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布西耶 光明城市
- 格式:ppt
- 大小:916.00 KB
- 文档页数:8
柯布西耶光辉城市主要内容《聊聊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
嘿呀,今天咱来唠唠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
你们知道不,这玩意儿可有意思啦!
就说有一次啊,我去了一个正在建设的新城区,那地方就有点像柯布西耶想象中的那种感觉。
到处都是那种整齐的高楼大厦,街道宽敞又笔直。
我走在那街道上,哇,感觉好空旷啊,一眼望过去,真的好有气势。
那些建筑的设计也特别独特,几何形状很明显,就像是一个个巨大的艺术品立在那里。
我就在想啊,这要是按照柯布西耶的想法,以后这里的生活得多不一样啊。
大家都住在这些漂亮的房子里,有完善的配套设施,生活肯定很便利。
而且啊,想象一下,在这样的城市里,交通也不会拥堵啦,大家出行都很方便快捷。
人们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不是被堵在路上干着急。
柯布西耶的光辉城市主要内容就是要打造一个高效、有序、美丽的城市嘛。
虽然说现在可能还没有完全实现,但我看到的那个新城区,真的让我感觉到了未来的希望。
说不定哪天,我们真的能生活在那样的光辉城市里呢,哈哈,那可就太棒啦!
总之呢,柯布西耶的这个光辉城市的想法真的很有吸引力,让我们对未来的城市生活充满了期待呀!
怎么样,我讲得还不错吧,这就是我对柯布西耶光辉城市主要内容的一点小感受啦!。
光辉城市柯布西耶光辉城市导读:就爱阅读网友为您分享以下“光辉城市”资讯,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您对92to 的支持!《光辉城市》读书笔记班级:10级建筑2班姓名:赖俊衡学号:10131110271934年11月3日,巴黎,一个冬日。
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以下简称“柯布”)提笔给母亲写信,跟往常一样,他事无巨细地汇报着自己的大事小情:“我的著作《光辉的城市》,是一部宏大的交响;它如此复杂,以至几乎将我耗尽。
(”《勒·柯布西耶书信集》,让·让热编著,牛燕芳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版,240页)此时正值建筑师最富斗志和创造力的人生中段,他的作品和文字中都有熊熊怒火,连家信都异乎寻常地短促:“好了,我要停笔了。
我必须马上回到我的书稿上去,必须,必须,必须!”柯布的这份紧迫感其来有自。
当时,他也算是个享誉世界的建筑家了,无论作品还是思想都令人肃然起敬。
但与巨大的声望相比,他所涉足的大尺度项目却少得可怜,尤其得不到权威的承认:“我被无情地排斥在所有官方项目之外。
(”《勒·柯布西耶书信集》,244页)人们在追名逐利,而他只爱自己的理念。
“光辉”这个词的意义超越了功能上的含义,带有意识特征。
作为城市规划界公认的第二位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光辉城市是柯布西耶一生建筑思想之结晶,闪耀着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光辉。
作为一个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其思想以大工业为背景,同时试图对工业化本身的弊病进行克服,强调建筑与自然对立中的相互包容和建筑作为人类居住文化总容器的艺术之美。
今天世界上许多大城市的城市规划都受到了他理论的影响。
目录导言写在《光辉城市》再版之际的话第一部分绪论第二部分现代技术第三部分新时代第四部分“光辉城市”第五部分序曲第六部分方案第七部分重建乡村第八部分结论作者介绍(法国)勒·柯布西耶译者:金秋野王又佳勒·柯布西耶被誉为现代建筑领域中的毕加索或爱因斯坦。
光明城市-勒·柯布西耶柯布西耶1887年10月6日出生在瑞士一个钟表制造者的家庭,1917年移居法国,1965年8月27日在美国里维埃拉逝世。
如果说格罗佩斯在现代设计的教育上作出了无人比拟的成就的话,柯布西耶则把现代建筑运动乃至城市规划运动推广到前所未有的深度。
作为一位建筑大师,柯布西耶不满足一两座建筑的完成,他特别着眼于新型城市的规划。
早在1930年,柯布西耶就提出他的“光明城市”的设想,主张用全新的规划思想改造城市,设想在城市里建高层建筑、现代交通网和大片绿地,为人类创造充满阳光的现代化生活环境。
为此他1930年为阿尔及尔制定了城市规划,1932年为巴黎和巴赛罗那设计方案,1958年为柏林进行城市规划。
1956年柯布西耶终于有机会为印度旁遮普邦首府昌迪加尔进行规划设实施他关于总体城市规划的毕生理想。
该规划主要建筑有政府办公大楼、顶盖长100多米,由十一个连续的拱壳组V字形,前后挑出并向上翻起,有遮阳和排除雨水的功能,入口处有三根巨大的柱墩直通到顶,分别涂以绿、黄、红三色,正立面满布类似中国博古架的遮阳板。
造型怪异,用色大胆,与尺度巨大的建筑构件、粗壮有力的入口柱廊、粗糙的混凝土饰面共同形成了所谓的“野性主义”的建筑风格。
当年柯布西耶针对大城市盲目发展和拥挤不堪的恶劣环境,提出了“光明城市”的设想,其愿望是美好的。
但是,不论是新建成的昌迪加尔,还是受柯布西耶思想影响下建成的巴西新都巴西利亚,却又显得缺少变化和生动亲切。
这引起了以后的建筑师在进行城市规划时的思索。
昌迪加尔昌迪加尔是由勒·柯布西耶设计的印度旁遮普邦的新首府,面积约36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50万(期为15万人)。
昌迪加尔的建议地点由政府选定在喜马拉雅山多岩的支脉山麓地带,在两条相距约8km一块略向西南倾斜的高地,体系,勒·柯布西耶的城市形态象征生物形体的构思构成了城市总图的特征。
主脑是行政中心,端,以喜马拉雅山脉为背景,商业中心犹如人的心脏,博物馆、大学区与工业区分别放在城市的两侧,双手,道路系统构成了骨架,上,水电系统似血管神经遍及全市。
读书笔记17:柯布西耶和他的《光辉城市》勒·柯布西耶:《光辉城市》,⾦秋野王⼜佳译,中国建筑⼯业出版社2011年版20世纪现代主义三⼤巨匠之中,如果说,格罗⽪乌斯(Walter Gropius,1883~1969)主要是从教育和⼈才培养⽅⾯对现代主义作出贡献,密斯·凡·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1886~1969)主要是致⼒于现代主义建筑细节的完善,那么,瑞⼠钟表匠出⽣的建筑家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1887~1965)则是系统地建⽴了现代主义的理论体系,对20世纪后半叶现代主义建筑和城市发展的影响之⼤是任何⼈⽆法⽐拟的。
同密斯⼀样,柯布西耶没有受过正统的建筑教育,完全是在周游列国、接触各种新思想的过程中⾃学成才的。
他的现代主义之路是从1908~1910年先后进⼊巴黎的佩雷(Auguste Perret,1874~1954)事务所和柏林的贝伦斯(Peter Behrens,1868~1940)事务所⼯作开始的。
在佩雷那⾥,他学会了钢筋混凝⼟的使⽤;在贝伦斯那⾥,他对现代机器化⼤⽣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两个事务所的⼯作时间都不长,但却奠定了他设计⽣涯的基⽯。
1916年,他⼜⼀次来到艺术之都巴黎。
这⼀次,他结识了许多前卫艺术家,特别是通过佩雷的介绍结识了纯粹主义画家奥尚⽅(Amédée Ozenfant,1886~1966)。
纯粹主义(Purism)是属于毕加索(P.Picasso,1881~1973)开创的⽴体主义(Cubism)的⼀个分⽀。
以毕加索为代表的⽴体主义画家认为,在这样⼀个急剧动荡的新时代,再要像⽂艺复兴时期那样慢条斯理地去表现世界已经没有可能。
既然画家已经⽆法实在地将转瞬即逝⽆法捉摸的现实世界凝固在画⾯上,那“为什么不接受我们的实际⽬标是构成某物⽽不是描摹某物这⼀事实呢?”纯粹主义画家在绘画中主要以⽣活⽇⽤品,如烟⽃、⾷匙、⽔瓶和杯⼦等作为题材,掘弃所有复杂的细节,回复到最简单的基本⼏何结构(图为“平静的⽣活”Still Life,柯布西耶画于19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