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谢朓《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
江路西南永,归流东北骛。天际识归舟,云 中辨江树。旅思倦摇摇,孤游昔已屡。既欢 怀禄情,复协沧州趣。
误:用的极好,把思念之情表达的更加急切, 思念之情更深。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 处。”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暮雨上至潇潇下用洒字来形容就使人仿佛听到了雨的声音看到了雨的动态那是一阵秋天凉爽萧疏的雨而经过这番雨秋就变得更清了秋是不可以洗的但词人偏以为秋之清是由于暮雨之洗使人感到生动真切觉雨后清空清朗之状如在目前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 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 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 东流。
吊柳会(吊柳七):柳永去世后,无亲人祭 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 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亦称为“群妓合金葬柳七” 这种风俗一直持 续到宋室南渡。
后人有诗题柳永墓云:乐游原上妓如云, 尽上风流柳七坟。可笑纷纷缙绅辈,怜才不 及众红裙。
沈祖棻:用一“对”字起领,勾画出词人正面对一 幅暮秋季节、傍晚时间的秋江雨景。“暮雨”上至 “潇潇”,下用“洒”字来形容,就使人仿佛听到 了雨的声音,看到了雨的动态,那是一阵秋天凉爽 萧疏的雨,而经过这番雨,“秋”就变得更“清” 了,秋是不可以洗的,但词人偏以为秋之清是由于 暮雨之洗,使人感到生动、真切,觉雨后清空、清 朗之状,如在目前。《九歌•大司命》:“使冻雨兮 洒尘”句,可能使柳永受到启发。“洒江天”也是 洒向空气中的灰尘,但由此想出“洗清秋”,构思 就更新颖。
温庭筠《望江南·梳洗罢》:“梳洗罢,独倚 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肠断白苹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