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茶病虫害防治现状和应对措施
- 格式:ppt
- 大小:726.00 KB
- 文档页数:19
油茶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油茶是我国南方地区常见的一种作物,也是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油茶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受到病虫害的侵害,导致产量减少,质量下降。
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技术对于油茶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油茶主要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和相应的防治技术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 病害(1) 炼茶红藓病:是油茶上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主要在高温多雨的季节发生,易使叶片变黄枯萎。
(2) 油茶碱蓠霉病:是影响油茶钻头孢子萌发和生长的一种主要真菌性病害。
(3) 油茶炭疽病:炭疽病在油茶上也是一种重要的病害。
常见的症状为叶片出现大小不等的圆形黑褐色病斑。
2. 虫害(1) 油茶食叶昆虫:主要有油茶叶螟、茶青虫、油茶黄毛虫等昆虫,它们主要以油茶叶片、嫩芽和嫩叶为食。
(2) 油茶茎蛀蛾:油茶茎蛀蛾是油茶的主要蛀干害虫,幼虫进入茎内蛀食,严重危害枝条和花芽。
二、油茶病虫害的防治技术1. 病害防治技术(1) 合理施肥:油茶适宜的营养成分含量对防治病害至关重要。
(2) 喷洒药剂:病害发生初期,可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防治。
(3) 清除病害源:及时清除枯萎叶片和感染的枝条,减少病害的传播。
2. 虫害防治技术(1) 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昆虫进行油茶害虫的生物防治。
(2) 农药防治:施用低毒、高效的农药对于油茶害虫的防治也起到一定的作用。
(3) 粘虫板:在油茶园地里设置粘虫板,可以诱捕和监测油茶害虫。
总结:油茶作为重要的农产品,常常受到病虫害的侵害,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
采取适当的防治技术,预防和控制病虫害的发生,对于油茶的生长和产量至关重要。
希望油茶种植者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保障油茶的生长和产量,提高经济效益。
油茶高产栽培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浅析油茶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林木,在国内广泛栽培。
油茶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是保障其正常生长发育和高产的关键。
本文将浅析油茶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油茶的高产栽培技术:1.选用适宜的品种:油茶的品种选择是高产栽培的前提。
栽培油茶的主要品种有长沙油茶、吉林油茶等。
根据当地气候、土壤等条件选择合适的品种,保证高产。
2.合理施肥:油茶喜欢酸性土壤,施肥应根据土壤质量进行合理施肥。
通常在每年3月份施一次基肥,使用油茶专用肥料,每亩用量为25公斤。
之后,在5月份和9月份分别进行追肥,施用速效钾肥和有机肥。
3.科学管理:油茶的整枝和修剪管理对于增加蓄密和促进产量有很大的影响。
在油茶的生长初期,要及时进行造型和修剪,控制树冠形状,保持适当的稠密度,提高产量。
4.定期浇水:油茶生长期间,应保持土壤湿润。
在生长旺盛期,1-7月份每个月至少浇水3-4次。
特别是在干旱天气,要加大浇水量,保持土壤湿润,提高产量。
5.合理病虫害防治:油茶栽培中常常会遇到病虫害问题,导致产量减少。
合理的病虫害防治是保障高产的重要环节。
二、油茶的病虫害防治措施:1.病害防治:油茶经常会面临一些病害,如油病、锈病、黑斑病等。
针对不同的病害,采取相应的防治方法。
可以利用化学药剂进行病害防治,在病害发生初期进行喷洒。
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利用土壤增效菌来减少病原菌的侵染。
2.虫害防治:油茶的常见虫害有油茶毛虫、油茶蛀果螟等。
在虫害防治中,可以利用化学农药进行喷洒,保证油茶的健康生长。
同时,也可以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如引入天敌来控制虫害的繁殖。
3.清理病虫源:及时清理油茶栽培区域的病虫源,如枯枝、落叶、成虫等,防止病虫害的传播和扩散。
4.加强监测:定期巡视油茶栽培区域,及时发现病虫害的初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油茶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措施是保障油茶正常生长和高产的关键。
在栽培油茶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宜的品种,合理施肥,科学管理,定期浇水。
油茶如何防治病虫害,油茶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虽然油茶的经济效益非常的高,但是种植油茶是一件非常费心的事情。
在油茶的生长过程中,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扰。
那么油茶如何防治病虫害呢?今天火爆农资招商网给大家分享下油茶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油茶如何防治病虫害,油茶病虫害的防治技术1、油茶炭疽病防治技术:危害叶、枝梢、花蕾和果等部位,常引起落叶、枯梢、落蕾和落果,严重影响油茶的生长和稳定高产。
防治方法:清除病叶、病枝、病果及历史病株。
用1:1:100(硫酸桐:生石灰:水)的波尔多液(用2%茶麸浸液配制),分别在3~4月份和7~8月分各喷洒2~3次。
不要与茶叶、山茶花等树种混栽,以免相互感病。
2、油茶软腐病防治技术:伞座泡菌。
叶果上有圆形水渍状病斑,后期大量脱落。
防治方法:冬季结合油茶林垦复,清除树上或地面的病叶、病果,消灭越冬病菌,减少下年侵染来源。
发病时用0.8%波尔多液和0.5赛力散混合喷洒,或喷洒50%可湿性退菌特300~400倍稀释液,每隔10天喷一次。
如果水源不便,可用赛力散加石灰(1:10)混合撒施。
3、油茶毒蛾防治技术:取食叶片、嫩树皮、幼果等。
防治方法:幼虫3龄前可用0.2%阿维菌素2500~3000倍液、或用2.5%溴氰菊酯乳油3000~4000倍防治,或用白僵菌菌粉25~50倍喷洒。
黑光灯诱杀成虫。
4、茶梢蛀蛾防治技术:初孵化幼虫潜食叶肉,形成淡黄色斑点,秋末转蛀当年夏秋梢,梢叶逐渐枯萎死亡。
防治方法:剪去被害叶梢集中烧毁,当幼虫尚在叶片上时(一般为8月上旬至10月中旬),喷洒敌百虫、氧化乐果1000倍液,敌敌畏1500~2000倍液防治。
5、油茶象甲防治技术:幼虫、成虫均危害茶籽,但以幼虫蛀害较为严重,造成落果,并引起油茶炭疽病,幼虫取食籽仁,使油茶严重减产。
防治方法:5~7月份为成虫陆续出土期,用40%氧化乐果和80%敌敌畏1:1兑水1000倍液喷洒2~3次。
8~11月份幼虫出果入土越冬期间,定期收集落果烧毁消灭虫源。
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汇报人:日期:CATALOGUE目录•油茶病虫害概述•常见油茶病虫害识别与诊断•油茶病虫害防治技术与方法•油茶病虫害防治实践与案例分析油茶病虫害概述01炭疽病、软腐病、根腐病、半边疯等。
病害虫害分布茶尺蠖、茶蚕、油茶蛀茎虫、茶籽象甲等。
油茶病虫害分布广泛,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的油茶树可能面临的病虫害种类和程度也有所不同。
030201油茶病虫害的种类与分布通常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如春夏季节的梅雨天气,或者连续阴雨天气。
病害通常在油茶树的幼苗期或者长势较弱时容易发生,如连续干旱或者过度修剪的油茶树。
虫害可能导致油茶树的叶片脱落、枝条枯萎甚至整株死亡,严重影响油茶树的生长和产果。
可能导致油茶树的果实被啃食、枝叶被咬断,不仅影响当年的果实产量,还可能影响第二年的产量。
虫害病害常见油茶病虫害识别与诊断02炭疽病叶片出现圆形或椭圆形病斑,边缘深褐色,中部灰白色,后期出现小黑点。
防治方法:清除病叶,加强抚育管理,发病初期喷洒1%波尔多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倍液。
软腐病叶片出现圆形或半圆形黄褐色病斑,后期叶片腐烂,严重时导致全株死亡。
防治方法:加强抚育管理,改善通风透光条件,发病初期喷洒1%波尔多液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倍液。
煤污病叶片表面覆盖一层薄煤烟状物,影响叶片光合作用。
防治方法:加强抚育管理,定期喷洒石硫合剂或波尔多液。
茶树长足大象甲成虫危害茶树嫩枝嫩叶,幼虫蛀食树干基部。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成虫,用石灰水或硫磺粉涂刷树干基部,幼虫期喷洒90%敌百虫1000倍液。
茶梢蛾幼虫蛀食茶梢,导致叶片枯萎脱落。
防治方法:剪除虫枝,幼虫孵化期喷洒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
油茶天牛幼虫蛀食树干,导致树木死亡。
防治方法:人工捕杀成虫,用石灰水或硫磺粉涂刷树干,幼虫期喷洒50%敌敌畏乳剂1000倍液。
病原菌侵入根部引起腐烂,导致植株死亡。
防治方法:加强土壤管理,改善排水条件,发病初期喷洒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倍液。
油茶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防治措施有哪些近几年油茶种植的人特别多,主要是因为油茶应用性很广泛,市场价值也特别高,它不仅可以做成茶油,茶饼还是很好的肥料,多用型的它自然很多人看到了商机,于是都投身茶油种植。
但种油茶容易出现病虫害,要是防治不当,可会造成巨大损失。
油茶常见的病虫害有哪些?防治措施有哪些,我们来学习下。
一、油茶软腐病油茶若是得了软腐病,叶子就会大量掉落,严重的还会导致芽梢枯死,通常在夏秋天的时候最容易得这个病,病菌也会随着风而不断扩散,导致整片的油茶受到影响,让种植户最后的损失惨重。
防治:为了避免这个病害的发生,平时要定期用药来防治,同时做好管理工作。
二、油茶根腐病若是油茶种在比较粘的土壤上,很容易引发根腐病,在发病的时候直接会损害到油茶的根和茎,凡是被传染上的地方都会有褐色的斑块,治疗不及时,会渐渐转为白色东西,最后造成油茶根腐烂,叶子枯萎,一直到油茶直接死掉。
防治:发病后要赶紧把生病的油茶拔掉,还要在拔掉的坑处用上石灰粉防治。
三、油茶炭疽病炭疽病是油茶比较多见的问题,要是油菜染上了这种病,果实和叶子上都有一些红褐色的斑点,要是没能及时的去治疗,斑点就会逐渐增大,颜色也会变黑,果实就会慢慢的裂开,叶子也会不停的掉,最后可能整株的油茶都会枯萎。
防治:想要防止这个病发生,必须要选择抗病能力强的种子,平时要好好管理,在出苗时喷点药来预防,要是发病可用多菌灵药来治疗。
四、油茶虫害油茶最容易受到两种虫害,分别是鳞翅目和鞘翅目,它们都会在油茶的叶子上,慢慢的把叶子都吃掉,要是虫害多的话,叶子很快就会被它们全部吃光,危害特别快,必须要尽早的把它们全部消除。
防治:通常防治时所用的药是苏云菌杆。
不管是哪一种作物,种植户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病虫害了,它们不仅对果实造成危害,连带着危害油茶树,可以说危害极其的大,因此为了保证自家油茶产量和品质,了解这些常见病虫害防治可是很有必要的。
关于油茶的内容就讲到这里,欢迎阅读百度文库其他农业内容。
油茶病虫害防治策略一、病虫害的预防措施1.选择抗病虫害的油茶品种。
选用具有抗病虫害特性的油茶品种,可以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
2.保持油茶林的健康状态。
定期修剪枝叶,清理杂草和枯叶,保持油茶林的通风透光性和湿度适宜度,减少病虫害的滋生环境。
3.合理施肥。
根据油茶的生长需求,合理施肥,保证油茶的生长健康,提高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4.加强病虫害监测和防控。
定期巡查油茶林,及时发现病虫害的早期症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二、常见病害的防治策略1.油茶炭疽病的防治。
炭疽病是油茶上常见的病害,可通过喷施草铵膏、硫磺熏蒸、农药喷洒等方法进行防治。
2.油茶褐斑病的防治。
褐斑病是油茶的一种真菌病害,可通过修剪枝叶、清除病斑部位、喷施草铵膏等方法进行防治。
3.油茶炭根病的防治。
炭根病是油茶的一种重要病害,可通过加强灌溉管理、合理施肥、修剪病根等方法进行防治。
4.油茶蚜虫的防治。
蚜虫是油茶的一种常见害虫,可通过喷施有机磷类农药、引入天敌等方法进行防治。
5.油茶小食心虫的防治。
小食心虫是油茶的一种重要害虫,可通过喷施特定农药、黄板诱捕等方法进行防治。
三、综合防治策略1.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寄生菌等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防治效果。
2.物理防治。
利用光线、温度、湿度等物理因素对病虫害进行控制,如利用高温熏蒸、冷冻处理等方法进行防治。
3.化学防治。
在病虫害发生严重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化学农药进行防治,但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时机,防止农药残留。
4.综合防治。
采用多种防治手段相结合,综合施策,可以提高防治效果,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油茶病虫害的防治策略包括病虫害的预防措施、常见病害的防治策略以及综合防治策略。
通过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可以保护油茶的生长健康,提高产量和品质。
油茶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建议油茶是我国传统的特色经济作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油茶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的侵袭,影响油茶的产量和质量。
掌握油茶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建议,对于提高油茶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来了解一下油茶的主要病害有哪些。
一、油茶枯萎病油茶枯萎病是由真菌引起的,主要症状是叶片出现大片褐色斑块,逐渐干枯脱落,枝条枯死。
这种病害严重影响了油茶的生长和产量。
三、油茶炭疽病油茶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主要症状是叶片、嫩枝和果实上出现大片圆形或不规则的黑色病斑,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凋萎、果实腐烂。
四、油茶红蜘蛛油茶红蜘蛛是油茶栽培中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危害新梢和叶片,使植株生长迟缓,甚至导致死亡。
五、油茶食叶蛾油茶食叶蛾是油茶的一种主要害虫,幼虫主要以新梢和叶片为食,造成叶片大面积损害,严重影响油茶的生长和产量。
针对上述油茶主要病害,我们可以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以保障油茶的生长和产量。
一、培育抗病品种选育抗病品种是预防油茶病害的重要途径。
通过育种,培育出抗油茶枯萎病、油茶锈病、油茶炭疽病等病害的品种,提高油茶植株的自身抗病能力,降低病害发生的风险。
二、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预防油茶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油茶生长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因此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油茶植株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三、加强管理加强油茶的田间管理是预防病害的关键。
包括及时修剪、排水通风、留枝合理、保持树形美观等措施,可以使油茶植株保持健康生长状态,降低病害的发生。
四、科学喷药科学喷药是控制油茶害虫和病害的一种重要手段。
选择合适的农药,按照适当的浓度和频次进行喷洒,可以有效防治油茶病害,减轻病害带来的损失。
五、提高生产管理水平提高油茶生产管理水平,包括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定期病虫害调查和监测等措施,可以帮助生产者及时发现病害和害虫,并采取正确的防治措施,降低病害危害。
针对油茶主要病害的综合防治,我们既要注重预防,又要科学施药,加强管理,以确保油茶的健康生长和高产高质。
油茶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建议油茶是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也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饮品。
由于油茶栽培环境特殊,种植技术不够标准化,种植规模不够严格,病虫害防治措施不够全面,导致油茶的病害防治工作面临一定的挑战。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油茶产业,需要对油茶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目前,油茶主要病害包括褐根病、褐斑病、褐疮病、立枯病、炭疽病、白粉病等;主要害虫有茶青黑星病、茶红蜘蛛、油茶茶小圆蚧、油茶蚧、栗蚧等。
下面将分别介绍这些主要病害和害虫,并提出相应的综合防治建议。
一、褐根病褐根病是油茶的一种重要根病害,主要发生在春、夏季节。
病原菌以腐生委内瑞拉菌为主,引起油茶的根系腐烂、枝条凋枯,严重影响油茶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加强田间排水,使用优质种苗,增施有机肥,适时进行根部追肥、喷灌等。
二、褐斑病褐斑病是油茶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危害油茶的幼叶和嫩梢。
病原菌为褐斑病菌,主要通过伤口或气孔侵入油茶叶片,引起叶片褐斑、瘄黄、凋蔫等症状,严重影响油茶的观赏效果和经济效益。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加强间作栽培、合理施肥、定期喷施药剂等。
四、立枯病立枯病是油茶的一种严重内生病害,主要发生在树冠下部,引起树干横切面形成明显的褐色病斑,使茎皮翘起呈立枯现象。
病原菌为立枯病菌,通过伤口侵入引起立枯病的发生。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及时用干净锋利的工具清理病部,喷洒杀菌剂,合理施肥等。
五、炭疽病炭疽病是油茶的一种重要病害,主要发生在果实上。
病原菌为炭疽病菌,通过果实伤口侵入油茶果实,引起果实褐斑、腐烂、变质等现象。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加强清园除草、定期喷施农药、采取果实早采、早销等措施。
七、茶青黑星病茶青黑星病是油茶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危害油茶的叶片、嫩梢等部位。
主要以挖取叶肉汁液为食,使叶片变黄、枯萎、严重影响油茶的正常生长和产量。
防治措施主要包括定期喷施杀虫剂、加强间作栽培、保持农田生态平衡等。
第27卷 第6期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V ol .27 No .6 2007年12月Journa l of Cen tral South U nive r sity of Fo restry &T echnology Dec .2007 α文章编号:1673-923X (2007)06-0179-04油茶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应对措施周国英,宋光桃,李 河(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摘 要: 介绍了我国油茶主要病虫危害及发生防治现状,分析了油茶病虫害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如抗药性、病虫害种群演替规律不清楚、研究手段落后等,提出了我国油茶病虫害防治的应对措施.关键词: 经济林;油茶;病虫害;防治;生态控制中图分类号: S794.4;S763.7 文献标志码: APr esen t S itua tion an d Coun term ea sur e s to C on tr olCam el lia ol ief era Pe st and D isea seZHOU Guo 2ying,SON G Guang 2tao,L I H e(Schoo l of R esou rces &E nviro nm en t ,Cent ral So ut h U niversit y of Fo res t ry an d T echno l ogy ,Chang sha 410004,H unan,Ch ina )Abstra ct :Th e p ap er in tro duces som em ain pes t s and d iseas es wh ich affect the g row t h of C am ell i a ol ie f era and t he p resen t sit uat i on oftheir con trol .It analyzes such con t ro l p rob le m s as d ru g 2fas t p est s,pop ulat i o n success i on ru l e and i n st rum ent lag.Som e fu tu reco un ter m easu res are also p ut fo rw ard.Key wor ds :no n 2t i m ber forest;Cam el lia ol ie f era;p est an d d isease;co nt ro l;eco l o gical con tro l油茶是中国特有木本油料植物,世界油茶资源的80%分布于我国,而湖南又是全国油茶中心产区,油茶资源占全国40%左右,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一位.油茶茶籽及其副产品经济价值极高,茶油在国际市场上将有较大的竞争潜力,提高油茶产量和品质非常重要[1,2].目前,我国油茶产业发展现状是良种造林比例小,老残林比重高,缺乏科学的丰产栽培技术,经营管理粗放,多种病虫害的发生严重危害,威胁着油茶林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发挥.为了有效控制油茶林病虫害的蔓延,减轻其造成的损失,提高油茶的产量和品质,建立以生态控制为主的油茶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势在必行.1 油茶病虫害危害现状危害油茶的主要病害有油茶炭疽病、油茶软腐病、油茶烟煤病、油茶叶肿病、油茶毛毡病、油茶疮痂病、油茶根癌、油茶半边疯等.主要虫害有油茶尺蠖、油茶毒蛾、油茶象鼻虫、油茶蛀茎虫、油茶叶蜂、茶天牛、茶籽象甲、粉白金龟子等.油茶病虫害普遍,若任其发展,将造成大量花蕾、果实、叶片的脱落和干枯,甚至全株枯死,造成油茶低产.据调查[3],油茶落花落果率高达70%~80%,其中病虫害引起的约占1�3.据统计:湖南省油茶病害有35种,害虫有127种.α 收稿日期223基金项目国家“十一五”林业科技支撑计划(编号6B D 8);国家林业局重点项目(编号6)作者简介周国英(66),女,湖北应城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森林保护教学与科研2yz 8@y :2007090::200A 0A 1104:200-47.:19-..E m ail:g ho 2 油茶病虫害发生防治现状2.1 化学防治化学防治是目前采用最多的防治油茶病虫害的方法[3~13].化学防治操作方便,效果迅速、明显,因此,在生产中仍大量使用.在使用过程中可根据害虫的取食方式和特点选用不同的防治方法.如在防治食叶害虫时常使用喷雾法;防治刺吸式口器害虫如蚜虫、螨类、介壳虫等时常采用内吸性药剂喷杀若虫或涂树干或涂主枝法;在防治果实害虫和蛀干害虫如茶籽象甲、天牛等时,采用持效期长的新型触破式微胶囊剂—“绿色威雷”喷杀.在防治需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时,采用药物处理土壤的方法杀死害虫等.又如防治油茶炭疽病可在早春新梢生长后喷洒1%波尔多液保护;5~9月果病盛发期,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粉1000倍液或50%退菌特可湿粉800倍液;或20%三环唑可湿粉600倍液喷雾,等等.2.2 物理防治物理防治[4]包括人工防治、灯光诱杀等.人工防治虫害的主要方法有:组织群众直接捕杀油茶尺蠖等害虫的虫蛹、幼虫、成虫;剪除卵块、虫茧;利用金龟子、叶蜂、尺蠖、叶甲等的假死性,用采集伞或塑料布摊在树下,摇落幼虫,进行人工捕杀;结合冬季垦复,消灭越冬害虫.人工防治病害的主要方法有:适度整枝,保证林地通风透光;剪除病枝、病叶、病果,烧毁感病苗木,选择健康种子和植株作为繁殖材料等.灯光诱杀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在其成虫发生期在林间点灯诱杀,减轻害虫的发生量.2.3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产物控制农林病虫害发生危害的防治方法.如利用自然界或人工繁育的瓢虫、草蛉、捕食蝽、蜘蛛、青蛙、鸟类等捕食性天敌,寄生蜂、寄生蝇、线虫等寄生性天敌以及病毒、细菌、真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害虫;利用抗生菌产生的抗生素等防治病害.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和以菌治病等通俗的说法.利用生物防治,资源丰富,选择性强,对人、畜及植物安全,不污染环境,一旦被驯化而建立种群,对油茶病虫害有较长期的控制作用.目前在油茶的生产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利用寄生蜂、白僵菌、苏云金杆菌等防治油茶尺蠖等;保护和繁育大红瓢虫、澳洲瓢虫等天敌抑制介壳虫的繁衍来减轻煤烟病的危害;在花期利用芽孢杆菌防治油茶炭疽病,等等.但利用生物防治油茶病虫害见效慢,且天敌种群数量受气候、害虫数量,特别是易受化学防治的影响,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开发.一些生物制品也主要用于病虫害处于大发生前期及时有效地控制其猖獗蔓延,而非用于大发生之后的救灾.2.4 油茶抗病虫新品种的选育我国部分学者经过多年研究,选育出了适合各地栽种的优良抗病虫害的油茶品种.吴光金等[5]在162个油茶无性系中选育出8株自然感病率为0.2%~2.5%的抗病优株;湖南茶陵县林科所[6]通过连续6年研究选育出感病率为0.23%,而每平方米冠幅产果0.115kg 的高抗丰产优株.肖元清等[7]从79株优树中筛选出了抗油茶炭疽病的优良单株17株;杨光道等[8]对来源于我国8省(区)17个油茶品种与炭疽病的抗性关系进行研究,筛选出对炭疽病抗病性较强的攸县油茶、茶梨油茶、徽州小红和徽州大红4个优良品种.抗虫品种如迟熟类型中的紫红球、紫红桃等可抗油茶象甲.2.5 营林措施营林措施是治理油茶林病虫害标本兼治的措施,是实现长期有效控制油茶林病虫害的重要途径之一.主要包括:抗性树种筛选和培育;配置诱饵树种和设置隔离带;营造混交林;修枝亮脚,伐除病虫枝;更新老龄树,加强油茶林的抚育管理等,以提高油茶林抵御病虫害的能力.近几年形成了营造多树种配置的混交林理论以及对防护林实行动态管理技术,并已在生产上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可以说,营林措施治理油茶林病虫害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但是,造林设计是探索的初步阶段,究竟何种模式是适合的,多大规模才能在一定范围内形成森林环境,如何使油茶林最大限度地接近自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严格意义上的森林或者接近自然林业不是短期内几种树种的混合栽植能代替的,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演变,在这个系统中,林木、天敌、害虫、杂草、灌木、微生物等都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081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第27卷...2.6 植物检疫植物检疫是以法规为依据,通过法律、行政和技术手段,对生产和流通中的某些感染特定病虫害的植物和植物产品采取禁止和限制措施,以防止这些病虫杂草和其它有害生物的人为传播,保障国家农、林业生产安全的各种措施.在油茶种子、苗木和其它繁殖材料的调运过程中实施检疫防止油茶病虫害的人为传播.如安徽省2005年补充油茶软腐病为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3 油茶病虫害防治存在的问题3.1 抗药性问题突出目前我国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来防治油茶病虫害,对化学药剂的无节制的滥用已导致了严重的抗药性.因此,治理油茶病虫害抗药性仍是当前生产面临的首要任务.3.2 病虫害种群演替规律研究不足对油茶一些主要病虫害的基本生物学、生态学研究不够全面、系统和深入,对其生物群落演替规律不很清楚,是制约油茶病虫害防治能力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些病虫害种群遗传变异快、适应能力强,导致有害生物此起彼伏、防不胜防.3.3 基础研究滞后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分子遗传学、现代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生物技术、电子技术、航天技术和遥感技术的发展及其相关学科间的相互渗透,有害生物与寄主互作关系的研究已逐步深入到分子生物学水平;应用生物工程、基因工程已成为当前研究领域中最活跃的热门部分,并展示了极其诱人的前景,可能导致一场新的产业技术革命.但由于经济实力、认识和重视程度所限,长期以来,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手段普遍落后,仪器、设备简陋,生物技术和计算机应用刚刚起步,遥测遥感技术、航天卫星技术的应用则属空白,基础研究的滞后已严重制约了主要病虫害灾变规律研究的突破和关键防治技术的发展.3.4 科研资金短缺,投入少由于科研投入少,防治经费短缺,整体抗灾减灾能力低下.具体表现为科研人员流失,后继乏人;基础设施不足,缺乏必要的测报、防治、检疫仪器设备和交通通讯工具等,病虫害的防治率低,先进适用的防治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跟不上,急需调整.4 主要对策措施4.1 选育、推广应用抗病虫品种抗病、抗虫品种的选育和种植是防治油茶病虫害最经济、简便的基本措施.目前,我国油茶抗病虫害品种很少.除了高产、优质、综合性状好外,新的育种目标还应将抗病和抗虫性作为主攻方向,争取有所突破,使具有抗(耐)病虫性的多抗品种从试验材料走向大面积试种.实践证明,杂交育种、复合杂交、杂交与其他方法相结合以及植保与育种部门共存互补,是我国油茶抗病虫害品种选育的成功经验.4.2 调整林地生态环境和种植结构随着人工油茶林面积的持续增长,若继续采用大面积的单一树种、品种的人工纯林模式,油茶病虫害流行危害必将继续呈上升趋势,一些常见的病虫害将可能上升为主要病虫害而严重发生与流行.这就需要调整林地生态环境,同时考虑各种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的协调性,尽量减轻病虫害对林地的压力;另一方面要服从于整个林业生产结构调整和油茶增产、农民增收、经济发展的要求.所以,要研究选择最佳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林地间作套种形式,稳定油茶种植面积,真正变资源优势为产量优势和质量优势.这也是生态调控手段之一.3 科学用药与保护利用天敌科学用药的原则是按油茶的生育期及害虫的发生主次而采用不同的措施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科学用药,保益灭害、增益控害;在防治上通过诱集、人工捕杀害虫,选择对害虫高效、对天敌杀伤力小的农药品种及安全的施药技术等措施,可有效地降低农药对天敌的杀伤力,保护利用天敌资源;不能因为防治一种害虫而大181第6期周国英等:油茶病虫害防治现状及应对措施4..量杀伤天敌,引起其它病害虫的猖獗发生,达到持续控制各类病虫害、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畜安全的目的.另外,可因地制宜地开展油茶与其他植物的套作,有效增加林地天敌数量.4.4 新型农药品种的研制开发研制开发广谱高效新型杀虫剂.杀虫剂仍是害虫大暴发时的主要“救火”应急手段,它的研究开发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除了继续从现有的化学药剂、天敌生物中筛选杀虫效果好、选择性高、对环境安全的品种外,还应重视向植物性杀虫剂、新型高效杀菌剂、微生物代谢产物、昆虫行为信息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等方面发展.在生物源农药方面,重点研究针对刺吸类害虫、食叶类害虫、土传病害、病毒病害、真菌病害的专用生物制剂;在农药新剂型和新制剂方面,以水代油,降低有机溶剂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使农药沿着高效、低毒、安全和环境友好的方向发展.4.5 加强建立监测预报机制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掌握油茶病虫害发生规律,确定病虫害是否发生和发生的严重程度.监测预报是油茶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基础.必须坚持把病虫害的调查监测工作放在首位,要以全面、及时、准确地掌握病虫害动态作为基本目标,用高新技术和监测信息处理系统开展监测与预报工作.4.6 基因控制技术的开发与利用生物技术的发展,使油茶病虫害防治技术发生了重大变革.利用基因工程的方法防治病虫害,一方面是从病原生物和昆虫角度出发,对它们进行基因调控,使病原物的性状发生改变,使其不产生致病作用,对天敌昆虫导入抗药性基因,提高天敌的抗药性;另一方面是从寄主油茶角度出发,将相关抗性基因导入油茶中,使油茶产生抗虫性和抗病性.因此,在今后的科研中还应不断地开展、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工作.4.7 以生态控制为主的无公害防治当前国际市场对茶油品质的要求已提高.油茶产业的发展要建立以生态控制技术为主的无公害防治技术体系,即从油茶林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采取以营林技术为基础,与选育抗病虫品种、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等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加强经营管理,改善环境条件,创造不利于病虫害生物孳生、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增强树势,减少病源、虫源,并抑制其发展蔓延.将各类病虫害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内.这是未来森林有害生物控制的主要方向,具有广阔的前景.参考文献:[1] 苏莲花.油茶育苗与栽培技术[J ].热带林业,2006,4(9):35-37.[2] 曾益坤.茶叶籽制油及综合开发利用[J ].中国油脂,2006,18(1):23-24.[3] 姜晓装.油茶病虫害的防治措施[J ].林业科技开发,2001,15(5):35-37[4] 季冬明.油茶无公害栽培的有害生物防治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5):20-24.[5] 吴光金,林雪坚,刘志宏,等.普通油茶抗炭疽病株选育[J ].林业科技开发,1997,9(4):23.[6] 黄杰毅.油茶抗炭疽病优树选择的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1981(3):35-39.[7] 肖元清,胡享荣,黄春元,等.衡阳市油茶优良单株抗病性研究[J ].湖南林业科技,2001,28(3):36-38.[8] 杨光道,束庆龙,段 琳,等.主要油茶品种对炭疽病的抗性研究[J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2004,31(4):480-483.[9] 谭晓凤,张党权.油茶查尔酮合酶和异物酶基因的cDNA 克隆[J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07,27(1):9-13.[10] 陈永忠.油茶子代林群产量性状的研究[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26(5):8-14.[11] 温 强.油茶ISSR 反应体系建立及优化[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26(6):22-26.[12] 王元兰.雷公滕粗提物对卫矛尺蠖生物活性的影响[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4):79-83.[13] 孙汉洲.四种Β2谷甾醇衍生物的合成及杀虫活性[J ].中南林学院学报,2004,24(4):106-110.[本文编校邱德勇]281中 南 林 业 科 技 大 学 学 报第27卷:。
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指南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治指南一、概述油茶是我国特色经济作物之一,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害。
为了有效防治油茶的病虫害,保证油茶的生长健康和产量稳定,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将详细介绍油茶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方法,以供参考。
二、油茶病害防治1.茶疱病茶疱病是油茶的常见病害之一,主要表现为油茶叶片上出现黄绿色斑点,并逐渐扩大。
防治方法包括选用抗病品种、清除病源、合理施用药剂等。
2.油茶白粉病油茶白粉病是另一种常见的油茶病害,主要表现为叶片上出现白粉状的霉菌,并且叶片逐渐萎蔫。
防治方法包括定期喷洒药剂、及时清除病叶等。
3.油茶红螨油茶红螨是油茶的常见虫害之一,会引起油茶叶片发黄、变形等现象。
防治方法包括合理施用杀虫剂、加强油茶的养护等。
4.油茶尺蠖油茶尺蠖是油茶的主要虫害之一,会导致油茶叶片被啃食,形成蛀蚀。
防治方法包括喷洒杀虫剂、设置捕虫灯等。
三、油茶病虫害防治管理1.混作与轮作采用混作与轮作的方式可以有效降低油茶病虫害发生的风险,提高油茶的抗病虫能力。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可以增强油茶的抗病虫能力,充分满足油茶的营养需求。
施肥要根据土壤类型和生长阶段合理调整。
3.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油茶的状况,及时发现病虫害的迹象,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4.药剂使用合理选择农药,遵循使用说明,正确喷洒农药,注意安全与环保。
四、附件1.油茶病虫害防治记录表2.油茶病虫害图片示例附:法律名词及注释1.农业法:我国《农业法》是保护农业生产、农民合法权益,调整农业经营行为的基本法律。
2.农药管理办法:我国《农药管理办法》是对农药的生产、经营、使用进行管理的法规。
3.环境保护法:我国《环境保护法》是保护环境,预防和治理污染,保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法律。
4.《作物病虫害防治法》:该法规定了我国对作物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的相关要求及法律责任。
本文档涉及附件:1.油茶病虫害防治记录表2.油茶病虫害图片示例。
油茶树常见的病虫害防治1.油茶树常见的三病害及其防治措施(1)油茶炭疽病易发生于湿度大、温度高的条件下,4~5月开始发病,7~9月蔓延最快,落果也最多,直到采收为止。
病菌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果、病叶组织越冬,翌年春天借风雨或象鼻虫等传播扩展危害。
(2)油茶软腐病又名油茶落叶病、叶枯病,危害油茶树和幼苗,引起大量落叶、落果、无花芽分化,造成减产。
在湿度大、生长衰弱的油茶林中发病较重,排水不良,杂草丛生的洼地发病较多。
(3)油茶烟煤病又名煤污病,3~6月和10~11月为发病盛期,以子囊壳或菌丝在病叶、病枝上越冬。
该病主要是蚧壳虫、粉虱类和蚜虫等危害诱发而引起的。
(4)防治方法应在选育抗病高产品种的基础上推行以下技术措施:a:冬垦夏锄:冬垦翻土,消灭病原菌。
垦复方法冬深挖,夏浅挖;荒地深挖,熟地浅挖;缓坡深挖,陡坡浅挖;老树深挖,幼树浅挖;冠外深挖,冠内浅挖;头年深挖,次年浅挖。
深挖深度为16~20厘米,浅挖深度为10~12厘米。
据建大、板溪等村民组调查,垦复前三年的茶油平均亩产3.67公斤,垦复后三年平均达到18.3公斤,最高年份达24公斤。
b:整枝修剪:清除病株、病枝、病叶、病果等,集中烧毁,防止蔓延扩展。
剪除萌芽条和徒长枝,保持油茶林通风透光,抑制病害的发展。
宜在采摘茶籽后或翌年3~4月修枝,以冬末春初为最佳季节。
通过整枝,炭疽病、软腐病和烟煤病平均发病率分别下降28%、66%和41%,产量可增加20%~30%。
c:老油茶林更新:更新产量极低、病虫害严重的老油茶林,人工补植优良抗病品种,或将老油茶树离地高15~20厘米锯掉,第二年冬保留2~3根健壮的萌芽条即可,同时结合冬垦、培土,4年后即可恢复结果。
d:砍除发病中心株:在不影响单位面积产量的前提下,砍除病株更新。
如果发病中心株比较多或出现严重块状区时,应先补植优良抗病品种,数年以后再砍除病株。
e:生物防治:凡生长山苍子的油茶林,油茶烟煤病的发病率极低主要是山苍子的果、叶挥发的芳香油有杀烟煤菌及其他霉菌的作用。
油茶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一、油茶的主要病害1.茶褐斑病:茶褐斑病是油茶上发生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病原菌是茶褐斑病菌。
病害初期植株叶片上出现小型黄褐色斑点,随着病害的发展,斑点逐渐扩大并融合,形成边缘黑色,中央黄褐色的斑块,最终叶片干枯。
防治技术:及早发现病害,及时采取药物喷洒控制,如五氧化二硫拌水液。
定期清除病残体和叶片,加强通风和光照,保持干燥环境,有助于减少茶褐斑病的发生。
2.霉菌病:霉菌病主要由霉菌感染油茶的花朵、果实和叶片,导致花朵凋谢、果实腐烂和叶片霉菌感染。
霉菌病对油茶的影响较大,易造成大面积死亡和减产。
防治技术:定期检查花朵和果实,发现有霉菌感染的部分即时剪除。
喷洒有效的杀菌剂,如舒菌宁、二氧化硫溶液,可以有效降低霉菌病的发病率。
3.根腐病:根腐病是油茶常见的根部病害,主要由腐霉菌引起。
根腐病的发生与土壤湿度过高、通气不良有关,严重影响油茶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防治技术:保持油茶根部通风良好,避免土壤水分过高。
在种植时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并且进行不同树株间的间隔,以促进树根的通风。
发现有根腐病的树根及时剪除,并对树根和周围土壤进行彻底清理,喷洒合适的杀菌剂,如多菌灵。
1.油茶实蝇:油茶实蝇是油茶上最常见的虫害之一,主要危害油茶的果实。
虫害的主要表现是叶片上出现褐色斑点,果实出现蛀眼并腐烂。
防治技术:及时采集成虫,每公顷栽植1.5公斤左右的肥皂水水浇灌。
也可以使用有效的化学农药进行喷洒,如乐果。
2.油茶瘿螨:油茶瘿螨主要危害油茶的嫩叶,使叶片出现矮小、变形、发育不良等症状,严重的可以导致叶片凋谢。
防治技术:喷洒高效低毒的抗螨农药,如乐果。
定期清除瘿螨受害的叶片,切断虫源的传播路径,降低瘿螨的发生。
3.油茶蛾:油茶蛾是油茶上常见的害虫,主要危害油茶的嫩叶和花朵,导致叶面失绿,凋谢,花朵脱落。
防治技术:定期喷洒颗粒剂,渗透处理。
每年进行两次喷雾,分别在春天和秋天。
可以设置性诱网捕获成虫,控制油茶蛾的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