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烷烃和烯烃知识点总结复习及习题操练
- 格式:doc
- 大小:3.65 MB
- 文档页数:21
烷烃与烯烃知识点总结1. 烷烃的概念及结构特征烷烃是由碳和氢组成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仅含有碳碳单键,不含有烯丙基、炔丙基等含有多元共轭键的基团。
烷烃分子结构呈直链、分支链、环烷烃等多种形式。
烷烃中的碳原子按照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和相对位置分为正构、异构和等构三种类型。
烷烃分子的其他特点还包括分子量小、挥发性大、熔点和沸点低等。
2. 烯烃的概念及结构特征烯烃是一种含有C=C双键的有机化合物,由于其分子中存在C=C双键,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会比烷烃更为活泼。
烯烃可以按照双键的位置、数量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其分子结构还包括直链、分支链、环烷烃等多种形式。
与烷烃相比,烯烃的分子量较小、挥发性强、熔点和沸点也较低。
3. 烷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烷烃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密度、熔点、沸点等,烷烃的密度一般小于1,熔点和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递增。
烷烃的化学性质相对较为稳定,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不过,在适当的条件下,烷烃也能够与氧气、卤素等元素发生反应。
4. 烯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烯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与烷烃有很大的不同,其密度、熔点和沸点等物理性质与烷烃相似。
但由于烯烃中含有碳碳双键,因此其化学性质会更为活泼,更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5. 烷烃和烯烃的制备方法烷烃和烯烃的制备方法多样,主要包括裂解、加氢、氢化、重排等方法。
其中,裂解是指将高级烃或烃类化合物加热分解成低级烷烃或烯烃的方法,加氢是指将烯烃加氢转化为相应的烷烃的方法,而氢化是指烯烃或烃类化合物在存在氢气催化剂的条件下发生加氢反应的方法,重排是指通过重排反应来得到烷烃或烯烃的方法。
6. 烷烃和烯烃的应用烷烃和烯烃在化工领域应用广泛,其中烷烃多用于制备燃料、润滑油、溶剂等,而烯烃除了和烷烃一样也可以用于制备燃料、润滑油、溶剂外,还可以作为烯烃聚合物的原料,用于制备塑料、橡胶等高分子材料。
总之,烷烃和烯烃是有机化合物中最为简单的两类化合物,它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引导回顾知识点解题方法1.烷烃和烯烃 1. 熟悉并掌握简单脂肪烃2.烯烃的顺反异构 2. 简单同分异构体同步讲解1.了解烷烃和烯烃同系物熔、沸点的变化规律。
1并加以对比总结。
提示:如下表所示。
主要化学性质代表物质烃的类别分子结构特点①性质较稳定①都是单键②氧化反应②链状结构烷烃丙烷③锯齿状排列③取代反应 21.物理性质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熔沸点逐渐增大,相对密度逐渐增大,但不超过水的密度。
注意:烷烃、烯烃、炔烃的同系物中,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物理性质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个16个碳原子的烃呈液态,16个的烃呈气态,含①状态:常温下,碳原子数小于55~碳原子以上的烃呈固态。
②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烃的熔沸点逐渐升高,相同碳原子数的同类烃的熔沸点随着支链的增多而降低。
③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烃的密度逐渐增大,但是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均比水的密度小。
④溶解性:烃都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有机化学反应类型2 3(2)加成反应。
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不饱和键①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 互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4聚合反应。
(3) (缩聚反应)。
和缩合聚合反应聚合反应分为加成聚合反应(加聚反应)①加聚反应:小分子断开不饱和键,分子间通过发生加成反应而连接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4)消去反应。
生成分子中有双键、如有机化合物脱去小分子物质①定义:在一定条件下,(H2OHBr)等 5注意:烷烃发生取代反应时,碳链结构保持不变;烯烃发生加成、加聚反应时,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发生断裂;醇等发生消去反应时,形成不饱和键的同时脱去小分子。
日发射至今,已完成两年年2410月2008 1【例】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自的在轨运行和探测任务,并获得了大量科学探测数据,科学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月球形成时可能存在稀薄的原始大气层,主要由氖、氢、氦、氩等气体组成,不含甲烷)等碳氢化合物。
烷烃和烯烃知识点总结一、烷烃的性质1、物理性质烷烃是碳与氢通过单键相连而成的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呈直链或支链结构。
烷烃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沸点、密度和熔点等。
(1)沸点烷烃的沸点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加。
这是由于长链烷烃分子间的分子力增强。
在同类烃族中,链烷的沸点要高于支链烷烃。
(2)密度烷烃的密度较小,随着碳链长度的增加而增大。
这是由于长链烷烃的分子量大、分子间的引力增强。
(3)熔点烷烃的熔点与沸点规律相似,随着分子量的增加而增加。
2、化学性质(1)不活泼烷烃中的碳碳单键结构使其化学性质较为不活泼。
在常温下,烷烃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2)易燃烷烃是烃类中的最易燃物质。
这是由于烷烃中碳碳单键的能量较低,易被氧化剂氧气击穿,形成大量的热,导致燃烧的产生。
3、命名规则(1)选出最长的碳链,作为主链。
(2)对主链中的碳原子进行编号,以便于表示连续的取代基。
(3)给出取代基及其所在的碳原子位置,按照字母表的顺序进行排列。
(4)用连字符号(-)将所有的碳原子编号、取代基和主链名相连,主链名的最后一个字母要加“-ane”。
4、反应特点烷烃在高温、催化剂的作用下,发生烷基脱氢反应。
该反应是由于烷烃中的烷基碳原子被脱氢剂(如铜、铬、铝等)吸附,使其脱去氢原子而生成不饱和烃。
(2)烷烃氧化烷烃在氧气的存在下,经催化作用(如钼酸铵、钒酸铵、过渡金属盐类等)发生氧化反应,生成相应的醇、醛和酮等。
(3)烷烃与卤素反应由于烷烃中的氢原子较活泼,易被卤素取代,生成卤代烷。
5、应用领域烷烃在石油化工行业中应用非常广泛,主要用于制备烷烃、醇、醛、酮、以及其他有机物的合成和催化剂的生产。
二、烯烃的性质1、物理性质烯烃的物理性质与烷烃相似,但由于烯烃中含有不饱和的碳碳双键结构,因此烯烃的沸点、密度和熔点等物理性质往往较烷烃要低。
2、化学性质(1)不稳定烯烃中的碳碳双键结构使其对氧气、一氧化氯等氧化剂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容易发生加成反应而生成不稳定的产物。
高中化学烃类知识点总结1.烃的概念及通式(1)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以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剩余的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结合的饱和烃,其通式为:CnH2n+2(n≥l)。
(2)烯烃: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分子通式为:CnH2n(n≥2)。
(3)炔烃: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一类脂肪烃,分子通式为:CnH2n-2(n≥2)。
2.烃的物理性质(1)状态:常温下含有1~4个碳原子的烃为气态烃,随碳原子数的增多,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2)沸点:①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沸点逐渐升高。
②同分异构体之间,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3)相对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密度均比水的小。
(4)在水中的溶解性:均难溶于水。
3.烃的化学性质(1)均易燃烧,燃烧的化学反应通式为:(2)烷烃难被酸性KMnO4溶液等氧化剂氧化,在光照条件下易和卤素单质发生取代反应。
(3)烯烃和炔烃易被酸性KMnO4溶液等氧化剂氧化,易发生加成反应和加聚反应。
1.卤代烃对环境的污染(1)氟氯烃在平流层中会破坏臭氧层,是造成臭氧空洞的罪魁祸首。
(2)氟氯烃破坏臭氧层的原理①氟氯烃在平流层中受紫外线照射产生氯原子②氯原子可引发损耗臭氧的循环反应:③实际上氯原子起了催化作用2.检验卤代烃分子中卤素的方法(X表示卤素原子)(1)实验原理(2)实验步骤:①取少量卤代烃;②加入NaOH溶液;③加热煮沸;④冷却;⑤加入稀硝酸酸化;⑥加入硝酸银溶液;⑦根据沉淀(AgX)的颜色(白色、浅黄色、黄色)可确定卤族元素(氯、溴、碘)。
(3)实验说明:①加热煮沸是为了加快水解反应的速率,因为不同的卤代烃水解的难易程度不同。
②加入稀HNO3酸化的目的:中和过量的NaOH,防止NaOH与AgNO3反应生成的棕黑色Ag2O沉淀干扰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检验生成的沉淀是否溶于稀硝酸。
(4)量的关系:据R—X~NaX~AgX,1 mol一卤代烃可得到1 mol卤化银(除F外)沉淀,常利用此量的关系来定量测定卤代烃。
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3期末复习重难点知识集锦第二章烃(知识点)重难点1烷烃一、烷烃的结构1.概念: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都以单键结合,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
这样一类有机化合物叫做饱和烃,又叫烷烃。
2.链状烃的通式:C n H2n+2(n≥1,n∈N)3.结构特点①烷烃分子中每个碳原子与4个原子相连,对于烷烃中的任意一个碳原子来说,它周围的4个原子以它为中心构成四面体,当它连接的4个原子或原子团相同时,则为正四面体,否则就不是正四面体。
②链状烷烃为开链式结构,可以是直链,也可带支链。
碳原子数≥3的链状烷烃分子中的碳链均非直线形,为锯齿形。
③烷烃中C—H单键和C—C单键都可以旋转。
二、烷烃的命名1、烃基烃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所剩余的原子团叫做烃基,烷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剩余的原子团就叫烷基,以英文缩写字母R表示,例如,甲烷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原子团“—CH3”叫做甲基,乙烷(CH3CH3)分子失去一个氢原子后剩余的原子团“—CH2CH3”叫做乙基。
2、烷烃的习惯命名法烷烃可以根据分子里所含碳原子数目来命名,碳原子数在十以内的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来表示。
例如,CH4叫甲烷,C5H12叫戊烷,碳原子数在十以上的用数字来表示。
例如,C17H36叫十七烷。
前面提到的戊烷的三种异构体,可用“正”“异”“新”来区别,这种命名方法叫习惯命名法。
3、烷烃的系统命名法⑴定主链:就长不就短。
选择分子中最长碳链作主链(烷烃的名称由主链的碳原子数决定)⑵找支链:就近不就远。
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端编号。
⑶命名:①就多不就少。
若有两条碳链等长,以含取代基多的为主链。
② 就简不就繁。
若在离两端等距离的位置同时出现不同的取代基时,简单的取代基优先编号(若为相同的取代基,则从哪端编号能使取代基位置编号之和最小,就从哪一端编起)。
③ 先写取代基名称,后写烷烃的名称;取代基的排列顺序从简单到复杂;相同的取代基合并以汉字数字标明数目;取代基的位置以主链碳原子的阿拉伯数字编号标明写在表示取代基数目的汉字之前,位置编号之间以“,”相隔,阿拉伯数字与汉字之间以“—”相连。
甲烷 、烷烃知识点烃:仅含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碳氢化合物,又叫烃,在烃中最简单的是甲烷 一、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比空气轻的,能燃烧的气体,天然气、坑气、沼气等的主要成分均为甲烷。
收集甲烷时可以用排水法 二、甲烷的分子结构甲烷的分子式:CH 4 电子式: 结构式: (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图式叫结构式) [模型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得出结论: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
甲烷是非极性分子,所以甲烷极难溶于水,这体现了相似相溶原理。
CH 4:正四面体 NH 3:三角锥形三、甲烷的化学性质 1.甲烷的氧化反应CH 4+2O 2−−→−点燃CO 2+2H 2Oa.方程式的中间用的是“ ”(箭头)而不是“====”(等号), 主要是因为有机物参加的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常有副反应发生。
b.火焰呈淡蓝色:CH 4、H 2、CO 、H 2S在通常条件下,甲烷气体不能被酸性KMnO 4溶液氧化而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所以可以说甲烷的化学性质是比较稳定的。
但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一些物质如Cl 2发生某些反应。
2.甲烷的取代反应现象:①量筒内Cl 2的黄绿色逐渐变浅,最后消失。
②量筒内壁出现了油状液滴。
③量筒内水面上升。
④量筒内产生白雾[说明]在反应中CH 4分子里的1个H 原子被Cl 2分子里的1个Cl 原子所代替..,但是反应并没有停止,生成的一氯甲烷仍继续跟氯气作用,依次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甲烷,反应如下:a.注意CH4和Cl2的反应不能用日光或其他强光直射,否则会因为发生如下剧烈的反应:强光C+4HCl而爆炸。
CH4+2Cl2−−−→b.在常温下,一氯甲烷为气体,其他三种都是液体,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甲烷(四氯化碳)是工业重要的溶剂,四氯化碳还是实验室里常用的溶剂、灭火剂,氯仿与四氯化碳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均大于1 g·cm-3,即比水重。
高二化学烷烃、烯烃、炔烃知识精讲人教版一. 本周教学内容:(二)同分异构体寻找过程中的“有序化”原理和“分类”思想的训练尤为重要。
(三)烃的通式1. 烷烃的通式中H与C个数比最大,且甲烷是H、O个数比最大的物质。
由此而得出一些重要的结论:a. 等物质的量的不同种类烃,若含C原子数相同,耗氧量烷烃最大。
b. 等质量的不同种类烃,耗氧量烷烃最大,而烷烃中,甲烷最大。
2. 烯烃的通式为C n H2n,说明无论n为何值,烯烃的最简式都为CH2,则a. 任意两种(或多种)稀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平均分子式均为C n H2n。
b. 等质量的任意几种烯烃以任意比例混合都不会影响耗氧量,CO2、H2O生成量的相关计算。
二. 重点、难点:(一)写出C6H14的所有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解析:[要点]1. 保证主链C 原子数依次减少。
(有序变化)2. 用对称分割的办法避免重复。
3. 借用“分类”思想简化分析的过程。
(二)CH CH CHHC C C CH的二氯取代物共有多少种同分异构体? HC C C CH CH CH CH解析:该分子的结构简式可写成 ,先将含H 的C 进行分类。
共含4个1号位C ,4个2号位C ,2个3号位C 。
下面逐级分类,直到可以准确地寻找二氯取代物的简单条件。
11231161222321221上有上有个种上有个种上无上有上有种上有种上无种Cl ClCl Cl Cl ClCl Cl ⎧⎨⎩⎧⎨⎩⎧⎨⎪⎩⎪⎧⎨⎪⎪⎪⎩⎪⎪⎪ 共15种二氯取代物。
以上的表述限于文字,也许不很清楚,请大家务必深刻体会其分类的思想。
【典型例题】20℃某气态烃与氧气混合装入密闭容器中,点燃爆炸后又恢复到20℃,此容器内气体的压强为反应前的一半,经氢氧化钠溶液吸收后,容器内几乎变为真空,此烃的分子式可能是( )A. CH 4B. C 2H 4C. C 2H 6D. C 3H 8解析:依题意知烃和氧气恰好完全反应。
设烃分子式为C x H y ,则: C H x y O xCO y H O x y ++−→−−+()42222点燃 142++=⨯x yx yx 41+=选B 、D 。
此文档下载后即可编辑烷烃和烯烃【学习目标】1、了解烷烃、烯烃的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的组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
【要点梳理】要点一、烷烃和烯烃(一) 烷烃、烯烃的组成结构及其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注意:①随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含碳量逐渐增大,烯烃的含碳量不变。
②烷烃、烯烃的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的原因:同属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③分子式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例如:沸点:CH 3(CH 2)3CH 3>(CH 3)2CHCH 2CH 3>C(CH 3)4。
④新戊烷在常温下也是气体。
⑤烃的密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但都小于水。
【烷烃和烯烃#化学性质】(二)烷烃的化学性质由于烷烃的结构与甲烷的结构相似,所以其化学性质与甲烷的化学性质相似。
1.常温下的稳定性:由于C —H 键、C —C 键的键能大,故常温下烷烃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反应,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高温或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反应(1)取代反应烷烃都可与卤素单质在光照下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卤代烃和卤化氢。
如:CH 3CH 3+Cl 2−−−→光照CH 3CH 2Cl+HCl (2)氧化反应——可燃性烷烃在充足的空气中都可以燃烧生成CO 2和H 2O ,分子中碳原子数比较少的烃在燃烧时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但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分子中的含碳量不断增大。
所以在燃烧时会燃烧不完全,甚至会在燃烧中产生黑烟。
烷烃完全燃烧可用下列通式表示:C n H 2n+2+312n +O 2−−−→点燃nCO 2+(n+1)H 2O 。
(3)分解反应烷烃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或加催化剂可发生裂化或裂解。
如:C 8H 18∆−−→C 4H 10+C 4H 8,C 4H 10∆−−→ CH 4+C 3H 6。
烷烃和烯烃【学习目标】1、了解烷烃、烯烃的物理性质及其变化规律与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的关系;2、能以典型代表物为例,理解烷烃、烯烃的组成、结构和主要化学性质。
【要点梳理】要点一、烷烃和烯烃注意:①随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含碳量逐渐增大,烯烃的含碳量不变。
②烷烃、烯烃的物理性质随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的原因:同属分子晶体,组成和结构相似,分子间作用力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增大。
③分子式相同的烃,支链越多,熔沸点越低。
例如:沸点:CH 3(CH 2)3CH 3>(CH 3)2CHCH 2CH 3>C(CH 3)4。
④新戊烷在常温下也是气体。
⑤烃的密度随碳原子数的增多而增大,但都小于水。
(二)烷烃的化学性质由于烷烃的结构与甲烷的结构相似,所以其化学性质与甲烷的化学性质相似。
1.常温下的稳定性:由于C —H 键、C —C 键的键能大,故常温下烷烃性质稳定,不与强酸、强碱、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反应,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高温或光照条件下可发生反应 (1)取代反应烷烃都可与卤素单质在光照下发生反应,生成相应的卤代烃和卤化氢。
如:CH 3CH 3+Cl 2−−−→光照CH 3CH 2Cl+HCl (2)氧化反应——可燃性烷烃在充足的空气中都可以燃烧生成CO 2和H 2O ,分子中碳原子数比较少的烃在燃烧时会产生淡蓝色的火焰,但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分子中的含碳量不断增大。
所以在燃烧时会燃烧不完全,甚至会在燃烧中产生黑烟。
烷烃完全燃烧可用下列通式表示:C n H 2n+2+312n +O 2−−−→点燃nCO 2+(n+1)H 2O 。
(3)分解反应烷烃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或加催化剂可发生裂化或裂解。
如:C 8H 18∆−−→C 4H 10+C 4H 8,C 4H 10∆−−→ CH 4+C 3H 6。
(三)烯烃的化学性质由于烯烃分子结构与乙烯的分子结构相似,都含有一个碳碳双键,所以烯烃的化学性质与乙烯的化学性质相似。
第2章烃考纲要求1.以烷、烯、炔和芳香烃的代表物为例,比较它们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
2.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应用。
3.了解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
4.能举例说明烃类物质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梳理】一、烷烃、烯烃、炔烃1.烷烃、烯烃和炔烃的组成、结构特点和通式:2.脂肪烃的物理性质:3.脂肪烃的化学性质:(1)烷烃的取代反应。
①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_____________所替代的反应。
②烷烃的卤代反应。
(2)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
①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_____________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烯烃、炔烃的加成反应(写出有关反应方程式)。
(3)烯烃的加聚反应。
①乙烯的加聚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丙烯的加聚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脂肪烃的氧化反应。
烷烃烯烃炔烃燃烧现象燃烧火焰较明亮燃烧火焰明亮,带黑烟燃烧火焰很明亮,带浓黑烟通入酸性KMnO4溶液_________________【微点拨】(1)烷烃与卤素单质的取代反应是分子中的氢原子逐步被取代,并且是各步反应同时进行,产物是烃的多种卤代物的混合物和卤化氢。
(2)鉴别烷烃和烯烃(炔烃)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而除去烷烃中的烯烃时,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3)加聚产物属于混合物,没有固定的熔沸点。
二、芳香烃1.苯的化学性质:易取代,能加成,难氧化。
(1)易取代——易与卤素单质、硝酸、浓硫酸发生取代反应。
①卤代反应:与Br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硝化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烷烃烯烃知识点总结一、烷烃的基本知识烷烃是由碳和氢组成的基本有机化合物,其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单键,没有任何其他官能团。
烷烃按照分子中碳原子数不同,可分为甲烷、乙烷、丙烷等,它们分别含有1个、2个、3个碳原子。
烷烃分子中碳原子的杂化方式是sp3杂化,它的分子形式为CnH2n+2。
1. 结构烷烃的分子结构呈直链状,碳原子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每个碳原子都会形成四个共价键。
由于碳原子的杂化是sp3杂化,每个碳原子都处于四面体构型,烷烃的分子呈球形结构。
2. 命名烷烃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以甲烷为例,它的系统命名为methane,由于甲烷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原子,所以它的分子式为CH4。
而对于含有多个碳原子的烷烃,采用类似的规则进行命名,例如乙烷的系统命名为ethane,丙烷的系统命名为propane。
3. 性质由于烷烃的分子中只含有碳碳单键,因此烷烃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主要是范德华力,这使得烷烃在常温下呈无色、无味、无臭的气体或液体,具有较小的沸点和熔点。
4. 制备烷烃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天然气和石油提炼、碳氢化合物的裂解和氢化等。
其中,天然气和石油提炼是目前主要的烷烃生产方法,通过精馏、裂解、裂化等工艺,可以从原油中提取出烷烃。
5. 应用烷烃在工业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主要用于燃料、溶剂、润滑剂、原料化工品等领域。
例如,甲烷被大量用作天然气燃料,乙烷用作工业溶剂和乙烯的原料,丙烷用作烷基化合物的原料等。
二、烯烃的基本知识烯烃是另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类别,其分子中含有至少一个碳碳双键,可以是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
烯烃分子的通式为CnH2n,其中n为双键碳原子数。
烯烃也可以由一元醇脱水得到。
1. 结构烯烃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双键中的每个碳原子只与三个其他原子连接,因此其杂化方式为sp2杂化,双键处于同一平面上。
烯烃可以是直链状、支链状或环状的,其形态各异。
2. 命名烯烃的命名遵循一定的规则,以乙烯为例,它的系统命名为ethylene,由于乙烯分子中含有两个碳原子,所以它的分子式为C2H4。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 烷烃、烯烃、炔烃的结构与性质知识梳理 一、烷烃1.烷烃的结构特点和通式碳原子之间全部以单键结合的饱和链烃,通式为C n H 2n +2(n ≥1)。
2.甲烷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组成和结构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空间构型 CH 4正四面体(2)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溶解性 密度 无色气态难溶于水比空气小(3)化学性质①稳定性: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等一般不发生化学反应。
②燃烧反应:化学方程式为CH 4+2O 2――→点燃CO 2+2H 2O 。
③取代反应:在光照条件下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第一步反应的方程式为CH 4+Cl 2――→光照CH 3Cl +HCl ,继续反应依次又生成了CH 2Cl 2、CHCl 3、CCl 4。
二、烯烃1.烯烃的结构特点和通式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单烯烃的通式为C n H 2n (n ≥2)。
2.乙烯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组成和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空间构型C 2H 4CH 2==CH 2 平面形(2)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溶解性 密度 无色气态难溶于水比空气小(3)化学性质完成下列方程式:①燃烧:CH 2==CH 2+3O 2――→点燃2CO 2+2H 2O(火焰明亮且伴有黑烟)。
②③加聚反应:n CH 2==CH 2――→催化剂CH 2—CH 2 三、炔烃1.炔烃的结构特点和通式含有碳碳叁键的不饱和链烃,单炔烃的通式为C n H 2n -2(n ≥2)。
2.乙炔的组成、结构与性质 (1)组成和结构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空间构型 C 2H 2H —C ≡C —HCH ≡CH直线形(2)物理性质颜色 状态 溶解性 密度 无色气态微溶于水比空气小(3)化学性质完成下列方程式:①燃烧:2C 2H 2+5O 2――→点燃4CO 2+2H 2O(火焰明亮,带浓黑烟)。
②加成反应a .与Br 2/CCl 4反应:CH ≡CH +2Br 2―→CHBr 2CHBr 2;b .制乙烷:CH ≡CH +2H 2――→NiCH 3CH 3; c .制氯乙烯:CH ≡CH +HCl ――→HgCl 2△CH 2==CHCl 。
烷烃知识点梳理一、有机物的表示方法(举例说明) 结构式:分子式:C6H14结构简式:二、甲烷 1、甲烷的结构碳原子形成四个共价键,每个共价键都最大可能延伸,形成了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
2、 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比空气轻。
3、甲烷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 通常情况下,甲烷不仅不与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发生反应,说明通常情况下甲烷的化学性质是比较稳定的。
(2)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另一种原子(或原子团)所替代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大多数取代反应是可逆的,所以甲烷与氯气的光照产物有四种,主要产物是一氯甲烷。
(3)热分解反应:在隔绝空气并加热至1500℃的条件下,甲烷比较完全分解生成炭黑和氢气。
三、烷烃1、烷烃的定义: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之间只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
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又叫烷烃。
2、烷烃的通式:CnH2n+23、相对原子质量:14n+24、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烷烃碳原子数的增加,总趋势(递变性)为• ①气→液→固(1-4气体,5-16液体,17以上固体)O H CO O CH 222422+−→−+点燃242H C CH +−−→−高温• ②熔、沸点升高• ③相对密度依次增大且小于1• ④另外,与甲烷相似,烷烃易溶于有机溶剂,难溶于水5、烷烃的化学性质(1)氧化反应 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不与强酸、强碱发生反应。
(2)取代反应在光照条件下进行,产物复杂,会产生多种取代产物。
四、同系物与同分异构1、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 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
• 甲烷的同系物(烷烃):• 特点: 1.碳原子间都以C-C 相连、其余都是C-H 键;2. C 原子都形成4个共价键;形成四面体结构;2、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
烷烃和烯烃知识点总结(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烷烃和烯烃知识点总结烷烃和烯烃知识点总结一、甲烷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比空气轻的,能燃烧的气体,天然气、坑气、沼气等的主要成分均为甲烷。
收集甲烷时可以用排水法二、甲烷的分子结构甲烷的分子式:CH4电子式:结构式:(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对的图式叫结构式)〔模型展示〕甲烷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
得出结论:以碳原子为中心,四个氢原子为顶点的正四面体结构。
甲烷是非极性分子,所以甲烷极难溶于水,这体现了相似相溶原理。
CH4:正四面体NH3:三角锥形三、甲烷的化学性质1.甲烷的氧化反应a.方程式的中间用的是”(箭头)而不是“====”(等号),主要是因为有机物参加的反应往往比较复杂,常有副反应发生。
b.火焰呈淡蓝色:CH4、H2、CO、H2S在通常条件下,甲烷气体不能被酸性KMnO4溶液氧化而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所以可以说甲烷的化学性质是比较稳定的。
但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与一些物质如Cl2发生某些反应。
2.甲烷的取代反应现象:①量筒内Cl2的黄绿色逐渐变浅,最后消失。
②量筒内壁出现了油状液滴。
③量筒内水面上升。
④量筒内产生白雾〔说明〕在反应中CH4分子里的1个H原子被Cl2分子里的1个Cl原子所代替,但是..反应并没有停止,生成的一氯甲烷仍继续跟氯气作用,依次生成二氯甲烷、三氯甲烷和四氯点燃甲烷,反应如下:a.注意CH4和Cl2的反应不能用日光或其他强光直射,否则会因为发生如下剧烈的反应:CH4+2Cl2强光C+4HCl而爆炸。
b.在常温下,一氯甲烷为气体,其他三种都是液体,三氯甲烷(氯仿)和四氯甲烷(四氯化碳)是工业重要的溶剂,四氯化碳还是实验室里常用的溶剂、灭火剂,氯仿与四-氯化碳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均大于1g·cm3,即比水重。
c.分析甲烷的四种氯代物的分子极性。
高二化学烃知识总结烃是碳氢化合物的简称,是把“碳”中的“火”和“氢”中的“ 巠”合写而成的。
下面是由店铺整理的高二化学烃知识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二化学烃知识总结(一)高二化学烃知识总结(二)1)烃基:烃失去一个氢原子后所剩余的原子团。
(2)同系物:结构相似,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原子团的物质的互称。
如烷烃同系物,烯烃同系物,炔烃同系物,苯的同系物。
(3)同分异构体:具有相同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的结构式的化合物的互称。
有碳链异构、位置异构、种类异构等。
(4)烷烃的系统命名法:选定分子中最长的碳链为主链,按主链上碳原子数目称为“某烷”;以主链中最靠近支链的一端为起点,给主链碳原子编号;把支链作为取代基,按取代基位置、取代基数目、取代基名称、主链名称的顺序命名。
(5)几种有机化学的反应类型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聚合反应:由相对分子质量小的化合物分子结合成相对分子质量大的高分子的反应。
高二化学烃知识总结(三)(1)、烯烃的物理性质烯烃中含有碳碳双键,乙烯中六个原子在同一平面内,烯烃也属脂肪烃,其物理性质与烷烃相似。
(2)、烯烃的化学性质① 氧化反应双键能够被氧化剂氧化,因此烯烃能使高锰酸钾退色。
② 加成反应(卤代反应):有机物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能与其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
CH2=CH2 + Br2 → CH2BrCH2Br烯烃能使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退色a、对于烯烃的不对称加成,遵循马氏规则马氏规则——当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发生加成反应时,通常H加到含H多的不饱和碳原子一侧。
b、二烯烃发生加成反应,低温时发生1,2-加成;高温时发生1,4-加成③ 加聚反应:以聚乙烯为例:nCH2= CH2 -[-CH2-CH2-]-n乙烯a 聚乙烯b注意:a 单体——用以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小分子物质b 链节——高分子化合物中不断重复的基本结构单元c 聚合度——链节的数目n叫做。
第一节 脂肪烃什么样的烃是烷烃呢?请大家回忆一下。
一、烷烃1、结构特点和通式:仅含C —C 键和C —H 键的饱和链烃,又叫烷烃。
(若C —C 连成环状,称为环烷烃。
) 烷烃的通式:C n H 2n+2 (n ≥1)接下来大家通过下表中给出的数据,仔细观察、思考、总结,看自己能得到什么信息? 表2—1 部分烷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名称 结构简式 沸点/ºC 相对密度 甲烷 CH 4 -164 0.466 乙烷 CH 3CH 3 -88.6 0.572 丁烷 CH 3(CH 2) 2CH 3 -0.5 0.578 (根据上表总结出烷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2、物理性质烷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规律性变化,沸点逐渐升高,相对密度逐渐增大;常温下的存在状态,也由气态(n ≤4)逐渐过渡到液态、固态。
还有,烷烃的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易溶于有 我们知道同系物的结构相似,相似的结构决定了其他烷烃具有与甲烷相似的化学性质。
3、化学性质(与甲烷相似)(1)取代反应如:CH 3CH 3 + Cl 2 →CH 3CH 2Cl + HCl (2)氧化反应C n H 2n+2 + — O 2 → nCO 2 +(n+1)H 2O 烷烃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接下来大家回忆一下乙烯的结构和性质,便于进一步学习烯烃。
二、烯烃1、概念:分子里含有碳碳双键的不饱和链烃叫做烯烃。
通式:C n H 2n (n ≥2) 例:乙烯 丙烯 1-丁烯 2-丁烯师:请大家根据下表总结出烯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表2—1 部分烯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 名称 结构简式 沸点/ºC 相对密度 乙烯 CH 2=CH 2 -103.7 0.566 丙烯 CH 2=CHCH 3 -47.4 0.519(根据上表总结出烯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规律) 2、物理性质(变化规律与烷烃相似)烯烃结构上的相似性决定了它们具有与乙烯相似的化学性质。
学员编号:年级:高二课时数: 2学员姓名:辅导科目:化学学科教师:授课类型T C烷烃和烯烃T 分析推理能力授课日期及时段教学内容引导回顾知识点解题方法1.烷烃和烯烃 1. 熟悉并掌握简单脂肪烃2.烯烃的顺反异构 2. 简单同分异构体同步讲解1.了解烷烃和烯烃同系物熔、沸点的变化规律。
2.掌握烷烃取代、烯烃加成及加聚等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并能灵活地加以运用。
3.进一步理解同分异构现象、同分异构体等概念,并能书写简单烯烃的顺、反异构体,了解烯烃的顺、反异构体在物理性质上的差异性。
1.根据教材中列举的部分烷烃与烯烃的沸点和相对密度的数据,以分子中碳原子数为横坐标,以沸点或相对密度为纵坐标,制作分子中碳原子数与沸点或相对密度变化的曲线图。
通过所绘制的曲线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提示:如图1和图2所示。
通过曲线图可知,随着烷烃分子中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沸点依次升高,相对密度依次增大,烯烃的曲线图同烷烃的类似。
2.由于烷烃和烯烃的结构不同,使其化学性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请完成下表的空白,并加以对比总结。
提示:如下表所示。
烃的类别分子结构特点代表物质主要化学性质烷烃①都是单键②链状结构③锯齿状排列丙烷①性质较稳定②氧化反应③取代反应④分解反应烯烃①含C=C键②其余键为单键乙烯①氧化反应②加成反应③加聚反应1.物理性质烷烃和烯烃的物理性质随着分子中碳原子数的递增,呈现出规律性的变化:熔沸点逐渐增大,相对密度逐渐增大,但不超过水的密度。
注意:烷烃、烯烃、炔烃的同系物中,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物理性质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①状态:常温下,碳原子数小于5个的烃呈气态,含5~16个碳原子的烃呈液态,16个碳原子以上的烃呈固态。
②熔沸点: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烃的熔沸点逐渐升高,相同碳原子数的同类烃的熔沸点随着支链的增多而降低。
③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多,烃的密度逐渐增大,但是常温常压下的密度均比水的密度小。
④溶解性:烃都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2.有机化学反应类型 (1)取代反应。
①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②特点:“有上有下,取而代之”。
③常见的取代反应。
a .烷烃、芳香烃中的氢原子可以被—X 、—NO 2、—SO 3H 取代。
CH 4+Cl 2――→光照CH 3Cl +HCl(卤代)(2)加成反应。
①定义: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的双键或三键(不饱和键)两端的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相互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特点:双键打开,加上原子(或原子团),形成新键。
(3)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分为加成聚合反应(加聚反应)和缩合聚合反应(缩聚反应)。
①加聚反应:小分子断开不饱和键,分子间通过发生加成反应而连接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4)消去反应。
①定义:在一定条件下,有机化合物脱去小分子物质(如H2O、HBr等)生成分子中有双键或三键的化合物的反应。
②特点:分子内脱去小分子、产物中含不饱和键,二者缺一不可。
注意:烷烃发生取代反应时,碳链结构保持不变;烯烃发生加成、加聚反应时,碳碳双键中有一个键发生断裂;醇等发生消去反应时,形成不饱和键的同时脱去小分子。
【例1】绕月探测工程“嫦娥一号”卫星自2008年10月24日发射至今,已完成两年的在轨运行和探测任务,并获得了大量科学探测数据,科学家对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月球形成时可能存在稀薄的原始大气层,主要由氖、氢、氦、氩等气体组成,不含甲烷等碳氢化合物。
下列关于碳氢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碳氢化合物的通式为CnH2n+2B.燃烧产生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合物一定是碳氢化合物C.碳原子间以单键相连的烃是烷烃D.碳氢化合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偶数【解析】CnH2n+2是烷烃的通式,A项错误;燃烧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碳氢化合物,化学式为CxHyOz的有机物的燃烧产物也是二氧化碳和水,B项错误;碳原子间全部以单键相连的链烃才是烷烃,C项错误;因为碳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12)为偶数,烃分子中的氢原子个数也一定为偶数,所以碳氢化合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定是偶数是正确的。
【答案】 D【例2】如何鉴别乙烯和乙烷?如何除去气态烷烃中的乙烯气体?【解析】本题考查烷烃和乙烯的性质。
鉴别乙烯和乙烷(或甲烷)时,化学试剂既可用溴水,又可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此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是:CH2—CH2+Br2―→CH2BrCH2Br。
5CH2—CH2+12KMnO4+18H2SO4―→10CO2↑+6K2SO4+12MnSO4+28H2O。
将被鉴别的气体分别通入溴水或KMnO4酸性溶液。
观察现象:使溴水或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乙烯,否则为乙烷。
除去气态烷烃中的乙烯气体,试剂可用溴水,但不可用高锰酸钾酸性溶液。
因为混合气体通过高锰酸钾酸性溶液后,乙烯会被高锰酸钾酸性溶液氧化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而引入新杂质。
【答案】将被鉴别的气体分别通入溴水或KMnO4酸性溶液,观察现象:使溴水或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乙烯气体,不能使溴水、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气体是乙烷。
让含有乙烯的气态烷烃通过溴水,就可以使乙烯除去。
下列有关烷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在烷烃分子中,所有的化学键都是单键B.烷烃中除甲烷外,很多都能使酸性KMnO4溶液的紫色褪去C.分子通式为CnH2n+2的烃不一定是烷烃D.所有的烷烃在光照条件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解析】烷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全部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碳原子的剩余价键全部跟氢原子相结合而达饱和,无论是碳碳键还是碳氢键,都是单键,选项A说法正确;烷烃属饱和链烃,其化学性质一般比较稳定。
通常烷烃不与酸、碱、氧化剂(如酸性KMnO4溶液)反应。
选项B说法不正确;因分子通式CnH2n+2中的氢原子已达完全饱和,因此符合通式CnH2n+2的有机物一定是烷烃,选项C说法不正确;烷烃在光照下都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这是烷烃的主要特性之一,选项D说法正确。
【答案】AD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相比较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乙烯属于不饱和链烃,乙烷属于饱和链烃B.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上,乙烷分子则为立体结构,原子不在同一平面上C.乙烯分子中的C=C双键和乙烷分子中的C—C单键相比较,双键的键能大,键长长D.乙烯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乙烷不能【解析】A、B、D均为正确的描述。
因为C=C双键键能比C=C单键键能大,从而决定键长要短一些,故答案C是错误的。
【答案】 C加成反应也是有机化学中的一类重要的反应类型,下列各组物质中不能全部发生加成反应的是() A.乙烷、乙烯 B.乙烯、丙烯C.氯乙烯、溴乙烯D.苯、2-丁烯【解析】含有不饱和结构的有机物才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烷是饱和烃,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答案】 A1.1,3丁二烯的加成方式(1)1,2加成与1,4加成(1∶1加成)①当1,3丁二烯与1分子Br2发生加成反应时,有两种产物。
②1,2加成和1,4加成是竞争反应,到底哪一种占优势,取决于反应条件。
若在极性溶剂和较高温度下进行,主要发生1,4加成反应;若在非极性溶剂和较低温度下进行,主要发生1,2加成反应。
(2)1∶2加成当1,3丁二烯与2分子Br2发生加成反应时,产物只有一种。
(3)加聚反应2.烯烃的顺反异构(1)产生原因乙烯分子中键的构成情况如图所示。
由于π键的存在,使得C—C键不能旋转,否则就意味着键的断裂。
每个双键碳原子连接了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原子团,双键碳原子上的4个原子或原子团就有两种不同的排列方式,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构,也就是顺反异构。
(2)顺式结构、反式结构由于碳碳双键不能旋转而导致分子中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产生的异构现象,称为顺反异构。
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同一侧的称为顺式结构;两个相同的原子或原子团排列在双键两侧的称为反式结构。
如图所示为2丁烯的顺反异构。
注意:顺反异构属于立体异构,顺式结构和反式结构中原子或原子团的连接顺序以及双键位置均相同,区别仅仅是原子或原子团在空间的排列方式不同;它们的化学性质基本相同,物理性质有一定的差异。
【例3】下列有机物分子中,可形成顺反异构的是()A.CH2—CHCH3 B.CH2—CHCH2CH3 C.CH3CH—C(CH3)2 D.CH3CH—CHCl写出分子式为C4H8的烯烃类的同分异构体并加以命名。
【点拨】烯烃同分异构体根据碳链异构、位置异构、顺反异构书写。
【答案】(1)脂环化合物【例4】两种气态烃以任意比例混合,在105 ℃时1 L该混合烃与9 L氧气混合,充分燃烧后恢复到原状态,所得气体体积仍是10 L,下列各组混合烃中符合此条件的是()A.CH4、C2H4 B.CH4、C3H6C.C2H4、C3H4 D.C2H2、C3H6【解析】105 ℃时水为气态。
因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所以混合烃的平均氢原子数为4。
CH4和C3H6混合后平均H原子数必定大于4,故B错误;C2H2和C3H6只有等体积混合时平均H原子数才是4,不满足“任意比”的条件,故D错误。
【答案】AC完全燃烧质量相同的:①甲烷②丙烷③乙烯④乙炔⑤苯⑥间二甲苯时,耗氧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________。
【解析】先将各烃化成CHy/x的形成:①CH4;②CH8/3;③CH2;④CH;⑤CH;⑥CH5/4,因为等质量的烃燃烧时耗氧量取决于y/x的大小,y/x越大,耗氧量越多,所以耗氧量由多到少的顺序为①>②>③>⑥>④=⑤。
【答案】①>②>③>⑥>④=⑤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1.悉尼奥运会火炬所用燃料为65%丁烷(C4H10)和35%丙烷。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10.下列各组混合物的总质量一定时,无论二者的物质的量比如何改变,完全燃烧生成的CO2恒为一定值的是()A.乙烯、丙烯B.甲烷、丙烷C.乙烷、1-丁烯D.甲烷、丁烷【解析】符合要求的两种烃应该满足一个条件:含碳量相等。
由于烯烃的最简式为CH2,因此所有烯烃的含碳量都相等,故A符合题意。
烷烃的通式为C n H2n+2,n不同时,任何一种烷烃的含碳量都不相同,故B、D错误。
任何一种烷烃的最简式都不可能是CH2,即任何烷烃和烯烃的含碳量都不可能相等,故C错误。
【答案】 A11.下列物质由于发生加成反应而使溴水褪色的是()A.SO2B.乙烷C.2-戊烯D.己烷【答案】 C12.(2010·辽宁大连)科学家最近在-100℃的低温下合成一种烃X,此分子的模型如图(图中的连线表示化学键)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B.X是一种在常温下能稳定存在的液态烃C.X分子中在同一平面上的碳原子最多5个D.充分燃烧等质量的X和甲烷,X消耗氧气多【解析】根据模型书写其结构简式,其分子式为C5H4;由于分子内含有,该烃可与Br2发生加成反应,且分子中最多4个原子共面,3个C原子共面,C错误;由于该烃在-100℃下存在,B错误;由于有机物含氢量越高,等质量烃燃烧时消耗O2越多,该烃含氢量小于CH4含氢量,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