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PPT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14
主反应CH 3COOH+H+C 4H 9OHCH 3COOC 4H 9+H 2O1、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加快反应速度2、利用可逆平衡反应制备有机化合物,提高产物的产率通常有两种方法: 1)使某一种反应物过量,平衡向产物方向移动。
选择哪一种反应物过量,应考虑以下三个因素:〈1〉 应考虑反应物的价格〈2〉 是否有利于产物的分离纯化 〈3〉 是否容易回收再利用2)及时将反应过程中的产物之一或全部分出反应体系副反应H+C 4H 9OH+H 2O2C 4H 9OC 4H 9一、 药品用量及理论产量的计算药品:正丁醇 13.6ml (11.1g ,0.15mol ) 乙 酸 9.5 ml (9.9g ,0.165mol ) 浓硫酸,10%碳酸钠溶液,无水硫酸镁乙酸正丁酯的理论产量:0.15×116.16≈17.4 (g)生成水的理论量: 0.15×18.02 ≈ 2.7(g)约2.7 ml 二、 物理常数1、主要反应物、产物的物理常数 化合物 分子量 密度 熔点 沸点 溶解度 乙酸 60.15 1.0492 16.6 117.9 任意混溶 正丁醇 74.12 0.8098 -89.53 117.25 7.920 乙酸正丁酯116.160.8825-77.9126.50.72、正丁醇、乙酸正丁酯和水形成的几种恒沸化合物: 恒沸化合物 沸点 /℃ 组成的质量分数/% 乙酸正丁酯 正丁醇 水 二元乙酸正丁酯-水 90.7 72.9 27.1 正丁醇-水 93.0 55.5 44.5 乙酸正丁酯-正丁醇117.6 32.8 67.2 三元乙酸正丁酯-正丁醇-水90.763.08.029.0五、反应装置及实验操作1、带分水器的回流冷凝装置2、分水器的使用3、液体的洗涤操作4、液体的干燥操作5、蒸馏操作(精制产品)六、实验步骤1取料:50ml三颈烧瓶+ 13.6mlC4H9OH + 9.5ml CH3COOH + 0.5ml 浓H2SO4 摇匀2 加热回流(约40min)3 粗产品+饱和碳酸氢钠至中性(用pH试纸检测)4 转至分液漏斗,分出粗产品(取上层)5 洗涤:(1)15ml H2O洗(取上层)(2)15ml饱和CaCl2溶液洗(取上层)6 无水MgSO4 干燥7 蒸馏(收集沸程为122℃~127℃的馏分)得产品七、注意事项1 正确使用分水器2 正确判断反应终点A 分水器中无油珠下沉B 分出水量已达到或超过计算值3影响产品产率的主要因素A C4H9OH是否全部反应完B 粗品的干燥程度4实验中应防止乙酸正丁酯的挥发A、洗涤过程中液体静止分层时应注意密闭B、产品要倒入指定的回收瓶。
实验四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实验目的1、熟悉乙酸正丁酯反应原理,掌握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2、掌握回流和蒸馏操作;3、掌握洗涤和萃取操作。
实验原理以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酸催化直接酯化制备乙酸正丁酯:酯化反应一般要用酸进行催化,本实验采用硫酸。
为使化学平衡有利于酯的生成,本实验采用乙酸过量的方法。
实验试剂与仪器100 mL圆底烧瓶、球形冷凝管、直形冷凝管、50 mL烧瓶、分液漏斗、烧杯、锥形瓶、滴管、温度计、电子天平。
正丁醇、冰醋酸、浓硫酸、碳酸钠溶液,无水硫酸镁。
实验内容在干燥的100 ml圆底烧瓶中,装入正丁醇(15 ml,0.15 mol)、冰醋酸(17 ml,0.3 mol),并小心加入2ml浓硫酸。
混合均匀,投入1-2颗沸石,然后安装回流冷凝管。
混合物加热回流1.5h左右。
停止加热,冷却后卸下回流冷凝管,再加一颗沸石,改成蒸馏装置,加热蒸馏至蒸馏瓶内仅剩几毫升液体。
馏出液倒入250ml锥形瓶或烧杯中,浸在冷水或冰水浴中冷却,谨慎小批量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会冒泡),直至反应液中的酸被中和,馏出液对蓝色石蕊试纸不变色。
将混合物倒入分液漏斗中尽可能分去水层后再用20ml水洗涤一次,仔细地分去水层。
将酯层倒入小锥形瓶中,加少量无水硫酸镁干燥。
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倒入干燥的50 ml蒸馏烧瓶中(注意不要把硫酸镁倒进去!)加入沸石,安装好蒸馏装置,在石棉网上加热蒸馏。
收集119~125℃的馏分。
前后馏分倒入指定的回收瓶中。
产量约12-14g。
注意事项1、在加入反应物之前,仪器必须干燥。
、2、浓硫酸起催化剂作用,只需少量即可;加浓硫酸时,要边加边摇,以免局部碳化。
3、pH试纸使用时要放再表面皿中,且只需要剪成数块即可。
4、蒸馏装置必须干燥,仪器在烘箱中或气流烘干器上烘干(分液和干燥产物之应前先把仪器洗干净放入烘箱中干燥后再使用。
实验六-乙酸正丁酯的制备3页一、实验目的1.了解酯类的合成方法;2.学习分液漏斗的使用;3.学习简单的柱层析分离方法。
二、实验原理乙酸正丁酯(也称正丁酸乙酯)是一种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6H12O2。
其可用于作为溶剂,用于油漆、涂料、润滑油等领域。
其制备通常利用酸酐或酸酐酯类反应来实现,反应方程式如下:R1COOH+R2OH→R1COOR2+H2O在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实验中,氢氧化钠将被用作催化剂加入乙酸和正丁醇的混合物中,积极地推动酸酐酯类反应的进行。
本实验中制备的产物将经柱层析分离方法进行纯化。
三、实验步骤1.将分液漏斗安放在装有200 mL混合液的棕色瓶子上,将200 mL棕色瓶子中的混合液(60%正丁醇和40%乙酸)倒入分液漏斗中。
加入1.0 g的NaOH,轻轻摇晃分液漏斗。
2.将上层乙酸层从分液漏斗中引出,加入蒸馏瓶中。
3.将下层正丁醇层从分液漏斗中引出,用干燥管脱去残余的水汽,放入棕色烧杯中。
4.使用旋转蒸发器去除水汽,直到正丁酸乙酯完全干燥。
5.将蒸馏瓶中的产物,放入干燥的100 mL圆底烧杯中。
加入适量的萃取液,并在圆底烧杯中装有一小型滴定管,并进行柱层析法的纯化。
四、实验要点1.鉴于混合物水溶,应用分液漏斗时应小心、轻轻地摇晃。
2.将棕色烧杯内的残留水汽清除后,务必立即将其放入旋转蒸发器中,以确保取得高纯度正丁酸乙酯产物。
3.使用柱层析分离法纯化时,需要注意,在最终的纯净品收集装置中收集数量等于高氯酸的样品,因此确保样品收集室合适并准备好合适的溶剂以用于柱层析的纯化过程。
五、实验数据本实验制备出的乙酸正丁酯物质外观:微黄色液体产量:2.24g物质纯度:99.5%六、思考题1.你如何知道你制备的乙酸正丁酯是真正的乙酸正丁酯?可以使用GC(气相色谱)对乙酸正丁酯进行分析,以鉴定结果。
通过与已知的乙酸正丁酯的GC上的“指纹图谱”进行比较,可以确认制备的乙酸正丁酯。
2.如果你添加的NaOH的量多于或少于实验中规定的量,你将获得哪些不同的结果?添加比实验中规定的更多的NaOH将导致除水以外的反应生成的产物增加,仅加少于实验中规定的NaOH将导致反应难以进行或生成较少的产物。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
实验目的:
1、掌握乙酸正丁酯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掌握回流、洗涤、干燥等基本操作
实验原理:
CH
3COOH +CH 3CH 2CH 2CH 2OH +
CH 3COOCH 2CH 2CH 2CH 3+H 2O
实验步骤:
1.产品的制备:
在干燥的100 mL 圆底烧瓶(或三口瓶)中装入11.5 mL 正丁醇和7.2 mL 冰醋酸,再加入3~4滴浓硫酸。
混合均匀后投入沸石,然后安装分水器和回流冷凝管,并在分水器中预先加入饱和食盐水至略低于支管口。
在石棉网上加热回流,直至把水分尽(大约40分钟)。
反应完毕,停止加热。
2、纯化粗产品:
把分水器中的酯层和圆底烧瓶中的反应液一起倒入分液漏斗中。
酯层先用10mL 水洗涤(目的:除去乙酸、硫酸),分去水层后,再用5mL 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至碱性(目的:中和酸,不用氢氧化钠溶液),分液后酯层再用饱和食盐水各10mL 洗涤两次(目的:除去碳酸钠),分去水层,加入适量无水硫酸镁干燥。
(干燥的标准是什么?)
3、产品精制
将干燥后的乙酸正丁酯倒入干燥的50 mL 蒸馏烧瓶中,加入沸石,蒸馏,收集124~126℃的馏分,称重,计算产率。
注意事项:
1、注意回流分水装置的安装。
2、乙酸正丁酯的制备与乙酸乙酯的制备在原理、操作上有何不同?
3、在实验过程中,那些玻璃仪器需要干燥?。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乙酸正丁酯是一种常用的有机化合物,通常用于溶剂、香料、染料和涂料等方面。
本文将介绍一种简单的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
实验原理乙酸正丁酯是由乙酸和正丁醇反应得到的。
反应的化学式如下:CH3COOH + C4H9OH → CH3COOC4H9 + H2O这个反应可以通过加热乙酸和正丁醇混合物,同时加入硫酸作为催化剂来进行。
实验步骤材料准备:1. 乙酸 50ml2. 正丁醇 50ml3. 硫酸 2ml4. 蒸馏水 100ml5. 水浴锅6. 水分离漏斗7. 液体分液漏斗实验操作:1. 将乙酸和正丁醇精确地称取,并放入一个干净的底部为圆底烧瓶的玻璃容器中。
2. 小心地倒入2滴硫酸作为催化剂,并搅拌混合物。
3. 将这个容器放到一个水浴锅中,然后将水浴温度升高至80~90℃,维持这个温度40分钟,期间搅拌混合液。
注意水浴锅的热量,不可以过热或过烧。
4. 40分钟后,关闭水浴锅,让混合液冷却至室温。
5. 将冷却后的混合液倒入水分离漏斗中。
6. 在漏斗中,重力将分离底部的沉淀(乙酸正丁酯)和上层的水分离出来。
7. 将分离的乙酸正丁酯存储在一个干燥的玻璃瓶中,避免阳光直射。
操作注意事项:1. 在添加硫酸时一定要小心,因为硫酸是强酸,切勿接触皮肤或眼睛。
可以使用小滴管添加硫酸。
2. 水浴锅的温度不宜过高。
3. 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实验需在通风的地方进行,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实验结果经过上述步骤,可以得到白色或微黄色的乙酸正丁酯产物。
产物的重量和产率可通过称取沉淀的质量进行计算。
通常情况下,乙酸正丁酯的产率约为50%。
如果需要获得更高的产率,可以通过反复萃取等方式进一步提纯产物。
结论本实验介绍了一种简单的制备乙酸正丁酯的方法,通过加热乙酸和正丁醇混合物,并加入2滴硫酸作催化剂,经过40分钟的反应后得到乙酸正丁酯产物。
制备乙酸正丁酯的实验需在通风的地方进行,操作时需小心。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加深对有机合成反应原理的理解,增强实验操作和安全意识。
CH 3COOH + CH 3CH 2CH 2CH 23COOCH 2CH 2CH 2CH 3 + H 2O 2CH 3CH 2CH 2CH 23CH 2CH 2CH 2OCH 2CH 2CH 2CH 3 + H 2OCH 3CH 2CH 2CH 23CH 2CH=CH + H 2O一、实验目的掌握乙酸正丁酯的制备方法,重点学习分水器的使用及操作。
二、实验原理反应:副反应:为了促使反应向右进行,通常采用增加酸或醇的浓度或连续地移去产物(酯和水)的方式来达到的。
在实验过程中二者兼用。
至于是用过量的醇还是用过量的酸,取决于原料来源的难易和操作上是否方便等诸因素。
提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度。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电热套、蒸馏烧瓶、分水器、直形冷凝管、蒸馏头、温度计、锥形瓶、分液漏斗、滴管、pH 试纸、小烧杯、洗瓶、铁圈。
五、仪器装置图 (回流反应装置图)六、实验步骤(1)加料。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35mL正丁醇、22mL冰醋酸及10滴浓硫酸,摇匀后,加入几粒沸石,再安装好分水器(先从分水器上端小心加水至分水器支管处,然后再放去9~10mL的水,再安装上去),回流冷凝管。
(2)加热回流至分水器中水位不再上升为止(当水充满时,可以由活塞放出)。
蒸汽回流的高度:超过冷凝管进水口高度2~3cm即可。
(3)冷却(不可以拆卸回流冷凝管)后。
将烧瓶中的混合物与分水器中的酯层合并,转入分液漏斗中。
(4)依次用10mL水,10mL10%碳酸钠溶液洗至无酸性(pH=7),再水洗一次,用少许无水硫酸镁干燥。
(5)重蒸(略)。
(6)用一干燥的小烧杯称产品重量(或用量筒量取产品体积)。
测其产品折光率。
纯化流程:混合物(乙酸、乙酸丁酯、水、硫酸)下层(硫酸)(乙酸、乙酸丁酯)3溶液中和(乙酸钠溶液)上层下层(Na2CO3溶液)(乙酸丁酯)4干燥(水合MgSO4)馏液(纯乙酸正丁酯)产品:乙酸正丁酯,有水果香味的无色液体。
产量 g(或ml),产率 %。
实验二:乙酸正丁酯的合成一、实验目的•学习醇酸脱水成酯的合成反应和机理•学习共沸蒸馏原理,了解常见的共沸体系。
•学习利用分水器进行共沸蒸馏装置的搭装和使用,进一步掌握简单蒸馏操作。
•学习回流、共沸蒸馏、萃取、分液、干燥等操作。
二、反应原理•原料:正丁醇,冰醋酸,浓硫酸(催化剂),10%Na2CO3溶液(中和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剂)•反应及原理:••本实验为可逆反应,要使反应向右进行,需要采取的手段:(1)增加某种反应物的投料量,(2)不断将某种生成物取走,如本实验利用共沸蒸馏的方法将体系中生成的水带出,再利用分水器将水与体系分离,使反应向生成物方向进行。
三、基本操作•回流冷凝装置•分水器的使用•液液萃取的原理及分液漏斗的使用演示分液漏斗的操作及使用时应注意的问题,如放气等。
•干燥原理及干燥剂用量的判断。
•复习简单蒸馏操作四、本实验需要注意的问题1.滴加浓硫酸要边加边摇,避免炭化。
2.分水器应预先加入一定量的水,并做好标记,最后记下生成的水量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
3.反应刚开始时,注意控温,在80 C加热15分钟(注:是溶液温度,而不是蒸汽温度),待反应进行一段时间之后再加热回流使反应中生成的水与体系分离。
4.用10%Na2CO3溶液中和酸时注意放气。
5.pH试纸必须放在表面皿中使用,拿出几张,立刻盖上瓶盖,否则时间长了就失效了。
6.产品经老师检查后再倒入回收瓶。
五、实验中使用的仪器序号名称规格件数1 圆底烧瓶25ml,(14#) 12 圆底烧瓶10ml (14#) 23 分水器 14 球形冷凝管 15 锥形瓶25ml (14#) 16 蒸馏头14# 17 直型冷凝管14# 18 单股接引管14# 19 玻璃塞14# 210 量筒50ml 111 量筒10ml 112 温度计300℃ 113 温度计套管 114 玻璃漏斗 115 滴管 116 梨型分液漏斗50或100ml 117 表面皿 118 烧杯50ml 119 玻璃棒 1合计21件六、需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的知识1.共沸蒸馏原理及夹带剂的作用1) 共沸蒸馏原理在混合物中加入第三组分,该组分与原混合物中的一个或两个组分形成沸点比原来组分和原来共沸物沸点更低的新的具有最低共沸点的共沸物,使组分间的相对挥发度增大,易于用蒸馏的方法分离,这种蒸馏方法称为共沸蒸馏,加入的第三组分称为恒沸剂或夹带剂。
乙酸正丁酯的制备一. 实验内容:1.以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制备乙酸乙酯。
2.称重并计算产率。
3.完成实验报告和思考题。
二.基本原理:乙酸和正丁醇的酯化反应为:H+CH3COOH+CH3CH2CH2CH2OH CH3COOCH2CH2CH2CH3+H2O为了促使可逆的酯化反应向右进行,可让某一原料过量或连续地移去产物(酯和水)中的一种或全部的方式来达到。
本实验用浓硫酸作催化剂,等量的乙酸与正丁醇反应,采用分水器分水提高乙酸正丁酯的产率。
乙酸正丁酯、正丁醇和水的共沸物组成组成(质量%)共沸物沸点/℃正丁醇乙酸正丁丁酯水正丁醇-水93.0 55.5 44.5 乙酸正丁酯-水90.7 72.9 27.1正丁醇-乙酸正丁酯117.6 67.2 32.8正丁醇-乙酸正丁酯-水90.7 8.0 63.0 29.0三. 主要仪器、试剂与材料:1. 主要仪器圆底烧瓶(50mL)、分水器、球形冷凝管、量筒、分液漏斗、温度计(200℃)、锥形瓶、三角漏斗、直形冷凝管、蒸馏头、尾接管、梨形瓶或圆底烧瓶烧杯(25mL)、台秤、电热套、脱脂棉、阿贝折光仪2. 试剂与材料正丁醇11.5mL、冰醋酸7.2mL、浓硫酸0.5mL、10%碳酸钠、无水硫酸镁四. 实验装置:出水进水五. 实验步骤:在干燥的50mL圆底烧瓶中,加入11.5mL(0.125mol)正丁醇和7.2mL(0.125mol)冰醋酸,摇匀。
再小心地进入3~4滴浓硫酸,并加入2~3粒沸石。
按装分水器和球形冷凝管,并在分水器中预先加水至略低于支管口,接通冷却水,用电热套加热回流,把反应一段时间生成的水逐渐分去,保持分水器中水在原来高度,约30~40分钟后不再有水生成,表示反应完毕,停止加热,记录出水量。
冷却后卸下回流冷凝管,在分水器中加水将有机层排入反应瓶中。
将反应瓶中的液体倒入分液漏斗中,用10mL水洗涤,分出下层水层,上层有机层用10mL10%碳酸钠溶液洗涤,试验是否仍呈酸性(若仍呈酸性,继续用碳酸钠溶液洗涤直至呈微碱性),分去水层,将酯层用10mL水洗涤至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