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历史变迁
- 格式:doc
- 大小:27.50 KB
- 文档页数:1
萧山的历史风俗萧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是一个历史悠久,风俗淳厚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深受人们喜爱。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萧山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期,萧山就已经是繁华的文化中心。
在隋唐时期,萧山更是繁荣兴盛,成为了商业贸易的重要枢纽。
在宋代,萧山更是繁荣昌盛,有许多文人雅士在此留下了千古佳作。
这些历史的痕迹,如今仍然可以在萧山的街头巷尾、古建筑中感受到。
除了悠久的历史传统,萧山还有着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
在萧山的农村,人们仍然保留着许多传统的习俗,如农历新年祭祖、春节贴春联、端午赛龙舟等等。
这些民俗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更体现了萧山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萧山的饮食文化也是独具特色。
萧山地处江南水乡,盛产优质农副产品,因此有着丰富的美食资源。
比如,萧山的龙虾、草鱼、螃蟹等水产品,以及当地特色的农家菜,味道鲜美,深受食客喜爱。
除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习俗,萧山还有着独特的民风民俗。
萧山人热情好客,喜欢结交朋友,尤其是在节假日,家家户户都会举办聚会,邀请亲朋好友共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在这里,人们的生活节奏缓慢而惬意,不像城市那样喧嚣忙碌,让人感受到一种淳朴的生活气息。
总的来说,萧山是一个充满魅力的地方,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和丰富的文化底蕴,更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和浓厚的人情味。
走在萧山的大街小巷,感受着这里的历史沉淀和人文气息,让人仿佛穿越到了古代。
萧山的历史风俗,如一幅幅生动的画卷,展现着这片土地的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前来探寻。
愿萧山的历史风俗永远传承下去,成为这片土地上永恒的记忆。
萧山的历史故事与传说
萧山是一个有着丰富历史和传说的地方,在这里有着许多让人感
叹的故事和奇闻异事。
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萧山的历史,探寻这片
土地的神话传说。
萧山曾经被誉为“钱塘门户”,是东南沿海的贸易重镇之一。
在
古代,萧山的港口成为了贸易交流的重要通道。
古代萧山人勤劳智慧,钻研祖先留下的水利工程,开凿了太湖入海的水道,修建了运河,让
贸易得以更加便利、畅通。
在古代,萧山是一个物产丰富的城市,其
港口非常繁忙,人口众多,经济繁荣。
这些成为了萧山历史上的辉煌
篇章。
萧山也有着自己的神话传说。
相传,当年有一个叫做“白面郎君”的神仙,他坐着白马带着仙女来到了萧山,在那里留下了三个神泉。
这三个神泉被称作“灵池、仙泉、醉泉”,被认为是宝贵的天赐之因,被人们广泛奉为神圣之地。
还有一位叫做“八仙”的神仙,也曾在萧
山留下一支长生疫草,被认为是可用于延寿的宝贵药草。
除此之外,萧山还流传着一种特殊的占卜方式——抽签。
这种占
卜方式在古代非常流行,被认为是预知未来的好方法。
萧山历史上的
状元李元章就是一个十分善于抽签的人,他在进士考试时笃信抽签,
最终考中状元。
萧山的历史和传说故事多姿多彩,那里的人们非常重视文化传统,有着自己的特殊意识和文化价值观。
现在的萧山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
中,它的文化底蕴和传承,成为了引领萧山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们应当更多的关注、学习这块土地的历史文化,为萧山明天的美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杭州萧山文物保护单位杭州萧山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承载着历史的记忆,是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杭州萧山文物保护单位。
一、萧山古城遗址萧山古城遗址位于萧山区城厢街道,是杭州萧山最重要的历史遗址之一。
这座古城遗址建于唐代,是当时萧山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遗址内保存有古城墙、城门、街道等遗迹,这些遗迹见证了萧山的历史变迁。
如今,萧山古城遗址已经成为一个公园,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二、临浦古民居群临浦古民居群位于杭州萧山临浦镇,是一处保存完好的古代民居建筑群。
这里的古民居建筑风格独特,充满了江南水乡的特色。
古民居群中有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宅院、祠堂、桥梁等。
这些古民居建筑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精湛的建筑工艺而闻名,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参观。
三、萧山博物馆萧山博物馆位于萧山区市心南路,是一座展示和保护杭州萧山地区文物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馆藏丰富多样的文物,包括陶器、青铜器、书画等。
这些文物反映了萧山地区的历史和文化,对于研究和了解萧山的历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博物馆内还设有展览厅和教育活动区,定期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到文物保护中来。
四、临浦古街临浦古街位于杭州萧山临浦镇,是一条保存完好的古代商业街道。
这条古街保存了许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包括店铺、客栈、会馆等。
古街两旁是石板路,街道两侧的建筑都是传统的木结构建筑,给人一种宁静和古朴的感觉。
每到节假日,古街上都会举办各种民俗活动,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
五、萧山文庙萧山文庙位于萧山区城厢街道,是杭州萧山地区最重要的文庙之一。
文庙是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场所,也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地方。
萧山文庙建筑气势宏伟,有大成殿、明伦堂、文昌阁等建筑。
在文庙内,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儒家文化氛围,让人对中华传统文化产生更深的了解和热爱。
以上是几个具有代表性的杭州萧山文物保护单位。
这些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萧山的历史和文化,是城市的瑰宝。
萧山简介_萧山的基本概况萧山简介:萧山交通便利,沪杭甬高速和杭金衢高速在这里交汇,浙赣铁路和萧甬铁路在这里发端,104国道,03省道穿境而过,萧绍运河东西横贯钱塘江,曹娥江水系,现代化国际航空港——萧山国际机场坐落于此。
萧山教育发达,浙江海洋学院在萧山设有分校,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旅游学院,浙江体育学院,浙江建设学院均坐落于此。
此外境内有中小学140余所,萧山教育均衡协调发展,教育整体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处于全国前列,是全国首批教育强县(市,区)。
萧山历史悠久,境内有8000年文明遗址——跨湖桥遗址,萧山是古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保存有多处古越遗迹,建县于公元2年的余暨县即是今日萧山的雏形。
8000年文明史,2000年建县史,以及改革开放30年,种种厚重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萧山弄潮儿奔竞不息,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
名称:萧山英文名称:Xiaoshan City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省份:浙江省Zhejiang Province别称:萧然解放日:1949年5月5日城市精神:奔竞不息,勇立潮头机场:萧山国际机场火车站:萧山火车站(杭州南)区歌:《潮涌萧山》区树:香樟区花:桂花区委书记:俞志宏(浙江省委候补委员、杭州市委常委,正厅级)区长:李玲方言:吴语太湖片临绍小片萧山方言友好城市:日本山梨市日本富士市俄罗斯喀山市波利尼西亚巴耶市韩国济州市知名网站:中国县市区第一网——萧山网萧山区政府门户网站——中国萧山萧山人才网萧然在线湘湖网北干听风高校:浙江中医药大学滨江学院,浙江警察学院,浙江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艺术职业学院,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同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浙江海洋学院萧山科技学院,浙江电视广播大学萧山学院。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概况萧山区位于钱塘江下游南岸,东邻绍兴县,南接诸暨市,西连富阳市,总面积1420平方千米。
2005年底,总人口117.7万人。
邮编:311200。
代码:330109。
区号:0571。
行政区划萧山区辖4个街道、22个镇:城厢街道、北干街道、蜀山街道、新塘街道;楼塔镇、河上镇、戴村镇、浦阳镇、进化镇、临浦镇、义桥镇、所前镇、衙前镇、闻堰镇、宁围镇、新街镇、坎山镇、瓜沥镇、党山镇、益农镇、靖江镇、南阳镇、义蓬镇、河庄镇、党湾镇、新湾镇。
区政府驻城厢街道金城路685号。
历史沿革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会稽郡,萧山属会稽郡地。
西汉初至元始二年(公元2年)间,始建县,名余暨,属会稽郡。
“余”为越语,越人称盐为“余”,因当时萧山产盐,又临暨浦,所以称“余暨”。
属会稽郡。
汉末童谣:“天子当兴东南三余(指余姚、余杭、余暨)之间”。
所以孙权在黄武元年(公元222年)改余暨县为永兴县。
属会稽郡。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并永兴入会稽县,唐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复置永兴县。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永兴为萧山,因县治西部有萧山而得名。
作为山名的萧山,早在《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
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萧山,为省直属县。
1949年6月底,划归绍兴专区。
1952年起,复为省直属县。
1957年划归宁波专区。
1959年改属杭州市。
1987年11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萧山县,设立萧山市(县级)。
1988年1月1日,正式挂牌。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2001年2月2日国函[2001]13号),撤销萧山市,设立杭州市萧山区(2001年3月9日浙政发[2001]12号通知)。
3月25日,萧山举行撤市设区挂牌仪式,杭州市萧山区正式宣告成立。
1998年,辖24个镇、7个乡,745个行政村、137个居委会,总面积1420.22平方千米,人口113.41万人。
杭州萧山简介杭州萧山是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区,位于杭州市区西南部,东临富阳区,南接建德市,西与淳安县相连,北濒钱塘江。
以下是关于杭州萧山的准确、详细、谨慎和完整的回答:杭州萧山是杭州市的七个城区之一,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它拥有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是一个旅游和居住的理想之地。
首先,萧山区有着悠久的历史。
在古代,萧山是吴越国的一部分,是中国南方的重要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
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物,如萧山博物馆、宝石山石窟等,这些都见证了萧山的历史文化。
其次,萧山区还有许多美丽的自然景观。
例如,西湖风景区的一部分——西溪湿地就位于萧山区境内。
这里有广袤的湿地、碧绿的草地和清澈的溪流,是一个生态环境优美的地方。
此外,萧山还有许多山峦、湖泊和公园,如钱塘江大桥、钱塘江湿地公园等,都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最后,萧山区也是一个经济发展迅速的地方。
这里有许多大型企业和工业园区,如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等,为当地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萧山也注重发展现代服务业,如金融、科技和文化创意产业等,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空间。
综上所述,杭州萧山是一个历史悠久、自然风光优美、经济发展迅速的地方。
它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吸引着众多游客和投资者。
无论是旅游观光还是居住工作,萧山都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选择。
举例子:例如,萧山的西溪湿地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游客可以在那里欣赏到绵延的湿地景观、繁茂的植被和各种珍稀的鸟类。
他们可以选择乘船游览湿地,或者在湿地公园里散步,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宁静。
这里也是许多摄影爱好者的天堂,他们可以捕捉到独特而美丽的瞬间。
无论是自然爱好者还是摄影爱好者,西溪湿地都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地方。
萧山的红色故事摘要:一、引言二、萧山红色故事简介三、红色故事的具体内容1.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2.解放战争时期的英勇斗争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先进典型四、红色故事的意义和启示五、结语正文:【引言】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红色故事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闪耀着英勇的光芒。
萧山,这个充满红色精神的地方,诞生了许多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迹。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聆听这些荡气回肠的红色故事,感受那一段段充满信仰和激情的岁月。
【萧山红色故事简介】萧山,位于浙江省杭州市,是我国革命斗争的重要阵地。
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萧山人民始终坚定信仰,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付出了巨大的牺牲。
这些红色故事,不仅展示了萧山人民的英勇精神,也传承了我国红色文化的优良传统。
【红色故事的具体内容】1.抗日战争时期的英雄事迹抗日战争时期,萧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有许多英雄人物,如陈毅、粟裕等,他们在战争中英勇杀敌,为民族解放事业立下了赫赫战功。
其中,陈毅将军在萧山坚持敌后抗战三年,领导军民进行了大小数十次战斗,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
2.解放战争时期的英勇斗争解放战争时期,萧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英勇参战,为全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此期间,萧山地区先后建立了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和浙江军区,有力地支援了解放战争的胜利推进。
3.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先进典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萧山人民继续保持红色传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努力奋斗。
如全国著名劳动模范、优秀共产党员周凤莲,她在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期间,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山村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红色故事的意义和启示】这些红色故事,让我们看到了萧山人民英勇顽强、矢志不渝的精神风貌。
它们激励着我们,告诫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不能忘记那些为民族解放和国家建设付出生命的英雄。
我们要传承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拼搏。
【结语】红色故事是历史的见证,是精神的传承。
萧山变化如何写?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萧山在过去几十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浙江省杭州市的一个县级市,萧山在经济、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了浙江乃至全国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城市的代表之一。
那么,在这样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市,萧山的变化究竟如何呢?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经济发展1.1 萧山的工业发展:萧山是我国机械之都,工业发达,制造业成为当地最大的经济支柱。
从过去的简单加工制造到如今的高端制造,萧山的工业实力得到了长足的提升,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在此落户,为当地带来了大量的税收和就业机会。
1.2 经济结构的多元化:除了工业,萧山的服务业和农业也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兴起,萧山的经济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和升级。
二、城市建设2.1 城市规划的完善:萧山在城市规划和建设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不仅城市的基础设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城市的宜居性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2.2 新兴产业的兴起: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完善,萧山的新兴产业也得到了蓬勃的发展。
比如文化创意产业、科技创新产业等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城市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社会文化3.1 教育水平的提高:萧山的教育水平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学校数量不断增加,教育质量不断提高,为城市的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3.2 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建设,萧山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人民裙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四、环境保护4.1 生态环境的改善:萧山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大量的生态公园、绿地和绿化工程得到了实施,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的提升。
4.2 生态文明的建设:萧山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萧山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市,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
萧山百尺溇典故
萧山百尺溇的典故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
当时,何氏一族的始迁祖何宗矩(1240—1280)在南宋担任朝奉大夫。
元灭宋后,他不愿再任职,于是从浦江迁至萧山,先居住在城西河(今西河路社区桥下达),后来又迁至芹沂,即现今的百尺溇一带。
到了明代,何氏的后代何汝敷在朝廷中官至光禄寺。
他在这里建有园林私宅,名为"怡园"。
因为他的楼极高,当地百姓称之为"百尺楼"。
百尺楼与堰河西沿相隔一河浜,河浜以楼为名,所以后来被称为"百尺溇"。
何汝敷告老还乡后,以贤孝闻名,不仅在家奉养母亲,还为家乡做了不少善事,福泽乡邻。
因此,百尺溇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也承载着何氏一族的历史和文化。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需要了解更多关于萧山百尺溇的典故,建议咨询当地的文化部门或查阅相关历史资料。
萧山跨湖桥遗址的200字观后感摘要:一、引言二、跨湖桥遗址的概况三、观后感及对遗址的解读四、遗址的保护与传承五、结语正文:【引言】作为一名历史文化爱好者,我有幸参观了萧山跨湖桥遗址,这部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站在遗址前,我不禁感慨万千,为我们国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自豪。
【跨湖桥遗址的概况】跨湖桥遗址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距今已有8000年的历史。
它是我国南方一处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珍贵的文物,为我们揭示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
遗址的核心区域包括水域和陆地两部分,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许多古代居民的居住遗迹、墓葬、陶器、玉器等遗物。
【观后感及对遗址的解读】站在跨湖桥遗址前,我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新石器时代晚期古人的生活场景。
那些出土的文物,见证了跨湖桥文化的繁荣与昌盛。
遗址的发现,让我们对古代文明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也让我们感叹先民的智慧与才干。
跨湖桥文化是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它丰富了我们对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认知。
【遗址的保护与传承】面对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我们不仅要珍惜,更要加强保护与传承。
政府部门应加大投入,对遗址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与开发。
同时,要加强遗址的宣传与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
我们可以通过举办各类文化活动、展览等形式,让跨湖桥文化走进大众的视野,激发人们对历史的热爱与尊重。
【结语】萧山跨湖桥遗址是我们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见证了悠久的历史变迁,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
作为一名中华儿女,我们有责任关爱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跨湖桥文化永放光彩。
萧山区基本情况萧山是杭州的南大门,历史悠久,境内“跨湖桥文化”距今有8000年。
公元2年始建县,始称余暨,唐代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现名,一直沿用至今。
经国务院批准,1988年撤县设市,2001年3月25日撤市设区。
全区总面积1420平方公里,总户籍人口122万。
辖有17个建制镇,11个街道。
萧山南部为低山丘陵地区,间有小块河谷平原;中部和北部为平原,中部间有丘陵。
全区平原约占66%,山地占17%,水面占17%。
境内钱塘江、浦阳江、永兴河、杭甬运河等水系纵横。
物产丰富,有江南鱼米之乡誉称。
萧山位于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总的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年平均气温16.3℃,极端最高气温为42.4℃,极端最低气温为-15.0℃,年平均降水量1437.9毫米,平均年日照时数1870.3小时,无霜期256天。
主要气象灾害有寒潮、暴雪、暴雨洪涝、冰雹、干旱、台风等。
由于萧山地处钱塘江口南岸,涌潮举世闻名,潮差大,夏秋季台风影响时,结合天文大潮,可引发风暴潮,造成涌潮毁堤,这是萧山较为独具的气候灾害。
萧山交通快捷,基础条件优越,有一个现代化的大型航空港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坐落于萧山东部。
境内浙赣、萧甬铁路,沪杭甬、杭金衢高速公路,104国道、03省道穿境而过。
区内现有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农业开发区2家国家级开发区,有临江工业园区、湘湖旅游度假区、高新农业示范园区等多家省级开发区。
曾荣获全国农村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全国明星县(市)、全国十大财神县(市)、国家卫生城市等称号,是浙江省首批小康县(市)。
2010年,萧山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20余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2万美元,财政总收入182余亿元。
萧山经过哪些历史变革萧山的历史变革:据在萧山境内发掘的新石器时代文明遗址——跨湖桥遗址证实,早在8000年前,就已有人类在萧山这片沃土上繁衍生息。
三皇至夏朝初年,萧山地域为扬州属地。
夏少康时(约公元前19世纪),少康担心大禹后代香火断绝,便封其庶子于越,号曰:“无余”。
贺循《会稽记》说:“少康,其少子号曰于越,越国之称始此。
”由此到战国初年,萧山地域为越国辖境。
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灭越,萧山地域属楚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中国,置会稽郡,萧山地域属会稽郡。
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始建县,名余暨,属会稽郡(“余”为越语,越人称盐为“余”,因当时萧山产盐,又临暨浦,所以称“余暨”)。
三国东吴黄武年间(公元222--229年),改名永兴,属会稽郡。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以萧然山为名,改永兴县为萧山县,属越州。
作为山名的萧山,早在《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高宗驻跸越州,以“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次年改为绍兴元年,升越州为绍兴府。
萧山县隶属于绍兴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绍兴府为绍兴路,萧山县属绍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绍兴府,萧山县属绍兴府。
清继明制。
清咸丰十一年(1867年),太平军占领萧山期间,为避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之讳,改萧山为“莦珊”。
清同治二年(1863年),复“莦珊”为萧山,属绍兴府。
民国二年(1912年)废府。
萧山县为省直属县。
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萧山,为省直属县。
1949年6月底,划归绍兴专区。
1950年10月,绍兴县进化区所属青化、进化、城山等15个乡及临浦镇原属绍兴县部分划归萧山县。
萧山县钱清镇划归绍兴县。
1952年起,复为省直属县。
1956年2月,绍兴县安昌区所属东湾、夹灶、塘北等11个乡划归萧山县,萧山县进化区的莲东、莲西、夏履3个乡划归绍兴县;萧山县河上区的安山、桃源、径游3个乡和尖山乡的谢家、新河口2村划归诸暨(1957年3月又划归萧山);诸暨县岳驻乡的小山头、方山前、兰头角、岳驻4村和莫家的半个村划归萧山县。
萧山八百年题字
萧山——成就灿烂未来
萧山,这座有着八百年历史的县级城市,从四千年前早期文明就出现开始,千百年来一直是杭州地区人文活动的中心,是重要的文化和历史遗存之一。
在繁华之中,历史在这里不断重复,古老的文化和精湛的技艺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萦绕在萧山的空气里。
萧山的历史遗存,和现代的振兴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让人们欣赏到传统文化与创新变革的美丽景象。
传统文化在萧山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传承了文化的精髓,更保证了东方文化的统一。
萧山更注重变革,搭建文化交流的平台,发展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融合进程而形成一个多元文化的广阔天地,这是萧山获得成功历史创新的核心。
几千年来,公民教育在萧山就一直受到重视,社会发展也更加注重基础教育的提升。
在萧山的学校里,不同思想的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和革新,能让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打下扎实而有品质的基础。
以萧山街道小学为例,他们在教育中加入了社会合作学习、情境教学、互动式课堂等丰富的教育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和理解能力。
同时,他们也加大了学科专业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们更加系统和全面的掌握各种学科内容,实现真正的深化学习。
经过八百年的发展,萧山拥有真正的文化底蕴,坚持着传统文化与创新变革的搭配,更开拓出更加宽阔的发展前景,也期待着将来的日子里将带来更加靓丽的蓝图,为萧山带来更加振奋的未来。
萧山随笔科普萧山是浙江省萧山市的行政中心,位于浙江省的西部,是浙江省的重要历史文化名城。
萧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45年,从此萧山就成为浙江省的中心,跨度达到了几千年,文化底蕴深厚。
地理位置上,萧山位于国家核心经济区西江三角洲,面临着珠江口,邻近杭州市,是浙江省“珠三角”经济圈的节点地。
萧山拥有多元的资源,包括水资源、湿地资源、森林资源、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等,是一个充满绿色的城市。
萧山也是浙江省的交通枢纽,拥有杭州国际机场、杭州湾跨海大桥、新安江和磐安两大河港、慈溪火车站、乐清火车站等多个贯通中外的交通干线,使得萧山交通自由便捷。
萧山的文化氛围极为深厚。
萧山拥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胜,如萧江口公园、钱塘江景观、横祁文化长廊、拱宸桥、曹芳文化公园、灵谷寺以及许多著名的文物古迹,它们都记载着浙江古代的历史故事,提醒我们不忘前车之鉴,保护好文物和希望人们能够了解萧山的历史文化。
萧山也是一个科技进步深厚的城市。
萧山拥有一批技术特级、创新专家,多所研究机构,如国家杰出科学家工作站、浙江省高性能计算中心、浙江省科技情报中心和浙江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中心等。
萧山在物联网、智能化建设等多个领域均有较高的科技水平。
在经济发展方面,萧山是浙江省的一座发展迅速的城市,主要以制造业、商贸业、旅游业、贸易业、新能源产业为主。
萧山是国家软件园及行业园的重要聚集地之一,拥有多条国家级的经济发展走廊,正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清洁能源产业,其产业规模和经济效益也在不断增长。
总而言之,萧山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科技水平较高、经济发展较快的城市,以及拥有多元资源和自由便捷的交通网络的城市。
未来萧山将会进一步提升居民生活水平,对于萧山文化、科技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也充满希望。
萧山读地手册萧山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下辖的一个市辖区,是杭州市的副中心,也是浙江省的重要经济、文化和交通枢纽之一。
作为浙江省唯一的城市综合类交通枢纽,萧山拥有完善的陆、空、水多式联运体系,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物流、展览、旅游和商贸中心。
萧山是拥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地方,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吸引着众多游客。
一、地理位置萧山地理坐标为北纬30°10′22″,东经120°16′15″,位于杭州市西北部,距离杭州市中心约30公里。
东临富阳区,北接临安区,西连建德市,南界钱塘江,总面积为1164.47平方公里。
地势长江以南起伏较大,中部为低山地带,北部是丘陵及平原,地形多样。
二、历史文化萧山历史悠久,据考古学家的调查,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萧山一带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萧山因唐朝著名诗人韩愈的《韩愈集序跋而有萧山以名之》中“山中多足迹,城中多文史”之句而得名,是文学圣地。
明清时期,萧山更是文人墨客的乐土,留下了许多著名的文化遗产,如笏山、上里古道、茨湖、竹根寺等。
三、经济发展萧山在经济上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作为中国最大的纺织服装产业基地之一,萧山的纺织服装业有着悠久的历史和雄厚的实力。
除此之外,萧山还聚集了众多的鞋业、家具、机械制造等产业,形成了以纺织服装为主导的产业链。
近年来,萧山加快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步伐,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了更多动力。
四、旅游景点萧山拥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人文景观。
著名的旅游景点有:1.笏山:位于萧山赤山镇北部,景区内山清水秀,风景宜人,是杭州市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
2.茨湖:位于萧山丁山镇,湖水宛如一把翡翠镶嵌在大地之中,湖畔风光秀美,是一个天然的休闲度假胜地。
3.上里古道:始建于唐朝,是古代二十四衢之一,道路两侧绿草如茵,道旁的林木郁郁葱葱,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4.竹根寺:始建于唐朝,这里保持着古老的禅意,是寻求心灵平静的好去处。
历史1101 杨佳赢1119700110
萧山历史变迁
我的家乡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萧山区,主要介绍一下萧山的历史地理变迁史。
近年来,在萧山城区西南的城厢街道湘湖村发现了跨湖桥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是浙江史前考古取得的一项重大成就。
经过1990年、2001年和2002年三次考古发掘,发现了大量文物及动植物遗存,经碳十四测定距今8000—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早期,表明了萧山拥有8000年的文明史。
萧山是古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境内保存有多处古越遗址,建县于公元2年的余暨县就是今日萧山的雏形。
拘距今12000—10000年前以木本花粉居首位,松、柏有一定数量,反映路缘山地为阔叶、针叶混交林,沿海平原分布着盐生草本植物,相当于目前暖温带南缘的植被,气温比现在低2—3度,气候冷凉略干;之后出现了少量常绿阔叶林,气温比现在低1—2度,比前期略温暖。
现在的萧山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南缘,总得气候特征为:冬季长,春秋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温暖湿润。
总之,目前已经发现的这些早期遗址的形成具有可信的环境背景。
三皇至夏朝初年,萧山地域为扬州属地;夏少康时,少康封其庶子于越,由此到战国初年,萧山地域为越过辖境。
周显王三十六年(公元前333年),楚灭越,萧山地域属楚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会稽郡,萧山属会稽郡地;西汉元始二年(公元2年),始建县,名余暨,属会稽郡;三国东吴黄武年间(公元222--229年),改名永兴,属会稽郡。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以萧然山为名,改永兴县为萧山县,属越州。
作为山名的萧山,早在《汉书·地理志》余暨县名之下已有记载,其来历是当年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战败,率剩下兵卒停留于此,四顾萧然,故称此山为萧然山,亦名萧山。
南宋建炎四年(1130年),高宗驻跸越州,以“绍奕世之宏休,兴百年之丕绪”之意,次年改为绍兴元年,升越州为绍兴府,萧山县隶属于绍兴府。
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改绍兴府为绍兴路,萧山县属绍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复为绍兴府,萧山县属绍兴府,清继明制。
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太平军占领萧山期间,为避西王萧朝贵、南王冯云山之讳,改萧山为“莦珊”。
清同治二年(1863年),复“莦珊”为萧山,属绍兴府。
民国二年(1912年)废府,萧山县为省直属县。
1949年5月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萧山,为省直属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萧山与绍兴、诸暨两县相邻的部分地域,在行政区划上有几次变动。
1950年10月,绍兴县进化区所属青化、进化、城山等15个乡及临浦镇原属绍兴县部分划归萧山,萧山县钱清镇划归绍兴县,到后来的1956年也有一些变动。
萧山还有一个重要事情就是围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经历年筑堤围圈,开发建设钱塘江畔的新土地。
其北、东、西三面濒临钱塘江,南接南沙大堤,经过多次大小规模不同的围垦,至2000年底,萧山围垦面积达52.62万亩。
1987年,国务院批准萧山设立县级萧山市,2001年撤销县级萧山市,成立杭州市萧山区。
萧山8000年文明,2000年建县史,以及改革开放30年,种种厚重的历史和伟大的成就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萧山弄潮儿奔竞不息,勇立潮头,敢为天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