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酸丁酯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417.04 KB
- 文档页数:17
乙酸丁酯(MSDS)安全技术说明书乙酸丁酯中文名:乙酸丁酯;醋酸正丁酯英文名:butyl acetate;butyl ethanoate 标分子式:CHO 分子量:116.16 CAS号:123,86,4 6122识危规号:32130 性状:无色透明液体,有果子香味。
理溶解性:微溶于水,溶于醇、醚等多数有机溶剂。
化熔点(?):,73.5 沸点(?):126.1 相对密度(水,1): 0.88 性临界温度(?):305.9 临界压力(MPa): 相对密度(空气,1):4.1 质燃烧热(KJ/mol):3463.5 最小点火能(mJ): 饱和蒸汽压(KPa):2.00(25?)燃烧性:易燃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闪点(?):22 聚合危害:不聚合燃爆炸下限(,):1.2 稳定性:稳定烧爆炸上限(,):7.5 最大爆炸压力(MPa):0.850 爆引燃温度(?):370 禁忌物:强氧化剂、碱类、酸类。
炸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
与氧危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
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险燃。
性灭火方法:抗溶性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
用水灭火无效,但可用水保持火场中容器冷却。
毒LD 13100mg/kg(大鼠经口) 50性 LC 9480mg/ kg(大鼠经口) 50对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人健康危害:对眼及上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有麻醉作用。
吸入高浓度本品出现流泪、咽体痛、咳嗽、胸闷、气短等,严重者出现心血管和神经系统的症状。
可引起结膜炎、角膜炎,危角膜上皮有空泡形成。
皮肤接触可引起皮肤干燥。
害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
就医。
急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
如呼吸困难,给输氧。
如呼吸停止,救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A0101 了解生产工艺与确定反应器小组成员:缪杰韩强吴志益陈秋月刘娜徐艳任务点0101-1 合成乙酸丁酯的反应原理及其工业生产方法(完成者:韩强)C4H9OH+CH3COOH→CH3COOC4H9+H2O由乙酸与正丁醇在硫酸存在下酯化而得。
将丁醇、乙酸和硫酸按比例投入酯化釜,在120℃进行酯化,经回流脱水,控制酯化时的酸值在0.5以下,所得粗酯经中和后进入蒸馏釜,经蒸馏、冷凝、分离进行回流脱水,回收醇酯,最后在126℃以下蒸馏而得产品。
生产工艺有连续法及间歇法,视生产规模不同而定。
原料消耗定额:乙酸(98%)540kg/t、正丁醇650kg/t。
任务点0101-2 乙酸丁酯、原料、催化剂的物理、化学性质(完成者:缪杰)乙酸物化性质正丁醇物化性质英文名称: butyl alcohol;1-butanol 别名: 丁醇分子式:C4H10O;CH3(CH2)3OH 分子量: 74.12 熔点: -88.9℃沸点:117.25 相对密度: d(20,4)=0.8908;蒸汽压: 35℃(蒸汽压:0.82kPa/25℃) 溶解性: 微溶于水,溶于乙醇、醚多数有机溶剂稳定性: 稳定外观与性状: 无色透明液体,具有特殊气味危险标记: 7(易燃液体)临界压力(MPa): 4.90 饱和蒸气压: 0.82(25℃) 折射率(n20D )1.3993,闪点:35℃(闭口),40℃(开口) 自燃点365℃,粘度:2.95mPa.s(20℃) 张力:24.6mN/m(20℃) 20℃时在水中的溶解度7.7%(重量),水在正丁醇中的的溶解度20.1%(重量)。
用途:用于制取酯类、塑料增塑剂、医药、喷漆,以及用作溶剂。
也是多种涂料的溶剂和制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见邻苯二甲酸酯)的原料,也用于制造丙烯酸丁酯、醋酸丁酯、乙二醇丁醚以及作为有机合成中间体和生物化学药的萃取剂,还用于制造表面活性剂催化剂:浓硫酸纯硫酸是一种无色油状液体。
醋酸丁酯一醋酸丁酯概述1 物理化学性质醋酸丁酯(乙酸丁酯)结构式: CH3COOC4H9产品外观:无色液体,有水果香味。
物化性质:无色有果香气味的液体。
沸点(101.3kPa)126.114℃,熔点-73.5℃,相对密度(20℃/4℃)0.8807,燃点为421℃。
闪点(闭口)27℃;爆炸极限(下限)1.4%(vol),(上限)8.0%(vol)。
乙酸丁酯微溶于水,能与醇、醚等一般有机溶剂混溶。
乙酸丁酯与低级同系物相比,乙酸丁酯难溶于水,也较难水解。
但在酸或碱的作用下,水解生成乙酸和丁醇。
主要用途: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和低毒性,相对于芳香烃类和一些醇类做为涂料的溶剂更具有时,因此广泛用于聚氯酯漆、丙烯酸树酯漆、硝基漆、过氧乙烯漆等稀释剂。
用于火棉胶、硝化纤维、清漆、人造革、医药、塑料及香料工业中.是一种优良的有机溶剂,能够溶解松香、聚醋酸乙烯、聚丙烯酸酯、聚氯乙烯、氯化橡胶、杜仲胶、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该品种几乎能与所有的树脂和有机物相溶,因此是一种性能优良、适用广泛的溶剂。
基于其强溶解性、高挥发性和温和不刺激的气味等特征,它被广泛用于制造业以及树脂、固化剂、涂料、粘接剂、印刷等工业的加工过程中。
它在水中具有非常低的溶解度,可用作精细化学品特别是某些抗生素的抽取剂。
它同时也可用作芳香物的组成部分。
另外,它还可以作为生产药物、合成香料、清净剂及其他有机化合物的化工中间体。
除了作为涂料的溶剂外,在日光灯生产中作萤光粉粘合剂的溶剂。
针织布泡沫人造革(涂饰剂)中做溶剂。
包装及贮运醋酸丁酯干燥时对金属无明显的腐蚀性,可用软钢或铝制容器贮存。
毒性和防护:为二级易燃液体。
危规号:62030。
醋酸丁酯蒸气密度为4.0,与空气形成爆炸性的混合物。
注意火源,着火时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或粉末灭火器灭火。
醋酸丁酯对中枢神经有抑制作用,吸入其蒸气对眼及上呼吸道均有强烈刺激作用,且刺激肺胞粘膜,引起肺充血和支气管炎。
醋酸丁酯上游原料冰醋酸、纯碱、醋酸、丁醇、乙醇、正丁醇醋酸丁酯下游产品甲苯二异氰酸酯、双乙烯酮、5-甲基尿嘧啶、聚氨酯树脂、油漆、硝基漆类、硝基清漆、硝基清漆、各色硝基底漆、各色硝基腻子、过氯乙烯漆类、各色过氯乙烯底漆、过氯乙烯腻子、多彩内墙涂料、丙烯酸树脂漆类。
11.⼄酸丁酯(CH3COOCH2CH2CH2CH3)是具有果⾹味的⾹精,经酯化反应可进⾏⼄酸丁酯的合成.有关物质的物理性质见表.合成过程如下:第⼀步:将丁醇和过量的⼄酸混合加热发⽣酯化反应;第⼆步:洗涤提纯;第三步:蒸馏提纯.⼄酸1-丁醇⼄酸丁酯熔点/℃16.6-89.5-73.5沸点/℃117.9117126.3密度/g•cm-3 1.050.810.88⽔溶性互溶互溶不溶(1)上述是合成和提纯⼄酸丁酯的有关装置图,请写出合成和提纯⼄酸丁酯的操作顺序(填字母)C→F→E→A→D→B.(2)C装置中除了装有1-丁醇和过量的⼄酸外,还需要加⼊浓硫酸、沸⽯.装置C中冷凝管的作⽤是:冷凝回流挥发的⼄酸和丁醇;(3)步骤F:酯化反应完成后,向卸下的烧瓶中加⼊25mL⽔的作⽤是溶解吸收未反应的酸和醇.A装置中Na2CO3溶液的作⽤是除去⼄酸丁酯中过量的⼄酸.(4)装置A的分液漏⽃中液体分为两层,⼄酸丁酯应在上(填上、下)层.(5)第⼀步酯化反应过程中可能得到的有机副产物有CH2=CH-CH2-CH3,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写出两种物质的结构简式).分析(1)由⼄酸丁酯的合成和提纯的步骤可知,反应装置为C,然后⽔洗为F、萃取为E、A装置进⾏⽔洗除去苯甲酸,选D 过滤,最后蒸馏为B;(2)反应装置中需要催化剂、沸⽯;C中冷凝管可使反应物冷凝回流;(3)未反应的酸和醇易溶于⽔;Na2CO3可与产品中混有的酸反应;(4)⼄酸丁酯的密度⼩于⽔;(5)第⼀步反应为丁醇和过量的⼄酸在浓硫酸条件下混合加热发⽣酯化反应⽣成⼄酸丁酯(CH3COOCH2CH2CH2CH3),可能发⽣的副反应为丁醇在浓硫酸条件下的消去反应和丁醇之间的取代反应.解答解:(1)由⼄酸丁酯的合成和提纯的步骤可知,反应装置为C,然后⽔洗为F、萃取为E、A装置进⾏⽔洗除去苯甲酸,选D过滤,最后蒸馏为B,则实验装置的顺序为C→F→E→A→D→B,故答案为:E;A;D;B;(2)C中除了装有1-丁醇和过量的⼄酸外,还需要浓硫酸作催化剂,需要沸⽯防⽌暴沸;C中加热,反应物转化为⽓体,则冷凝管可使挥发的⼄酸和丁醇冷凝回流,故答案为:浓硫酸;沸⽯;冷凝回流挥发的⼄酸和丁醇;(3)未反应的酸和醇易溶于⽔,向卸下的烧瓶中加⼊25mL⽔的作⽤是溶解吸收未反应的酸和醇,Na2CO3可与产品中混有的⼄酸反应,则作⽤为除去⼄酸丁酯中过量的⼄酸,故答案为:溶解吸收未反应的酸和醇;除去⼄酸丁酯中过量的⼄酸;(4)⼄酸丁酯的密度⼩于⽔,所以分层时,⼄酸丁酯在上层;故答案为:上;(5)第⼀步反应为丁醇和过量的⼄酸在浓硫酸条件下混合加热发⽣酯化反应⽣成⼄酸丁酯(CH3COOCH2CH2CH2CH3),可能发⽣的副反应为丁醇在浓硫酸条件下的消去反应⽣成CH2=CH-CH2-CH3,丁醇之间发⽣取代反应⽣成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故答案为:CH2=CH-CH2-CH3,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点评本题考查了物质的制备、混合物分离、提纯实验的⽅案和设计,把握物质的性质及实验流程为解答的关键,侧重分析、实验能⼒的考查,题⽬难度中等.。
乙酸丁酯的合成与精制实验目的1)学习醇与酸直接酯化反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
2)了解用水分器回流去水的操作。
3)熟练液态有机物的分离、纯化的基本操作。
4)研究催化剂用量对酯化反应的影响。
5)硫酸氢钾与其他催化剂催化效果做横向比较(其他组)。
实验知识背景乙酸丁酯,又名乙酸-2-甲基丙脂,英文名isobutyl acetate,无色有果香气味的液体,分子式为C6H12O2,相对分子量111.16,沸点(101.3kPa)126.114℃,熔点-73.5℃,相对密度0.8807,折光率为1.3941,燃点为421℃,乙酸丁酯微溶于水,能与醇、醚等一般有机溶剂混溶,在酸或碱的作用下,水解生成乙酸和丁醇。
乙酸丁酯是一种重要的化工产品,也是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广泛用于有机合成、塑料、涂料等工业。
它是化工、军工、医药等行业的主要溶剂,特别是清漆、人造革、塑料等物质的良好溶剂。
此外,它还是制造油漆、飞机漆的主要原料,可用于香料、化妆品、食品添加剂、防腐防霉剂和药物的合成工业中。
乙酸正丁酯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和巨大的发展前景。
实验原理乙酸乙酯主要是通过乙酸与正丁醇在催化剂作用下,加热可发生酯化反应,反应的合成路线如下:催化剂CH3COOH+CH3CH2CH2CH2OH CH3COOCH2CH2CH2CH3+H2O加热但是在合成过程中,有多种催化剂可以实现上述反应。
传统上羧酸酯类的合成都是用浓硫酸作催化剂,但存在诸如设备易腐蚀、副反应多、废酸排放污染环境等弊端。
因此人们不断寻求更优良的催化剂来代替硫酸。
下面我们通过对前人用不同催化剂的进行反应取得的结果进行比较,从而确定我们合理的催化剂。
1.浓磷酸作催化剂:FloodD.T.用浓磷酸做催化剂,可获得较高的收率,但反应需要8h,时间较长[3].2.分子筛替代催化剂酯化:周迎春等提出了酯化的改,进用分子筛催化酯化反应,具有操作简单,酯的纯度高,后处理简单,催化剂可回收重复利用等特点,尤其是减少了酸性废液的排放,因而具有很大的实用意义,但由于其自制装置吸水管的规格与反应量对应,给操作上带来一定的限制。
化学乙酸丁酯知识点总结乙酸丁酯的结构是由一个乙酸甲基和一个丁醇甲基组成。
乙酸甲基是一个乙酸基团,它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与一个氧原子相连的羧基组成。
丁醇甲基是一个长碳链,它由四个碳原子和一个羟基组成。
这两个基团通过一个酯键连接在一起,构成了乙酸丁酯的结构。
乙酸丁酯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从物理性质来看,乙酸丁酯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在室温下易挥发,有水果气味。
它的沸点为126°C,密度为0.9 g/cm3。
从化学性质来看,乙酸丁酯是一种醚酮类溶剂,可以与许多有机化合物混溶。
它也可以和酸、碱、醇等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相应的产物。
乙酸丁酯有许多用途。
首先,它常用作有机溶剂,可以溶解许多有机化合物,如树脂、油漆、油墨等。
其次,它还可以用作香料,在食品、饮料、香水等领域被广泛应用。
此外,乙酸丁酯还具有一定的防腐作用,在一些食品中可以用作防腐剂。
除此之外,乙酸丁酯还可用作合成中间体,在有机合成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乙酸丁酯的合成方法有多种,其中最常用的是酯化反应。
酯化反应是通过醇和酸反应生成酯的一种化学反应。
在工业上,乙酸丁酯通常是由丁醇和乙酸反应合成的。
首先将丁醇和乙酸加热,通入一定量的酸催化剂(如硫酸、氯化铝等),然后进行加热反应,最后通过蒸馏提取得到乙酸丁酯。
在实验室中,也可以通过其他方法合成乙酸丁酯。
例如,可以采用酸催化剂催化丁醇和乙酸酸酐反应,也可以采用酯交换反应将丁酸正丁酯和乙醇反应生成乙酸丁酯等方法。
总之,乙酸丁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合物,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它不仅可以用作有机溶剂,还可以用作香料、防腐剂等。
其合成方法也多种多样,可以通过酯化反应、酸催化反应等途径进行合成。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可以让读者对乙酸丁酯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乙酸丁酯第一部分:化学品名称化学品中文名称:乙酸丁酯乙酸仲丁酯醋酸二级丁酯乙酸1-甲基丙酯化学品俗名:化学品英文名称:sec-butyl acetate英文名称:技术说明书编码:CAS No.:123-86-4生产企业名称:地址:生效日期:第二部分:成分/组成信息有害物成分含量CAS No.第三部分:危险性概述危险性类别:侵入途径:健康危害: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第四部分: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眼睛接触:吸入:食入:第五部分: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有害燃烧产物:灭火方法:第六部分: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第七部分: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储存注意事项:第八部分:接触控制/个体防护中国MAC(mg/m3):前苏联MAC(mg/m3):TLVTN:TLVWN:监测方法:工程控制:呼吸系统防护:眼睛防护:身体防护:手防护:其他防护:第九部分:理化特性外观与性状:无色可燃性液体。
pH:熔点(℃):相对密度(水=1):右旋体0.8758;左旋体0.8730沸点(℃):右旋体112;左旋体116.7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分子式:C6H12O2分子量:111.16主要成分:饱和蒸气压(kPa):燃烧热(kJ/mol):临界温度(℃):临界压力(MPa):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值:闪点(℃):爆炸上限%(V/V):引燃温度(℃):爆炸下限%(V/V):溶解性:不溶于水,能与乙醇和乙醚混溶。
主要用途:用作硝酸纤维素的溶剂、喷漆的稀释剂,并用于制喷漆、人造革等。
其它理化性质:第十部分: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性:禁配物:避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第十一部分:毒理学资料急性毒性:LD50:LC50:亚急性和慢性毒性:刺激性:致敏性:致突变性:致畸性:致癌性:第十二部分:生态学资料生态毒理毒性:生物降解性:非生物降解性:生物富集或生物积累性:其它有害作用:第十三部分:废弃处置废弃物性质:废弃处置方法:废弃注意事项:第十四部分:运输信息危险货物编号:UN编号:包装标志:包装类别:包装方法:运输注意事项:第十五部分:法规信息法规信息第十六部分:其他信息参考文献:填表部门:数据审核单位:msds查询网整理修改说明:其他信息: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爆炸极限2.4-10.57%(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