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制日货的政治经济学探析
- 格式:pdf
- 大小:296.85 KB
- 文档页数:2
说实话,我对小日本也没什么好印象。
但是想通过“抵制日货”的行动来搞垮日本,这种方法的可行性到底有多少呢?对于“抵制日货”我们需要有一个比较理性的分析和客观的认识。
下面将提供一种思考的角度,这一观点仅供参考,如有异议者,还请文明指正。
因为人们仇恨日本,人们认为日本抵制日货可以让日本少赚中国钱,可以削弱日本的实力。
那么人们会达到削弱日本实力的目的吗?确实,如果中国人少买一点日本产品,日本人就会少赚一点中国人的钱。
如果中国人都不再购买和使用日本的任何产品了,那日本的很多产品就确实难以买出去了。
从这个意义来说,“抵制日货”确实能达到削弱日本实力的目的。
那么人们抵制日货的做法是很正确的了?不正确。
因为虽然我们抵制日货能让日本人遭受一些损失,但我们自己必将为此遭受更大的损失。
为什么呢?因为通过分工合作人们才能达到更高的生产率,从而为人们提供更丰富多样的生活用品。
这道理在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都是一样的、没有区别的。
从个人看,你专门种田或写文章就可以换来你所需要的所有物品——衣服、家具、房子、汽车、电脑、锄头、拖拉机——等等,而不用你自己一样样地去生产,事实上,如果这些都完全要你自己去生产的话,你可能连一件都生产不出来。
国家之间也是如此:日本人生产的汽车就是比我们的跑得快,质量就是更高,而我们的专长并不在这些,我们的专长在其他地方——例如纺织业、手工业等需要劳动力密集的行业。
总而言之,无论怎样普遍存在的合作和理解,能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的财富和利益,而不是对抗和仇恨。
人们为什么会仇恨日本呢?人们错误地以为这是一种爱国方式,他们天然的、不加思考的接受这样一种观点:日本侵略了中国,所以日本是中国的仇人,而爱国者痛恨、抵制仇人是理所当然的。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吗?不是,爱国可以有很多方法,但这些方法必须是正确的。
而通过仇恨另一个国家或通过表现对另一个国家的仇恨并不等于爱国。
正如你可以爱你的亲人、朋友一样,你可以爱他们,但不必通过仇恨他人来表达这种爱。
论“抵制日货”产生的经济福利影响调查报告关键词抵制日货歧视性购买市场结构福利影响一、引言近年来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产生一些摩擦多次引发国内部分消费者抵制某国商品的言行。
同时国外的一些消费者也曾提出要抵制我国商品。
抵制一国商品的问题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在此本文仅从经济福利影响的角度来进行分析并以两年前影响较大的中国消费者“抵制日货”为例所得结论同样适合于其他情况下一国消费者抵制另一国商品的问题。
抵制日货实际上属于歧视性购买行为。
简单地说歧视性购买就是在消费者在购买过程中区别对待国内国外产品的行为。
费德里科·特里昂费提Trionfetti2001年在他那篇《歧视性政府采购与国际贸易》中认为偏向国内的政府采购尤其是歧视性采购是否会影响贸易和国际专业化分工取决于市场结构的特征。
我们可利用微观经济学知识加以分析歧视性购买产生的福利影响而本文就是在不同的市场结构假设下用微观经济学知识对“抵制日货”产生的福利影响进行分析的。
二、假设条件中国消费者所抵制的日货是由日本企业生产的这些产品可能由日本本土的企业生产也可能由设在中国的日本企业生产。
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以及我们中国的企业也向中国消费者销售各种产品在抵制日货的过程中中国消费者可能选择购买这些国家的企业生产的产品以代替原本要买的日货。
在产品方面日本企业在中国市场上销售的产品中有些与非日本企业的同类产品差别很小相互间的替代性很高有些则跟非日本企业的同类产品差别比较大替代性比较小。
在抵制日货的浪潮中某些日货是很容易找到替代产品的其他一些则比较难。
消费者方面并非所有中国消费者都会一致地采取抵制日货的行动。
只有占一定比例的消费者愿意在实际购买过程中有意识地区别产品是否由日本企业制造的并对日货加以抵制其余的消费者则不会。
为了便于进行理论分析我们根据这些情况做以下几个假设假设一经济体中共有三个群体中国消费者、日本企业、非日本企业。
短期内各个企业都不能改变产品的供给曲线。
抵制日货的原因心理分析:第一,中国正在走向强大,国民信心日益回归。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仓廪实而知礼节”,说的是富足和礼仪的关系。
事实上,一个国家的国民信心也和国力息息相关,甚至爱国热情也大受国力影响。
为什么积贫扶弱的国家人心涣散?为什么被侵略的国家容易出叛徒?我想,就是国民信心崩塌的原因。
所谓“弱国无外交”,国力羸弱不止没有外交,连国民信心都可能没有。
第一,中国正在走向强大,国民信心日益回归。
第二,日本产品在中国市场越来越有可替代性。
随着中国社会的开放,越来越多的品牌和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社会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国民可选择的产品和品牌越来越多。
在改革开放初期,我们所谓的洋产品,很大程度上是指日本产品,彩电是松下和东芝的,摄象机是索尼和JVC的,汽车是丰田的。
但是,这种情况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而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
如今,彩电我们买TCL、创维;冰箱、洗衣机、空调我们买海尔、小天鹅、格力、西门子等;手机我们选择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汽车我们选择大众、神龙和通用,化妆品我们选择宝洁和安利……日本产品好象有逐步淡出人们视野的趋势。
经济学分析:首先,我们肯定日本企业和日本经济出了问题。
近年来,日本经济呈现持续不振局面。
以日本最具竞争力的电器产品为例,在全球范围内受到来自韩国和中国产品的极大挑战。
前几年,我们一说到中国本土彩电企业赢利能力不强,总爱举出索尼的例子,说索尼2001年在中国卖了50万台彩电,其利润是当年中国彩电企业利润的总和。
这种情况已经不复存在。
事实上,近年来,日本家电企业在全球范围内几乎无一例外地亏损,而且是连年亏损至今无复苏迹象。
许多人把日本家电萎靡不振归结为模拟时代向数字时代转型时没有踩准鼓点,我认为,这只是原因之一。
也许日本企业近年来表现出的缺乏活力,体制僵硬的弊端更要紧。
当初那个活力四射的日本企业哪里去了?一个呆板而缺乏活力的企业怎么可能成为优秀的企业?现在,越来越多中国企业已经不把日本企业放在眼里,就是因为日本企业的体制弊端。
论“抵制日货”产生的经济福利影响
抵制日货的行为可以产生一些经济福利影响,具体如下:
1. 增加本国产品消费:抵制日货的人们将更多地购买本国的产品,从而增加了本国产
品的消费量和市场份额。
这将有助于本国企业和产业的发展,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
2. 减少对进口产品的依赖:抵制日货可以减少对日本进口产品的依赖,从而减少对外
国企业和国家的经济影响。
由于减少了进口需求,本国的贸易逆差可能会减少,这对
外汇储备和国家经济的稳定有积极影响。
3. 提升本国企业的竞争力:抵制日货可以为本国企业提供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
减少对日本进口产品的购买,将给本国企业提供更多的机会来发展和扩大市场份额。
这将促使本国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价格,提升竞争力。
4. 支持本国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抵制日货,人们更多地购买本国的文化产品和文化衍
生产品,以支持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
本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将带动相关产业的增长,
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5. 增加国内就业机会:抵制日货将鼓励本国企业增加生产和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以满
足国内消费者的需求。
这将有助于减少失业率和提高社会福利。
然而,抵制日货也可能会导致一些负面影响,如贸易摩擦加剧、失去一部分品质较好
的产品选择等,因此在实施抵制日货的政策时需要权衡利弊。
理性抵制日货自从钓鱼岛事件上两国矛盾激化,民间又开始了新一轮抵制日货的风潮。
各地的反日游行中不断有商店被抢,车辆被砸的极端事件发生。
一.我们有各自爱国的义务,但没有彼此损坏的权利。
一个公民自愿抵制日货以表达爱国热情,当然没有问题,更是值得称颂。
经济是一种手段,“抵制日货”当然可以对日本政府起到一定的施压作用。
抵制日货事关个人觉悟,我们不应强加在他人身上。
可以选自不买日货甚至销毁家中日货切断与日本一切联系但是,不能冲动侵害他人财产,私人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不损坏不伤害同胞手里的任何日货。
不摔同胞手里的相机,不砸街上的日本车,不烧市面上的漫画书…我们要理性爱国,不能把反日游行变成宣泄暴力的借口.二.中国与日本之间已经成为彼此难舍的重要经济合作伙伴。
这不仅表现在中国已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国,也表现在投资上。
像直接投资,日本已成为中国的第三大外资来源地,也是中国引进技术的主要来源地。
截至2004年底,日本累计对华投资协议金额已达666亿美元;在就业方面,目前在华日资企业直接和间接吸纳就业人数已达920万人。
民间友好往来是中日关系独特的传统优势:两国每年人员往来已由邦交正常化之初的不足1万人次发展到435万人次;两国间的友好城市已发展到226对;每周飞行于两国之间的各种航班多达500架次。
如果我们破坏中日经贸合作,不但不利于中日两国的发展,而且对亚洲经济、对世界经济都会产生重大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下,实际上世界各国企业之间的利益相关性已越来越大,可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所以维护正常环境和经济秩序决不是一国一地的事情。
从经济贸易角度上讲,各国商品在国际贸易领域有一个双方利益均衡的问题,如果任何一方打破了这一均衡,都有可能导致各方利益的共同损失。
因此对“日货”不能轻率言“抵制”,而应当充分考虑如何保持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长期稳定,这是保护各方利益所需,也是促进中国经济进一步国际化、全球化的需要。
抵制日货的经济学思考摘要: 抵制日货伴随中日关系的发展与演变,早已不是崭新的话题。
近来,日本针对钓鱼岛的“国有化”更是将中日关系降至冰点,我国国内再次掀起抵制日货的风潮。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全面阐述了抵制日货的深层原因以及对社会各层面的影响,同时对抵制日货进行了深刻反思,从而对抵制日货这一社会现象有更加深入透彻的认识。
关键词:抵制日货钓鱼岛事件产品质量企业竞争力一、钓鱼岛争端引发抵制日货针对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2010年9月7日上午在钓鱼岛海域两次冲撞我国渔船并逮捕船长事件,引发了中日两国关系的紧张,不少国人是相当愤慨,都想尽自己的力量来捍卫祖国的领土和主权,抵制日货的行为在不少地方悄然展开。
自2012年4月日本政客石原慎太郎导演“购岛闹剧”以来,中日关系急剧下挫,9月10日,日本内阁正式确定“国有化”钓鱼岛的方针,中日钓鱼岛争端持续发酵。
钓鱼岛及其附近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海上扩张意识日益膨胀,实现扩张的策略就是占领岛屿从而获取岛屿拥有的海洋区域。
因此,钓鱼岛事件的发生及不断升级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关注,再加上随着日本当局正式签署“购岛合同”等事件的发生,中国群众再也无法忍受日本当局的做法,分别在青岛、长沙、西安等地举行了大规模抵制日货的游行活动。
12月13日,因为日本出动F-15战机屡次意图拦截我海监飞机使钓鱼岛争端升级达到高潮,中日钓鱼岛之战的阴云笼罩整个亚太。
2013年1月5日,据日本共同社报道称,在该报发起的面向中日两国各1000人的大型网络调查结果显示,66%的中国人表示因钓鱼岛争端将不购买日本产品,95%的中国人认为中国反日情绪高涨,67%的中国人表示,因钓鱼岛事件不想去日本旅游。
[1]二、抵制日货的原因(一)抵制日货的历史原因抵制日货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历史上有过三次抵制日货的运动。
第一次抵制日货发生在1915年,日本让中国签订了《二十一条》,引起各界的强烈抗议。
随之,爆发了抵制日货的运动。
抵制日货会导致日货在中国市场的流通产生不畅,而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是不变的,所以当日货产生滞销国产就有可能畅销,而消费可以刺激生产,所以国产有可能由于抵制日货而带来技术上的革新。
当然抵制日货也有可能对华带来一些不确定的因素,比如由于抵制日货对中国市场上其他国家企业在华产生不安的情绪,有唇亡齿寒的感觉导致市场混乱。
2011年,日本对华投资出现新一轮高潮,实际到位资金63.3亿美元,同比大增55.1%。
截至今年6月底,日本对华投资累计实际到位金额839.7亿美元,在中国利用外资国别中排名第一。
日本还加快向中国转移研发中心,如果抵制日货将会导致日企撤出在华的投资,同时日本在企业上先进的管理理念、科研技术,也会将付之东流,会大大消减中国的市场发展。
你要想到,如今的世界市场是一体的,在中国,你认为有多少真正的进口日货?都是日本企业进来中国投资设厂,给中国企业进行代加工,加工完成后贴牌,然后流出市场。
这个过程中,中国工人起到廉价的劳动力的一个作用,怎么说呢,虽然利润大多数给日本赚去,但一旦抵制日货,那么,取而代之的是数以万计的工人失业。
再者说,现在政治书都有学了= =经济全球化是不可避免的,是发展的潮流,话说回来,也不只是只有日本侵略过中国,为啥某些人就不敢大声喊说抵制美货?举个很显浅的例子,你现在的用电脑,核心技术绝对不在中国这边,这玩意儿,一说要抵制某个国家,估计能把家里的电器都砸了,好好学习别人的长处,发展自己才是正确的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利就会有弊。
抵制日货的成功自然也代表抵制其他外国货也能成功,那么在中国投资就失去了保障,很多外资就会逃跑,自然很多人就要失业。
经济增长就要减速,由此带来不稳定等等。
同样,抵制外国货了以后,国内商品数量减少,人们生活水平下降,是个活人就不会坐等,而是会行动起来找工作,创业,而国内企业会扩大生产等等,国货实力上升。
对外资依赖降低等等。
有利就会有弊。
中国自古有“四十不惑”之说,深受中国文化影响的日本亦有类似说法。
“抵制日货”的真正的经济学解释抵制日货是一个综合的问题,牵涉到经济、政治、历史、社会心理、新闻传媒等多个领域,不可能通过简单的论述得出所有人都满意的结果,否则这个话题不会持续这么久。
之前写预告时我就在想,对抵制日货写出不同角度的多篇文章,也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这是第一篇,也是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篇,因为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理论的证明应该是个基础,无端的谩骂和长篇的口号,只会蒙蔽我们的眼睛,迷失我们前进的方向。
这篇文章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出发,试图得出一个简单而关键的道理:抵制日货是不经济的行为,我们自己受其损害最大。
然而我的能力毕竟有限,于是文章写得并不通俗。
为了方便阅读,将其分为四个部分,每个部分的开头以一句话概括这部分的大意。
如果这句话不能在一开始获得你的共鸣,我希望你先心平气和地阅读内容,再看看我总结的这句话是不是内容的概括。
经济学本来就是一个开放的学说,我赞同理性的讨论与指教。
一、小日本的商品是畅销的,这是我们自己选择的结果,这种选择无可厚非先要明确一点,既然今天提到了抵制日货,就说明今天的日货是畅销的。
解放后到80年代以前,没有抵制日货一说,因为那个时候普通老百姓鲜有能够购买到日本商品的。
一种商品畅销,经济学上看,就说明这种商品给大多数消费者的效用是要高过其他商品的,是宏观统计的概念。
这里的效用,包含价格、质量、功能、售后服务、外观等等要素,是综合的概念。
因为我们大家都是理性人,花的都是自己的钱,选择的时候自然格外小心,所谓不选贵的只选对的。
90年代小日本的显像管电视非常畅销,如今已成昨日黄花。
现在小日本好卖的,多是些数码产品,包括新型的高清电视。
这就是消费者选择的结果,国产电视效用高,就买国产,国外数码产品效用高,就用国外,或者我也可以什么都不买,家徒四壁做个守财奴,这是我们今天最基本的一个选择自由。
我们搞清了第一个问题:小日本东西好卖是有其道理的,是国民自己的选择,跟奴性劣根性没有关系。
并且,不是说永远不可能,至少现阶段国产的与之相对应的产品实力尚不如人意,这是消费者用脚投票的结果,不是任何人的臆想。
经济学基础课程论文(报告、案例分析)院系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2012年 11月 28 日抵制日货的经济学理性分析关键词:保钓游行、抵制日货、中日贸易、经济学、理性目录一、抵制日货的起源 (4)二、抵制日货的现状 (5)三、什么是日货?抵制谁的日货? (6)理性爱国第一步:搞懂什么是日货 (6)抵制日货,到底该抵制哪一类? (7)四、如何抵制日货? (8)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发展现状与差距 (8)中日两国经济的相互依存度 (8)中日开打贸易战? (9)抵制日货的底气 (10)抵制日货的路径依赖 (10)抵制日货的效果评估 (10)一、抵制日货的起源钓鱼岛问题引发国内反日情绪高涨,纷纷呼吁抵制日货。
9月全国各地的保钓示威游行,10月国庆后日系品牌在国内的销售受创,特别是直接进口的日本品牌产品。
其实,中国所谓的“抵制日货”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早在1908年中国水师在澳门扣留涉嫌走私武器的日本船只而引发“二辰丸”案,随即广东地区出现近代第一次抵制日货的浪潮。
1915年日本提出“对华21条”、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都曾引发中国大规模的“抵制日货”运动。
到了1930年代,中日进入战争状态,“抵制日货”则更为兴盛,茅盾著名的小说《林家铺子》(原名《倒闭》)正是通过取景于江南一小镇,来描写这一时期的“抵制日货”运动。
在小说中,林老板女儿因爱穿“东洋货”而受人耻笑,“抵制日货”者警告她不得穿日式衣服上学,否则就剥光烧掉。
林老板抱怨道:“哪一个人身上没点儿东洋货!哪一家洋广货铺子里不是堆足了东洋货!”。
但牢骚归牢骚,他还是不得不花四百大洋贿赂“党部”,并撕掉商标当国货贱售。
林家铺子最终倒闭了,原因不尽是“抵制日货”所致,但这种抵制对中小资产者的打击、当权者借此横征暴敛的嘴脸,在茅盾的笔下尽露无遗。
这一百多年来,如何看待“抵制日货”,中国一直存在意见分歧,时至今日亦是如此。
二、抵制日货的现状9月11日,日本政府宣布“购买”钓鱼岛,实施所谓“国有化”。
抵制日货对中日经济的影响中日两国的关系因钓鱼岛事件,再次被推到风口浪尖,对于一个极度依赖出口的国家而言,日本没有理由不担心,一旦双方经贸关系恶化,势必会对两国经济贸易战略产生较大的影响。
而且根据数据显示,中国自2007年起成为日本最大的贸易国,日中贸易占日本对外贸易总量19.3%。
同时,中国持有大量日本国债。
由于中日两国自古以来的积怨,导致两国关系一直都处在有一个较为尴尬的局面,而且由于最近日方近来在钓鱼岛问题上一系列错误的态度和行为导致国内的抗日情绪很高,日本右翼分子一次有一次的挑战国人忍受能力的底线,致使两国关系处在擦枪走火的边缘。
而抵制日货,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发生的。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趋势,作为东亚地区最大的两个经济实体,中日两国经济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且中日经贸关系的发展,给中日双方带来了互惠、双赢的巨大利益,进而加深了两国经贸关系的相互依赖程度。
但是由于钓鱼岛事件的影响,两国的经济贸易正处在两败俱伤的局面。
“拒绝并破坏两国贸易,是特殊历史年代弱国对强国的一种自伐式攻击。
”下面一组数据足以让我们看出端倪:1、2011年中日贸易额达到3449亿美元,日本对华进口额为1834亿美元。
日本对华出口额为1614亿美元,中日贸易额占日本贸易总额的比例为20.6%。
2011年日本在中国大陆拥有非制造企业2487家,占日本海外非制造企业10187家的24.4%。
2、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发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上半年日本对外直接投资334.7亿美元,日本对亚洲投资金额为135.7亿美元,占总量的40.5%,其中,对华投资52.4亿美元,占日本对外投资总额的15.6%,仅次于英国3、目前在中国的日系车有六大品牌,包括日产、丰田和本田三大企业,以及铃木、马自达和三菱。
记者从一汽马自达店经销商处获悉,此前计划在9月展开的店内团购活动已经取消,一些户外的促销活动基本上已不再参加。
浅谈对抵制日货的看法日本是位于亚洲大陆东岸外的太平洋岛国。
西、北隔东海、黄海、日本海、鄂霍次克海与中国、朝鲜、俄罗斯相望,东濒太平洋。
领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个大岛和3900多个小岛组成。
日本自20世纪60年代末期起一直是世界公认的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实行君主立宪政体,被称为“日出之国”。
日本为单一民族国家,国内大城市主要有东京、大阪和神户等,中日之间的关系源远流长,早在唐代就有了密切得往来。
但是,随着近年来日本大国意识的膨胀,右翼政治势力愈加活跃,日方在历史、台湾等问题上大开倒车,不仅一再刺激中国人民的感情,而且失信于中国人民,致使中日关系出现当前复杂局面,国内出现了抵制日货的现象。
在我看来国人不应该抵制日货,这样不仅不利于中日的友好,也不利于中国自身的发展。
其一,日货本身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我们的国民目前还没有那个能力和素质抵制无孔不入的日货。
日货价格的低廉和质量的保证现在还是很迎合我们广大公民的消费心理的,大部分消费者会图实惠选择日本和韩国的产品。
盲目排斥日货,会损害中国普通老百姓的利益。
其二,竞争对我国企业来讲也是好事。
引进日货并不是没有好处。
虽然经过的二十年的改革开放,当年计划经济的沉疴已经逐渐消去,可是国内企业和国际相比,在很多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量的引进日货,无疑是对很多国内企业的致命冲击,但这样的冲击是积极的。
只有参与国际竞争,我们的本国企业才能在摸爬滚打里学习经验,要生存就要有参与竞争的勇气。
其三,中日经济的相互依存度不断提高。
30多年来,中日经贸关系持续快速发展,双方已互为重要合作伙伴,相互依存日益加深。
2004年中日贸易额达1678亿美元,与中美贸易、中欧贸易呈三足鼎立之势。
同时,截至2004年底,日本累计对华投资协议金额达666亿美元,成为中国最主要的外资来源。
中日两国在推进东亚区域合作,和平解决朝核问题等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也保持了协调与合作。
作为中日关系得以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动力,民间友好往来是中日关系独特的传统优势。
对近期抵制日货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王艳红
【期刊名称】《大观周刊》
【年(卷),期】2012(000)051
【摘要】日本“购买”钓鱼岛事件,再次把中日关系推到了风口浪尖。
我国许多
城市陆续发生了群众游行活动,不少群众在游行中喊出了“坚决抵制日货”的口号,沉寂了多年的“抵制日货”的口号再一次被提起。
本文对抵制日货的利弊进行了分析阐述,并对此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总页数】1页(P124-124)
【作者】王艳红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经济学院,河南开封475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2
【相关文献】
1.对传统美德遵守问题的经济学思考--基于对群体理性合作问题的探讨 [J], 曹瀚
2.关于“互联网+制造业”的经济学思考——兼论当前大学生就业竞争力问题 [J], 王西兵
3.食品安全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J], 李永永
4.关于菲律宾华侨社会抗日时期的抵制日货问题的一点说明 [J], 梁上苑
5.浅议农村金融抑制问题的经济学思考 [J], 李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关于“抵制日货”的看法2010年9月9日,一艘中国渔船与日本巡逻船在钓鱼岛海域相撞,中国渔船船长詹其雄被日方抓扣,昨天被带至日本检察机关。
日本海上保安厅发言人称,如果詹其雄承认所谓“妨碍公务罪名”,并缴纳罚款,就可以很快放人,否则就要接受审讯。
被处罚的可能性将是50万日元以内的罚款或者3年以下的刑期。
消息传到国内,在普通民众中激起巨大反日情绪。
次日,中国国务院发言人对媒体表示,中方对此表示严密关注和强烈抗议并督促日方尽快妥善解决此事并归还中方渔民渔船。
一时间,从中国大陆到台湾,再到世界各地华人区,都掀起了一股强烈的反日热潮。
在中国国内,大批民众组织起来在互联网上通过发帖的形式呼吁中国国民团结起来抵制日货,反对日本。
10月7日,上海爆发大规模发日游行,呼吁抵制日货,发对日本右翼。
10月16日,上万名西安大学生,在雁塔北广场集结开始游行反日,并带动大批在职知识分子,规模一度达到五六万人,并砸毁日店,日产车。
17日在重庆,郑州,成都,绵阳陆续爆发反日游行,呼吁抵制日货,反对日本。
这次日本扣押中国船长的事件一石激起千层浪在中国国内激起民众巨大反日仇日情绪。
针对成都、西安、杭州、郑州等城市发生反日游行,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呼吁中国群众“应当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
他表示:“中日互为重要邻国。
两国之间存在一些敏感、复杂的问题,我们主张通过对话,妥善加以解决,共同维护两国战略互惠关系。
部分群众对前一阶段日方的某些错误言行表达义愤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主张,应当依法、理性表达爱国热情,对非理性、违反法规的行为是不赞成的。
相信广大群众一定会把爱国热情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的实际行动,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数月过后,民众的义愤反日情绪有所平息。
现在,让我们坐下来静下心思考思考这次事件。
我想,所有中华同胞定不会忘记日本侵华时对中国平民所犯下的滔天罪行,它极大地伤害了中国人的情感。
历史可以宽恕,但不可以忘却。
但是,日本右翼政党的行为却一次再一次地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情感。
反抗日货有效性探讨内容摘要:“政冷经热”是中日两国关系典型的写照。
自中日建交以来,两国间的经济往来日益密切,而两国间忽冷忽热的政治关系不断影响两国的经济往来。
尤其是近年来日本首相频繁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加上东海油气开发冲突,对钓鱼岛的主权之争,国人对日本的行为甚感愤怒,“抵制日货”不断被人提起,并在有些地区付诸实施。
本文从中日贸易现状入手,探询两国间经济的依存关系,在此基础上分析抵制日货对中日两国经济的影响,权衡抵制日货的利弊,最后得出抵制日货不可行的结论,并号召高呼”抵制日货”的人们清醒的认识抵制日货的实质,从而用理性的行动表达自己的爱国热忱。
关键词:抵制日货;爱国;中日贸易;可行性一、中日经贸发展历程及现状1.发展历程民间外贸推动了中日建交,1972年中日实现外交正常化。
30多年来,双边贸易额增长了160多倍。
以2000—2005年为例,2000年两国贸易首次达到831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02年贸易额突破了1000亿美元,达1019亿美元,2003年达亿美元,2004年达亿美元,2005年达亿美元。
2.现状2006年第一季度贸易额达480亿美元,预计今年将突破2000亿美元。
目前,中国是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日本是中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
二、抵制日货的原因及影响分析1.原因自日本二战战败以来,由于美国的扶持和纵容,国内的军国主义思想沉渣泛起。
随着其经济的不断发展,军国主义思想越发泛滥,具体表现为由一些企业赞助美化日军侵略教科书的出笼,尤其是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近年来连连参拜靖国神社,更是刺激着国人对那段屈辱史敏感的神经。
再加上日本在东海油气开发,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上的蛮横无理,终于使国人压抑已久的民族情绪找到了一个爆发的火山口,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除此之外,“抵制日货”被提上日程,并在一些地方实行。
2.何谓“日货”?在分析抵制日货对中日两国的经济影响之前,我们先来鉴定何谓“日货”。
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 O U R N A 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O C I A LI S M 297抵制日货的政治经济学探析胡炅坊(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 长春 130012)摘 要:抵制日货伴随着中日关系的发展与演变,早已不是崭新的话题。
近来,日本针对钓鱼岛的“国有化”更是将中日关系降至冰点,我国国内再次掀起抵制日货的风潮。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低制日货可以对至于社会现象有更身层次的认识。
关键词:抵制日货;原因;政治影响;经济影响中图分类号:K2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297-2一、中国“抵制日货”的深层原因 (一)抵制日货的历史原因 日本通过明治维新完成了它近代的工业化,并在1894年甲午海战中战胜中国,伴随而来的除了清王朝的割地、赔款外,还有大量日本商品的对华倾销,再加上日资企业的兴起,更使得日本成为取代英国的最大对华贸易商,而且也成为对华工业设备的主要销售者。
对日本货的第一次抵制运动发生在1915年,日本逼迫袁世凯签《二十一条》,遭到各界的强烈抗议。
随之,各地纷纷爆发了日货抵制运动。
对日货的第二次抵制风潮发生在日本入侵东三省的1931年。
据《时代》周刊的报道,此次日货抵制运动的激烈化和全面化超过了以往的任何时期,并了出现新的运动倾向,一是民族主义热情下的准暴力化,二是政府积极参与的制度化。
对日货的第三次抵制发生在1990年年代的中期,伴随着日本经济泡沫的破灭,其国家和企业竞争力大幅下滑,同时中国本土企业经历了十年磨练,基本上完成了轻工业的产业布局,一场振兴民族品牌的经济运动应运而生。
与前两次相比,这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商战”。
纵观历史发展进程,中日政治纷争一起,抵制日货便会风行,形成特定的联动机制,而纯粹的商战、成规模的产业抵制并不是抵制日货的主要体现形式。
(二)抵制日货的现实原因 从前首相不顾东亚以及世界各国人民的反对执意参拜靖国神社到日本右翼势力抛开历史真相篡改教科书,从拒绝向被掳华工和慰安妇赔偿道歉再到对“遗华化学武器”处理问题上的推诿,毋庸置疑,日方这些不合理的政治和经济举措使得中方抵制日货的现实原因和责任均应由日方承担。
尤其是2012年9月10日上午,日本政府举行内阁会议,决定用20.5亿日元,从所谓“土地权所有者”手中将钓鱼岛、北小岛、南小岛购入,将其“国有化”。
2012年9月11日与钓鱼岛所谓的“地权者”正式签订“买卖合约”。
2012年9月16号,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85个城市出现了抗议日本政府将钓鱼岛国有化的反日游行。
举国上下,抵制日货风潮又起,甚至打砸抢烧日货、日资百货商店的现象层出不穷。
今年时值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中日关系极有可能跌至谷底。
在国内政治以及社会压力下,中国必然要采取反制措施,然而中日摩擦又不太可能发展为军事冲突,所以通过经济制裁方式反制日本,被认为是诸多配套措施中极为可行的一种,抵制日货当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二、抵制日货的政治影响(一)激发爱国热情,增加外交筹码当前的钓鱼岛问题导致了中日两国关系致剑拔弩张,中国适时“亮剑”,合举国之力抵制日货,一方面可以激发爱国热情,长存忧患意识,唤醒广大中国同胞的民族归属感以及认同感,增强中国人民捍卫领土和主权完整的凝聚力和自信心。
另一方面,抵制日货也无疑增加了我对日外交的筹码,日本对中国市场依赖度无论进口还是出口均高,且大幅超过中国对日本依赖度。
抵制日货的经济牌很显然有利于遏制野田佳彦内阁得寸进尺的嚣张气焰,我国也可以适时改变对日交往中“严厉谴责”“严重抗议”等一些有名无实的外交辞令。
(二)提高民众参政、议政以及维权的意识 就历史而言,日本对我犯下甲午战争、全面侵华战争以及南京大屠杀等滔天罪行;就现实而言,日本军国主义以及右翼势力亡我之心不死,钓鱼岛问题更是暴露出日本掠夺我国领土与资源的狼子野心。
面对屈辱的历史和残酷的现实,中国人民发起的抵制日货运动便是建立在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反思之下。
这有利于提高国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维权意识,同时也广泛激发了同胞参政议政的热情。
(三)打击日本右翼势力与军国主义的崛起从政治思想上看,日本右翼势力鼓吹复活军国主义、法西斯主义,从对华关系上看,日本右翼势力否认侵略战争,美化侵略历史。
而军国主义是一个政治概念,是“凭借武力以战争为手段对外实行侵略扩张压迫和奴役制的国家,对内实行军事警察暴力统治的体制”。
日货的生产者——日本财阀是军国主义得到发展的经济基础。
三菱、丰田、川崎等日本企业所得的利润最后会有很大部分转化为军国主义发展所需要的经济支持。
而我国的抵制日货风潮必将使日本财阀的利益遭受损失,这就进一步削弱了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复活的力量。
三、抵制日货的经济影响(一)日本商品的中国市场萎缩日本国内市场狭小并且处于饱和状态,产品主要依靠对外销售,美国和欧洲受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的影响,因而日本现在主要依存以中国为主体的亚太市场。
所以一旦中国采取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实施抵制日货的政策,日本作者简介:胡炅坊,吉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网络出版时间:2013-02-20 17:18网络出版地址:/kcms/detail/53.1133.D.20130220.1718.162.html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2年第5期 NO.5,2012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J O U R N AL O F Y U N N A N I N S T I TU T E O F S O C I AL I S M 298 电子信息产品数据安全隐患探究林绍荣(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现代教育技术与网络中心,福建 福州 350007)摘 要:当今电子信息产品数据安全隐患问题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广泛地关注。
我们要采取各项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电子信息产品数据安全的有效性与实效性。
关键词:数据安全隐患;数据备份;数据删除中图分类号:TP30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1-2811(2012)05-0298-2引言:当今社会的网络化与信息化水平在不断提高。
网络的应用广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加大,已被广泛应用于人们生产与生活的各个领域。
从哲学的角度讲,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它带动了社会高速发展;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不安全问题,给国家、企业、甚至是个人带来难以磨灭的影响或损失。
如果没有安全意识和强有力的保护措施加以预防,就有被窃取个人密码或丢失大量重要数据,给个人或者单位带来无法预料的损失,更有甚者会把一个企业击垮。
为此,本文对电子信息产品数据的安全隐患问题作了如下的探究。
一、数据安全隐患分析 当前,社会上存在着诸多的数据安全隐患。
为了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本文进行了以下几项归纳和总结: (一)电脑硬盘的数据安全隐患 电脑硬盘是存储电脑数据的最主要和最流行的方式。
但是,电脑硬盘会因为自身的一些局限性而带来诸多的数据安全隐患。
例如,电脑硬盘的高使用率极易导致病毒感染,电脑硬盘的错误操作会带来一些重大的故障甚至会造成系统文件的丢失。
在通常情况下,电脑硬件本身价值是可以衡量的,但系统储存文件价值却是无法估量的。
与此同时,因为电脑主机本身也极易成为被盗目标,所以网络攻击或黑客已不仅仅是电脑用户们所面临的威胁。
对于单位或个人而言,电脑主机被盗、硬盘被恶意攻击或者电脑丢失都可能带来致命的打击。
(二)移动存储器的数据安全隐患 移动存储器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包含了很多具体的内容。
如移动硬盘,各式样的U 盘,手机内存卡,数码照相机的存储卡,摄像机的磁带等等,都是移动存储器的商品在中国的市场必然萎缩。
以汽车零部件为例,中国每年从日本进口的原装汽车数量并不多,比重不过20%左右。
而日本出口的70%都是中间产品,是汽车制造产业链中处于高端核心的零部件。
假如对纯粹日本进口的核心零部件进行经济制裁,对日本的打击是很直接的。
日本经济本来已经显得疲惫不堪,在此情况之下,中国消费者抵制日货,极有可能诱发日本财政危机、金融危机及日元危机。
(二)日本战略资源进口与旅游业严重受挫 以稀土为例,稀土等重大战略资源是日本发展高端制造业、生产高端工业材料必不可少的原料,中国的稀土储量约占世界总储量的23%,承担了世界90%以上的市场供应。
而在2009年之前,日本稀土资源的90%以上都要从中国进口,除了稀土,钨、锑、镁、钛这些战略资源也主要依靠从中国的进口,因而抵制日货风潮一起,中国向日本的战略资源出口肯定会大幅下降,这会极大地打击日本的制造业。
再以旅游业为例,受日本地震影响,2011年中国赴日游客人数为104.35万人,比上年大幅减少26.1%。
而2012年1至7月比去年同期大幅增加达到94.76万人,增幅为72.3%。
9月日本“购岛”风波以来,中国公民赴日旅游人数已经锐减。
国内最大的组团日本游批发商之一中国康辉旅游集团原本为纪念中日建交40周年向日本输送5 万游客的计划也宣布终止。
毫无疑问的是,一旦抵制日货成为大势所趋,我国针对日本削减战略资源出口以及日本旅游业的中国市场大幅缩水是可以预见的。
(三)影响中国的就业、消费需求、以及技术和管理的引进首先就就业而言,大规模抵制日货势必会造成日资企业的生产经营困难,甚至于破产。
据统计,目前在中国的日本企业约3万家,共雇用了200多万中国人,转包企业雇用约900万人。
如果因为“抵制日货”造成3万日本企业破产的话,就会造成数百万中国人失业。
使得我国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雪上加霜。
其次抵制日货也抑制了部分消费需求,日货的存在无疑对于丰富中国商品市场并且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有重要意义,如日本家电产品,一旦抵制日货开始,消费者的一部分需求就会被抑制。
最后,日本在华投资设厂一方面觊觎中国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也带来了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一旦我国实施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必将影响日本在华投资,也就进一步使得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引进进程受阻。
另外也应该看到,日资企业的经营困难乃至破产以及日本在华投资的阻断都会使得我国税收收入下降,抵制日货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对外贸易的收支平衡。
参考文献: [1] 印少云.抵制日货的历史与现实[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第1期. [2] 高法文.论“抵制日货”产生的经济福利影响[J].商场现代化,2009年总第564期.[3] 秦鸿滨.抵制日货的政治经济学思考[J].特区经济,2007年6月.责任编辑:罗 红作者简介:林绍荣(1958- ),男,福州,实验师,研究方向:数字化校园,信息资源管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