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第一课时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3
第 3 课弘扬优秀家风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不同历史时期的家风,知道优秀家风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础。
2. 懂得优秀家风对个人成长和社会良好风气形成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体会优秀家风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理解优秀家风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础,从思想上树立起学习和传承家风的自觉意识。
教学难点:实践中引导学生真正做到学习并践行家风。
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制作课件、搜集资料,学生课前采访家里的长辈,了解家里的家风。
教学方法:启发式、自主学习法、讨论交流法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趣引入1.讲岳飞《精忠报国》的故事引入。
岳飞从小家境贫寒,食不果腹,但他受母亲的严教,性格倔强,为人刚直。
岳飞十五六岁时,北方的金人南侵,宋朝当权者腐败无能,节节败退,民不聊生,国家处在生死存亡的关头。
一天,岳母把岳飞叫到跟前,说:“现在国难当头,你有什么打算?”“到前线杀敌,精忠报国!”姆听了儿子的回答,点点头。
“精忠报国”正是母亲对儿子的希望。
她决定把这四个字刺在儿子的背上,让他永远记着这一誓言。
岳飞解开上衣,请母亲下针。
岳母问:“你怕痛吗?”岳飞说:“小小钢针算不了什么,如果连针都怕,怎么去前线打仗!”姆先在岳飞背上写上字,然后用绣花针一针-针地刺了起来。
汗水大滴大滴地从岳飞的额头上滴落,但他紧咬着嘴唇,-不吭。
母亲心疼地问: "孩子,疼吗?”岳飞摇摇头,还是一声不吭。
刺完之后,母又涂上醋墨。
从此,“精忠报国”四个字就永不褪色地留在了岳飞的后背上,也刻在了他的心里。
后来,岳飞以“精忠报国”为座右铭,奔赴前线,英勇杀敌,立下赫赫战功,成为一名抗金名将。
然而,不幸的是,这位立下了赫赫战功、肯为祖国献出一切的人——岳飞,却被奸臣秦桧毒死在风波亭,年仅39岁。
2. 老师:在岳飞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岳飞的母亲,正是家庭的影响,让岳飞成为了一名正直、勇敢、为国奉献的人。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教学设计(集体备课)一. 教材分析《弘扬优秀家风》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家风的含义,认识到家风对于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并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优秀家风的特点,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践行优秀家风。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
但他们对家风的理解可能还比较模糊,对于如何弘扬优秀家风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家风的含义,明确弘扬优秀家风的重要性。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风的含义,认识到家风对于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
2.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优秀家风的特点。
3.培养学生在生活中践行优秀家风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家风的含义及其对于家庭和社会的重要性。
2.优秀家风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体现。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风的含义和优秀家风的特点。
2.讨论交流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家风的认识和体会。
3.实践操作法: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践行优秀家风。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资料,用于课堂分析和讨论。
2.准备实践活动的材料,如家庭成员互赠礼物、家庭成员共同制定家规等。
3.准备课堂PPT,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如家庭的意义、家庭的关系等。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家风是什么吗?”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几个有关家风的案例,如孝敬父母、尊敬长辈、团结友爱等。
让学生观察这些案例,并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体现了哪些优秀家风。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家庭成员互赠礼物、家庭成员共同制定家规等。
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优秀家风的重要性。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学习之前首先要培养学习的兴趣,有了兴趣就会有无穷的学习动力。
虽然学习的道路是艰辛的,但前途是光明的,结果令人期待的。
现代社会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武装我们,只有知识才能让我们变得无比强大。
正所谓,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我们只有把握住每一天,不断的鞭策自己,奋力前行,成功始终是属于奋进的人。
只要坚持学习,成功必将属于你我。
我们也必将成为人生的赢家。
愿在好学奋进的道路上,你我结伴前行,相互搀扶、共同进步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多彩。
携手同行,加油!。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第三课《弘扬优良家风》第1课时教学设计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1课读懂彼此的心班级 ____ 姓名 ____ 考号____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1、随着我们_____的增长和__________的逐渐增强,我们会觉得家人说的话和要求做的事与自己内心的想法_______,有时还会与家人产生一些_______。
2、在成长过程中,我们的_____逐渐发生了变化,很多事有了自己的____。
3、在长辈眼里,我们缺乏生活____和社会____永远是长不大的孩子。
4、家人的人生_____、生活经验相对丰富,我们与他们在生活态度、_____、兴趣爱好、__________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5、家人之间产生一些小矛盾是正常的,我们需要_____面对,学会以积极的______、有效的______,主动将矛盾______。
6、主动与家人______,能增进相互的了解和理解。
7、高要求和常______体现着家人对我们的爱;独立和______标志着逐渐长大。
二、判断题(正确的在括号后边打“√”,错误的打“×”,逐渐长大每小题3分,共18分)1、小明同学对妈妈的嘱咐关心很反感,有时还和家长抬杠。
()2、我们要从家人的言谈举止,甚至是批评和教育中感受她们的爱。
()3、张萌与家人发生矛盾时,默不作声,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
()4、与家人发生矛盾时,应该首先反思自己做的不对的地方。
()5、在沟通时,遇到父母不理解的地方,用吵闹来解决。
()6、在与父母沟通时,如遇到父母不明白的地方,要放慢语速去解释。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当自己的意愿与父母意见不一致产生矛盾时,我们应该怎么做()A、坚持自己的意见,与父母吵闹B、置之不理,不分辨C、理性面对,以积极的态度与父母沟通,主动化解矛盾2、小亮很调皮,有时也会惹父母生气,但他与父母的关系很融洽。
他可能采取了什么办法( )A、与父母交往时讲究技巧,会与父母沟通B、父母不是真心批评小亮的。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3.《弘扬优秀家风》(第1课时)设计简介:本课主要从学生家庭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并理解优秀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
通过三封家书,让孩子知道先辈们为了让我们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献身的精神。
通过访谈,了解自己家的家风,并且分析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学目标:1 .视频故事赏析,让学生了解家风是什么。
2 .通过名言警句赏析、故事阅读等活动,引导学生认识到良好的家风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3 .通过讲讲自己的家风的故事,引导学生了解并理解优秀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
教材分析:本课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
它和《读懂彼此的心》、《让我们的家更美好》同属第一单元“我们一家人”。
本课主要从学生家庭生活入手,引导学生了解并理解优秀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
本课通过了解古代极为丰富的家规家训,了解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通过三封家书,让孩子知道先辈们为了让我们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而献身的精神。
通过访谈,了解自己家的家风,并且分析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有关家风的名言警句,但这并不代表学生们就真正懂得家风的含义,能够主动践行优秀家风。
因此,让学生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家风,感受家风的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优秀家风背后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以及中华民族精神。
教学重难点:搜集有关家风的资料,讲述自己家风的故事,帮助学生体会优秀传统家风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活动一:激趣导入,引出优秀家风1 .同学们,课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小故事,我们一起来看看《六尺巷》的故事吧。
2 .看完故事,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是的,他们懂得谦让,并且世代相传,这成了他们家优良的家风。
3 .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弘扬优秀家风》4 .什么是家风呢?说说你的理解。
家风是一个家庭或者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长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家庭文化。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弘扬优秀家风》是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部编版的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家风的定义,理解优秀家风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弘扬优秀家风。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实践,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家庭观念和道德观念,对家风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优秀家风的内涵和重要性认识不足,需要通过课堂学习和实践活动来加深理解。
此外,学生在家风方面的经验和学习兴趣存在差异,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因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风的定义,理解优秀家风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弘扬优良家风的情感。
3.引导学生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积极参与家庭事务,践行优秀家风。
四. 教学重难点1.优秀家风的内涵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积极参与家庭事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各种家庭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家风的重要性,学会与家庭成员沟通。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家庭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优秀家风的内涵。
3.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家庭故事,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公民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庭情境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准备具体的家庭案例,用于分析优秀家风的内涵。
3.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展示各种家庭情境,引导学生关注家风的重要性。
提问:“你们认为家风是什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2.呈现(10分钟)呈现具体的家庭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优秀家风的内涵。
引导学生从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爱、尊重、沟通等方面进行分析。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在家中弘扬优秀家风。
每组选出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小组的观点。
4.巩固(10分钟)提问环节:针对小组讨论的内容,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优秀家风的理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什么是家风,了解弘扬优秀家风的意义和重要性;学习并掌握一些优秀家风的典型事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家风观念,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和自我修养。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树立正确的家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了解什么是家风,弘扬优秀家风的意义和重要性。
2.掌握一些优秀家风的典型事例。
3.培养学生热爱家庭、珍惜亲情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
2.教具:多媒体设备,PPT。
3.其他:幻灯片、优秀家风事例图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幻灯片,展示一些家庭的照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照片中的家庭成员有哪些?•你们家是怎样的?你认为你们家有什么优秀的地方?2. 概念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展示,向学生解释家风的概念,以及弘扬优秀家风的意义和重要性。
并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家风的特点。
3. 优秀家风事例分享(20分钟)教师出示一些优秀家风事例的图片,通过幻灯片进行展示。
教师可以逐个讲解每个家庭的事例,引导学生思考与感受。
学生也可以结合自己的家庭,分享自己身边优秀家风的事例,并与同学们进行交流。
4. 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以下问题:•你们所在的小组是否存在一些优秀的家风?•如何弘扬和传承这些优秀家风?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并记录小组讨论的结果。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归纳,并与学生一起总结课上所学的内容。
6. 课堂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回家寻找、整理优秀家风的事例,并写一篇小短文,分享自己家庭的优秀家风。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展示、事例分享、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感受到优秀家风的重要性和价值。
通过学生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分享,激发了学生对家庭、亲情的热爱和珍惜。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教案
教学设计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家风,认识家风的重要性;
2.掌握什么是好家风、学习优秀家庭的具体做法;
3.培养对家庭的责任感和良好的家风。
二、教学重点
1.让学生认识家风,掌握家风的内容和形式;
2.通过学习具体的优秀家风案例,让学生了解好家风的具体表现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
1.让学生发现好家风背后的价值观和品德观;
2.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弘扬优秀家风。
四、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让学生关注“家风”这个话题,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家风吗?
•家风和家庭有什么关系?
•家长们都有哪些做法来营造好的家风?
2. 教学新词
•家风:一家人代代相传的品德、风范和家庭传统。
是家庭文化的内核和精髓。
•慷慨:大方、慷慨,能够在适当的时候慷慨解囊,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3. 学习新课
1.让学生观看视频,理解家风的含义和重要性;
2.分组学习优秀家庭的优良家风案例,并分享;
3.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家风调查问卷并针对家庭进行调查,结果作为下
节课的学习材料。
4. 辅助活动
1.家庭家风大比拼,让学生回家去采访家人,了解家庭风范;
2.以此为写作题目,写一篇文章(字数不少于200字)介绍家庭风范,
讲述自己和家人营造和弘扬家风的经历和感受。
五、总结与反思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了家风的含义和重要性,也进一步掌握了弘扬
优秀家风的方法和技巧。
作为教师需要及时进行总结和反思,才能让下一节课更加有效,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第一课时教案第三课《弘扬优秀家风》第1课时研究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的家训家规,及其对后人的思想和生活的影响。
2.知道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一个家庭的文化。
3.懂得优秀的家风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力量。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长期生活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家庭文化。
它主要表现为家族代代恪守的家训家规,是一个词、一句话、一个故事、一段记忆,都是家风的载体。
教学活动一:荟萃家风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
每个家庭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家风的重要性,老师让同学们以“荟萃家风”为主题开展研究成果小组交流活动。
第一小组交流的内容:涵养德性朱子家训》又名《朱子治家格言》、《朱柏庐治家格言》,是以家庭道德为主的启蒙教材。
《朱子家训》仅524字,精辟地阐明了修身治家之道,是一篇家教名著。
其中,许多内容继承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特点,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邻里和睦等,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
同学们把《朱子家训》中自己印象最深的一句名言抄录下来,并与同学们分享感悟。
第二小组交流的内容:修身立志通过查阅资料,观察学校等集体场所,发现身边随处可见的名言警句,把关于修身立志的警句抄录下来,再查阅资料,了解出自哪部家训。
同学们分享抄录的句子,并说明在什么场所看到的。
然后查阅资料,找出这句话出自哪部家训。
最后,同学们分享这句话蕴含的精神对自己的启示。
第三小组交流的内容:百年革命家国情怀精选三封家书,让同学们了解到革命家们在家庭中的情感和家风。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一单元第三课《弘扬优秀家风》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弘扬优秀家风》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下第一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学习优秀的家风,让学生了解家庭文化的内涵,感受家庭文化的力量,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提高学生弘扬优秀家风的认识和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对家庭有了一定的认识,了解了家庭的重要性。
但是,对于家庭文化的内涵,以及如何弘扬优秀家风可能还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文化的内涵,明确弘扬优秀家风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庭文化的内涵,知道优秀家风的特点,培养学生弘扬优秀家风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家庭,弘扬优秀家风的情感,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家庭文化的内涵,知道优秀家风的特点。
2.难点:培养学生弘扬优秀家风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家庭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庭文化的内涵,感受家庭文化的力量。
2.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情景模拟法:设置情景,让学生亲身体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家庭案例,用于分析讨论。
2.准备情景模拟的道具和场地。
3.准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视频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真实的家庭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弘扬优秀家风。
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优秀家风,为什么我们要弘扬优秀家风。
2.呈现(10分钟)呈现几个典型的优秀家风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家风案例的特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庭文化的内涵。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他们认为的优秀家风案例,分析其特点,并阐述为什么这个案例是优秀的。
4.巩固(10分钟)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他们小组的分析结果向大家汇报,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1-3 弘扬优秀家风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的家训家规,及对后人的思想和生活的影响。
2.知道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风尚,是一个家庭的文化。
3.懂得优秀的家风中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力量。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1.帮助学生体会优秀家风蕴含着中华传统美德,理解优秀家风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础,从思想上树立起学习和传承家风的自觉意识。
2.我国古代丰富的家训家规,对后人的思想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等四、相关资源图片资源、场景照片等五、教学过程活动一:走近名人,初感家风魅力反馈指导:(课件图片出示)同学们,这位和蔼可亲的爷爷,想必大家都认识吧?他的名字叫——钟南山。
在你眼中,钟南山爷爷是一个怎样的人呢?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
是一个有大爱的人。
是呀!在新冠疫情爆发初期,84岁高龄的钟南山爷爷冲在抗疫第一线,他是一个令人尊崇的人。
2.观看视频,走近名人之家。
那么如此令人尊崇的钟爷爷是在怎样的一个家庭中长大的呢?下面我们通过一段视频,去了解一下。
(播放视频)刚才钟南山爷爷回忆了他的父亲母亲教育他的情形,你听了以后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钟爷爷的妈妈把一些旧衣服给了需要的人,让钟爷爷知道对周围的人应该充满爱心同情心。
钟爷爷的爸爸主要负责他的学习。
妈妈教他做人,爸爸教他做事。
钟爷爷的家给了你怎样的感受?很温馨、很和谐。
教师总结:在岳飞的成长过程中,有一个人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就是岳飞的母亲,正是家庭的影响,让岳飞成为了一名正直、勇敢、为国奉献的人。
家庭中的正能量多么重要啊。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3课《弘扬良好家风》。
设计意图:通过故事导入能够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的家训家规,引入本课主题。
活动二:荟萃家风反馈指导: 1.分组交流教材展示的三封家书,请同学们谈一谈从这三封家书中你体会到哪些优秀的家风?这三封家书中值得你学习的精神是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通过交流活动你觉得优秀家风、家训有哪些作用?教师总结:“天下之本在家”优秀家风中蕴含的尊老爱幼、勤俭持家、知书达礼、邻里团结、遵纪守法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已铭记在我们的心灵中,融入到我们的血脉里,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精神力量。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 3 课《弘扬优秀家风》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弘扬优秀家风》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3课的第1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家风的定义、作用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
教材通过理论讲解、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家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对家风有一定的了解,但可能缺乏深入的认识和思考。
学生对家庭的感情深厚,但对家庭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可能存在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认识家风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的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家风的定义、作用,学会从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家风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活动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家风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家庭情怀,增强家庭凝聚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家风的定义、作用,学会从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家风问题。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认识家风的重要性,激发学生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的积极性。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家风案例,引导学生认识家风的重要性。
2.活动探究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
3.情感教育法: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家庭情怀,增强家庭凝聚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家风案例材料,用于课堂分析。
2.设计活动探究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3.准备与家风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呈现。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问题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家风?家风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2.呈现(15分钟)呈现家风的定义、作用,以及优秀家风的特点。
通过PPT展示,让学生对家风有全面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从中体会家风的重要性。
可以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感受和看法。
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 3 课《弘扬优秀家风》第1-2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弘扬优秀家风》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3课的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家风的内涵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弘扬优秀家风。
本课内容分为两个课时,每个课时45分钟。
第一课时主要介绍家风的内涵,让学生了解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是家庭成员共同遵循的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家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传承和弘扬优秀家风。
第二课时主要介绍如何弘扬优秀家风,让学生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通过言行举止来体现家风的优秀品质。
通过学习,学生能掌握一些具体的弘扬家风的方法,如尊敬长辈、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家庭的关系、家庭的功能等基础知识,对家庭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家风的内涵和重要性,以及如何弘扬优秀家风,可能还存在一定的认知空白。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事例和深入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家风的内涵,明确家风的重要性,学会如何弘扬优秀家风。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关爱他人、勤奋学习等优秀品质,增强家庭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家风的内涵,如何弘扬优秀家风。
2.难点:深刻理解家风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优秀家风。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家风的内涵和重要性,阐述如何弘扬优秀家风。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家风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家风的内涵和重要性。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践行优秀家风,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情境模拟法:设置一些家庭情境,让学生模拟如何在这些情境中弘扬优秀家风,增强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六. 教学准备1.教材:统编版道德与法治第3课《弘扬优秀家风》。
2.课件:制作与教材内容相关的PPT课件。
最新部编版⼩学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3弘扬优秀家风第⼀课时探寻优秀家风精品教案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3《弘扬优秀家风》第⼀课时《探寻优秀家风》教学设计1. 读懂彼此的⼼教学⽬标:1.学⽣能够意识到家⼈之间产⽣⼀些⼩⽭盾是正常的,并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法,主动沟通并化解。
2.在分享与家⼈之间的⼩⽭盾、⼩冲突的过程中,体会家⼈对你浓浓的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法,主动沟通并化解⽭盾。
教学难点:⾯对家庭冲突和⽭盾时如何理解家⼈?教学准备:PPT教学课时:2课时.第⼆课时⼀、激趣引⼊。
1.⼀个⼩学⽣的烦恼⾃述我已经五年级了,可爸爸妈妈还是把我当作⼩孩⼦,什么都不让我作主。
好不容易到了周末,我说看会⼉电视,可他们俩偏偏说看电视耽误学习,就是不让看。
报兴趣班时,我喜欢舞蹈和书法,可他们却说舞蹈和书法对学习没有帮助,所以他们⾮要让我选英语和作⽂,⼀点⼉都不尊重我的选择。
你说,当他们的⼥⼉怎么这么难呢?我都烦死了。
我都不想理他们了。
2.其实,⽣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和⽗母发⽣⽭盾的时候,这是正常现象。
但是如何⾯对和解决呢?3.当你和家⼈产⽣⽭盾的时候,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做法呢?是不是也不想理他们呢?4.揭⽰课题:1.读懂彼此的⼼⼆、新知探究活动⼀:主动交流常沟通(⼀)主动化解⽭盾1.议⼀议:当你和家⼈产⽣⽭盾的时候,通常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和做法?(1)在⼩组内交流你的经验(2)各⼩组将有⽤的经验收集起来。
(3)全班交流与家⼈产⽣⽭盾时的有效做法。
(4师⼩结:家⼈之间产⽣⼀些⼩⽭盾是正常的,我们需要理性⾯对,学会以积极的态度、有效的⽅法,主动将⽭盾化解。
2.听⼀听,说⼀说:他们的做法是否正确?(1)发⽣⽭盾还不是因为他们不理解我,⽽且他们也不总是对的。
所以,我会跟他们吵,把事情说清楚,我不再是⼩孩⼦了。
(2)我会努⼒做到不与他们争吵,也不说过头话,避免激化⽭盾。
事后我会和他们说我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