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自然美的膜拜——修学院离宫
- 格式:doc
- 大小:13.00 KB
- 文档页数:3
⽇本园林⽇本园林⽇本园林历史悠久,渊源流长。
以其清纯、⾃然的风格闻名于世。
它有别于中国园林“⼈⼯之中见⾃然”,⽽是“⾃然之中见⼈⼯”。
它着重体现和象征⾃然界的景观,避免⼈⼯斧凿的痕迹,创造出⼀种简朴、清宁的致美境界。
在表现⾃然时,⽇本园林更注重对⾃然的提炼、浓缩,并创造出能使⼈⼊静⼊定、超凡脱俗的⼼灵感受,从⽽使⽇本园林具有耐看、耐品、值得细细体会的精巧细腻,含⽽不露的特⾊;具有突出的象征性,能引发观赏者对⼈⽣的思索和领悟......⼀、园林发展史⽇本历史分成古代、中世、近世和现代四个时代,每个时代⼜分成若⼲朝代。
园林历史阶段亦据此⽽分成古代园林、中世园林、近世园林和现代园林四个阶段。
古代园林指⼤和时代、飞鸟时代、奈良时代和平安时代的园林(⽇本国都经常搬迁,每个朝代都是以国都所在地命名,如奈良时代的京城在奈良),中世园林指镰仓时代、室町时代和南北朝的园林,近世园林指桃⼭时代和江户时代的园林,现代园林指的是明治时代以后的园林,包括明治、⼤正、昭和及平成时代的园林。
(⼀)、⼤和时代园林(公元300年⾄公元592年)在公元五世纪,建⽴⼤和国。
⼤和国亦不断向中国派出使者,向中国学习⽂化,其中园林艺术就是⼀项。
⽇本最早的史书《古事记》成书于公元712年,它与公元720年成书的《⽇本书记》都提到了皇家园林情况,虽然细节不清,但亦可追到⼀丝踪迹,如掖上池⼼宫、矶城瑞篱宫、泊濑列城宫等。
这些皇家园林特点是宫馆环池、环墙或环篱,苑内更有池、泉、游、岛及各种动植物。
穿池起苑池内放养鲤鱼,苑内奔⾛禽兽,天皇在园内⾛狗试马,远⾜⽥猎。
(⼆)、飞鸟时代园林(公元593年⾄公元710年)此期园林亦属于池泉⼭⽔园系列,所有古园今已不存,但是,园林史料还是清楚地记载了这⼀时代的园林,有藤原宫内庭、飞鸟岛宫庭园、⼩垦宫庭园、苏我⽒宅园等。
(三)、奈良时代园林(公元711年⾄794年)此期⽇本全⾯吸取中国⽂化,整个平城京就是仿照当时中国的⾸都长安⽽建,史载园林有平城宫南苑、西池宫、松林苑、鸟池塘和城北苑等,另外还有平城京以外的郊野离宫,如称德天皇(718-770年)在西⼤寺后院的离宫。
对自然美的膜拜——修学院离宫修学院离宫位于日本京都市左京区比睿山麓,是日本三大皇家园林之一。
修学院的建造由后水尾上皇所设计与指导,连模型都是他亲力亲为。
园林始建于1655年,竣工于1699年。
因园建于比睿山麓,山坡上全为农田。
为了不破坏农田景观,整个离宫分成三个小园,称下御茶屋、中御茶屋和上御茶屋,形成园中园的结构。
三园间用松道相接,道边就是农田。
下御茶屋面积4390平方米,面积最小。
以寿月观为主景,前铺白砂飞石,从上御茶屋引下的水做成曲水,经两道瀑布,汇于观前水池,其中有一瀑布称白丝瀑,水池中有小岛。
此外,此区还有萤泉、神形灯笼、箭楼形灯笼、弯曲阁(毁)。
下御茶屋为山庄的基地,上皇曾在此举行歌会和宴会。
中御茶屋面积6900平方米。
后水尾上皇的第八皇女朱宫光子把上皇及其母东福门院的客殿和自建的乐只轩合并成林丘寺,削发为尼,在寺中修炼,1885年归于修学院离宫。
现由外门、中门、乐只轩、客殿及前庭组成。
此区建筑紧密,高低错落,不甚得宜,但是前庭空间和曲水瀑布皆妙。
乐只轩前出宽檐广缘,游人可以坐此欣赏前庭的曲水、水池、石梁、瀑布等。
上御茶屋位于三园最高处,面积也最大,45900平方米,是整个离宫的精华处。
上皇从音羽川引水而来,经两个瀑布雄瀑和雌瀑泻入大池,雄瀑高而雌瀑低。
水池称浴龙池,池中用土堆成三个小岛:中岛、三保岛、万松坞,形成一池三山格局。
中岛上建穷邃亭,中岛与山体间建枫桥,中岛与万松坞间建千岁桥。
水池西面筑土堤,称西浜,为掩盖土堤大坡而在坡外植三层生长的植篱,从山下根本看不出是土堤,而是一道道绿化景观。
植篱用常绿树、落叶树混植,四季变幻着色彩。
西浜全长两百多米,浜下为层层植篱,浜上为堤路,站在堤上,可内观池景,上观山景,下观田景。
上御茶屋是舟游与回游结合的园林,园中除了有回游道路外,还有码头、舟屋和小船。
在山坡最高处建有邻云亭,亭为茶室,西南侧用鸭川石铺地,称为一二三石,亭内北面称为洗诗台,洗诗台东立有利休式石灯笼。
南京林业大学园林史历年真题2006年中外园林史一、名词解释1、濑2、复道3、隐逸4、园冶5、古巴比伦猎苑6、波斯春之园7、英国风景式园林8、美国城市公园运动二、选择题1、唐代寺观园林中————以桃花著称?A慈恩寺B唐昌观C元都观2、《洛阳名园记》中描述“务宏大者少幽邃、人力胜者少苍古、多水泉者艰眺望”是指当时洛阳名园中的————?A湖园B独乐园C六义园3、汉代宫苑中,————兼有求仙通神、避暑游憩、朝会仪典、政治活动、外事活动的功能,类似于后世的离宫别苑。
A甘泉宫B未央宫C 建章宫4、坎特伯雷修道院位于哪个国家?A英国B意大利C法国5、最著名的法国风景式园林是哪一个?A欧麦农维尔B枫丹白露宫苑C卢森堡花园6、勒诺特尔因之一举成名的庭园是?A凡尔赛宫苑B维康府邸C圣詹姆斯园7、古埃及从————时起,庭院开始由实用园转化为装饰园A古王国B中王国C新王国8、下列哪座园中开始用石头堆筑假山,被称为我国最早的假山形式A湘东苑B玄圃C建章宫9、印度瓦法园出现于————时代A巴布尔B查汗杰C亚克巴10、西班牙阿尔罕不拉宫最能体现伊斯兰特色的是————园A桃金娘园B罗汉松庭园C狮子苑11、下列属于意大利巴洛克风格的庭园是————?A加佐尼别墅B 萨尔维亚提别墅C波吉奥某阿某卡亚诺别墅12、日本园林中回游式兼茶庭的是————?A桂离宫B龙安寺C大德寺大仙院三、填空题1、美国城市公园中最早搬出城市的墓园是————2、中世纪庭园按历史发展分为————和————3、波斯庭园中,建于卡香郊外的是————4、法国寓言长诗————描述了城堡庭园5、上林苑十二座宫中,其中————以植物景观为主6、魏晋时期三座华林园,分别位于————、————和————7、白居易的履道坊宅院,白居易为之写了————,植物以————为主8、张伦家的假山称为————9、初秋时期两座建有台的著名贵族园林分别是————和————四、绘图题1、颐和园以佛香阁为中心的建筑群2、我国古代的圆亭、方亭、多角亭的立面图或者透视图3、日本石灯笼的立面图或透视图4、印度阿奇巴尔园的平面图五、识图题1、沧浪亭中国2、狮子林中国3、环秀山庄中国4、寄畅园中国5、静明园中国6、艺圃中国7、桂离宫日本8、龙安寺日本9、枫丹白露法国10、11、12、六、简答题1、从留园的空间划分关系分析我国私家园林的特点2、谈谈我国古代造园理论和造园实践之间是如何相互影响的3、古埃及庭园的类型及特点,举例说明4、意大利园林巴洛克特征有哪些?在意大利台地园中是如何表现的,举例说明2007年中外园林史一、名词解释1、衙署园林2、游廊3、漏景4、日本净土园林5、洛阳名园记6、刺绣花坛7、法国风景式园林8、花结花坛二、选择题1、“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对自然美的膜拜--仙洞御所仙洞御所在京都上京区的京都御苑内,是三大皇家园林之一。
它是后水尾天皇退位后慕庄子之意所建的修炼之所,又名仙院、绿洞、藐姑射山等。
1626年,后水尾天皇因不满幕府的公家法令和紫衣事件,突然发布退位,决意隐居修行,于是命时任作事奉行的大造园家小堀远州造园,于次年建成。
后水尾上皇之后,一直作为灵元院、中御门院、樱町院、后樱町院、光格院的居所。
仙洞御所在1661至1856年间7次火灾,今日格式为1744~1747年改革后的面孔。
仙洞御所总面积约49140平方米,由园区和宫区组成。
宫区在西北角,用土墙与园区离开。
宫门名表门,为唐式牌坊门,正殿和车寄都是唐式作风,屋顶曲线精美,稳重典雅。
殿前后全铺以白沙,殿后植白梅、红梅、松树、吴竹(指中国竹),堆土山,引泉水,铺园路。
园区在东面,从御殿的东南门进入,园门内有一亭子,名又新亭。
此亭是茶亭,环以竹篱,有中门、休息亭(外腰挂)、茶室。
南北两个水池把全园分为北、中、南三个景区,从造园细腻度上可分为真、行、草三部分,即北面为真,做得很细;南部做得较野,为草;中部介于两者之间,称行。
延享四年(1747)樱町上皇命歌人冷泉为村创作仙洞十景歌,时有十景:醒花亭之樱、古池款冬、寿山早苗(毁)、钓殿飞萤(毁)、悠然台观月、泷殿(毁)红叶、茅葺时雨(毁)、止止斋之雪(毁)、鉴水夕照(毁)、神祠夜灯,这些景观大多现存。
北景区在北池北面,有六枚桥、阿古濑渊、码头、纪氏碑、镇守社、御田社等。
阿古濑渊最古,是平安初期纪贯之的宅园涌泉遗址,置石矶若干,形成水湾,外绕以六个石板铺成的六枚桥。
站在桥上向南可见中部景区的码头。
阿古濑渊的北面以土堆山,山上立纪氏石碑,碑北山腰曾有田舍屋作风的茶亭,成“茅葺时雨”一景,但现毁。
北区最大面积的是御田遗址,是仿照桂离宫的笑意轩远眺农田景观而作,在御田边建御田社以祈风调雨顺,成“寿山早苗”一景,现毁。
现在御田遗址边上开拓菖蒲池,树立镇守社,左右立石灯笼,祭祀当地神灵。
于自然光影之间寻得和敬清寂---观《禅园秘境·梦窗》有感如果说中国园林建筑完美地体现了中国华夏民族的对于诗意与幽雅的向往,那么日本园林建筑便是完美地体现了日本大和民族对于禅意与自然的追求。
在中国,无论是富丽堂皇的北方园林,还是明媚秀丽的南方园林,亦或是高大宽敞的岭南园林,都在追求着中国古人审美认知中最理想的、最有灵性的人与自然的生活寄寓。
而日本园林则与这三个不同,与巴蜀园林相似,它无不表达着日本大和民族对于大自然的崇拜,对原始天地的敬畏,以及对人性的关怀。
比如位于东京的禅寺天龙寺和修学院离宫,它不过分追求人为之美,而是尽可能的去还原最美好、最真实的自然景观,可以说,园内之景是自然世界的粗略景貌。
而这最原始的景貌又不将人类排斥,可谓天人合一之境。
鸟啭莺啼,溪水潺潺,每一处都是诗的盛宴,画的尊飨。
如此人间仙境,人们可以徜徉于中,对人的本质与人生的真谛进行最纯正的冥想,无念,无秽,虔诚地遵循着中庸之道,享受着亲密友善的人与自然的合和之谊。
在此基础上,京都皇室---桂离宫则是巧妙地添加了人文气息,直线条的横纵交错映衬出了沉稳雅致的性格,而灵动的曲线则恰到好处的增添了柔和的美。
人为景观与自然景物的水溶相接,将悠闲与静谧两种极致的感官温和地融合,给人一种世外桃源之感。
而作为日本人民的福地,园林还提供了祥和平静的休憩之处。
京都禅寺龙安寺和俵屋旅馆的园林(庭院),都倾诉着人类最原始的,对于自然的向往。
受日本茶圣千利休的茶道精神影响,人们谨慎虔诚地对待茶,对待禅,对待万事万物,在万事万物之中寻求人类最理想的生活空间。
而于其之中,茶室便是每一个园林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日本园林追求的不单是自然文化,也不单是人文文化,而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禅道,也就是日本茶道精神:和、敬、清、寂。
“和”,既表示和谐的和,又表示和悦的和,它体现了支配茶道整个过程的精神。
“和谐”注重形式方面,“和悦”则表示内在的感情,茶室里的气氛就是在这种“和”的精神下建立起来的。
文化景观wen hua jing guan17以桂离宫为例对比中日古典园林异同◎官涛1 官珍2 杨燕徽3摘要:地处东亚的中日园林虽为同源,但由于气候、地理等自然环境与哲学思想、历史、文化、审美等文化环境的影响,使其渐渐的发展出不同的路。
哲学思想、空间格局、游览体验、建筑以及植物上二者都各有异同。
关键词:中国园林;日本园林;桂离宫;对比一、正文位于东亚的中国园林和日本园林都属于东方园林的范畴,“中国园林是本源,日本园林是分支” 。
但由于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使其各有发展,下面从5个方面分析异同。
哲学思想方面,儒释道对中日园林都有很大的影响,但中国园林崇文,日本园林尚武。
中式园林代表作有皇家园林与苏式园林。
皇家园林恢宏大气,苏式园林则小巧精致。
日本在公园3~4世纪即有苑囿。
飞鸟时代,中国的建筑、雕刻、绘画等文化从百济传入日本,兴盛起来。
12世纪禅宗传入日本,对日本园林形成极大影响。
中国特有的文人私家园林深受儒家思想影响,而日本以佛教为国教,日本园林是佛道型山水园。
受到道教影响,中、日园林都崇尚自然,师法自然,但中国园林是“人”型园林,而日本园林是“天”型。
陈从周先生表示“中国园林是人工中见自然,日本园林是自然中见人工” 。
中日园林都采用相似山水园林空间格局。
但由于中日地理环境的不同,形成了布局上的不同侧重。
二者都是源于对真实环境的写仿,却分别形成了“大陆文化影响下的山水共生的山水园林和海洋文化影响下的海岛共生的池泉园”两种模式 。
与西方规则式构图不同,中、日园林都是向心式构图。
但是中国园林往往有山有水,但不一定有岛,常以水、岛为平面中心,以山、亭为视觉中心 ,日式园林则是有水有岛,不一定有山,常以水、沙、岛、石为平面中心和视觉中心。
一池三山是中日园林中的常用的母题,但略有差别,例如日本园林经常用石或植物修出龟形或鹤形,称龟鹤岛,中国园林则没有这种做法。
从游览体验来说,中国园林以动为主,日本园林以静为主。
对自然美的膜拜--日本古典名园赏析(六)东院庭园和神泉苑刘庭风
【期刊名称】《园林》
【年(卷),期】2006(000)002
【摘要】@@ 东院庭园在奈良平城宫遗址处,是奈良时代(711-794)的皇家园林,因在平城宫的东部,又称东宫,孝谦天皇和称德天皇称为东院.称德天皇建玉殿,并在此举行宴会,光仁天皇时称为杨梅宫,圣武天皇称为南苑.自从桓武天皇(737~806)迁都京都后,东院庭园随平城宫渐毁.1967年后,日本考古学家多次进行考古,发掘庭园遗址.1978年被定为日本特别史迹,1992年被定为特别名胜,1993年开始恢复,1995年建东北角建筑,1996年完成北侧的木板墙,1997年完成主体建筑、平桥和反桥,1998年西面建筑和南北向木墙全面完成并开放.
【总页数】2页(P8-9)
【作者】刘庭风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U986
【相关文献】
1.对自然美的膜拜——日本古典名园赏析(十七)妙心寺庭园 [J], 刘庭风
2.对自然美的膜拜——日本古典名园赏析(十九)金阁寺庭园 [J], 刘庭风
3.对自然美的膜拜——日本古典名园赏析(二十)圆德院和高台寺庭园 [J], 刘庭风
4.对自然美的膜拜——日本古典名园赏析(二十一)东福寺庭园 [J], 刘庭风
5.对自然美的膜拜——日本古典名园赏析(二十二)南禅寺庭园 [J], 刘庭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日本建筑特点及其审美观院校: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班级:08商务日语(1)班姓名:马亚利学号:0807250108辅导老师:范云霞浅析日本建筑特点及其审美观摘要:日本文化飘自中国,在长期的对外文化交流中,逐渐形成了风格多元,内涵丰富和自然主义的审美特色。
日本有着与众不同的强烈的传统文化,有着固有的独特的固有的建筑观,在建筑的设计上表现为重抽象、简练和强调工艺精美等特点。
该文通过对日本传统设计中具代表性的茶庭和民居等建筑形式,从艺术哲学,美学和社会等多角度探讨了日本传统设计的独特手法和审美情趣。
关键词:日本美学,神社建筑与庭院,茶庭与茶屋,枯山水,町家住宅,禅宗,泡泡筑自古以来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各自的审美意识。
人们爱美,追求美,关于什么是美,美的本质是什么这个话题,人们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审美意识与地域民族性和宗教文化的关系,不仅是史学家关注的热点,更是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接下来,我就结合日本传统建筑的特点,来分析一下日本这个民族人民的审美观。
在当今的世界建筑舞台审美情趣上活跃着一批日本设计师,他们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东方热。
其之所以能得到国际范围上的广泛关注和认可,正是因为在他们的作品中始终体现出来的本土民族精神和审美风格。
在世界建筑发展大潮中,日本建筑无疑是令人瞩目的。
作为经济、文化、科技三者结合发展而成的产物,日本当代建筑创造了建筑史上划时代的作品。
但是却很少能看到像中国传统建筑那样华丽的雕刻与装饰,只是保留了材料的本来质地,没有粉刷纹饰,错落搭配而体现出材料本身的自然美。
直至现代,日本的建筑物中仍保留了草木材料的风格。
日本的当代文学、美术、音乐似乎还没有日本当代建筑这样高的成就。
中国建筑界一直关注日本建筑界的动向,也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
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和模仿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日本不断从中国、朝鲜等民族引入优秀民族文化,藉以丰富自己的民族文化。
南京林业大学《园林综合理论》园林史基础整理2003年1.汉武帝刘彻在长安兴建的________中的________之布局与造景可谓后世园林创作的模本。
2.著名的三山五园是玉泉山的_______、万寿山的_______,______的静宜园及________、___________。
3.法国古典园林最主要的代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_设计的。
4.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分别是王维和白居易以山水泉石为精神寄托的佳地。
5.著名的___________是美国第一座城市公园,它的设计方案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合作完成。
6.日本庭园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庭三大类型。
7.清末三大离宫御苑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8.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园的代表作品有_________和___________。
答案:1.建章宫一池三山 2.静明园清漪园香山圆明园、畅春园3.凡尔赛宫孚—勒—维贡府邸勒诺特4.辋川别业庐山草堂5.纽约中央公园奥姆斯特德沃克斯6.筑山庭、平庭、茶庭7.圆明园、避暑山庄和清漪园(颐和园)8.埃士特庄园和兰台庄园2004年6、世界造园系统除西亚外,还有其它两大系统,即_________和__________。
7、传说公元前七世纪建于西亚的_______是世界第一名园,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
8、如果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来加以分类,中国古典园林可归纳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主要类型。
9、秦始皇在渭水之南作________,苑中建造许多离宫,还在苑中掘长池、引渭水,东西二百里,南北二十里,池中筑土为_______,开创了我国人工堆山的记录。
答案:6.中国体系欧洲体系7.空中花园8.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庙园林9.上林苑蓬莱山2005年13.中国园林的兴建,是从奴隶经济已相当发达的______开始的,此时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经济条件都取得了很大发展,奴隶主们才有可能兴建以游憩生活为内容的园林。
现代建筑主义大师—贝聿铭前言:贝聿铭,美籍华人建筑师,1983年普利兹克奖得主,被誉为“现代建筑的最后大师”。
贝聿铭为苏州望族之后,1917年出生于广东省广州市,父亲贝祖贻曾任中华民国中央银行总裁,1935年赴美国哈佛大学建筑系学习师从建筑大师格罗皮乌斯和布鲁尔。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代表作品有美国华盛顿特区国家艺廊东厢、法国巴黎罗浮宫扩建工程。
设计理念:建筑界人士普遍认为贝聿铭的建筑设计有三个特色:一是建筑造型与所处环境自然融合。
二是空间处理独具匠心。
三是建筑材料考究和建筑内部设计精巧。
这些特色在“东馆”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纵观贝聿铭的作品,他为产业革命以来的现代都市增添了光辉,可以说与时代步伐一致。
到了1988年,贝聿铭决定不再接受大规模的建筑工程,而是改为慎重地选择小规模的建筑,他所设计的建筑高度也越来越低。
美秀美术馆更明显地显示了晚年的贝聿铭对东方意境,特别是故乡那遥远的风景——中国山水理想风景画的握憬。
日本的评论界讲得好,这件作品标志着贝聿铭在漫长的建筑生涯中一个新的里程。
建筑构造之意境人们常常埋怨建筑受到各种限制、而无法实现初衷。
但常常又由于有了限制,优秀的创造才得以体现,美秀美术馆就是一件绝好的范例。
1997年1月21日贝聿铭在纽约曾接受过一次记者的采访,他认为:“我感谢KERK,我的老朋友,构造的形态当然被地形所左右,根据当地的规定,总面积为一万七千平方米的部分,大约只允许两千平方米左右的建筑部分露出地面,所以美术馆80%的部分必须在地下才行。
”现在我们看到完成的这个超过我们想象的建筑,可以说是被约束下的杰作,在制约中,我们看到了贝聿铭的天才手笔。
从外观上只能看到许多三角、棱形等玻璃的屋顶、其实那都是天窗,一但进入内部,明亮舒展的空间超过人们的预想。
整个建筑由地上一层和地下两层构成,入口在一层,进正门之后仰首看去,天窗错综复杂的多面多角度的组合,成为你对这个美术馆的重要记忆。
1、园林的基本概念:-在一定地段范围内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者人为地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的布置,从而构成一个供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
2、园林史:记录和论述园林的渊源、发展演变、形式体系、风格类型等一般规律及其特征,为现代园林建设提供历史借鉴的园林理论。
3、世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园林景观的孕育阶段--原始文明阶段;第二阶段:农业文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第三阶段:工业文明阶段;第四阶段:信息文明阶段4、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中国、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5、园林四大构景要素分别是:山、水、植物、建筑。
6、世界三大园林体系:欧洲园林体系、伊斯兰园林体系和中国园林体系。
7、欧洲园林:又称为西方园林,主要是以古罗马和古希腊园林为渊源。
其早期为规则式园林,以中轴对称或规则式建筑布局为特色,以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的堆砌雕刻、花木的整形与排行作为主要风格。
文艺复兴后,出现了以人工美的规则式园林和自然美的自然式园林为造园风格的意大利台地园林、法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
8、伊斯兰园林体系:以古波斯园林为渊源,以两河流域及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为范围,横跨欧、亚、非三大洲,,以波斯、印度、西班牙中世纪园林风格最为典型。
特点:十字形庭园为典型布局方式,讲究植物和水法。
9、东方园林体系:以中国为代表,影响到日本、朝鲜、东南亚地区。
主要特点:建筑美与自然美有机融合;充溢着诗情画意自然式山水风景园林为主,典雅精致,意境深远。
布局形式以自由、变化、曲折;景物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人工美和自然美的完美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10、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历史分为五个时期:一、生成期园林产生和成长的幼年期,相当于殷、周、秦汉时期。
二、转折期相当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三、全盛期相当于隋、唐时期。
四、成熟前期相当于两宋时期。
五、成熟后期相当于元、明、清时期。
11、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一、本于自然、高于自然;二、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三、诗话的情趣;四、意境的蕴涵。
选择1中国古典园林的三大源头是(A、B、C)A.囿B.圃C.台D.园2《诗经·大雅·灵台》中所描写的灵台是( c)建造的?A.夏启B.商纣王C.周文王D.楚灵王3秦汉时期社会文化风格的特点是(A)与(C),这种气魄在宫殿园林建筑中得以充分体现。
A.宏阔B.精致C.雄大D.内敛4中国古典园林一池三山造园模式最早实践在( C )A.秦兰池B.汉上林苑昆明池C.汉建章宫太液池D.汉上林苑镐池5魏晋南北朝士人以山水为题材的文艺创作日趋繁盛,主要类型有(ABC)A.山水诗B.山水画C.山水园林D.山水哲学6魏晋南北朝时期是继战国之后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解放的时代,也被称之为( C )的时代。
A.神的觉醒B.王的觉醒C.人的觉醒D.物的觉醒7魏明帝景初元年(236年),在芳林园西北陬所起的“土山”,就是著名( B )。
A.云阳山B.景阳山C.向阳山D.龙阳山8建康华林园为模仿洛阳华林园建造,它始建于( B )时期A.东吴B.东晋C.刘宋D.萧梁9中国园林从写实,过渡到写意与写实相结合的代表性园林是( B )A.石崇金谷园B.张伦宅园C.谢灵运始宁墅D.谢安东山别墅10拥有“南北二居”两大建筑群的园林是( C )A.石崇金谷园B.张伦宅园C.谢灵运始宁墅D.谢安东山墅11以下哪些社会因素对隋唐的园林建设有直接影响?ABCA.隋唐时期的文学、绘画在前代基础上得到了长足发展。
B.隋唐时期长安城的城市规划和建设。
C.宫室建筑为代表的建筑技术水平及建筑艺术的追求,为隋唐园林风格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隋唐时期宽松的政治氛围。
12( D )是我国宫苑“水景园”的始创。
A.洛阳紫微宫B.长安大明宫C.长安兴庆宫D.隋洛阳西苑13( AD)是以白居易为代表的一部分唐代士大夫的营园目的和园林观。
A.寄托精神,陶冶性情。
B.争奇斗富。
C.彰显社会地位。
D.以泉石竹树养心,借诗酒琴书冶性。
14两宋社会(ABC)因素对当时的园林建设有直接影响。
对自然美的膜拜——修学院离宫
皇家园林之一。
修学院的建造由后水尾上皇所设计与指导,连模型都是他亲力亲为。
园林始建于1655年,竣工于1699年。
因园建于比睿山麓,山坡上全为农田。
为了不破坏农田景观,整个离宫分成三个小园,称下御茶屋、中御茶屋和上御茶屋,形成园中园的结构。
三园间用松道相接,道边就是农田。
下御茶屋面积4390平方米,面积最小。
以寿月观为主景,前铺白砂飞石,从上御茶屋引下的水做成曲水,经两道瀑布,汇于观前水池,其中有一瀑布称白丝瀑,水池中有小岛。
此外,此区还有萤泉、神形灯笼、箭楼形灯笼、弯曲阁(毁)。
下御茶屋为山庄的基地,上皇曾在此举行歌会和宴会。
中御茶屋面积6900平方米。
后水尾上皇的第八皇女朱宫光子把上皇及其母东福门院的客殿和自建的乐只轩合并成林丘寺,削发为尼,在寺中修炼,1885年归于修学院离宫。
现由外门、中门、乐只轩、客殿及前庭组成。
此区建筑紧密,高低错落,不甚得宜,但是前庭空间和曲水瀑布皆妙。
乐只轩前出宽檐广缘,游人可以坐此欣赏前庭的曲水、水池、石梁、瀑布等。
上御茶屋位于三园最高处,面积也最大,45900平方米,是整个离宫的精华处。
上皇从音羽川引水而来,经两个瀑布雄瀑和雌瀑泻入大池,雄瀑高而雌瀑低。
水池称浴龙池,池中用土堆成三个小岛:中岛、三保岛、万松坞,形成一池三山格局。
中岛上建穷邃亭,中岛与山体间建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