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区域地理 第2部分 第1章 第1讲 陆地和海洋
- 格式:doc
- 大小:2.47 MB
- 文档页数:30
第一课时 水圈的组成、海水的性质及作用课标呈现·素养导读主干知识·宏观把握课程标准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海水性质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核心素养,分析海水温度、盐度和密度的分布规律。
(区域认知),综合分析海水温度、盐度、密度的时空分布,并分析其原因。
(综合思维)一、水圈的组成 存在形式 特点 意义海洋水(96.538%) 海水是水圈的主体 在地表环境形成和演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陆地水(3.461%)陆地淡水 主要包括冰川、地下淡水和其他淡水。
绝大多数以冰川的形式存在于极地和高纬度、高海拔地区陆地咸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大气水(0.001%) 大气层中的水分二、海水的性质及作用 1.海水温度(1)热量来源: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2)分布规律①水平分布:表层海水温度一般随着纬度的增加而降低;同一海区,夏季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
②垂直分布: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降低;表层温度变化大,一定深度以下变化不大;高纬度海区存在冷中间层。
(3)地理意义①海洋水量多,热容量大,是地球的热量储存库。
②海水比热容比陆地、大气都大,可调节大气温度变化。
③海水温度增高,体积膨胀会引起海平面一定幅度的上升。
④局部区域海水温度的异常变化,会引发气候的异常变化。
[温馨提示](1)海水的热量收支①海水的温度取决于海洋热量的收支情况;②海水热量支出主要是海水的蒸发;③海水收支基本平衡,但不同季节,各个海区收支并不平衡;④海水热量收入大于支出时,海水温度不断升高,热量收入小于支出时,海水温度不断降低。
(2)海水温度最高值并不出现在赤道附近由于北半球陆地面积较大,陆地对海洋表层水温影响较大。
在吸收热量相同的情况下,陆地温度要比海洋温度多得多,同时陆地上方大气吸收的热量也比海洋上方大气吸收的热量多得多,这些热量传递给同纬度的海域,导致世界上水温最高的海域不在赤道附近,而在北纬10°附近。
2.海水盐度(1)定义: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溶解的盐类物质的质量。
第一章海洋概述(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深度最浅的大洋是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1.答案:D 四大洋中,北冰洋面积最小,深度也最浅。
2.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A.大西洋 B.太平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2.答案:C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E和160°E。
大西洋、太平洋、北冰洋跨东西半球。
3.下列属于内海的是A.地中海 B.阿拉伯海 C.东海 D.日本海3.答案:A 有狭窄水道与大洋相通的海域是内海。
4.以白令海峡为分界线的是A.大西洋和印度洋 B.印度洋和太平洋C.太平洋和北冰洋 D.北冰洋和大西洋4.答案:C 白令海峡位于亚洲大陆和北美大陆之间,是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分界线。
读“全球不同纬度的海陆分布比例示意图”,完成5~6题。
5.全球海洋在不同纬度所占比重A.60°N大于60°SB.赤道地区最大C.40°N大于40°SD.均在50%以上5.答案:D 根据海陆分布状况可知,以0°为界,图左侧是北半球,右侧是南半球。
6.根据全球人口的纬度分布判断,人口所占比例最大的地区最有可能在A.20°S~20°N B.20°S~60°S C.20°N~40°N D.40°N~60°N读“世界区域图”,一艘轮船于当地时间(区时)2009年1月20日14时从甲地起程,经过50天的航行到达乙地。
据此完成7~9题。
6.答案:C 全球人口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中、低纬度地区。
7.若轮船走的是最短航线,则必须经过A.巴拿马运河 B.麦哲伦海峡C.苏伊士运河 D.好望角7.答案:C 甲地位于北美五大湖沿岸,乙地位于南亚地区,最短路线是从五大湖进入大西洋,向东横渡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苏伊士运河、红海、曼德海峡、阿拉伯海到印度洋。
区域地理——--世界的陆地和海洋编制人:xxxx 审核人:xxxx 课时安排:2课时 使用班级:高二文科组班别: 姓名: 学号: 学习小组:【学习目标】1.记住世界海、陆所占百分比及海陆分布大势。
2.理解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概念;记住世界主要大陆、半岛、岛屿、大洲和洋、海、海峡的名称、轮廓特征和地理位置。
3.记住大陆上的洲际界线和各大洲的地形特征以及主要的河流和湖泊;4.能够在一般地形图和等高线地形图中辨识五种基本地形,能概括其特点并记住其典型代表。
5.能够根据经纬网和轮廓特征对世界主要的大陆、半岛、岛屿、河湖、洋、海、海峡进行空间定位。
课前预习一、世界海陆分布大势地球上海洋面积占 %,陆地占 %。
分布特点:◆陆地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___________半球. (注意南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海陆分布情况)请在下面三图中分别填出各大洲和大洋的名称:图1二、世界陆地1。
大陆、半岛、岛屿、大洲概念陆地被海洋分成大大小小的许多块。
一般把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做 ,面积较小的陆地称为 .陆地伸进海洋的部分称为 。
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起来叫做___________.练一练图2世界最大岛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群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世界最大半岛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七大洲及其分界线 概念: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地球上的陆地可以划分为七个大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亚洲、欧洲、非洲、大洋洲主要分布在 半球北美洲、南美洲在 半球,南极洲跨 半球亚、欧—— 山脉、 河、 山脉、 海峡 亚、非—- 运河、 海、 海峡南、北美-— 运河 亚、北美—— 海峡 南美、南极—— 海峡欧、非—— 海峡、 海各大洲面积:亚洲4400 非洲3000 北美洲2400 南美洲1800 南极洲1400欧洲1000 大洋洲900(单位:万平方千米)请在下面各图中分别填出大洲或大陆的名称和重要经纬线的度数:图3练一练分布界线 大洲地形类型特点备注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面起伏山地海拔较高( m以上)很大峰峦,坡度山脉:呈条带状并沿一定方向延伸很长的山地。
第1讲地球与地球仪最新考纲考法指南核心素养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本讲属于地理基础知识部分,在高考中单独命题频率很低,往往与区域图结合,通过区域定位重点考查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对应的高考考题如下:2015·全国卷Ⅰ·T6;2014·全国卷Ⅱ·T4。
1.区域认知:结合经纬网进行区域定位,并能运用经纬网进行相关推理、运算。
2.综合思维:通过区域定位,综合分析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影响。
3.地理实践力:学会正确运用经纬网地图指导生产、生活实践。
知识点一| 地球仪与经纬网(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完成问题。
(1)地球的形状: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①赤道半径长约6 378千米,极半径长约6 357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长约6_371千米。
②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连接南北两极点之间的经线长约2万千米。
③地球表面积约5.1亿km2,地球上约71%为海洋,约29%为陆地,所以从太空上看地球呈蔚蓝色。
2.地球仪与经纬网(1)读地球模型图,认识地球仪(2)读地球仪上的经线(左图)和纬线(右图)示意图,认识经纬网①经线和纬线的比较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点,并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地球仪上同赤道平行的线特点形状半圆圆方向指示南北方向指示东西方向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 自赤道向两极逐渐变短经度纬度划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划分180°从赤道向南、向北各划分90°分布规律东经的度数越向东越大,西经的度数越向西越大北纬的度数越向北越大,南纬的度数越向南越大半球划分20°W~0°~160°E为东半球,160°E~180°~20°W为西半球以赤道为界,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3.经纬度的判读(1)依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读经纬度从南北方向上看:向北数值增加是北纬,向南数值增加是南纬(如图甲所示);从东西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上看,向东增加是东经,向西增加是西经(如图乙所示)。
第一章海洋概述第一节地球上的海与洋学习目标1.了解海与洋面积比重、水深、受陆地影响程度、水温和盐度变化、海流系统等方面的区别。
2.了解四大洋的分界线,记忆各大洋的特点。
3.了解海的分类,理解内陆海、边缘海、陆间海的区别;记忆海峡的定义,理解海湾与海的区别;了解海、海湾和海峡在交通方面对人类的作用。
一、海与洋的区分1.海洋:地球表面凹凸不平,凹下去的部分被①____________淹没形成海洋,它是地球上水圈的主体,海洋总面积约为②____亿平方千米,占地球表面积的71%。
根据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其水文特征的不同,海洋可分为③____和④____两部分。
(1)大西洋与北冰洋大致以○35__________以南为界。
(2)太平洋与大西洋以通过南美洲南端合恩角的○36________经线为界。
(3)大西洋与印度洋以通过非洲南端厄加勒斯角的○37__________经线为界。
(4)太平洋与印度洋,北段大致从○38__________海峡北端向南向东;南端大致从○39________________南角向南,以147°E经线为界。
三、海、海峡、海湾1.海(1)分类:○40________海、○41________海和○42________海。
(2)内陆海:深入大陆○43________的海。
边缘海:位于大陆○44________,一面以○45________为界,另一面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分开。
陆间海:介于大陆之间,并有○46______与相邻海洋相连通。
2.海峡:连通海洋与海洋的狭窄○47______水道。
3.海湾:洋或海延伸进大陆,且深度逐渐○48______的水域。
一、海与洋、海峡与海湾的正确区分1.海与洋的区分(1)海:在洋的边缘,是大洋的附属部分。
海的面积约占海洋的11%,海的水深比较浅,平均深度从几米到二三千米。
海临近大陆,受大陆、河流、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海水的温度、盐度、颜色和透明度,都受陆地影响,有明显的变化。
第1讲 地球与地球仪(对应学生用书第1页)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读地球大小示意图,完成问题。
(1)地球的形状:地球赤道半径大于极半径,故地球是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地球的大小①赤道半径长约6 378千米,极半径长约6 357千米,地球的平均半径长约6_371千米。
②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连接南北两极点之间的经线长约2万千米。
③地球表面积约5.1亿km2,地球上约71%为海洋,约29%为陆地,所以从太空上看地球呈蔚蓝色。
2.地球仪与经纬网(1)读地球模型图,认识地球仪(2)读地球仪上的经线(左图)和纬线(右图)示意图,认识经纬网①经线和纬线的比较(1)依据经纬度分布规律判读经纬度从南北方向上看:向北数值增加是北纬,向南数值增加是南纬(如图甲所示);从东西方向(地球自转方向)上看,向东增加是东经,向西增加是西经(如图乙所示)。
纬度的分布规律图甲经度的分布规律图乙(2)根据自转方向判断经纬度若自转方向是逆时针,则图1为以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自转方向是顺时针,则图1为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越来越大,则该经度为东经,经度数越来越小,则该经度为西经(图1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2只有西经)。
图中A点经纬度是(45°N,135°W);B点经纬度是(30°S,50°W)。
利用北极星确定地理纬度(北半球)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
如:北极点上北极星的仰角为90°,赤道上北极星的仰角为0°,该度数即为当地的纬度数。
考法1依据文字材料,考查经纬网中经纬度的判读地球上的“对跖点”是指地面上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据此完成1~2题。
1.温州(28°N,120°E)“对跖点”的地理坐标是()A.(28°N,60°W) B.(28°S,60°W)C.(28°N,120°W) D.(28°S,120°W)2.对于地球上的“对跖点”来说,下列地理现象一定相同的是()A.地方时B.太阳高度C.季节D.地球自转角速度1.B 2.D[第1题,地球上的“对跖点”的特征是关于地心对称,因此经度数互补,但东西经相反;而纬度数相同,南北纬相反,由此可确定温州的“对跖点”的坐标为(28°S,60°W)。
2019-2020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世界地理第一单元世界地理概况(第1课时)陆地和海洋课时作业一、选择题读下图,回答1~3题。
1.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太空使者——加加林说,从太空看地球是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
这是因为世界上海陆面积之比约为( )A.1∶1 B.7∶3C.3∶1 D.3∶22.关于①大洲和最大的大洋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大洲分布在最大的大洋的东岸B.①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不相邻C.①大洲和最大的大洋之间是北冰洋D.①大洲和③大洲之间是最大的大洋3.图中各大洲中只濒临两大洋的是( )A.①②③④B.③⑤⑥⑦C.②④⑥⑦D.②③④⑦解析:第1题,地球表面海洋约占71%,陆地约占29%。
第2题,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它位于最大的大洲——亚洲与北美洲之间。
第3题,读图可知,亚洲、北美洲、南极洲均濒临三大洋。
欧洲、非洲、大洋洲、南美洲均濒临两大洋。
答案:1.B 2.D 3.C读南半球的海陆分布图,完成4~5题。
4.①②③所在的大洲分别是( )A.非洲、大洋洲和南美洲B.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C.南美洲、大洋洲和非洲D.非洲、南美洲和大洋洲5.④⑤⑥三个大洋排序正确的是( )A.印度洋、大西洋和太平洋B.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C.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D.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解析:根据南极洲周围的海陆分布和陆地轮廓特点等,可确定离南极大陆最近的大洲是南美洲,南美洲东部④是大西洋,②是非洲,其东部⑤是印度洋,③是澳大利亚大陆(大洋洲),其东部⑥是太平洋。
答案:4.B 5.B读沿23°26′纬线所作地形剖面图,回答6~7题。
6.图中大陆东、西两侧濒临的大洋分别是( )A.大西洋、太平洋B.太平洋、印度洋C.印度洋、大西洋D.太平洋、大西洋7.图中的高大山脉为( )A.落基山脉B.安第斯山脉C.大分水岭D.喜马拉雅山脉解析:正确解答该题的思路为:答案:6.A 7.B下图是为了了解地壳的平均厚度而绘出的各大陆面积和平均高度的关系图,读图完成8~9题。
高一地理第二册第一节知识点总结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表层现象和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通过研究地球的构造、地貌、气候、生态等内容,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地球以及人类与地球的相互关系。
高一地理第二册第一节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知识点:1. 地球的运动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两个方面。
自转是指地球绕着自身轴心旋转,完成一次自转约24小时,造成了昼夜的交替。
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作椭圆形轨道运动,完成一次公转约365天,形成了四季的变化。
2. 地球的倾斜和地球日照地球轴心相对其公转轨道面有一定的倾斜角度,称为地球的倾斜度。
这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日照时间的变化。
在夏至时,地球北半球接受到最多的太阳辐射,南半球则是冬至时。
而在春分和秋分时,全球各地日照时间基本相等。
3. 地球的季风及其影响季风是指由于地球上大陆和海洋的差异而引起的季节性风系统。
亚洲季风最为著名,包括夏季季风和冬季季风。
夏季季风由洋流形成,带来了丰富的雨水,对亚洲农业产生了积极作用。
冬季季风则由陆地和大洋的温差引起,带来干燥的冷风。
4. 地球的自然地理区划地球的表层根据自然环境的差异可以划分为七个自然地理区域,分别是北极区、寒带、温带、亚热带、热带、赤道区和南极区。
每个地理区域都有其独特的气候、植被和生态系统。
5. 地球的人文地理区划地球的人文地理区划是根据人类的活动和聚居特点进行划分的。
比较常见的人文地理区划包括城市、乡村、农业区、工业区、商业区等。
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人类活动和发展特点。
通过学习以上知识点,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球的构造和运动规律,理解地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影响。
这也为我们之后的地理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地球的运动、倾斜和日照、季风和地理区划等知识点。
通过这些学习,我们对地球的特点和地理环境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还能让我们更好地保护和利用地球资源,建设美好家园。
让我们继续努力学习地理知识,深化对地球的认识。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陆地
陆地是地球表面陆域的总称,由山地、高原、盆地和平原组成。
本文档将介绍陆地的相关概念和特点。
陆地的定义
陆地是指地球表面上没有被海水覆盖的陆域部分,包括大陆和
岛屿。
它是地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据着地球表面的较大比例。
陆地的特点
1. 陆地面积广阔:陆地是地球表面上占据较大面积的部分,包
括七大洲和各大小岛屿。
2. 地形多样:陆地的地形多样化,包括山地、高原、盆地和平
原等不同地貌特征。
3. 环境资源丰富:陆地上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水资源、
矿产资源、森林资源等。
4. 适宜人类居住:陆地提供了适宜人类居住和发展的环境条件,使人类能够进行农业、工业和居住等活动。
陆地的重要性
陆地对人类和生物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 提供粮食和水资源:农业在陆地上进行,为人类提供粮食和其他农产品,满足人类的生活需求。
- 提供生存空间:陆地提供了人类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 促进经济发展:陆地上的资源和地理条件促进了人类的经济发展,推动了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
总的来说,陆地是地球上重要的地域类型,不仅提供了人类居住和发展的条件,还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地理必修一第一章陆地将深入介绍陆地的相关概念、特点和重要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以上为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陆地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第二部分世界地理高中区域地理第一章世界地理概况第1讲陆地和海洋目标要求1.知识:了解世界海陆分布状况和比例,识记七大洲、四大洋的地理位置和相对位置,熟悉穿过大洲和大洋的经纬线,掌握陆地地形和海底地形的类型及板块分布。
2.区域认知:宏观把握世界主要陆地和海洋的分布;明确板块分布、七大洲的分布及其特点。
掌握世界火山、地震分布及特征。
3.地理实践力:能够根据区域等高线判断陆地五种基本地形和海底地形。
1.分布大势(1)从全球看:简单概括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2)从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海洋相反。
(3)从纬度看:北半球随纬度的增加,陆地面积比重增大,但北极地区是海洋;南半球随纬度的增加,陆地面积减少,但南极地区是陆地。
2.大洲(1)几个概念①全部在北半球的:B欧洲、E北美洲。
②全部在南半球的:G南极洲。
③跨南北半球的:A亚洲、C非洲、D大洋洲、F南美洲。
(3)几条主要的洲际分界线(1)概念:大洋的边缘部分是海,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之间的狭窄水道,往往成为重要的海上通道。
(2)分布:甲太平洋、乙大西洋、丙印度洋、丁北冰洋。
二、陆地地形1.陆地五种主要地形类型主要地形类型示意图(1)大陆漂移学说①提出:德国科学家魏格纳。
②内容:由原先只有一块“泛大陆”的陆地,经过大陆漂移,形成现在的基本面貌。
(2)板块构造学说六大板块示意图①六大板块:A 南极洲板块、B 印度洋板块、C 美洲板块、D 非洲板块、E 太平洋板块、F 亚欧板块。
②主要特点: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壳活跃。
③两大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三、海底地形世界的大洲和大洋1.构建世界海陆分布模式(1)分布模式图(2)控制性纬线2.大洲宏观定位下面图示中统一图例:(1)亚洲①控制性经纬线轮廓图②沿40°N的剖面示意图(2)欧洲①控制性经纬线轮廓图②沿50°N的剖面示意图(3)非洲①控制性经纬线轮廓图②重要剖面图沿20°E的剖面示意图沿赤道的剖面示意图(4)北美洲①控制性经纬线轮廓图②沿40°N的剖面示意图(5)南美洲①控制性经纬线轮廓图②沿23°26′S的剖面示意图(6)澳大利亚大陆①控制性经纬线轮廓图②沿23°26′S的剖面示意图1.下图为某大洲地形剖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该剖面所在大洲为()A.亚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该剖面穿过的地形以山地为主B.乙地是其所在国人口主要的分布区C.该剖面走向为西北—东南向D.乙地受地形的影响气候比较干燥(3)关于甲地与所在大洋对岸(同纬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处于大西洋海域B.甲地大陆沿岸气候类型为热带沙漠气候C.甲海域受寒流影响,对岸海域受暖流影响D.甲地对岸的大洲是大洋洲【解题流程】[答案](1)D(2)C(3)A世界重要的海峡被夹在两块陆地之间,两端连接两大海域的狭窄通道叫海峡。
海峡通常位于两个大陆或大陆与邻近的沿岸岛屿以及岛屿与岛屿之间。
海峡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不仅是交通要道、航运枢纽,还是兵家必争之地,因此被称为“海上走廊”“黄金水道”,全世界有近千个海峡,我们下面介绍几个重要的海峡。
2.总部位于江苏徐州(约34°N,117°E)的某企业承接了甲国(下图)价值7.446亿美元的工程机械定单。
据此完成(1)~(2)题。
(1)甲国位于()A.欧洲B.非洲C.北美洲D.南美洲(2)该批产品运往甲国,最近的海上航线需经() A.好望角B.苏伊士运河C.巴拿马运河D.麦哲伦海峡【解题流程】[答案](1)D(2)C板块运动与地球地貌3.火山是地球奉献给人类的最伟大奇观之一。
据此回答(1)~(2)题。
(1)2016年,日本九州南部的樱岛活火山频频喷发,该火山形成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下列火山中,同样形成于消亡边界的是()A.南美大陆西部的圣何塞火山B.大西洋中脊上的冰岛海克拉火山C.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D.东非大裂谷中的乞力马扎罗火山(2)樱岛火山岩浆喷出地表形成的岩石类似于()A.黑色玄武岩B.灰色石灰岩C.褐色沉积砂岩D.肉红色花岗岩(1)A(2)A[第(1)题,南美大陆西部地处南极洲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大西洋中脊的火山、太平洋中部的夏威夷火山及东非大裂谷的火山都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
第(2)题,岩浆喷出地表形成喷出岩,黑色玄武岩是火山喷发形成的;石灰岩、砂岩都是外力作用形成的沉积岩;花岗岩是岩浆侵入形成的侵入岩。
]区域地理常用空间定位的方法1.经纬网定位法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是区域定位中最常见、最准确的方法,也是近几年高考的重点。
点定位:通过一些重要城市、海峡、重要河口、运河、内海、湖泊、部分港口的坐标进行区域定位。
2.海陆位置定位法通过识记一些重要的地理事物(如大洲、大洋),然后以它们为参照系,利用地理事物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区域定位。
3.轮廓定位法世界上每一个区域,大到大洲、大洋,小到湖泊、河流,都有一定的轮廓特征。
可以根据面状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特征,也可以根据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如山脉、河流、交通线、行政区划界线、海岸线等分布状况)和点状地理事物的相关位置(如城市、山峰等)分析定位。
下图为七大洲的几何轮廓图七大洲几何轮廓4.地理景观定位法由于地理环境差异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地区在自然地理景观和人文地理景观上存在较大的差异,通过这些地理景观也可以正确地确定所在地区的位置。
5.图例、注记定位法有些试题文字部分没有明确指出该地的具体名称,这时要充分利用图中的图例(首都、省会与一般城市图例的不同,海岸线与国界线的不同等)、注记(城市、河流、湖泊等的名称)来进行定位。
[技法应用]下图是我国编制的竖版世界地图。
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甲所在大洋是()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2)乙大陆的环境特征与纬度位置有直接因果关系的是() A.暴雪B.烈风C.酷寒D.冰原(3)一艘海轮航行到丙地时,晚霞照映船舷。
此时北京可能() A.红日东照B.烈日当头C.太阳西挂D.满天星斗【解题流程】第(1)题,通过大陆轮廓判断,第(2)题,根据大陆轮廓判断,乙为南极大陆→纬度高→气温低→气候特征酷寒第(3)题,第一步:根据经纬网及海陆位置定位,丙地理坐标(0°,105°W)。
第二步:据晚霞推测地方时为18∶00→计算北京时间。
[答案](1)B(2)C(3)A1.读一组世界大洋分界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处是①________洋和②________洋的分界,经度为________经20度。
(2)图中B处是③________洋和④________洋的分界,经度为________经146度。
(3)图中C处是⑤________洋和⑥________洋的分界,经度为________经67度。
[答案](1)大西印度东(2)印度太平东(3)太平大西西2.读“世界地形图”,回答有关问题。
(1)在图上适当位置填出世界两大山系的名称。
(2)在图中填出世界大河的名称字母。
A亚马孙河,B尼罗河,C密西西比河,D刚果河,E伏尔加河,F勒拿河,G 印度河,H叶尼塞河,I长江,J黄河,K布拉马普特拉河,L墨累河,M湄公河。
(3)在图中填注下列地形区的名称字母。
a亚马孙平原,b巴西高原,c青藏高原,d撒哈拉沙漠,e密西西比平原,f蒙古高原,g西西伯利亚平原,h德干高原,i东欧平原,j大分水岭。
(4)在图中用数字序号标注。
①马达加斯加岛,②索马里半岛,③中南半岛,④斯堪的纳维亚半岛,⑤巴尔干半岛,⑥亚平宁半岛,⑦阿拉伯半岛,⑧马来群岛,⑨拉布拉多半岛,⑩火地岛。
(5)写出世界两大地震带的名称,并设计图例在图中表示出来。
[答案](1)图略(提示:世界两大山系为科迪勒拉山系、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2)~(4)略(5)环太平洋地震带,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表示略) 3.阅读板块构造示意图,回答问题。
(1)将六大板块名称填入图中。
(2)唯一的几乎全属于海洋板块的是________板块。
(3)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所在的板块是________板块。
(4)世界火山地震带主要分布于________洋周围。
(5)太平洋周围的火山地震带就位于太平洋板块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
(6)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就位于亚欧板块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地带。
(7)我国处于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
[答案](1)略。
(2)太平洋(3)印度洋(4)太平(5)亚欧印度洋南极洲美洲(6)非洲印度洋(7)亚欧太平洋印度洋下图为某区域海陆轮廓和板块示意图,读图回答4~6题。
4.图中所示的边界属于()A.陆地区域边界B.板块生长边界C.海洋区域边界D.板块消亡边界5.按照岩石圈六大板块的划分,M半岛位于()A.亚欧板块B.太平洋板块C.非洲板块D.印度洋板块6.图示区域属于()A.一个大洲和一个大洋B.一个大洲和两个大洋C.两个大洲和一个大洋D.两个大洲和两个大洋[答案]4.B5.D6.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