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气相色谱法3
- 格式:ppt
- 大小:657.50 KB
- 文档页数:46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习题答案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助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载气系统:包括气源、气化净化和气体流速控制部件。
除去水、氧等有害物质,使流量按设定值恒定输出。
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气化室。
作用时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
色谱柱和柱箱:包括温度控制装置。
作用是分离样品中的各组分。
检测系统:包括检测器、放大器、检测器的电源控温装置。
从色谱柱流出的各组分,通过检测器把浓度信号转变为电信号,经过放大器放大后送到数据处理装置得到色谱图。
记录及数据处理系统:将检测到的电信号经处理后,并显示。
3.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缩短,(2)固定相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4)相比减少,是否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为什么?答: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的改变,因为分配系数只与组分的性质及固定相与流动相的性质有关。
所以:(1)柱长缩短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2)固定相改变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3)流动相流速增加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相比减少不会引起分配系数改变4.当下列参数改变时:(1)柱长增加,(2)固定相量增加,(3)流动相流速减小,(4)相比增大,是否会引起分配比的变化?为什么?答:k=K/β,而β=V M/V S,分配比除了与组分,两相的性质,柱温,柱压有关外,还与相比有关,而与流动相流速,柱长无关.故:(1)不变化,(2)增加,(3)不改变,(4)减小5.试以塔板高度H做指标,讨论气相色谱操作条件的选择解:提示:主要从速率理论(vanDeemerequation)来解释,同时考虑流速的影响,选择最佳载气流速.P13-24。
(1)选择流动相最佳流速。
第二章气相色谱法1.简要说明气相色谱分析的基本原理借在两相间分配原理而使混合物中各组分分离。
气相色谱就是根据组分与固定相与流动相的亲和力不同而实现分离。
组分在固定相与流动相之间不断进行溶解、挥发(气液色谱),或吸附、解吸过程而相互分离,然后进入检测器进行检测。
2.气相色谱仪的基本设备包括哪几部分?各有什么作用?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控系统以及检测和记录系统.气相色谱仪具有一个让载气连续运行管路密闭的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包括进样装置和气化室.其作用是将液体或固体试样,在进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然后快速定量地转入到色谱柱中.19.有哪些常用的色谱定量方法?试比较它们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1).外标法:外标法是色谱定量分析中较简易的方法.该法是将欲测组份的纯物质配制成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
使浓度与待测组份相近。
然后取固定量的上述溶液进行色谱分析.得到标准样品的对应色谱图,以峰高或峰面积为纵坐标,以浓度为横坐标作峰高或峰面积对浓度的标准曲线.该曲线为一通过原点的直线.分析样品时,在上述完全相同的色谱条件下,取制作标准曲线时同样量的试样分析、测得该试样的响应讯号后.由标谁曲线即可查出其百分含量.此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因而适用于工厂控制分析和自动分析;但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进样量的重现性和操作条件的稳定性.(2).内标法:当只需测定试样中某几个组份.或试样中所有组份不可能全部出峰时,可采用内标法.具体做法是:准确称取样品,加入一定量某种纯物质作为内标物,然后进行色谱分析.根据被测物和内标物在色谱图上相应的峰面积(或峰高)]和相对校正因子.求出某组分的含量.内标法是通过测量内标物与欲测组份的峰面积的相对值来进行计算的,因而可以在—定程度上消除操作条件等的变化所引起的误差.内标法的要求是:内标物必须是待测试样中不存在的;内标峰应与试样峰分开,并尽量接近欲分析的组份.内标法的缺点是在试样中增加了一个内标物,常常会对分离造成一定的困难。
气相色谱法的建立第一章前言1,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根据气-固、气-液、气-液-固之间的相平衡,借溶质分配系数的不同而进行分离的方法。
建立相平衡的“界面”最好是无穷大,气相色谱法能满足在这个极大的表面上瞬间建立相平衡的条件。
由于一般用惰性气体作载气,故可认为溶质和载气分子之间基本上没有相互作用。
为减少色谱柱中的纵向扩散,流动相最好用分子量大的载气。
另外,还存在一个使理论塔板高度(H)最小的最佳线性流速。
但气相色谱法在选择色谱柱时基本上可以忽略这些。
研究固定相液体、载体表面、吸附剂以及溶质在液相中或固体表面上的分子间相互作用,才是选择色谱柱的必要事项。
2,哪些样品可以作为分析对象分析样品的物性(如沸点、官能团、反应性、溶解的溶剂系统等)与选择气相色谱的分离条件密切相关。
保留体积(Vg)与样品沸点(TB)之间的关系:式中:M1—液相的分子量,γ—溶质的活度系数(同系物溶质的γ基本相同,则保留体积的对数与TB成直线关系),T—色谱柱温。
(1)溶质之间沸点相差20℃时:容易用标准色谱柱分离;(2)溶质之间沸点相差10℃时:若选择与溶质有相似极性的固定液,很容易分离;(3)溶质之间沸点相差5℃时:用较长的色谱柱或用结构与溶质很类似的固定液;(4)溶质之间沸点相差0~2℃时:当两者的沸点相近时,若每种溶质的官能团不同,选用与其中一种溶质的极性相近的固定液就容易进行分离。
但对具有相同官能团的同系物要选择可以利用结构差异的固定相(如分离o-,m-,p-位取代苯可用FFAP/Carbopak C等气-液-固体系);(5)溶质沸点在-50℃以下:用强吸附剂作填料,而且柱温要置于低温;(6)溶质沸点在-50~20℃:用吸附剂或以吸附剂为载体,且在担体上涂渍极性固定液的填料;(7)溶质沸点在20~300℃:几乎所有的填料均可使用;(8)溶质沸点在300℃以上:用高沸点固定液或根据情况将样品衍生化后再供分析用,或者用液相色谱法测定。
第二章气相色谱分析法一、简答题1.色谱内标法是一种准确度较高的定量方法。
它有何优点?2.分离度R是柱分离性能的综合指标。
R怎样计算?在一般定量、定性或制备色谱纯物质时,对R如何要求?3. 什么是最佳载气流速?实际分析中是否一定要选择最佳流速?为什么?4. 在色谱分析中,对进样量和进样操作有何要求?5. 色谱归一化定量法有何优点?在哪些情况下不能采用归一化法?6. 试析影响气相色谱仪的热导池检测器的灵敏度的主要因素。
7. 柱温是最重要的色谱操作条件之一。
柱温对色谱分析有何影响?实际分析中应如何选择柱温?8. 色谱柱的分离性能可用分离效率的大小来描述。
分离效率怎样表示?其大小说明什么问题?要提高分离效率应当怎么办?9. 在一根色谱柱上,欲将含 A、B、C、D、E 五个组分的混合试样分离。
查得各组分的分配系数大小如: K B> K A> K C> K D,K E=K A,试定性地画出它们的色谱流出曲线图,并说明其理由?10. 色谱固定液在使用中为什么要有温度限制?柱温高于固定液最高允许温度或低于最低允许温度会造成什么后果?11.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为了测定下面组分,宜选用哪种检测器?为什么?⑴蔬菜中含氯农药残留量;⑵测定有机溶剂中微量水⑶痕量苯和二甲苯的异构体;⑷啤酒中微量硫化物12. 某一色谱柱从理论上计算得到的理论塔板数n很大,塔板高度H很小,但实际上分离效果却很差,试分析原因。
13. 根据Van Deemter方程,推导出A、B、C常数表示的最佳线速u opt和最小板高H min。
14. 已知:f i’、f s’、A i、A s分别为待测组分(i)和内标物质(s)的相对质量校正因子和色谱峰面积,m s、m分别为内标物的质量和待测试样的质量,请推导出计算i组分质量分数的色谱定量分析内标法公式。
15. 用热导池检测器时,为什么常用H 2和He 作载气而不常用氮气作载气? 16. 简述根据色谱流出曲线可以解决那些问题?17. 什么是塔比板理论?它对色谱的贡献和它的局限性是什么?18.毛细管色谱柱与填充色谱柱有哪些主要差别?Van Deemter 方程式用于这两种色谱柱的表现形式有何差异?19. 气相色谱对用于固定相的固定液有哪些要求? 为什么? 20.对于永久性气体的分离为什么常采用气—固色谱? 二、计算题1.若在1m 长的色谱柱上测得分离度为0.68,要使它完全分离,则柱长至少应为多少米?2. 在2m 长的色谱柱上,测得某组分保留时间(t R )6.6min ,峰底宽(Y )0.5min ,死时间(t m )1.2min ,柱出口用皂膜流量计测得载气体积流速(F c )40ml/min,固定相(V s )2.1mL,求:(提示:流动相体积,即为死体积)⑴ 分配容量k ⑵ 死体积V m⑶ 调整保留时间 ⑷ 分配系数 ⑸ 有效塔板数n eff ⑹ 有效塔板高度H eff3. 已知组分A 和B 的分配系数分别为8.8和10,当它们通过相比β=90的填充时,能否达到基本分离(提示:基本分离R s=1)4. X 、Y 、Z 三组分混合物min 5)(=X R t ,经色谱柱分离后,其保留时间分别为:min 5)(=X R t ,min 7)(=Y R t ,min 12)(=Z R t ,不滞留组分的洗脱时间m in 5.1=M t ,试求:(1)Y 对X 的相对保留值是多少? (2) Z 对Y 的相对保留值是多少? (3)Y 组分的色谱柱中的容量因子是多少? (4)X 对Y 的容量因子之比是多少?5. 一试样经气相色谱分析,在6.5min 时显示一个色谱峰,峰的宽度为5mm ,记录纸移动的速度为101min mm -⋅,在柱长2m 的色谱柱中其理论塔板是多少?相应的理论塔板高度是多少?6. 有一气液色谱柱,长2m ,在不同线速时,相应的理论塔板数如下:u /cm ·s -14.0 6.0 8.0 n 323 308 253计算:(1)最佳线速;(2)在最佳线速时,色谱柱的理论塔板数。