国男性体育人口占男性总人口的20.2%,女性体育人口占女性总人口的15.8%。
比1996年分别提高了3.3%和2.2%。
年龄分布:年龄段为16-2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33.4%;年龄段为26-3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4.4%;年龄段为36-4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2.8%;年龄段为46-5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15.3%;年龄段为56-65岁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21.7%;年龄段为65岁以上的体育人口数量,占该年龄段总数的22.2%。
山西师范大学体育学院理论课教案
课程名称: 社会体育学课次:10 班级: 人数: 117 任课教师:冯晓丽
授课内容:第五章人口与体育人口
教学目标:
1、人口与体育运动的发展关系。
2、体育人口的基本状态。
教学重点:体育人口
教学难点:体育人口
教法手段:讲授法、启发式、多媒体
教学内容与设计教法提示(旁
注)
第五章人口与体育人口
第一节人口问题概述
一、人口的数量
(一)近代人口的骤增
(二)人口数量的控制
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给经济与社会发展带来了如下问题:
(1)资源过度消耗,引起资源争夺,甚至爆发战乱。
(2)生态环境破坏,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城市过分拥护,人们生存环境恶化。
(4)社会机会减少,各种社会问题丛生。
(5)人们的劳动报酬递减,造成社会贫困化,犯罪率不断上升。
(6)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不能满足社会需要,最终造成人口质量下降。
教法设计及策略:
回忆相关先行知识
09800301 09800302 09800303
(三)人口数量与体育的关系
体育的本质是对人的关照,因此人口的数量对体育的发展,以及人的体育需求的满足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适度的人口数量是体育提以发展的良好前提。
二、人口的质量
(一)人口质量的评价
人口质量――是人类具有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
从微观讲,人口质量指的是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而身体素质是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物质基础。
从宏观讲,人口质量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综合的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人类自身的条件和能力。
可用群体的受教育的程度、文盲率、入学率以及各种身体素质的指标来测量。
1、人口质量的直接指标
(1)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是一项可以比较全面地反映人的健康水平的综合性指标。
(2)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密切有关的指标就是人口的疾病死亡谱。
(3)残疾人所占的比重。
(4)青少年生长发育指标。
(5)教育水平指标。
(6)体育水平指标。
2、人口质量的间接指标
(1)医疗卫生和保健的程度
(2)人口食物构成和营养状况指标
(3)人均住房面积。
(4)体育运动事业的程度
(5)环境监测状况及污染指数等。
2
(6)教育经费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
(7)图书、报刊出版发行量,广播、电视的覆盖率等。
(二)影响人口质量的因素
(1)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国民人均收入。
(2)国家的稳定状态,战争动乱致使国民素质严重下降。
(3)自然灾害、疾病瘟疫都可能造成国力虚弱。
(4)教育、科技、文化、医疗、卫生防疫、环境保护、体育事业的水平直接关系到人口的各种素质。
(5)社会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水准都会影响人口的基本素质。
(三)人口的健康水平对体育的影响
(1)随着总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体育的依赖程度逐步增长。
(2)人们的体育活动的方式开始发生变化。
原来的低能量摄入、高强度劳动消耗时代的传统健身养生方法,逐渐变为各种有氧活动。
三、人口的分布
(一)人口分布的一般概述
地理、气候条件、资源状况等是决定人口分布的自然因素,人们的劳动能力、生产力水平、科技进步程度,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人口分布的社会因素,某些政治因素也可以改变人口的分布状况。
海拔在500m 以下,具有良好灌溉条件、土壤肥沃、气候适宜、交通便利、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
全国人口分布状况:
人口的密集地区在辽宁、吉林、黑龙江地区,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和东南沿海地区。
3
4 据人口的分布状况,大约可以将中国的人口分布成东、中、西三个梯阶,西部每平方公里不到10人,中部地区100人以上,东部地区高达500人以上,经济和社会状况也是人口的分布形成三个梯阶。
山西忻州分布状况: (二)人口分布与体育的关系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大多发生于人口较为密集的地区,我国人口的梯阶分布造成了我国体育发展的不平衡性。
我国的社会体育与学校体育长期的不平衡发展也与人口的不平衡分布有密切的关系。
四、人口的结构 (一)人口的性别结构
性别比例,一般是趋于自然平衡的。
中国64岁以下各年龄段的人口中,男性的人数都高于女性,65岁以后女性逐渐高于男性,到高龄段,每100个女性相对24-40男性。
(二)人口的平均结构
人口的年龄结构对经济与社会发展关系重大,它决定了整个社会的劳动人口与被抚养、赡养人口的比例。
第二节 体育人口
一、概念
*指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里,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接受体育教育、参加运动训练和竞赛,以及其它与体育事业有密切关系的,具有统计意义的一种社会群体。
*指经常从事身体锻炼、身体娱乐,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其他与体育事业有关的人在总人口中的数量的比重。
二、体育人口的判定标准 每周身体活动频度3次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时间30分钟以上; 每次身体活动强度中等程度以上;
三、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一)体育人口总量
三、我国体育人口的基本状况
(一)体育人口总量
1996: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为15.46%。
若将7-15岁的在校学生以及武装力量等当然的体育人口统计在内,约为31.20%左右。
低于工业发达国家,高于发展中国家。
(二)我国体育人口的结构
1、性别结构
男性占62.13%,女性占37.87%。
男性明显高于女性,男62.13%,女37.87%。
2、年龄结构
呈年轻型,25岁以下占体育人口总数的30.47%。
16-25最高,61-65次高,26岁后骤然下降。
41-45最低(4.82%),51后反弹
3、城乡、职工结构
城市55.11%,农村44.89%
有职业占55.66%,无职业占44.34%
各种职业中:工人占25.4%
其次服务人员、管理人员
再次科教人员
最少农民7.3%
4、家庭经济收入结构
体育人口主要分布在家庭收入:200元-500元之间,呈台阶上升。
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家庭收入:100-300元之间
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家庭收入:100-400元之间
总体向城镇、老年人、妇女、离退休人员、高文化学历和中高经济收入群体偏移的倾向。
体育人口作为人口中的文明程度较高的群体,这一偏移是符合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的。
5
(三)我国体育人口的国际比较
西方国家体育人口比例明显高于中国,工业发达国家体育人口的锻炼强度明显高于中国,英国有41%的公民参加中等强度和高强度体育活动,中国这一指标数分别是7.74%和8.44%。
原因是体育人口年龄偏高,锻炼方法采用中国传统的健身养生的方法有关。
第三节非体育人口
一、偶尔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一般情况
(一)性别结构
男性高于女性,说明男性参加体育活动的随意性高于女性,这可能与中国男性人口的社会负担高于女性,社会机遇和文化活动机会多于女性,而女性的生活稳定性高于男性有关。
(二)年龄结构
26-45岁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数量巨大,占偶尔参加群体总数的54.62%,这是我国发展体育人口的主要对象群体。
(三)职业结构
有职业者大大多于体育人口中的同类人群,说明在职人员体育活动相对薄弱,提示我们要进一步加强企业体育、职工体育,以改善中国体育人口的结构。
工人、服务人员小于体育人口,管理、科教人员持平,农民>体育人口,显然他们受季节和农作物生长规律的制约。
(四)受教育程度
偶尔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与体育人口相比,与受教育程度关系不明显,受教育程度只决定于对体育的参与与否,而对于参于程度深浅影响不大,说明教育可以从根本上形成每个人的体育价值观念,而体育的参与程度则要受到多方面社会因素的影响。
6
二、不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一般情况
(一)体育经历的年龄分布P87
(二)体育经历中断的研究P88图表
(三)恢复体育参与情况的预期研究
1、恢复体育参与的倾向
2、恢复体育参与必须解决的社会前提和个人因素引出下节课所
讲知识与本节
课的联系。
复习思考题:
课后小结:
(教学内容与设计部分可加页,讲稿应另附)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